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型,分别治以袪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

1、风寒湿痹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症见颈肩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头痛或后枕部疼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部痛;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肌肤冷湿,畏寒喜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温经活血,代表方桂枝加葛根汤,常用配方药物有葛根、桂枝、川芎、白芍、羌活、独活、姜黄、防风、威灵仙、姜、枣等。

2、气滞血瘀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症见头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或放射至后脑部痛。

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活络效灵汤、芍药甘草汤、血府逐瘀汤,常用配方药物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赤芍、羌活、姜黄、海桐皮、伸筋草等。

3、肝肾不足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症见眩晕反复发作,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宜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常用配方药物有熟地、淮山、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独活、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秦艽、防风、细辛、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等。

4、气血亏虚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症见颈肩部酸痛,头晕或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周身乏力,纳差,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醒脑安神,代表方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常用配方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远志、柏子仁、炙甘草等。

5、随症加减: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头痛加川芎、白芷、白蒺藜、首乌藤;头晕加天麻、钩藤、陈皮、半夏、茯苓、泽泻;上肢疼痛麻木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桑枝、姜黄;心悸、怔忡加红参、麦冬、酸枣仁;咽喉不适有异物梗塞感,加白芥子、石菖蒲、玄参、浙贝;失眠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视力下降加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

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

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

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颈椎病属中医“冷风顽痹”范畴。

病因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痹着。

病机为筋骨受损,气血瘀滞。

治疗分标本、辨缓急,分期治疗,急性发作期予温经散寒除湿,重用虫类药物以加强搜风剔络、舒筋活血止痛之功;缓解期宜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合理调护是提高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保证。

1.对颈椎病的认识西医认为颈椎病乃属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临床常见颈部僵硬不适,上肢麻木,手指动作不灵活,严重者肌力减退,肌肉萎缩;部分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以顶枕部胀疼为主,肩背部疼痛,恶心欲吐,猝然晕倒,耳鸣,耳聋,听力减退。

压头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颈椎正、侧、斜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项韧带钙化等。

中医认为颈椎病与“痹证”表现类似,如《症因脉治·痹证论》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木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痹论》曰:“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三气袭人经络,人于筋脉,皮肉,肌肤,久而不已,则入五脏……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

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医林改错·痹症有淤血说》:“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

”因此参照中医“痹证”辨治颈椎病。

2.风寒湿痹着,肝肾内亏是本病的发病因素①风寒湿痹着为其标《内经太素·输穴·骨空》曰“风为百病之源”;《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外感风寒湿邪痹着筋骨络脉,致筋骨受损,络脉瘀阻,临床表现为畏寒,怕冷,头痛遇风尤甚,颈项僵直或疼痛,肩背部酸痛,阴雨天加重。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部气血不畅、经络受阻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疗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风寒湿阻型症状表现1.颈部酸痛,困重感明显;2.痛感加重或缓解随着天气情况变化;3.可伴有头晕、眩晕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辛温散寒、祛湿痰药物进行治疗,如桂枝汤加减、羌活胶囊等;2.中药外治法:可采用草药熏洗、贴敷等,如草药膏药、艾灸等。

二、气滞血瘀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固定,无法自由转动;2.疼痛常局限在颈部一侧;3.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血必净注射液、川芎茶等;2.中药外治法:可使用艾灸、刮痧、拔罐等,促进气滞血瘀的疏通。

三、肝肾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痛感较轻,但时间较长,难以缓解;2.颈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3.伴有精神疲倦、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肝肾:选用补肾壮阳、滋养肝肾药物进行治疗,如金匮肾气丸、肾气丸等;2.针灸疗法:可选用肾俞、肝俞等穴位进行针刺,调节肝肾功能。

四、脾胃虚弱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2.颈部酸胀感明显,症状较轻;3.容易疲倦,精神不佳。

中医辨证治疗1.脾胃健运:选用补脾和胃、调理脾胃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2.饮食调理:可适当增加消化容易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

五、气血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感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2.颈部酸软无力,且容易疲倦;3.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益气血:选用补气养血、调理气血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养血生发丸、香附养心丸等;2.合理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结论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包括风寒湿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脾胃虚弱型、气血不足型等。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指南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数表现为颈椎不适、颈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

一、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风、寒、湿、热、痰等内外因素导致。

病机表现为气血不畅、筋脉受阻、气滞血瘀等。

因此,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核心在于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1. 辩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和体质状态进行辨证施治,注意区分病证和病机。

2. 通调气血: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和僵硬。

3. 疏风散寒:祛风散寒,祛湿润燥,消除患者身体的邪气。

4. 调理脏腑:通经络、理气机、调和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三、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具体方法1.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灸疗等手段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2.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等手法,舒筋活络,减轻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3. 中药治疗:选择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理气活血的中药配方,服用中药调理体质,缓解颈椎病症状。

4. 艾灸疗法:运用艾灸温经、散寒、祛湿的特性,促进局部气血流通,缓解颈椎病的不适。

四、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一刀切”。

2. 长期治疗: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中医治疗需持之以恒,长期调理,注重预防。

3.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活血化瘀、祛湿散寒的食物,有益于病情的缓解和恢复。

4. 合理运动:适量的颈部锻炼有助于缓解颈椎病症状,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颈部过度活动。

五、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与局限性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能提高疗效,减少病症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中医治疗颈椎病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快速缓解急性症状,对于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的患者效果有限。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一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发生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血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血痹”、“骨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气血不和所致。

一、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一)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无明显外伤史。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

颈 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 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 7 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中医辨证一、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方法。

二、病因与病机1.病因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姿势不良、劳动方式不当、颈椎长期受风寒侵袭等。

2.病机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机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肝肾不足等。

三、临床表现1.颈部疼痛颈部疼痛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表现为局部或弥散性的疼痛,常伴有僵硬感。

2.头痛颈椎病患者常出现头痛症状,可以表现为前额疼痛、枕部疼痛等。

3.上肢麻木、无力颈椎病引起的神经根损伤常导致上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

四、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疼痛部位可有紫瘀斑点。

2.痰湿阻滞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伴有沉重感,容易疲倦,舌苔多腻。

3.肝肾不足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伴有骨质疏松、腰膝酸软等症状,舌质淡红。

五、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

1.气滞血瘀型治疗原则:●理气活血,行气止痛:采用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等药物治疗。

●肌肉松弛,促进血液循环:可采用推拿、针灸等物理疗法。

2.痰湿阻滞型治疗原则:●消痰化湿,通络止痛:采用平胃散、川芎茶等药物治疗。

●温经理阳,促进湿气排出:可采用温灸、艾灸等物理疗法。

3.肝肾不足型治疗原则:●补肝肾,滋养筋骨:采用六味地黄丸、益智丸等药物治疗。

●加强腰膝部保暖,避免寒湿侵袭:可采用腹部贴敷、温灸等物理疗法。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1.附件1: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案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退变、增生,引起神经和血管受压,导致颈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病症。

2.辨证:中医诊断方法的一种,通过观察、问诊、切诊等手段,来判断病情及病理机制。

3.气血运行不畅:中医术语,指气血循环受阻,不能正常运行的状态。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对颈椎病进行的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而后进行对症治疗的。

对颈椎病进行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瘫痪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下肢麻力、无力,腿发软,易跌倒,行走不便,有踏棉花感,甚至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患者常有头颈疼痛等表现。

1、湿胜型:肢体困重,痿软无力,下肢麻木,行走易跌倒,或有胸闷,腹腹,食欲不佳等。

2、肝肾亏虚型: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头眩,眼花,耳鸣,性功能下降。

病情发展很慢。

3、气血瘀滞型:下肢疼痛剧烈,位置固定不移,活动加剧;肢体有麻木感。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瘫痪型颈椎病以下肢运动障碍,发抖,病起缓慢,间歇性发作为主。

临床上以脊髓型多见。

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痹痛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颈部活动受限。

1、风邪偏胜者:颈肩疼痛,位置不定,或痛在肩,或痛在肘,或痛及手部,关节活动不利,怕风。

2、寒邪偏胜者:颈部疼痛,固定不移,疼痛较剧,甚者不能入睡;疼痛遇到寒冷时加重,热敷后好转;颈部僵硬感,活动受限。

3、湿邪偏胜者:颈、背部疼痛,有沉重感;上肢疼痛、肌肤麻木不仁;不愿活动,易疲倦;伴有饮食不良、腹胀、大便稀等。

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痹痛型颈椎病以颈肩、上肢的疼痛、麻木为主。

临床上以神经根型多见。

治宜温经活血,以桂枝葛根汤或蠲痹汤加减。

三、眩晕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昏、头痛、耳鸣,颈部活动受限,尤不能旋转,甚至可出现猝倒。

1、气血两虚者:眩晕在动作后加重,劳累后发生,休息后好转,精神疲倦,心慌,记忆力下降,面色苍白,头颈无力。

2、肝肾两虚型:眩晕,精神欠佳,记忆力下降,腰酸耳鸣,听力下降,视力下降。

3、痰浊中阻型:眩晕,头昏,头重,昏昏欲睡,恶心呕吐,胸闷,食少,腹胀等。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眩晕型颈椎病以发作性眩晕,头痛,目眩,转动头颈即发眩晕或猝倒为主。

临床上以椎动脉型多见。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有如下几种:1、风寒痹阻型:患者多有风寒侵袭病史,局部以冷痛为主,遇寒冷刺激后加重,伴有手臂麻木发冷、全身酸楚、畏风恶寒等表现。

治宜温经活血,代表方为桂枝葛根汤;2、气滞血瘀型: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为伏案工作者,有固定疼痛点,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部有压痛。

治宜活血化瘀,以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可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无力,头晕、呕吐等症状。

中医建议保守治疗外敷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效果显著。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

(贴在发根处)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第5、6、7节颈椎为中心贴上)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一、病情描述⒈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包括颈椎关节、颈椎间盘和周围软组织病变。

⒉病因分析: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工作姿势、颈部受伤和缺乏运动等。

二、中医四诊分析⒈望诊:观察患者的颈部是否有肿胀、红斑、皮肤变色等异常表现。

⒉闻诊:听取患者对颈部疼痛的描述,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等。

⒊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特点等。

⒋切诊: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检查患者颈部是否有压痛点、紧张度等。

三、中医辨证分析⒈气血不调证:表现为颈部疼痛、颈肩部紧张、头晕乏力、手麻、舌淡苔白等。

⒉肝肾亏虚证:表现为颈椎病疼痛加重、颈部肌肉无力、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舌淡苔白等。

⒊寒湿内蕴证:表现为颈部疼痛、湿重感、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舌苔厚白等。

⒋气郁血瘀证:表现为颈部疼痛、胸闷、疼痛难以忍受、疼痛范围明显、舌质紫暗等。

四、中医治疗方案⒈气血不调治疗:调养气血、活血祛瘀,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等,结合针灸、推拿疗法。

⒉肝肾亏虚治疗:益肝肾、滋阴补阳,使用温阳滋肾的中药,如杞菊地黄丸,结合针灸、艾灸疗法。

⒊寒湿内蕴治疗:祛湿散寒,使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草果、红花等,结合针灸、拔罐疗法。

⒋气郁血瘀治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香附等,结合针灸、火罐疗法。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⒈附件一:中医草药方剂配方表格。

⒉附件二:针灸治疗所需的穴位图。

⒊附件三:推拿按摩手法示意图。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颈椎病:根据《中华医学会颈椎病防治指南》,颈椎病是颈椎解剖结构损害或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⒉中医四诊:中医四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⒊辨证分析: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进而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

传统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

传统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

传统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中医推荐妙方1、中药中药外敷法:当归、川芎、葛根、红花、白芷、羌活、乳香、没药、伸筋草、大腹皮、泽泻、丹参、透骨草、威灵仙、熟地黄各50g,桂枝、麻黄、白芍、川乌各30g,细辛25g,全蝎20g。

先将上述诸药共研成细末,混匀,每次取50-100g,陈醋调匀,放置20-30分钟后外敷于颈后部,敷药后用灯照射30分钟,每天一次,15天为一疗程。

中药泡酒外涂法:威灵仙50g,当归、细辛、乳香、姜黄、丹参、白芷、透骨草、自然铜、木瓜各15g,三七10g,冰片、紫草各5g,蜈蚣3条。

先将上述诸药浸泡于2000ml的75%酒精中,4天后过滤,药液装瓶收贮,过滤后的药渣再用2000ml的75℅酒精浸泡4天后再次过滤,再将两次制成的药液混合搅匀即可。

用时取药酒适量揉涂增生椎体所对应的颈部两侧及肩背部软组织,每天3次。

中药xx:威灵仙、当归、赤芍各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红花、羌活、独活、防风各10g,制附子5g,花椒30g。

将上述诸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放入瓷盆内,加水煎煮30分钟,稍放凉,托敷患部,每次30分钟,每天2次。

每剂药可连用2天,15天为一疗程。

2、按摩推拿推拿: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下。

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

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

接着用旋扳手法。

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

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

此时必须注意:旋转角度不可过大;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家庭自我按摩:下面几个治疗颈椎的按摩疗法,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在家里配合治疗。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现代人群。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表现的不同症状和体质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一、辨证分型中医认为,颈椎病可以分为风寒湿痹、阴虚阳亢、肝肾不足等不同的证型。

在治疗颈椎病时,医生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病情具体属于哪一类,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疏风散寒、祛湿止痛对于风寒湿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常采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痛的治疗方法。

可以选用温经通络的艾灸、拔罐疗法、针灸等手段,帮助患者祛除体内的风、寒、湿邪气,缓解颈椎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感。

三、滋阴降火、益肝肾阴虚阳亢型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滋阴降火、益肝肾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龟板、胡黄连等,帮助平复肝肾的失衡,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四、活血化瘀、理气调经对于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患者,中医常推荐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的治疗方案。

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材料,如川芎、赤芍等,帮助患者改善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综上所述,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辨证分型、疏风散寒、祛湿止痛、滋阴降火、益肝肾、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等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懈努力地调理身体,以期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在于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颈椎病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有所帮助。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其临床主要表现:颈项拘急强痛或颈项牵引肩臂上肢麻痛,或头痛、头晕、眩晕、耳鸣等。

每当低头抬头过久或颈部转动甚时症状加重或反复出现。

本病属祖国医学之“痹症”、“头痛”、“眩晕”等范畴。

其病情顽固,缠绵难愈。

【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间隙变窄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椎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性疾病。

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臂疼痛及上肢麻木为主要症状:患者颈项强直板滞,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肱二头肌腱或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X线摄片可见颈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孔变形等征象。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麻木,肌肉减弱,行走笨掘,甚至不能站立行走,严重者可发展至四肢瘫痪,检查可见肌张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可引出病理反射,脊髓造影有完全或部份横断性梗阻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恶心、耳鸣、猝倒症状的出现与颈部活动有关,多在颈后仰或后旋时发病,旋颈试验阳性,椎动脉造影有异常改变。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复杂,有眼部干涩胀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皮温降低,多汗或无汗心率异常等。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年老体弱,气血衰退,肝肾亏损,但亦与局部长期劳损或外伤有直接关系,在上述因素情况下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从而产生了经络受阻淤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为其主要病机。

《内经》指出:“肾主骨髓”若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则出现骨骼脆弱,肢体无力,故骨易退变。

《内经》又云:“肝藏血”“肝主身之筋膜”,“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

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出现颈部的筋骨韧带钙化而退变,若肝肾不足,特别是肾精亏损为本病之本。

而血脉淤阻,气血运行不畅,乃本病之标。

如《证治准绳》谓:“有风、有寒、有湿、有内挫、有淤血气滞,有痰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颈椎病的辨证施治

颈椎病的辨证施治

颈椎病的辨证施治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通过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下面将会介绍颈椎病四种常见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分别是寒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损型和风寒湿三虚型。

一、寒湿阻络型颈椎病寒湿阻络型颈椎病是由于颈部受凉或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导致的。

其主要表现为颈部酸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此类型的治疗方法主要以祛除寒湿为主。

可以采用温灸艾叶或者使用温毛巾进行局部敷贴来发散寒湿。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药内服,如桂枝汤和逍遥丸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正气运行。

二、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多与劳累过度或情绪不畅有关,其特点是颈项强直、疼痛不适,甚至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

此类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舒缓气滞、活血化瘀。

可以选择风湿药浴或者经络穴位推拿作为外治方法。

中药方面则常用于调和气机,活血祛瘀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针灸和拔罐等手法来促进气血的循环。

三、肝肾亏损型颈椎病肝肾亏损型颈椎病多见于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者。

其表现为头昏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该类型的颈椎病需要重在益肝养肾,健脾温阳。

可以采用牛膝汤配合生姜片进行局部温敷来缓解颈部不适。

内服方面,则可使用大枣和当归来补益血气,同时再加上泽漆松筋丸以温阳助阳。

四、风寒湿三虚型颈椎病风寒湿三虚型颈椎病是由于长期居住在湿冷环境导致的。

其典型症状包括颈部肌肉紧张、酸胀疼痛以及气血不畅等。

治疗该类型的方法主要是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可以通过温灸或者艾灸来舒缓颈椎周围的毛细血管以增强局部的循环功能。

中药方面则常用于散寒祛邪、温通经络的药物,如羌活、薄荷。

综上所述,针对颈椎病辨证施治可以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处理。

根据不同类型的辨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并结合中药内服与外用来达到缓解和治愈效果。

然而,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用眼和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以预防颈椎问题的发生。

颈椎病的中医辩证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辩证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辩证论治国家级名老中医丁锷教授专究中医骨伤科疾病50余载,学验俱丰,对骨伤科疑难疾病特别是颈椎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

余有幸成为丁锷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从师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现就丁锷教授辩治颈椎病经验总结如下,以馈读者。

病因及中医分型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筋骨缓弱,关节失稳,加上慢性累积性劳损,以致逐渐形成骨刺,或形态结构改变,如生理曲线变直,或关节错缝等,最终累及周围软组织,或神经、血管、脊髓,而出现相应症状。

常因外感风寒或外伤而诱发加重。

由于受累组织的不同,临床表现相当繁杂,丁老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将颈椎病分为痹痛型,临床上以疼痛、麻木和僵硬为主;眩晕型,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意识清楚;痉症型,四肢强直拘挛为主。

辩治施治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和方法很多,包括中药、手法、牵引、封闭、手术和功能锻炼等。

丁老应用中药治疗颈椎病强调辨证施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经验。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受累的软组织或神经、血管、脊髓的病变,缓解症状。

一痹痛型以颈肩痛、僵为主症,或伴一侧上肢麻痛,或兼见胸、背痛。

脉多紧弦,苔薄白。

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营卫气血不畅为患。

治宜温经活血通络为原则。

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桂枝15g、白芍20g、甘草10g、葛根30g、生姜3g、大枣3枚、羌活20g、当归20g、川芎10g。

疼痛剧烈彻夜难眠者加蜂房10g、玄胡索15g、生珍珠母30g,另加龙琥定痛丹(丁锷教授验方,由地龙、血竭、蜈蚣、全蝎、琥珀、珍珠母组成)5g冲服,每日2次;痛随天气变化,遇寒加剧者,加制川草乌各5g、威灵仙20g、细辛3~5g;肢麻明显者加黄芪30g、苍术20g、天麻10g;颈背强痛拘紧不舒,转侧不灵者,加用消瘀接骨散(丁锷教授验方,院内制剂,由花椒、荜拨、五加皮、白芷、南星、肉桂、丁香、乳香、没药等组成)局部外敷,每日一次,每次6~8小时。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部位的疼痛和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而针对颈椎病的治疗,中医有着独特的辨证方法。

本文将就颈椎病的中医辨证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病情、询问病史、望闻问切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于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可以分为气血虚弱、风寒湿邪、痰湿内蕴、肝肾阴虚等几种类型。

首先是气血虚弱型的辨证。

气血虚弱是指患者气血亏虚,导致颈椎部位缺乏养分和能量的供应,从而引发疼痛和僵硬。

此时,患者往往表现出精神疲乏、面色苍白、舌质淡白等症状。

对于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中医治疗主要以益气养血为主,可以选择一些补气养血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同时患者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多补充营养物质。

其次是风寒湿邪型的辨证。

风寒湿邪是指外界的寒湿气候进入人体,使得颈椎部位的血流不畅,导致疼痛和不适。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局部疼痛、感觉冷痛等症状,舌苔白腻。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祛风散寒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温经散寒的药物,如羌活、防风等,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潮湿的天气。

第三种是痰湿内蕴型的辨证。

痰湿内蕴是指人体内湿气积聚,堆积成痰,进而阻碍颈椎部位的气血流通,引发疼痛和不适。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头重脑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苔薄白而湿。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祛痰化湿为主,可以选择一些祛湿化痰的药物,如半夏、陈皮等,同时还需要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寒湿的食物。

最后是肝肾阴虚型的辨证。

肝肾阴虚是指患者肝肾功能不足,导致颈椎部位的气血流通受阻,引发疼痛和僵硬。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状,舌质红少苔薄。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养肝肾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滋补肝肾的药物,如枸杞子、山药等,同时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并进行适当的调理。

总之,对于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精确的辨识和分类。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传统中医对颈椎病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

通常中医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气血两虚夹淤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眼睛疼痛,颈部酸痛,身软乏力,有时也感到双肩疼痛。

舌淡红或舌淡胖边缘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疗时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醒脑宁神为主。

2、寒湿阻络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部感到僵硬,无法顺畅地转头,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感到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疗时以祛寒除湿、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3、气阴两虚夹淤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经常眩晕,严重的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也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不稳,或烦躁易怒,心悸气短,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

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疗时以益气养阴、调和气血、安神醒脑为主。

中医治疗须注意(关键点)中医治疗,讲究标本兼顾,特别是中药外敷法效果更佳,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灶,安全无副作用,持续调理,治疗颈椎病效果很好。

大家在选择中药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名家验方,比如——淮盛堂筋骨贴,200多年的传承秘方,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界少有的),因药效显著,也是膏药协会的理事单位,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推广,网络发达,(掏宔)上很容易找到。

临床显示,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持续调理一个疗程以上,都达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颈椎病的日常保健:1.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

2.远道点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

于此反应点施点穴按摩。

3.擦掌摩腰:将两手掌合并擦热,随即双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动,作五十次。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案例解析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案例解析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案例解析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患者常表现为
颈部酸痛、僵硬、局部放射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
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风湿痹阻、气血不畅等引起的,因
此在治疗颈椎病时,中医重视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
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通过一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案例,来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的具体
过程和效果。

患者李某,女,65岁,主因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来就诊。

病史回顾:患者于半年前因劳累后颈部发痛,经常性久坐工作导致颈部僵硬,严
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近期加重,伴有头晕头痛、手指麻木等症状。

中医辩证分析:患者体质虚寒,肝肾不足,经络气血不畅,外感风湿,气滞血瘀。

辨证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络脉所致颈椎病。

治疗方案:温肾益肝,疏风散寒,活血化瘀。

中药方包括参苓白术
散加味、独活寄生散加味等,配合拔罐、针灸等物理疗法。

经过一个疗程的中医治疗,患者的颈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活动范
围明显增加,头晕头痛、手指麻木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随着治疗的继
续进行,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颈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临床案例可以看出,中医辨证治疗在颈椎病的
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全面调理患者的体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在治疗颈椎病的
过程中,中医辨证施治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中医膏方辨证论治颈椎病

中医膏方辨证论治颈椎病

中医膏方辨证论治颈椎病颈椎病多与风寒湿刺激、慢性劳损、咽喉部感染、颈部外伤等有关,发病机制可归纳为风寒外袭,劳损筋骨,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瘀互阻,脾肾亏虚,脏腑失调。

根据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交感型和混合型。

1、神经根型颈椎病为颈椎病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痛和麻,颈部单侧局限性痛,或向肩、臂、前臂乃至于手指放射,伴有麻木感。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中医膏方治疗应用于缓解期。

此类型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痰瘀闭阻、经脉不通,属本虚标实之证。

疼痛主要是由于“不通则痛” 、“ 不荣则痛” 所致。

病程较短偏实者治以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方用益元舒筋煎加减;病程较长者往往偏虚,治以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方用益元养身煎加减。

(1)瘀血痹阻证:临床表现:颈项肩臂疼痛麻木,以痛和麻为主,往往久治不愈,疼痛难忍,夜间犹甚。

苔白腻,质紫,脉弦紧。

治法:祛瘀通络,蠲痹止痛代表方:益元舒筋煎加减膏方治疗基本用药:活血化瘀:丹参、川芎、当归、蒲黄、桃仁、红花、田三七、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祛风通络:秦艽、地龙、羌活、独活、穿山甲、全蝎、蜈蚣等;补肾填精:熟地、山茱萸、杜仲、枸杞子、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葫芦巴等;细料及其它:阿胶,白参,西洋参、红参、高丽参、灵芝、紫河车。

随症加减:颈肩部酸胀疼痛明显者,给予桑枝、金雀根等缓急止痛;伴见头晕头胀者,给予钩藤、菊花、川芎、天麻等;(2)肝肾亏虚证临床表现:颈项酸楚疼痛,肩臂麻木,掣引肢臂,遇寒痛甚。

患肢乏力,甚者有肌肉萎缩,较多见的部位是手部的大小鱼际肌等。

平素乏力,不耐久作,舌质暗,脉沉细。

治法:调和气血,补益肝肾代表方:益元养身煎加减膏方治疗基本用药:滋补肝肾:熟地、山茱萸、黄精、杜仲、枸杞子、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等;活血化瘀:丹参、川芎、当归、蒲黄、桃仁、红花、牛膝、香附、牛膝;通络止痛:田三七、没药、五灵脂、元胡、地龙、独活、全蝎、蜈蚣等;细料及其它:阿胶,龟板胶、白参,西洋参、红参、灵芝、紫河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对颈椎病进行的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而后进行对症治疗的。

对颈椎病进行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瘫痪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下肢麻力、无力,腿发软,易跌倒,行走不便,有踏棉花感,甚至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患者常有头颈疼痛等表现。

1、湿胜型:肢体困重,痿软无力,下肢麻木,行走易跌倒,或有胸闷,腹腹,食欲不佳等。

2、肝肾亏虚型: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头眩,眼花,耳鸣,性功能下降。

病情发展很慢。

3、气血瘀滞型:下肢疼痛剧烈,位置固定不移,活动加剧;肢体有麻木感。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瘫痪型颈椎病以下肢运动障碍,发抖,病起缓慢,间歇性发作为主。

临床上以脊髓型多见。

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痹痛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颈部活动受限。

1、风邪偏胜者:颈肩疼痛,位置不定,或痛在肩,或痛在肘,或痛及手部,关节活动不利,怕风。

2、寒邪偏胜者:颈部疼痛,固定不移,疼痛较剧,甚者不能入睡;疼痛遇到寒冷时加重,热敷后好转;颈部僵硬感,活动受限。

3、湿邪偏胜者:颈、背部疼痛,有沉重感;上肢疼痛、肌肤麻木不仁;不愿活动,易疲倦;伴有饮食不良、腹胀、大便稀等。

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痹痛型颈椎病以颈肩、上肢的疼痛、麻木为主。

临床上以神经根型多见。

治宜温经活血,以桂枝葛根汤或蠲痹汤加减。

三、眩晕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昏、头痛、耳鸣,颈部活动受限,尤不能旋转,甚至可出现猝倒。

1、气血两虚者:眩晕在动作后加重,劳累后发生,休息后好转,精神疲倦,心慌,记忆力下降,面色苍白,头颈无力。

2、肝肾两虚型:眩晕,精神欠佳,记忆力下降,腰酸耳鸣,听力下降,视力下降。

3、痰浊中阻型:眩晕,头昏,头重,昏昏欲睡,恶心呕吐,胸闷,食少,腹胀等。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眩晕型颈椎病以发作性眩晕,头痛,目眩,转动头颈即发眩晕或猝倒为主。

临床上以椎动脉型多见。

若属气虚下陷者,宜补中益气,以用补中以益气汤加减。

属痰瘀交阻者,宜祛湿化痰,散瘀通络,用温胆汤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