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家庭教育必须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支撑,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的整合体,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要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才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孩子上了初中,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生理的,有心理的,生理上的变化,家长易于发现,能够接受和理解,可是心理的变化却时常让家长感到迷茫和困惑。

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和意见,供参考。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教育最困难的时期。

他们遇事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加之知识与经验的不足,判断事物往往感情色彩太浓,分不清主次,情绪偏激,常常因一些小事不顺心而感情冲动。

这是他们生理上的急剧变化给心理活动带来的影响。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主要表现如下:1、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情感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

初中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意志和毅力。

一旦受到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就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

例如,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的改变,会使他们觉得难以适应,感到紧张、焦虑,学习成绩起伏不定;有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害怕见到自己不如意的成绩,就抄袭他人作业或考试作弊;有些意志脆弱的学生还会采取旷课、逃学、甚至弃学等逃避方式来求得解脱。

2、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孩子自进入初中阶段就有了成人感,希望家长不再把他看作孩子。

他们渴望自治,期待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家长的承认和尊重,希望与父母平等。

但他们的社会成熟又有些滞后。

这时的初中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很肤浅,尤其是缺乏复杂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

所以,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就显得冲动、偏激、摇摆和脆弱。

例如,有些学生觉得成人吸烟、喝酒很爽,就想亲身体验一下;有些学生把家长对他们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关心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对家长的批评教育更是反感,采取排斥态度等等。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策略一、中学生心理特点:1、初中生心理特点:⑴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①促进其学业进步.②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③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尽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⑵性意识的觉醒随着生理发展的急剧变化,初中生心理开始萌动,在与异性同伴相处中,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是迷惑和害怕.⑶不成熟的“成人感”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初中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⑷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分化明显.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⑸同一性问题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表现在有的人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的尝试;有的人可能出现暂时的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未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冲动而思维缺乏条理.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都与同一性问题有关.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⑴不平衡性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两者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⑵动荡性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⑶自主性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⑷进取性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们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⑸闭锁性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他们非希望有单独的空间,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秘密.⑹社会性` 高中生对现实生活的很多规范都很感兴趣,对新事物既敏捷又易接受.热心参与社会活动,乐于对社会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校生活中,自治、自理、自立的要求强烈.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日趋增强.他们开始以从未有过的认真与严肃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与职业前途.二、中学心理健康辅导对策一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目标包含三个层次目标1.增进心理健康.班级心理教育的基础目标,就是通过班级心理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进行心理保健,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自我排忧解难,能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保持乐观、稳定的积极心态.2.优化心理素质.这要求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以及其他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适应关系,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3.开发心理潜能.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不仅要造就他们与未来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心理素质,更要造就他们与科技进步相适应的创造心理素质,这就需要开发人的心理潜能.班主任要从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教育的成功经验那里,吸收和借鉴一些开发心理潜能的经验,如思维训练教学、开发右脑教育、创造能力培养,以及旨在提高情商水平的情感教育等,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尽可能多地发挥他们远未发挥出来的心理潜能,使弱智者增智,低能者增能;使智者更智,能者更能.二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1.以科学为指针2.以全体为对象3.以活动为前提4.以发展为重点5.以尊重为基础6.以自助为目的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与意识;2.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3.能承受挫折4.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并能改造环境;5.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7.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8.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四分年段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的建议高一年级学生特点: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期,“成人感”突出.面对新的环境有陌生感和孤独感,强烈希望尽快结交多些新朋友.与初三比较,学科科目大大增加,学科知识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加大,很多学生的学习出现不适应现象,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压力过大,甚至出现学习焦虑.有些同学成绩不如以前“辉煌”,或从“班干部”变成了“平民百姓”,自身无法接受这种心理落差.部分择校生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经历了紧张的升中考试后会产生歇一歇的思想,会把自己的课余时间过多地分配在娱乐上如打球、听歌、玩计算机游戏、上网聊天等.高三年级学生特点:1、精力充沛,富于想象,情感丰富,易被复杂、新奇事物吸引;学习上勤于思考,善于质疑,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巨大的潜能.有的同学在总复习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勇于表现自己,好尝试,追求高远目标.另外学生已步入成人阶段,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尤其关注自身的发展,考虑升学择业和人生理想问题.同时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陷入精神不振,郁闷生气和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之中.心理教育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升学观和择业观,正确对待高考,掌握科学合理的系统复习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控制焦虑情绪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三年级上学期班级心理教育的内容总之,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一、初中生心理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独立性,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价值。

2. 成就动机强烈:初中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追求成绩和成就感。

3. 对外界评价敏感:初中生对他人的评价非常在意,对自己的表现和形象有较高的要求。

4. 情绪波动大:初中生由于身体和内分泌的变化,情绪容易波动,经常会感到焦虑、烦躁或易怒。

5.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初中生在情绪和行为上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6. 社交需要增强: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人际关系,希望获得更多的朋友和认同感。

7. 学业压力增加:初中生的学业压力比小学生大,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

二、初中生心理应对策略1. 建立自信心:鼓励初中生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

2.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初中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参加社团或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和成就感。

3. 寻求支持和倾诉:鼓励初中生与家人、老师或朋友沟通,倾诉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寻求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4. 学会情绪调节:教导初中生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如通过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5.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初中生主动与同学交流和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社交经验和人际支持。

6. 管理学习压力:教导初中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分解任务,避免学习压力过大,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7. 提供积极的榜样:给初中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鼓励他们向优秀的人看齐,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8. 提供适当的奖励和鼓励:给予初中生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增加他们的自信和成就感。

9.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初中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保持身心健康。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初中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谈一谈家庭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1. 生理特点初中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身体开始迅速长高,女孩的初潮和男孩的初梦也会陆续出现,青春期的变化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对自己身体变化的疑问和困惑,给予正确的解释和引导。

在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与此他们的情绪也会变得更加多变,心理压力也在增加。

家长需要理解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多和孩子沟通,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3. 社交特点初中生对社交活动有了更大的需求和渴望,他们开始依赖同伴,开始关注人际关系。

社交圈子的扩大也使得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外部信息和价值观念。

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学习特点在学习方面,初中生开始接触更多的学科和知识,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

此时,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在形成中。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动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家庭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初中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 信任和理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理解。

初中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

家长也需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 关注身心健康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加、社交关系的复杂化等问题,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需要得到重视。

以下是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行为以及自我价值感。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看得非常重要。

因此,有时他们会受到同龄人对他们的外貌和外表的评价和观点的影响。

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评价,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情绪波动较大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特别开心或者特别沮丧。

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在发生变化。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情绪的波动,适时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以缓解情绪上的不适。

三、逐渐独立意识加强初中生逐渐开始表现出独立意识。

他们渐渐追求不受父母约束的自由和独立。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度地给予他们一些独立权利和责任,同时培养他们正确认识权益和责任的观念。

四、对社交关系的关注初中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关系。

他们希望在班级里有朋友和认同感。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或学校的活动,培养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良好关系。

同时,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应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

五、学习压力增加初中生面临着学习压力的增加,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同时,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好坏,而是鼓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身心发展不平衡初中生身心发展不平衡,身体发育和性别特征逐渐显现。

而且,他们的心理和身体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睡眠问题、饮食习惯问题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可以教育他们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初中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在这个阶段经历着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过程。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的产生、情感变化和适应困难等。

首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开始快速发育,形体构造逐渐变大,但是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仍然比较大。

此外,大脑的发育也在快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的培养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其次,初中学生开始产生自我意识。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价值,开始在人际关系中寻求自我认同感。

他们渴望被他人接纳和赞许,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批评和否定的影响。

再次,初中学生情感上发生较大变化。

在这个阶段,青春期带来的荷尔蒙变化和身体发育等因素,使得孩子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常常面临着情感的矛盾和困惑,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学会有效地表达和处理情感。

最后,初中学生面临着适应困难。

进入初中后,孩子们需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等挑战。

这些变化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压力和不安,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我认为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首先,提供适当的身心发展平衡教育。

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艺术培养,帮助他们发展身体和大脑的平衡发展。

例如,设置体育课、音乐课和美术课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第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例如,通过鼓励学生在社交活动中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注重情感教育。

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亲子互动、班级共建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增强互相理解和沟通的能力。

总之,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措施是密切相关的。

教育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关心和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初中生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阶段,心理特点明显,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引导。

本文将从社交焦虑、学业压力、自我认同等方面探讨他们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社交焦虑1.建立自信心。

鼓励他们参与各类社交活动,如班级集体活动、学校比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2.培养合理的社交观念。

教育他们理解“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尊重他人的差异,融入集体。

3.发展社交技能。

设立社交技能培训课程,教导他们与他人交往的基本礼仪、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社交场合。

二、学业压力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教育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规划学习内容,减少时间浪费,提高学习效率。

2.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育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仅仅是应试。

通过引导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提供学习支持。

教师和家长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包括解答疑惑、指导学习方法、提供适当的辅导材料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自我认同1.建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

教育他们明确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不要盲目追求同质化。

2.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在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四、情感管理1.交流情感。

鼓励与他们进行开放、诚实的对话,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他们的快乐和烦恼。

2.培养情绪调节的能力。

教导他们通过阅读、写作、绘画、运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提醒他们情绪波动的正常性,并提供适当的技巧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

3.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他们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

总之,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教师和家长需要关注和关心他们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积极引导、教育和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发展基础。

初中阶段的良好心理发展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具有重要的影响。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初中生是13-15岁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如下:一、心理特点:1.身心发育不平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较快,但心理发育还没有跟上。

他们可能会感到身体上的不适和疲劳,容易疲倦和焦虑。

2.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与他人的差异,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交关系产生关注和比较,容易出现自卑感。

3.情绪波动明显:由于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问题。

4.独立性增强:初中生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渴望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决策权,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许多限制和约束。

5.对未来产生焦虑:初中生面临升学、职业选择等重大决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会导致焦虑和困惑。

二、应对策略:1.加强身体锻炼:初中生应每天进行适量的身体锻炼,如慢跑、游泳、打球等,有助于释放压力、调整情绪,提高身体素质。

2.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初中生应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

3.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初中生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或参加兴趣班、社团活动等来释放情绪,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提供支持和鼓励: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初中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引导正确的升学观念:家长和老师应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升学压力,让他们明白升学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唯一的成功标准,鼓励他们发展多元化的兴趣和能力。

6.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初中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做出理性的选择。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初中生应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基础,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8.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初中时期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期,学生们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1. 特点一:自我认知不完善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目标的认知尚不完善。

因此,他们常常面临自尊心受挫、自我价值感不强等问题。

此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设定目标和追求梦想,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认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特点二:社交压力增大初中时期,学生开始与更多的同学接触,社交圈扩大。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来自同龄人的竞争和评价压力。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 提供合适的社交技巧培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支持和安全感。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3. 特点三:研究压力增加初中课程相对于小学更加复杂和繁重,学生面临更大的研究压力。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研究计划,分配适量的作业。

- 提供高效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研究压力。

- 鼓励学生与同学互助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各种心理困境,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初中生是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如下:1. 自我认知不断深化初中生的自我认知开始逐渐清晰,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肯定和指导,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长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逐渐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2. 情感波动大初中生会经历许多情感波动,包括好奇、焦虑、挫折、激动等等。

情感问题可能对他们的研究和生活造成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其情绪变化,了解其内心感受,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3. 社交需求强烈初中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地位和人际关系,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这时候,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互惠互利的人际关系,同时关注其社交能力的培养。

如何教育初中生呢?1. 给予肯定和支持。

初中生的自我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自我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初中生开始关注社交地位和人际关系,希望得到认可和支持。

此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要。

3. 提供综合素质教育。

初中生不仅仅需要研究学科知识,还需要获得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品德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等。

4. 关注情感问题。

初中生可能会经历情感波动,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5. 培养良好研究惯。

初中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教育初中生需要关注其身心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关注情感问题,最终实现其全面发展。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育迅速,心理特点较为明显。

以下是初中生常见的心理特点:1. 自我认同感变化明显:初中生对自我认同感的追求更加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份认同产生较大的关注。

2. 自我价值评价压力增大:初中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地位、研究成绩和外貌等方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较为敏感,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做出过分的评判。

3. 情绪波动较大:由于青春期身体激素分泌的变化,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波动,个体差异也表现明显,可能会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4. 对未来前途的迷茫:初中生对未来的规划和选择感到困惑,面临着诸多选择,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压力。

二、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对策为了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需要关注和引导他们的心理发展。

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注重自我认同感的培养:鼓励初中生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认同感,提高自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2. 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初中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减轻他们过分关注他人评价的压力。

3. 提供情绪管理的支持:给予初中生充分的情感关怀和支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情绪问题,提供适当的情绪缓解渠道,如自我调节和倾诉。

4. 提供职业规划指导: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初中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减少对未来的迷茫和压力。

5.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应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互相支持和配合,共同为初中生提供积极的心理成长环境。

三、总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关注并解决他们在心理发展上的问题。

通过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初中生顺利度过青春期的挑战,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辅导

关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辅导

关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辅导初中生是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面临着从儿童向青少年的转变,虽然他们已经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但是却常常存在着心理问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与帮助。

以下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

一、自我认同的危机感初中生由于身处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成长和发展,因此往往会感到自己处于身份和形象上的危机感。

这种危机感源于他们面临着身份的改变,旧的身份角色无法满足他们新的需要,同时新的身份还没有形成完整。

得到同伴的认同,获得美誉和成为一个风光的人物,这是初中生们心底最渴望的事情。

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认识到这种危机感的存在,关心了解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在他们表现出兴趣爱好时,应予以支持和帮助,这样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二、情绪波动大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初中生的情绪较为敏感,情绪波动也较大。

那些生活、学习和身体上的变化都足以影响他们的心情。

他们时常感觉焦虑、紧张、恐惧、害羞、烦躁等负面情绪。

对于情绪波动大的初中生,除了需要家长的关注和教育,也应该得到学校老师的开导和心理辅导。

在训练中,应帮助初中生了解自己情绪的变化规律,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情绪状态。

三、社交欲望强烈初中生的社交欲望非常强烈。

他们渴望得到同伴和老师的关注,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和自尊心。

初中生的自我价值认识,多源于比较类的社会评价,他们时常关注着谁比自己更漂亮、更优秀、或者在社交方面很有魅力,由此引发的情感波动会影响日常表现,制约自身的发展。

对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加强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从自身的特质、个性、潜力等方面去追求自己的价值与成就,做到真正的自尊自信、自我价值的形成。

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快速提升,他们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在这些年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初中生难管难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大都处于鼎盛时期,而且第二性特征也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趋向性成熟.随着这一系列生理上的所发生特别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比如说十三四岁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成人的一些想法,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各方面都能独立自主了,有了摆脱家长和老师控制的一面。

家长们在这一阶段往往很头疼,感觉很难管理孩子,老师对孩子们也很头疼,感觉很难教育.对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言,该如何对学生的叛逆、极端等不良心理进行教育呢?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

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在身心发展上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了解和解决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如下:1. 身份认同困惑: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他们常常感到身份认同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谁、属于哪个群体。

身份认同困惑: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他们常常感到身份认同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谁、属于哪个群体。

2. 情绪波动:初中学生的情绪常常波动不定,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同伴关系的影响,情绪起伏较大。

情绪波动:初中学生的情绪常常波动不定,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同伴关系的影响,情绪起伏较大。

3.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神和注意力涣散。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神和注意力涣散。

4. 自卑和自尊心脆弱: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能力以及在同伴中的地位非常敏感,他们常常存在自卑感和自尊心脆弱的问题。

自卑和自尊心脆弱: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能力以及在同伴中的地位非常敏感,他们常常存在自卑感和自尊心脆弱的问题。

5. 人际关系复杂: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他们需要面对同伴之间的友谊、亲密关系以及人际冲突等问题。

人际关系复杂: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他们需要面对同伴之间的友谊、亲密关系以及人际冲突等问题。

解决方法为了帮助初中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研究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到放心和安心。

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到放心和安心。

2. 加强沟通与倾听:与初中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加强沟通与倾听:与初中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摘要】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特点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初中生常常存在自我认知不足、好奇心强烈和易受同伴影响等心理特点。

这些特点需要得到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的支持。

教育对策包括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建立积极向上的同伴关系以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积极引导初中生心理成长,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教育对策对于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才能有效帮助他们度过这个成长的阶段。

教育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注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特点、教育对策、自我认知、好奇心、同伴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激发、积极向上、心理成长、健康发展、重要性、解决问题。

1. 引言1.1 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他们在心理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初中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相对不足。

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处于对自我身份和角色的探索阶段,往往会感到困惑和迷茫,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清晰,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初中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

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渴望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这种好奇心的存在,使得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激情和动力。

初中生很容易受同伴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同伴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常常会受到同伴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朋友和交往方式上需要引导和帮助。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样的,需要理解和关注。

通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2 初中生教育对策重要性初中生教育对策的重要性在于,针对初中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方法,能够有效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初中生是处在青春期的特殊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包括自我认知不足、好奇心强烈、易受同伴影响等。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教育对策,这些心理特点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情绪、走入误区、受到不良影响等问题。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家长应对策略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家长应对策略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家长应对策略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家长应对策略(家长阅读)初中生正值“身心骤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

主要表现为:1、自控能力不强,做事冲动。

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因此思考问题比较简单,做事思考不周。

意气用事,一时的冲动可以导致重大的事情,也不考虑结果如何。

这个时期最容易与家长对着干,家长有时不知所措,甚至会引发家庭战火。

这一段最容易出现的事情是逃学,严重的可以出走。

2、意志不坚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特别是容易受不良现象和不良人物的干扰和引诱,最严重的是电脑游戏和言情小说的诱惑很大,社会不良青年或者不良青年的行为会对他们产生很坏的影响,他们会模仿他们的衣着,行动,发型,甚至抽烟打架,他们会以为这样才像个大人,才有风度或者比较有气派,有脸面。

这也是导致初二学生进一步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青春期萌动使精力不得集中,出现早恋。

有些学生由于发育提前,青春期意识加强,对异性的好感会增加,一种是因为家庭和舆论的约束,偷偷地埋藏在心里,想以“好孩子” 的面目出现,又可能会为自己的这种想法而自责,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有的还表现得比较外露,传纸条、约会等情况时有发生。

特别是一些家庭管制比较严厉,或者家庭发身变故包括父母感情发生问题的,只要在异性中有一个人稍微关注(有的是无意)一下,会使他对这个异性寄托深情,有时不能自拔。

4、课程难度逐渐增大,容量逐渐增多,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初二增加了物理这门学科,英语难度也逐渐增加,部分学生出现掉队现象,个别学科开始亮“红灯”。

5、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吃苦精神的缺点依然存在。

初二是一个学生有可能自我放松的阶段。

没有了刚进入中学的新鲜感,没有初三的升学压力,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自己放松,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现象。

我们发现初二学生有这样的现象“松一松,降一降;抓一抓,上一上”。

6、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学校和任课教师熟悉,管理难度逐渐增大,部分学生在家庭、学校不再对家长、教师“言听计从”,有了自己的主见和见解,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萌动心事

初中萌动心事

初中萌动心事摘要:一、初中生心理特点概述二、初中萌动心事的表现1.对异性产生好感2.友情的升级3.学业压力与竞争4.个性塑造与认同三、家长和老师的应对策略1.增进沟通与理解2.引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3.关注学业与心理健康四、初中生自我调适方法1.学会自我认知2.培养情绪管理能力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文:初中萌动心事:一个不可或缺的成长阶段青春期,这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阶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种种心事开始在他们心中萌动。

这篇文章将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萌动心事的表现、家长和老师的应对策略以及初中生自我调适方法四个方面,探讨这个特殊阶段的成长困惑和解决之道。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概述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自然的现象。

同时,学业压力增大,同学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使得他们在面对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方面产生不少心事。

二、初中萌动心事的表现1.对异性产生好感:在这个阶段,初中生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面对这种感情,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

2.友情的升级:初中生之间的友情逐渐升级,可能出现过于依赖朋友、过度关注他人看法等问题。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学业压力与竞争:随着学业任务的加重,初中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家长和老师要关注他们的学业状况,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竞争,关注自身成长。

4.个性塑造与认同: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关注自我认同。

家长和老师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家长和老师的应对策略1.增进沟通与理解:家长和老师要主动与初中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事,给予关爱和支持。

理解他们的困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引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家长和老师要教育初中生如何与人相处,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在这些年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初中生难管难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大都处于鼎盛时期,而且第二性特征也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趋向性成熟。

随着这一系列生理上的所发生特别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比如说十三四岁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成人的一些想法,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各方面都能独立自主了,有了摆脱家长和老师控制的一面。

家长们在这一阶段往往很头疼,感觉很难管理孩子,老师对孩子们也很头疼,感觉很难教育。

对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言,该如何对学生的叛逆、极端等不良心理进行教育呢?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

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

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存在于少年身上的反抗性也带有较复杂的性质。

有时是想通过这种途径向外人表明,他已具有了独立人格;有时又是为了撑起个样子给自己看,以掩饰自己的软弱。

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2.闭锁性与开放性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

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

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

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

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意识中.不存在着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某种行动;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险情景。

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

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

这种行为上的局促是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分不开的。

4.高傲和自卑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

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

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

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于同一个初中生身上。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

成人的意识越发明显。

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从兴趣爱好到人际交往方式,再到对问题的看法,他们都想抹去过去的痕迹,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时,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又留有几分对自己童年的眷恋。

他们留恋童年时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态,留恋童年时那种简单明了的行为方式及宣泄情绪的方法,尤其当他们在各种新的生活和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惑的时候,特别希望仍能像小时候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照。

以上所列的这几方面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都可追溯到初中生所具有的既成熟又幼稚的这一根本性特点上。

二、中学生的几种典型心理及应对策略(一)厌学心理学生厌学主要表现是: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

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

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神经紧张过度;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无味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性的应激反应。

而学生的学习正好存在以上三个问题。

那么,学生厌学的原因是什么?A 客观原因1、学习需要一定的心智努力而凡是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着一定的精神紧张,也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倦感。

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能够从学习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充裕的时间去从事他们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利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

2、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使用的教材,注重于它的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而很少或很难兼顾它的趣味性、娱乐性或生动性。

再加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和要改变知识传递途径,把学习与愉快的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3、学生心理压力太重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升学都十分看重,无疑要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各种压力,使学生整天穷于应付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要降低对学生过高的期望值,为他们创造轻松的人际心理气氛。

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愿学、乐学,减轻心理压力。

B 主观原因1、认知因素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偏深偏难,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我们称之认知障碍。

有认知障碍的学生,他们基础差、能力差,学习就有困难。

教学中高起点。

快速度,这等于放弃了后进生。

对认知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辅导,有针对性地补上知识链上的脱节,并指导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尽快走入正常的学习之中。

2、情感因素部分学生爱凭个人的爱好学习,有偏科思想。

还有一些学生对某些老师有成见,上课有逆反心理,不愿学这老师教的课。

对于情感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疏导。

首先要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只有学生信赖老师,才愿意学好你教的课。

第二,在教学中老师要有热情,要用自己的感情诱发学生,引起学生共鸣。

只有以情感人,学生才能对学习充满激情。

3、人格因素部分学生,由于成绩差,常受指责,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心理。

这部分学生面对家庭,老师、同学等多方面压力,产生自暴自弃心理。

4、意志因素几次考试达不到目标,就灰心丧气,产生畏难情绪。

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

对意志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鼓励。

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失败,正确对待自已。

同时,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在自身的内在要求下刻苦学习。

5、观念因素一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

厌学问题的对策就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要的是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减压。

尊重每个学生的天性,发现是个“马”学生就可以培养他做赛马,比速度;发现是个“牛”学生就可以培养他做耕牛,比耐力。

尽量能做到扬长避短,各展其能。

其次,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需要家庭、学校的配合,需要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协调发展,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

课题研究证明,消除厌学心理的前提是修正不合理观念、调适压力,让学生接受和认可关于学习的合理观念:学习是为了丰富个人知识、开阔人生视野、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个人修养、情趣和质量的必要途径,同时学习成绩受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能达到随心所欲。

让学生们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动解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能真实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当学习时获得成就感和乐趣成为一种习惯,这时强大的内在动机会推动学生自觉地、积极的、恒久的投入到学习中。

再者,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情和心情,注重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心中时时要装着有厌学症的学生,为其营造一个能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备课时了解厌学症学生的知识结构加以适当照顾,授课时能适当放慢进度。

同时能做到“四经常”,即经常了解,经常指导,经常鼓励,经常强化。

“三辅导”,即老师辅导,家长辅导,优生辅导。

这样,为厌学症学生营造了一个参与学习的环境。

(二)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可以说是上了初中后的孩子比较典型的心理,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他们内心有一种强烈的焦虑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他们表现出一种无来由的反叛和对抗。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好奇心;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他却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

三是心理上的需要,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逆反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

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①应善于理解孩子。

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所以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②要尊重孩子。

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