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功了吗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物理《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1.分析学生已做过的实验(课件展示)
提问、分析发现:如果把拉力F与上
升距离S相乘,则Fs= (G/2)×2h=Gh,
正好等于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
积。后来又发现使用其他机械也是如此。
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力与力的方向上移
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于
是人们为了定义这个物理量来评价机械
的功效将其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它蕴含了汉字“功”表“功效、成效”的
意思,而与生活中的工作、基本功、武功
等不同。
提问:注意物体移动距离和力的方向之间
的关系是?
(对应学案)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解答上述问题。
重现物理模型构建的关
键过程,让学生体会物理
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想。
让学生知道人们为什么
要定义机械功,及机械功
与生活中的其他功有区
别。
为学生理解“力的方向上
移动距离”这句话做伏
笔。
2.过渡:怎样才算做功?
(1)、探究讨论分析:(课件展示)
让学生判断做功了吗?
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
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
吊车的作用力F使货物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一段距离s。
用手将抽屉推好,手对抽屉作功了吗?
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从地面举到头顶的过
程中,他对杠铃作功了吗?
人推车前进。
静止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前进。
推着酒桶向上。
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推而未动。
搬而未起。
此过程中:
教师千万不能直接说“做功的两个必要条
学生交流、讨论判断这
些实例做功了吗?并说
明判断依据。
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
力。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
精神。
由简单的标有力和距离
的实例逐渐上升到没有
标示的实例。层层递进地
追问学生,让学生感受到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和
力和物体移动距离的关
系、哪个力对物体做功?
让学生逐步理解怎样才
算做功?从哪到哪个过
程力对物体做功?怎样
件是什么”而要一直追问学生: 做功了吗? 哪个力对物体做功?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力和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是什么? (2)通过大量实例后让学生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3)当堂训练(课件展示) 下列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 、人挑起两筐苹果站着不动 B 、人搬石头,却搬而未起 C 、人用木棍撬起石块 D 、人推车,却推而不动 (4)体验做功: 让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体验做功,再分小组交流讨论后谈体会 (5)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课件展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推木箱前进,箱子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功效? (6)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a.他用力去拉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拉动 大家想他对箱子做功了吗? b.小铁球在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滑动,至A 点处撤去外力作用,在移动S 这段距离的过程中,水平方的力F 对物体做功了吗? 此处教师应追问:为什么撤去力后物体还向前运动? 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体验做功(如用手举凳子不动,手将课本举高等等),再分小组交流讨论、谈体会。 (对应学案)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 来表述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帮助学生在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物理素养,并找到成就感进而对学习物理知识产生兴趣。
此过程只要学生能归纳出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两个条件即可,语言表述不求严密。但教师应及时修正。
及时反馈,了解学生是否
能利用做功的两个必要
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使学生切实有所体会, 真正理解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这句话。
通过该例子引出不做功的几种情况;再次让学生认识怎样才算做功?从哪到哪个过程力对物体
做功?怎样来表述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和能力。
c.人提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提箱子的力做功吗? (7)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a 、物体没有受到受力的作用,由于惯性而通过一段距离即 有S 无F ,不劳无功 b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即 有F 无S ,劳而无功 c 、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 与该力方向垂直 F ⊥S ,垂直无功 (8)当堂训练:(课件展示) ①你背着书包走水平路到学校,你对书包是否做了功? ②你用力推墙,墙没动你是否对墙做了功? ③我将手中的粉笔水平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我是否对粉笔做了功?
学生小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对应学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力。
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修正。
3.怎样计算功? (1)师生根据概念,总结归纳出功的计算公式,教师讲解功的单位,介绍焦耳的事迹。并尝试估算做功的多少。 公式:功=力*距离 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J 1J=1N.m (课件展示)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人们为了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把他的名字做为功的单位 (对应学案) 学生教师一起参与得出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估算做功的多少 用手拿起1瓶矿泉水并举高,所做的功为1J ;
将两个鸡蛋举高1m ,做功约为1J ; 中学生从一楼走向二楼所做的功为1500J 。 学生活动: 再次利用身边的实物体验做功,并估算出功的大小。
让学生体会物理中公式来源的依据,单位来源的依据,让学生感悟物理中的科学方法。
让学生体验一些力做功的大小;通过讨论与交流,真正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训练学生的
估算能力,并让学生体会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
理走向社会”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