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周代天命观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天命无常,维德是亲,天命只选择对人民有 益的君主,委托这位君主治理世界。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 “德”,
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
就是周代的天命观。这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
(3)宗法和政治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
1.先秦三大政治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8卷Ⅱ,24;17卷Ⅰ,24;16卷Ⅱ, 27;16卷Ⅲ,24;14卷Ⅱ,24
3.汉代政治经济文明
18卷Ⅰ,24;18卷Ⅲ,24;17卷Ⅱ, 24;17卷Ⅲ,24;15卷Ⅰ,24;13 卷Ⅰ,24 18卷Ⅱ,25;17卷Ⅰ,25;17卷Ⅲ, 25;16卷Ⅰ,25;16卷Ⅲ,25;15 卷Ⅰ,25;15卷Ⅱ,25;14卷Ⅰ, 24;13卷Ⅱ,24
4.先秦、秦汉儒家思想的形成 18卷Ⅲ,42;16卷Ⅰ,24;15卷Ⅰ, 与发展 40;15卷Ⅱ,24、40
三线交织建通史
阶段特征 :划分阶段 总结特征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 阶段特 元前221~公元220年)中华文明基本定型。先秦至秦 征 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政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 治 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 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距今一万年左右,农耕经济取代采集渔猎经济;春秋战 表 经 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成 现 济 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在农业发展的 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 文 汉武帝时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文学艺术在春 化 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具 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课件

-2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经济
①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
了漕渠等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丝国”
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市”的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政
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1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①找题眼:“推行分封制”。 ②核选项,辨正误:西周通过分封扩大了势力范围,并加强了对新 占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使周文化得到认同,故选A项; 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西周分封制还没有实现君 主专制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B、C两项均错误; 贵族世袭特权于周朝分封前就已确立,故D项错误。 答案:A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2 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
观点。这位思想家属于( D )
齐桓公致力于联系诸侯,设法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 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 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 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墨家
B.法家
③核选项,辨正误:汉朝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论语》却 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汉朝儒学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项。 从材料看,《尚书》等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就已存在,A项错误;汉 朝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并没 有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
答案:C
-18-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文化
①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一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一

第一模块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2课时)——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撰稿人 宋同乐第一课时一、【考情分析】 二、【时空坐标】考点高考考向高考考向衍生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2020·全国Ⅲ卷·4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都城2.(2019·全国Ⅰ卷·24)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度3.(2019·全国Ⅲ卷·24)西周时期的宗法制4.(2018·全国Ⅱ卷·24)商汤的仁德政治 1.西周营建东都洛邑弥补镐京作为都城的不足2.经过周公改制创立的更为完备的嫡长子继承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安定与发展的积极作用3.西周宗法制保证国家政权得以由血缘世袭的方式延续4.仁德治国的观念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2021·全国Ⅱ卷·24)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张2.(2021·全国Ⅰ卷·24)春秋时期社会生产持续发展3.(2020·全国Ⅰ卷·24)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挑战4.(2020·全国Ⅲ卷·24)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和汉代的货币演变5.(2019·全国Ⅱ卷·24)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家组织能力 1.老子与孔子的政治伦理智慧有同有异 2.春秋末期“商圣”范蠡积极主张实行农商并重的财政政策3.春秋时期贵族政治变迁的总趋势,即从鼎盛走向衰落,由分权走向集权4.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区域5.战国时期我国首次大规模集中兴建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在各诸侯国的征伐攻取中起着重要作用秦汉期的国家治理农耕经济、文化1.(2021·全国Ⅱ卷·25)汉代监察体系的改进2.(2019·全国Ⅰ卷·25)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3.(2021·全国Ⅰ卷·25)汉代长江以南经济的发展4.(2020·全国Ⅲ卷·24)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和汉代的货币演变5.(2020·全国Ⅲ卷·25)东汉末年曹操实行屯田制的作用6.(2020·全国Ⅱ卷·24)秦汉时期角抵表演展现的社会风貌7.(2019·全国Ⅱ卷·25)汉代董仲舒儒学思想与现实政治的关系1.汉代监察与社会运行机制的向度和控制维度2.汉武帝封禅祭祀为正朔服色制度的建立作准备,巩固西汉的统治3.从东汉时期入仕者与知名人士出生地的分布状况看东汉江南经济的发展4.汉代“外文铅饼”是丝路经济繁荣的实物见证,反映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5.曹操推行的租税政策,收租方法多样,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产实际6.汉武帝时期形成娱乐体育、军事体育、养生体育三种形式的发展格局,体现了体育积极为政治服务的功能7.董仲舒新儒学意识下的德教体系建构二、【阶段特征】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步骤一 通史复习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步骤一 通史复习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通史概览·一目了然——时序贯通构建时空观念【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时空定位】【整体感知】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知识纵横把握通史体系[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夏、商、西周时期1.政治(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与宗法制:(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1)农业:以石器为主。

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

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1)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也有一些是刻在器物上的铭文。

(2)夏商产生了宫廷舞蹈,周朝制定出包括舞蹈在内的礼乐制度。

二、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动荡与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宗法制与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灭六国。

2.经济(1)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包括国家、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步瓦解。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先秦、秦汉时期课件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先秦、秦汉时期课件

2.经济 (1)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___铁__犁__牛__耕_____演变;土地制度是农经济形成;开始实行 ___重__农__抑__商_____政策。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被称为“___青__铜__时__代_____”;春秋战国时期官营、私营和家 庭手工业并存,官营手工业实行_____工__商__食__官__制__度______。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
(2)文化 ①文字的出现对文明传承的意义重大。甲骨文、钟鼎文是语言符号,它们的出现使记录 历史、传承文明得以实现,使文明发展不至于中断,使华夏文明自成一系。 ②婚姻礼仪:宗法制使一妻多妾制成为宗周社会婚姻的基本形态,并使聘娶婚成为婚姻 的合法程序。宗法制婚姻满足了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 ③姓氏方面:中国姓氏的产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的,是带有 阶级等级的宗法制的反映。如宋、路、郑、陈等。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 221 年)
1.政治 (1)夏商时期:逐步形成以__分__封__制___和__宗__法__制____为主要内容、以“___家__国__一__体_____”为 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其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___高__度__集__中_____。 (2)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实行商鞅 变法,国家从分裂逐步趋向统一。
2.商周政治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商汤的“德政”、西周建构的分封体制及与其配套的观念成为儒家思想的政治渊源。 (1)商汤“德政”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商汤讨伐暴虐的夏桀,灭夏后建立商朝。商汤以仁德治国,他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 安抚民心,任用贤臣。“网开三面”的历史典故反映了商汤仁德治国的思想。商汤“德 政”成为儒家“仁”和“仁政”思想的历史渊源。 (2)周代天命观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天命无常,惟德是亲,天命只选择对人民有益的君主,委托 这位君主治理世界。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 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就是周代的天命观。这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

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秦汉》

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秦汉》

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等。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2)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的理解,同时注意模块间的综合链接,理解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的表现、影响及内在联系。
2、(2012· 广东文综,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
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壮
3、(2012年广东文基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 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4、(2013年广东文基13)“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 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8、(2013· 盐城调研)据《荀子· 王制》记载,“论百工, 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 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 师”是(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9、(2013· 韶关二调)《礼记· 内则》曰:“子能食食, 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 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 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 D.以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返回目录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2)政治体制:西周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是父权家长
制扩大化的结果,把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是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__先秦秦汉课件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__先秦秦汉课件
式是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劳动效率大大提高,这就使 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成为可能。 (2)耕作方式(经营方式)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与原始社会土地公 有制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紧密相连。小农户个体经营是建立在封建社会土地私
有制基础之上的。
二、中国古代庄园经济 (1)土地来源:古代中国的庄园主要是由商人、豪强地主、官僚等用威胁、欺骗、敲
国以前
(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 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 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自皇帝制度建立以来,为了突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皇 帝即以“天”的儿子自居,并举办祭天大典来强化这种伦理关系。在此背景下,官 员、百姓也通过各种方式祭拜自己的祖先,以此维护社会秩序,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解析: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一政策,故A项错 误;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二、秦汉时期 1.秦朝时期 (1)政治: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统一货币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3)文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 文化。 2.两汉时期 (1)政治巩固 ①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并加强 了对地方的监察。 ②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 以强化。 ③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标准。
A.礼治
C.仁政
B.无为而治
D.兼爱
【解析】
材料表明文王首先要照顾鳏寡独孤四类人,故此体现
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答案】 C
“兼爱”是墨子学说的中心,“仁爱”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兼爱是一种无差等的爱,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兼爱不分亲疏厚
薄,不分贵贱贫富,不分人我彼此,爱人要远施周边,尊卑长幼之
间要互相爱护。而仁爱则不同,它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之上, 他人之父与己之父,他人之母与己之母,他人之兄与己之兄都是有 差别、有亲疏之分的,爱人涉及到国家、上下、君臣之间的关系。
(2)社会经济 ①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 了漕渠等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得“丝国”称 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专供贸易的“市”出现,但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 制;西汉时开通了海陆丝绸之路。 (3)文化科技 ①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 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 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 ③文学: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文学的辉煌成就。

【新教材】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新教材】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罗马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古希腊:克里特文明—公元前146年古罗马:罗马城修建-1453年东罗马灭亡特征农耕文明海洋文明表现政治文明(1)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3)对外关系由主动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古代希腊辉煌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成为近代西方代议制的渊源(2)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制度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近现代法律的源头(3)海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展经济文明(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2)“重农抑商”政策下的手工业、商业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1)海外贸易兴盛,奴隶制工商业发达,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起与繁荣(2)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罗马法律不断演变完善思想文明(1)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2)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科技文化繁荣古希腊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等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体,成为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

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18
通史知识重组
高频考向研判
突破压轴大题
@《创新设计》
命题点1:西周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1.(2019·全国Ⅰ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
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题干信息中的“孝”“悌”“乐”“礼”都与宗法制的内涵有关,且有 寻找题眼
服务于宗法制的特点
“禅让制”强调继任者的“才”;“郡县制”与“伦理道德”无关; 错点诊断
“察举制”具有“孝”的内容,但其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
答案 A
22
通史知识重组
高频考向研判
突破压轴大题
@《创新设计》
命题点3:商汤灭夏与治国思想 3.(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
关系的融合。
13
通史知识重组
高频考向研判
突破压轴大题
@《创新设计》
论点4 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1)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
治”的统治理念等。 (2)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及祭祖扫墓等。 (3)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
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 亲等现象。
14
通史知识重组
高频考向研判
突破压轴大题
@《创新设计》
论点5 礼乐制度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1)积极:首先,形成尊崇礼仪的精神,如《礼记》曰“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角度:分封制的内涵及评价)据研究,周代的王道,自 洛邑向东分为二线。 其南线由王城通向新郑与宋都商丘, 远达鲁都曲阜。 后来,又以洛邑为中心,东南修通至宋、徐、吴;南向修通至许、随、 荆楚。周代修建道路网( C ) A.方便中央向地方运输贡赋 B.方便王室派人巡视海外 C.方便诸侯定期朝觐天子 D.利于挑起诸侯之间的矛盾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解析:选 C。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是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的重要标志,秦以后出现中国封建的四次反动 说明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故选 C 项。 题干中所列举的朝代是古代中国 封建的四次反动, A 项错误;古代中国封建的四次反动削弱了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 B 项错误;统治者是想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但事 与愿违, D 项错误。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对分封制内涵的理解。据所学可知,分封制 下的诸侯需要定期朝觐天子,因而修建道路网可以方便诸侯定期朝觐天 子,故选 C 项。西周时地方诸侯需要向中央交纳贡赋, A 项错误;周 朝与海外无多少联系, B 项错误;周代修建道路网与诸侯之间的矛盾 无关, D 项错误。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2.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1)封建政治: 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形成。 (2)思想观念: 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理范式, “忠”“孝” 观念深入民心,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促 进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 公德的形成;造成男尊女卑观念、贵贱等级观念、过分强调家庭本位、 任人唯亲、盲目排外的消极影响。 (3)社会习俗:编订家族家谱,建立宗祠家庙;影响认祖归宗、祭祖 扫墓等社会风俗形成。

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结束
(2)宗法制: ①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纷 争,巩固国家统治。 ②作用:把“国”和“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保证了 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③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结束
3.宗法制理解中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结束
———————[拓展·归纳·深化]—————————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铁犁、 犁壁、犁评)

耕作技术 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耕耙
生产方式
粗放经营(氏族公社集体生产、奴隶集 基本模式 体耕作)、精耕细作(以家庭为单位、男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结束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是指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这一时 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精耕细作的 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奠定。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专题一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专题一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井田制之上的政治制度。宗 随之瓦解,思想上出现了“ 法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形成 百家争鸣”的局面 “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 同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
1.政治 (1)商周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 成为“天下共主”。 (2)西周实行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 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 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思想
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教育 领域,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 链接点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 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 现,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 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理论基 础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小农 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来保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与小农经济相辅相成,同时 促进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 大一统局面;科技成就领先 世界
(3)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经济文明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经 济模式 (2)重农抑商政策下,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思想文明 (1)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影 响深远 (2)古代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文化繁荣
字。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四、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1.政治 (1)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 王国问题,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2)加强皇权:汉承秦制,沿袭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并发展 形成“中外朝”制度。 (3)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017年)二轮复习 第1讲中华民族的奠基、形成时期——先秦、秦汉时期

(2017年)二轮复习 第1讲中华民族的奠基、形成时期——先秦、秦汉时期
3、文化:学在官府。
(二)具体史实
1、政治
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生产力的发展产物)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二)具体史实 分封制
1、概念: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 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 巩固西周统治 3、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6、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 4、权利: 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5、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7、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 族融合;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瓦解: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名 存实亡,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 4 )伦理观念: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导致“重男轻 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 孝道、重视邻里关系和家庭和睦的观念。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2)科技: 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出现了现存最早星表——《石氏星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
(3)文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 分别开创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流派。
(4)教育: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平民阶 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 (5)汉字: 篆书、隶书
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1)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 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4)从总的方面说,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剧烈的社 会变革与阶级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重点阐释】
1.小农经济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③生产主要满足自家 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具有规模 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2)评价 *积极影响: ①自给自足的特点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推动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 展的重要因素;②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 *消极影响: 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型、保守性等弱点,导致 人们具有“安土重迁”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②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 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 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 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 本题以古代帝王祭天为切入点,考查准确 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祭天与宗教无关, 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天”是最高的神,皇帝祭 天表明自己是“天”的“子民”,官员和民众效仿此做 法而祭拜自己的祖先,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皇 权至上与祖先崇拜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祭天活动 是政治统治的一个方式,排除D项。
历史时空定位

通史知识整合
(1) 商周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血缘关系为核 中央 心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制度 (2)秦朝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 制;汉代频繁更换丞相,形成中外朝制度 (1)周王推行分封制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时期分封制 地方 逐渐崩溃;战国时期通过变法逐步确立封建制度 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1)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的标准是血缘、 门第和等级 (2)汉代实行以孝廉为主要途径的察举制;地方设臵 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二轮复习通史阶段特征整理(2015届使用)

二轮复习通史阶段特征整理(2015届使用)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第1讲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政治上:历经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逐渐确立王位世袭制,创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具体史实:1.王位世袭制(内容、影响)2.分封制(原因、分封对象、分封内容、评价)3.宗法制(原因、内容、影响)4.礼乐制度(内容、影响)经济上:农业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新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逐渐确立,农耕经济逐渐发展,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经济格局。

具体史实:1.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2.手工业(工商食官)3.商业(工商食官、商人、货币)思想文化上: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具体史实:1.文字:2.文学:3.艺术: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上: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具体史实:1.分封制瓦解(瓦解的原因、表现、影响)2.郡县制出现、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势3.各国变法(商鞅变法:背景、内容、结果、评价)经济上: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具体史实:1.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土地制度、农业技术、经济政策、水利兴修、历法2.手工业:(冶铁、瓷器)3.商业:(商人、城市、市场、商品种类、货币、贸易)文化上:传统思想文化的奠基时期。

具体史实:1.百家争鸣(背景、诸子百家各家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影响)2.文学3.艺术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阶段特征综述】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具体史实:1.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时间、条件)2.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篇 第二步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篇 第二步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
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上,《诗经》和楚 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科技 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1.政治方面 (1)改革官制,加强皇权。任用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 令、侍中等职,共议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其 中尚书令权力日重。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演化为一般的 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2)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 强皇帝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实行刺史制度,分全国为 13 州, 每一州作为一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3)逐步削弱王国权力,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使王国问题得以 解决。
历史 时期
夏、商、周
土地制度:井 田制 耕作方式:集 体耕作 生产工具:石 器、青铜器 手工业、商业: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秦汉
秦:修灵渠、 驰道,统一度 量衡;汉:田 庄、牛耕普 及、耦犁、犁 壁、丝绸之 路、水排、 “市”、盐 铁专营
重 大 历 史 现 象
经 济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 制确立;铁犁 牛耕;重农抑 商;铸铁柔化 处理技术;都 江堰、郑国渠
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 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 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 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

二轮历史总结 专题一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doc

二轮历史总结  专题一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doc

专题一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知识梳理】【阶段特征】一、夏商西周时期:1、政治上: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2、经济上:农耕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形成。

二、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社会转型时期、文明基础奠定。

1、政治上: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日益增强。

出现中央集权的雏形。

2、经济上:生产力不断进步,小农经济为主体,精耕细作为技术特点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基本形成。

【重点透析】一、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

②内容: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明确大小宗的关系,核心是嫡长予继承制③特点: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嫡长子继承制;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与分封制互为里表维护统治。

④作用:确立了一套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对影响后世大。

二、孔子的“仁”和“礼”1、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内容:“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3、具体表现:政治:“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正名”——做到贵贱有序;用“德”教化人民。

反对苛政和刑杀。

社会生活:人要具有爱必,关心、尊重他人;尊老爱幼。

4、“仁”和“礼”的关系:“仁”是指人内在的道德素养,是礼的基础。

“礼”是指外在的规范,是仁的具体表现。

二、古代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知识梳理】【阶段特征】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加强。

2、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文化上:为适应国家统一和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思想文化领域的统一和专制开始形成。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中外关联横向扫描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一、夏、商、西周政治制度1.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2.商朝的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商朝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1)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分封主体,分配土地和人口的制度,形成了以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制度。

(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原则不断遭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

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三、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1.统一全国:相继攻灭六国,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权力,具有皇位世袭、皇权独尊的特点。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权专制。

(2)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限制,彼此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罗马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古希腊:克里特文明—公元前146年古罗马:罗马城修建-1453年东罗马灭亡特征农耕文明海洋文明表现政治文明(1)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3)对外关系由主动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古代希腊辉煌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成为近代西方代议制的渊源(2)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制度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近现代法律的源头(3)海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展经济文明(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2)“重农抑商”政策下的手工业、商业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1)海外贸易兴盛,奴隶制工商业发达,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起与繁荣(2)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罗马法律不断演变完善思想文明(1)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2)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科技文化繁荣古希腊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等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体,成为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1.先秦(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确立,“____________”的制度由此开始。

(2)分封制:以________为主体,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

(3)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

2.秦汉(1)秦朝:确立____________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____________,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汉朝:汉初频繁换相,形成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后来,汉武帝颁布“__________”,解决了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3)选官制度:从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到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二、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1)生产工具: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的转变;汉代出现犁壁和二牛一人犁耕法;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经营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____________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3)土地制度:历经原始社会氏族公有、商周时期________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2.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

西汉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民间手工业: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

3.商业(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商业发展艰难,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4.经济政策: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限制__________发展。

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并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三、传统文化的奠基与科技文化的发展1.思想(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春秋末期的孔子开创儒家学派,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3)汉代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科技文化(1)科技:______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数学、医学、农学等成就非凡。

(2)汉字:商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文学:春秋时期,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战国时期,屈原发明楚辞体;汉朝时,楚辞盛行,并创造出以楚辞为基础的新文体——赋。

主题一商周贵族政治至秦官僚政治的演变■真题回扣考向1从历史遗存角度考查宗法制的影响1 [2014·广东卷] “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关键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2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汉代政治统治的特点2 [2015·全国卷Ⅰ]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关键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深化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体制选官制度政治特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上的世卿世禄制度奴隶制的贵族政治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体制选官制度政治特点秦朝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封建的官僚政治■预测演练1.(考查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西周早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

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

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2.(考查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这次转型() A.摧毁了宗法观念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D.创立了科举制度主题二先秦至秦汉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真题回扣考向3从社会进步角度考查小农经济的形成3 [2015·全国卷Ⅰ]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关键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4运用史料考查汉代商业发展与重农抑商政策4 [2013·山东卷]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关键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深化对封建小农经济的评价(1)积极影响:①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