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

合集下载

诗词鉴赏景与情关系

诗词鉴赏景与情关系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人却将笔触转到景物上, 巧妙地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三句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轻轻宕开一笔,以壮阔而悲凉的景象收束全诗,将不尽之情以不 尽尽之,这种以景结情,真可谓“绝处生姿”。
这首词前四句写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以情结景,使抒发的感情由隐而显,实属点睛之笔。
拓展练习: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辨析下列作品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融情于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前二句实写秋天菊花盛开之景,后二句发挥想像,虚写
2、借景抒情: 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 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 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 “景”。
• 思路:作用+ 内容+ 意境+ 情感 • 步骤:
(作用)
描写…… 营造…… 表达……
作用
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词的最后通过“潮退”反衬思乡却无法回乡,强化了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①词中借景抒情,②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③勾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 画面,④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

古诗词鉴赏情景关系问题

古诗词鉴赏情景关系问题

古诗词鉴赏情景关系问题古诗词鉴赏情景关系问题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古诗词鉴赏情景关系问题,欢迎大家阅读!一、触景生情“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所以称为“触景生情”。

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登上高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苍凉恢廓的秋景:辽阔的江天,清猿哀鸣,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前两联内容),这种苍凉的景色触动了他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于是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后两联内容)。

触景生情的例子很多:“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共短亭。

”(李白《菩萨蛮》);“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二、融情入景又称“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诗人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

融情入景的例子在古典诗歌中也不少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三、情景交融凡是有意境的作品,应该既做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又做到虚实相生,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解析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解析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解析此情此景,让我忍俊不禁。

此情此景,让人潸然泪下。

看到这种情景,心潮澎湃。

这种情景,让人浮想联翩。

……上述情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情、景二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情、景是诗歌内容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景交融”。

因此,情景关系常成为诗歌考查的重点。

本文拟从3大角度10个方面对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做一探讨,以飨莘莘学子。

一、从抒情方式角度看,可分为三种方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1.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凭吊屈原。

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

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春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从首联“野兴长”到尾联“忽惆怅”,反映了诗人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

诗人兴味十足,骑马观赏秋天景色,却触景生情,看到了好似自己家乡的桥和树,由此思念起家乡来。

3.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景”;“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比较含蓄,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 不见“情”。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 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在景中。
注:这三者在诗歌中并非严格区分,故应灵活把握,一般概述为借景抒情、 表达效果为情景交融。
• 4、以景结情
• 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用抒情, 最后以写景物来收束全诗。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在 抒情的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 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哀景衬乐情
高考常见题型答题指导
(2011年全国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 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第一步):(1)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 •(第二步):(2)借荒郊、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 黄沙等景物,营造了凄凉败落的氛围; •(第三步):(3)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 日衰的悲叹。
【步骤二】详解析—— ②“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
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
【步骤三】表情感——
③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这种以乐写 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
▪ 思路:关系 + 内容 (画面概括+气氛 )+ 情感 ▪ 步骤: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杜 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2)简要赏析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答:通过描写堂边美丽的景色,表现出诗人草 堂建成的兴奋和喜悦的心情。尾联借典,表 现出诗人仕途不得意的愤懑之情。(1)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参考答案: 步骤一: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 步骤二: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 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如今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步骤三: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谢谢 大家!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 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答:全诗诗人通过对自己建成的“草堂”周围树木葱
郁,景色秀丽,鸟儿栖息筑巢等景描写来抒发自己 怀才不遇,孤苦漂泊,无限悲伤的感情。(0)
答:①整首诗作者融情于景,写了草堂旁遮蔽,用了
拟人的修辞,将落叶拟人化,说它阻碍了太阳,清 风吹拂着叶子,竹子和缕缕烟海在有露珠的树梢上, 看着燕子频频来筑巢,作者感叹无心,作《解嘲》。 ②用典则实出表现自己因仕途不顺而抒发的无奈, 愤懑感慨之情。(0)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学习目标
通过错题回顾,在原有古诗知 识的基础上,掌握景情关系. 2.通过拓展练习,研究探讨并总 结情景关系题的解题思路及答题 技巧,并规范准确答题。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自己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大致题材2看作者知人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一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4看情词概括人物情感心态的词是最佳提示5看意象(物象或人象)一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一两个词概括),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三想:题材——山水田园(南朝谢灵运、晋代陶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杨柳、长短亭、南浦);思乡怀远(山高水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难归);边塞诗;咏史怀古;咏物言志主旨——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忧国伤时;技巧——借景抒情,白描,动静声色多角度;--------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己方、从对方等角度入笔);;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象征、比拟、托物言志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不管是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与“景”的关系不外乎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情与景的关系

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边塞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思乡怀人诗、闺怨诗等赏析)一、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1、情景分写,情景互见:可先景后情,也可先情后景;有一句景一句情的,有一联景一联情的,也有一阕景一阕情的;先景后情,情感易把握;先情后景,一般情感较含蓄。

2、只写景,不写情,景中含情。

3、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⑴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⑵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二、鉴赏示例1、2007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2、2008年江西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3、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K12学习】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4)

【K12学习】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4)

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4)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文章来自:xx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教学目标1.在原有古诗知识的基础上,区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以景结情三种景情关系2.掌握景情关系的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乐3.了解此类题型问法,并准确答题,以练促学教学重点与难点1.准确区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2.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准确答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

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也只有达到情景交融的作品,才是诗歌中的上乘之作。

讲到诗歌,特别是写景诗,弄清了景和情,也就把握了诗歌的主题,做诗歌鉴赏题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景和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1、想一想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景情关系有哪些?学生回答,可能比较零碎。

分三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乐写乐,以哀写哀举例辨析①借景抒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

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②寓情于景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

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文章来自:xx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教学目标1.在原有古诗知识的基础上,区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以景结情三种景情关系2.掌握景情关系的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乐3.了解此类题型问法,并准确答题,以练促学教学重点与难点1.准确区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2.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准确答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通用)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陈志新诗言志,歌传情,诗歌多寄托志向,抒发感情。

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

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里同时也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作一比较分析。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1、触景生情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本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本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

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

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全诗深刻地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感情,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是触景生情式。

孟浩然的《春晓》意象单纯,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

在景的触动下引发情思构成意境,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韵味无穷。

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诗歌鉴赏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情景关系

答题步骤
思路:手法 + 内容 + 步骤: (反衬) 以……衬……情

作用
(总结)以此种手法突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一)乐景写乐情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 词是他切身的体会。“塞下”、“秋”、“边声”、“千 嶂”、“长烟”、“落日”、“孤城”、“羌管”“霜”, 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 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 构成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 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 悲壮。
《毛诗序》 说:“诗者,志之所 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 中而形于言。”诗 词是用来抒发思想 感情的,是诗人心 灵世界的呈现。
春日秦国怀古
【晚唐】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 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 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 旋绕曲折。
(二)哀景写哀情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 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①“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 乐景写哀情”手法。② “红叶”“青山”看似色 彩艳丽,但恰恰和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 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③这种以乐写哀的手 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融融怡人的春光
诗人归心的殷切
以哀景衬乐情
•暮春归故山草堂
• 钱起 • 谷口春残黄鸟稀, • 辛夷花尽杏花飞。 • 始怜幽竹山窗下, • 不改清阴待我归。
• 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 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 “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例题
台城 (唐)韦江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请赏析三四句的手法及作用 答案:以乐景写哀情(步骤 一)。春光明媚,柳枝飞舞 的乐景反衬人事全非哀伤之 情(步骤二)。用反衬手法 表现乐诗人的无限感伤怅惘 之情。(步骤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运用了什么 表达技巧?
明确:隐含对唐王朝日益衰微的警 戒,讽喻了唐统治者应励精图治。 借古讽今。
学以致用 抒情方式的考查
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丝 1、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般的密雨交织起来,十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 妙地结合起来。分析是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否恰当?
这是一首送别诗。
首联点出送别之地,其中首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 题中的“暮雨”。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又 暗切“送”字,为下面的画面染上了一层灰暗的底色。 颔联、颈联继续描写江上的景色: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 雨,振翅不速;海门深邃,浦树幽远;树上水雾缭绕,显得滋 润。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无不笼罩在烟雨薄雾之中,无不染 上离情别绪。
诗歌鉴赏中的 “是古典诗词重要的 结构方式之一。所谓“以景结情”是指 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 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说通俗点 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 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 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 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 象含蓄、耐人咀嚼。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文艺理论。情景关系指诗歌中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清人王夫之指出,情境虽有在心在物之分,但情生于景,景生于情,二者相互依存。情景交融构成了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特征。在古典诗歌中,情与景的组合方式多样,如先景后情、触景生情等。诗人通过对外界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是诗歌意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造的关键。同时,古人笔下的情与景丰富多彩,不同诗人借助景物来宣泄各自的情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诗歌风格。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通过描绘风急天高、猿啸哀鸣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应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景关系,感受诗人通过景物所传达的深层情感。

《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 》教案

《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 》教案

一、知识卡片:(一)把握诗歌内容的方法: 五看、三抓五看:看题干、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题材三抓:抓意象、抓诗眼(表现力的词语)、抓情语(二)情景各自的特点(融合关系、衬托关系、虚实关系)•情景相融:“景情”这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的意境创造。

•借景抒情: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见“情”不见“景”,情在景之先)•(即)触景生情:(先有景后有情)由眼前景象触发某种情绪,是景引发情(情在景之后)。

•(融)寓景于情:(又称融情于景)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见“景”不见“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移情于景:即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让它为人事而动情,主客移位,从而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更浓烈。

•以景喻情:即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无形的情感为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从而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更鲜明深刻。

•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写景句结束全诗的一种方法。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在抒情的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以情结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主要用于写景,不言情事,全诗将要结束时,才加一抒情之笔。

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画龙点睛,一笔点活全诗。

•以景衬情:以景物衬托所抒之情,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缘情写景:(又称“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指作者带着自己的主观感情去观察和描写景物,客观景物的描写完全取决于作者主观的心情, 描写的客观景物无不染上其主观感情的色彩。

作者的写景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与作者当时的感情有关系,即缘情写景;同时,景色也会随着人的情感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移情于物、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三)情景关系中几组相近概念的区分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所谓“借景抒情”,是指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诗人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通过描写这些景物的形态、色彩、气味等含蓄曲折地表现出来。

诗歌景与情的关系-课件

诗歌景与情的关系-课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前两句写了什么景物? 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藤、树、鸦”三个词分别用枯、老、昏三个 字修饰,写尽了秋之萧瑟,荒凉(特征)。(哀景)
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情感)
★小桥、流水、人家,显得安详、静谧、温馨 (特征)。(乐景)
春 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首句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 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更用暗笔 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绘出了花枝披离、 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 春意更加喧闹。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 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 的美好而消除的。
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 者的悲苦(情感)(自己飘零异地他乡,不能享 受安详、静谧、温馨的生活)。
(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
实 战 演 练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 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问:请分析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 【注】蔡家亲:表亲。
•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 因为家中清贫。 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
共同参与: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 【注】蔡家亲:表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教学目标1.在原有古诗知识的基础上,区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以景结情三种景情关系2.掌握景情关系的四种内在: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乐3.了解此类题型问法,并准确答题,以练促学教学重点与难点1.准确区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2.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准确答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幻灯片,并配音乐,让学生入境)。

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也只有达到情景交融的作品,才是诗歌中的上乘之作。

讲到诗歌,特别是写景诗,弄清了景和情,也就把握了诗歌的主题,做诗歌鉴赏题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景和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1、想一想(1)(问题)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景情关系有哪些?(提示:哪些情景交融的情况)学生回答,可能比较零碎。

(总结)分三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四种内在: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乐写乐,以哀写哀(2)举例辨析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

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寓情于景(融情入景)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

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以景结情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接下去两联写离别的深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感情真挚。

最后以萧萧班马鸣作结,以景结情,用两匹马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烘托出诗人的缱绻情谊。

(3)(问题)这三种关系怎么区分?学生回答(总结)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又可叫作移情入景。

这样的诗篇,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实则写情。

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的感情、寄托、抱负。

借景抒情(先景后情)借景抒情(有景有情)以景结情(先情后景)融情于景(情含景中)2.辨一辨(一)三者关系辨(1)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端居》李商隐)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借景抒情)(06福建)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

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

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遣的。

(2)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寄远》杜牧)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借景抒情) (以景结情)(09山东)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3)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春行即兴》李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融情于景)(05全国1)整首诗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色,是安史之乱后荒寂的景色。

在景物描写中,渗染着诗人感伤,哀愁的心情。

(4)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人,这画面可以感受到生活境遇的悲凉。

(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融情于景) (09江西)(5)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借景抒情)(08浙江)秋风飒飒,万物萧瑟,被秋风轻轻摇落的自然是片片黄叶。

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日暮倚杖水边的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丝呢?这一联,前句写景,后句抒情。

(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以景结情)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念及此情此景的词人亦不免肝肠寸断。

(7)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融情于景) (08福建)融情于景。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8)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旅夜书怀》杜甫)(寓情于景)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问题)这些诗中分别有怎样的景情关系?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前两组前四题,后两组后四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回答)(二)内在辨(1)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乐景乐情)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2)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速。

(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哀景哀情)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的(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乐景哀情)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4)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江汉》)(哀景乐情)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3.理一理景情关系提问的方式有:(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或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2)这句诗(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3)这句诗(这首诗)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赏析。

答题方法先请学生回答,然后进行总结(1)回答出某一种关系(2)借什么景(抓住意象,概括画面特点),抒什么情\融什么情于什么景\以什么景结什么情(有反衬关系的强调)4.练一练(1)江行[宋]严羽(09福建)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2)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07全国1)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这首词因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思乡之情。

(3)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05重庆)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1)不矛盾,乐景衬哀情,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三、总结总之,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学们已经能很好地区分出来,并做到规范答题。

诗歌无外乎景情,因此高考试题对景与情方面的设题很多,我们掌握了这方面得知识,才能在高考中应对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