(明)文征明行书《立春进贺》七律立轴
文征明书法作品大全欣赏
文征明书法作品大全欣赏文征明是明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艺术成就一直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顶峰之一。
文征明在书法艺术上具备无可比拟的天赋和绝顶的技艺,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意蕴,深受历代书法爱好者和艺术家的追捧和推崇。
书法艺术风格文征明的书法作品艺术风格独特,他既能融汇古人之长,又能自成一家。
他的书法风格以气韵生动、端庄大气、刚柔并济、线条流畅为主要特征,表现了他卓越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正如文征明所言:“书法是形之情,情之传达。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艺术家,文征明的书法艺术不仅表现出他对绘画、扇面等艺术形式的造诣,还秉承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审美理念的精髓。
他的书法作品不单纯是一幅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内涵和精神表达。
书法作品欣赏《自居易堂帖》自居易堂帖是文征明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他为了特定的环境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
这幅作品的用笔清疏雅丽,端庄而典雅,充分展现了文征明书法的艺术魅力。
据说,这幅作品还是文征明后来书法臻至高峰时的感性回忆。
《明月照屋》明月照屋是文征明的另一幅代表作,也是他的一件极为经典的作品。
这幅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诗词和书法艺术,完美展示了文征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
作品以“明月照屋梁,疏影横斜”为中心内涵,结合了书法技巧的运用,一举成为文征明书法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兰亭序》兰亭序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著名的篆书,同时也是文征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受到了后人极大的赞誉和推崇,它不仅展示了文征明执笔入神、功底深厚的书法技艺和超凡绝伦的艺术境界,还表达了文征明对科举制度和文人士大夫的关切和赞美。
结语文征明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书法作品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这些作品所展示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了解到文征明书法艺术的卓越与绝妙,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深邃与博大精深。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五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五幅绘画作品赏析(下)文徵明系“明四家”之一,师从沈周,书画方面造诣极为全面,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
其绘画风格雅淡清逸、文秀沉静,构图丰满多样,尤其善于运用“钿文”的表现手法,主宰了明清绘画发展的主旋律。
赏析的作品有《山水图》、《积雨连村图》、《绿荫长话图》、《千林曳杖图》、《临溪幽赏图》、《溪山幽居图》、《湘君湘夫人图》、《林榭煎茶图》、《琴鹤图携琴访友图》、《兰竹画》、《古洗蕉石图》、《雪景山水图》、《溪亭客话图》、《碧荫坐钓图》、《春山烟树图》。
明代中期文徵明《山水图》赏析《山水图》扇面,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46.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远山隐约,连绵起伏;悬崖巨壁,苍松古树,洲渚汀际,杂树成林,茂密葱郁。
房屋掩于树间,一老者凝神窗外,涧泉蜿蜒,下泻入溪。
格调高雅,稳重而文静,虽有“元四家”及董、米根底,却自具风貌。
明代中期文徵明《积雨连村图》赏析《积雨连村图》立轴,纸本,水墨,纵87.9厘米,横29.1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
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
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明代中期文徵明《绿荫长话图》赏析《绿荫长话图》立轴,纸本,水墨,纵131.8厘米,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名《五月空山图》。
画兼深远和平远,对话,其上于岩壑中夹道蜿蜒曲折而通向山深处,道旁山重峦复,松柏耸立,一水自深处流出。
构图严紧繁密,笔墨苍秀娴熟,画法师董、巨、“元四家”,而独具风格。
是文徵明的晚年细笔代表作。
明代中期文徵明《千林曳杖图》赏析《千林曳杖图》立轴,纸本,墨笔,纵35.3厘米,横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峦层叠间房屋村舍,树木或枝繁叶茂,或萧疏秃干,有人撑舟而归,有人荷杖小桥。
用笔细谨,浓淡、粗细、疏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给人温雅沉静之感。
文徽明|庆幸没有错过这么漂亮字体!
文徽明|庆幸没有错过这么漂亮字体!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行书《立春进贺》行书《立春进贺》玉殿千官拜冕旒,紫衣京兆在前头。
四时盛德初临木,先日严寒已送牛。
气转苍龙当法驾,风回明庶动宸游。
圣王和令思行庆,次第颁恩下九州文徵明立轴选行书七律诗轴纸本纵122厘米横59.6厘米。
此件为《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之三,作品在笔风上突出了重用笔结体,具有风格秀劲婉丽的特色。
图文来自上海博物馆网站释文:扇开青雉两相宜,玉斧分行虎旅随。
紫气氤氲浮象魏,彤光缥缈上罘罳。
幸依日月瞻龙袞,偶际风云集凤池。
零落江湖俦侣散,白头心事许谁知?行草轴纵158厘米、横71.5厘米。
释文:紫殿东头敞北扉,史臣都著尚方衣。
每悬玉珮听鸡入,曾戴宫花走马归。
此日香炉违伏枕,空吟高阁霭余辉。
五云回首沧江远,犹记双龙傍辇飞。
徵明说明:此为《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之二《太液池诗》轴纵344厘米、横96.4厘米。
行书纸本释文:泱漭沧池混太清,芙蓉十里锦云平。
曾闻乐府歌黄鹄,还见秋风动石鲸。
玉蝀连蜷垂碧落,银山飘渺自寰瀛。
从知凤辇经游地,凫雁回翔总不惊。
行草立轴纵154.5厘米、横59.5厘米。
行书七言诗立轴纸本153.7X1705px 初名壁(也作璧),徵明是他的字,后来又改字徵仲,祖籍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
长洲(今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
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
五十四岁时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故称“文待诏”。
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徵明心中悒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文徵明书法欣赏
文徵明书法欣赏文徵明书法欣赏行书七言诗立轴绢本估价:Y 380,000 至Y 480,000款识:徵明。
钤印:征仲(朱文)、玉磬山房(白文)鉴藏印:毕氏家藏(朱文)录文:传呼曲苍使君来,树底柴门懒自开。
老病迂疏非傲客,直愁车马破苍苔。
行书“鹤林玉露语” 立轴估价:Y 220,000 至Y 280,000钤印:文徵明印(白文)鉴藏印:侯宫严群铭心之品(朱文)录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吾家深山之中,每喜夏日之交,苍藓盈落花满庭。
门无剥硺,松影参差,禽群声上下。
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枯枝煮苦茗啜之。
随意读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散篇。
……无事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徵明。
说明:△吴家题诗堂。
钤印:玉题(朱文)△严群题签。
钤印:严(白文)、群(朱文)小楷琴赋册页(十二开)估价:Y 1,200,000 至Y 2,000,000款识:嘉靖二十二年岁在癸卯十月六日,时天气盛寒,积雪数尺。
窗下漫书琴赋,余老眼昏朦,无足观者。
徵明时年七十又四。
钤印:停云(朱文)、悟言室印(白文)、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录文:琴赋(文略)。
说明:△周天球跋。
步月题签。
隶书千字文手卷绢本估价:Y 100,000 至Y 200,000小楷南华经册页(十五开)估价:Y 12,000,000 至Y 18,000,000款识:嘉靖壬辰七月上浣,长洲文徵明书于停云馆。
钤印:徵明(朱文)、停云主(白文)题跋:松坪孙如仅借观于通隐室,同治丙寅仲春三日识。
钤印:如仅(白文)、松坪(朱文)录文:南华经(文略)著录:《书法1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年1 月。
书画合璧册页(十开)估价:Y 80,000 至Y 120,000 铃印:文徵明(白文)、衡山(朱文)录文:△春波渺渺激长堤,满耳松风立马时。
不觉诗成衣裳湿,隔溪千丈五虹垂。
△古木交阴水乱流,一川螟色带孤舟。
渔翁意兴斜场外,留道青山百叠秋。
△江南五月暑漫漫,谁识江深草阁寒。
文征明行书大全
文征明行书大全
征明行书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以其特殊的笔触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征明行书作品:
1. 《致良知书》:由文徵明创作,内容表达了对道德和良知的追求。
2. 《竹石图》:这幅作品以竹子和石头为主题,展现了文征明独特的笔法和构图技巧。
3. 《黄霸图》:此作品以黄霸为题材,展现了文征明对古代历史人物的创作和表现手法。
4. 《菊花图》:此作品以菊花为主题,通过行书的笔触和表现手法,展现了菊花的优雅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5. 《法书经典》:这本书收录了文征明的一些行书作品,其中包括《金刚经》、《心经》等佛经的行书版本。
这只是征明行书作品中的一部分,文征明的作品还有很多其他的题材和内容,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江南四大才子,书法果然风流!
江南四大才子,书法果然风流!古代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明代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认为是指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
“吴门四才子”画像一唐伯虎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
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
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
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唐伯虎书法作品欣赏《自书联句诗》纸本《行书七律卷》(局部)《书札》《漫兴墨迹》二文征明文征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
文征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
后来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
他是文徵明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启蒙老师。
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
在文徵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徵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征明一生。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其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文征明书法作品欣赏《小楷草堂十志》三祝枝山祝枝山,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
文征明诗词书法作品欣赏
文征明诗词书法作品欣赏
文徵明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文徵明的诗词和书法作品欣赏: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列传》合册。
这是文徵明的小楷精品,纵厘米,横11厘米,每页八行,纸本,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前后赤壁赋》。
文徵明在61岁、70岁和86岁时分别书写了小楷《前赤壁赋》、《赤壁后赋卷》(1539年)和《后赤壁赋》,这些作品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常州博物馆。
《琵琶行》。
文徵明在88岁时书写的白居易传世名篇《琵琶行》,此作品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行书七言诗轴《剡藤湘竹巧裁将》,收藏于常州博物馆。
以上只是文徵明部分作品的简要介绍,如需了解更多,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
文徵明行草书法欣赏
文徵明行草书法欣赏
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他的行草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其书风较少火气,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下面是一些文徵明行草书法的作品供您欣赏:
1. 《千字文》:文徵明行草书法欣赏《千字文》,作品展现了其书法风格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的特点。
2.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这两部作品均为小楷,展现了文徵明小楷书法的精妙之处。
3. 《剡藤湘竹七言诗轴》:这是一幅行书作品,展现了文徵明行书的风采。
4. 《行书五言律诗》:这幅作品同样为行书,书法风格流畅清新,气呵成。
5. 《立春进贺》七律立轴:这是一幅行草作品,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6. 《五律立轴》:这幅作品为行草书体,书法风格稳健有力。
7. 《兰亭序》:文徵明行草《兰亭序》是其代表作之一,书法风格流畅优美,堪称千年书法之绝响。
8. 《离骚经九歌册》:此卷行草书法气呵成,精妙清新,流畅之至,令人赞叹。
9. 《琵琶行》: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册,约1540年作,展现了其行书书法的魅力。
总之,文徵明的行草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书法风格独特,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果您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文徵明的书法作品,可以搜索相关图片和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为什么说文徵明是“四绝”
为什么说文徵明是“四绝”他既没有超凡的聪颖天资,也少有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绯闻韵事,从一个天赋平平的孩子,通过后天的勤学苦修,终于成长为历史上少有的全才。
他的事迹,被后人当成励志故事来解读。
他的诗文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子”,书法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三大家”,画与唐寅、沈周、仇英并称“明四家”,可谓诗、书、画无一不精,加之“人品第一”,故有“四绝”全才的美誉。
他就是明代大画家、大书法家、大文学家——文徵明。
“诗书画品”的全才养成史一生痴傻也风流!一般来说生为励志故事主人公,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一个字——“傻”,而我们的老夫子文徵明可以说,真的傻到了一个境界!文徵明生于苏州一官宦家庭,照理来说,家族基因还不赖,可文徵明并没有从小就表现得天资聪慧。
据说,他2岁还不会说话,6岁站立不稳,八九岁了还口齿不清;直到13岁时,随父去了山东聊城的博平县居住,文徵明才仿佛突然开窍,真有点大器晚成之感!明文征明摹松雪山水19岁的文徵明在苏州官学读书期间,因字写得太差而被老师打入了三等,让这位“玻璃心”的年轻人大受刺激。
为此,他发愤天天要临写《千字文》多达十本,以万字记。
这种执着让周围人刮目相看,而其为世人称赞的精细工整、清秀俊雅书法也就是在这种拼死拼活勤奋中,慢慢习成的。
明文征明郊原春风图文徵明的傻,也表现在为人处世上。
1499年,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在温州任上病逝。
按照明代官场惯例,地方会给一些财物作丧葬之用,这笔钱对于家境一直不富裕的文家来说,实在堪称一笔巨资,没想到,对于如此合情合理的收入,抱着丧父之痛的文徵明依然选择了谢绝。
为此,他专门写了一封答谢书,大意是:“我的父亲,在贵地做太守,从来没有从公中取过一丝一毫的钱财,不幸因为疾病去世,也算寿终正寝,走得堂堂正正,今天我若接纳了大家的贡献,就是欺负了死去的老父。
而且,父亲死得清清白白,我这不肖子岂能不堂堂正正地活下去吗?用死去的亲人来为自己谋利,我不忍为,我就是再没出息,也不会让死去的父亲因为我而在声名上蒙上污点……”如此,清廉作风,可见一斑!明文徵明关山积雪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局部细节高清图由于他的画太有名了,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山寨”者也趁虚而入,模仿他书画的赝品比比皆是。
文徵明作品
文徵明作品
摘要:
1.文徵明的简介
2.文徵明的艺术成就
3.文徵明的代表作品
4.文徵明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文徵明,原名文璧,字徵明,号衡山,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他生于明宣德九年(1434 年),卒于万历八年(1580 年),享年147 岁,是明朝中期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文徵明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和书法两个方面。
在绘画方面,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等,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
他的山水画取法于宋元名家,注重笔墨和构图,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
在书法方面,他精通行书、楷书、隶书等,尤其擅长行书,被誉为“明朝第一行书家”。
文徵明的代表作品有《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寒梅傲雪图》等。
其中,《千里江山图》是他的山水画代表作,画面上江山壮丽,气势磅礴,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文徵明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被誉为“文人画的高峰”。
同时,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
在总结文徵明的艺术成就时,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勤奋和毅力。
他一生致
力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不仅在绘画和书法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涉猎诗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书法家文徵明的生平介绍
书法家文徵明的生平介绍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个人概述文徵明,1470年生,1559年逝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书画家。
初名璧,以学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衡山居士。
斋名停云馆。
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
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
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
擅画山水、花卉、人物。
学生甚多,形成“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吴门四家”。
传世作品有《绝壑鸣琴图》轴,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院。
《真赏图》卷,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二湘图》轴,藏故宫博物院。
其子彭、嘉,侄名伯仁,皆能世其家学,有名于时。
《赤壁赋》,文徵明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
纵34厘米,横530.7厘米。
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
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徵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
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徵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
职业生涯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徽明像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
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
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
其弟子私谥贞献。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毕生嗜好交游,外师造化,汲取养料,创作量较丰,所作散藏于海内外一些公私典藏机构或藏家手中,文征明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东园图》等。
明代中期文徽明《人日诗画图》赏析《人日诗画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本幅画作名曰《人日诗画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画作作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文徵明与友人朱性甫、吴次明、钱孔周,门生陈道复及其弟陈津,雅集自家停云馆。
此作即以此次文人雅集为主题,绘竹树映带、溪水新涨之处,有茅屋数椽,图书满架,二三好友正围案清话,左侧一人正撑伞冒雨跨桥而来。
笔致简括秀润,点苔浓淡相宜,气息温雅,境地清幽。
画幅自钤:"停云生"白文印。
文征明行书七律诗轴
文征明行书七律诗轴文征明是清朝皇帝乾隆大政治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事业可谓披荆斩棘,拔尖而立。
他为中国文学创作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激励了中国的文学家们创作出一系列伟大的艺术作品。
而文征明行书七律诗轴,正是当时文征明最著名的文学成就,被无数文人墨客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学中重要的一篇杰作。
在七十二年前,文征明为了庆祝乾隆五十铃诞辰,在中国文学畅想和表达的新浪潮即将到来之际,把这篇著名的行书七律诗轴写于乾隆五十余年之中。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行书诗轴,也是中国古典七律诗的一种新形式。
行书七律诗轴以“敬仰国礼、庆铃诞”为主题,声称“皇天之分、臣民调和”。
文征明以“重贵王室、保大和平”为写作思想,把他的诗文写到一根轴上,这根轴就象征着和谐的含义。
他的七律诗用繁复的文字表达出了皇帝和百姓之间的理想关系,体现了文征明深厚的功名心态。
文征明的行书七律诗轴不但在文学上有重大意义,还在结构上十分新颖,体现出文征明深厚的诗学功力和文学素养。
行书七律诗轴的构思充满创新,以“八卦”的思想为构思依据,把每一组诗篇围绕“卦”的概念而转折、照应,以体现“政东、定宇”的关系。
文征明把文章写在一根轴上,首先应该把每一篇文章分为8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描绘一个元素。
这里用“乾”、“坤”、“震”、“巽”、“坎”、“艮”、“离”和“兑”八个元素来表达文征明的观点,而这也正是中国古代八卦文化的构思。
在行书七律诗轴中,文征明分别用每一方面的解释,把情节、人物、言论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使每一篇文章都充满生动实践,达到了最高层次的文学美感。
在众多古典诗歌中,文征明行书七律诗轴因其别具一格的构思,而被文人墨客赞颂,甚至被赋予神圣的地位,被喻为“乾坤轴”。
文征明的行书七律诗轴颇受赞誉,既能引发文人墨客的深思,亦可以开启官吏政治家的政治思想。
从文征明的行书七律诗轴中,人们可以找到一个重要的讯息:无论是在政权建设上还是在文化建设上,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关注政治、宗教和文化的平衡,这正是文征明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文征明行书书法作品
文征明行书书法作品
提到文征(徵)明,大家都会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
在江南四大才子中,文征明属于大器晚成之辈,虽然名气不如唐伯虎大,但是在论综合实力却远远超于其他三人。
文征明可谓是精通诗词、书画,善诗文、懂音律,是一位全才,于前朝才子赵子昂不相上下。
文征明可以说是学到老,活到老,他一生有无数的老师,据史书记载: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书法当中,文征明造诣最深厚的莫过于行书了,他笔下的行书堪称明朝之最,多幅作品被誉为明朝国宝。
文征明的行书流传甚广,代表作有《滕王阁序》、《赤壁赋》、《离骚》、《渔父辞》等,在他的诸多作品中,要数《滕王阁序》影响力最深。
《滕王阁序》是初唐才子王勃的传世佳作,辞藻华美,不乏脍炙人口的诗句。
文征明对此喜爱至极,曾多次书写这部作品。
文征明 除夕 五首七绝
文征明(1470-1559)是明朝的著名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诗文俱佳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在诗、文、书、画四个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关于文征明的除夕诗,我了解到他写了不止五首,但我只能提供其中的几首。
以下是其中几首除夕诗的七绝:
1. 《乙卯除夕》:
糕果登盘酒荐椒,笑歌聊用永今宵。
老亲自喜还家健,幼女仍誇学语娇。
终岁悲欢言莫尽,一灯团聚福难消。
桃符日历年年好,不谓青春却暗凋。
2. 《甲寅除夜杂书·其一》:
千门万户易桃符,东舍西邻送历书。
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
3. 《除夕》:
白发婆娑夜不眠,孙曾绕膝更翩跹。
已知明旦非今日,不觉...
这些诗描绘了除夕夜的欢乐和团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文征明的除夕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请注意,我暂时无法提供文征明除夕诗的全部五首七绝,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建议您查阅相关的文学资料或在线资源。
6第三课《草堂十志》
全才
•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 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 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 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 一不工。
赏析四绝之一—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 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 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 意态生动。 •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 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 第一”之称。
科举坎坷
• 少时即享才名,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 (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 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 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此时其书画 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 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 57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潜心诗文书画。 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 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他年近九十岁 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 坐而逝”。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 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 小楷竟日不倦。
行书《立春进贺》 七律立轴
• 玉殿千官拜冕旒,紫 衣京兆在前头。四时 盛德初临木,先日严 寒已送牛。 气转苍龙当法驾,风 回明庶动宸游。圣王 和令思行庆,次第颁 恩下九州。 徵明
文徵明《行书七律诗轴》 纸本 122×59.6cm 上海博
物馆藏
• 此件为《忆昔四首次陈鲁南 韵》之三,作品在笔风上突 出了重用笔结体,具有风格 秀劲婉丽的特色。 • 释文: 扇开青雉两相宜,玉斧分行 虎旅随。紫气氤氲浮象魏, 彤光缥缈上罘罳。 幸依日月瞻龙袞,偶际风云 集凤池。零落江湖俦侣散, 白头心事许谁知? 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