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1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

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和思 想的表现,是内心情感的外化 和升华。
劳动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是人类 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
精神产品。
艺术的发展
古代艺术
以实用为主,注重技艺和审美,如古 希腊雕塑、古罗马建筑等。
中世纪艺术
受宗教影响深远,表现神秘、象征和 寓意,如哥特式教堂、拜占庭镶嵌画 等。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
艺术概论可以作为艺术教育 的重要内容,帮助普及艺术 教育,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
和审美能力。
艺术概论可以与其他学科进 行跨学科研究与应用,为相 关学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
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文艺复兴艺术
追求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强调对人 体和自然的研究和表现,如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等。
现代艺术
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特点,强调创新 和实验,如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 等。
艺术的流派与风格
浪漫主义
强调个性、情感和想象力的表 达,追求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
现代主义
强调形式、结构和抽象元素的 运用,追求艺术的独立性和纯 粹性。
深化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概论涉及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等方 面,有助于学习者深化对艺术的理解,为后 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艺术概论的学习方法
阅读经典文献
阅读艺术史上的经典文献,了解不同时期的 艺术观念和理论。
参与课堂讨论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 心得和体会。
观摩艺术作品
通过观摩大量艺术作品,培养对艺术的直观 感受和理解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的。通过欣赏优秀 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可以培养和提高自 己的审美能力。

王宏建艺术概论1

王宏建艺术概论1

艺术概论王宏建(一)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定义:“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

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1)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艺术概论(完整)

艺术概论(完整)

玫 瑰 花 窗
(三)美的对象 1、与人的感性知觉,适合; 2、与人的心理情感,同构; 3、与人的目的、愿望、理想,同一。
(四)美与自然
美的欣赏就是将自然加以艺术化,
即人情化和理想化。
“世界上缺少的不美的事物,而是
发现美的眼睛”。
(五)美与社会 社会美的范畴极为广阔,除了人们
与邪恶的斗争、生活过程、行为事业, 以及各种物资成果、产品以外,还包括 历史的废墟、传统的古迹等等。

2、审美特征

3、情感特征
二、什么是艺术美
❖ 艺术美是人类对现实美的全部感受、理 解的加工和提练。
❖ (一)从创作角度: ❖ 艺术美是艺术家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晶。
❖ (二)从欣赏的角度: ❖ 艺术美是满足人们审美心理需要的
最有效的消费对象,也是欣赏者们 进行审美再创造的起点。
三、艺术美在何处
(一)形象性是艺术美的一般表征:
❖ 5、离不开美育与艺术教育:

心灵不断厚实;

情感不断丰富;

情操不断升华。
❖ (三)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1、注意;

2、感知;

3、联想;

4、想象;

5、情感; 想


6、理解。
❖ (四)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 1、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获得最初的审美愉悦。
❖ 2、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
❖ (1)将艺术形象转化为自身的生命活动;
❖ (2)用自己的全部人生去体验艺术形象。
❖ 3、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获得精神人格层次上的审美愉悦。

(完整版)艺术概论 第一章

(完整版)艺术概论 第一章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2.艺术与哲学的区别
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在追求真理或真 实性上,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艺术相同或相似。 但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与艺术迥异。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 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二)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1、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的
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 “真主”等虚幻的观念,颠倒实际的。 艺术的方式是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 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 的真实性。
主观感情色彩强烈,诗书画有机结合
• “扬州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高 翔、李鳝、郑燮、李方膺、罗聘
马和林 《扬州八怪》
黄慎 《福到眼前》
高翔 《山水图》
希腊艺术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 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 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 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 节”。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注:文本框可根据需求改变颜色、移动位置;文字可编辑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人类不仅创造了艺术,能够欣赏艺术,还渴求洞察艺 术的全部奥秘,揭示艺术的本质,发现把握艺术发展的 规律,从而进行真正的创作与欣赏.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 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 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 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第一讲艺术何为——艺术的本质艺术何为——艺术的本质一、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理式世界第一性,感性世界第二性,艺术世界第三性。

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仍属客观唯心主义,但有辩证法思想)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艺术是作家艺术家的天才创造物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历史发展的克罗齐——艺术就是直觉和表现。

弗洛伊德——艺术是被压抑的欲望借幻想而得到满足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和再现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亚里士多德——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1953)25岁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明确提出“艺术生产”概念1. 首次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2. 首次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3. 首次把人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生产活动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与特性1.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2.艺术既是对生活反映,又凝聚艺术家思想情感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两种生产不平衡关系理论1.是某些艺术类型兴盛发生在物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2.是两种生产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比例的。

如19世纪的俄罗斯文艺繁荣,却经济相当落后还残存有农奴制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概论讲义

艺术概论讲义

•第一章艺术的定义问题思考1、展览会为什么会不接受这件作品?展览会是依据什么标准来接纳和拒绝展品的?2、谁是艺术品的判断者?是艺术家、批评家还是收藏家?他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的标准和准则?3、一件作品是否既可以是艺术品又可以是实用的的物品?现成的物品和艺术品又没有区别?一件物品是否能成为艺术品,决定于我们去怎样看待它么?4、艺术品的标准和规范是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否存在这么一个普遍的永远不变的标准?传统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假定1、艺术必须是手工制作的。

2、艺术是独特的。

3、艺术看上去是美的。

4、艺术应该表达某种观点。

5、艺术应该需要某种技巧和技术我们顺着这五条标准来审视上述我们所提的问题首先:艺术被看成一种手工劳作,与机械化流水线的工业品是不同的。

其次:艺术品因为是艺术家个人手工制作的,所以,艺术品的生产总是和特定的个体以及时空境况有特殊的联系。

第三:艺术品应该具有足够打动人的美的形式和外观,尤其是造型艺术品,而且这种美的外观只为了人们的欣赏而存在。

第四:艺术品应该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或意图,这是我们评判艺术品是否成功的一个要素。

最后,艺术是技艺的结晶,从传统的意义上说,艺术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就是某种技能或技艺。

那么到了我们所思考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艺术呢?什么是艺术品呢?首先,艺术这个概念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

今天我们讲的艺术在古代是不存在的。

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艺术概念《后汉书·成帝纪》卷二十六:“顺帝永和元年,又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订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后来李贤在作注释时说“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

”,《世说心语》有《术解》《巧艺》两篇《魏书》里面作者将“占侯、医卜、堪舆”与“篆、书、音、律一起列入了《艺人列传》。

隋炀帝杨广曾编纂《古今艺术图》,又叫做《古今艺术》,据《历代名画记》、《太平御览》《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中对这本《古今艺术》的注释,《古今艺术图》中的艺术所指的不止书画艺术,还包括了音乐、舞蹈、游艺、园艺等。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第一种“客观精神说”★(名词名词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主观精神说”★(名词名词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名词名词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指出艺术就是对现实的“恶搞”。

他首先确实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确实了“恶搞”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艺术所具备的这种“恶搞”功能,使艺术甚至比它所“恶搞”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就是生活”的论点启程,指出艺术就是对生活的“重现”,就是对客观现实的“重现”。

第一章 艺术概论

第一章 艺术概论

3、艺术的审美是内容美和形 式美的统一。 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 内容,是二者的有机统一。每种艺 术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艺术贵 在创新,随着艺术时间的不断发展 ,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的变化和 发展。
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 建筑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的 形式美法则渐渐被扬弃,现代 建筑师们反对在艺术形式美上 的整齐划一,提倡建筑艺术形 式美德探索和创新。
1、中国画
中国画历史悠久,其绘制材料主要是 “文房四宝”、绢帛和中国画颜料。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纸分两类 :一类是以树皮为 原料的皮纸类,一 类是以竹皮为原料 的竹纸类。笔分羊 毫、狼毫、兔毫等。 墨分油烟墨和松烟 墨两类。
中国画的颜料分 为矿物色和植物色两 大类。矿物色包括朱 砂、石青、石绿、金 粉等;植物色包括花 青、藤黄、胭脂等。
中国国家大剧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 柔和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 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 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 演出大厅。它暗含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乎 想象 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 态出现,体现了设计师的 奇特构思与主体性。
中国画首先强调的是 “笔墨”。所谓“笔”, 是指勾、勒、皴、点等运 用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 并且中国画以线条为主。 所谓“墨”,指中国画以 墨代色,运用烘、染、泼、 积等技法,使墨色产生丰 富细腻的深浅变化,即所 谓的“墨分五彩”,独具 魅力。
中国画构图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 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包括全景式、分段 式、分层式),自由灵动。并与诗文、 书法、篆刻结合,形成特有的形式美。
例如,2008年中国的奥运会场馆“鸟巢 ”震惊世界。这座外观全由钢材制成,耗资 数十亿元的建筑,刻意追求造型美,设计十 分独特。它凝聚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愿与祝福 ,被视为近年来建筑界的奇迹与杰出代表。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第一节艺术的起源一、模仿说▪德利谟克特说:“在许多重要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二、游戏说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斯宾塞又进一步发挥和补充了“游戏说”。

斯宾塞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三、巫术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逐渐兴起四、表现说▪汉代《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苏珊·朗格提出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符号五、劳动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既不单纯是一种本能,也不仅仅是为了纯粹实用的目的,而是两者的结合。

“劳动说”就是这种学说的一种表现。

三、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艺术的发展并不是线性均速发展的,在有的时期可能发展迅猛,而也有的时期则停滞不前,这即是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有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和较少约束的思想氛围给艺术家提供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自由的创作空间,从而出现某些艺术的繁荣。

艺术发展的不均衡在艺术内部表现为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

四、继承与创新对艺术发展的重要性艺术发展除了与时代、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因素有关外,还有其自身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等内部的原因。

就艺术发展的总体而言,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是艺术发展的主要方法,而且许多艺术门类的发展常常是多种方法并用。

从继承的方式看,后代艺术对于前代艺术的继承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从艺术创新角度看,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内部因素,没有创新因素的艺术是没有活力的。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第一章艺术属性论第一节艺术主体论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

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

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荷兰画家森特凡高法国画家高更二、表现论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

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

2、有所取舍3。

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

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

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

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一、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概论
什么是审美?
辨别、领会事物的美。
什么是审美关系?
人在实践中同现实发生的审美、创 造美的关系。客体的审美特性和主 体的审美需要、审美能力是它形成、 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它的确立使客 体成为审美的客体,主体成为审美 的主体。它是人从审美上把握世界、 改造世界和认识美、创造美的前提, 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什么是 自然美
自然界事物的美。与社会美合称“现实美”。主要有两种形态: 经过人直接改造加工的自然对象(如田园)的美;未经人直接改 造加工的自然对象(如星空、大海)的美。
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事物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 包括人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和人所创造的社会物 质产品的美。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02
艺术作品的主体性
不同的艺术家,甚至相同的艺术家, 所创作的每一件艺术作品之间必然 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是艺术 作品的个性,也就是这里所讲的主 体性。
艺术概论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五代)顾闳中
艺术概论
同样是画人,虽然中西绘画形式不同,但所表现出的各自的个性是存 在的,也是不同的。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01
艺术的意识形态本质
艺术概论
艺术是意识形态,是特殊的意识形态,这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艺术主要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 默化的作用。
艺术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且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它和其 他意识形态一样,由经济基础决定。
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统率地位,但从它属于意识形态的本质来看,政治与艺术是并 列关系,根据事物分类的基本逻辑,它们只能相互影响,不可能相互决定。

艺术概论第1章美与艺术的起源

艺术概论第1章美与艺术的起源
第一章 美与艺术的起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主要内容
CONTENTS
01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第一节 美的起源
1
关于美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研究思考过。“美”无处不在,它存在于世间万事万物之中 ;
接触律和交感巫术 接触律:即接触过的事物在脱离接触后仍继续发生相互作用,而且永远相联,因此,只要对曾有过接触的事物中的一方施行影响就可以影响另一方。 根据接触律原理,依据巫术的施行方式,弗雷泽提出 交感巫术:即用事物的局部替代整体的方式来施加对该物的影响。如歃血为盟、占卜、看相等。
图腾崇拜 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们拥有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上是一个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以动植物为主,动物又占绝大多数。 一般认为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
“准艺术”的衰落 与艺术的发生
第三节 艺术的世界民族性
世界各民族艺术的 多元存在 各民族艺术 相互影响与融合
2.1 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01
艺术的民族性: 在艺术领域内,一个民族创生、自适的、区别与他民族之艺术文化特点的属性。 艺术民族性的根源: 民族精神、主体性格、文化传统的熏染。 多元共生关系
*
劳动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代表人物与相关理论: 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说: 劳动并非人的本质,只是人类借以改造世界的手段和活动;劳动只是艺术产生的前提条件。 玛克斯·德索的批驳:原始音乐和舞蹈。

艺术概论第1章美与艺术的起源

艺术概论第1章美与艺术的起源

丰富精神世界
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的情 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 彩。
促进审美创造
艺术作品激发人们的创造 力,推动新的艺术形式和 风格的出现,推动艺术的 发展和进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现代艺术
总结词
多元、传统艺术形式和观 念的束缚,追求个性表达和创新 ,呈现多元化趋势,如抽象艺术 、行为艺术等。
04 美与艺术在社会中的角色
美与艺术的道德功能
01
02
03
引导社会价值观
艺术作品通过描绘道德主 题,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 道德观念,弘扬真善美的 价值观。
促进跨文化交流
艺术作品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流的 桥梁,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启发思考
艺术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引 导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 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美与艺术的审美功能
培养审美情趣
艺术作品通过美的形式和 内涵,培养观众的审美情 趣,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 和欣赏能力。
人类心理和情感需求也是艺术起源的重要因素,如表达情感、追求美感和满足感等。
艺术起源的探索
艺术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 考虑多种因素和方面,包括人类学、考
古学、心理学和美学等学科的知识。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艺术 形式和风格,可以深入了解艺术起源和 发展过程,进一步探索艺术的本质和意
义。
提升道德意识
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的内 心,引发人们对道德问题 的思考,从而提高整个社 会的道德水平。
传递道德教诲
艺术作品可以作为道德教 诲的载体,通过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等方式传递道德 观念,引导人们向善。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第一章一、艺术起源于人类物质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二、“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

“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

准艺术”的繁荣在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时代,大约在七千年——五千年之间。

准艺术繁荣的标志是陶器的普遍创制。

文明艺术发生的标志是青铜器等金属艺术品的出现。

(P8)三、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物质与精神、审美对象与主体心灵,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的特定成果。

(名词解析)四、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以物质生产劳动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艺术是伴随着人类而形成的。

P7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1、艺术起源于摹仿: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摹仿说”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

2、艺术起源于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的斯宾塞、谷鲁斯3、艺术起源于巫术:爱德华·泰勒、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法国的雷纳克、美国的托马斯·门罗4、艺术起源于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西方美学家沃拉斯切克、毕歇尔简单题一、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简答题):P8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工性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是艺术发生的上限。

2、艺术发生的标志——形态性认识形式美的规律,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去造型,这是艺术发生的标志。

任何艺术都是创造者创造力的表现形态。

3、艺术发生的定质——审美性“准艺术”与实用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在实用品中渗透了原始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识这些精神内涵。

二、艺术发展的他律性(简答题)p12内容: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社会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科学、宗教、哲学等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名词解释:答题时要简明扼要,不要求展开说明。

名词解释题对记忆的要求高一些。

一般来说,教材和课件中的解释是最精炼和准确的,如能记住最好。

准确理解其意思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也可以,关键是要概括准确完整,能够解释概念的本质和内涵。

②简答题:这类题型一般是根据课程中的有关理论、观点、方法原理等,直接提出问题,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

答题时把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的两三句话,也就是核心要点说出来,然后把这个问题的首创者、发起人、创导者要举出即可(一般列举一两个典型)。

举例要简洁,点到即可。

总之,简答题要求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回答。

复习时主要是记重点和要点。

比如,关于艺术本质和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看法,可从核心观点、理论代表、评价等方面回答。

③论述题:要求认真理解题目,将问题与教材的相关理论联系起来,提出中心论点,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形成分论点,论述题特别要注意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要全部背诵书中的论述,还要注意联系具体作品或实例论证观点。

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说明:后面所列的答题思路,基本是按照论述题的形式做的,仅供参考,不是标准答案。

同学们考试时,可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方式。

序言部分复习题1、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以及与之相关的______。

总之,艺术学是一门___学科,____学科,___学科和正在___中的学科。

其学科性质表现为:____性、____性、___性。

答案:人类的艺术活动,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人文、理论、交叉、发展;综合、开放、实践。

2、艺术学的研究内容,总体上包括_____、_____、_____。

答案: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3、《艺术学概论》作为一门课程,它是___地、____地阐述艺术的_____的理论课程。

答案:概括、简要、基本原理4、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深刻指出:“我们牢牢记住,用于不同的____、不同的____,艺术这个名称所指的事物会______。

答案:时期、地方、大不相同5、在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这个漫长的时期中,艺术一直被认为是___________。

答案:以规则为依据的技艺生产6、18世纪40年代,法国学者_____在《简化成一个单一原则的美的艺术》一书中明确确立了“____艺术”概念的权威性,并把它系统化。

答案:查理斯·巴托、美的7、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是德国学者_____。

答案:康拉德·费德勒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重要概念1.客观精神说2.主观精神说3.模仿说(再现说)4.形象性5.主体性6.审美性7、艺术典型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P6_9)2、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P9_22)3、形象性是不是艺术的必备的特征?联系作品回答。

(P9_12)4、如何认识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点?联系作品回答。

(P16_18)5、面对相同的题材,为什么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P14)6、如何理解艺术的审美性?请联系作品论述。

(P18_22)7、联系艺术作品, 论述艺术的审美性和“现实丑”的关系。

(P19)【参考答案】简评:“客观精神说”承认艺术来源于现实,承认艺术创作的理性作用,特别是承认艺术是以感性的形式来显现理想,因而这些个别的观点非常具有理论价值。

但该理论把超自然的“理念”或“理式”看成第一性,把现实世界看成第二性,这种探求艺术本质的方法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主观精神说” 承认艺术的出现离不开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揭示了想象及情感在创作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但却把这种主观因素过分夸大到绝对化程度,完全否认客观因素的存在,因此,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模仿说”或“再现说”的理论摆正了意识与存在之间的关系,但该理论仍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阶段。

3、形象性是不是艺术的必备的特征?【答题思路】是A、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形象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P9:将哲学等社会科学与艺术的特征作比较)B、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只是各个艺术门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已。

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失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也就不能称作艺术作品。

C、举例说明艺术形象具有的三个特点: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个性与个性的统一4、如何认识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点?【答题思路】1、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表现在人们对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

所以,每个人面对同样的艺术形象,获得的艺术美感就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

2、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艺术作品引导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能力来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3、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都离不开想象,但与艺术创作以创造性想象为主不同,艺术鉴赏要以再造性想象为主。

欣赏主体总要根据艺术作品所用的材料(语言、图像、音响、人体动作等),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与审美经验,对作品中展开想象,再造审美意象。

4、引用名人名言。

朱光潜:“景是各人性格和情趣的反照。

” 西方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举例)5、结论:艺术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5、面对相同的题材,为什么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P14: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征)【答题思路】1 、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这表现在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尤其是艺术创作的内容,更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

同时,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作品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没有创作主体,艺术作品就无法产生。

2、艺术创作中的这种主体性,还集中表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

艺术家面对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对生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正是艺术创作的这种能动性,使得艺术成为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辩证统一。

3、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

因为它们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带有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色彩与艺术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特色。

举例)7、举例阐述艺术的审美性与“丑”的关系。

(P19:艺术的审美性)【答题思路】:1、艺术的审美性是指艺术作品能够给人一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具有审美价值。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2、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因此,艺术作品不仅表现美的事物也要表现不美的、甚至丑恶的事物。

3、艺术美源于生活真实,但又不等同于生活真实。

真正的艺术家表现在生活中“丑”的对象时,必然会渗透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包含着艺术家的审美创造。

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这个形象虽然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它已经具有审美意义。

(举例)【相关材料】罗丹认为:“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因为内在的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蹙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和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在艺术中,只是那些没有性格的,就是说毫不显示外部和内在的真实的作品,才是丑的”。

作为审美意象的“丑”的审美价值1. 现实生活中不仅有引起优美和崇高的体验的东西,而且也有引起丑的体验的东西。

“丑”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可以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2. “丑”常常能显现一个人的特性特征。

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

3、“丑”的存在显示了历史和人生的苦难的或阴暗的一面,这使人震动,同时又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性和深度。

第一章测试题1、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主要有__、__、__等看法,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_和_,_和_,_和_。

2、俄国19世纪著名文艺理论家__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_”的全新观点。

3、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指出:艺术不仅是一种_,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同时又是一种_。

4、艺术生产系统包括_、_、_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

5、决定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本质的,并不是它的物质生产的一般性质,而是它的精神生产的性质——___。

6、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_,特征是本质的_。

7、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_、_、_。

8、艺术形象的特征包括__、__、__。

9、艺术形象的__,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

10、艺术的主体性体现在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包括__、__和__。

1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__体现,是_、_、_的结晶,体现为__和__的统一。

12、罗丹认为:“在艺术中,有__的作品才算是美的.”“只是那些没有__的,就是说毫不显示外部和内在的真实的作品,才是丑的.”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重要概念1.模仿说2.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劳动说6.多元决定论二、简答题1、探讨艺术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简评西方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

3、你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4、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1、探讨艺术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题思路】①考古学方法。

即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最重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

②对现代残存的原是部落考察法。

即对现在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

③对儿童艺术心理的探究。

即通过对儿童艺术心理的研究,推测人类审美发生和艺术的起源。

2、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答题思路】1.艺术起源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各门类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难于归结为同一种动因。

因此,艺术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不仅有助于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同时也启示我们,对于这样一个距今年代久远且复杂的问题,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2.大量原始艺术遗迹表明,原始艺术与劳动、祈祷祭礼、图腾歌舞、生殖崇拜、性爱等几乎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共同组成了原始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