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黔之驴》(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黔之驴》(含题目和答案)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XXX,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作者(朝代)的(填姓名)(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10.文中,驴的技俩除了□和□之外,别无所长,因此,后人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本事有限且拙劣。
(3分)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2)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感觉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XXX,莫相知。
异日,驴一鸣,XXX,远遁;感觉且噬己也,甚恐。
然来往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驴不胜怒,蹄之。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
(2分)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3)黔之驴XXX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XXX,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0.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发挥想象,感受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懂得谦虚谨慎,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概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时安排本节课时:1课时(40分钟)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将课文《黔之驴》朗读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并将思考结果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签字和日记内容,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自我反思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分享对孩子学习语文的看法和建议,促进家校合作。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语文七年级下册《柳宗元 黔之驴》
三、拓展阅读
• 【原文】 临江之麋 • 临江之人畋〔8〕,得麋麑〔9〕,畜之。入门,群犬 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10〕。自是日抱就 犬〔11〕,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 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 〔12〕,抵触偃仆〔13〕,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 仰甚善〔14〕,然时啖其舌〔15〕。 三年,麋出门, 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 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 注释:〔8〕临江:唐县名,在今江西省清江县。畋 (tián田):打猎。〔9〕麑(ní泥):鹿仔。10〕怛 (dá达):恐吓。〔11〕就:接近。〔12〕良:真, 确。〔13〕抵触:用头角相抵相触。偃:仰面卧倒。 仆:俯面卧倒。〔14〕俯仰:低头和抬头。〔15〕啖 (dàn但):吃,这里是舔的意思。
• 【译文】临江之麋 • 临江有个人出去打猎,得到一只幼麋,就捉回 家把它饲养起来。刚踏进家门,群狗一见,嘴边都流出 了口水,摇着尾巴,纷纷聚拢过来。猎人大怒,把群狗 吓退。从此猎人每天抱了幼麋与狗接近,让狗看了习惯, 不去伤害幼麋,并逐渐使狗和幼麋一起游戏。经过了好 长一段时间,狗都能听从人的意旨了。幼麋稍为长大后, 却忘记了自己是麋类,以为狗是它真正的伙伴,开始和 狗嬉戏,显得十分亲昵。狗因为害怕主人,也就很驯顺 地和幼麋玩耍,可是又不时舔着自己的舌头,露出馋相。 • 这样过了三年,一次麋独自出门,见路上有许 多不相识的狗,就跑过去与它们一起嬉戏。这些狗一见 麋,又高兴又恼怒,共同把它吃了,骨头撒了一路。但 麋至死都没有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 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
注释: 噫:叹息声。 类有德:好像有修养。 向:假使。 类有能:好像有本领。 虽,即使。 不出其技:不显示出自己的一点点本领。 卒:到底,终于。 今若是焉:如今偏偏是这样。 悲夫:真是可悲呀。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黔之驴》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勇于改正错误。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黔之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辅导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对课文《黔之驴》的预习情况。
2. 提问:请大家简要概括一下《黔之驴》的故事情节。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字典,加深理解。
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运用。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大家学到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第二课时四、深入分析课文(2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寓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 讨论:从《黔之驴》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五、课堂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问:大家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情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六、课堂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言文《黔之驴》的寓意,体会作者对事物认识深刻、批判犀利的表达。
2.掌握重点字词、句式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黔之驴》的寓意,掌握重点字词、句式。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对寓意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黔之驴这样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
2.简要介绍《黔之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根据注释,学习重点字词。
三、课堂讲解1.讲解重点字词、句式,如“黔之驴”、“技止此耳”等。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寓意。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黔之驴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黔之驴的寓意是什么?二、深入讲解1.讲解黔之驴寓意背后的哲学道理。
2.分析黔之驴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联系。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黔之驴的故事,进行讲述。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黔之驴寓意的小论文。
第三课时一、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1.讲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阅读一篇文言文。
三、课堂小结2.强调黔之驴寓意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深入理解黔之驴的寓意,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生活。
2.阅读一篇文言文,积累重点字词。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黔之驴的寓意对你有什么启示?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黔之驴寓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后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2.强调黔之驴寓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阅读一篇文言文,积累重点字词。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黔之驴》中“黔驴技穷”这一成语的由来及其含义。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明白“知人善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黔之驴》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课文寓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入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黔之驴》的作者、背景及寓意。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和古文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寓意,联系实际生活。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朗读并背诵课文《黔之驴》。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文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黔之驴》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黔之驴》,使学生懂得诚实、自信和勇敢的品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黔之驴》的基本内容理解和主旨把握。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某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对课文寓意和作者意图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课文《黔之驴》的作者和背景。
3.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黔之驴》,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问题。
3.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4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四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黔之驴》的内容,绘制一幅故事情节的插图。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黔之驴》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反思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和贡献度。
6.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绘制的插图是否能够准确表达故事情节,注意绘画技巧和创意。
阅读学生写的读后感,评价其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拓展活动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黔之驴的描绘,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文言文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特点。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3. 写一篇关于《黔之驴》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黔之驴》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解读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黔之驴的描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黔之驴》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和段落分析。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抽象概念。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图片。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黔之驴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准确发音和句子的流畅阅读。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4.3 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其中的难点和重点。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4.5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5.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第六章:教学内容与资源6.1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黔之驴》课件
四、翻译句子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有一个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
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
3、以为且噬己也
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已。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渐渐又靠近一些,态度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 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一下它。
黔之驴
补:添 加 成 分
(1)至则无可用,放之(于)山下
译: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 把它放在山下。
(2)蔽林间窥之 译:(老虎)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 它(驴子)。
顺:调 整 语 序
(3)莫相知=莫知相
译: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态度更加随 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 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
课上练习
• 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过程 ?
吃驴 识驴 • 文章详写了 虎 ,略写了 驴 ,主要是通过 写 虎 来衬托 驴 的特点。 心理 。 • 文中刻画了虎的哪些方面 行动 、神态 、 其中写虎与驴斗的 动作 和 心理 尤为出色。 • 开始时虎试探性进攻, 荡倚冲冒 个动作显示出虎 畏驴
愈来愈大胆,最终把驴吃掉。 • 文中写老虎对驴子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的变化的句子 是哪一句? 觉无异能者 • 驴子充分暴露自己弱点的是哪一句?
★走近柳宗元
一种文学体裁,以故事的形式 或拟人手法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常 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1、听师范读,再大声朗读课文。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3、用自己的语言给同学们讲述这 个故事。
qián
hà o
zài
kuī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黔之驴》柳宗元生平简介及创作成就
柳宗元生平简介及创作成就生平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
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
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
柳宗元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文学成就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黔之驴》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老虎与黔驴之间的斗争。
教学难点:1. 文中的一些文言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主题的深入探讨。
教学准备:1. 课文《黔之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2.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课文《黔之驴》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词做标记。
2. 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老虎与黔驴之间的斗争。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课文主题进行深入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黔之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讲解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字词,要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1)黔之驴的特点有哪些?(2分)(2)课文中的老虎是如何对待黔之驴的?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3分)(3)请用文中的句子解释“黔驴技穷”(2分)2. 学生互相批改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七、课后作业(家庭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黔之驴》(3分)(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黔驴技穷”这个成语的理解(4分)(3)请列举三个类似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3分)八、课程拓展(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黔之驴》主题相关的成语进行讲解,包括成语的含义、出处和例句。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黔之驴》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文《黔之驴》的文本,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学期的学习进行简单的总结。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课文《黔之驴》。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黔之驴》,注意生字词的书写和理解。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黔之驴》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后,对课文《黔之驴》进行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对课文《黔之驴》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针对课文《黔之驴》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七、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课文《黔之驴》进行深入讨论。
2.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八、分享讨论成果(5分钟)1. 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最新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黔之驴》
(老虎)渐渐又 碰撞、依靠、 驴子禁不 用蹄子踢老虎 靠近(驴子)一些 冲击、冒犯它 住发怒 态度更为随便
虎 因 喜,计
因此
之
曰:“技止此 耳!”
只 罢了
盘算 代“驴不胜
怒,蹄之”
老虎因此 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而高兴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
于 跳跃 是
怒 吼
骇 倚
dùn
遁
shì
噬
xiá
狎
不胜
zshēng hǎn
zà i
跳踉
liá ng
y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
慭慭然
船载
黔无驴,有好事者
地名 喜欢多事 的人
船
名作状 用船
载
以 入
连词, 而
黔地没有 驴子
有一位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 到黔地
至
到了
则 无可用,
却
放
之 山下
“放之于山下”的省略,之:它;于: 运到之后,却没 到 就把它放在山下。
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本 领似的
益 习 其 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逐 熟悉 它 渐 习惯 的 靠 近 始 终
击 扑
但始终不敢扑 (老虎)渐渐地听 又靠近它,在 惯了驴的叫声 它前前后后走动 击(驴)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 胜 怒,蹄 之
更 亲近 碰 依 冲 冒 加 而不 撞 靠 击 犯
庄重 不堪 禁不住
• 柳宗元在柳州,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 生活习俗,“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修复孔庙,推行儒学,兴办教育事业, 重修学宫,改善教学环境,致力于提 高居民文化素质,柳州社会文化风气 由此大开。后人称“柳州人知学,自 柳宗元开始”。 • 他在柳任内,还有开挖水井,种植树 木,发展生产,释放负债奴婢等造福 子孙后代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由 于他在文化上的卓越成就,被推崇为 柳州“斯文宗主”。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和译文
黔之驴
作者:柳宗元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
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黔之驴》课文详细注释
《黔之驴》课文详细注释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注释】黔(qián):地名,当时指今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
好(hào):喜欢。
者:代词,……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文中是“用船”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至:到。
则:却。
之:代词,它,代指驴。
庞然:巨大的样子。
以为神:即“以之为神”,把它当做神。
蔽:隐蔽,躲藏。
窥:偷看。
稍:渐渐。
慭(yìn) 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相知: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段析】交代了黔驴的来历,开篇即言“黔无驴”,又因为“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至则无用”,便把它放在山脚下。
这就把驴送到了老虎出没的场所,为老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也为故事设置了一个得以合理发展的背景。
“庞然大物”是老虎对驴的最初评价。
“蔽林间窥之”表明老虎做事谨慎,不轻易冒险。
“稍出近之”写老虎试探性地接近驴,写出了老虎小心翼翼的神态。
“愁愁然”照应“蔽林间窥之”。
第一段:写驴的来历以及老虎初见驴的心态。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骇:害怕。
遁:逃走。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将要咬自己。
且,将。
噬,咬。
甚:很。
恐:害怕,恐惧。
然:可是,但,却。
异:奇特的,与众不同的。
者:表假设的语气,相当于“……似的”。
益:渐渐,更。
习:习惯。
终:始终。
搏:对打,搏斗。
益:更加。
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荡倚冲冒:摇晃依偎,冲击顶撞。
不胜怒:忍不住恼怒。
不胜,不禁、不能承担。
蹄:文中是用蹄子踢的意思。
因:因而。
计之:考虑这件事。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技止此耳:本领不过这样罢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掌握重要的文言文知识点。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诚实、自信、勇敢面对困难等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知识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知识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后练习。
(2)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拓展学习视野。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黔之驴》。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
3. 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章寓通言过述写老虎
惧驴、 识 驴、 戏 驴、 吃 驴的
过程,其实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 质、克服对未知事物 畏惧 的心
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 也告诫人们掌握 真本领 、
真才干的重要性。
14
布置作业
❖ 写一篇读后感,把 ❖你对这篇寓言的感受 ❖写下来
15
义
务
黔 教
育 课
驴 验 (
宗
教下 科)
元
书
1
关于寓言
❖ “寓”是“寄托”的意思。语言往 往通过一定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 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它惯用拟人的手法, 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 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篇幅短小, 语言简洁生动。
2
教学目标
❖ 1 、掌握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 2 、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 3 、理解驴、虎形象对于表现寓意的作用; ❖ 4 、启示学生应该认识事物本质从而驾驭并
跳踉:跳跃
7
分析故事情节
一、驴虎较量之前的状况
二、驴虎较量的过程及结果
惧
戏
老虎
驴
识
吃
8
驴
外强中干 虚张声势
9
虎
知己知彼 做事谨慎
10
总结寓意
❖ 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的而自
招祸患的人。
❖ 从虎的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 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 定能战胜它。
❖ 从驴与虎的关系角度:要坚持,不要放弃;要 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 卖弄,要正确估计 对手 等
5
读 准 下 列 字 音:
❖ 黔qián 窥kuī 骇hài 遁dùn ❖ 噬shì 狎 xiá 踉 liáng 慭 yìn
6
掌握重点词语
❖ 蔽:隐蔽,躲避
稍:渐渐
❖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近:接近
❖ 大骇:非常害怕
远遁:远远地逃走
❖ 异能:特殊的本领
噬:咬
❖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益:渐渐
❖ 蹄:用蹄子踢
征服客观事物;同时也要认识到掌握真本领、 真才干的重要性。
3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唐代 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其作 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 能,残暴凶狠,同情人民的 不幸遭遇。其作品文学艺术 价值极高,和韩愈合称“韩 柳”,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4
本文选自《柳河东 集·三戒》,是一篇寓言。 柳宗元的代表作《临江 之麋》、《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和起来 组成《三戒》。通过麋、 驴、鼠三种物态的描绘, 反映现实,形象生动, 语言犀利。篇幅虽短, 而波澜起伏。
11
达标反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慭慭(yìn )然 大骇(hài ) ❖远遁(dùn) 噬(shì)己 ❖益狎(xiá) 跳踉( liáng)
12
达标反馈
❖ 2、填空:
❖(1 )《黔之驴》作者 柳宗元 , 唐 代
❖ 文学 家, 哲学 家,字 子厚 ,河东
❖人,世称 柳河东 。
13
(2)《黔是驴》是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