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考数学阅卷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湖北省高考数学阅卷心得体会
英山一中胡福军
一.阅卷情况介绍
(一)总体情况:大约36.8万,其中文库考生大约13.6万,理科23.2万。
(二)阅卷老师构成:高校教师,在读研究生、博士生,中学教师。
(三)阅卷流程
试评,正评,仲裁,质检,每题采用双评形式,误差达2分则交由仲裁组判分,确保阅卷公平、公正、准确的阅卷原则。(四)阅卷相关原则
每份答卷每题采用双评,彼此看不到对方所给分数,单独给分,两名阅卷老师不是固定组合,均由电脑随机派送,两人所给分误差不超过2分则为有效分数,否则由第三人重新评阅(仲裁),仲裁分数为最后分数。仲裁分数差与评卷分数差将记录第一次评卷的两个老师的有效率,如果误差太大记为恶评,恶评率高的老师可以直接解聘,并通报该教师所在学校和教育局。
阅卷领导小组事先给定解答题的标准答案,分数细化至1分、2分,按照得分点打分,有这个知识点就得分,上下不受牵连。在评卷过程中若发现有较多其他解法,交由领导小组,他们再给出标准答案再评阅。具体得分技巧后面再具体介绍。
(五)阅卷速度
一般试评两个目的,一是熟悉答案,二是学会熟练使用键盘操作给分,用鼠标操作给分比键盘操作给分速度要慢很多,快的可以达到慢的两倍。当熟悉了答案,并且操作上基本能达到盲打,形成机械性条件反射时便可以正评了,几天下来,快的可以累计达到2万份,慢的在1万多点。阅卷时间是上午8到11点50,中间30分钟左右的吃饭和休息时间,接着工作到下午2点30分结束。事实上很多非常敬业的老师早晨7点左右就到达阅卷场地,7点40就开始阅卷。
二.得分技巧
高考阅卷和日常阅卷有稍许差别,日常阅卷熟悉学生字体,带有倾向性,总不想让学生得那些“泡沫分”(步骤分),而高考注重学生的推理、思维过程,轻结果,踩点给分,如果掌握了高考阅卷原则,其实还可以给学生增加不少分数的.下面列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 稳拿公式分
学生在三角函数题上容易丢分的主要原因是计算能力差,化简时正负号易写错,三角函数值记错。为防止得零分,仍可在不明最后结果是否正确的情况下写出必用公式,仍可拿分。
例1.(2013课标全国Ⅰ,理17)如图,在△ABC 中,∠ABC =90°,
AB ,BC =1,P 为△ABC 内一点,∠BPC =90°.
(Ⅰ)若PB =12,求
PA ;(Ⅱ)若∠APB =150°,
求tan ∠PBA.
【“拾”分策略】:此题是解三角形,而解三角形的
主要手段便是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Ⅰ)中,易得∠ 30 PBA ,于是在⊿PBA 中,已知两边夹一角求PA ,明显用余弦定
理,此时为防止计算错误,可先写出余弦定理公式,cos 2222AB PB AB PB PA ⋅-+=∠PBA ,再代入数值计算,这样就算后面计算错误还是可以得分的。同理,(Ⅱ)中可先写出正弦定理:
PAB PB APB AB ∠=∠sin sin 得公式分。
(二) 跳过常规推理拿结果分
例2.(2015课标全国Ⅰ,理17) 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n a >0,3422+=+n n n S a a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Ⅱ)设
11
+=n n n a a b ,求数列}{n b 的前项
和. 【“拾”分策略】:此题对基础中等以上学生不构成难度,但对于基础较差学生,也许有难度,学生可以依据递推公式算出前几项依次为3、5、7…..,然后发现规律,猜测出通项公式为12+=n a n 得结果分,然后利用此结果做(Ⅱ),则(Ⅱ)的分数仍可得满分。
(三)越过障碍拿后续分
例3. (2015湖北卷,理21) 一种作图工具如图1所示.O 是滑槽AB 的中点,短杆ON 可绕O 转动,长杆MN 通过N 处铰链与ON 连接,MN 上的栓子D 可沿滑槽AB 滑动,且1DN ON ==,3MN =.当栓子D 在滑槽AB 内作往复运动时,带动N 绕O 转动一周(D 不动时,N 也不动),M 处的笔尖画出的曲线记为C .以O 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Ⅰ)求曲线C 的方程;
(Ⅱ)设动直线l 与两定直线1:20l
x y -=和2:20l x y +=分别交于,P Q
两点.若直线l 总与曲线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试探究:△OPQ 的面积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
存在,求出该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拾”分策略】:此题理科40%得零分,文库60%零分,主要难点在(Ⅰ),很多学生不能求出轨迹方程,导致(Ⅱ)无从下手,其实(Ⅱ)比较常规,如果知道了轨迹方程(Ⅱ)还是可以得很多步骤分的。阅卷中就发现部分学生比较灵活,选取几个特殊位置得几个特殊点,大胆猜测轨迹为椭圆,并由此写出椭圆方程18162
2=+y x ,然后第二问按此结论做下去。第二问仍可得满
分。若某些题目(Ⅰ)是证明,但学生并没证出结果,则可跳过(Ⅰ),利用(Ⅰ)的结论去做(Ⅱ)仍可拿(Ⅱ)的分数。 第21题图
1 第21题图2
C
A B D
E F (四)虚补条件完善步骤得后续分
例4.(2015课标全国Ⅰ,理18)如图,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120=ABC ,F E ,是平面ABCD 同
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
DF BE 2=,AE ⊥EC . (Ⅰ)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
【“拾”分策略】:连接BD 交G AC 于,易得AG EG ⊥,要证平面AEC ⊥平面AFC ,则还需EG 垂直平面AFC 内某一直线,很多学生在此卡壳,如果实在无法想出另一个条件,可自行根据需要补充FG EG ⊥,再继续证明。尽管此处丢失此处得分点,但不会影响后面得分。
(五)将错就错拿补偿分
例5.(2014年全国卷Ⅰ,理
20)已知点)20(-,A ,椭圆1:2222=+b y a x E (a >b >0)的离心率为
,F 是椭圆E 的右焦点,直线AF 的斜率为,O 为坐标原点.
(Ⅰ)求E 的方程;
(Ⅱ)设过点A 的动直线l 与E 相交于P ,Q 两点,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求l 的方程.
【“拾”分策略】:依据高考给分原则,如果学生在前面有一处错误的前提下一直计算下去并没再犯错,则后面的分数减半,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