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教你治疗胁痛
清代名医(陈士铎)方
清代名医(陈士铎)方头痛一、定风去晕丹[组成]熟地27克、山茱萸12克、山药9克、北五味6克、麦冬6克、元参9克!川芎9克、当归9克、葳蕤21克。
[用法]煎服。
[功效]补肾养阴。
[主治]头痛者,肾水不足而邪火冲入于脑。
终朝头晕,似头痛而非头痛也。
当大补肾水,而头痛头晕自除。
[来源]《石室秘录》二、清脑平酒丹[组成]黄酒80毫升、辛夷9克、紫胡15克、白芍27克、郁李仁15克、麦冬15克、桔梗9克、甘草3克。
[用法]水700毫升煎汤,入前酒。
酌量饮之,一醉而愈;量好者,再饮之以酒,必以醉为度。
[功效]疏风开窍,清利头目。
[主治]头脑痛。
[来源]《石室秘录》三、救脑汤[组成]辛夷9克、川芎30克、细辛3克、当归30克、蔓荆子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散风寒。
[主治]人有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者,所谓真正头痛也。
[来源]《辩证录》四、顾首汤[组成]蔓荆子3克、川芎15克、白芷3克、甘草3克、姜夏3克、细辛3克。
[用法]煎服。
[功效]疏散风寒。
[主治]头疼。
[来源]《石室秘录》咳嗽、喘证一、归气汤[组成]麦冬90克、北五味9克、熟地90克、白术60克。
[用法]水煎服。
1剂而汗止,10剂痊愈。
[主治]人有久嗽之后,忽然大喘不止,痰出如泉,身汗如油。
[来源]《辩证录》二、止嗽神丹[组成]人参3克、白芍9克、酸枣仁6克、北五味子3克、麦冬15克、苏子3克、益智仁1.5克、白芥子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润肺,化痰宁嗽。
[主治]久嗽。
[来源]《石室秘录》三、肺脾双解汤[组成]人参3克、麦冬9克、茯苓9克、六曲1.5克、车前子3克、甘草3克、薏仁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益肺化湿。
[主治]人或咳嗽不已,吐泻不已,此肺脾之伤。
[来源]《石室秘录》四、壮气汤[组成]人参9克、麦冬30克、甘草0.9克、百合30克、贝母0.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壮气润肺。
[主治]人有多言伤气,咳嗽吐痰,久则气怯,肺中生热,短气嗜卧,不进饮食,骨脊拘急,疼痛发痠,梦遗精滑,潮热出汗,脚膝无力,人以为痨怯之症也,谁知其先伤于气乎。
中医治疗胁痛医案85例
中医诊断:肝疫。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辨证:疫毒内蕴,湿热并重。
治法及方药:清解疫毒,利湿化浊。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30g 钩藤30g(后下) 葛根 30g 夏枯草15g 佛手20g 炙鸡金10g 苏梗10g 八月札15g 延胡索10g 桑椹子20g 14剂
3
王某,女,38岁1诊 西医病名:慢性肝炎 中医病名:胁痛 中医病名标准:胁痛 西医病名标准:慢性肝炎 证候:湿热久稽,肝血淤滞,脉络失和 治法:化淤,和络,清利湿热 主方:脑得生加味 服药方式:口服 剂型:汤剂 2诊 西医病名:慢性肝炎 中医病名:胁痛 中医病名标准:胁痛 西医病名标准:慢性肝炎 证候:湿热久稽,肝血淤滞,脉络失和 治法:活血,祛瘀 主方:脑得生加味
五诊(2007年10月30日)肝区作胀,牙龈渗血,寐梦,出汗目涩 改善。 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原方加田基黄30g、延索10g。 14剂。
六诊(2007年12月26日)12月19日复查:肝功能正常,其中总胆 红素19.9μmol/L,乙肝病毒核酸定量PCR<1000,HBV-DNA正 常。 B超提示:肝内脂肪浸润,伴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 肾B超示:前列腺增大,双肾结晶或小结石,3mm×3mm。 昨食后恶心欲吐,嗳气,无泛酸,寐不安。 舌质边尖红,苔薄白,脉细。
心肺本虚气血郁滞肝气脾湿顽痰瘀血留恋阻滞机能乖常风寒易袭诸恙迭起咳嗽痰多右胁剧痛不能转侧不苦杏仁瓜蒌仁制半夏川贝母川郁金桃仁泥白芥子海蛤粉露蜂房青陈皮生甘草呕吐腻痰成杯盈碗顿觉心胸舒适精神爽快咳嗽较轻痰鸣时作右胁剧痛已减夜寐已较安宁头眩力乏形瘦色汗泄恶风小溲黄少腑行干结舌苔薄白制半夏川贝母川郁金桃仁露蜂房生甘草川郁金小青皮生赤芍桃仁泥姜半夏降香末露蜂房白芥子全瓜蒌炙甘草陆炳煌整理阴囊湿冷肺肾本虚气血郁滞痰湿留恋风寒易袭
陈士铎的方我用过,效果很好
陈⼠铎的⽅我⽤过,效果很好中医书友会第1396期每天⼀期,陪伴中医⼈成长I导读:《辨证奇闻》⼀书,系清初陈⼠铎所著,全书共⼗卷,包括内、外、妇、⼉等科。
本书之辨证⽴论别具风格,⽴⽅亦多⾃撰,很少袭前⼈窠⾅,且⽅后⾔其效果凿凿可据。
本⽂为孙润斋先⽣使⽤《辨证奇闻》⼀书中处⽅的感悟,对我们临床或有裨益。
若有所得,造福更多的患者,实为幸事。
(编辑/李彦超)读《辨证奇闻》有感作者/孙润斋《辨证奇闻》⼀书,系清初陈⼠铎(字远公)所著,全书共⼗卷,包括内、外、妇、⼉等科。
本书与《百病辨证录》,《辨证冰鉴》(均为陈⽒所著),内容基本相同。
其中妇⼈科部分与《傅青主⼥科》更⽆差异,有的地⽅较《傅青主⼥科》还好。
如治黄带傅⽒专⽤'易黄汤',此书则名⽈'退黄汤',药味及⽤量均同,虽⼀字之差,其命名余认为较傅⽒书为妥。
本书之辨证⽴论别具风格,⽴⽅亦多⾃撰,很少袭前⼈窠⾅,且⽅后⾔其效果凿凿可据。
(如⼀剂则愈,五剂愈,⼀剂痛⽌、⼆剂愈等字句)。
余通过临床实践,其书中效⽅颇多。
如头痛门治偏头痛的“散偏汤”(川芎30克、⽩芍15克、⽩芥⼦6克、⽩芷1.5克、郁李仁6克、⾹附6克、柴胡3克、⽢草3克)。
《辨证奇闻》:⼀半边头风,或左或右,⼤约多痛左,百药罔效。
此郁⽓不宣,⼜加风邪袭少阳经,致半边头痛。
时重时轻,⼤约顺适轻,遇逆重,遇拂抑事更加风寒,则⼤痛不能出户。
久后眼必缩⼩,⼗年后必坏⽬,急须解郁。
解郁,解肝胆⽓也。
风⼊少阳胆,似宜解胆,然胆肝为表⾥,治胆必须治肝。
况郁先伤肝,后伤胆,肝舒胆亦舒。
⽤散偏汤:⽩芍五钱,川芎⼀两,郁李仁、柴胡、⽢草⼀钱,⽩芥⼦三钱,⾹附⼆钱,⽩芷五分。
⼀剂即⽌痛,不必多服。
川芎⽌头痛,然同⽩芍⽤,尤⽣肝⽓以⽣肝⾎,肝⾎⽣,胆汁亦⽣,如是胆⽆⼲燥,郁李仁、⽩芷⾃上助川芎散头风。
况柴胡、⾹附开郁,⽩芥⼦消痰,⽢草调和滞⽓,肝胆尽舒,风于何藏,故头痛顿除。
后不可多⽤者,头痛久,不独肝胆虚,脏腑阴阳尽虚,若单治胆肝舒郁,未免销铄其阴。
名中医治肋间神经痛(胁痛)六个秘方
名中医治肋间神经痛(胁痛)六个秘方治肋间神经痛(胁痛)秘方(6首)36.1乙癸同源饮【来源】周兰若,《浙江中医杂志》(6)1964年【组成】北沙参(米炒)、生地、生鳖甲、制首乌各12克,麦冬、枸杞子、金铃子、生白芍各9克,酒炒当归6克,牡蛎24克,藏红花1.5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滋肾养肝,活血软坚消肿。
【方解】本方系根据内经“乙癸同源”之理,参合前贤学说,采用魏玉璜一贯煎,并叶天士治肝郁之法,结合临证实践经验,从育肾水以涵肝木,消肝肿入手制订而成。
方用北沙参、生地、麦冬、枸杞子滋肾阴;首乌、白芍、当归养肝血;生鳖甲、牡蛎软坚潜阳;金铃子理肝气;配合红花、当归活血化瘀。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滋肾养血、活血化瘀、软坚消肿之功。
【主治】右胁肿痛,证见胁脘瞀闷、噫嗳矢气、右胁痞硬有形,遇劳即疼,或按之压痛、纳少、神疲、溲时清时混、便时鞕时溏,脉弦细或濡细,舌苔薄腻,或质红而苔白糙。
【加减】阴虚及阳,证见畏冷、早泄、阳痿者,加鹿角霜、巴戟肉、锁阳等;腰膂酸楚、俯仰不利者,加续断、杜仲、狗脊、龟板、菟丝子等;若肝病传脾、脾虚失运,证见纳少、脘闷者,去首乌,加白术、茯苓、神曲,砂仁、蔻仁、陈皮、川朴、合欢皮等;若胁脘掣痛、大便时溏者,去首乌、麦冬,加乌梅、姜汁炒川连、党参、白术等;倘肝阴久虚、五志之火偏旺、君火妄动,证见心悸、不寐者,加枣仁、远志、丹参、防己、五味子等;如有夜热、盗汗、脉弦数者,加阿胶,银柴胡、橹豆衣等;如兼挟外感,证见发热、头胀、头痛、脉数者,加荆芥穗、菊花、金银花、银柴胡、黄芩、青蒿梗、连翘等;如湿阻气滞,证见身热、溲赤、口苦腻,脉濡或细数者,去麦冬、首乌,加茵陈、滑石、黑山栀、龙胆草、黄芩、泽泻、赤苓、清宁丸等;胸痹窒闷者,加栝蒌皮、杏仁、薤白头等。
其余随证加减药物,不再一一举列,可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较好。
【附记】本方为陆文彬之师传秘方,用治右胁肿痛,确有效验。
运用陈士铎“偏治法”治疗杂症临床体会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卷第15期 中华医学·国医名师 -1-运用陈士铎“偏治法”治疗杂症临床体会Experience of Chen Shiduo in treating miscellaneous disease bypartial treatment苏凤哲*郭晓谨周梦佳(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1100)中图分类号:R24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15-0001-证型:GBD【摘要】传承中医,临证圆机活法,兼容并蓄,灵活运用前贤经验,是中医的精髓。
笔者在临床颇有体会,如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提出的偏治法,病在心,不治心而偏治肝;病在上而偏治下;病在右而偏治左;病在四肢而偏治腹心。
体现了不拘部位,而求实质的灵活辨证论治思想,笔者效法先贤,临证运用偏治法治疗疑难病症取得较好的效果。
今予以总结如下。
【关键词】偏治法;杂症;经验总结【Abstract】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lexible methods of clinical, fully inclusive and flexible use of former experience,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author has considerable sentiment in the clinical.Such as the partial treatment in the Shi Shi Mi Lu of Chen Shiduo, namely the disease in the heart, do not treat heart and partial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 in the upside and partial treatment under; disease in the right and partial treatment of left; disease in the limbs and partial treatment of the abdomen and heart. This refiect flexible thought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 iation,that regardless of Part of the body, and for the real.The author followed the predecessors and used it freely on the treatment of difficult illness,it achieved good results. Now summarized as follows.【Keywords】Partial treatment; Miscellaneous disease; Summary of experie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5.001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提出偏治法:“偏治者,乃一偏之治法。
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论附子
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论附子【编者】《本草新编》又名《本草秘录》,清·陈士铎著去四肢阙逆,祛五脏阴寒,暖脚膝而健筋骨,温脾胃而通腰肾,真夺命之灵丹,回春之仙药也。
用之当,则立刻重生;用之不当,则片时可死。
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论附子附子,味辛,气温、大热,浮也,阳中之阳,有大毒。
大者为天雄,小者为川乌。
天雄过热,不可用;川乌热太劣,不若附子之适于用也。
制法∶每个用甘草五钱,煮水一碗,将附子泡透,不必去皮脐尖子,正要全用为佳。
取甘草至仁,以制不仁也。
无经不达,走而不守,但可为臣使,佐群药通行诸经,以斩关夺门,而不可恃之安抚镇静也。
去四肢阙逆,祛五脏阴寒,暖脚膝而健筋骨,温脾胃而通腰肾,真夺命之灵丹,回春之仙药也。
用之当,则立刻重生;用之不当,则片时可死。
畏之而不敢用,因循观望,必有失救之悲;轻之而敢于用,孟浪狂妄,又有误杀之叹。
要在人辨寒热阴阳,而慎用之也。
夫附子,阳药也,以阳治阴,最为相宜,以阳治阳,自然相恶。
阳主热,而阴主寒,有如冰炭,何至错误。
惟阳似阴,而阴似阳,以假乱真,往往杀人,惨于刀刀也。
我今辨阴阳寒热之殊,使用附子者尽生人,而不再误杀人也。
阴热之症,乃肾水之耗,而肾守之火不能下安于肾宫,上冲于咽喉口齿之间,其舌必滑者也。
论理大补其真阴之水,水旺而火又不归。
然而,徒补其水,火虽少衰,终不能一时骤降,少用附子,同肉桂入于六味地黄汤中,大剂冷服,下喉而火即消,归下肾内,上焦之热,尽化为清凉矣,此用附子以治阴热之秘法也,阳热之症,乃心火之盛,移于其热胃中,发狂而大叫,或失神而谵语,手足反现冰冷,而胸前膈上多有发斑者,必大渴呼水,而舌苔或红、或黄、或灰黑,必燥而峭,开裂成绫者也。
论理不必从治,竟用三黄石膏直治其火,火泻而肾水不干,可免亡阳祸。
然火过于旺盛,用大寒之药,恐致格拒,尚不入加附子一片,重一分,入于三黄石膏汤中,以火从火,引苦寒之药下行,而不相背,热性过而寒性发,自能泻火邪于顷刻矣,此用附子以治阳热之秘法也。
清初名医陈士铎的奇方妙药
清初名医陈士铎的奇方妙药陈士铎是清代初期的著名医学家,著作很多。
长期以来,有人说他标新立异,有人说他具有叛逆性格。
我却认为陈士铎思维活跃,极有创造,临床经验很丰富。
在此向同道谈谈他的奇方妙药。
1.川芎南京医科大学贝叔英经常用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很好。
散偏汤出自《辨证录》:“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其病有时重有时轻,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风寒三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方用散偏汤,川芎一两,白芍五钱,白芥子三钱,香附二钱,柴胡一钱,郁李仁一钱,甘草一钱,白芷五分......一剂即止痛。
”陈士铎将偏头痛的临床特点作了生动的讲述,并指出治疗偏头痛并不容易见效,而散偏汤则几乎是特效方,“一剂即止痛”,川芎量大达到一两。
2.白芍陈士铎用白芍也有独到之处。
一是用白芍治疗失眠。
《辨证奇闻》:“一夜不能寐,畏鬼,辗转反侧,少睡即惊,再睡恍如捉拿,人谓心肾不交,谁知胆气怯?......用肝胆两益汤,白芍一两,炒枣仁一两,远志五钱......二剂熟睡,三剂惊失。
”我认为用养血柔肝法治疗肝胆气怯、容易惊醒之失眠,既是至理,又有新意,且用药精,配伍好。
于是我将肝胆两益汤试用于临床,果然有实效。
二是白芍治疗痉挛性腹痛。
《辨证录》:“人有腹痛至急......欲泻而又不可得......用寒药治之不效,热药亦不效,用补药亦不效......方用逍遥散加减最妙......白芍五钱,茯苓三钱,当归二钱,白术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一钱,陈皮一钱,神曲一钱......二剂而痛止矣。
”白芍是中医的解痉止痛剂,白芍一定要成为主药,用量要大。
肝气失疏则发生痉挛性腹痛,白芍是最佳柔肝药,柔肝则缓解痉挛,缓解疼痛。
推而广之,重用白芍也能治疗痉挛性便秘。
3.白术陈士铎把白术作为治疗风湿腰痛的要药。
《辨证奇闻》:“风湿入肾不得出,则腰痛。
”《辨证录》:“感风湿......腰重如带三千文,不能俯仰。
应用陈士铎的平肝舒怒饮治疗胁痛的体会
应用陈士铎的平肝舒怒饮治疗胁痛的体会
刘树山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09(004)006
【摘要】@@ 平肝舒怒饮出自陈士铎的<辨证玉函>,以治疗肝气虚、肝血伤所致两胁作痛(虚症胁痛).兹就2007年以来用平肝舒怒饮治疗胁痛11例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339)
【作者】刘树山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伊金霍洛西街23号,017000【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平肝舒怒饮治疗痞证的体会 [J], 刘树山
2.平肝舒怒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痛临床体会 [J], 任俊厚;邓智莉
3.应用中药平肝舒络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临床研究 [J], 王琦
4.前列舒丸联合多效应前列腺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应用体会 [J], 邓兴誉
5.五味消毒饮治疗皮肤病热毒之证的应用体会 [J], 蔡小华;洪文乐;曹浩林;饶梓雯;沈瑞;马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4.胁痛辨证论治
24.胁痛辨证论治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
如《医宗金鉴·卷八十九》所言:“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
有关胁痛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内经》明确指出了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胆病变相关。
如《素问·脏气法寸论》中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素问·缪刺论》言:“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泛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在《素问·刺热论》中有“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的记载,《灵枢·五邪》篇言:“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恶血在内。
,,此外,《灵枢·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也,是动则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
”说明胆腑病变;了进一步支脉虚,之与正气用和《济……多因胁痛;攻因主要与全书·胁i感,如天痛》篇五饮食过庄劳役房它宜补泻寺之,不云胁乔结石.B治。
胁g致肝气1等诸多:塞胁绰必归肪.致肝芝票:子岩麦罢皇严画画芸;严罢工忘乙严裴笔:厶千需要念念严芸岛禀乙产芸急妻;响识涩号骊毛二之识湾二严腊识皇士辰虚:为寒所乘故也。
……此三经之支脉并循行胸胁,邪气乘于胸胁,故伤其竺竺:,邪三芝与正气交击,故令胸胁相引而急痛也。
,,指出胁痛的发病脏腑主要与肝、胆、肾相;产。
厂用和《济生方·胁痛评治》篇中认为胁痛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所致,“夫胁捅之严,,川…多因疲极嗔怒,悲哀烦恼,谋虑惊忧,致伤肝脏。
肝脏既伤,积气攻注,攻于左,则左胁痛;攻于右,则右胁痛;移逆两胁,则两胁俱痛。
”《景岳全书》中进一步指主,竺f气竺竺因主要与情志,饮食.房劳等关系最为紧切,并将胁痛分为外感与内伤的两大类。
竺,《主子全书,胁痛》曰:“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凡寒邪在少阳经,……然必有寒热表证者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属内伤。
清代名医(著)方|陈士铎方2
清代名医(著)方|陈士铎方2其他十一、玄车丹[组成]玄参、车前子各30克。
[用法]水煎服。
2剂即愈。
[功效]清热凉血泄浊。
[主治]人有小便流赤浊者,似血非血,似溺非溺,溺管管疼痛,人以为血淋也,谁知是气虚血壅乎。
[来源]《辨证录》十二、寄奴汤[组成]白术30克、茯苓9克、肉桂3克、柴胡3克、刘寄奴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益气,利气疏导。
[主治]人有小便艰涩,道涩如淋,而下身生疼,时而升上有如疝气,人以为疝,或以为淋,而不知非也。
盖风寒湿入于小肠之间,而成痹耳。
[来源]《辨证录》十三、麦冬茯苓汤[组成]麦冬90克、茯苓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利水。
[主治]人有小便不出,中满作胀,口中甚渴,投以利水之药不应,人以为膀胱之火旺也,谁知肺气之干燥乎。
[来源]《辨证录》十四、引龙汤[组成]玄参90克、肉桂9克、山茱萸12克、北五味3克、麦冬30克。
[用法]水煎服,1剂渴减半,3剂痊愈。
[功效]滋肾养阴,清热生津。
[主治]消渴之症,小便甚多,饮一斗溲一斗,口吐清痰,投之水中,立时散开,化为清水,面热唇红,口舌不峭,人以为下消之病也,谁知是肾水泛上作消乎。
[来源]《辨证录》十五、双桂汤[组成]白术15克、茯苓9克、肉桂、甘草各3克、桂枝、羌活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温阳散寒。
[主治]人有饥饱劳役,又感冰雪之气,或犯霜露之感,遂至腹痛畏寒,身热不解,人以为外感之症也,谁知是阳气之内伤乎。
[来源]《辨证录》十六、救腑回阳汤[组成]人参15克、附子3克、肉桂6克、巴戟天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肾阳,散寒。
[主治]人遇严寒之时,忽感阴冷,直入于腑,手、足、背皆冷,面目色青,口呕清水,腹中雷鸣,胸肋逆满,体寒发颤,腹中觉有凉气一裹,直冲而上,猝不知人,此寒气直中七腑也。
[来源]《辨证录》十七、七星汤[组成]玄参、麦冬各30克、天花粉9克、甘草3克、荆芥3克、神曲3克、桔梗6克。
【《辨证奇闻》陈士铎】卷二中风痹证心痛胁痛1
【《辨证奇闻》陈士铎】卷二中风痹证心痛胁痛1《辨证奇闻》卷二中风一入室向火,边热边寒,遂致左颊出汗,偶出户,为贼风所袭,觉右颊拘急,口于右,人谓中风,孰知向火,火逼热并一边也。
惟和气血,佐解火,则火平,斜正。
用和血息火汤:升麻、秦艽、甘草一钱,黄芪、麦冬三钱,防风、桂枝三分,当归、玄参五钱,白芷五分,花粉二钱。
二剂愈。
方补血气为先,何辅佐多用阳明药?盖阳明脉起于鼻交中,循鼻外,入上齿中,是两颊与齿正阳明部位。
升麻、白芷,阳明经药,用之引于齿颊。
秦艽能开口禁,防风能散风邪,桂皮实表,固宫卫,与黄芪、玄参同用,善通经络,活脏腑,纵真有风邪何处存?自应如桴鼓。
一久痢后卒昏仆,手撒眼瞪,小便自遗,汗出不止,喉作曳锯,人谓中风,孰知病在下多亡阴,阴虚阳暴绝,本不治。
然灸气海,阳气得续,亦有生者。
但阳回不用补气,阳气随回随绝。
用独参汤;人参三两,附子三分。
煎灌,而人不死。
气海前与丹田相通,乃生气之原,故灸之而阳回,非助以人参,则气回不能生生不息。
一两手麻,面亦麻木,人谓中风将现,谁知气虚不能运血。
头乃六阳之经,面乃阳之外见。
气旺则阳旺,气衰则阳衰。
旺则气行于面,面乃和;衰则气滞于血,面乃木。
面木,阳衰可知,何能运动手指?治宜补气,通阳之闭,手面之麻木解。
方用助气通阳汤:人参、当归、茯苓三钱,白术、黄芪、葳蕤五钱,防风五分,花粉、麦冬、乌药二钱,木香、附子三分。
二剂手解,四剂面解,六剂不发。
此方大补气,气旺血行,又何麻木?一身猝倒,目紧闭,昏晕不识人,人谓中风危症,谁知乃心气乏绝乎。
身中未有不痰盛者,痰盛则直走心经,心气乏绝,则痰涎壅住,膻中不能开。
虽膻中为心君相,痰来侵心,膻中先受,所以障心而使痰不入。
然膻中本卫心以障痰,何反壅痰以害心?不知心气虚,膻中亦虚,膻中既虚,仅可障痰以卫心,力难祛痰以益心。
况痰气过盛,犯心甚急,膻中坚闭夫膜膈,使痰之不入,心气因之不通,不能上通,故目闭不识人。
治法急宜补君相火,佐之祛痰,心气一通,目自开,人自识。
【古今名方赏析】陈士铎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散...
【古今名方赏析】陈士铎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散...
【古今名方赏析】陈士铎散偏汤治疗偏头痛
散偏汤见《辨证录·卷二·头痛》,是清代名医陈士铎的方子。
本方用来治疗“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偏头痛。
组成及用法:白芍(五钱)川芎(一两)郁李仁(一钱)柴胡(一钱)白芥子(三钱)香附(二钱)甘草(一钱)白芷(五分),水煎服。
毋论左右头疼,一剂即止痛,不必多服。
本方用一两川芎为主药活血止痛,去血中之风;配伍白芍缓急止痛,白芥子去头面风痰,香附行气解郁止痛;柴胡、白芷引药上行头面;郁李仁能去头风之痛(陈士铎《本草新编》);甘草调和药性。
大剂量运用川芎和芍药是本方的特点。
我用本方加减治疗偏头痛,能快速取效,疼痛顽固者可加全蝎、蜈蚣等搜风通络之品。
我还查阅了卢祥之主编的《中国名医名方》,里面记载黑龙江名中医卢芳(现已被评为国医大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与本方有相类似的地方,都是大剂量运用川芎。
组成:荜菝,川芎,炙草乌(有毒,慎用),苍耳子(有小毒,慎用),细辛(有毒,慎用)。
用于治疗风寒型的三叉神经痛。
该方特点是大剂量运用川芎和荜菝,各用到50g,其它药物因为毒性较大,临床需要慎用。
这两个方子的共同点就是大剂量运用川芎,可见不论古人还是今人,均发现大剂量运用川芎治疗偏头痛有疗效。
陈士铎:遍身生块而痛,治肠胃,经络皮肤之痛块自消。用消块止痛汤
陈士铎:遍身生块而痛,治肠胃,经络皮肤之痛块自消。
用消
块止痛汤
辨证奇闻遍身骨痛
遍身生块而痛,人谓痛风,不知因湿不入脏腑,反走经络皮肤。
其痛较风湿入骨髓反轻,然治不得法,其痛正同。
此块乃湿痰结成。
消痰于肠胃易,消痰于经络皮肤难。
然吾治肠胃,经络皮肤之痛块自消。
用消块止痛汤:人参、半夏、白术三钱,黄芪、茯苓、苡仁五钱,羌、防一钱,桂枝五分。
四剂痛止,十剂块消,二十剂消尽。
块因正气虚,气虚则痰结。
人参、芪、术补气,气旺痰势衰。
茯苓、苡仁利湿,半夏消痰,羌、防去风,桂枝逐邪,欲留其块,不可得也。
倘徒治经络皮肤,反损脾胃,脾胃伤,气不行于经络皮肤,块且益大。
《辨证录》作者:陈士铎?痹证门(十一则)
《辨证录》作者:陈士铎痹证门(十一则)痹证门(十一则)人有两足牵连作痛,腹又微溏,人不能寐,卧倒足缩而不能伸,伸则愈痛者,人以为寒湿之成痹也,谁知是风寒湿同结于大肠乎?夫风入大肠,日日大便,邪似易下,即有湿气,亦可同散,何以固结于中,而痛形于两足耶?不知寒邪入腹,而留于大肠,又得风湿相搏,每不肯遽散,因成为痹耳。
治法必去此风寒湿三气之邪,使不留于大肠,而痹病可愈。
然而徒治大肠之邪,而风寒湿转难去也,又宜益大肠之气,令气旺于肠中,而转输倍速,则风寒湿亦易祛诶。
方用逐痹丹∶人参(一钱)茯苓(五钱)肉桂(三分)升麻(五分)甘草(一钱)薏仁(一两)神曲(五分)白术(五钱)水煎服。
一剂而湿去,二剂而风寒亦散也。
此方治湿为多,而治风治寒反轻者,盖水湿最难分消,治其难,而易者更易。
况治湿之中,不伤元气,则大肠自有传化之妙力,能使风寒随湿而同解也。
此症亦可用薏仁苓术汤∶茯苓白术(各五钱)薏仁(一两)肉桂(三分)炒荆芥(三钱)水煎服。
人有呕吐不宁,胸膈饱闷,吞酸作痛,因而两足亦痛者,人以为胃口之寒也,谁知是风寒湿结于胃而成痹乎。
夫胃喜热而不喜寒,胃口一寒,邪气因之相犯,风入于胃而不散,湿停于胃而不行,三者相合,而痹症乃成。
治法祛三者之邪,而仍在调其胃气,胃气健而风寒湿不攻自解也。
方用六君子汤加减治之。
人参(三钱)白术(五钱)生姜(五片)陈皮(五分)甘草(五分)肉桂(五分)荆芥(三钱)茯苓(三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一剂轻,二剂又轻,三剂更轻,连服十剂而饱闷酸痛之证尽去。
此方开胃而又善分消,加之生姜、荆芥,尤善祛散风寒,以离散党羽,故奏功特神也。
此症亦可用温胃消湿丹∶人参黄茯神巴戟天(各三钱)远志(一钱)肉桂(三分)肉豆蔻(一枚)益智仁甘草防风(各五分)水煎服。
人有心下畏寒作痛,惕惕善惊,懒于饮食,以手按之,如有水声,人以为水停心下也,谁知是风寒湿结于心包络乎!夫水邪犯心则痛;风邪乘心则痛;寒邪入心则痛,是邪无论风寒湿均能成病。
陈士铎《石室秘录》筋脉治法
陈士铎《石室秘录》筋脉治法论筋病论脉病天师曰∶筋脉者,一身之筋,通体之脉,不可有病。
病则筋缩而身痛,脉涩而体重矣。
然筋之舒,在于血和,而脉之平,在于气足。
故治筋必须治血。
而治脉必须补气,人若筋急蜷缩,伛偻而不能立,俯仰而不能直者;皆筋病也。
方用当归一两,白芍五钱,薏仁五钱,生地五钱,元参五钱,柴胡一钱,水煎服。
此方之奇,在用柴胡一味入于补血药之中。
盖血亏则筋病,用补血药以治筋,宜矣。
何以又用柴胡以舒散之?不知筋乃肝之余,肝气不顺,筋乃缩急,甚而伛偻。
今用柴胡舒其肝脉之郁。
郁气既除,而又济之以大剂补血之品,则筋得其养而宽,筋宽则诸症悉愈矣。
血脉不足之症,任、督、阴阳各经络不足,或毛发之干枯,发鬓之凋落,或色泽之不润,或相貌之憔悴是也。
此等之症,人以为气之衰也,谁知血之竭乎,法当补其血。
而血不可骤补也,须缓缓补之。
当归一钱,白芍三钱,川芎一钱,熟地四钱,白果五个,何首乌三钱,桑叶七片,水煎服。
此汤即四物汤。
妙在用白果以引至唇齿,用桑皮以引至皮毛。
用何首乌以引至发鬓,则色泽自然生华,而相貌自然发彩矣。
此治脉之法,人亦宜知。
张公曰∶筋脉之治,予尚有二奇方传世。
用当归三钱,芍药一两,熟地二两,柴胡一钱,白术五钱,肉桂一钱,白芥子一钱,水煎服。
(〔批〕滋筋舒肝汤。
)此方乃肾肝同治之法。
筋虽属肝,而滋肝必责之肾。
今大补其肾,又加之舒肝之药,而筋有不快然以养者耶。
脉治法,当归一两,白芍三钱,生地三钱,麦冬三钱,熟地一两,万年青三分,枸杞子二钱,旱莲草一钱,花椒三分,天冬三钱,水煎服。
此方药味俱是补血之品,而又上走于面。
久服自然两鬓变黑,容颜润泽矣,可与天师法并传也。
华君曰∶无方。
乌须我有绝奇之方,世间方甚多,皆不能取效于旦夕。
我之奇方,不须十天,保汝重为乌黑。
熟地三两,何首乌三两,用生不用熟,用红不用白,用圆不用长,黑芝麻一两,炒,万年青二片,桑叶二两,山药三两,白果三十个,桔梗三钱,各为细末。
不可经铁器,为丸。
筋长一寸,寿增十年,清代医家陈士铎的唯一的养筋汤请了解学习
筋长一寸,寿增十年,清代医家陈士铎的唯一的养筋汤请了解学习经常碰到很多中老年患者,因为膝盖疼找到我,其实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
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能供给膝盖的气血没那么多,膝盖难免会有磨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膝盖就会越来越疼,尤其是降温或者在爬山之后,膝盖疼痛感会非常明显中医认为,膝为筋之府,所以膝盖的问题在于筋而不在骨。
我们身体的任何关节都有筋,现在很多人的骨节咔咔作响,就是筋出了问题。
还有的人无法劈叉也是筋的韧性不够。
,膝盖问题和气血有很大的关系。
肝不好,气血就少,膝盖自然就出问题了。
所以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张养筋的方子,也是唯一一个养筋的方子,这个方子就是养筋汤。
方子组成:白芍30克熟地30克麦冬30克炒枣仁9克巴戟天9克。
出自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的《辨证录》,养筋汤,整个方子是补其水、润其肝的思路,意思就说一剂下去,筋骨就稍微放松了,三剂五剂下去,筋骨就大大的舒展了,十剂下去,酸麻疼痛之症全部去除。
麦冬还可以补心血,方中白芍来柔肝养血,配合酸枣仁大补肝血,再用麦冬滋阴,用了熟地来补肾阴,又用了少量的巴戟天来补肾阳。
补肾阴是加油,补肾阳则是点火。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同补,生化无穷。
当然了具体也需要辩证论治,需要如果膝关节久病久痛,肯定有瘀,还有些寒湿,加桂枝12克川牛膝12克三七粉6克(直接用汤药送服)不仅仅是膝盖有问题才可以用这个方子,任何与筋有关的症状都可以用,任何一个关节屈伸不利都可以用。
中医有一句俗话,筋长一寸,寿增十年,养筋就是养肝,养肝就是养命。
所以这个小方子建议大家可以收藏起来,将来或许能帮你一个大忙,但是呢关于用量和配伍还是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辩证的,建议在应用之前一定要找专业的医师帮自己辩证体质后方可以应用,今天就说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有筋骨疼的问题不妨说出来,给你支一招。
忘痛汤,治遍身痛不可忍有人说,我遍身疼痛...
忘痛汤,治遍⾝痛不可忍有⼈说,我遍⾝疼痛...忘痛汤,治遍⾝痛不可忍有⼈说,我遍⾝疼痛,两肩,胸前、后背肋⾻都疼,⼤腿内外侧⾄膝关节,臀部,髋关节,腹股沟,哪⼉哪⼉都痛,⼀会⼉不痛了,⼀会痛⼜起,不可忍。
⽼公看我可怜,家务全包了,他怎不帮我痛呢?清朝名医陈⼠铎所著《辨证录》,给出了答案。
遍⾝疼痛不可忍,有时痛,有时不痛,这是风邪和湿邪在战⽃吗?否,⽓⾎亏损,凝滞不通,才是造成这⼀切的幕后⿊⼿。
原因很简单:风寒邪⽓进⼊肌⾁⾻骼,⾬湿邪⽓⼊于肢节,都能让⼈产⽣疼痛。
但这种痛,是像闹钟⼀样有固定时间的,并不是时⽽痛,时⽽不痛。
⽓⾎均虚,没有⾜够的能量润养肢节肌⾻,才会导致这种痛。
⽓到了,肢节⾻骼得到濡养,痛便转轻,⽓散之后,则痛重。
⾎到之时,痛轻,⾎滞之时,痛重。
这个原理,和饥不果腹的时代,粮⾷严重不⾜,常常没饭吃相近。
有饭吃的时候,⼈是不是意⽓风发,没饭吃就哪⾥都不爽呢!如何给⾝体的⽓⾎充值,让疼痛⽆处⼉可栖?清代名医陈⼠铎撰写的《辨证录》,内有忘痛汤,可⾼额充值。
忘痛汤组成:当归30g,黄芪60g,⾁桂6g,延胡索3g,天花粉9g,秦艽3g;⽅以当归黄芪⼤补⽓⾎为主,以温热之味⾁桂为辅,加上少量延胡索活⾎化⽓并⽌痛,天花粉消痰去湿、散瘀排脓,以及清湿热祛风药秦艽。
既补⾝体正⽓,⼜照顾到了正⽓的稳固,不⽤刻意⽌痛,⽽痛⾃⾏打住了。
这就像装修⼀套房⼦,⼤⼯程做扎实了,⼜照顾到了细节的处理,可谓皆⼤欢喜。
以上,共成治遍⾝痛天团组合。
⼀个问题:忘痛汤如何制作与服⽤?⽔煎服。
功效:⼀剂必出⼤汗,听其⾃⼲,⼀服即愈,⼆服不再发。
忘掉疼痛!。
济世神验秘方-济世秘方
济世神验秘方-济世秘方简介:济世神验秘方济世神验良方(3)胁痛门胁痛须分左右,治左属血虚,右属气,左缘肝火木气充,右必痰流兼所滞,左疾加减四物汤,芍药芎回熟地黄,白术陈皮甘草茯,玄胡枳壳木香当,但痛不移淤作祟,红花苏木桂桃姜。
小柴胡汤治右痛,正文:济世神验秘方济世神验良方(3)胁痛门胁痛须分左右,治左属血虚,右属气,左缘肝火木气充,右必痰流兼所滞,左疾加减四物汤,芍药芎回熟地黄,白术陈皮甘草茯,玄胡枳壳木香当,但痛不移淤作祟,红花苏木桂桃姜。
小柴胡汤治右痛,半茯柴芩甘壳共,木香大腹与青皮,白术香附煎可送。
复元通圣散复元通圣穿山甲,青陈甘草栝蒌屑,每用热酒下一钱,诸痛诸疮和血气。
当回龙荟丸治内有湿热,两胁痛甚者,此乃泻肝火之要药。
当回龙胆草山栀黄连大黄(酒炒)芦荟青黛各五钱木香二钱五分麝香五分(另研)加青皮柴胡五分神曲丸如梧子,姜汤下三十丸。
香桂散治妇人胁痛。
香附四两(醋一碗,盐一两煮干)肉桂白芍玄胡(炒)各二两。
每服三钱,空心滚汤调下。
单方治胁间刺痛,属气者。
枳壳(面炒黄)二两半,甘草(炙)七钱。
每服二钱,浓煎,葱白汤下。
余论胁痛,肝火盛者居多,间有瘀血痛甚。
而元气实者,用桃仁承气下之(方见伤冷),或因癖痛者,煮黄主之(方见心痛)。
凡胁痛用青皮,必须醋煮过。
臂痛门辨证臂有风冷痛,有湿气痛,有痰饮痛。
因睡露肩,偶然痛者,风冷也,宜五积散。
原素受湿,雨天甚者,湿气也,宜蠲痹汤加苍术、防己。
两手软痹,肩背酸痛者,痰饮也,宜导汤加木香、姜黄。
五积散(见中冷)蠲痹汤(见痹)导痰汤(见痰饮)单方漏肩风痛,向外坐门限上,用木棰烘热,赶痛处,七次即愈。
背痛门辨证背心一点痛者,痰湿气也,宜乌药顺气散,合二陈汤,或香苏散加苍术、羌活。
体虚人背恶乌药顺气散(见中风)香苏散(见伤冷)御冷膏治背痛恶冷及一切冷痹,并治湿气。
生姜半斤(取汁)牛皮胶三两乳香没药各一钱五分。
铜铫内煮化,移在热汤内炖,以柳条搅至成膏,加花椒末少许,再搅匀,用皮纸摊贴患处,诸痛熨法韭菜,连根捣烂,醋拌炒,绢包熨痛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士铎教你治疗胁痛
“胁痛指一侧或者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临床常见症状,可以肋软骨炎或者肋神经痛导致,中医一般认为和肝胆有关系。
今天给大家重点介绍陈士铎对于胁痛的治疗方法和思路。
”
一、肝郁气滞
这种胁痛,时好时坏,基本和心情关系很大,多有情绪低落抑郁不舒的情况,心情畅快则胁痛减轻,郁闷则加重,而且会伴有食欲差等表现。
这就是典型的肝郁气滞,陈士铎用
遣怒丹:白芍(二两)柴胡(一钱)甘草(一钱)乳香末(一钱)广木香末(一钱)白芥子(三钱)桃仁(十粒水煎服。
一剂痛轻,四剂痛止,十剂病除。
方解:夫平肝之药,舍白芍实无第二味可代,世人不知其功效,不敢多用。
孰知白芍必多用而后能取胜,用至二两,则其力倍于寻常,自能遍舒其肝气。
况助以柴胡之疏泄,甘草之调剂,桃仁、白芥以攻其败瘀,乳香、广木以止其痛疼,安得不直捣中坚以解散其敌垒哉。
此症亦可用宣郁定痛汤:白芍(一两)川芎当归丹皮(各三钱)柴胡(二钱)甘草白芥子大黄牛膝炒栀子(各一钱)水煎服。
二剂即安。
二、肝胆火旺
这种胁痛,都是暴怒引起的,多伴有肝脉必洪大而无伦次,眼珠必红,口必大渴呼水,舌必干燥而开裂,典型的肝胆火旺;现在来看,这样的患者体质就是肝胆火旺的体质,暴脾气,容易得高血压,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很容易眼睛出血,甚至脑出血。
之前治疗一个病人,平时血压很高,也没有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情绪郁怒后,导致白眼球出血,血压185/120左右,予双侧太阳穴放血,背输穴放血治疗,并予以清肝降火中药治疗,血压稳定,出血消散。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士铎用
平怒汤:白芍(三两)丹皮(一两)当归(一两)炒栀子(五钱)荆芥(炒黑,五钱)天花粉(三钱)甘草(一水煎服。
一剂而气少舒,二剂而气大平,三剂痛如失,不必四剂也。
方解:盖肝性最急,怒则其气不平,用芍药平其气也,甘草缓其急也。
肝气既平而且缓,而后可散其气而泻其火矣。
当归辛以散之也,荆芥引而散之也,栀子、丹皮凉以泻之也。
然而徒散其火,而火为痰气所结,则散火而未能遽散,故又加香附以通其气,加花粉以消其痰。
君臣佐使,无非解纷之妙药,怒气虽甚,有不自知其解而解者矣。
或疑药剂太重,凉药过多,讵知其人,素系有火,又加大怒,则五脏无非热气,
苟不用大剂凉药,何以平其怒而解其火哉。
此症用平怒散亦妙。
白芍(一两)丹皮(一两)当归(五钱)炒栀子牛膝(各三钱)甘草柴胡广木香(各一钱)枳壳(八分)水煎服。
一剂轻,二剂愈。
三、肝经淤血
这种胁痛一般都用外伤史,疼痛拒按,固定刺痛,夜里疼痛加重,舌边青紫,有的医生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症状好转,但是容易复发,因为这种淤血,很顽固的停留在胁肋部,为有形之死血,必须用抵挡丸来治疗,里边有水蛭,虻虫可以化这摊死血,血下则便黑。
在以四物汤加减而调理之。
熟地(一两)白芍(一两)丹皮(三钱)川芎(一钱)当归(五钱)三七根末(三钱)水煎服。
方解:四物汤补血之剂也,既下死血,何以又补其血乎?不知血死既久,在肝经则肝血已无生气,若不补其血,则肝舍空虚,未必不因虚而成痛,惟补其血,则死血方去,而新血即生,肝气快乐,何至有再痛之虞乎。
然则补血可也,又加三七根以止血者何居?恐水蛭、虻虫过于下血,万一死血行而活血随之而下,不徒补无益乎。
所以于补中止之,得补之益,而无下之失,始奏万全之功也。
此症亦可用散瘀汤:
水蛭(炒黑色,为末,一钱)当归(五钱)丹皮红花(各五钱)甘草(一钱)生地(三钱)水煎服。
一剂即
愈。
四、淤血积脾
还有种是右胁肋部疼痛肿大,疼痛拒按,这种是脾有积热淤血导致的。
治疗用败瘀止痛汤:大黄(三钱)桃仁(十四粒)当归(三钱)白芍(一两)柴胡(一钱)黄连(一钱)浓朴(二钱)甘草水煎服。
一剂而瘀血下,二剂而痛除,肿亦尽消。
方解:此方大黄、柴胡、黄连同用,能扫瘀去陈,开郁逐火,迅速而无留滞之苦。
然非多用白芍,则肝气难平,而脾中之热受制于肝,正不易散,是病在脾,而治仍在肝也。
此症用木土两平汤亦效。
石膏茯苓苍术炒栀子(各三钱)白芍(五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一剂轻,二剂愈。
五、肝肾亏虚
还有种胁痛,隐痛,多在房劳或者劳累熬夜后加重,而且脾气也比较急躁,现在人很多这样的,熬夜、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脾气急躁,容易和别人发生口角之争。
方用填精益血汤:熟地(一两)山茱萸(五钱)白芍(五钱)当归(三钱)柴胡(一钱)丹皮(二钱)沙参(三钱)茯苓水煎服。
一剂而肝气平,二剂而胁痛止,连服十剂全愈。
方解:此方重于补肾以填精,轻于舒肝以益血,治肝肾之中而复去通腰脐之气。
腰脐气
利,而两胁之气有不同利者乎。
故精血生而痛亦止耳。
此症亦可用水木两滋汤:熟地(一两)山茱萸山药(各四钱)白芍当归(各五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随笔感悟:
1、重用芍药甘草汤,柔肝止痛
2、肝胆火旺,火很容易动肝血,用栀子、牡丹皮、清肝凉血牛膝、大黄引火下行。
3、活血化瘀,轻者桃仁、重者水蛭、虻虫配合乳香、没药、木香行气止痛
经验只供学习参考,病症需要明确诊断,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