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复习)ppt
![《游褒禅山记》(复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51fe01844769eae009ed95.png)
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如此、这样 对、正确 2、吴广以为然 3、有穴窈然 ……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是、然而
其 1 代词 (1)人称代词 他 他们 它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人称代词 他的 他们的 它的 例:“其贤不及孔子” (3)指示代词 那 那些 例:“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人称代词 活用为第一人称,我、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判断句: 此余之所得也。
文言文学习要点
• 字字落实 • 句句解疑 • 熟读背诵
3、助词 用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义 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词类活用
• 1、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作动词,命 名。) • 3、距其院东五里(名词作状语,向东,往东) • 4、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从侧面) • 5、入之甚寒,问其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词作动词,识其 本名,说明白 • 7、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 8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动用法, 弄错,使……错。)
今义: 在文学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 学者 古义: 求学的人
古今异义
非常 古义:不平常,非同寻常。
今作程度副词,很,十分。
省略句:
特殊句式
不随(之)以止也 不跟随别人而中止 而又不随(之)以怠 而且又不跟随别人而懈怠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但是力量足够用来到达却没有到达 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译文:又因此感叹那些古代书籍失传
(5)指示代词 其中的
例“不能名其一处”
• • • • • •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PPT名师优质资料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PPT名师优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e078fa0d0d233d4b14e69be.png)
山、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 洞 记叙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悔:不得 记少 游 随怠者出,所以 极游之乐 褒 乐少 禅 古人求思之深 山 有志 记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1021~1086)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作。4 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 万言书,力主改革政治;16年 后(1070年)拜相。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 川(现在江西临川)人。他“少好 读书,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 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 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 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国家积弱贫 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 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 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开始 推行变法措施.因遭到反变法派的 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 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 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在江 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 作。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
第三自然段结构
余 之 所 得
古人求思之深
有 志 有 力
奇观常 在险远
尽吾志 无 悔矣
有 物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有志有力而无物
志
力
物
成功
志(理想) 主观 力(体力) 客观 物(外物)
第五段补充注释:
• 庐陵萧君圭君玉: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 较复杂。(1)直称姓名(2)称字、号、 斋名、谥号(3)称官名、爵名(4)称籍 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 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新)好用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新)好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196fa689eb172ded63b790.png)
因为 是
山南水北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倒
碑文
动文 辨 词字 认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说
大概 错 因为 误
第一段:重点词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名→动,筑舍定居。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起名。 距其院东五里 名→状,往东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表判断,为,是
以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连词>表修饰
火尚足以明也 用来<介词>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
以远,则至者少
而<连词>表并列
无物以相之 来<连词>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因为<介词>
“于”的用法 始舍于其址
在
于人为可讥
于 于是余有叹焉
余于仆碑
在 对于 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
比
求救于孙将军
向
君幸于赵王
被
回上层
“ 其”字的用法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而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古今异义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辅助
足够 用来
在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志向,这里引 申为主观努力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得到的东 西,心得
B
4.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
是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ef6a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0.png)
十一
十分之一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学者
治学的人
表结果
所以 ……的原因
用来……的(表凭借)
回上层
于的用法 始舍于其址
在
于人为可讥
在
于 于是余有叹焉
余于仆碑
对于 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
比
求救于孙将军
向
君幸于赵王
被
回上层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就是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 ——我也后悔自己跟随那些人出来,以致没能尽享那出游的乐趣。
• ④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 ——问到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没能走到尽头。
• ⑤指示代词,作定语,相当于“其中”“其中的”
•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才能赶不上孔子。
• ②用作第三人称,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 语。相当于“他、她、它(们)”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 ——秦王怕他撞破宝玉,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撞璧)。
• ③活用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的)”、“自己 (的)”
余弟安
字 名
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临川王某
姓 籍贯
记。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STEP1
STEP2
STEP3
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 现在正文里,而是记 在这段文字中,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十分之一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学者
治学的人
表结果
所以 ……的原因
用来……的(表凭借)
回上层
于的用法 始舍于其址
在
于人为可讥
在
于 于是余有叹焉
余于仆碑
对于 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
比
求救于孙将军
向
君幸于赵王
被
回上层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就是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 ——我也后悔自己跟随那些人出来,以致没能尽享那出游的乐趣。
• ④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 ——问到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没能走到尽头。
• ⑤指示代词,作定语,相当于“其中”“其中的”
•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才能赶不上孔子。
• ②用作第三人称,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 语。相当于“他、她、它(们)”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 ——秦王怕他撞破宝玉,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撞璧)。
• ③活用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的)”、“自己 (的)”
余弟安
字 名
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临川王某
姓 籍贯
记。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STEP1
STEP2
STEP3
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 现在正文里,而是记 在这段文字中,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4df31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8.png)
中心句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 深思而慎取之
空间方位图
研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 介绍褒禅山概况 ❖ 行文顺序
本名①→别名由来及证明②③ →华山洞名来由④→从仆碑 看出本名⑤→指出音谬⑥
重点字词
❖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桂枝香
金陵怀古
之意. 这里作“在”讲.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
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 “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一个句子 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 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 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 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 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 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遗曲.
背景知识
❖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 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 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 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 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 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 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 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 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游褒禅山记》精品课件15张
![《游褒禅山记》精品课件15张](https://img.taocdn.com/s3/m/231a3986767f5acfa1c7cdd1.png)
慧空禅院
石碑仆地
后洞(半途而返处) 前 洞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情景模拟——绘“游踪”
请根据视频图片、作者游览路线,模拟游 览褒禅山。并分享交流模拟游览的体会。
慧空禅院
石碑仆地
后洞(半途而返处)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前 洞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朗读课文第三、四段,小组讨论完成: (1)在作者看来,想要观赏世界上的奇观,哪 些因素不能缺少? (2)课后练习第一题。(文中勾画相关句子) (3)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在作者看来,想要观赏世界上的奇观, 哪些因素不能缺少?
年华正好,无悔的奔跑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树枝繁 叶茂。屈原无悔的奔跑,纵魂归汨罗,他的精神也穿越 浩荡的历史烟云为后人传颂;翟秋白无悔的奔跑,纵英 勇就义,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 毛无悔的奔跑,纵饮尽大漠风霜,也让她的文字开满了 隽永悠长的曼妙之花。无悔的奔跑是青春的勋章,是成 功的预告。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 不说,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希望同学们 在生活与学习中多多地观察和思考,将 文质兼美的东西写入文章,让通透的思 考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启迪,最终变为我 们心灵自救和自赎的力量。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文章思路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写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记叙)
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3c94715acfa1c7aa00cc84.png)
《游褒禅山记》复习
点击高考
(一)名句默写 1.(2012年湖南卷)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 ,而人之所罕至 焉, 。 2.(2011年天津卷)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_____ ,亦不能至也。 3. (08年浙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 4 . (08年湖南)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07年天津)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 “余于仆碑,______,______,何可胜道也哉!”
之
• • • • • • • • • 而卒葬之 代词,它 来而记之者已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此予之所得也 助词,的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而人之所罕至焉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的独立性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于
• • • • • • • • 始舍于其址 在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于人为可讥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是予有叹焉 对于 余于仆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二)文言虚词 1、(08年浙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08年福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08年湖南)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4、(09年天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5、(09年安徽)其孰能讥之乎!
复习要求(文言知识)
1、重读课文,结合注释逐句口译。 2、积累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例子。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根据句式特点及语境翻译句子。
• 王安石作了一本书《字说》,一个字解一 个意思,如天虫为蚕,四马曰驷。苏学士 嘲讽道:照这样说来,鸠字九鸟,鸣鸠在 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弄 得王安石回答不上来,很尴尬,同时苏学 士也是对王安石极大地嘲讽,可谓尖酸刻 薄,导致王安石恼羞成怒,很讨厌苏学士, 贬了他的官。
点击高考
(一)名句默写 1.(2012年湖南卷)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 ,而人之所罕至 焉, 。 2.(2011年天津卷)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_____ ,亦不能至也。 3. (08年浙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 4 . (08年湖南)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07年天津)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 “余于仆碑,______,______,何可胜道也哉!”
之
• • • • • • • • • 而卒葬之 代词,它 来而记之者已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此予之所得也 助词,的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而人之所罕至焉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的独立性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于
• • • • • • • • 始舍于其址 在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于人为可讥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是予有叹焉 对于 余于仆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二)文言虚词 1、(08年浙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08年福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08年湖南)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4、(09年天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5、(09年安徽)其孰能讥之乎!
复习要求(文言知识)
1、重读课文,结合注释逐句口译。 2、积累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例子。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根据句式特点及语境翻译句子。
• 王安石作了一本书《字说》,一个字解一 个意思,如天虫为蚕,四马曰驷。苏学士 嘲讽道:照这样说来,鸠字九鸟,鸣鸠在 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弄 得王安石回答不上来,很尴尬,同时苏学 士也是对王安石极大地嘲讽,可谓尖酸刻 薄,导致王安石恼羞成怒,很讨厌苏学士, 贬了他的官。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34张PPT)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06143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a.png)
对比
悔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
疏通文意
这时
感慨 语气助词 观察
对于
在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
动作名,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心得
表原因 因为 他们 探求 思考 深入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平坦 表并列,而
险阻
表转折 但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景,则至者少。而
奇丽 雄伟 珍贵奇特 不同寻常 古今异 象 形作名 险阻偏远的地方
探究文本
三个条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个?
思考
“志”是最重要的条件,起决定作用。 1、作者在阐述“力”与“物”两个条件时,分别把
“有志”作为前提,再次强调了“志”。这就揭示了
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先有志再有力还要有物,把
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一定的物质条件的重
要性依次排列,逻辑缜密。
2、“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讥之乎?”作者通过对比“力足以至”
明确字音
华山 (huā) 春华秋实 (huá) 咎其欲出者(jiù) 于人为可讥(wéi) 庐冢 (zhǒng) 王回深父 (fǔ)
舍于其址(shè) 好游者 (hào) 瑰怪 (guī) 谬其传(miù)(chuán) 何可胜道也哉(shēng) 无物以相之(xiàng)
疏通文意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
者尽 ,吾 可志 以而 无不 悔能 矣至
不 可 不 深 思 而 慎
记
借仆碑抒发感慨
取
之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文章主旨
本文把_游__山__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 起来,借__游__山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 要“__尽__吾__志__”和“深__思___慎__取_ ”的道理。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PPT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0b172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a.png)
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3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4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
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
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 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自然段结构
古人求思之深
余 之
有
所
志
得 奇观常 有
在险远 力
尽吾志 无 悔矣
有
物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志
有志有力而无物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 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 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 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古 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 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山、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
记叙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
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庆历二年
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
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
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国家积弱贫
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
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
在神宗支持下开始推行变法措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游 褒
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悔:不得 乐少 极游之乐
禅 山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记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
作者游山似并不沉醉于山水风光而更 留意于事物原委先为华山正名顺势引出华 山洞是埋一伏笔考证花山看似多余却自有 一番用意是再着一点底墨
4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
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
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 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自然段结构
古人求思之深
余 之
有
所
志
得 奇观常 有
在险远 力
尽吾志 无 悔矣
有
物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志
有志有力而无物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 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 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 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古 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 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山、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
记叙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
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庆历二年
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
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
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国家积弱贫
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
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
在神宗支持下开始推行变法措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游 褒
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悔:不得 乐少 极游之乐
禅 山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记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
作者游山似并不沉醉于山水风光而更 留意于事物原委先为华山正名顺势引出华 山洞是埋一伏笔考证花山看似多余却自有 一番用意是再着一点底墨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7e6e5a90c69ec3d4bb7526.png)
句,似乎才思枯竭、没有写完,苏学士就提笔接着写道: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见了苏轼如此
说,并没有辩白,而是将苏轼贬至黄州作官,直至苏轼亲
自看到了重九之后,秋风大作,将菊花吹得落满地,枝上
全无一朵,方才目瞪口呆,才晓得终究王安石是对的,自
己错了。
精品课件
• 王安石作了一本书《字说》,一个字解一 个意思,如天虫为蚕,四马曰驷。苏学士 嘲讽道:照这样说来,鸠字九鸟,鸣鸠在 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弄 得王安石回答不上来,很尴尬,同时苏学 士也是对王安石极大地嘲讽,可谓尖酸刻 薄,导致王安石恼羞成怒,很讨厌苏学士, 贬了他的官。
语气词 做兼词,于是,于之
夫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发语词,引起议论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指示代词,
•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这,那
精品课件
特殊句式
•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 状语后置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达(的人)又更加少了。
精品课件
•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义。 •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精品课件
感悟与积累
1、成功需要志、力、物。 2、无限风光在险峰。 3、学习要深思、慎取.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精品课件
(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作动,命名] 3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侧,名作状,从旁边] 4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见,动作名,前进的道路,见到的景象] 6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游褒禅山记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游褒禅山记](https://img.taocdn.com/s3/m/7fdab0c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0.png)
体还 用
力
来
形作动, 已经 照明
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有埋 人怨
乐也。
自 己
他
尽情享受
形作动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王安石的名言: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可法, 人言不足恤。”
华阳洞
重点字词
• 侧: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 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 • 至: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 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有专门学问的人。
特殊句式
• 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而慎取之也
第四自然段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
照应?
“其文漫灭”
“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 相照应?
“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 盖音谬也”。
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议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 悔矣
态度决定成败──也谈“尽吾志”
• (1)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 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 不完美,但我们努力。(毕淑敏)
• (2)如果老天爷不曾给你聪明的才智和 显赫的家世,那么,“态度”将是唯一 能使你胜出的金钥匙。
•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每段主要内容:
• 1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 2 记游洞经过 • 3 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 4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 5 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谬也。 •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
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 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 的“者”有提示原因精品的课件作用。
•第二段:
精品课件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空旷
名作状
人。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有专门学问的人。
精品课件
特殊句式
• 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精品课件
•第五段:
精品课件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籍贯 姓 名 字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
精品课件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 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 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 王安石记。
大 所到的 概 (地方)
不及, 不到
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
代游踪
那些到 的人
更
当、正在
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体还 用
力
来
形作动, 已经 照明
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有责 人备
乐也。
自 己
他
尽情享受
形作动
精品课件
重点字词
• 侧: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 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 • 至: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 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第四段
精品课件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对于
因 感叹 取独 形容词使动 动作名,流
传的文字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名作动,说清 尽 道
思而慎取之也。
……的 古今异义, 缘故 做学问的人
谨慎地 选择
精品课件
重点字词
• 谬: 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 说清楚,名词作动词。 • 所以:由成结,构相助 当词 于“ 现所 代” 汉和 语介 的词““……以的”原组 • 学者:因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
帮助
足够 用来
在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志向,这里引 申为主观努力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精品课得件 到的东 西,心得
重点字词
• 于是: 古今异义。古:对于这种情况。
• 非常: 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 度副词,很,十分。
• 险远: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 远的地方。
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 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 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精品课件
词类活用
课堂练习
1、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名作动,命名 禅”
3、距其院东五里
名作状,往东
4、有泉侧出
名作状,从旁边
5、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作名,深度
2、而卒葬之 3、庐冢 4、有碑仆道
(zú,死后) (zhǒng,坟墓) (pū,倒)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h者uā/huá/huá)
6、有穴窈然 (yǎo,深远幽暗)
7、则或咎
(jiù,责怪)
8、无物以相之 (xiàng,帮助)
9、何可胜道也哉 (shēng ,完全,尽)
10、箫君圭君玉 (guī,人名) 11、余弟安国平父(精f品ǔ课,件 对男子的美称)
多
从旁边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深远幽暗的 样子
形作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那些
形作动, 走到尽头
而,连词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代游洞者
动作名
懈怠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将, 快要
精品完课件
于是
一起
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精品课件
褒禅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坐落在褒禅山西 南面半山腰上的 褒禅寺
华阳洞入口
精品课件
华阳洞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华阳洞
华阳洞
精品课件
王安石的名言: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可法, 人言不足恤。”
华阳洞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熟读课文。疏通字音 1、褒禅山 (bāo chán,也就是华山)
精品课件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叙
记游洞经过
前洞 后洞
平旷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
悔
精品课件
•第三段:
精品课件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对于这 种情况
语气词
取观 独察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心得, 因 他 收获 为 们
•第一段:
精品课件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名作动
死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命名
……者……也,判断句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因为 是
山南水北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名作动,识其本名,
倒
碑文
动文
辨
词字
认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说
大概 错
精品课因件为
误
重点字词
•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
是”之意。
精品课件
特殊句式
• 1.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2.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3.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的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 雄伟
不同寻常 的景象
险阻僻远 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精品课件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而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古今异义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至于: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 提一事的连词。
•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 迷乱的地方精品。课件
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 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余之 所得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有物
精品课件
尽吾志 无 悔矣
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 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 的“者”有提示原因精品的课件作用。
•第二段:
精品课件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空旷
名作状
人。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有专门学问的人。
精品课件
特殊句式
• 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精品课件
•第五段:
精品课件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籍贯 姓 名 字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
精品课件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 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 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 王安石记。
大 所到的 概 (地方)
不及, 不到
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
代游踪
那些到 的人
更
当、正在
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体还 用
力
来
形作动, 已经 照明
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有责 人备
乐也。
自 己
他
尽情享受
形作动
精品课件
重点字词
• 侧: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 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 • 至: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 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第四段
精品课件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对于
因 感叹 取独 形容词使动 动作名,流
传的文字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名作动,说清 尽 道
思而慎取之也。
……的 古今异义, 缘故 做学问的人
谨慎地 选择
精品课件
重点字词
• 谬: 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 说清楚,名词作动词。 • 所以:由成结,构相助 当词 于“ 现所 代” 汉和 语介 的词““……以的”原组 • 学者:因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
帮助
足够 用来
在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志向,这里引 申为主观努力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精品课得件 到的东 西,心得
重点字词
• 于是: 古今异义。古:对于这种情况。
• 非常: 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 度副词,很,十分。
• 险远: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 远的地方。
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 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 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精品课件
词类活用
课堂练习
1、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名作动,命名 禅”
3、距其院东五里
名作状,往东
4、有泉侧出
名作状,从旁边
5、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作名,深度
2、而卒葬之 3、庐冢 4、有碑仆道
(zú,死后) (zhǒng,坟墓) (pū,倒)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h者uā/huá/huá)
6、有穴窈然 (yǎo,深远幽暗)
7、则或咎
(jiù,责怪)
8、无物以相之 (xiàng,帮助)
9、何可胜道也哉 (shēng ,完全,尽)
10、箫君圭君玉 (guī,人名) 11、余弟安国平父(精f品ǔ课,件 对男子的美称)
多
从旁边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深远幽暗的 样子
形作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那些
形作动, 走到尽头
而,连词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代游洞者
动作名
懈怠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将, 快要
精品完课件
于是
一起
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精品课件
褒禅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坐落在褒禅山西 南面半山腰上的 褒禅寺
华阳洞入口
精品课件
华阳洞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华阳洞
华阳洞
精品课件
王安石的名言: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可法, 人言不足恤。”
华阳洞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熟读课文。疏通字音 1、褒禅山 (bāo chán,也就是华山)
精品课件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叙
记游洞经过
前洞 后洞
平旷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
悔
精品课件
•第三段:
精品课件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对于这 种情况
语气词
取观 独察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心得, 因 他 收获 为 们
•第一段:
精品课件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名作动
死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命名
……者……也,判断句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因为 是
山南水北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名作动,识其本名,
倒
碑文
动文
辨
词字
认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说
大概 错
精品课因件为
误
重点字词
•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
是”之意。
精品课件
特殊句式
• 1.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2.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3.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的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 雄伟
不同寻常 的景象
险阻僻远 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精品课件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而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古今异义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至于: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 提一事的连词。
•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 迷乱的地方精品。课件
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 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余之 所得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有物
精品课件
尽吾志 无 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