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课第一框
哲学第一课高中教案
哲学第一课高中教案在高中的哲学教育中,第一课往往承担着引导学生入门的重要角色。
它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还要为他们揭示哲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价值。
以下是一个哲学第一课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
##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引导学生认识哲学思考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3.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哲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 教学内容###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哲学是对人类存在、知识、价值等问题的根本思考。
-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它与科学、宗教、艺术等领域相互影响。
### 哲学的历史- 简介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到现代哲学家如康德、尼采等。
- 简介东方哲学的特点: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流派的影响。
### 哲学的主要分支- 形而上学:探讨存在的本性和宇宙的根本原理。
- 伦理学:研究行为的道德性,人应该如何生活。
- 知识论:分析知识的来源、结构和限制。
- 政治哲学:思考国家、政府、法律和公民权利等问题。
### 哲学的价值- 提升思维能力:哲学训练人们清晰、逻辑地思考问题。
- 增强自我认知:哲学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 促进社会进步:哲学为解决道德、政治和社会问题提供指导。
##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哲学问题或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哲学问题。
##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视频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哲学的兴趣。
2. 讲授基础知识:系统介绍哲学的定义、历史和主要分支。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简单的哲学问题,如“什么是正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全班交流。
人教版必修4:第一课_第一框_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1]2
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反作用:为具体科学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比较
研究 对象
哲学
整个世界以及人与 世界的关系
具体科学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 规律和奥秘
区 任务 别
作用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 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 域的特殊规律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具体哲学是哲 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反过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具 有两重性。
生活
高二选课
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
从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1:生活处处有哲学。
“鉴于世界几千年的文明,鉴于世界若干万亿人 中,只有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国,诞生了天才 的杞人,他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个对我们居住 的星球及其环境问题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他以杞 人忧天这样的哲学观念来把握我们的世界,两千 多年过去了,他的理念已经家喻户晓,无愧于伟 大的预言家这个称号。他的形象,包括他著名的 忧郁,将继续影响我们这个社会” ——美国《名人》杂志编辑福尔顿
为什么要学哲学呢?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 + 智慧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结论: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请你也探究世界,思考人生,并留下你的思想印记, 总结几句富有哲理的佳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 • • •
A、哲学的产生是由人自己臆造的 B、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人们的思考和实践 C、哲学有利于认识世界 D、哲学有利于改造世界
(不定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 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中产生的 • C、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 D、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实践 中产生的
1.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 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 快 乐 , 这 是 因 为 A. 只有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才能指导 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和对待人生 B.只有哲学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幸福生活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 D. 只要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就能促 进社会生活的进步 【 A 】
【全书基本框架】
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 物主义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唯史观
历史唯 物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你能说出一些你所了解的哲学家吗? 对于这些哲学家,你了解他们的思想吗?
•走进哲学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 • • •
A、没有哲学就没有生活 B、爱哲学能使人同神同在 C、哲学能使人洁净灵魂,能正确地对待生活 D、爱生活就是爱哲学
4、自从人类有了思想以来就提出了许多关于世界、 宇宙、人等的问题,仅就“世界的起源”这一问题, 就有诸如:“世界是由水构成的”、“宇宙是一团燃 烧的火”等不同的说法,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思 想。这说明( )
(2)、从哲学作为世界观最基本的功能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1.2.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1.2.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重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难点〗⑴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⑶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理解:①意识的概念。
②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通过对意识的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让学生体会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
觉悟方面:⑴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⑵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重点解决办法】1、“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第一,它是理解本框题中心观点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障碍。
由于学生易把 "反映"理解为"直观"的等同,因此,从直观上找 "鬼神"、"抽象思维"和"未来"等同的客观事物,这当然找不到。
第二,认清宗教的本质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唯物主义,克服有神论。
讲解时,可通过课本书-P,。
的小体字,以学生已有的体验为基础,说明"宗教"可抓住"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族人,上帝的外貌象西方人,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
从而理解"反映"的含义。
应主要分析为什么是 "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揭示宗教本质。
后两句的教学可参考后面的教案。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精品课件-第一课第1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课件
2019/4/28
22
小结
人
民
当
家 作
※人家民的是主国 人
主
的
法律确认
国
保障权利
家
2019/4/28
1 我国的国家性质 2 现阶段人民的构成 3 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动摇
4 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
1 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
2 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立法保障 司法保障
23
巩固练习:
1.在巴基斯坦人质事件中,中国政府要求 巴方政府要保证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这里 的“中国公民”是指:
人民的地位: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
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2019/4/28
3
我国国微图案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分别代 表了什么?整个国微图案体现了什么?
我国的国家性质:
党
人
众
民大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
革命传统 和民族精神
我国国体
工人阶级 2019/4/28
保障公民不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权利
保障公民参与民事诉讼的合法权利
阅读教材(P6)案例 (1)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被抚养权、受教育权
(2)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 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2019/4/28
没有得到家庭、学校、 社会的保障。
16
结论: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
家庭 学校 社会 他人 法律 保障 保障 保障 保障 保障 ──最重要、最有效的是 法律保障!
A.在中国拥有财产的人 B.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 C.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D.从小在中国长大的人
2019/4/28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 第一课 第一节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是本框学习重点。
因为把握了意识的本质能够深刻地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第二框:“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是本框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观点,且对学生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难点:第一框:1.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宗教信仰的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惑。
2. “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抽象思维的内容在直观上是找不到的,学生很难理解。
3. “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存在着理解上的障碍,把没有发生的事情看作“反映”学生难于接受。
第二框:“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本框的学习难点,因为教材并没有充分揭示。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理解意识概念,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意识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内容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
第二框: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正确反映与错误反映的主观原因。
(二)学习提纲:第一框:1.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第二框:2.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1)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第一课 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2、理解哲学的本义及其任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三、知识清单:找出并写出准确答案并记忆(做在学习报告上)1、为什么说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如何理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3、怎样概括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四、知识梳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产生: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哲学源于人们对的追问和对的思考。
(2)哲学的功能:①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使人的学问,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真正的哲学的意义: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和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与,正确对待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
五、探究共享改革开放30多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在推动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中实现了自身的大发展大繁荣。
1、根据材料说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2、人们学习了哲学,就一定能够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吗?六、巩固训练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3.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4.而对有限资源与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求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哲学第一课复习题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2、哲学的任务: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
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2)二者的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
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什么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如图所示:人们对整个世界世界观总的看法根本观点用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统一哲学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根本原则方法论根本观点(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知识的内容自然知识物理、化学、生物等具体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文艺、伦理、经济学、政治等思维知识心理学、逻辑学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高二哲学知识点框架第一课
高二哲学知识点框架第一课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生和世界的学科,通过对人类思维和存在的研究,探讨人类的本质、宇宙的起源、道德的准则等深层次问题。
作为高二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知识点,可以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你介绍高二哲学知识点框架的第一课。
首先,我们来了解哲学的起源和定义。
哲学源自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意为“爱智慧”。
它通过理性思考,试图寻找人生和世界的真理。
哲学是一种批判性的思考方式,不仅仅关注现象背后的本质,还追问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部分:知识论知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知识的本质、来源和范围等问题。
以下是几个知识论的基本概念:1. 知识和信念:知识是经过严密推理或验证的信念,它具有真实和合理的特性。
信念是主观的,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
2. 知识的来源:知识可以通过经验和理性获得。
经验是通过感知和观察得来的,而理性是通过推理和思考得出的。
3. 三种知识理论: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理性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性,而合乎理性的信念则是基于经验和理性的结合。
第二部分: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存在的本质、实体的属性和关系等问题。
以下是几个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1. 本体论:本体论研究实体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常见的本体论问题包括:什么是实体?它们的属性和关系是如何定义的?2. 存在与实在:存在指的是实体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实在和虚构。
实在是指真实存在的实体,虚构是指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实体。
3. 物质与精神:物质是指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实体,精神是指意识和思维等非物质的实体。
形而上学研究它们的关系和属性。
第三部分: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的又一个分支,研究道德的原则、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问题。
以下是几个伦理学的基本概念:1. 伦理学的分类:伦理学可以分为规范伦理学和描述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研究道德准则和价值观,描述伦理学研究实际行为和社会规范。
2. 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绝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相对而言,不同文化和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准则;道德绝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普遍存在的,适用于所有人。
第一课第一框哲学的智慧练习题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第一框题哲学的智慧知识点巩固一、填空题。
1.哲学的起源是什么?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各种问题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在人们世界和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2.什么是世界观?为什么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
(2)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世界观通常是不自觉的、零散的,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
哲学则把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以的形式加以抽象和概括。
3.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是一门从总体上把握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学问。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是的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
4.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是什么关系?(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的规律,哲学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的规律。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哲学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中概括出的结论。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和的指导。
二、单项选择题1.古希腊文“哲学”一词由“爱”和“智慧”组成;在古汉语中,“哲”具有“智慧”“贤明”等含义。
下列说法没有揭示出哲学本义的是()A.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智慧之学B.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人生处处有哲学,人生发展需要哲学指导。
这是因为哲学()A.产生于哲学家的思考和智慧B.能对所有人生问题做出解释和提供解决方案C.能够引导人们深刻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D.可以代替各门具体科学解决具体问题3.“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感悟。
下列观点与此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二)理解说明题1.爱因斯坦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哲学第一课第一框
答案很简单:把那个最胖的扔下去!
追寻生活智慧感受哲学之光
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 傍晚,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 说:“你们立刻买样东西,把这间 黑暗的房子完全装满。”
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满满 地塞满了一屋子。先生摇摇头,叹 了口气。
另外一个学生买了一支蜡烛, 点燃蜡烛,整个屋子一片光明。先 生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的 方法。”
注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科 学和非科学之分,哲学不一定 都是正确的、科学的。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毕达哥拉斯
卢梭
笛卡尔
叔本华
尼采
黑格尔
康德
杜威
萨特
马克思
胡塞尔
罗素
毛泽东
2、哲学的意义:
斗转星移,春秋变换,我们仰望苍穹:时间有没 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宇宙由何而来?万物从何 而生?
中国的老子说:宇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关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有一则广 泛流传的故事。
有一回,他走在路上,抬头仰望天的星象, 如此入迷,竟然不小心掉进了路旁的一口井里。 这情景被女仆看见了,便嘲笑他只顾看天而忘 了地上的事情。女仆的嘲笑也许不无道理,不 过,泰勒斯回答她说,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类 的活动范围是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琐事而忘 了看天是一种更可笑的无知。
思考:哲学的智慧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活动。那么人类在 实践活动中能自发 地产生哲学吗?
柏拉图:“惊讶,这尤 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 除此之处,哲学没有别 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思维是 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你在抬头望天 空时,你都思考
我
了哪些问题?为 抬
什么?
头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产生(1)哲学产生的根源---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开端于“惊讶”,落脚于“实践”(3)哲学产生的方式---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是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前提是:真正的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如下表所示: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2.哲学与时代精神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第一课第一框
认识世界 活动中
人
对实践的追问 产生
本义
哲学
改造世界 对世界的思考
功能、任务
学法指导
(见学案)
《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
——乔斯坦· 贾德(Jostein Gaarder)· 挪威
【简介】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 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 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 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 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结论: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思考
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 生来就有的么?如果不是,那么它是 从哪里来的?
1、哲学的产生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一是认识世界; 一是改造世界。
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结论1:
哲学的智慧就在我们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哲学 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假如你是阿凡提你该如何回答?
阿凡提回答说:“我知道。世界的中心就在我的驴子 左前蹄的地方。”国王一听他这样说,气得暴跳如雷: “胡说,我不信!”阿凡提却不慌不忙地说:“您不信, 就请您自己去量一量吧,错了就罚我好了!”
探讨:阿凡提为什么能够战胜国王? (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中心与边缘是一对矛盾,换一句话说,没有边缘 就没有中心,中心只能与边缘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 在。 要问世界的中心在哪儿,首先得确定世界的边缘 在何处,如果边缘不能确定,那么中心也就无法确定。 国王提出了世界的中心,却没有世界的边缘与之相对 立。正因为如此,阿凡提任意指定一处是世界的中心, 国王就毫无办法证明他的答案是错的。 哲理: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任何一 方,如果没有对方,也就没有自身,失去一方,另一 方也就不能存在。
哲学习题
《哲学常识》课后复习练习第一课第一框·一切从实际出发(生活处处有哲学)Ⅰ基础篇1.下列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A.主观决定客观,客观反作用于主观B.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实践中的表现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还是相分离,是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2.主观要达到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因为A.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很多方面B.客观实际总是全面、丰富而又不断变化发展的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世界是客观存在3.反对从主观愿望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必须防止和反对A.从部分的事实出发B.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意识C.以固定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客观实际D.“一刀切”、“一风吹”4.下列属于唯物主义思想的有A.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B.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C.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D.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5.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A.我思故我在B.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只有‘法轮功’能拯救人类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基本点是A.物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分割孤立的7.青年学生要坚持唯物主义,必须努力做到A.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B.了解国情,立足国情C.正确估量和看待自己D.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8.辨析题: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心想事成”是不可能的。
9.论述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什么?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加以说明。
10.论述题:某水果冷库主任,不顾多数职工的反对,在水果旺季时,超过冷库的加工和储存能力,大量购进苹果100万公斤,准备到水果淡季时高价售出。
他还违反入库的规定,将好坏苹果一起入库,使大量苹果存在腐烂变质的隐患。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四 第一课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二目: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看p6页,虚框里面的内容,思考虚框里面 的问题
• 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先生给每个学生一 个铜钱,说:“你们立刻买样东西来,把这个黑暗的房间 完全装满。” • 一个学生买了很多干草,满满地塞了一屋子。先生谈谈 头 ,叹了口气。 • 另一个学生买了一只蜡烛,点燃蜡烛,整个房间一片光 明。先生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的方法。” • ?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 ? 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第一目: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 一: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二:哲学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思考:是否说,人们只要参加了实践活动,就会 自然地、必然地产生哲学智慧呢?
• (1)请看p5页的“专家点评”和下面虚框里 的内容。 • (2)思考回答虚框里的问题:(重点,务必 思考)
?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巧 妙方法 是从哪里来的呢?
小结论:
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________ 。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 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活动中,在处理人与 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目: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 考周围的人和事,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到这样或 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
第一目: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 一: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二:哲学起源于 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过渡段:
• 所以: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 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 生活与我们置身于 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 影响着我们的 _______、工作和__________。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课第一框知识点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的含义: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使用价值的含义: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A.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产生四个阶段: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贵金属金银充当货币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携带和保存等。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即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2、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三、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3、纸币的发行: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注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课堂篇探究学习
解惑提高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 界的追问和思考”的区别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侧重于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 这是最根本的。即解决的是哲学来源于哪里的问题。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侧重于人类的实 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对世界进 行追问和思考,哲学才会出现。即解决的是哲学怎么产生的问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课堂篇探究学习
典例剖析 例题1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肆虐,让我们重新回到古老而又常新 的哲学问题:人与自然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 们应当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去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灾难的思考 B.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D.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审题
审设问 本题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审材料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选项 选项分析
是否 入选
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
疫情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
定选项 B
的哲学思考,这说明哲学源于生活,源 √ 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
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正的哲 学不等于生活本身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哲学有什么用 互动探究 “天人合一”是一种传统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认 为人生活在世界上, 自己的行为必须合乎自然界的大道和规律,讲究自然界的法则,达 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无论SARS还是新冠肺炎疫情,都警示我 们应重建生命伦理,回到中国传统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依据材料,运用哲学特点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探究说明回到中国传 统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的原因。 提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能使我们正确地看待 自然、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高考政治必背-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本义是什么?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是怎样产生的?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①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要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④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5、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②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具体知识分为哪几类?①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②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③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①二者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或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③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8、总结归纳:哲学是什么?①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四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课标解读
认知层次
知识点
识记
理解
应用
知识点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
知识点2哲学的起源
∨
知识点3哲学的本义
∨
知识点4哲学的意义
∨
知识点5哲学的任务
∨
目标设计
联系生活与实践,运用辩论法,探究法,懂得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是使我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情境设计
问题设计
结论
情境一
插播警言、图片和充满哲理的语句或列举寓言故事,成语,如:“揠苗助长”
C.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课堂测评答案:
1、D 2、C 3、A、4、D、5、C
对应问题3:哲学的本义பைடு நூலகம்
结论: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情境五:
列举人类无视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环境、“事与愿违”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例。讲述,牛顿的一生。
对应问题4:哲学的意义。
结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情境六:
引入课件中船夫与哲学家的故事
对应问题5:哲学的任务
结论: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旅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神秘化的倾向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 D.体系化的倾向
4.哲学的任务是( )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的发展与大自然有关
B.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
C.只能由自然科学来回答D.已经开始进入哲学思考
2.哲学和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是
①哲学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不大 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③人人都懂哲学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
“掩耳盗铃”“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塞翁失马”“纸上谈兵”等。
对应问题1:哲学离我们生活远吗
结论: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情境二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或运用课件中小马过河的故事)
对应问题2:哲学的起源
结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情境三
屈原的天问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
人是由鱼变来的等思考
对应问题2:哲学的起源
结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情境四
插播教材中的“烛光照亮小屋”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课堂小结
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2)哲学的意义
(3)哲学的任务
课堂巩固
1.“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追问( )
A.是毫无意义的B.不会有任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