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内生菌的分离

合集下载

分离植物内生真菌操作流程

分离植物内生真菌操作流程

分离植物内生真菌操作流程1.材料准备:植物样本、剪刀、镊子、70%乙醇、3%次氯酸钠(本实验用4?)、酒精灯、计时器、平板、锥形瓶,无菌水,离心管(带盖,灭菌)、打开无菌操作台灭菌30min。

(1)植物样本的采集:选取生长状态良好,不要有病斑或者枯枝烂叶,每种植物实行三株标本,必须具有叶子、叶柄和枝条及其他部位,将样本名字写下在小纸条上放到上装标本的袋子里,檀香的标本与写著名字的纸条一同偷拍,样本上存有脏东西时,恳请用纸轻轻盖住,若不确切植物名字,恳请将整棵植物偷拍领用作鉴别,并搞好有关记录。

(2)制作pda固体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中倒平板,每瓶250ml的培养基大概倒15个板,等待其凝结后用作注射。

2.清洗:认真用清水将标本洗净,洗去标本表面的灰尘,去除枯叶,备用。

3.取样:(1)在叶片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正中五个部位展开采样,穗序5mm*5mm的叶片,如果是叶柄或枝干,则剪取5~10mm,若是比较粗的枝干或圆圆的果实之类的,总之比较大的,则将它切开,再剪取样本,样本不要剪的太大或太小。

(2)每种植物的叶子,叶柄,枝干等其他部位,每种部位注射两块板,小板每个要接种五个样本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正中,小板每个接种四个样本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计算好所要剪的样本数,尽量多剪几个,以免后面的表面灭菌中冲洗时被冲掉。

(3)若植物标本存有余下,且是没烧完的,再次上装不好,放在冰箱里,水泵,洗过的扔掉。

(4)每种植物标本所剪的样本放到一个50ml的离心管中,放到试管架上,并且每个离心管上要标好所对应的植物标本。

4.表面杀菌:在无菌操作台中展开(1)先向各离心管内倒入适量(10~20ml)70%乙醇,拧紧盖子,用计时器已经开始计时1min,每10秒钟摇晃离心管几次,并使其充份杀菌。

(2)1min后,拧松盖子,将乙醇倒入事先准备的锥形瓶中,注意不要将管中样本好像出来,盛满的样本不要再放进其中,也不要用手遇到样本,样本不可以碰触至除了离心管以外的东西。

植物内生菌分离处理方法汇总

植物内生菌分离处理方法汇总

d植物内生菌分离处理方法刘明志。

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19(4):360~364剥取红豆杉的老树皮,截成2~3 cm长的小段,去除树皮层,先用75%酒精中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8 min,无菌水冲洗3~5次。

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用无菌解剖刀将小段切成0.5 cm左右长的小块,接种于加有100 mg L-1青霉素和链霉素的PDA固体培养基表面。

每皿放置10块,依次编号,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幼茎内生菌的分离方法同上,将幼茎切成1 cm长的小段,以伤口断面垂直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红豆杉叶片内生菌的分离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与树皮内生菌的分离方法类似,分离时将叶片切成2至3段,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上;第二种方法是将叶片消毒后用无菌研钵研磨成匀浆液,然后将研磨液倾倒于PDA固体培养基上,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刘金花。

黄花蒿内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2011,33(4):27~30黄花蒿的根,茎,叶,叶切成1cm2,茎和叶切成1cm左右小段(两端皆有切口),将根,茎,叶一次用75%酒精浸1min,再用1%的次氯酸钙溶液浸,置于含双抗的VA培养基平板培养泡1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

待切口处长出菌落后转至PDA培养基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

2宋培勇,珙桐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2011, 38(1): 8?13将采集的新鲜珙桐的茎、叶和叶柄分别用流水冲洗, 风干表面水分, 剪成小块或小段,无菌水漂洗 2 次, 75%酒精浸泡 1 min, 再用 2%NaClO 溶液中浸泡 3 min, 转入 75%酒精中浸泡 30 s,接着用无菌水漂洗 3 次, 平放于 NA 平板上, 28 °C培养 2?3 d。

取最后一次漂洗液涂布 NA 平板作为对照。

内生菌分离和纯化。

将 NA 平板上组织块下或周缘长出的菌落或菌苔划线稀释分离 1-2 次直到获得纯培养3孙传伯。

18株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18株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凉血止血、散瘀、消瘀肿
采摘部位 果实、叶、茎
叶、柄、根 叶、茎 叶、茎 叶、根
果实、叶、茎 果实、叶、茎
叶、根 果实、叶、茎
叶 叶、茎

植物样品 日本东北大学药用植物园,分别采 集植物 的 果 实、叶、茎、根 等 部 位,并 做 好 详 细 记 录, 见表 1; Prime STAR TAKARA 公 司; QIAEX II Gel Extraction Kit 德国 Qiangen 公司; 选择性分离培养 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 PDA) 加氯霉素,氯霉素终 浓度为 50 μg / mL。
苯酚 / 氯 仿 / 异 戊 醇 ( 体 积 比 25 ∶ 24 ∶ 1 ) 。 涡 旋, 15000 r / min离心 5 min,上清液转移。加 1 mL 无水 乙 醇 和 40 μL 3 mmol / L NaAc,15000 r / min 离 心 15 min,舍弃上清液。加 200 μL 70% 乙醇,15000 r / min 离心 5 min,舍弃上清液。 1.2.3 目标 DNA 片段的 PCR 扩增 真菌基因组中 编码核糖体的基因 28S rDNA 中 D1 / D2 区域序列长 度适中,适 用 于 真 菌 鉴 定[10]。 以 提 取 的 DNA 为 模 板,利用 rDNA 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CR 扩增未知 真菌 的 28S rDNA D1 / D2 区 域,引 物 为 NL1 ( 5' - GCATATCAATAAGCGGAGGAAAAG-3') 和 NL4 ( 5' - GGTCCGTGTTTCAAGACGG - 3') 。使 用 Prime STAR 体系,反应液总体积为 15 μL,其组成见表 2。

5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5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5卷 第 4期
2 0 年 1 月 07 2
徐 州 师范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fXu h u No ma Un v Na u a ce c iin .o z o r l i.( t r lS in e Ed t ) o
摘 要 : 樟 树 、 贞 、 大 功 劳 、 股 蓝 及 荔 枝 草 的 叶 片 、 柄 、 和 枝 条 等 部 位 分 离 内 生 真 菌 , 以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从 女 十 绞 叶 茎 并
菌 、 草芽孢杆菌 、 枯 大肠 杆 菌 、 脓 杆 菌 为 试 验 菌 对 分 离 的 内 生 真 菌 进 行 了 抑 菌 活 性 筛选 . 果 从 5种药 用植 物 中共 分 离 绿 结
步探讨 抑 菌活性 菌株 与其 宿主植 物 的某 些相 关性 , 我们 从 这 5种 药用 植 物 中分 离 了 内生 真菌 并 进行 了
其菌 株抑 菌活性 的研究 , 步发现 部分 菌株 具有 抑菌 活性. 初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植物 样品 来源
樟树、 女贞 、 十大 功劳 、 绞股蓝 、 枝草均 采 自徐州 师范 大学校 园. 材部位 为 叶片 、 荔 取
内生 真菌 (n o h t u g s 是指 那些 在其 生 活史 中某一 段 时 期 生活 在 活 的植 物组 织 内, e d p yi fn u ) c 对植 物 组织 不引起 明显 病 害症状 的真菌 , 包括 那些 在其 生活 史 中的某 一 阶段 营 表 面生 的腐 生 真 菌 和对 宿 主暂 时没 有伤 害 的潜 伏性病 原 真菌 和菌根 菌 . ] 已有研 究 表 明 , 可从 各 种 内生 真 菌 中发 现新 抗 生 素 . ] 近两

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分类、定殖与应用

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分类、定殖与应用

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第18卷 第1期2006年2月Vol. 18, No. 1Feb., 2006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冯永君*植物内生细菌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其中有的具有促生与防治病害等对宿主植物有利的作用发现了有意义的定殖规律目前但它在农业上的巨大应用潜力业已彰显内生细菌; 共生定殖; 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2005-0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400002)作者简介男杨新芳本科冯永君(1973男副教授1004-0374(2006)01-0090-05人们已认识到化肥和农药在农业应用中的弊端而存在于土壤中或植物体内的具有控制病害与促生增产潜力的微生物将可能成为一个有效选择能够定殖在健康植物细胞间隙或细胞内绝大部分内生细菌对植物不造成实质性危害植物内生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在植物体中的数量很大而且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多种多样[2 ̄6]国内外有关研究报道不断增加生物学功能以及定殖过程鉴定与分类自20世纪中叶起91第1期卢镇岳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国内虽起步较晚富贵竹马尾松主要有以下几个属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其中属于芽孢杆菌属的菌株数在多种植物中都为最多一般在植物根部与种子中内生细菌的含量比较高有的根部最多马冠华例如一些地区常下酸雨体内内生细菌的总数以及各组织内的内生细菌数会有所变化内生细菌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一般都依赖于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也容易普及因而不能准确判断植物内生细菌的数量与种类利用非培养方法检测微生物种群的技术应用于植物内生细菌研究对于现已分离得到的植物内生细菌后者指能在植物根际与土壤中分离得到而且种类居多第一类对植物的作用是中性的第二类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或能通过固氮与分泌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了解这些关系不仅有利于认识植物内生细菌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位能抑制宿主植物病原菌生长的内生细菌王万能和肖崇刚[24]从烟草根部分离的内生细菌118菌株能防治烟草黑胫病[24]; 龙良鲲等[11]从番茄健康植株根内分离获得的239株内生细菌中有18株能在平板培养中拮抗番茄青枯病菌国内外对棉花内生细菌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中包括能拮抗根腐菌的假单胞菌属一些菌株和拮抗黄曲霉菌的洋葱假单胞菌(Ps. Cepacia)辣椒与哈密瓜等植物中也分离到多株具有防治病原菌能力的内生细菌2.2植物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有直接促生作用细菌定殖于宿主植物体内便能获得独特的微生态环境进行生长繁殖[28]固氮细菌定殖于植物体内的独特微生态环境中能免受氧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并已从多种非豆科植物中分离到具有固氮能力的内生细菌Kallar草以及多种谷类与能形成块茎的植物其固氮酶活性能达到一种典型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的25% [30]固氮基因nif在根瘤菌与这些固氮内生菌中是保守的然而不同固氮内生细菌采取不同的调控方式控制固氮酶的活性[31 ̄34]Egener等[31]研究结果证明其中包括利用菌落的结构笔者研究表明并万方数据92生命科学第18卷发现在该结构下YS19会诱导表达出单体菌不具有的蛋白Pan和Vessey[30]报道指出沈德龙等[35]已证明水稻内生成团泛菌YS19能分泌四种不同的植物生长激素一些固氮内生细菌同时具备分泌具有促生作用激素的能力[33]具备收留有抗病促生作用的细菌作为内生细菌能力的植物由于植物内生细菌是普遍存在的袁红旭等[12]从四个品种富贵竹茎叶中分离出64个内生细菌谈家金等[36]从健康马尾松茎部分离到一株内生细菌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 GD2能诱发松材线虫病3植物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的侵染与定殖利用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生物制剂对植物进行生物预处理的确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证明内生细菌能定殖在处于发育早期的植物中而是能在植物体内不同部位转移的研究了该菌对水稻的定殖情况在新根与根尖部分定殖的量比较高国内一些研究人员采用抗性基因标记的植物内生细菌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该菌对小麦纹枯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能向茎基部用B946菌悬液浸种处理还发现细菌能定殖于根细胞间也能定殖于根细胞内而且对特定部位有所偏好该菌对番茄的青枯病具有防治作用且在根内的定殖能力大于茎内其定殖数量动态在根茎内均有一个但其在根内的数量变化明显较茎内平缓其对宿主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专一性其结果表明并有明显的固氮能力其定殖能力之间也有区别他们使用gfp基因对研究用细菌进行标记该泛菌与该苍白杆菌都能在植物胞间进行定殖内生细菌定殖不仅仅受植物品种与另一而且还受Remus等[44]利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进行观察在植物液体培养的情况下内生细菌对植物的定殖能发生在发育的早期并且定殖的细菌在不同组织之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利用了不同的内生细菌标记与检测方法是一种传统而实用的方法93第1期卢镇岳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精度很低即把能使细菌发色的基因或常用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菌体冯永君和宋未[45]已证明GFP能在成团泛菌YS19中稳定表达使用绿色荧光蛋白时需要使用特别波长激发的荧光蛋白[37]人们越来越多意识到一个新的问题这些化学物质能诱导细菌发生特定的行为植物接受反馈信息后会再次产生新的信号通常对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信号交流的深入研究会对揭示内生细菌定殖的起始步骤有重要作用植物内生细菌应用于农作物的病害防治与促生有明显的效果[1 ̄7]早在1986年已证明在水稻等50多种植物上有增产抗旱成团泛菌 CPA-2最初分离自苹果表面CPA-2作为生物制剂的研究比较成熟其中包括温度认为竞争营养物是其中一种防治机制Teixidó等[50]研究CPA-2与碳酸盐联用作为防治手段的效果而且此浓度下的碳酸盐并不影响CPA-2的生长是否能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可否与现有的安全可靠的防治手段联用分离内生细菌时所使用的植物体表灭菌方法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内生细菌可能诱导宿主植物产生对人畜不利的性状还应该充分了解该菌的侵染因为一些内生细菌对于某些植物是有益或是无害的限制其传播是十分必要的而微生物的情况会更严重得多把一种微生物引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有可能影响很多土著微生物的生长内生菌的分离再回接我们对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理解为生产者与分解者还可能帮助我们揭开植物研究中的某些谜团认识的持续提高genetic, biochemic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FEMS MicrobiolRev, 2000, 24: 487 ̄506万方数据94生命科学第18卷[9]Sturz A V, Christie B R, Matheson B G, et al. Biodiversityof endophytic bacteria which colonize red clover nodules,roots, stems and foliage and their influence on host growth.Biol Fertil Soils, 1997, 25: 13 ̄19[10]Dong Z M, Canny M J, McCully M E, et al. A nitrogen-fixing endophyte of sugarcane stems. Plant Physiol, 1994,105: 1139 ̄1147[11]龙良鲲, 肖崇刚, 窦彦霞. 防治番茄青枯病内生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中国蔬菜, 2003, 2: 19 ̄21[12]袁红旭, 周立赖, 周锦兰, 等. 富贵竹内生细菌群落的生物效应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13(1): 95 ̄97[13]芦云, 罗明. 哈密瓜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石河子大学学报, 2004, 22:104 ̄109[14]邱思鑫, 何红, 阮宏椿, 等. 具有抑菌促生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的筛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 10(5):655 ̄659[15]何红, 蔡学清, 洪永聪, 等. 辣椒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中国生物防治, 2002, 18(4): 171 ̄175[16]崔林, 孙振, 孙福在, 等. 马铃薯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环腐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33(4):353 ̄358[17]罗明, 芦云, 张祥林. 棉花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防益菌的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2004, 41(5): 277 ̄282[18]兰海燕, 王长海, 宋荣. 棉花内生细菌及其研究进展. 棉花学报, 2003, 12(2): 105 ̄108[19]高增贵, 庄敬华, 陈捷, 等. 玉米根系内生细菌种群及动态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8): 1344 ̄1348[20]李庚花鉴定及其分布特性. 植物学报, 1999, 41(9):927 ̄931[23]刘云霞, 张青文. 周明牂. 水稻体内细菌的动态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6): 735 ̄738[24]王万能, 肖崇刚. 烟草内生细菌118防治黑胫病的机理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5(1): 28 ̄31[25]吴加志, Pleban S, Chernin L, et al. 植物土传switch-off-like sig-nal transmitter oroteins and amtB in regulation of nif geneexpression, nitrogenase activity, and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NifH in Azoarcus sp.strain BH72. J Bacterial,2002, 184(8): 2251 ̄2259[33]Hurek T, Reinhold-Hurek B, Turner G L, et al. Augmentedrates of respiration and efficient nitrogen fixation at nanomolar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2 in hyperinduced Azoarcussp. strain BH72. J Bacteriol, 1994, 176(15): 4726 ̄4733[34]Monteiro R A, de Souza E M, Yate M G, et al. Fnr isinvolved in oxygen control of 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N-truncated NifA protein activity in Escherichia coli. ApplEnviron Micrbiol, 2003, 69(3): 1527 ̄1531[35]沈德龙, 冯永君, 宋未. 内生成团泛菌YS19对水稻乳熟期光合产物在旗叶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分类、定殖与应用作者:卢镇岳, 杨新芳, 冯永君, LU Zhen-Yue, YANG Xin-Fang, FENG Yong-Jun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1刊名:生命科学英文刊名: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年,卷(期):2006,18(1)被引用次数:24次1.冯永君;宋未植物内生细菌[期刊论文]-自然杂志 2001(05)2.杨海莲;孙晓璐;宋未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 1998(04)3.韩继刚;宋未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 2004(04)4.刘云霞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与应用 1994(05)5.文才艺;吴元华;田秀玲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4(02)6.孔庆科;丁爱云内生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7.阎孟红;蔡正求;韩继刚植物内生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报 2004(3)8.Steenhoudt O;Vanderleyden J Azospirillum,a free-living nitrogen-fixing bacterium closely associated withgrasses:genetic,biochemic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外文期刊] 2000(4)9.Sturz A V;Christie B R;Matheson B G Biodiversity of endophytic bacteria which colonize red clover nodules,roots,stems and foliage and their influence on host growth[外文期刊] 1997(1)10.Dong Z M;Canny M J;McCully M E A nitrogenfixing endophyte of sugarcane stems 199411.龙良鲲;肖崇刚;窦彦霞防治番茄青枯病内生细菌的分离与筛选[期刊论文]-中国蔬菜 2003(02)12.袁红旭;周立赖;周锦兰富贵竹内生细菌群落的生物效应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01)13.芦云;罗明哈密瓜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期刊论文]-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z1)14.邱思鑫;何红;阮宏椿具有抑菌促生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的筛选[期刊论文]-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05)15.何红;蔡学清;洪永聪辣椒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期刊论文]-中国生物防治 2002(04)16.崔林;孙振;孙福在马铃薯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环腐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期刊论文]-植物病理学报 2003(04)17.罗明;芦云;张祥林棉花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防益菌的筛选[期刊论文]-新疆农业科学 2004(05)18.兰海燕;王长海;宋荣棉花内生细菌及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棉花学报 2003(02)19.高增贵;庄敬华;陈捷玉米根系内生细菌种群及动态分析[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4(08)20.李庚花;杨民和;蒋军喜茄科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期刊论文]-江西植保 2005(01)21.马冠华;肖崇刚烟草内生细菌种群动态研究[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杂志 2004(01)22.杨海莲;孙晓璐;宋未水稻内生联合固氮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分布特性[期刊论文]-植物学报 1999(09)23.刘云霞;张青文;周明牂水稻体内细菌的动态研究 1999(06)24.王万能;肖崇刚烟草内生细菌118防治黑胫病的机理研究[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25.吴加志;Pleban S;Chernin L植物土传、根际和内生细菌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潜力的研究 1996(03)26.杨海莲;孙晓璐;宋未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和内生细菌的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植物病理学报 2000(02)27.苗则彦;赵奎华;刘长远我国植物内生细菌对病虫害防治研究现状[期刊论文]-辽宁农业科学 2003(6)28.王万能;全学军;谢应宇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与微生态学[期刊论文]-中国植保导刊 2005(03)29.Baldani J I;Vera L C;Baldani L D Recent advances in BNF with non-legume plants[外文期刊] 1997(05)30.Pan B;Vessey J K Response of the endophytic diazotroph Gluconacetobacter diazotrophicus on solid media to changes in atmospheric partial O2 pressure 2001(10)31.Egener T;Martin D E;Sarkar A Role of a ferredoxin gene cotranscribed with the nifHDK operon in N2 fixation and nitrogenase:"switch-off" of Azoarcus sp.strain BH72[外文期刊] 2001(12)32.Martin D E;Reinhold-Hurek B Distinct roles P Ⅱ-like signal transmitter oroteins and amtB in regulation of nifgene expression,nitrogenase activity,and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NifH in Azoarcus sp.strain BH72[外文期刊]2002(08)33.Hurek T;Reinhold-Hurek B;Turner G L Augmented rates of respiration and efficient nitrogen fixation at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2 in hyperinduced Azoarcus sp.strain BH72 1994(15)34.Monteiro R A;de Souza E M;Yate M G Fnr is involved in oxygen control of 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 N-truncated NifA protein activity in Escherichia coli[外文期刊] 2003(03)35.沈德龙;冯永君;宋未内生成团泛菌YS19对水稻乳熟期光合产物在旗叶、穗分配中的影响[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2(08)36.谈家金;向红琼;冯志新马尾松内生细菌与松材线虫病关系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植物病理学报 2003(05)37.Coombs J T;Franco C M M Visualization of an endophytic Streptomyces species in wheat seed[外文期刊] 2003(07)38.Gyaneshwar P;James E K;Mathan N Endophytic colonization of rice by a diazotrophic strain of Serratia marcescens[外文期刊] 2001(08)39.刘忠梅;王霞;赵金焕有益内生细菌B946在小麦体内的定殖规律[期刊论文]-中国生物防治 2005(02)40.杨海莲;孙晓璐;宋未水稻内生阴沟肠杆菌的定殖研究[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 1999(12)41.龙良鲲;肖崇刚内生细菌01-144在番茄根茎内定殖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微生物学通报 2003(05)42.Elbeltagy A;Nishioka K;Sato T Endophytic colonization and in planta nitrogen fixation by a Herbaspirillumsp.isolated from wild rice species[外文期刊] 2001(11)43.Verma S C;Singh A;Chowdhury S P Endophytic colonization ability of two deep-water rice endophytes,Pantoea sp.and Ochrobactrum 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reporter[外文期刊] 2004(5)44.Remus R;Ruppel S;Jacob H J Colonization behaviour of two enterobacterial strains on cereals[外文期刊] 200045.冯永君;宋未水稻内生优势成团泛菌GFP标记菌株的性质与标记丢失动力学[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01)46.Sabaratnam S;Beattie G A Differences between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 B728a and Pantoea agglomerans BRT98 in epiphytic and endophytic colonization of leaves[外文期刊] 2003(02)47.Bais H P;Park S W;Weir T L How plants communticate using the underground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外文期刊] 2004(01)48.Costa E;Usall J;Teixidó N Water activity,temperature,and pH effects on growth of the biocontrol agent Pantoea agglomerans CPA-2[外文期刊] 2002(12)49.Poppe L;Vanhoutte S;Hofte M Modes of action of Pantoea agglomerans CPA-2,an antagonist of postharvest pathogens on fruits[外文期刊] 2003(9)50.Teixidó N;Usall J;Palou L Improving control of green and blue molds of oranges by combining Pantoea agglomerans (CPA-2) and sodium bicarbonate[外文期刊] 2001(7)1.韩继刚.宋未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2004,14(4)2.冯永君.宋未植物内生细菌[期刊论文]-自然杂志2001,23(5)3.罗明.芦云.张祥林棉花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防益菌的筛选[期刊论文]-新疆农业科学2004,41(5)1.游玲.魏琴.郭华.张云山苍子(Litsea cubeba)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期刊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2.易婷.缪煜轩.冯永君内生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促生与生物薄膜的形成[期刊论文]-微生物学通报 2008(11)3.冯永君.何晴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薄膜(biofilm)[期刊论文]-生命的化学 2007(1)4.陈宜涛.王伟剑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16)5.王涛.游玲.崔晓龙.田文.黄乃耀.李欣龙油樟内生芽孢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报 2009(5)6.张淑卿.李剑峰.师尚礼苜蓿生育过程中植株体内内生根瘤菌的运移动态[期刊论文]-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09(4)7.张淑卿.李剑峰.师尚礼苜蓿繁殖器官发育过程与内生根瘤菌侵染数量的关系[期刊论文]-江苏农业学报 2009(5)8.王涛.游玲.魏琴.崔晓龙油樟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抑制植物病原茵初步研究[期刊论文]-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2)9.王振跃.汪敏.高书锋.张猛.袁虹霞.李洪连温室黄瓜叶部微生物区系[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8(3)10.王振跃.刘延红.高书锋.袁虹霞.李洪连黄瓜叶围放线菌的分离及其对灰霉菌抑菌效果测定[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 2007(11)11.许乐.阮小蕾.李冬丽.李华平对枯萎病不同抗性的香蕉品种的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期刊论文]-微生物学通报 2012(9)12.王玉凤.宋艳祥.张汀.刘大群.冉隆贤小麦叶锈病生防菌株的筛选[期刊论文]-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3)13.王靖.黄云.张艳.姚佳油菜根肿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测定[期刊论文]-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2)14.张铎.解莉.张丽萍.赵宝华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7(11)15.李剑峰.张淑卿.师尚礼.霍平慧苜蓿内生根瘤菌分布部位与数量变化动态[期刊论文]-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6)16.李欣龙.王涛.游玲.杨学贵.黄乃耀香樟内生细菌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及对纤维素利用初步研究[期刊论文]-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17.张巍波.缪煜轩.冯永君成团泛菌YS19 symplasmata结构对菌体抵抗逆境的作用[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杂志 2009(1)18.王松.游玲.李涛.魏琴.王涛香樟产芽孢内生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期刊论文]-微生物学通报 2010(8)19.孙侨南.李进才小麦内生细菌对全蚀病发生的影响[期刊论文]-天津农业科学 2008(5)20.常慧萍植物内生细菌及其开发与应用[期刊论文]-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21.管珺.胡永红.杨文革.倪珏萍.马海军蜡样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农药 2007(4)22.刘姮.李银姣.邓汉斌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期刊论文]-湖北植保 2011(6)23.卡依尔·玉素甫.谢仁娜依·甫拉提.玛丽帕·吐达洪1.马丽艳木·阿木东.艾尼江·尔斯曼.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艾尔肯·热合曼Ugan古河道胡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报 2011(2)24.马元武.陈翠翠.何晴.冯永君周质空间蛋白的抗逆机制[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 2008(8)本文链接:/Periodical_smkx200601020.aspx。

卫矛科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其农药生物活性研究

卫矛科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其农药生物活性研究

卫矛科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其农药生物活性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卫矛科植物内生菌的分离技术,并对其农药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

卫矛科植物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植物群体,其内生菌资源同样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首先通过系统的采样和分离方法,从卫矛科植物中分离出内生菌,并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

随后,对分离得到的内生菌进行农药生物活性的筛选,以期发现具有新颖生物活性的菌株,为农药创制提供新的候选资源。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卫矛科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而且为农药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选择健康且无病虫害的卫矛科植物样本,于生长旺盛期进行采集。

采样地点应选择远离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

采集的样本应立即进行内生菌的分离工作,以防内生菌的死亡或污染。

采用多种类型的培养基,包括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NA(营养琼脂)等,以满足不同内生菌的生长需求。

所需试剂包括无菌水、乙醇、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以及各种抗生素。

所需仪器包括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显微镜、PCR仪等。

将采集的卫矛科植物样本表面消毒后,切取植物组织块,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以抑制外生菌的生长。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定期观察并记录内生菌的生长情况。

从分离出的内生菌中挑选单一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对于纯化后的内生菌,采用甘油管保存法或冷冻干燥法进行长期保存。

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如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内生菌进行鉴定。

采用生物测定法,如浸叶法、点滴法等,测定内生菌发酵产物对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同时,通过盆栽试验等方法,评估内生菌发酵产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以评估内生菌的农药生物活性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本研究旨在全面探索卫矛科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农药生物活性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两种近缘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次生代谢物的初步研究

两种近缘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次生代谢物的初步研究
山地 农 业 生物 学 报
3 2 ( 1 ) : 3 5~ 4 1 , 2 0 1 3
J o u na r l o f Mo u n t a i n A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B i o l o g y
两种 近 缘 植 物 内生 真 菌 的分 离鉴 定 及 次 生代 谢 物 的初 步研 究 术
Pr e l i mi n a r y An a l y s i s o n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a n d S e c o n d a r y Me t a b o l i t e s o f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i f r o m
Ab s t r a c t : A t o t a l o f 5 8 s t r a i n s o f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i we r e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b r a n c h e s a n d l e a v e s o f C e p h a l o t a x u s o l — i v e r i a nd T a x u s c h i n e n s i s v a r . mai r e i g r o wn i n t h e s a me n i c h e i n Zh a z u o ,Gu i z h o u P r o v i n c e,a n d we r e i d e n t i — le f d b a s e d O 1 3 . mo r p h o l o g y a n d I TS一5. 8 S r DNA s e q ue nc e s .T h e y b e l o n g e d t o 8 o r d e r s ,9 f a mi l i e s a n d 9 g e n —

植物内生真菌分离培养的研究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分离培养的研究方法

王利娟等: 植物内生真菌分离培养的研究方法
: 8
水冲洗表面残留的消毒剂。家庭用的 ! " # $ %漂 白剂用水稀释至& ’! ( ) ’ 就是最常用的表面消
[ ] & 毒剂 , 由于商业次氯酸盐溶液浓度、 可用有效
有时将表面活性剂 (如 ; ) 和消毒剂结合 < 2 2 . = > ) 使用, 消毒后将组织在无菌水或 8 ) ’! 9 : ’ 的乙 醇中浸泡(? 6 .以除去残留的消毒剂。其他的消 毒剂在内生菌研究中并不常用, 包括硝酸银、 氯化 汞 (升汞) 、 福尔马林 (甲醛水溶液) 、 乙醇或丙烯氧 化物。由于升汞的毒性残留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 坏作用, 现在国外很少使用, 而是使用一些具有相
高等植物是复杂多样的, 它为各种各样的微 生物提供生存环境。这些微生物中主要是真菌, 有的生活在叶和嫩枝等的表面 (称为表生菌) , 有 的生活在叶内部组织中 (称为叶内生菌) , 有的则 生活在树皮中 (称为树皮内生菌) , 还有的生活在 木材中 (如木质部内生菌和木材腐生菌) 。健康植 物内部组织的内生菌引起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兴 趣, 从目前己经研究过的植物来看, 可以推断内生 真菌在植物体内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对内生真菌 和宿主专一性分析, 平均每种宿主有! * 种专性 内生真菌, 按地球上有 " 内生真 * 万种植物计算, 菌总数可能超过 # $ $
[ ] ’ 根菌和假菌根菌) 应属于内生菌 。目前, 关于内
等植物很可能是隐匿着未知真菌的宝库。本文主 要从! 个方面对内生真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 综述。
> 植物内生真菌的定义
要弄清内生真菌的定义, 首先要明白内生菌
生菌的概念范畴仍有很大的争议, R = A @ 2 7 2提出的 [ ] ’ 内生菌概念被广泛接受 。 植物内生菌包括内生细菌、 内生放线菌和内 生真 菌 。 然而, 过 去’ $ 6中 , = 7 F G < A =和= 7 F G 3 J K

5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5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5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周生亮;陈才法;房兴堂;蒋虹;魏志文【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025)004【摘要】从樟树、女贞、十大功劳、绞股蓝及荔枝草的叶片、叶柄、茎和枝条等部位分离内生真菌,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为试验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5 种药用植物中共分离出124株内生真菌,其中37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供试菌有抑制作用,高抗菌活性菌株有11 株.【总页数】4页(P69-72)【作者】周生亮;陈才法;房兴堂;蒋虹;魏志文【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2【相关文献】1.药用植物马蔺的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J], 毕江涛;潘星;黄盼盼;马飞;关晓庆2.秦岭药用植物防风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J], 张影珍;马养民;王鹏飞;田从丽3.药用植物二色补血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J], 毕江涛;潘润霞;黄盼盼;吕雯;关晓庆4.濒危药用植物南方山荷叶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J], 毕江涛;潘润霞;王静;代金霞;贺达汉5.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J], 毕江涛;李萍;马飞;关晓庆;贺达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整理)植物内生菌分离处理方法

(整理)植物内生菌分离处理方法

d植物内生菌分离处理方法文献材料前处理第一次消毒第二次消毒(含三消)处理对照培养基刘明志,2011 南方红豆杉的老树皮、幼茎、叶截成2~3 cm长的小段,去除树皮层75%酒精中浸泡30s0.1%升汞溶液浸泡8 min,无菌水冲洗3~5次研磨成匀浆液,倾倒于PDA上切成0.5 cm左右的块,接种于有100 mg L-1青霉素和链霉素的PDA固体培养基表面。

每皿10块刘金花2011 黄花蒿的根,茎,叶叶切成1cm2,茎和叶切成1cm左右小段(两端皆有切口)将根,茎,叶一次用75%酒精浸1min1%的次氯酸钙溶液浸泡1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置于含双抗的V A培养基平板培养待切口处长出菌落后转至PDA培养基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宋培勇2011 珙桐茎、叶和叶柄将采集的新鲜珙桐的茎、叶和叶柄分别用流水冲洗, 风干表面水分, 剪成小块或小段,无菌水漂洗2 次75%酒精浸泡 1min再用2%NaClO 溶液中浸泡3 min, 转入75%酒精中浸泡30 s,接着用无菌水漂洗3 次,取最后一次漂洗液涂布NA 平板作为对照平放于NA 平板上,28 °C培养2−3 d孙传伯2011 台湾7303毛豆全株采回的样本用自来水洗净, 并用无菌纸吸干水分, 并用无菌纸吸干水分,切取支根110 cm长的小段, 须根切成115 cm的小块用75% 酒精浸泡5m in、7m in、10min分别用0.1% 升汞溶液处理4 m in、6m in、8 m in进行表面灭菌,此试验分别重复3次。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将组织块在研钵中充分研磨成匀浆最后一次冲洗液涂3种不同培养基平板, 26~ 28e下培养2~ 3d, 筛选出最佳消毒时间和培养基, 将表面消毒彻底棉花根部切块放入灭菌研钵中用无菌水冲洗4次,取上清液涂抹于培养基上。

以无菌水冲洗为对照试验。

取上清匀浆涂抹于3种不同培养基上, 取匀浆涂布于不同培养基平板, 每浓度重复3次, 然后将培养皿置于26~ 28e 恒温箱中培养2~ 3d, 观察培养出的菌落形态精品文档张鑫2011 植物圣罗勒的健康叶子将叶子用流水冲洗10 min1% 的次氯酸钠中浸泡10min0.02 mol / L、pH7.0 的无菌磷酸钾缓冲液( PB) 漂洗4 次加无菌水将材料研磨涂布培养李铭, 2011 石耳目地衣为了诱导产孢,黑化菌株在光照/黑暗( 12 h∶12h) 条件下,于2%的PDA培养基上,18℃下培养 3 个月刘杰凤2011 健康的小白菜,染病的小白菜根,茎,叶流水冲洗干净,剪成小段75%酒精中浸泡3min10%次氯酸钠浸泡茎为8 min,根和叶由于气孔较茎大,浸泡5 min即可,然后用无菌水浸泡多次,每次3 min无菌条件下用适量的PBS缓冲液捣碎以最后一次的漂洗液作对照,30 ℃下培养一个星期搅拌后静置3 min,取上清液0.5 mL分别涂布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每种材料做3次平行精品文档朱士茂2011 新采集的银杏枝条,叶子和根在自来水中冲洗干净,然后将枝条和根截成 3 -4cm长,将叶子和叶柄分开,分别将根,枝,叶放在不同的灭菌后的广口瓶中(一),根的表面灭菌: 0. 1%的土温20 消毒1min,无菌蒸馏水冲洗 2次。

植物内生真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植物内生真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植物内生真菌分离方法的研究何佳;刘笑洁;赵启美;陈钧【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9(030)015【摘要】目的:对准确分离植物内生真菌的方法和适宜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75%乙醇、次氯酸钠溶液(活性氯含量1.3%~5.2%)浸泡和无菌水洗涤工艺对植物材料进行表面火菌,以火菌强度逐步递减的方式,确定最佳分离植物内生真菌的表而灭菌强度;设置超净工作台无菌状态检测对照、漂洗液无菌检测对照和组织印迹无菌检测对照3种对照处理,确保适度的表面灭菌强度;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内生真菌.结果:高浓度杀菌剂短时间处理比低浓度杀菌剂长时间处理更适合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使用10%马铃薯葡萄糖双抗培养基、22℃低温培养,能抑制快生型菌株的疯长,从而使慢生型菌株拥有一定的生长空间,最大限度地分离所有植物内生真菌;同时设置3种对照处理可以确保植物内生真菌分离的准确性.结论:设计合适的表面灭菌方法、表面灭菌效果检测方法和分离培养方法对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至关重要.【总页数】4页(P180-183)【作者】何佳;刘笑洁;赵启美;陈钧【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2【相关文献】1.植物内生真菌分离培养的研究方法 [J], 王利娟;贺新生2.一株藜芦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研究 [J], 姬志林;关会敏;杨本寿;陈有为3.5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J], 郭钦;杨中铎;孙建慧4.四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单胺氧化酶的活性研究 [J], 苟文博;杨中铎;周格格5.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13: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 [J], 王永;纪燕玲;王晗;陈永敢;王志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胞外多糖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和鉴定

产胞外多糖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和鉴定

产胞外多糖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和鉴定黄怡诚;刘旸;庞昕;马中瑞;韩东雷;陈敏【摘要】利用平板涂布法从胡萝卜、芦荟、土豆、地瓜和紫薯样品中分离得到24株细菌,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菌株胞外多糖的产量,最终得到3株高产胞外多糖的细菌菌株25-Z-1、25-Z-3和12-L-6。

经16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从紫薯样品中分离得到的25-Z-1与Bacillus pumilus strain ST277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达到100%;25-Z-3与Bacillus cereus strain Se05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达到99%;从芦荟中分离得到的12-L-6与Bacillus sp. GZT 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为99%。

在LB液体培养基中,发酵温度30℃,摇床转数170 r/min条件下,发酵7 d后胞外多糖产量可分别达30.3 mg/L、29.1 mg/L及28.2mg/L。

%In this study, 24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carrot, aloe, potato, sweet potato and purple potato. As screening by phenol-sulfuric acid assay, three strains, 25-Z-1, 25-Z-3 and 12-L-6, were proved to be as high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ing strains. The results of 16S rDNA sequence determination showed that 25-Z-1 and 25-Z-3 isolated from purple potato was about 100%identity compared with Bacillus pumilus strain ST277 and 99%identity compared with Bacillus cereus strain Se05,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12-L-6 isolated from aloe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p. GZT, with the similarity is of 99%. Culture in LB medium, 30℃and 170 r/min for 7 d, yield of EPS could reach to 30.3 mg/L, 29.1 mg/L and 28.2 mg/L, respectively.【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147-151)【关键词】植物内生菌;胞外多糖;16S rDNA【作者】黄怡诚;刘旸;庞昕;马中瑞;韩东雷;陈敏【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由于细菌多糖具有安全、无毒等理化性质,使其在多个领域倍受青睐,尤其是在食品、医药领域所具有的巨大应用价值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

植物内生菌分离方法的研究现状_王志勇

植物内生菌分离方法的研究现状_王志勇

山 苍 子 根 、茎 、叶 、果
流 水 冲 洗 ,75% 乙 醇 1~3min,0.1% 升 汞 40~60s
Root,stem,leaf and fruit of litsea cubeba
香 蕉 根 、茎 、叶 Root,stem and leaf of banana
流 水 冲 洗 ,75% 乙 醇 40s,10% KClO38min
研究材料
预处理与消毒程序
对照与植入
分离培养基
Materials
Pretreatment and procedure
ContrastΒιβλιοθήκη Isolationof surface-sterilized
and implant
medium
葡 萄 果 实 等 Grape fruit,et al 对叶百部块根 Stemona japonica earthnut
[中 图 分 类 号 ]Q937
[文 献 标 识 码 ]A
Research Status on Separation Methods of Plant Endophytes
WANG Zhiyong,LIU Xiujuan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Xianning,Hubei 437100,China)
Key words:endophyte;surface sterilization;isolation schemes;plant
植物内生菌是指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 段生活于健康植物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微生物, 被感染的植物不表 现 或 暂 时 不 表 现 外 在 病 症,可 通 过组织学方法,从严 格 表 面 消 毒 的 植 物 组 织 中 分 离 或通过 DNA 扩增的 方 法 来 证 明 。 [1] 内 生 菌 不 是 生 物分类学单位,而 是 一 个 生 态 学 概 念。 植 物 与 其 内 生菌的共 生 现 象 在 生 物 进 化 过 程 中 历 史 悠 久 而 普 遍。大部分植物内生菌在从宿主获得稳定生活环境 的同时,可增强或 赋 予 宿 主 抗 病、抗 干 旱、固 氮 等 能 力 ,或 通 过 其 代 谢 产 物 促 进 植 物 生 长 ;有 些 内 生 菌 还 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 。 [2] 植 物 内 生菌的生境特殊性决定了其既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 深度,又有多方面 的 应 用 潜 力,是 一 个 潜 力 巨 大、尚 待开发的微生物新资源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内生菌的分离钱昆121140041一、实验目的1、掌握对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处理方法。

2、熟练掌握对细菌、真菌的染色观察技术。

3、了解微生物分子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的生态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有的附着于植物的表面,有的则生活于植物体内。

对于附着于植物表面和根际的微生物已有很多研究,而对于植物体内微生物的研究却刚刚起步。

但有资料显示, 一些植物内生微生物与宿主发生关系时,可明显增强宿主的抗病性,提高植物的生产力。

因此,合理利用植物的内生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植物内生菌作为微生物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内生菌概念在1866年首先由Bary提出的,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微生物(主要为真菌和细菌)。

其后的很长时间内,内生菌研究进展缓慢。

直到1993 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Strobel等从短叶红豆杉的韧皮部位分离到一株产新型抗癌物质紫杉醇的内生真菌,从而启发人们可从植物内生菌寻找与植物产生的相同或相似的化合物,由此促进了植物内生菌的研究。

植物内生菌为植物组织内的正常菌群,包括植物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和内生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各种陆生及水生的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中。

内生真菌是在宿主植物的茎和叶内生存并完成生活周期的真菌。

这类真菌中,有许多种类很少形成孢子,或者在宿生植物上形成孢子(或者孢子果),不容易识别。

真菌感染植物组织,菌丝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间。

与病原菌不同,这些真菌对宿主植物几乎没有害处,它们和植物之间或者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或者是不太密切的共生关系。

对于现已分离得到的植物内生细菌,一般可分为专性内生细菌与兼性内生细菌,前者指至今只能在植物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后者指能在植物根际与土壤中分离得到,也能在植物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而且种类居多。

根据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以将其分成三类:第一类对植物的作用是中性的,即尚未发现它们的内生定殖对宿主植物生长与繁殖有影响;第二类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如能提高宿主植物抗病、抗逆能力,或能通过固氮与分泌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等;第三类对植物生长具有负面影响,在特别条件下接种到原宿主植物或另外的宿主植物会诱发植物病害。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种细菌定殖于不同宿主植物可能对宿主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

除根瘤菌外,还有放线菌侵入多种被子植物宿主,形成根瘤的共生固氮体系。

早在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就发现了这类非豆科的根瘤,并发现根瘤内有生微生物,1881年布隆科斯特将它称为Frankia,但当时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微生物。

确定内生菌是放线菌,将它分离出来,在人工培养上获得纯培养,并回接成功,则是1978年卡拉汉姆在杨梅科香蕨木上首次证实的。

内生菌在植物体中的生物量是很微少的,但植物内生菌作为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天然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产物或借助信号传导作用对宿主产生影响。

现已发现内生菌对宿主植物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作用:固氮作用、促进宿主植物生长、抗逆境、抗病原真菌和细菌以及他感作用等。

三、实验器材实验器材:植物叶片(如冬青叶等)、烧杯(6个)、镊子、剪刀、接种环、酒精灯、灭菌锅、光学显微镜、载玻片、培养皿、锥形瓶、PCR扩增仪、电泳槽、凝胶槽、梳子、移液枪、微离心管等;实验试剂:75%酒精、1%次氯酸钠溶液、无菌水、结晶紫染液、蕃红染液、碘液、95%酒精、缓冲液、琼脂糖等。

四、方法与步骤1、培养基的配置需要准备3种培养基即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PDA培养基用于培养真菌、高氏培养基用于培养放线菌,每种培养基设置2次重复,即共配置6个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及简单的操作流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牛肉膏0.6g、蛋白胨2g、NaCl 1g、琼脂 4g、水200ml、pH7.4-7.6操作流程:依次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l放入烧杯中,热水溶解→加入琼脂,热水融化,融化后加水至所需体积→调pH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40g、蔗糖3g、琼脂4g、水200ml(自然pH)操作流程:加入马铃薯粉末,溶解→加入琼脂,热水融化→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加水至所需体积高氏培养基:配方:可溶性淀粉4g、NaCl 0.1g、KNO3 0.2g、K2HPO40.1g、MgSO40.1g、FeSO42mg、重铬酸钾10mg、琼脂4g、水200ml操作流程:热水溶解淀粉→依次加入各无机试剂→混匀后加入琼脂,热水溶解→补充水分至所需体积→调pH至7.4-7.6由于实际操作时有配置好的培养基固体粉末,所以将各种培养基粉末计算好质量后,称取并用定量自来水溶于锥形瓶中,混匀,编号,放入灭菌锅中灭菌消毒,消毒完毕使培养液稍加冷却后,倒平板,静置使培养基凝固。

2、植物叶片内生菌的分离(1)采集新鲜植物叶片,要求叶片上无菌斑,带回实验室后洗净、稍晾干;(2)将叶片剪成大块(去掉叶柄,可将叶片沿主叶脉剪开成两大块),稍加修剪,使叶片能水平放入小烧杯中;(3)准备六个干净烧杯,取三个倒入冷却后的无菌水,另外取两个倒入75%酒精,最后一个倒入1%次氯酸钠溶液。

将处理后的叶片依次用75%酒精浸泡1min、1%次氯酸钠浸泡10-15min、75%酒精浸泡1min(不断搅动),然后在三个盛有无菌水的烧杯中依次浸洗,取出叶片,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4)叶片稍晾干后,将其剪为1cm2大小的小片,周围均要有切口,在酒精灯旁用消毒后的镊子将小叶片放入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5片,放好后标记;(5)将培养皿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一周,一周后取出观察是否有菌落从植物材料切口内长出至培养基上,并对细菌转移至培养斜面,编号记录,继续进行分离。

3、内生菌形态结构观察(1)细菌观察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a)涂片固定。

b)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c)自来水冲洗。

d)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e)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f)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g)蕃红染色液(稀)染3到5分钟后,自来水冲洗。

干燥,镜检。

(2)真菌、放线菌观察用解剖针或接种环挑取少量菌落涂于载玻片上,或用胶带在菌落上粘取少量菌丝于载玻片上,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4、PCR扩增将下列物质加入微离心管中:Taq 0.5μl、10×PCR buffer 5μl、dNTP 1μl、TE 10μl、引物1 1μl、引物2 1μl、水6.5μl操作时先加入TE溶液,然后用消毒的接种针挑取少量待扩增菌溶于其中,再加入其它物质。

加完后混匀,放入PCR扩增仪中。

5、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的制备:用1×TAE缓冲液配制质量浓度为0.1 g/L的琼脂糖凝胶,加EB至终浓度为0.5 μg/mL。

凝胶板的制备:放置梳子,趁热倒胶,使其自然凝固。

样品的制备:选取样品并加入1/5体积溴酚蓝溶液。

加样:加样端为负极(黑)电泳:10 V/cm电泳40 min。

观察:紫外灯下观察,照相。

五、实验结果最终从叶片中分离出5种细菌、2种真菌,没有分离到放线菌。

细菌革兰氏染色观察结果:1、芽孢菌体呈短棒状或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可以观察到芽孢结构,形成的菌落呈暗黄色。

从第一次分离的较大叶片中得到。

2、菌体呈杆状,为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呈淡黄色。

从视野中看到有少量阳性菌及芽孢存在,可能是由于培养或挑取菌时污染所致。

从第二次分离的冬青叶片中得到。

3、菌体呈球状,比观察到的其他球菌小,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呈橙色。

从第一次分离的较大叶片中得到。

4、菌体呈球形,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呈黄色。

从第二次分离的冬青叶片中得到。

5、菌体呈球形,革兰氏阳性菌,菌落白色偏黄。

从第一次分离的较大叶片中得到。

真菌观察1、第一次分离得到的真菌菌丝(40倍物镜观察):2、第二次从冬青叶中分离到的优势真菌菌落:挑取菌丝观察(40倍物镜观察):局部放大:孢子胶带粘附孢子观察(40倍物镜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六、问题讨论及注意事项1、采摘叶片时要尽量选择没有菌斑的健康叶片,尽量不要选择新生叶片,虽然几乎没有菌斑但内生菌数量较少,不易分离。

2、倒平板前培养液应先冷却至50度左右,如果倒平板时温度过高会产生较多水汽,尤其在放线菌培养过程中要控制培养皿内的湿度,湿度过高不利于放线菌的生长。

倒平板时温度过高产生水汽较多,使得湿度较大可能是放线菌没有长出的原因之一。

3、用酒精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叶片失活,内生菌同样被灭活。

第一次进行分离时可能由于消毒时间过长,在培养时部分叶片已经完全发黑。

4、将叶片剪成小块后要保证四面均有缺口,并且已剪掉消毒后产生的黑边,而且不能再用水清洗,以免内生菌流失。

5、操作过程尽量做到无菌操作,避免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培养皿。

第一次分离过程中污染较严重,大部分培养基都有霉菌长出,结果使得污染较严重的培养基无法继续培养。

6、细菌染色过程中,如果需要挑取得菌落周围有其他菌落,要小心操作避免沾染其他细菌,否则会使染色结果中无法分辨出哪些是目标菌。

7、PCR操作过程中,微离心管中加入TE溶液再加样品时,所挑菌量不宜过多,避免在扩增后的溶液中产生沉淀。

8、分离真菌时由于优势菌落形成而抑制了其他真菌的生长,使得分离到的多是优势种;放线菌没有分离到,原因可能是:(1)倒平板时温度较高,培养基的环境较为潮湿,不利于放线菌的生长;(2)叶片灭菌过度,叶片有的部分或完全变黑;(3)放线菌分离所需时间较长,而由于培养基污染严重,霉菌等杂菌已经覆盖了培养基表面,无法继续使用,所以放线菌培养基仅培养了一周,放线菌可能还没有开始快速生长;(4)第二次用冬青叶片进行分离时,培养基内重铬酸钾的量过多,使得放线菌无法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