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框架

合集下载

辩证唯物主义五大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五大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五大观点1.引言1.1 概述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以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有五个重要观点,这五个观点分别是唯物论的观点、物质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个重要观点是唯物论的观点。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存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对象,而意识和思想只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物质世界的主导地位,认为物质的存在是人类认识和意识的基础。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是物质的观点。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

有形物质包括自然界中的物质实体,无形物质指的是能量、规律、意识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认识和变化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三个观点是辩证法的观点。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它强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单一的,而是充满着矛盾和冲突,通过解决矛盾、调和冲突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的第四个观点是历史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变革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历史的发展动力、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社会改革,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五个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世界,才能够改造和进步社会。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有五个重要观点:唯物论的观点、物质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这五个观点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五个观点,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环节。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它强调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包括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二是意识能动性,即人的意识能够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和改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还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它认为历史是由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还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历史的发展是一种不断前进的过程,是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强调自然界的辩证法。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认为矛盾是自然界发展的根本动力。

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总结起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方法论,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哲学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是由矛盾推动的。

唯物辩证法的自然哲学强调自然界的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思路,为我们深入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二哲学常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大纲(一)人教版

高二哲学常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大纲(一)人教版

高二哲学常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大纲(一)一、辨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③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错误倾向]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教条主义,其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另一种是经验主义,其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

两者的共同错误就是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因而是做不好工作的。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根据这一原理,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违反规律的意识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估价意识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高效复习框架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高效复习框架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高效复习框架唯物辩证法是所有考生公认的模糊不清概念,太奇考研专家整理了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方便各位考生高校复习。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孤立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

实际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的创造,早在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之前,就存在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唯物主义(又叫做机械唯物主义)这两个派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才是辩证法的创立者,只不过他的辩证法体系是唯心的,即只承认精神领域存在着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唯物主义,便形成了辩证唯物论,从而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相区分;另一方面从唯物主义出发去看待辩证法,便形成了唯物辩证法,从而与唯心辩证法相区别开来。

以下是唯物辩证法的复习框架:历年考研大纲高频考点:(1)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2)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3) 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4) 发展与过程(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7)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8)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10)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1) 矛盾分析方法(12)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13)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14) 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15) 辨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16)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1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18)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9)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20) 辨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21) 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历年真题中显示考试题型:唯物辩证法历来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它的三大基本内容,即二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曾经作为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考研真题当中。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结构图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结构图

意 识 具 有 能 动 作 用
意识能够 反映物质
意识能够反 作用于物质
返回、第六页
错误的意识能 阻碍事物发展
表 现 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内部诸要素 事物之间 整个世界 构成事物 事物存在的条 看问题
含义:事物本身固有的
原因:事物客观性决定
表现:既不能凭空“创 造” 也不能凭空“消 灭” 含义:联系是有条件的 现象与本质 主观与客观 直接与间接 主要与次要 原因与结果 整体与部分 内部与外部 必然与偶然 具体分 析事物 的联系
发 展
状态
质变
前进性
趋势
曲折性
普遍性 永恒性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 返回、第六页
联系
物 质 运动
矛盾
内因、外因 静止 量变
意 识
发展
质变
规律
主观能动性

联系的具体性 联系的多样性 返回、第六页
……
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客观性 事物自身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普遍性 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之中
坚持两分 法,防止 片面性
矛 盾
关系
相互联结 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普遍真理与具 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问 题具体 分析 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 论的统一
辩证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联系的观点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物 质 与 意 识 的 辩 证 关 系 原 理
物 质 决 定 意 识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这个物质器官的机能
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复杂多样、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是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根本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倾向性,并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矛盾运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内在的客观规律。

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3. 发展的倾向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在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理解和正确对待事物发展。

4.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是处理矛盾的方法。

辩证法主要包括矛盾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阐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之间会展开不同形式的斗争,发展历史推动着阶级矛盾的转化。

4. 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不同的社会形态。

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实践是决定认识的根本力量。

2-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

2-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

2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一、辩证唯物论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发展规律和人类认识的理论体系。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辩证唯物论强调事物的矛盾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1.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2. 运动是有规律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和科学实验来发现和掌握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世界。

3.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

2. 矛盾分析法。

辩证唯物论认为,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人们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指导实践。

3. 发展的观点。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发展的,事物是发展的。

人们应该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看待自己。

2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四、辩证唯物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 自然科学:辩证唯物论为自然科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强调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自然界的规律,为人类服务。

2. 社会科学:辩证唯物论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3. 思想文化:辩证唯物论强调思想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认为先进的思想文化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可能阻碍社会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1. 联系的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例如,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在人类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比如人们修建的桥梁,它所建立的联系是基于事物的固有属性,并且一旦建成,这种联系就客观存在。

-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的是间接联系;种瓜得瓜体现的是必然联系,而种瓜得豆则是违背必然联系的偶然现象。

2. 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自然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简单生物到复杂生物不断进化;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的认识也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肤浅到深刻不断发展的。

-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事物,而封建社会则成为旧事物走向灭亡。

3. 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唯物辩证法大纲

唯物辩证法大纲

唯物辩证法大纲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和革命的哲学1、哲学是人类精神领域的特殊部门,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人生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对实际生活起指导作用。

3、哲学在阶级社会里总是一定阶级的地位、眼界和利益的理论表现,没有超阶级的哲学.4、马克思主义公然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5、全部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章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1、唯物论的基本论纲: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存在的反映,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社会存在时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唯心论的基本论纲: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不是存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存在.客观唯心论代表:柏拉图、黑格尔、宋代程朱理学.主管唯心论代表:十八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二十世纪奥国哲学家马赫、宋代哲学家陆九渊3、二元论和折中论是不彻底的哲学,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实体,二者同为世界的本原。

代表: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十七世纪发过哲学家笛卡儿。

4、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史具有阶级性、党派性的。

在现代,辩证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思想领域中的反映。

5、唯心论的认识根源:第一,人们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被移植于人脑中并在人脑中被改造过的物质现象,意识的内容和泉源是客观的,意识的形态是主观的.第二,人们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只有当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而认识的目的又是改造客观世界。

6、唯物论在自己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与科学结成联盟的。

唯物论不能离开科学,科学也不能离开唯物论.首先,唯物论的实质就在于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而不给以任何虚构的附加,那么,它就必须依赖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发现,从这些发现中汲取材料.其次,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唯物论的指导。

唯物辩证法知识框架 归纳

唯物辩证法知识框架 归纳
来╱综合考虑╱有利于。。。; • ② 离不开╱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
之间的关系╱一体化╱一致性 • ③ 连续性(过去、现在、未来----前后相继历史
联系)╱空间相邻--与部分 • ① 顾全大局╱国家与各地区、单位、各、部门、中
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事关全局、大局、局部 • ② 集体意识╱全局观念╱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东、
• ②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eg. 统筹兼顾╱学会弹钢 琴,反对单打一╱协调发展╱
矛盾 识别的关键词:
• (5)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方向\ 大局\事物性质\主流与支流\反义词:如顶天与立地)
• ①分清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识大局╱ 总体上、总的来看,还有……问题╱以…为主体╱ 以…为主导╱经济形势、国际局势和党的状况总体 是好的、主流是好的╱因小失大╱防微杜渐
质变)╱防微杜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水滴石
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
积不足以灭身/从现在做起等╱一次次
• ② 反对: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矛盾的观点(第9课)
1.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 5、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标题本身是方法论)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 (2)矛盾主、次要方面辨证关系
• 【关键词】试点—推广;搞试点、抓典型;一般 号召与个别指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 麻雀、由点到面;中国特色
矛盾 识别的关键词:
• (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办事情, (重点\中心\关键\重中之重\核心)
• ①抓主要矛盾 eg. 把…放在突出位置╱集中力 量╱把…作为第一要务╱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口╱根 本╱骨干力量╱首位╱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反 对舍本逐末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容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畴是原因和结果、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辩证法框架

辩证法框架

唯物辩证法框架:(矛盾分析法的运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物质与意识之间;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实践的客观性和能动性之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贡献与索取之间……。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

用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分析: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可分割,但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

其它如实践的决定作用与认识的反作用之间;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之间;贡献和索取之间……。

2.【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与《经济生活》知识的渗透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生产与消费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劳动者权利与义务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之间;五个“统筹”……。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分析:投资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税收……。

用一分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分析: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用主次矛盾的相互关系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与《政治生活》知识的渗透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民主和专政之间、政治权利和义务之间、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之间……。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分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含义性 性 性 义 质 势 态含义性 性矛盾方面因用一分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分析:“一国两制”下我国社会的性质;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与《文化生活》知识的渗透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之间……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分析: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中华文化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之间……用一分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分析: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分析5.【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例题1:一位专家曾说:“世界一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唯物辩证法的体系

唯物辩证法的体系

唯物辩证法的体系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体系,用于解释宇宙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在苏联哲学家列宁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基本实体,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强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2. 矛盾和否定: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否定的推动实现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质的矛盾和量的矛盾。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否定旧的事物来创造新的事物。

3. 发展和变化: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包括宇宙、自然和社会。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渐进的、螺旋式的,存在着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4. 统一和斗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统一和斗争来实现的。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推动的,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结果。

5. 异同和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既存在着异同
之处,又存在着普遍联系。

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和复杂的,需要通过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分析来理解事物之间的异同和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体系是一个科学哲学体系,它试图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要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搞好局部,以便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一单元
世界观与方法论及关系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什么产生: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
括和总结。

与世界观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与方法论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与具体科学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放肆。

具体科
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
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划分可知与不可知的标准)
在生活与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
成为基本问题的根据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
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
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物质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形态:水火气土
哲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历史观上的唯心基本派别及其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二者的根本分歧:世界的本原到底是什么?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
及其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先意识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哲学在社会对生活:哲学能够p5 P17 18
发展中的作用对社会: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一般功能:p25
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马哲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特征:(三个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历史观科学性革命性
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唯物论
世界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
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是运动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运动的运动与静止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根本属性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的含义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相对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
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运动是有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被创造,被消灭,不可违抗。

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

按规律办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从起源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交往人脑语言
从生理基础看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
意识实现的
从内容看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形式是主观的
正确和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四个特点)
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意识的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不仅反映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特别注意两重性)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

同时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具体分析: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它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