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
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是常有的事情。
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急需有效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
一、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首先应该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对问题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同时,教师也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二、培养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度。
然后,学生需要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三、辅导学生制定解决计划解决问题需要良好的规划和组织能力。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可以辅导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问题的具体目标、所需的资源和步骤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和制定解决计划,帮助他们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路径。
四、提供实践机会和反馈问题解决教学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需要培养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制定解决计划,并通过实践机会和反馈不断提升自己。
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并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只有通过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学生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应对自如,展现出优秀的问题解决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能够有效地运 用 知识 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三
、
迁
移
应
用
解
,
决
问题
这 一 层 次 的教学 主 要 是 引导 学 生 把 总 结 出 的解题方 法 .
应用 到类似的问题情境 中 . 进 一 步加深 对解题 方法 的理 解 。
提 高解 题 能力 .
如上 述 教 例完 成后 . 教 师还 应 组 织 学 生 运 用 求平均数 的
通
,
过
讨论
,
以
加深
学
生
对平均数概念
的理
解.
运 用这 一 模式 进 行教学 . 可 以 使学 生 从 实 际环 境 中获取
知 识 , 充 分 发 挥 自己 的 才 智 , 运 用 已 有 知 识 创 造 性 地 解 决 问
题 , 升通 过此 过 程学 剑数学 的思 想 和 方法 . 提 高学 习 数学 的
等 , 不 能 用 总 数 比 . 片】每 组 平 均 每 人 投 中 次 数 比 比 较 合 理 . 接
着 教 师 鼓 励 学 生 片】实 验 的 方 法 来 解 决 问 题 . 即 按 甲 组 学 生 投
中球
的
次数
,
先
在
课
桌
上
放
四
堆
小
捧
第一
:
堆
9
根
第二
。
堆
5
根 第 , 一 堆
7
根 .第四堆
3
根 .
索 解题 方 法— — 迁 移应 用 , 解 决 问题 ” 为基 本教学 程 序 , 让 学
生从问题情境
}f I 发
,在直观性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潜能的开发
2 . 1 问 题 性 与 探 究 性 —— 开 发 学 生 的 思 维 潜 能 我 们 发 现一 个 奇 怪 的 现象 . 一 些 尽 职 的优 秀 教 师教 出 的学 生 考 试 成 绩 、 思 维能 力等方 面 未必就 是最 优 秀的. 究 其 原 因 可能 有 两 点 : 一 是 尽 职 的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为 了不 浪 费 学 生 的宝 贵 时 间 , 总是一堂 课 4 5 mi n从 头 讲 到 尾 , 为 了 让 学生“ 不走 弯 路 ” 总是 将所 谓“ 最优 ” 的 解 题 方 法 直 接 告 知
第 3 4卷 第 2期
2 0 1 3年
物 理
教 师
Vo1 . 34 NO .2 ( 20l 3)
PH YSI CS T EA CH ER
浅谈“ 问题 解 决 ’ ’ 课 堂 教 学模 式 下 学 生潜 能 的 开发
宗红 梅
( 江 苏 省 如 皋 中学 , 江 苏 如 皋 2 2 6 5 0 0 ) 摘 要 : 本 文结合谢弗勒人类潜能理论 , 从“ 问题 解 决 ” 课 堂教 学 模 式 的 问 题 性 与探 究 性 、 自主 性 与合 作 性 、 开 放 性 与 生 成 性 这 3个 基 本 特 征 , 讨 论 了高 中物 理 教 学 中 开发 学 生 的 思 维 潜 能 、 能 动潜 能和 创 新潜 能 的途 径 . 关 键 词 :问题 解 决 ; 教 学模 式 ; 潜 能 1 问题 的 提 出 美 国教 育 哲 学 家 谢 弗 勒 在 人 类 潜 能 理 论 中 对 潜 能 的 概 念 进 行 了重 构 , 提 出 了 3种 在 理 论 与 实 践 上 更 加 贴 切 的 替 代性观念 , 即“ 作 为 可能 性 的潜 能” 、 “ 作 为 倾 向 性 的 潜 潜能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 , 体 现 了 当 前 物 理 新 课 程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引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比不上学生自己对问题产生兴趣,并且带着对问题的兴趣主动地对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这是教育历史上曾经应用千百年的方法.但是,这种带着问题进行探讨的教学模式却是在近几十年来教育学理论逐渐健全的背景下才慢慢出现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不同于以前的学习内容,并且高中数学教学也不同于别的科目的教学,因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设计怎样的教学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度,进而进一步影响整个教学的过程,最后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果想要进一步在课堂上展开“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就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的内容来提升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深度.在此,笔者将结合现在的数学教学课堂“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简要地探讨一下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展开“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一、“问题解决”教学法的理论框架“问题解决”教学法主要是在近二十年才开始出现并且引用到了课堂教学汇总的,其理论上的框架在于:首先,在一定的问题带动下,学生可以充分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其手头上所具备的资料就会得到充分的应用.在借助教师指导以及小组成员共同的帮助下,学生就可以通过慢慢地理解这个问题,进而得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其次,在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情况下,主动地获取知识,然后利用所获得的知识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这个过程的基础就是学生对整个数学课本的知识系统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学生如果不能对已有的知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的话,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数学知识之间根本就不能连接起来.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的话,就应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因为只有成员之间的协作才能让成员之间的知识结果得到良好的补充.第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一个指导与帮助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已经慢慢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变成一个主导的地位,教学活动应该按照学生的需要展开.在问题的探讨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完成问题的解决.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虽然在问题探讨的过程中是自主解决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不管不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真正的“问题解决”的精髓所在就是一种带着问题对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二、“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中的展开1.“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切入点在“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切入点就是要发现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如果单纯是一个很抽象的数学问题,那么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不会引起很大的兴趣的.在一般的问题切入的时候,可以将这个问题所涉及的领域的一些实际的应用性的问题进行引入,比如引入一个倒序相加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将“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然后再根据这个故事展开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的研究.2.“问题解决”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配合来代替单个人的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是针对一个问题探讨的话,那么单个人探讨的效果是远远没有小组探讨的效果好的.尤其是现在的高中生的知识面在不断的拓宽,而且现在的社会要求人才要有团队协作以及配合的能力.那么,在教学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问题的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配合能力都在慢慢提高,并且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会慢慢体会到,合作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获得新知识的必需的过程,那么在学生的意识里就会慢慢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比如在讲解30°角和45°角的正弦和余弦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正弦和余弦的问题进行自主探讨,在此基础上,看能否引导他们求出正切和余切的问题,并且还可以尝试引导他们进行75°角和15°角的探究.3.在“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问题中发现问题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大部分的时候都是跟着老师的问题来被迫地进行问题探究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持有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已经出现在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存在于现在的正在探究的教学问题中的隐藏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也可以刻意安排一定的隐藏的问题等着学生发现和解决.并且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引导进入一定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发现这其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逐渐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进而慢慢地培养出自己独立创新和思考的能力.。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 摘 要]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教学中不同情景提出的问题, 采用较为灵活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可以提高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和应用教学的意识, 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 关键词] “问题解决”内涵 ;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数学问题解决
118 2 0 0 8 年 1 0 月 ( 上 )
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要把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学生活动的教学形式, 鼓 励学生自己探索, 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使学生获得不断创新 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常有 下列方法: 设疑— — —引 探法、猜想— — —验证 法、比较— ——归纳法。
( 四) 反思、评价 对问题解决过程、方法进行评价, 优胜劣汰, 获得新结论。或由学 生收集、整理有关假设的材料, 经分析、概括得出结论。数学问题的反 思和评价过程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 是师生间思维的再度交汇和沟通, 是使学生的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又一途径。通过回味和引伸, 使学 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 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 揭示解题规律,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 五) 应用新知识 产生迁移将新知识纳入认识结构中, 然后把它用于同类问题的新问 题中, 反馈矫正, 使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在获得新的概念和规律后, 教 师就及时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指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题, 促进知识 迁移, 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 四、 “问题解决”应用于教学的体会 数学问题解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完善学生的各种学 习能力。而且还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能力。在不断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 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创 新、发展的科学精神得以培养和形成。主要体现在: ( 一) 教学设计重视数学实用性和规律性, 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 用已有的知识加以改造、联想、分析、归纳, 从而产生新规律, 用 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尤其在数学的实用性方面体现: 特别强 调出一切数学问题都是条件问题, 使学生清楚认识到使用数学规律解决 数学问题的实际问题都要注意到数学条件的存在, 从而有意识的引导学 生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一数学思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无 疑是很有价值的。 ( 二) 问题解决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 造思维能力 问题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 问题的存在能使学生产生释疑的愿望 和探究欲, 进而驱动创造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 的 “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 提高, 学生始终都处于一种能动的积极状态中, 他们乐于思考, 勤于探 究, 学会了采用多种方法去探讨问题, 作出决策, 锻炼了思维, 提高了 创造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在问题解 决教学中, 问题的解决往往是上述多种思维形式交叉运用, 互相补充, 从不同角度, 沿不同方向对问题进行思考, 从而获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多 个方案或结论。可见, 问 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的 过 程。问题本身具有非常规性、开放性和应用性, 这就决定了问题解决过 程必然具有探究性和创造性。 ( 三) 问题解决教学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 会主动探究问题 的各种可能性, 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 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 设, 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体验类似 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处理信息, 如何 与人合作, 如何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 学的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
本文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4)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5)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学流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几个问题
浅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几个问题摘要:针对我国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探讨一种更能适应生物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根据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念、建构原则提出了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①创设情景、呈现问题,创设情境是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关键,情境的创设要遵循诱发性、适度性、联系生活实际、思维多样化;②分析、解决问题,根据高一生物教学实际,大体上可以将生物问题分为了解基本事实、理解概念及运用概念、揭示原理或规律等几种类型,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③反思、应用问题,解决了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问题”只有在反思、应用中才会被“激活”和深化,学生在反思应用问题中也会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教学模式;问题解决;一、该模式的特点该教学模式符合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历程:即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问题解决的连续思维序列实现个体的认知发展。
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共同合作和个体意义建构的基础上,发展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信息时代学会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
二、该模式实施的一般流程该模式的一般流程是:创设情境,恰当设问——分析问题、合作探究——分层指导、适当调控——交流互动、思维碰撞——总结反思、能力提高以上五环节可以构成一堂课的完整教学,也可以在一堂课的教学只实施该模式的一个或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恰当设问: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又是激发学生内在机制运转、促进学生识别问题关键和明确探究学习目标的过程。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2.分析问题、合作探究: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小组内分工对问题进行完整解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相互合作和分享;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浅谈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是数学教学活动缺乏实效性。
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安排,应以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获得能力,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索结论的过程中学到思想方法和规律。
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索求知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发生碰撞,激起联想,产生疑问。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改变“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独角戏”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索活动”,变“传授知识”为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本的“发现知识”,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对于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依据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前认知,注重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学生应该自我控制学习过程,改变传统的、被动听讲的角色。
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即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巩固提高。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高中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实现双边的互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应该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点拨学生思维;学生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应该通过主动学习,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
因此应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帮助学生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进一步增进师生感情,融洽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自觉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是”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会审题,能够对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其二,学会数学建模,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其三,运用转化,将建好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题目;其四,学会归类运算,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已转化好的数学问题进行解题和总结;第五,学会反思,对已总结的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反思,找出不足;最后,还应该学会自行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了新数学知识后,应该学会在模仿学习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浅谈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是数学教学活动缺乏实效性。
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安排,应以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获得能力,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索结论的过程中学到思想方法和规律。
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索求知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发生碰撞,激起联想,产生疑问。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改变“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独角戏”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索活动”,变“传授知识”为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本的“发现知识”,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对于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依据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前认知,注重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学生应该自我控制学习过程,改变传统的、被动听讲的角色。
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即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巩固提高。
追求真实 实现自主——浅谈数学“问题解决”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实施
《 数学课程标准 》 指出 :数 学教 学要注意联系学生 “
的 生 活 实 际 ,使 学 生 能 用 生 活 的 一 些 情 境 来 解 释 数 学
相 同点 吗 ?
惑 , 后 由代 表 向全 班 汇 报 阅 读 自学 的 成 果 。由反 馈 可 然 知 , 生 基 本 上 从 定 义 中知 道 了 众 数 的 意 义 , 及 求 众 学 以
展, 这将 是 每一 位 教 育工 作者 应 深 究 的 问 题 。
一
位教师执教 “ 乘应用题 ” 课 , 游大龙湖为 主线 , 连 一 以
设 置 了购 物 、 数 、 票 等 问题 , 实 生 活 化 的 情 境 , 人 购 真 激 发 了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使 学 生 积 极 地 去 探 索 问题 、 促 解
数 的方 法 , 这 个 定 义 中 出 现 的 “ 数 ” 词 使 得 部 分 但 次 一
( ) 一 写 : 果 用 字 母 和 Y分 别 表 示 两种 相 关 2写 如 联 的量 , 用 k表 示 它们 的 比值 ,正 比例 关 系 q  ̄表 示 -' -Z .
为:
— —
。
学 生 对 众 数 的 意 义产 生 错 觉 ,往 往 把 出现 次 数最 多 的
导 学视 窗 ・ 解决问题
画 嘲 画 回 国 圆 画 圄
— —
浅谈数学“ 问题解决 ” 堂 中有效教 学的实施 课
福 建安 溪县 沼涛 实小 " ( 6 4 0 苏 龙霞  ̄ 320 )
问题 , 利 用 数 学 知 识 解 决 一 些 相 应 的 生 活 问题 。 ” 能 根 据 这 一理 念 , 师 在 教 学 中 应 创 造 性 地 使 用 教 材 , 意 教 注 联 系 生 活 宴 际 ,并 尽 量 应 用 于 生 活 ,把 学 生 的 个 人 知 识 、 接 经 验和 现 实 世 界 作 为 数 学 教学 的主 要 资 源 。如 直
浅谈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1. 引言1.1 问题导学模式的定义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思考和独立学习。
问题导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问题导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问题导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问题导学模式的引入,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1.2 问题导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问题导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通过问题导学模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英语知识,提高记忆和掌握的效果。
问题导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正文2.1 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步骤1.确定学习目标:在实施问题导学模式前,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便设计相应的问题。
2.设计问题: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
3.组织学习活动:根据设计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浅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沈荣格 ( 河北衡水武 邑县职教中心 )
问题解决 能力就是“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育领域 的具体体 常用 启发 引 导方 式 :( 1 )重温 与 问题有 关 的知 识 。( 2 )阅读 教材 ,学 现, 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 。 本文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 寻找“ 问题解决” 习新 概念 。 ( 3 )引导 学 生对 问题进 行联 想 、猜测 、类 比、归 纳 、推理 等 。 能力 培养 与课 程 教材 知识 体 系学 习之 间的 互补 与平 衡 ,形 成稳 定简 明 的教 ( 4 )组织 学生 开展 小组 讨论 和全 班交 流 。 学理 论框 架及 其 操作 性较 强 的数 学课 堂教 学模 式 ,促 进学 生 的数学 意 识、 3 、 自主解 决 ,把 能力培 养 作为 教学 的长远 利益 。让学 生学会 并形 成 问 逻辑 推 理、信 息 交流 、 思维 品质 等数 学素 质 的提 高 ,为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题解 决 的思 维方 法 ,需 要让 学生 反复 经历 多 次的“ 自主解 决” 过 程 ,这 就 需 发展 个性 打下 良好 基础 。 要教 师把 数 学思 想方 法 的培养 作 为长期 的任 务 ,在 课堂 教学 中加 强这 方面 “ 问题解 决 ”课 堂教 学模 式的 理论框 架 : 的培 养 意识 。 ( 1 )在 一定 的 问题 情境 背 景下 ,学 生可 以利 用必 要 的学 习材料 ,借 助 常用 方式 :( 1 )对 于 比较 简 单 的问题 ,可 以让 学生 独立 完成 ,使 学生 体会 到运 用数 学 思想 方法 解决 问题 的快 乐 。( 2 )对 于有 一定 难度 的 问题 , 教师 和 同伴 的帮助 ,通 过 意义建 构主 动获 得知 识 。 ( 2 )问题 解决 能力 的培 养为 学生 学习数 学 知识提 供 动力 ,而系 统 的数 应 该让 学生有 充 足 的时 间独立 思考 ,再 进 行尝 试解 决 。( 3 )对 于思维 力度 学知 识 体系 为 问题 的解 决提供 保 障 。问题 解决 能力 的 培养 与数 学知 识体 系 较大 的 问题 ,应 在学 生独 立思 考 、小组 讨 论和 全班 交流 的基 础上 ,通 过 合 的建 构两 者之 间 的互补 与平 衡有 助 于学生 认知 结构 的完 善 。 作共 同解 决 ( 3 ) 学 生和 教 师是教 学活 动 中能动 的 角色和 要 素,师 生关 系是 互 为主 4 、 练 习总 结, 把 知识 梳理 作 为教 学的基 本要 求 。 根据 学生 的认 知特 点,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
下是“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1.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调研、实
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然后帮助
学生将问题具体化、明确化、细化。
2.学生要分析问题。
学生应当对所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深
入了解其背景、原因和影响等方面,并结合课程知识和实践经验,
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3.学生要实践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实
际操作和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4.学生要总结和分享经验。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该深入
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所得到的成果。
5.教师要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所得到的成果进行
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富有探究性和实践性
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 )获得 结果 ,用计算 器计算 2
广东教育 - 教研 20 0 8年第 1 期 0
课
2 ( 用 乘 法 ) 可 。
堂
聚
焦
生 对 问 题 有 独 特 的 见 解 。 学 生设 计
决 的前提 和关键 。问题是问题解决 的源 头。创设 问题情境是问题解决
教 学 法 的首 要 步 骤 ,是 把 学 生 引 进
一
稍 加讨 论交流后 ,派代 表说一说 。 最后请学生就此简单说说 为什 么要
学 习计算器的使 用方法 。
2 合 作 交 流 、探 讨 新 知 .
师可以通过精 心设计 的问题 ,引导
学生尽可能独立思考 、分析 、探索
问题 ,从中感 悟基 础知识 和基本方 法 的应用。教师再针对学生存在 的
我校也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数学素质教育理论和模式为此确立了以在数学课堂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作为研究课题力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应用拓展问题的教与学的方法
课
堂
聚
焦
“ 问题解 决"课 堂教 学模式 的探 索
文/ 东县巽寮 中心 学校 惠 付从军
年初 ,县教研室数学组提出了
( ) 解 决 问 题 :2 00 0÷ 3 × .8
10 = 4 5 6 ( )— — 比 珠 穆 朗 00 339 米
出的办法 、方案只要 不是原则性 的
错误 ,都应予以肯定 ,即使是 一些
看似错误的 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
玛峰高得多 。
问题解决状态 的关键环节 。
纸厚度 的……每一组 同学都使用了 计算器 ,结果 8组 得出 8 答案 : 个
口 07 9、 0 74、 06 8 0.82、 0
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这里称之为第一定义 ) 有 何 关 系 ?课 堂 教学 中 , 如 果 教 师 对 这 些 疑 问 视 而不 见 , 不 理 不 睬. 则 与 新 课 程 标 准 所 倡 导 的三 维 目 标背道而驰 , 使学 生只见树木 , 不见森林. 掩 盖 了数 学 发 现 过
解之得 : x < 一1 或x > 3 .
目. 必 将 取 得 良好 的 效 果 . 5 . 思 想 方法 渗 透 的 策 略 数 学 思 想 和 方 法 是 数 学 知 识 在 更 高 层 次 的 抽 象 和 概 括, 具有 高度 的 概括性 、 隶属性、 层 次性 、 迁 移性 等 特点 . 数 学 教 学 中 ,要 特 别 注 重 对 基 本 的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的挖 掘 和 渗 透, 使学 生真正做 到既用 具体方 法解决 问题 , 又 用 相 应 思 想
4 . 新 知 发 现 的 策 略 实 际需 要 和数 学 知 识 的 内部 联 系 ,促 成 了 数 学 学 科 的 不
断 发 展. “ 温故而知新” ,数 学新 知 常 藏 在 旧知 之 中.数 学 教 学 巾. 教 师 要 特 别 善 于 引 导 学 生 透 过 旧知 发 现 新 知 , 揭 示 新 旧 知
建立方程 ( 组) 解 出a , d ( 渗透方程思想 ) .
圆” .在 解 决 有 关 椭 圆 的离 心 率 和 最 值 问 题 时有 广 泛 的 应 用 。
受 到 了 巾学 师 生 的 普 遍 重 视 . 但 该定义在教材 中 . 只是 以 一 个 例 题 的形 式 现 , 虽 然通 过 建 立 直 角 坐 标 系 。 建 立 轨 迹 方 程 并 化简 , 可 看 到这 样 的 点 的轨 迹 确 实 是 椭 圆 . 对此 , 学 生 并 不 难 接 受 .但 喜 欢 动 脑 筋 的 学 生 就 会 纳 闷 :怎 么 想 到 这 样 定 义 椭 网?这 个 定 义 与课 本 介 绍 的 另 一 定 义 : 平面 内到两个定点F . . F , 的距离 的和等于常数 ( 大于I F . F , J ) 的 点 的轨 迹 叫 做 椭 ( 我 们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体会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体会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模式,正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总是的过程。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有不少学生提出,提问题不知从何问起,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拔,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1、从课题入手。
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分析并大胆质疑和提问,从而达到探索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我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提出:“一年有几个月,有多少天?”有的提出:“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也有的提出“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听到上旬和下旬,这是什么意思?”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从内容入手。
根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自学,再讲讲自己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常常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就是本节课的难点,这样的教学,既省时高效,学生又学的兴趣盎然。
3、从总结入手。
如教学“年、月、日”时。
总结完本节课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后。
可让学生说说关于年、月、日,你还想知道什么,不少学生提出:为什么二月只有28天或29天?为什么时候一年里有大月小月之分?为什么七、八月份会连着两个月都是大月?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这些内容超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学的兴趣高。
二、指导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呢?1、科学建立学习小组。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中面临着学生学习水平不一致的问题。
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装进行综合评定,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
浅谈三种教学模式(全文)
浅谈三种教学模式(全文)一、“创设情境,问题解决”式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选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去解决,教师只负责向学生提供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如香港、澳门课的教学:1.播放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片段;2.提问:你能简单介绍香港和澳门吗?3.组织学习课文指导归纳;4.启发:你还想了解得更多吗?5.学生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
再如,学习经纬网时:1.提问:假如一艘船在海上遇难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的位置;2.理解问题:通过议论使其认识到“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进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确定某一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或电影院里找座位的方法。
3.寻找方法:教师引导确定“座位”的方法概括为利用“行”和“列”定点的方法。
4.解决问题:引出经纬线,学生观察地球仪,阅读课本,为遇难船只报告它们所处经纬度,确定位置。
二、“寓教于乐,分组协作”式把游戏娱乐拉进课堂,生动形象地在“玩”中使知识得到升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
分组协作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
如讲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可运用角色扮演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方式,主题设为“哪种交通好”,围绕主题,策划、搜集和制作对自己有利的材料。
上课时,各方轮流发言,通过讲解、表演等形式突出各方特点。
三、“布置主题,课上”式教师确定研究主题,学生可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材料、多媒体课件及网上的信息等来达到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采集、筛选、整理、重组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如学习世界资源,可布置“大自然――人类家园”的主题,课下找资料,课上以自己的亲身体会,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意见发表感受,有理有据。
指出土地、水、森林、矿产等对人类的意义,揭示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及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中职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职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
就中职数学教学而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结合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实际,对中职数学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究,收到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中职数学来说,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其重要任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
如何通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必要性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其重要意义,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其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极为有必要:首先,通过相关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资料、教师、同学等,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整合,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
其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探索问题的过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从而努力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以顺利解决课堂问题。
学生顺利解决相关课堂问题的前提是能掌握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因而“问题解决”模式对于学生数学理论知识学习的起着极为重要的助推作用。
再次,学生解决相关课堂问题的同时,加强了与教师及同学的有效沟通及交流,能切实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多边交流与互动,在增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都能有所发展。
无疑,“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实施,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及教师主导性的体现,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目的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有其重要目的。
首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以及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有效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
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
(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
(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
(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
(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
(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
(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
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
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
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
(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3)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
(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
(5)让学生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
(6)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3)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
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基本
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问题的选择:
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
重视情景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
具有探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
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
师生双主体意识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强,能主动发现和分析问题,能联系新旧知识,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开展交流、讨论,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努力进行验证。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洞察课堂中发生地各种问题,并准确地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能动地、有效地处理这种问题,把握教学活动地主动权。
教学策略的运用:
主体发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织并落实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和增强情感体验、情感控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动机激发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所产生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从正、反两方面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层次设计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等层次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领悟寻找真理、发现规律的方法和思想。
探究创新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探究的时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 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 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 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5) 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2)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3)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4)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5)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研究的成效
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
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
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