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doc

合集下载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从业人员身心健康,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工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包括全职、兼职和临时工。

第三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确保从业人员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

第四条公司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健康管理和培训条件,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第二章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第五条公司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健康检查结果和培训情况。

第六条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专项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七条从业人员应当提交有效的健康证明,未提交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

第八条从业人员在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影响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的疾病期间,应当暂停从事相关工作。

第九条公司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第十条公司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定期检查、更换。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加强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服务,帮助从业人员应对工作压力。

第三章从业人员培训管理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考试成绩和培训证书。

第十三条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公司组织的培训,包括公司文化、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法律法规等内容。

第十四条从业人员每年应当接受定期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要求。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选拔和培养优秀从业人员,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七条公司应当设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负责人,负责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工作。

第十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十九条公司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建立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单位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率,确保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从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等。

第二章培训目标第三条通过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第四条培训旨在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三章培训内容第五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2. 单位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3. 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4. 服务规范与礼仪;5. 应急处理与安全知识;6. 心理素质与沟通技巧。

第四章培训方式第六条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自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第七条集中授课由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讲师进行,确保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第八条自学部分由从业人员根据培训计划和个人需求,利用业余时间进行。

第九条实践操作部分由部门负责人或师傅指导,使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技能。

第十条案例分析由从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培训考核第十一条培训考核分为上岗前考核和在职考核。

第十二条上岗前考核由部门负责人组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在职考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

第十四条考核不合格者,经培训后可重新参加考核,直至合格。

第六章培训档案管理第十五条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信息。

第十六条培训档案应妥善保管,以便查阅和评估。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七条对积极参加培训、考核合格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对不参加培训、考核不合格者,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降职、辞退等处罚。

第八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我们将不断优化培训体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为我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 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为确保本单位的食品安全,保证在食品的经营过程和控制中,降低食品安全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单位应制订食品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以保证食品在经营加工过程中得以有效的控制。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应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进货制度》,对所有食品做好验收与记录工作。

三、对于经营加工的食品,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管理,必须严格执行食品的操作流程,并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贮存,必须按照“五专”管理,精确填写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并严格执行《废弃物处置制度》。

四、对于食品从业人员,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每天对从业人员的健康证、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并规范。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对食品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要严格检查并记录,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负责人报告。

六、对于在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行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一一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要及时予以
纠正,并规范制度与过程的控制。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必须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幼儿园必须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

为此~特制定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应坚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食品安全法》和相关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和安全法律意识。

二、幼儿园每学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二次~做到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培训内容落实。

三、食堂从业人员必须积极认真参加培训~认真作好学习记录。

四、每次培训之后~组织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培训知识考核~凡不及格者~进行补考。

五、幼儿园应收集好培训资料~作好培训记录。

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一、培训目的 :动员培训,增强幼儿园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责任感,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促进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参加人员 :食堂管理人员和食堂所有从业人员三、培训时间 :时间为每学期二次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并完善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长效机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如下:四、培训内容1(法律法规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安全管理规定》《学生集体用餐安全监督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学校有关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食品安全预案学习。

3.《学校食堂管理操作规范》教学光盘。

为了有效的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1.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学习与本岗位相关的卫生习惯及操作标准,使从业人员了解熟悉有关应知应会内容。

2.建立完整的从业人员学习培训记录,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参加培训人员名单。

惠州市中大外语幼儿园2014年9月。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保障公众餐饮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按照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订的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诚信守法经营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集中培训。

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五、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一)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

(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四)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

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五)对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

对德、能、勤、纪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一)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

未取得前述有效证件的人员不得上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

(三)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管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管理。

第三条培训应当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合理进行培训设计和安排,促进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

第四条本制度中所称从业人员,是指公司在正式录用并在本单位工作的各类人员。

第五条公司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保证培训计划的贯彻实施。

第六条公司应当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制定从业人员培训计划,确保培训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第七条公司财务部门要为培训支出专项经费,确保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对培训情况进行全面统计与分析,不定期开展培训效果评估,为下一步制定培训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第二章培训需求分析第九条公司应当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培训需求调查,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明确人员缺口,及时调整培训方向,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十条各部门应当定期开展人才储备分析,对未来业务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为培训计划的编制提供数据支持。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建立严格的培训需求审批制度,确保培训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根据岗位要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

第三章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第十三条公司应当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协助,制定全年的培训计划。

第十四条培训计划应当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费用预算、培训形式等内容。

第十五条培训计划中应当根据职务层次和种类设置不同的培训项目,包括基础培训、技能培训、管理培训等多个方面。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培训资源,通过自主开展培训、邀请外部培训机构和专家提供培训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培训计划的跟踪管理机制,定期对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估,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校外培训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校外培训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保障学生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校外培训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所有从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教学人员、教研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

三、从业人员资质要求1. 教学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且符合培训科目要求;(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3)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特点。

2. 研究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3)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特点。

3. 管理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教育行业相关政策法规;(2)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力;(3)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 后勤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2)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胜任后勤保障工作。

四、培训与考核1. 机构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机构应建立考核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

3. 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机构应予以培训和指导,直至合格。

五、黑名单制度1. 机构应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对存在以下行为的从业人员纳入黑名单:(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国家利益;(2)严重违反职业道德,损害学生权益;(3)存在性侵、虐待、伤害学生等违法犯罪行为;(4)存在其他严重违规行为。

2. 被纳入黑名单的从业人员,机构不得再次聘用。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校外培训机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5篇)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5篇)

最新培训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吧培训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篇一员工培训是一项繁杂、艰巨、长期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负责培训工作的各级干部员工,必须认真负责地做好员工培训档案的.归档和管理工作。

1.0由各部门(各子公司、各管理处)建立员工个人《员工培训档案》(表格or-004),将该员工参加的所有培训,按《员工培训签到表》(表格or-005)所列内容,详细填写,作为员工晋升、调薪、年度考评的条件之一。

2.0除非该员工离任(或被辞退、除名),否那么该员工的培训档案将长期保存,并随该员工在本公司内部工作单位的调动而调转。

3.0无论那一种类培训,从培训申请到考核完毕,各部门(各子公司、各管理处)培训负责人每次都应认真做好培训记录,按规要求填写相应记录表格,在培训完毕后归档备查。

4.0培训记录至少保存一年(员工个人员工培训档案除外)。

5.0教育培训部负责建立各部门(各子公司、各管理处)负责人的培训档案。

培训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篇二1、上岗时,衣冠不整、不佩带工号牌。

2分2、当班时未经容许拨接或用酒店办私事者。

2分3、私吃客人遗留食品或酒店赠品。

2分4、不注意卫生,随地吐痰,丢弃杂物者。

2分5、无故迟到、早退者〔包括不参加班前、班后卫生〕 2分6、当班时打盹睡觉者。

4分7、未经容许,随意玩弄场内设施者。

2分8、工作散漫,未及时向客人提供合理效劳。

4分9、当天没按指定岗位清扫卫生者。

2分10、对客人效劳礼貌不到位者。

3分11、对个人仪容、仪表不认真对待。

2分12、未经管理人员批准私自调班者。

2分13、班前会及大扫除无故缺席。

5分14、当班期间不注意言谈举止,大声喧哗,讲不雅语言。

3分15、未经同意分开工作岗位而无合理解释。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养和竞争力,保障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安全,订立本培训管理制度,确保从业人员接受必需的培训和连续学习,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行业变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公司员工,包含全职员工、合同制员工及临时工。

3. 培训内容3.1 系统培训新员工入职时,应接受公司的系统培训,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公司概况和组织机构—公司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劳动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3.2 岗位技能培训依据各岗位职责的不同要求,订立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专业知识和技能—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的操作技能—沟通和协作本领—解决问题和决策本领—管理和领导本领3.3 专业进修培训依据员工的发展需求和公司的业务发展,供应专业进修培训机会,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行业趋势和前沿知识—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新技术和工艺—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培训—跨部门沟通和学习机会4. 培训计划4.1 培训需求评估依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每年初订立全年的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需求评估。

评估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环节:—部门经理提交部门培训需求— HR部门对培训需求进行统计和分析—与公司战略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订立最终的培训计划4.2 培训计划执行依据订立的培训计划,布置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并通知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可以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在线培训等方式。

4.3 培训成绩评估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培训成绩评估,重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培训后考试或考核—培训后的工作表现—培训后的满意度调查—培训效果评估报告5. 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5.1 培训记录HR部门负责培训记录的管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培训计划和布置—培训通知和签到表—培训评估结果—培训效果评估报告5.2 培训档案HR部门负责员工培训档案的管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员工个人培训记录—培训证书和资质证书—培训料子和课件—培训费用和报销记录6. 培训管理责任6.1 培训部门的职责培训部门负责订立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评估培训成绩和管理培训记录档案。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5篇)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5篇)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为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五、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的一套具体的管理规定和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培训需求调查:定期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期望。

2. 培训计划制定:根据员工的培训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确定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等。

3. 培训资源管理:管理企业的培训资源,包括培训预算、培训材料、培训设施等,确保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

4. 培训师资管理:管理企业的培训师资力量,包括招聘、培训、评估和激励等,确保培训师资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5. 培训活动组织:组织和安排各类培训活动,包括课堂培训、工作坊、研讨会、外出考察等,确保培训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6. 培训评估和反馈: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收集员工的培训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培训质量。

7. 培训记录管理:建立员工培训记录库,记录员工的培训经历和成果,为职业发展和绩效评估提供支持。

8. 培训成果考核:根据培训计划和目标,对员工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估,与职业发展和晋升挂钩。

9. 培训效果跟踪:跟踪和评估培训效果,对培训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判断培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餐饮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餐饮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餐饮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规范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餐饮服务行业内的所有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收银员、管理人员等。

1.3 餐饮服务企业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培训,确保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

二、培训内容2.1 法律法规培训2.1.1 培训内容:从业人员应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与餐饮服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2.1.2 培训方式:通过集中授课、自学、考试等方式进行。

2.2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2.2.1 培训内容:从业人员应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食品储存、食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2.2.2 培训方式:通过集中授课、自学、考试等方式进行。

2.3 服务技能培训2.3.1 培训内容:从业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服务技能,包括接待、点餐、上菜、结账等基本服务流程。

2.3.2 培训方式:通过实操演练、模拟服务等方式进行。

2.4 职业道德培训2.4.1 培训内容:从业人员应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诚实守信、尊重顾客、敬业爱岗等。

2.4.2 培训方式:通过集中授课、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

三、培训安排3.1 餐饮服务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

3.2 培训计划应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员工定期培训、专项培训等。

3.3 培训计划应报企业负责人审批,并组织实施。

四、培训管理4.1 餐饮服务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

4.2 培训档案应妥善保管,以备查验。

4.3 餐饮服务企业应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一、培训需求分析首先,企业需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潜在的培训需求。

这可以通过员工绩效考核、岗位技能要求、市场竞争趋势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同时,还应该与员工沟通,听取他们对培训的建议和意见,以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培训计划制定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是培训工作的基础,它需要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等。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同时也要兼顾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

培训计划应该根据员工的不同职位和岗位要求,制定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培训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

三、培训资源准备企业需要准备好培训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培训师资、培训场所、培训设备和教材等。

培训师资是培训的核心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招募、培训和引进等方式来增加培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

培训场所和设备要满足培训的需要,尽量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还需要开发或购买适合企业需求的培训教材,确保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培训实施和管理在实施培训过程中,企业需要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和安排培训时间,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提供相应的培训材料和工具,让员工可以学以致用。

还应该关注员工的学习成果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

同时,建立培训档案和评估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

五、培训后的跟踪和支持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培训结束后,企业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跟踪,确保培训的效果能够持续。

这包括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提供工作辅导和支持,定期组织培训复习和讨论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晋升机会等方式,鼓励员工将培训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建立一套完善的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资源准备、培训实施和管理以及培训后的跟踪和支持等环节的全面管理,可以提高培训效果,推动企业的发展。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目录:
1.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的重要性
1.1 帮助员工提升专业能力
1.2 提高企业竞争力
2. 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
2.1 分析员工培训需求
2.2 设定培训目标
3. 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3.1 线下培训
3.2 在线培训
4. 持续跟踪和评估培训效果
4.1 收集员工反馈
4.2 调整培训计划
---
1.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提升专业能力,使他们更加熟练地进行工作。

其次,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员工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
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是从业人员培训管理的基础。

首先,需要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明确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

其次,要设定明确的培训目标,确保培训内容和方式与企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3. 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在培训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也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线下培训提供面对面的指导和培训,也可以选择在线培训,让员工可以更灵活地进行学习。

4. 持续跟踪和评估培训效果
最后,持续跟踪和评估培训效果同样重要。

通过收集员工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达到预期效果,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从业人员培训安全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保障公司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原则1.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2. 全面培训,重点突出的原则;3. 分级培训,分类管理的原则;4. 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

三、培训对象1. 公司全体从业人员;2. 新入职员工;3. 从事特殊工种或岗位的员工;4.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培训内容1. 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策;2. 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3.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4. 安全生产应急处理;5. 安全生产技术知识;6. 安全生产技能培训。

五、培训方式1. 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培训,方便员工随时学习;2. 线下培训:组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等形式;3. 实践操作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六、培训时间1. 新入职员工:入职前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 在岗员工: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安全培训;3. 特殊工种或岗位员工:根据岗位要求,定期进行专项培训。

七、培训考核1. 培训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2. 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问答等形式;3. 实践考核: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4. 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参加培训。

八、培训管理1. 公司设立安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2. 各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积极配合培训管理部门开展工作;3. 培训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九、奖励与处罚1. 对积极参加培训、成绩优异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未按规定参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员工,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十、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及目的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保障公司业务质量和求职者利益,建立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技能和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管理。

三、培训要求1、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素养、技能和知识等方面的培训;2、按照不同岗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内容;3、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解释、操作规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培训;4、对新入职的从业人员开展全员培训,确保他们能快速适应工作;5、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客户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6、充分利用公司内部资源和外部专家资源,适时进行内外部培训课程;四、培训形式1、在线培训:通过网络平台、应用软件等方式实现网络化的学习平台,便于从业人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灵活地进行学习;2、面对面授课:由公司内部和外部专家对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大多数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3、学习讲座:借助公司内部的学习沙龙、交流会等形式,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思路和经验进行深度讲授;五、培训管理1、制定培训计划:按照公司业务需要、从业人员发展需要和岗位职责要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2、定期收集反馈:通过有计划、有机制跟踪、收集不同的培训反馈,了解培训情况和效果,不断优化和改进讲授方式和内容;3、考试或测评:通过定期考试、测评等方式,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进行评估,鼓励员工自我反思,掌握和提升自身能力;4、奖励机制: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从业人员给予相应奖励。

六、责任与承担1、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公司的培训政策和规划,对培训工作进行研究和监督。

2、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培训计划,组织内外部培训,促进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

3、从业人员:按照公司的规定参加培训,积极配合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4、培训机构和专家:高质量的为公司提供培训服务和资源,保障培训效果和质量七、违反制度的处理1、未按规定参加培训的,将会提醒并评价其不合格干部,以及需要另行安排补课。

2024年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2024年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2024年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流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工作。

第三条培训管理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第四条培训管理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注重实效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本制度所称从业人员包括雇员、劳动者、实习生等。

第二章培训需求调研和规划第六条报名管理机构在每年年初组织从业人员培训需求调研,了解各行业和岗位的培训需求情况,为后续培训计划编制提供基础数据。

第七条培训计划编制机构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八条培训计划应涵盖岗位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第三章培训资源建设和配置第九条政府应加大对培训资源的投入,不断完善培训基地和设施,提升培训质量。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配备专业的培训师资和教学设施,保障培训的效果。

第十一条从业人员应在培训资源配置机构登记报名,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培训。

第十二条从业人员的培训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承担,政府可对贫困地区和特定群体进行补贴。

第四章培训实施与评估第十三条培训实施机构应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质量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培训实施机构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包括面授、线上教学、实践训练等,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第十五条培训实施机构应对培训内容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并进行改进。

第十六条从业人员参加培训课程并合格,将获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培训成绩单,作为工作能力的参考依据。

第五章培训管理与监督第十七条培训管理机构应对培训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和指导,确保培训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第十八条培训管理机构应建立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

第十九条监督部门应对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以确保公司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员工能力的持续提升。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员工,在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评估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2. 培训计划2.1 培训需求分析在每个培训周期开始前,由各部门主管及人力资源部共同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个别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确定培训重点和范围。

2.2 培训计划制定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年度、季度或月度的培训计划。

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并在公司内部通知员工。

2.3 培训资源准备根据培训计划,及时准备培训所需资源,包括培训材料、培训师资等。

确保培训资源充足可靠,并将其存档备查。

3. 培训实施3.1 培训通知与报名通过公司内部通知系统,提前通知员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并设立报名渠道,确保员工主动参与和报名。

3.2 培训安排与组织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培训人员名单的筛选和安排。

保证培训人员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内外部培训资源。

3.3 培训内容的传达与学习培训师按计划进行培训,传达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线上、线下课堂培训、培训文档阅读、实践操作等。

培训师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学习,提供实际案例和练习,以巩固学习效果。

3.4 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评估。

评估包括培训效果评估和满意度调查。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4. 培训记录与管理4.1 培训记录每次培训都要在系统中进行记录和归档。

记录包括培训名称、培训时间、培训师、培训参与人员等信息。

培训结果也要进行记录,包括培训评估结果和员工反馈等。

4.2 培训管理建立培训管理系统,维护培训记录和员工的培训档案。

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情况的统计和分析,评估公司培训工作的效果和员工的学习进度。

同时,对培训制度进行定期 review 和改进,以适应公司的业务发展。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学校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学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校从业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从业人员,包括教师、行政人员、工勤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通过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章培训内容第四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学校规章制度;2. 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课程设置;3. 专业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4. 道德品质、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第五条培训内容应结合不同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

第三章培训方式第六条培训方式包括:1. 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组织讲座、研讨会等;2. 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等;3. 岗位练兵: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技能;4. 外出考察: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第四章培训管理第七条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明确培训计划、培训组织、培训考核、培训档案管理等环节。

第八条学校设立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九条培训计划应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实际情况制定,报学校领导审批后执行。

第十条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师资的选拔、培训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

第十一条培训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参加培训。

第五章奖惩第十二条对积极参加培训、成绩优秀的从业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对未按规定参加培训、考核不合格或培训期间表现不佳的从业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或相应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学校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实施本制度,我校将不断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范本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单位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确保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全体从业人员,包括新入职员工、在岗员工和临时工。

第三条培训工作应以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为目标,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二、培训内容第四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业法规和标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等。

2. 专业技能:针对不同岗位,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3. 服务意识: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客户满意度。

4. 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5. 企业文化:传承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

三、培训组织第五条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培训形式包括:1. 集中培训:针对全体员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培训。

2. 岗位培训:针对不同岗位,开展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

3. 在职培训: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提高自身能力。

4. 外部培训:选派优秀员工参加外部培训,拓宽视野。

四、培训考核第七条培训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两部分。

第八条理论考核:以书面考试、笔试等形式进行,考察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九条实操考核:针对不同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考核,考察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十条考核不合格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考或重新培训。

五、培训档案管理第十一条建立员工培训档案,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信息。

第十二条培训档案作为员工晋升、调岗的重要依据。

六、培训经费第十三条培训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管理。

第十四条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培训课程开发、购买培训教材。

2. 邀请外部专家授课。

3. 员工参加外部培训的费用。

七、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正式版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正式版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正式版一、目的和依据1.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公司整体业务水平和竞争力。

2.依据: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依据。

二、培训计划1.培训需求调研:每年年初,人力资源部门将会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会议,了解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制定:根据各部门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将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培训预算等。

3.培训资源整合:人力资源部门将负责整合公司内外部的培训资源,包括培训机构、培训讲师和培训材料等。

4.培训预算申请:培训计划制定后,各部门负责人需要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交培训预算申请,包括培训费用和培训时间等。

三、培训实施1.培训方式:公司将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专业讲座、学习班等,以满足不同人员的培训需求。

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将根据不同岗位和职位进行划分,包括技术培训、管理培训、业务培训等,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学习和成长。

3.培训记录:人力资源部门将负责对每位员工的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结果等。

四、培训评估1.培训效果评估:每次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门将会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采取问卷调查、学员反馈等方式,以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和改进方向。

2.培训成果考核:公司将会根据员工的培训情况和培训成果进行考核,以激励员工参与培训和提高自身能力。

五、培训宣传1.培训通知:人力资源部门将负责向员工发送培训通知,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内容等,以确保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和参与到培训活动中。

2.培训宣传活动:为了增加培训的吸引力和员工的参与度,公司将会组织一些培训宣传活动,包括培训展览、培训讲座等。

六、违规处理对于不参加培训的员工,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扣减绩效工资、降低晋升机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
食堂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龙口市润新小学
2016年2月
食堂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堂服务人员培训,保障学生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培训时间: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每学期至少2次。

四、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还要学习与本岗位相关的卫生习惯及操作程序,使从业人员能熟练地掌握食堂各环节的操作流程。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五、建立完整的从业人员学习培训档案记录,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参加培训人员名单。

六:考核结果: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按要求参加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从业培训及考试,不参与者或考试不合格者给予开除处理。

2010年环保工程师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
的限值
我国关于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的限值
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89)。

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2002年颁布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还有国家军用标准《超短波辐射作业区安全限值》(GJB1002-90)、《水面舰艇磁场对人体作用安全限值》(GJB2779-96)等。

1、《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
此标准在制定时,参考了职业卫生标准,同时又扩大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范围,其中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了神经行为功能和某些临床化验指标的观察,并做了动物实验。

基于这些基础,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两级,见表5-4-7。

在标准中,规定了安全区和中间区。

2、《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此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与其他几个标准不同的是有了比能量吸收率SAR剂量内容,对公众照射,规定在24h以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SAR应小于0.02Wkg;对各频段导出的限值见表5-4-8。

此限值明显比《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要宽。

3、《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89)
此标准规定的内容相对较多。

详细见标准原件。

关于作业人员操作位允许微波辐射的平均功率,在标准中,对转动天线的脉冲波规定了与连续波相同的标准,功率密度均为50(8h)或400(日剂量)。

而对固定辐射的脉冲微波辐射标准比上面的要严,功率密度为25或200。

标准中规定的肢体辐射时的标准、日剂量和平均辐射强度均比全身辐射时的宽,前者为后者的10倍。

4、《作业场所超短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89)
此为30~300MHz波段的标准,分为连续波和脉冲波,暴露时间分为二级,见表5-4-10。

5、《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16203-1996)
作业场所工频电场8h最高容许量为5kVm。

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超过最高容许量的地点或延长接触时间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带电作业人员应该在全封闭的屏蔽装置中操作。

6、《超短波辐射作业区安全限值》(GJB1002-90)
此标准适用于军用超短波设备,各战位作业操作及维修保养人员所处的区域。

本标准指的是超短波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安全限值,见表5-4-11。

7、《水面舰(艇)磁场对人体作用安全限值》(GJB2779-96)
此标准规定的是水面舰艇室中电磁扫雷具和其他强磁场设备产生的恒定磁场或频率在0.2Hz以下的交变磁场对舰(艇)员全身作用的安全限值。

见表5-4-12。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我国2002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含有关于电磁辐射的标准,其中标准的“5.2.4”节为防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

标准的“5.2.4.1”节规定生产工艺过程有可能产生微波或高频电磁场的设备应采取有效地防止电磁辐射能的泄漏措施;“5.2.4.2”节规定工作地点微波(300MHz~300GHz)电磁辐射强度不应超过表5-4-13规定的限值。

工作时日接触连续波时间小于8h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容许辐射平均功率密度,;——接触辐射时间,h。

工作日接触脉冲波时间小于8h,容许辐射平均功率密度按下式计算标准的“5.2.4.3”节规定短时间接触时卫生限值不得大于5,同时需要使用个体防护用具;标准的“5.2.4.4”节规定高频电磁辐射(频率30~300MHz)工作地点辐射强度卫生限值不应超过表5-4-14规定的限值。

标准的“5.2.4.5”节规定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有良好的屏蔽措施。

标准的“5.2.5”节为工频超高压电场的防护。

9、《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在此规范中,对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推荐暂以4kVm 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限值0.1mT(约等于80Am)作为工频磁场的评价标准,而对于11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该标准还给出了“国际网会议第36.01工作组”推荐的计算高压送电线线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场强度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