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 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1、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PM)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3、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4、“公共治理”与“善治”是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
5、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P32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实验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多学科交叉式的综合研究方式案例分析法第二章1、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2、怀特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3、为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公共管理界出现了新的思潮与流派。
其中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主导理论。
4、治理的概念: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以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要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5、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的职能是服务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责任并不简单、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第三章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2.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资设备(2)精神要素:目标、责权结构、人际关系3.公共组织的特征(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4、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制5、非营利组织的含义:非营利组织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
公共管理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通俗的来讲,所谓的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国防、外交、法规政策都是典型的公共物品。
2.治理与善治(网络治理):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罗茨提出了治理的六种用法即国家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和自组织网。
本书认为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题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合作管理。
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
3.公共组织:广义上,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了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可以帮助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一般将公共组织分为三个层级即高层、中层和基层。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5.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模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
应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及典型代表。
6.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7.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二.简答及论述1.“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差别P6①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管理(一)公共管理的起源1、公共管理、公共行政、行政管理的语义梳理2、公共管理的意义(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Public private公共的私人的差异权威类型不同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自主性权力不同多元制衡与自主性追求的利益不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控制体系不同政府与市场反映的理性不同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管理的方式不同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公共部门管理与私部门比较(1)、相同: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私部门的管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它们都需要政策管理(包括制定目标规划、实施方案、执行与评估问题);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如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信息资源、组织资源等),都要处理和管理外部关系。
(2)、差异: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有相似性,但亦有本质差异,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识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论等多个方面。
3、公共管理的发展与演变传统的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核心点:强调经济价值优先、市场机能、大量使用企业管理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3、公共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二、公共管理学1、起源:威尔逊1887年发表——《行政之研究》四个基本命题(1)、政府是最基本的组织环境(2)、主管的功能将是研究的焦点(3)、研究更有效管理的原则和技术是发展行政能力的关键(4)、比较法是研究和促进行政领域进展的方法官僚制理论——马克斯·韦伯(1)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古德诺1900年提出(2)行政原则——PDSDCORB是行政原则的最佳表现(3)公共行政即政治学(4)公共行政即管理学2、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美国学者波兹曼认为公共管理学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公共政策途径(the policy approach,又称P途径),企业管理途径(the business approach,又称为B途径)。
公共管理学的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学的复习重点1,公共管理学: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实践基础,以探究公共部门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1以顾客为向导,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
治道变革,政府职能由计划变为掌舵。
3引入竞争机制,重视效率追求,改革公务员制度,创建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2.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公共组织,随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而出现,有对部分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作用。
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3.公共组织: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协调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4,第三部门:独立于政府和私人部门之外,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强调非营利性资源性的合法组织。
5.公共政策:国家机关和党政组织及其他获得授权的社会政治团体,个人等政策主题,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范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要实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目标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法规,措施,条例等的总称。
6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即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应用,是公共部门在分析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确立和调整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并进行适当的政策选择,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政策决策与实施过程。
7.公共危机:指由于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利,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和非常事态。
8.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预防警戒危机发生的征兆,及时处置已发生的危机,恢复危机造成的损失伤害,甚至将其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活动。
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依据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展的战略规划,甄选录用,开发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的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公共管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一、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公平配置社会资源、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众参与性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依法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薪酬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权威性、公益性、复杂性、法制性3、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在英文文献里通常称作“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又称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学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politics),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
它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刻画政治市场上的主体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公共选择,是指人们提供什么样的公共物品,怎样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以及设立相应匹配规则的行为与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则期望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影响人们的公共选择过程,从而实现其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4、现代预算管理:现代预算必须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在一定时期的财政收支计划。
它不仅仅是财政收支的记录、汇算、估算和汇报,而是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必须由行政首脑准备与提交;亚必须是全面的、有清晰分类的、统一的、准确的、严密的、有时效的、有约束力的;它必须经由代议机构批准与授权后方可实施,并公布于众。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在确定组织战略定位、战略选择以及战略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决策、组织、协调、评价和控制等活动。
公共部门管理就是公共部门部门实行的战略管理。
6、政府过程:从政治体制角度研究政府和政治问题: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队等从政府过程角度研究政府: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和决策的施行广义的政府过程就是政治的代名词,即政治共同体中获取和运用政府权力的全部活动。
公共管理学考试重点
一、公共部门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①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②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③制衡性与自主性④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⑤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二、公共管理学的特点1.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如下特点:①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②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理。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效率、效能、公平。
⑥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⑦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2.当前阶段的公共管理学具有如下特点:①鲜明的实践导向性②理论上的包容性③学科的年轻性三、公共管理的特点1.整体性2.非营利性3.规模性4.垄断性5.公益性四、公共物品的特性①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这种排除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过高。
②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厂商对其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的数量或质量。
③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五、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1.外部因素(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4)科学技术因素。
2.内部因素(1)组织因素。
第一,机构设置。
第二,职位的设置。
第三,管理各环节的衔接。
(2)人员因素。
六、公共物品的供给特点①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②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规模性③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无差异④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非均衡性七、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1.直接生产①中央②地方2.间接生产①政府与私人签订生产合同②授权经营③出让经营权④政府经济资助⑤政府参股八、非营利组织的特点①组织性指有正式的组织机构,有成文的章程制度,有固定的工作人员等。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公共管理学考试旨在考察考生对公共管理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实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公共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考试,促使考生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为今后从事公共管理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一)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1、公共管理的概念、特征与范畴公共管理的定义及与传统公共行政的区别公共管理的多元主体与治理模式公共管理的主要范畴与应用领域2、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观点与贡献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与核心主张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念与价值公共治理理论的内涵与特点(二)公共组织与管理1、公共组织的类型与结构政府组织的层级结构与职能划分非政府组织的类型、作用与管理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趋势2、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挑战公职人员的选拔、培训与绩效管理公共部门的激励机制与职业发展(三)公共政策与决策1、公共政策的过程与方法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与议程设置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与工具2、公共决策的模式与机制理性决策模式与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与混合扫描决策模式公共决策的参与机制与民主化(四)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1、公共财政的理论与职能公共财政的概念、特征与作用公共财政的收入与支出公共财政的职能实现与政策工具2、预算管理的过程与方法预算编制的原则、程序与方法预算执行的监控与调整预算绩效评价与管理(五)公共服务与绩效管理1、公共服务的提供与创新公共服务的类型与特点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与选择公共服务创新的途径与案例2、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绩效管理的概念、目标与意义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绩效改进的策略与措施(六)公共管理的法律与伦理1、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公共管理中的法律责任与救济途径公共管理中的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2、公共管理的伦理规范公共管理伦理的内涵与价值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困境与应对策略三、考试形式与题型(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二)题型1、名词解释(约 20%)考查考生对公共管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学1.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力,并以科学的方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2.新公共管理:是将多种学科知识融合到公共管理研究之中,提出了不同于政府有限论和以市场解救“政府失灵”的一种公共管理模式。
3.治理:治理是包括政府及政府体制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在内的社会多元主体参加的,基于充分沟通、协商与互动以实现合作共治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4.新公共服务: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哈登特提出,其核心理念是在人民主权的前提下,最为最主要的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其基本职能是服务于公共利益,既非亲自划桨,又非代替公民来掌舵。
5.政府职能: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应当承担的功能和作用。
6.公共政策:政府或执政党依据人民的意志对社会的价值或利益所做的权威性分配或调节。
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
7.政策合法化:指经过抉择的政策方案通过法定的程序获得法律地位和法定效力的过程。
政策合法化要经过一系列政策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发布的过程,其主体是相应的获得法定授权的国家权力机关。
政策合法化包括通过立法程序的政策法律化或法规划和通过行政程序的政策合法化。
8.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从宏观方面看。
是指政府对整个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预测、规划,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而实现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
从微观层面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指具体的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公共组织,依法对其内部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9.公务员制度:指国家对公务员进行规范性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职位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励、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退辞职、退休、申诉控告、管理机构和法律责任等各种规定与实施措施等。
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3、公管选择: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选择上升为集体选择的一种机制或过程。
4、政府失败: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效率降低、政府活动达不到预期目的等这样一些情况。
5、寻租活动:就是利用行政法律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
6、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
7、非盈利组织: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
8、公共物品:是社会公众可以共享的产品、服务或资源。
(主要包括国防、治安、法律制度、公共基础设施、重大科研成果、基础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制度等)9、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10、公共政策:是公共行为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威当局),在职能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如解决和处理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活动(或协调)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目标的过程。
11、战略管理: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
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学考试重点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的性质: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的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特点)1、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
而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
5、政府与市场。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政府理性往往是多元的,而私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作为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1、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
公共管理者在任职时就已宣誓要护宪和行宪,这是公共管理者的天职。
2、人民受托者的角色。
公共管理者受人民的委托,在治理过程中扮演正当与重要的角色,不能屈服于强烈短视的压力,应考虑长远的全民利益。
3、贤明少数的角色。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看完考试必过
公共管理学复习一、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二、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都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具体方案、监控和评估执行过程,都要对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等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管理目标,都要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方法和技术也大同小异。
不同点:1.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目标 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3.制衡性与自主性 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三、公共领域的变化1.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稳定地扩大2.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3.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四、传统行政学的局限1.理论框架局限2.管理主体局限3.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4.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六、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七、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八、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 2. 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4.公共管理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具有复杂性、差异性、变动性。
九、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波兹曼)1.公共政策途径(P途径):强调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有密切的关系。
P途径的特征:1.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 2.重视非量化和实物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 3.强调与政策分析相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2.企业管理途径(B途径):主张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思潮是其代表。
B途径的特征:1.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 2.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 3.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 4.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公共治理第一章公共治理导论公共治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治理的、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效劳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1、皮瑞和克莱姆的瞧点:它是传统公共行政的标准取向以及一段治理之工具取向的结合体。
2、卡尔森和欧尔曼的瞧点:公共治理是对行政的一段方面科技整合的研宪。
3、奥托.海蒂和沙弗里茨的瞧点:公共治理是公共事务宽广领域的一局部。
4、波兹曼与陶斯曼的瞧点:公共治理确实是根基对政治权威的治理。
5、休斯的瞧点:从公共行政到公共治理的变化意味着理论和功能的变化。
学科背景〔公共行政学的变迁〕:第一时期: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第二时期:行政原那么第三时期:公共行政学即行政学第四时期:公共行政学即治理学。
时代背景: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
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
3、社会咨询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增加。
4、新右派学讲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和巨大碍事。
特质1、公共治理全然上是一个整合性概念2、。
是将私人部门的治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3、。
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治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4、。
不完全等于“政府治理〞,意味着一种新治理5、。
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6。
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
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公共治理与私部门治理的区不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治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部门或组织那么没有。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治理只有有限的治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或组织治理那么由相对充分的治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关于政府而言,但凡未准许的便是非法的。
而关于私领域的治理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
5、政府与市场。
与企业组不同,政提供的产品以及效劳往往面对的不是自由的、竞争性的市场。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讲:1、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
2、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3、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4、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知识体系。
5、公共管理学的时代背景:⑴政府规模扩大和政府角色膨胀,引起公众不满。
⑵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
⑶社会问题的增多与政府能力的下降所引发的矛盾。
⑷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6、公共事务及其特点:含义: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公共事务的特点:⑴公益性: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⑵非盈利性:公共事务不以盈利为目的。
⑶规模性:公共事务所涉及内容具有一定的规模性。
⑷阶级性:公共事务要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7、比较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本质区别:⑴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最重要的区别;⑵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公共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这使得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垄断和强制的特点,而私人部门管理不具有这一特点;⑶制衡性与自主性:与私人部门管理者在管理中具有较多的自主性相比,公共管理主体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受到较多的制衡;⑷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和执行者,处在基本资本配置的中心,事实上公共管理承担了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者的职责;⑸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一个十分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后者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公共管理学(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公共管理学三、名词解释:(注:填空题中划“”兼是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政府------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非政府公共组织------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工作,并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这些社会组织被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
4、公共政策规划------是指在有关原则指导下,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设计、分析、整理、选择等活动。
5、公共组织的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亦即构成公共组织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特定方式。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公共部门组织人力资源的任用和使用过程中,政党组织、国家政权组织和其他政治组织在人事管理权限的划分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7、国家公务员------是指那些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长期任职而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文职人员,又称“文官”。
8、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亦称文官制度,是西方各国为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作出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
9、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进行规划、录用、使用、培训、保障等管理活动的总和。
10、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是指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员,具体是指在国家和政府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及非营利组织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服务的人员,特别是公务员。
11、国家预算------又称财政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他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
公共管理学公共基础部分重点归纳
公共管理学公共基础部分重点归纳:第一章绪论曾经考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管理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011年)必须要背:1、公共管理的特性(3个)p16、17公共性(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参与);服务性(为公众提供服务);合作共治性(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来进行治理)。
2、公共管理的功能(3个)p18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政治功能(对内维持社会秩序,对外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功能(内容见第4题)3、公共管理的准则(3个)p20、21以人为本的准则、公共利益至上的准则、公众参与的准则4、公共管理的社会功能具体内容(4点)p18提供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第二章公共组织曾经考过:简述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优势与弊端(2009年)我国的事业单位按行政化程度的不同区分,主要包括哪三种类型(2012年)必须要背:1、公共组织的特性(7条)p23-25公共性;社会性;合法性;服务性;非营利性;民众参与性;公开性2、公共组织的功能(4个)p25-28服务功能;经济功能;政策与法律功能;社会保障功能。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的经济功能有哪些?p26、27政府组织的经济功能主要有: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建立和保持市场竞争制度;调节经济运行过程;收入再分配。
非政府组织的经济功能主要有:弥补政府资源的欠缺;倡导竞争与合作,促进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提高;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供大量的再就业岗位。
4、公共组织的类型(4类)p29-31集权制与分权制;完整制与分离制;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层级制与职能制5、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有哪三种?p32按管理职能和职能目标划分管理部门;按地区划分管理部门;按公共管理的不同环节划分公共管理部门。
6、政府组织的基本特点(5个)p33基本职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政府组织从事公共管理的手段是行政权力;政府组织有权支配和运用公共资源;政府组织提供的产品是公共物品;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学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学考试重点一、公共管理含义:公共管理乃公共组织为了实现公共利益,通过提供公共产品,依据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及公共部门的内部事务所实施的管理活动。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公共行政:政府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官员执行政策法律,关注焦点是过程程序。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有效率的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更多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三、公共产品含义: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四、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它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需的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
公共管理则是具体通过实施公共管理行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
五、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1.管理性质的不同。
2.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使命不同。
3.效率意识的强弱不同。
4.责任的性质、范围不同。
5.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程度不同。
六:韦伯官僚制的特征:1.合理的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依照规章办事的运行机制。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七:西蒙管理理念:西蒙在该书中不仅广泛引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开拓了行政学研究的新视野,使行政学研究由狭隘的单一学科的概念框架迈向了学科研究的科级整合之路,而且为后来研究行政现象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正要的研究途径,即决策研究方法。
他使学者们对行政组织的研究焦点由对制度、法制、结构等静态层面的研究转变到决策过程的动态研究。
自从西蒙提出决策研究途径以来,公共行政学姐已日渐正式决策的重要性,甚至有人主张用“公共政策”来取代“公共行政”,这种以公共政策为主导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潮流已经成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主流,以至于衍生出公共决策这个新的公共管理学派,使政策管理成为现代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学重点+复习题
《公共管理学》重点以老师PPT为主要复习资料,课本的流程图也需要看。
重点章节: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考试题型1.简答题2-3题2.基本概念辨析3对3.画图题2道4.案例分析3个问题《公共管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就是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等管理主体,为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教材) Ps:公共管理不仅关注政府内部事务、程序管理和办公室管理,还关注外部环境、战略、组织广泛的使命与目标、灵活的管理策略等更为广泛的内容及对取得结果、改进技能和增强责任的强调。
(欧文.休斯)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这些特征使得对公共物品的消费进行收费是不可能的,因而私人提供的者就没有提供这种物品的积极性。
(世界银行)3.新公共管理运动(1)企业管理技术的采用(2)服务及顾客导向的强化(3)公共行政体系内的市场机制及竞争功能的引入4.官僚制官僚制(bureaucracy)是权力依职能和职位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管理方式和组织体系,亦称科层制,它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二、简答题1.简述公共管理的涵义与特征。
(1)涵义:公共管理就是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等管理主体,为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2)特征:A.公共管理的主体具有多元性:政府+非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公民→合作管理B.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C.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D.公共管理的过程是民主参与。
E.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2.怎样理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1)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2)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平正义)(3)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共管理:对由多数人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安排,如国家(政府)管理、大学管理、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地位比较平等,更多地依靠规则、政策、法律。
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利,并以科学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指该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推动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与要求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公共事务的特征:一是阶级性。
二是公益性。
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因此,受益对象是一定范围的时候公众。
三是多样性。
质和量的不同追求,决定了公共事务种类的多样性特征。
四是层次性。
全球性公共事务、全国性、地方性等不同层次。
公共管理的分类:1.政治性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危机管理2.社会性公共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项目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公共教育事业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公用事业管理:是指从公共利益出发通过网络传输系统提供居民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供水、供气、供热、排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等产业。
具有地域差异性、公益性、垄断性、外部性、整体性与可分型等特征。
公共权力:就是用于管理和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它是由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调整和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公共权力的作用:(1)维持作用:公共权力要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2)调整作用: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与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
(3)引导作用:公共权力还会推动和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方向演变。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P途径的公共管理研究:即公共政策的途径B途径公共管理研究:即企业管理途径公共管理的特征: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概念,采用企业和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整个公共事务。
2、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将私部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
3、以顶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
4、通过案例研究来发展知识。
5、为管理研究取得决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奋斗。
第二章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与经济市场类似,政治市场也是由供求双方组成。
(2)每一个政治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选民还是政治家,都是利己的、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
(3)政府是一种组织,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与普通人一样,具有自利的本性,以追求个人利益为行为准则。
(4)需要重新界定政府的作用,即:通过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来保证人们选择、交易与合作的自由。
政府失效:表现:滥用权力的倾向、严重的官僚主义、较大的盲目性、政府部门扩张的内在动机原因:(1)需求方面的原因从需求方面来看,对政府提供服务的需求存在被夸大的状况。
a.对市场缺陷的强化增加了公共意识b.政治组织与公民参政权力的变化c.政治报酬的结构d.政治角色的高时间贴现率e.负担与义务的分离(2)供给方面的原因确定和度量产出的困难单一的生产来源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缺乏终止机制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想方设法争取政府的干预,通过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和自由竞争来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的经济利益进行再分配,使寻租者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后果:造成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社会经济资源浪费在一些于社会无益的活动上。
使政府官员享受特殊利益,扭曲政府行为,这些特殊利益的存在会引发无休止追求行政权力的寻租竞争。
政府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一,管理的自由化。
由于公共管理人员是“被制度束缚的人”,因此,为改进公共官僚制的绩效,管理者必须从政府的繁文缛节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政治家和其他人必须“让管理者来管理”。
⏹第二,管理的市场化。
市场取向的管理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竞争,二是私营部门管理的普遍化。
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浆,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第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第五,责任并不简单,公共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交易费用理论是用制度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
⏹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应该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
新管理主义理论1、企业再造理论2、虚拟企业3、团队精神4、学习型组织第三章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公共组织的特征(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政府组织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构体系。
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机关。
政府组织的基本特点①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②政府组织从事公共管理的手段是行政权力;③政府组织有权支配和运用公共资源;④政府组织提供的产品是公共物品;⑤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准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公共权威,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
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准政府组织包括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工商联、青联、侨联、台联等群众团体,事业单位,村民自治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等。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
与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
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的性质特点,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常常能比政府组织更具效率。
我国非营利组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大力培育非营利组织:第一,在社会领域推进“政社分开”改革;第二,重点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
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第一,逐步完善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尤其是其活动的法律法规;第二,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通过依法行政和强化法律追惩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强化各种法律规范的实施和监督,特别是对非营利组织运行的规范化、服务质量、政府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组织冲突与协调⏹1、组织冲突:包括三种形式:目标与顾客的冲突;功能与领域的冲突;(我国的条条与块块的冲突)目标间的冲突⏹2、组织协调:包括水平协调;垂直协调;组织合作模式。
科层制组织1.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1)专门化(2)等级制(3)规则化(4)非人格化(5)技术化(6)公、私分明化2.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1)组织标准化(2)工作秩序化(3)管理规范化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1)组织结构变革:包括横向部门结构和纵向层级的变革。
(2)公共组织权力关系变革:一是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二是横向分权;三是在纵向权力分配上,实行集权与分权互相的融合与共存。
(3)技术变革:主要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根治传统组织形态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规范工作流程和简化管理程序,减去多余、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一站式”的管理与服务。
(4)产品和服务变革:基于服务对象的需要,持续尝试发展更好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最低成本、最好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5)人力资源变革:第一,投资于训练与发展活动,让工作人员获得新的技术与能力;第二,将工作人员社会化,融入组织文化,使其学习到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的新常规(routines);第三,改革组织的规范与价值,重视融合组织自身文化的多样化员工,激发创新精神;第四,持续改进对多样化的员工所采行的晋升与奖励系统;第五,对高层管理团队进行变革,改善组织学习与决策制定。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我国公用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问题第一,对公用产品价格补贴和监管上,确定公用事业产品或服务价格水平的依据,主要是被管制企业上报的成本,这种成本是在特定行政区域内垄断经营企业的个别成本,而非合理的成本。
第二,在政府管理职能从建设部门向公用事业管理部门移交的过程中,建、管职能的分工和衔接经常出现真空和交叉,影响公共服务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第三,行业的垂直管理和地方的水平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直接影响,企业的购买成本、网管建设都受到一定影响。
第四,企业已经实现厂网分离,但还有不少企业仍是厂网不分,无法通过竞争上网推动公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2.政府管制不规范3、政府职能转换不彻底公用事业产品(1)纯公共产品类公用事业产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和非竞争性的产品(2)准公共产品类公用事业产品即公用事业中那些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公共工具性产品(3)特殊的私人产品类公用事业产品。
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是指满足私人需求的私人产品。
如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来水、天然气、暖气、电力等。
第五章公共项目公共项目既是公共消费品的提供者,也为整个社会的运转提供基础条件。
公共项目涉及领域繁多,几乎囊括经济、文化、科教、国防等各个领域。
公共项目特征第一,项目因为过程的一次性而区别于日常运行;第二,由于自身目标的确定性导致结果的差别,因此项目具有过程的特殊性;第三,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实施项目的组织因项目而存在,需要各方面的联合协作;第四,后果的不可挽回性,在启动项目和实施项目都需要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