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CTC-分子病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C检测优势性-液体活检
预知性
癌变细胞→肿瘤原发灶→转移灶,肿瘤细胞量的累积形 成质的变化,细胞水平的CTC的变化具有更早的对肿瘤 发生发展的预知性。
整体性
CTC是对原发灶和转移灶综合信息的反映,全面实时 反应了全身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整体的肿瘤负荷
直观性
不同于肿瘤血清标志物及ctDNA,CTC提供了肿瘤细胞 的直接证据,具有直观性。
便捷性
CTC只需采集少量外周静脉血便可进行检测,对人体基 本无创,取样便捷,适于动态连续性监测。
循环肿瘤细胞CTC临床应用方向
CTC临床重点应用:一、辅助诊断
判断病灶良恶性 无创便捷,发现早期隐匿转移
辅助传统TNM参考分期 提供适时诊断信息,实现精准治疗
辅助诊断
CTC检测应用于辅助诊断
诊断难
异常占位,良性? 恶性? 病灶位置不宜活检怎么办? 有创操作,是否有瘤细胞种植?
适用人群:
• 影像学发现异常占位且良恶倾向不明,或病灶位置不适宜活检的患者 • 无可观察病灶或影像学手段评价不一致(如PET-CT、MRI)的患者 • 需要考察是否存在隐匿微转移病灶或潜在转移风险的患者 • 需要对肿瘤细胞是否入血进行判断并提供证据支持治疗的患者
检测流程:
辅助诊断
结果判定:
• CTC 数目≥ 2:提示患者血液中存在恶性肿瘤细胞,体内怀疑存在恶性肿瘤病灶,存 在潜在转移风险或已发生远处转移。
胰腺癌
49.00% (单8)
75.49%
72.39% 70.3% 70.92%
(8+17) (8+17) (1+8) (8+3)
73.57% 72.07% 62.75% (7+8) (7+8) (单8)
※Cut-off值为2
1 CTC概念 2 技术介绍 3 临床研究 4 送检要求
现有诊断方法现状
禁忌症:
处于急性感染、发热期及环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骨髓增生性疾病 (MPD) 未指定的血液系统疾病 (HDNOS)的人群不适用本检测。 此外,本检测对处于免疫抑制剂用药期的人群可能存在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如 非必要,不建议使用。
检测流程:
正常人体检筛查
结果判定:
CAC 数目≥ 2:提示有异常细胞进入血液中,存在癌变可能。建议进一步进行肿瘤 标记物和影像学检查,若后续任意一项或两项异常,建议专科就诊; 若后续两项均正常,建议一个月后再次检测。CAC 并建议增加体检 频率,随时监测身体状况,保持合理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
诊准难
肿瘤异质性的影响? 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不一致?
如何针对肿瘤时空信息变化提供
即时诊断信息?
辅助诊断
CTC功能:
对尚未完善病理诊断的患者,CTC 可联合影像学、血清学作为辅助判断病灶良恶性的指标。 同时,CTC是对原发灶与转移灶信息的全面反映,可弥补现有传统TNM 分期的不足,提示早 期微转移的存在风险,指导临床调整诊疗策略,制定更加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如进一 步筛查转移、拟定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方案等。
联合影像学更客观评价疗效 监测耐药发生
疗效评估、耐药性监测
疗效与耐药性评估
CTC功能:
CTC的动态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同时因其无创便捷的特性可对包括术前新辅助化 疗、术后辅助化疗、晚期放化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在内的各阶段治疗进 行随时连续监测治疗效果,不仅可以实时快速判断疗效,还可动态监测耐药发生。 适用人群: 1) 局部晚期,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 2) 根治性术后,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 3) 早中晚期行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中西医治疗的患者
一步到位 ➢ 细胞形态、遗传变异、表型变化、一目了然
遗传变异、高侵袭性CTC鉴别、计数、 分型和分析技术
方法学验证-临床实例
各癌种CTC检出分布(/3.2mL)
方法学验证-临床实例
各癌种CTC检出率(/3.2mL)
肺癌
80% (单8)
结直肠癌
71.96% (7+8)
鼻咽癌
乳腺癌
胃癌
肝癌
食管癌 前列腺癌 肾癌
不合格样本:
➢ 血量不足样本; ➢ 凝块或溶血样本。
------染色体异常型循环异常细胞(Circulating Abnormal Cell,CAC)检测
理论基础:
•实体瘤形成之前,正常细胞→癌变细胞 •癌变细胞存在早期入血可能 •癌变首先是细胞基因水平DNA层面的变化 •染色体扩增是细胞病态的非正常表现,肿瘤病人中绝大部分存在这种拷贝数目变异 (CNV)的情况,CNV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直接的相关性。血液中存在非血源性 CNV细胞提示恶性病变或恶性转化。
影像学
血清学
可为影像学诊断提供 参考数据;费用低廉; 适用于大众筛查 没有高度特异性的标 志物; 假阳性、假阴性高 与生理病理相关性差
使肿瘤可视化 对患者的放射损伤; 依赖病灶的存在; 判断主观性; 可检测肿瘤的最小直 径为2-Baidu Nhomakorabeamm
病理学
肿瘤定性诊断金标准 有创性检查; 受限于取材位置; 不能用于连续监测; 承担对已有病灶性质的 判断,缺乏对整体现状 及预后的综合评价;
阴性富集流程图
全亚型、高效率、非依赖
通用于绝大部分实体肿瘤、非血源性循环稀有细胞的富集
我们的选择
imFISH
imFISH技术将基因水平的FISH技术与蛋白水平的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相结合,是兼具核遗传信息及细 胞形态改变的精准CTC鉴定分析方法。
技术优势: ➢ 核酸水平稳定性、灵敏度高(80%) ➢ 引入CD45染色,提高特异性(97%) ➢ 细胞计数、核型分析、表型分析、分子分型
背景说明:
•任何体检筛查都不具备肿瘤确诊的依据 •筛查阳性结果仅提示存在与肿瘤高度相关的异常细胞,提示专科就诊或周期性检查。 •在病理或临床确诊后,才可把这类循环异常型细胞定义为循环肿瘤细胞。
正常人体检筛查
适用人群:
临床表现为无肿瘤相关发生特征的正常人(包括:有肿瘤家族史或肿瘤易感 基因、不良生活习惯的高危人群等)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云康·分子病理
www.yunkanghealth.com
聚焦于客户的健康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与服务
目录
1 CTC概念 2 技术介绍 3 临床应用 4 送检要求
1 CTC概念 2 技术介绍 3 临床应用 4 送检要求
什么是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是指由肿瘤原发灶 或转移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
CAC 数目< 2:提示本次未检测到异常细胞或处于正常水平。
1 CTC概念 2 技术介绍 3 临床研究 4 送检要求
送检要求
采血:
➢ACD保养管(5mL)2管,采血完毕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
储存及运输:
➢室温(15-30℃),采血后24小时内进行检测处理,严禁剧烈振荡。
当日最高温度高于30℃时,需加冷冻冰袋,但标本需用海绵等包裹住放入泡沫箱中,避免标本直接接触 冰袋,且不能使标本低于10℃。
Klein CA. Science, 2008, 321(5897): 1785-1787.
1 CTC概念 2 技术介绍 3 临床研究 4 送检要求
如何检测CTC?
CTC检测 路线
分离 富集
鉴定 识别
我们的选择
阴性富集
莱尔 1
CyttelTTMM -CTC
• 肿瘤细胞标志物任何理化特性-无依赖 • 肿瘤细胞大小、形态 -无影响 • 富集细胞自然状态-便于后续检测 • 血液/胸腹水/尿/脑脊液/灌洗液-通用性
疗效与耐药性评估
CTC临床重点应用:三、疗效与耐药性评估
治疗是 否有效
• 无效治疗副作用 • 高额费用
• 耽误病人宝贵救命时间
影像学评
价疗效的 局限性
用药过程 是否发生
• 宏观性指标
耐药
• 缺乏对瘤体生物活性的评价
• 是否发生耐药
• 原发灶和转移灶信息不一致
CTC检测应用于疗效评价及耐药性评估
无创便捷,适时监测 反应肿瘤生物活性的微观功能指标
无创便捷,定期监测 CTC手术前后变化指示复发转 移风险 较之影像学,可提早6个月发现 复发转移
复发转移预测与监测
CTC功能:
CTC作为对血液中即时存在的肿瘤细胞的反映,可评估根治性术后患者的复发转 移风险。同时,进行动态、周期性监测,通过CTC数目有无及其变化可适时监测 复发转移的发生,指导临床及早介入诊疗,使患者受益。
检测流程:
疗效与耐药性评估
注:其他治疗流程类似,放疗建议在放疗前、结束全部放疗后至少一周以上时间进行检测。
结果判定: CTC计数进行性下降:提示治疗效果良好; CTC计数进行性上升:提示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产生耐药性; CTC计数波动或维持不变:建议参考现有临床标准评估疗效。
正常人体检筛查
其他临床应用:正常人体检筛查
• CTC 数目< 2:提示本次未检测到CTC 或CTC 水平趋于正常,病灶性质为良性倾向, 可参考现有临床诊治标准进行综合判断。
注:本检测技术在正常人中参考值为0-1 个CTC/3.2mL 血液
复发转移预测与监测
CTC临床重点应用:二、复发转移预测与监测
• 根治性术后的无瘤状态是否
真的健康了?
• 如何及早发现复发转移?
适用人群: 1) 拟行手术的肿瘤患者 2) 已行手术的定期接受复查患者
检测流程:
复发转移预测与监测
结果判定:
CTC数目≥2:提示存在潜在复发转移风险。需密切关注,周期性监测,并联 合其它诊断指标,必要时介入治疗等。 CTC数目持续≥2,并呈进行性递增状或数目较高时,提示复发转移风险加剧 或已发生。 CTC数目<2:请参考现有临床标准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