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设计

合集下载

给水厂课程设计小结

给水厂课程设计小结

给水厂课程设计小结摘要: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3.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4.课程设计的成果和反思正文: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给水厂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处理工艺的原理、流程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给水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本次给水厂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水质分析:包括原水水质分析、出水水质分析和水处理过程中水质变化分析。

2.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单元操作,以及这些操作的组合工艺。

3.水处理设备:学生需要了解和选用各种水处理设备的规格、性能和适用范围。

4.工程设计:学生需要按照设计规范和要求,完成给水厂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布局和工程概算等任务。

5.工程施工与管理:学生需要了解给水厂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组织形式,以及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要求。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1.准备工作: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资料搜集和调查研究,了解给水厂工程的基本情况和设计要求。

2.设计过程: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和相关规范,进行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和工程概算等工作。

3.成果展示:学生需要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对设计成果进行详细阐述和展示。

4.答辩环节: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设计成果进行答辩,回答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以检验自己的设计能力和知识水平。

四、课程设计的成果和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完成一份完整的给水厂设计方案,提高自己的工程设计能力。

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方向。

某市给水水厂初步设计

某市给水水厂初步设计

某市给水水厂初步设计学院:水电学院专业:水务工程姓名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1章给水厂处理设计任务书 (3)第2章水厂设计水量的确定 (6)第3章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和给水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8)第4章絮凝池设计 (23)第5章沉淀池设计 (27)第6章普通快滤池设计 (30)第7章消毒工艺设计 (32)第8章清水池设计 (33)谢辞 (34)参考文献 (35)摘要学习了《水处理工程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开始了我们的课程设计,本次设计的题目是“某市给水水厂初步设计”,其中包括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和给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等。

城市给水排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一切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城市给水工程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的供应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水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满足他们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

水处理工程便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物质所做的一个项目。

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降、过滤、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水质调理的一个项目。

由于社会生产、生活与水密切相关,因此,水处理工程领域涉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应用项目。

因此完善的给水工程对促进城市工农业生产、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以及保护环境免遭污染等都具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水处理, 工艺流程,构筑物设计AbstractLearning the 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Course, we began our course design. This design is the subject of preliminary design of a city water supply and water, which includ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and water treatment structures designed to and so on.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Water is the people's daily life, and all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dispensable material. Urban water supply project purpose and mission, is to economically rational and safe and reliable water supply and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people's lives and the need to protec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to meet their water quality and pressure requirements.Water treatment works is through physical, chemical means to remove some of the water of a project on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unwanted substances do. The settlement in order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and on the water, a project filtration, coagulation, flocculation, and corrosion, scale and other water conditioning.Because of social produ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ving with water, therefor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water treatment projects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areas, constitute a hug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rojects.So perfect for urban water supply projects for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tect people's health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from pollution and so has a major role.Keywords: The water treatment,Treatment process,The structure Design第1章给水厂处理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某市给水水厂初步设计1.2主要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资料的分析整理。

给水厂课程设计平面图

给水厂课程设计平面图

给水厂课程设计平面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平面图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厂设计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平面图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给水厂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给水厂平面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给水厂平面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厂基本概念:介绍给水厂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给水厂平面图构成要素:讲解给水厂平面图的基本要素,如水源、处理设施、输配水系统、附属建筑物等,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给水厂设计方法:介绍给水厂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并分析各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给水厂平面图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给水厂平面图案例,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平面图构成要素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给水厂平面图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给水厂,使其对给水厂有更直观的认识;安排学生动手绘制给水厂平面图,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单位出版的给水厂相关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给水厂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拓宽视野,加深对给水厂知识的理解。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以便生动形象地展示给水厂平面图的设计过程和案例分析。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熟悉给水厂的设计步骤和方法;(4)了解给水厂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2)具备给水厂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掌握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4)具备给水厂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4)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包括给水厂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其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2.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以及各工艺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条件。

3.给水厂的设计方法:包括给水厂规模确定、工艺流程选型、主要设备选型、构筑物设计、自动化控制等。

4.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包括给水厂运行参数监测与控制、水质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生产等。

5.给水厂项目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厂项目,了解其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给水厂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给水厂工艺的认识。

4.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给水厂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并描述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同时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介绍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第二章讲述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第三章探讨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

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1.1 给水厂的定义和功能1.2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1.3 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第二章: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2.1 给水厂的运行管理2.2 给水厂的优化方法2.3 给水厂的运行效果评价第三章: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3.1 给水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2 给水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3.3 给水厂的设计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通过讲授法,我们向学生传授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讨论法,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让学生深入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法,我们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材包括《给水工程》等专业书籍,参考书包括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工程技术规范,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视频和图片,实验设备包括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给水厂设计(8万规模)

给水厂设计(8万规模)

免费享用,请给好评,谢谢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设计任务及要求 (1)1.2基本资料 (1)1.2.1水厂规模 (1)1.2.3厂区地形 (1)1.2.4工程地质资料 (2)1.2.5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2)1.2.6气象资料 (2)第二章总体设计 (2)2.1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2)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3)2.2.1药剂溶解池 (3)2.2.2混合设备 (3)2.2.3絮凝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3)2.2.4沉淀池 (3)2.2.5滤池 (4)2.2.6消毒方法 (4)第三章混凝沉淀 (4)3.1药剂投配设备 (4)3.1.1混凝剂药剂的选择 (4)3.1.2混凝剂的投加 (4)3.1.3 溶液池体积 (5)3.1.4 溶解池溶积 (5)3.1.5 投药管 (5)3.1.6 溶解池搅拌设备 (6)3.1.7计量投加设备 (6)3.2混合设备 (6)3.3反应设备的设计 (7)3.3.1平面布置 (7)3.3.2基本设计参数 (7)3.3.3设计计算 (7)3.4 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9)3.4.1沉淀池分为两组 (9)3.4.2沉淀池平面尺寸 (9)3.4.3进出水系统 (10)3.4.4核算 (12)第四章过滤 (13)4.1滤池的选型 (13)4.2滤池的设计计算 (13)4.2.1设计水量 (13)4.2.2冲洗强度 (13)4.2.3滤池面积 (13)4.2.4单池冲洗流量 (14)4.2.5冲洗排水槽 (14)4.2.6集水渠 (14)4.2.7配水系统 (15)4.2.8冲洗水箱 (16)第五章消毒 (17)5.1加药量的确定 (17)5.2加氯间的布置 (17)第六章清水池及泵房 (18)6.1清水池的设计 (18)6.2泵房的设计 (18)第七章总图布置 (18)7.1水厂的平面布置 (18)7.2水厂的高程布置 (19)参考文献 (19)第一章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通过净水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给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掌握净水厂设计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给水厂设计可行性分析报告

给水厂设计可行性分析报告

给水厂设计可行性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给水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给水厂的设计可行性进行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设计目标1.提供城市规模所需的稳定供水;2.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并具备一定的扩建空间;3.提高供水质量,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4.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三、设计方案给水厂的设计方案应考虑: 1. 水资源情况:水源充足性和水质状况; 2. 设施规模:根据城市规模和发展需求确定设计规模; 3. 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 4. 运营模式:确定运营模式,提高运行效率; 5. 安全保障:考虑设施的安全性和应急预案。

四、可行性分析1.经济可行性:对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行综合考虑,评估投资回报情况;2.技术可行性:对所选技术方案进行评估,确保技术可行性;3.环境可行性:评估给水厂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措施;4.社会可行性:考虑给水厂建设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制定社会管理计划。

五、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水资源供给不稳定等因素;2.技术风险:技术设备故障、技术更新换代等因素;3.政策法规风险:政策变化、环保法规调整等因素;4.自然环境风险: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综合考虑设计方案的各项因素,给水厂设计在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为了确保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建议: 1. 加强市场调研,确保市场需求; 2. 持续关注技术发展,适时更新设备技术; 3. 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加强环保管理; 4. 加强自然灾害防范,确保设施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添加参考文献列表,对文中引用的资料进行详细标注。

以上为给水厂设计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文档内容,希望对相关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给水厂设计

给水厂设计

2. 设计说明 2.1 方案比较 2.1.1 预选方案进行综合考虑之后,拟采用以下两种工艺流程:加矾方案一: 源水 −→−斗槽(一泵房)−→−栅条絮凝池凝池加氯 −→−平流式沉淀池 −→− V 型滤池 −→− 清水池 −→− 吸水井 −→−二泵−→−城市管网加矾方案二: 源水 −→−斗槽(一泵房)−→− 机械絮凝池 + 往复式隔板絮−→−加氯斜管沉淀池−→− 普通快滤池−→− 清水池 −→− 吸水井 −→−二泵 −→− 城市管网2.1.2 方案技术比较从这两个方案来看都符合一般的流程要求而且出水的水质可以得到保障,所不同的主要是单体构筑物有区别,现将其比较如下: (1)絮凝工艺:方案一 采用网格絮凝池。

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

缺点:存在池底积泥现象,如有积泥现象应当及时清除。

方案二 采用机械絮凝池和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组合使用机械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节省药剂;水头损失小;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缺点: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修。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弯处絮粒容易破碎;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出口处易积泥,适用于流量每日大于3万立方米且水量变化较小的水厂。

两种形式絮凝池组合使用有如下优点:当水质水量发生变化时,可以调节机械搅拌速度以弥补隔板往复式絮凝池的不足;当机械搅拌装置需要维修时,隔板往复式絮凝池仍可继续运行。

此外,若设计流量较小,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往往前端廊道宽度不足0.5m,不利于施工,则前端采用机械絮凝池可弥补此不足。

(2)沉淀工艺:方案一采用平流沉淀池优点:造价较低;操作管理方便;施工简单;对源水浊度适应性较强;处理效果稳定;采用机械排泥设施时,排泥效果好。

缺点:需要维护机械排泥设备;占地面积较大;水力排泥时排泥困难;一般使用于中型水厂。

方案二采用斜管沉淀池优点:沉淀效率高;池体小;占地面积小。

缺点:斜管耗材多;对源水适应性较平流沉淀池差;若不设排泥装置时排泥困难若设排泥装置,维护管理麻烦;尤其使用于沉淀池改造扩建和挖潜。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1、引言在这个章节,我们将介绍本设计说明书的目的和范围,以及背景信息和设计团队的角色和职责。

1.1 目的本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是为水厂设计提供详细的设计指南,包括技术规范、材料选择、工程流程和其他设计相关的信息。

1.2 范围本设计说明书适用于给水厂的设计,涵盖了从原水处理到净化水处理的全部过程。

1.3 背景信息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有关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给水厂的规模和位置,以及相关的环境和地质条件。

1.4 设计团队本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是由设计团队完成的。

团队成员包括水处理专家、结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和自动化工程师。

每个团队成员在设计过程中都有特定的职责和角色。

2、技术规范2.1 原水质量要求在此章节,我们将详细说明原水的质量要求,包括pH值、悬浮固体的含量、有机物的浓度等。

2.2 处理工艺选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展示不同的处理工艺选项,并解释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工艺。

2.3 处理设备选型详细介绍所选工艺相关的处理设备的选型原则和参数要求。

2.4 运行参数给出运行参数的范围和要求,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

3、水污染控制3.1 溶解物质的控制说明如何控制水中的溶解物质,包括硬度、铁、锰等。

3.2 悬浮物质的控制介绍悬浮物质的控制方法,如沉淀、过滤等。

3.3 有机物质的控制详细说明有机物质的控制策略,包括活性炭吸附、氧化等。

4、设备布局和工程流程4.1 设备布局以图表形式展示设备布局,并解释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布局方案。

4.2 工程流程展示水处理的整个流程,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和控制要求。

5、施工和安装5.1 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阶段、关键工序和所需人力资源。

5.2 安装要求列出设备安装的要求和步骤,包括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的相关规范。

6、运行和维护6.1 运行参数详细说明运行参数的监测和调整要求,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和水质。

6.2 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保养和故障排除的步骤和频率。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课程设计配⽔井1.2.1配⽔井设计计算 1. 设计参数配⽔井设计规模为4375m 3/h 。

2. 设计计算(1)配⽔井有效容积配⽔井⽔停留时间采⽤2~3min ,取 2.5min T=,则配⽔井有效容积为:(2)进⽔管管径1D 配⽔井进⽔管的设计流量为,查⽔⼒计算表知,当进⽔管管径时,(在1.0~1.2/m s 范围内)。

(3)矩形薄壁堰进⽔从配⽔井底中⼼进⼊,经等宽度堰流⼊2个⽔⽃再由管道接⼊2座后续处理构筑物。

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量为。

配⽔采⽤矩形薄壁溢流堰⾄配⽔管。

①堰上⽔头H因单个出⽔溢流堰的流量为=610L/s,⼀般⼤于100L/s 采⽤矩形堰,⼩于100L/s 采⽤三⾓堰,所以本设计采⽤矩形堰(堰⾼h 取为0.5m )矩形堰的流量公式为:3/2q =式中 q ——矩形堰的流量,3/ms ; m ——流量系数,初步设计时采⽤0.42m =;b ——堰宽,m ,取堰宽 6.28b m =; H ——堰上⽔头,m 。

②堰顶宽度B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0.67B H <时,属于矩形薄壁堰。

取0.05B m =,这时0.36BH=(在0~0.67范围内),所以,该堰属于矩形薄壁堰。

D(4)配⽔管管径2由前⾯计算可知,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流量为查⽔⼒计算表可知,当配⽔管管径时,(在0.8~1.0/m s范围内)。

⼆,混合⼯艺设絮凝池2座,混合采⽤管式混合。

设⽔⼚进⽔管投药⼝⾄絮凝池的距离为50⽶。

进⽔管采⽤两条, 设m s计流量为Q=4375/2/3600=0.61 3/进⽔管采⽤钢管,直径为DN1000,查设计⼿册1册,设计流速为0.78m/s,,1000i=0.69m,混合管段的⽔头损失为h=iL。

⼩于管式混合⽔头损失要求为0.3-0.4m。

这说明仅靠进⽔管内流速不能达到充分混合的要求。

故需在进⽔管内装设管道混合器,本设计推荐采⽤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式静态混合器⽰意图见图1.3。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给水厂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生产的扩大,给水厂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供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给水厂面临着供水能力不足、水质问题等诸多挑战,急需进行技术更新和改进。

因此,本毕业设计旨在设计一座现代化、高效的给水厂,以满足城市人口的用水需求。

二、设计内容1.总体设计(1)给水厂选址:选择离城市主要消费区较近的地段,便于供水管网的布置和供水效率的提高。

(2)供水能力计算:根据城市人口数量、水用量和产业用水需求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计算给水厂的供水能力。

(3)布局设计:科学配置给水厂的各个功能区域,包括进水处理区、净水处理区、卫生消毒区、出水区等,使各个区域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

2.进水处理(1)原水选取:根据当地水源情况,选择适合的水源进行供水。

(2)原水处理工艺:结合进水水质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原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絮凝、混凝、沉淀等,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3)给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原水处理过程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3.净水处理(1)滤池设计:选择合适的滤料和滤程,对水中的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进行有效过滤。

(2)消毒工艺:采用先进的消毒方式,对滤后水进行消毒,确保水质安全。

(3)水质在线监测:引入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净水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水质达标。

4.卫生消毒(1)消毒剂选用: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对供水系统进行消毒处理。

(2)消毒剂投加系统:设计合理的消毒剂投加系统,确保消毒剂准确投加。

(3)消毒设施定期维护:对消毒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5.出水区(1)出水泵站设计:根据给水厂设计的供水能力,设计合理的出水泵站,保证水压稳定。

(2)水质监测系统:引入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出厂水质进行实时监控。

(3)备用设备设置:设置相应的备用设备,确保在设备故障或维护期间,能够正常供水。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剂消毒剂原水混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脱水机房污泥处理三、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式中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设计供水量(m3/d),为115668m3/d.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1、加药间设计计算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3/d=5103m3/h。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

1.2。

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取21m3式中:a—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本设计取30mg/L;Q—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3/h;B—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高度中包括超高0.3m,置于室内地面上。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

0-1。

5m,池底坡度为0。

02。

底部设置DN100mm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按1h放满考虑。

2 溶解池容积式中: ——溶解池容积(m3),一般采用(0。

2—0.3);本设计取0。

3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高度中包括超高0。

2m,底部沉渣高度0。

2m,池底坡度采用0。

02.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100mm,相应流速d=1.16m/s,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给水厂设计(近期5万远期10万规模)

给水厂设计(近期5万远期10万规模)

免费享用,请给好评,1总论 (3)1.1设计任务及要求 (3)1.2基本资料 (3)1.2.1水厂规模 (3)1.2.3厂区地形 (3)1.2.4工程地质资料 (3)1.2.5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4)1.2.6气象资料 (4)2总体设计 (4)2.1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4)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4)2.2.1药剂溶解池 (4)2.2.2混合设备 (5)2.2.3反应池 (5)2.2.4沉淀池 (5)2.2.5滤池 (5)2.2.6消毒方法 (5)3混凝沉淀 (5)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5)3.1.1溶液池 (6)3.1.2溶解池 (7)3.1.3投药管 (7)3.2 混合设备的设计 (7)3.2.1设计流量 (7)3.2.2设计流速 (8)3.2.3混合单元数 (8)3.2.4混合时间 (8)3.2.5水头损失 (8)3.2.6校核GT值 (8)3.3 反应设备的设计 (8)3.3.1平面布置 (8)3.3.2平面尺寸计算 (9)3.3.3栅条设计 (9)3.3.4竖井隔墙孔洞尺寸 (10)3.3.5各段水头损失 (11)3.3.6各段停留时间 (12)3.4 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13)3.4.1设计水量 (13)3.4.2沉淀池面积 (13)3.4.4复核管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14)3.4.5配水槽 (15)3.4.6集水系统 (15)3.4.7排泥 (16)4过滤 (16)4.1滤池的布置 (16)4.2滤池的设计计算 (16)4.2.1设计水量 (16)4.2.2冲洗强度 (16)4.2.3滤池面积 (16)4.2.4单池冲洗流量 (16)4.2.5冲洗排水槽 (16)4.2.6集水渠 (17)4.2.7配水系统 (17)4.2.8冲洗水箱 (18)5消毒 (19)5.1加药量的确定 (19)5.1加氯间的布置 (19)6其他设计 (20)6.1清水池的设计 (20)6.1吸水井的设计 (20)6.2二泵房的设计 (20)6.3辅助建筑物面积设计 (20)7水厂总体布置 (20)7.1水厂的平面布置 (20)7.2水厂的高程布置 (21)8设计体会 (21)参考文献 (21)1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给水厂课程设计总结

给水厂课程设计总结

给水厂课程设计总结【引言】给水厂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原水处理成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净水,并进行供水。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给水厂的设计与规划,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管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管理的综合能力,包括设计给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设备选择、制定运行管理规范、处理水质异常事件等。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给水厂设计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的方法,以及应对常见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设计内容】1. 给水厂设计的基本原理学生需要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包括原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目标、净水工艺的选择和流程、配水系统的设计原则等。

通过学习基本原理,学生能够理解给水厂设计的目的和依据,为后续的具体设计提供指导。

2. 原水处理工艺设计在原水处理工艺设计中,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包括混凝、絮凝、沉淀、过滤等。

学生应了解各种处理工艺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学生还需设计合理的处理单元的数量和容量,以确保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的达标。

3. 设备选型与配置设备选型与配置是给水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处理设备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包括水泵、搅拌器、沉淀池、过滤器等。

学生应结合工艺设计和处理能力要求,选择适当的设备,并进行布置和连接的设计。

4. 运行管理规范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规范对于确保水质和供水安全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制定运行管理规范,包括设定水质标准、监测和控制措施、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等。

学生还需学习运行管理规范的实施和监督方法,以确保规范的有效执行。

5. 应对水质异常事件水质异常事件是给水厂运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应对水质异常事件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故障处理、应急处置和水质恢复措施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实践操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次课程设计还包括实践操作环节。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给水水厂课程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给水水厂应运而生。

给水水厂是一个专门处理和供应饮用水的地方,其安全性和质量是对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因此,提高给水水厂运营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给水水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意义重大。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给水水厂运营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此进行介绍。

一、课程设置1.给水水厂工艺设计给水水厂工艺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提高给水水厂的处理水平和减少工艺缺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步骤、方法以及需要掌握的工程计算和建模软件的使用等相关知识。

2.给水水厂水质分析给水水厂的工作是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因此,对于水质分析的全面掌握是必要的。

本课程涉及水质参数、检测方法、质量标准等相关知识,学生将在实验室中学习水质测试技术,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本方法。

3.给水水厂设备维护与管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维护和管理给水水厂设备的能力。

明确学生掌握设备正常运行,掌握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及规避措施,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

学生将通过实践学习检修及设备保养的基本操作,掌握实际工作中常见设备故障处理方法、安全操作知识等。

二、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因此,下列教学方法将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采用。

1.讲授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是传授理论和概念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给水水厂工艺设计等课程中需要采用。

2.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在提高实践性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处于优势,在给水水厂工艺设计的课程中采用此教学方法协助学生理解相关流处理过程、流量关系等方面。

3.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给水水厂水质分析、设备维护等课程中采用实验模拟和实际设备处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给水厂设计方案

给水厂设计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给水厂设计方案# 给水厂设计方案## 1. 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中必需的资源,给水厂的设计方案对于确保水质和供水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给水厂的设计方案,包括供水工艺、设备选型、运营管理等方面。

## 2. 供水工艺给水厂的供水工艺应该能够有效地处理原水,保证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供水工艺流程:### 2.1 原水处理原水处理是给水厂的第一道工序,目的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有机物等。

常见的原水处理工艺包括:- 滤网过滤:通过设立不同孔径的滤网来去除原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悬浮物。

-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在储水池中沉淀。

- 涡流沉淀:通过涡流的方式加速沉淀,提高沉淀效率。

### 2.2 除铁除锰除铁除锰是为了去除原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以保证水质。

常见的除铁除锰工艺包括:- 氧化沉淀法:通过加入氧化剂,将铁锰离子氧化成氢氧化物沉淀下来。

- 生物活性滤料法:利用生物活性滤料上的微生物去除铁锰离子。

- 磁性吸附法:利用磁性材料吸附铁锰离子。

### 2.3 混凝与絮凝混凝与絮凝是将按部加入的絮凝剂与原水中的细小颗粒物混合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以便于后续处理。

常见的混凝与絮凝工艺包括:- 凝聚剂法:向原水中加入适量的絮凝剂,利用物理作用使颗粒物聚集成大的絮凝体。

- 化学絮凝法:在原水中加入化学品,促进颗粒物的聚集形成絮凝体。

### 2.4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为了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异味和色度等。

常见的活性炭吸附工艺包括:- 单级活性炭吸附:将原水通过活性炭床来去除有机物。

- 多级活性炭吸附:采用多级活性炭床,逐级去除有机物。

### 2.5 净化与消毒净化与消毒是最后一道工序,用于杀菌和消除水中的病原体。

常见的净化与消毒工艺包括:- 氯消毒:向水中加入适量氯化物或次氯酸钠,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包括水源选择、水质处理和供水系统。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给水厂中涉及的关键水质指标及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厂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给水厂运行状况的能力,并能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水质问题。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在给水厂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设计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水质问题。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组成、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应教材第二章。

- 水源选择与评价- 水质标准与处理技术- 供水系统及其运行管理2. 水质分析与监测:学习水质指标、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对应教材第三章。

- 常见水质指标及其意义- 水质监测方法与仪器-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巧3. 给水处理技术:探讨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及其原理,对应教材第四章。

- 混凝、沉淀与过滤- 消毒与臭味控制- 膜处理技术及应用4. 实践操作与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操作和设计,对应教材第五章。

- 给水厂参观学习- 水质分析实验操作- 简单给水处理流程设计5.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际给水厂案例,提出优化方案,对应教材第六章。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城市自来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一、设计任务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给水处理厂。

该水厂所在地区为广东地区。

设计题目:二、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11.6 万m3/d。

三、设计原始资料1、源水水质资料2.石英砂筛分曲线:我的曲线是d34、水厂所在地区为粘土地区,厂区地下水位深度 4.15米,主导风向南风。

具体参数:a=110m,b=120m,c=50m,d=60m,地面标高26.90m。

总设计水量:水厂自用水量按7%计算。

进水管采用2条DN900的钢管。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3.原水→接触过滤→消毒1)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2)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100mg/L,水质稳定、变化较小且无藻类繁殖。

4.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或混凝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高浊度水二级沉淀(澄清),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较长时,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可降低到1000mg/L以下。

本设计采用一般常规的净水处理工艺,其净水工艺流程如下:、第2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2.1、加药间2.1.1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给排水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排水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排水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排水水厂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原则。

2. 使学生了解给排水水厂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工艺流程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给排水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给排水水厂平面图和系统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给排水设备、材料及施工工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给排水工程领域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给排水水厂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特点,课程内容设置由浅入深,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要求明确,旨在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水厂概述:介绍给排水水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使学生了解给排水水厂的基本概念。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给排水水厂组成及工作原理:讲解水厂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阐述各单元的工作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给排水水厂设计原则:介绍设计原则、规范及标准,使学生掌握给排水水厂设计的基本要求。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4. 给排水水厂工艺流程:分析水厂各处理单元的工艺流程,让学生了解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5. 给排水设备与材料选择:讲解设备选型、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设备与材料的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6. 给排水水厂平面图与系统图绘制:教授CAD等软件绘制方法,提高学生绘图技能。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7. 给排水水厂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给水厂设计招标方案(3篇)

给水厂设计招标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水厂建设成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工程。

为了提高水厂设计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现对某市水厂设计进行公开招标。

本招标方案旨在明确招标范围、投标资格、评标标准等内容,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二、招标范围1. 水厂总体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建筑设计、电气设计、自控设计等。

2. 主要建筑物设计:包括清水池、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泵房等。

3. 辅助设施设计:包括配电室、机修车间、仓库、办公楼等。

4. 电气、自控系统设计: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消防、安防等。

5. 工程概算编制: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编制工程概算。

三、投标资格1. 投标人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资格,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

2. 投标人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相关专业甲级资质。

3. 投标人须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无不良信用记录。

4. 投标人须有类似项目设计经验,且项目业绩良好。

5. 投标人须配备充足的设计人员,具有相应的技术实力。

四、招标文件1. 招标文件包括招标公告、投标须知、招标文件、合同条款、技术要求、工程量清单等。

2. 招标文件由招标人提供,投标人自行购买。

3. 招标文件售价:人民币____元/份。

五、投标文件1. 投标文件包括以下内容:(1)投标函;(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书;(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4)资质证书副本;(5)类似项目设计业绩证明;(6)设计人员配备情况;(7)投标报价;(8)技术方案;(9)服务承诺;(10)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2. 投标文件应密封,并在封口处加盖投标人公章。

六、投标截止时间和地点1. 投标截止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____分。

2. 投标地点:____市____区____路____号____楼____室。

七、开标时间和地点1. 开标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____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设计任务及依据1 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通过本次设计,应达到如下教学目的:(1)掌握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复习和消化课程讲授的内容;(2)掌握给水处理厂各处理构筑物形式的选择方法与工艺设计计算方法,给水处理厂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3)掌握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技能;(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设计中,应做到设计合理、计算准确、图面清晰、语言通顺、说明简练、字体端正。

2 设计内容2.1设计题目某市新区地表水水厂设计。

2.2 设计原始资料2.2.1图纸净水厂地形图见附图2.2.2用水资料(1)生活用水该城市新区位于广东南部,珠江岸边。

市区规划人口数30万人;给水普及率按88%考虑;房屋平均层数为6-7层。

城市用水量较均匀,时变化系数为1.44。

(2)工业用水该城市有工业企业4家,位置如城市总体规划布置图所示。

用水量情况如表2所示: **市新区工业企业用水量情况统计表编号厂名企业用水量(m3/d)水压(kg/cm2)生产班制(时间)A 化工厂6000 2.5 8,16B 纺织厂4000 2.5 8,16C 制药厂10000 2.5 7,15,23D 食品厂10000 2.5 7,15,23 注:上述各厂供水水质要求同生活用水。

(3)其他绿化浇洒道路每日以500m3计。

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的20%。

2.2.3原水水质资料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附注1 色度度202 浑浊度mg/L200-15003 嗅和味度合格4 PH值7.7计5 总硬度mg/L250 以CaCO36 铜mg/L0.87 锌mg/L0.28 锰mg/L0.019 砷mg/L0.00210 细菌总数个/L28011 大肠菌群个/L732.2.4地形地貌地形较平坦,平均海拔高度在223-233米之间。

2.2.5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良好,适宜于工程建设,地质构造一般皆为四层:(1)表土或耕土厚0.5m左右;(2)粘土及砂质粘土,即第四纪土层,厚8m左右,耐压力2kg/cm2以上;2.3设计任务与步骤根据所给原始资料,进行城市净水厂工艺设计及工程扩大初步设计。

设计任务与步骤如下所示:(1)根据原始资料计算水厂设计水量;(2)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相似条件水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3)水厂自用水量按设计净产水量的5%计;(4)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状、有关尺寸和安装位置等;(5)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件施工上的可能性;(6)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种构筑物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

确定各构筑物的连接管道的位置、管径、长度、材料及其附属设施,并最后定出水厂的高程布置;(7)绘制厂区总平面图、高程图(比例自定);(8)就设计中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和计算成果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

3 设计成果及要求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一份和图纸二张;3.1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下列各项:(1)目录;(2)概述设计任务和依据,简要分析设计资料的特点;(3)计算设计流量;(4)给水处理流程选择的各种因素分析和依据说明;(5)各处理构筑物及其辅助设备的工艺计算、工作特点的说明;(6)给水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水力计算及其高程设计;(7)处理构筑物总体布置的特点及依据说明。

说明书应简明扼要,表格说明、要求文字通顺、段落分明、字迹工整。

3.2图纸绘制下列图纸:(1)厂区总平面图,图中应表示出各工艺构筑物的确切位置,外形尺寸,相互距离、各构筑物连接沟管的位置、管径、管材、管长,其他辅助性构筑物的位置。

厂区内各种管道:上水、下水、雨水、暖气管、电缆等的总平面布置。

厂区道路、绿化及卫生防护区的布置等。

该图中各种管道以单线条表示,图中应绘出各种线条表示的图例,注明构筑物名称。

绘出地形等高线,填方挖方轮廓线等。

(2)工艺流程高程图,图中应标出各构筑物顶、底、水面、主要构件及沟管的设计标高,室内外地坪标高。

第二章 给水厂的设计步骤及工艺选择1. 水厂设计流量的计算根据所提供的已知资料:市区规划人口数N=30万人;给水普及率f=88%;综合用水定额:q=240dcap L综合生活用水量:Q 1=fqN=88%×240×300000=633603m /d 工业生产用水量:Q 2=6000+4000+10000+10000=300003m /d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Q 3=5003m /d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Q 4=20%×(Q1 +Q2 +Q3)=20%×(63360+30000+500)=187723m /d消防用水量:Q x = q x N x =55×2=110L/d 最高日用水量:Q d =Q 1 +Q 2 +Q 3+Q 4=63360+30000+500+18772=1126323m /d所以,水厂最高日用水量:Q=αQ d =1.05×112632=118263.63m /d 取水厂总设计供水能力1200003m /d 。

2.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2.1 原水水质与处理标准对照分析 项目 单位 原水 处理标准 分析结果 色度 度 20 ≤10 需处理 浑浊度 mg/L 200-1500 ≤1度 需处理 嗅和味 度 合格 合格 PH 值7.76.5-8.5合格总硬度mg/L250 ≤450 合格铜mg/L0.8 ≤1.0 合格锌mg/L0.2 ≤1.0 合格锰mg/L0.01 ≤0.1 合格砷mg/L0.002 ≤0.05 合格细菌总数个/mL280 ≤100 需处理大肠菌群个/L73 ≤3 需处理附注:总硬度以CaCO3计根据原水水质资料可知:原水中色度20度,浑浊度200—1500mg/L,细菌总数280个/L,大肠菌数73个/L,以上四项均超标。

而其他项均符合水质要求。

实际水质标准要求如上表所示,所以原水应属于高浊度水,对水的处理工艺选择应着重在与处理水的浊度。

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方法和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生产能力等选择,由于水源不同,水质各异,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流程也多种多样。

当以地表水作为水源时,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混合、絮凝、沉淀及消毒。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可初步制定工艺流程。

图示如下:附注:混凝剂选择聚合氯化铝(PAC)折板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合建滤池选用V型滤池用户2.3 水厂设计规模水厂工艺设计,水厂自用水量按供水量的%计算,总设计供水能力1200003m /d 。

水厂构筑物及设施含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氯间、氯库、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等。

2.4 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2.4.1 配水井的设计已知:设计总进水量:Q =1200003m /d= 50003m /h , 流量充满配水井的时间为T=6min=0.1h ,则: 配水井容量V= QT=5000×0.1=5003m 设配水井水深H=8m ,宽为B=6m ,长为L=10.5m 。

则:配水井设计尺寸应为V=HBL= 8×6×10.5=5043m 2.4.2 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设计(1)已知条件:设计总进水量:Q =1200003m /d= 50003m /h 设计进水管流速应在1.0—1.2m/s ,所以进水管采用2条DN900。

(2)设计计算:进水管流速v 根据d=900mm ,q=120000/(3600×24×2)=0.693m /s=690L/s 查水利计算表知v=1.08m/s,符合要求。

混合器选择:选用管式静态混合器,规格DN900,静态混合器采用三节,静态混合器总长4600mm ,混合器井占地面积采用7.2m ×5m 。

2.4.3 折板絮凝池的设计(1)已知条件:设计进水量:Q =1200003m /d= 500003m /h (2)设计计算:絮凝池设2组,取絮凝时间T=7 min ,水深H=3.2m则每组絮凝池的流量:Q =120000/2=600003m /d =25003m /h =0.693m /s 每组絮凝池的容积:W=Qt/60=2500×7/60=291.73m 每组池面积:f=W/H=291.7/3.2=923m絮凝池长度取 L=16m ,则净宽b=f/L=92/16=5.75 m ,取6 m 。

将其垂直水流方向分8格,每格净宽2 m ,平行水流方向分6格,每小格长1 m ,共分48格,单格面积2 m ×1 m 。

絮凝过程分三段,第一絮凝段采用多通道同波折板,v=0.3m/s;第二絮凝段采用多通道同波折板,v=0.2 m/s;第三絮凝段采用直板,v=0.1m/s 。

折板采用钢丝水泥板,折板宽0.5m ,厚0.035m ,折角90度,折板净长1.0m 。

采用钢筋混凝土墙,外墙厚采用300mm ,内墙采用250mm ,则絮凝池 实长:16+0.3×2+0.25×7=18.35m 实宽:6+0.3+0.25×6+1=8.8m 2.4.4 平流沉淀池的设计(1)已知条件:水厂设计总水量:Q =1200003m /d= 50003m /h ,沉淀池采用 n=2,沉淀时间1.5h ,池内平均水平流速v=10mm/s 。

(2)设计计算:单池的处理水量为:Q= Q/2=120000/2=600003m /d =2500m/h=0.693m /s 。

池体尺寸:Ⅰ)单池容积 W=Qt/n=5000×1.5/2=37503mⅡ)平流沉淀池与絮凝池配合取池净宽B=(18.35-0.3×2)=17.75m ,有效水深H=3.5m ,则池长L= W/ BH=3750/(17.75×3)=70.4m(取71m)Ⅲ)每池中间设一导流槽,导流槽采用砖砌,导流槽宽为240mm,则沉淀池每格宽度b=(17.75-0.24)/2=8.76mⅣ)校核池子尺寸比例长宽比L/b=70.4/8.76=8.0>4 符合要求;长深比L/H=70.4/3=23.5>10符合要求;沉淀池水平流速v=L/t=70.4×1000/1.5×3600=13.0mm/s符合要求。

Ⅴ)进水采用穿孔墙布水(3)排泥设施:采用虹吸式机械吸泥机排泥。

Ⅰ)干泥量Q干=60000×(1000-10)/1000000=59.43m/d。

设含水率为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