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在TIA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0922 终版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在TIA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0922终版
高危TIA/轻型 卒中患者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 窄(sICAS)患者
发病机制是动脉源 性栓塞的IS患者
主动脉弓源性 的IS患者
支架植入(裸支 架)的 IS患者
合并ACS的 IS患者
Day 22-90:氯吡格雷 75mg
单用阿司匹林组:首日
75-300mg,随后75mg
ncet Neurol 2007;6:961969; 2. N Engl J Med. 2013 ;369(1):11-9
FASTER研究:TIA/轻型卒中患者发生卒中24h内接受氯吡 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有降低卒中再发风险的趋势
Lancet 2004; 364: 331–337
2013荟萃分析-1也提示: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接受1年以上 双抗 vs. 单抗治疗,并不能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再发卒中风险 双抗治疗 vs. 单抗(N=39,574)
该荟萃分析总计纳入7项随机、对照研究,双抗治疗组与单抗治疗组相比,再发卒中风险无显著性差异。
90% 85% 0%
0
HR:0.69 (95%CI 0.58-0.82),P<0.001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30
60
32%
3311%%
90
单位:天
新发临床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心梗或血管性死亡
N Engl J Med. 2013 ;369(1):11-9.
CHANCE研究: TIA /轻型卒中患者早期服用短期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Ann Intern Med.2013;159:463-470.
2013荟萃分析-1还提示:与双抗组相比,阿司匹林组与其颅 内出血风险相当,但氯吡格雷组颅内出血风险更低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摘要: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于我院心脑血管科选取7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使用使用阿司匹林,观察组需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每组35例患者,并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记录患者的NIHS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d、14d、30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好转,其中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好转情况更佳,且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其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2例颅内出血,3例消化道黏膜出血、1例泌尿系统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17.1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实施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可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安全性引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对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较高,且根据患者脑血管病灶情况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多种,一般多以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主。
患者一旦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其神经系统功能便会受到损害,并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感知功能等[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处于病症的加重阶段,在该阶段中患者神经功能会逐渐受到影响,因此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缓解脑血管狭窄、堵塞情况,使脑部神经组织可正常供血。
本次实验中详细分析了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实施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共70例,均为我院心脑血管科收治,患者在病症的影响下存在偏瘫,经影像学诊断分析证实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且患患者无昏迷情况,未接受溶栓治疗、恶性肿瘤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已征得家属同意。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
● 2373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Aug 29(15)够抑制细胞壁细胞分泌,胃黏膜内的质子泵驱动小管中的钾离子同细胞内氢离子发生交换,抑制H+-K+-ATP 酶活性,进而抑制胃酸分泌。
另外,该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且长时间维持药物浓度,使药效持续较长时间,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时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8,9]。
有多项研究表明,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丘质梅[3]对80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还能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单一用药效果更佳。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主要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48%,患者输血量395.74±106.25ml、出血量189.45±36.18ml以及止血时间32.19±6.41h,均明显比对照组586.42±179.37ml、326.51±75.53ml、61.36±8.57h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与对照组14.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伟芳等[10]、汪笔琴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联合用药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所用硫糖铝属于一种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酸性环境下,通过借助离解作用分解为带有负点荷的八硫酸蔗糖,再通过聚合作用结合溃疡面或炎症部位正电荷蛋白质渗出物,并形成保护膜,进而覆盖、修复受损胃黏膜,促使其溃疡面愈合,利于胃黏膜再生[3,8]。
将其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受损胃黏膜修复,进而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同时也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6]。
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了一定数量的患者,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和疗效评价,发现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脑卒中后恢复的疗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与单一药物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更好,同时安全性也得到有效评价。
疗效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更快,生活质量提高明显。
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联合治疗方案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为这一领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临床试验设计、研究方法、临床数据分析、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疗效分析结果、安全性分析结果、临床意义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药物包括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减轻血小板粘附来预防血栓的形成,阿司匹林则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联合使用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达到协同效应,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关于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仍不够充分和明确。
本研究旨在对这一治疗方案进行更加深入的临床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 分析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3. 探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4. 对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治疗脑卒中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出血风险等方面。
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氯吡格雷片聯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巴塞尔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pidogrel tablets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34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opidogrel tablets on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effects,hemorheology index,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Barthel index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had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64.71%, which was 94.12%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lower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plateletaggregation rate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lower NIHSS score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obviously higher Barthel index score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NIHSS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viously higher Barthel index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shows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Clopidogrel;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Acute ischemic stroke; Clinical efficacy由于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却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时刻在威胁着高龄人群的生命健康,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尤其危险[1]。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表现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两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被广泛应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的临床研究还相对较少,这也是我们进行本次研究的初衷。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我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对比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和安慰剂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对象为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纳入了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良好的比较性。
在疗效方面,我们观察了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
短期预后主要观察了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内的脑血管事件(如再发脑卒中、TIA等)发生率,长期预后主要观察了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的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
结果显示,在治疗组中,短期预后和长期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安全性方面,我们重点观察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显示,在治疗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治疗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和出血等,但均可通过对症处理得到缓解,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见。
结合研究结果,我们得出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且不良反应可控制。
我们建议临床上可以积极推广该治疗方案,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疗效
有效率为 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889%,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可见,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相比,阿司匹林 与氯吡格雷双联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另外,观察组患者的 血小板聚集率为 (896±217)%,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的 (1289 ±582)%,纤维蛋白原水平(199±038)g/L也显著低于对 照组的(278±04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 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效果更加明 显。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治疗效果优于单药 治疗,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情况。
治疗的效果,本研究以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缺血性小 卒中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为其实施阿司匹林治疗 以及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 析,总结阿司匹 林 联 合 氯 吡 格 雷 治 疗 小 卒 中 的 价 值。现 报 告 如下。
·574·
吉林医学 2019年 3月第 40卷第 3期
TIA是缺血性卒中 的 最 重 要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2],通 常 也 被 认 为 是脑梗死的先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发生脑梗死。TIA短 时间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高于心血管事件,且起病时临床症 状不明显,易被忽视,故潜在危险很大[3]。另外,脑梗死的致 残、致死率高,以致于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大大降低 其生活质量。 TIA的发病机制尚未确立,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①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斑块反复脱落以致于反复发作;②血管病 理性变化,如血管痉挛或发生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动脉血管 硬化、血流动力学或血液成分异常;③短暂性低血压造成血管 狭窄,狭窄处血流显著减少从而引起 TIA[4]。从上述病理机 制中可知,治疗 TIA的关键在于防止斑块脱落和抑制血小板 聚集。因此,一旦患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则需要立即予 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属于环氧和酶抑制剂,是临床上治疗 TIA的常 用药物。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来阻断花生四烯酸 转化为血栓素 A2,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血流 变指标,降低血浆黏性,发挥抗血栓作用[5]。但是,阿司匹林 的抗血栓作用具有一定局限作用。氯吡格雷属于二磷酸腺苷 受体阻断剂,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从药物化学 角度看,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类化合物,可与血小板膜表面 上的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 GP Ⅱb/Ⅲa受体结合,最终抑制血小板聚集。另外,氯吡格雷还 可以阻断二磷酸腺苷激活血小板扩增[6],间接阻断其他激动 药物诱发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除了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外, 还具有抗炎性反应作用。两方面作用互不干扰、相互协作,可 共同抵抗血小板活化。 虽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一样, 但是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中, 采取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治疗的观察组,该组患者的总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西藏医药2019年第40卷第5期(总146期)743…讨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属临床常见疾患,不仅发病率高,且易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需予以及时治疗。
辛伐他汀可经由阻止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生成,减少胆固醇合成,下调机体内胆固醇水平,且能经由反馈调节机制促进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生成,进而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其残粒经由受体途径代谢,下调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此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同时,有研究指出,辛伐他汀还可激活一氧化氮合酶,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阻力,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增殖,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舒张,改善脂代谢紊乱症状[5]。
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均属临床常用降压药,其中前者可经由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连,降低心肌氧耗及能耗,有效保护心肌细胞,且能促进全身血管扩张,抗血小板聚集,起到降压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患者耐受性差,影响治疗效果[6];后者能抑制细胞外钙离子通过通道进入至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且对血浆钙离子浓度无明显影响,同时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促进血管扩张,起到降压作用,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7]。
本研究将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方案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提示联合采用氨氯地平与辛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此外,血脂升高会使其于动脉血管内壁附着量提高,致使血管内壁的损伤加剧,且由于血脂有着正电荷,可和血小板及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相结合,造成红细胞聚集性提升、沉降率加快,进而引发血液流变学状况异常,促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因此有效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为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重要靶点之一[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实验组血浆黏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
表明联合应用氨氯地平与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况。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袁彩娣 ,范卫星 ,鲁敏 ,等 .超声定位技术在针刀 神经触激术治疗
神经根 型颈椎病 中的应用 [J].医学影像学 杂 志,2012,22(12):
患 者 ,采 用 氯 吡 格 雷 与 阿 司 匹 林联 合 治 疗 的 临床 效 果优 于单 独 使 用 阿 司 匹林 。 关键 词 :氯吡格 雷;阿司匹林 ;急性脑卒 中;效果 中 图分 类 号 :R969.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6.3765(2018)ol一18421-0165-02
2o08-2010.
[2]解 淑灿 ,何 亮亮 ,翁浩 ,等 .超声引导下神 经根 阻滞对低 位神经根 型颈椎病 患 者 的疗 效 观 察 [J].中 国 疼痛 医学 杂 志 ,2013,19 (11):648-651.
[3]邓芳 ,李庆 华 ,罗颖 ,等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 病 的疗效观察 [J].浙江创伤外科 ,2016,21(2):206-208.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30 No.4 2018
轻 ,帮 助患者减 轻或者解除该部位神经支配 区域 的疼 痛感 ;还 可将 组织细胞磷脂酶 的活性 降低 ,对前 列腺素生成 前体一花生 四烯 酸合成进行抑制 ,便 于将前列腺合成减少 ,帮助患者改善 或者解除疼痛症状 。
[8]张馨 心 .脉络宁和 当归联合颈椎 旁神经 阻滞术 治疗神 经根型 颈 椎病 临床观察 (J].北方 药学 ,2017(4):129-13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92例TI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TIA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程均为3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30例、无效10例、恶化6例,有效率为65.22%,研究组有效44例、无效2例、恶化0例,有效率为95.6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两组间血小板计数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严重出血事件。
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效果TIA极易进展为完全性卒中,统计表明大约1/3以上的TIA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并发脑卒中[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口的老龄化,TIA 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
最新研究表明引起TIA的主要原因在于脑动脉内小栓子一过性阻塞脑血管,这些微栓子大多来自脑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房内附壁血栓等[2]。
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无论在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指南中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大多为单用阿司匹林,对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TIA的研究并不多见[3]。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更好的治疗TIA患者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2例TIA 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头颅CT 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0年制定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4]中关于TIA的诊断标准;②发病至就诊时间≤24 h;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分;④临床资料完整且坚持完成本研究。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524投稿邮箱:zuixinyixue@·论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分析王栋慧,陈红,杨明秀,杨茜,高文(柳州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0)0 引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该类疾病的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此外,该类疾病还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因此通过相关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预防就变得十分重要[2]。
通过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实验数据显示,抗血小板聚集这种治疗理念能够有效地在治疗脑血管病的过程当中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氯吡格雷在目前的临床应用当中是一种疗效较佳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而阿司匹林是传统意义上用来抗血小板聚集的经典药物。
对此,为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选取110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55例。
对照组男29例,女36例,年龄41-80岁,平均(61.4±3.2)岁;病程为1-28 h ,平均(11.7±1.4)h 。
试验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2-79岁,平均(60.8±4.7)岁;患者病程为1-29 h ,平均(11.4±2.0)h 。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均接受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等相关药物治疗。
此外,使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080078)治疗对照组患者,患者每天口服1次阿司匹林片,每次100 mg ;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试验组患者,患者每天口服1次阿司匹林片,每次100 mg ,同时每天口服1次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在TIA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0922 终版共53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 治疗在TIA和缺、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郑壮辉;龚煜;王兵【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终点事件发生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临床可积极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07【总页数】2页(P136-137)【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缺血性脑卒中【作者】郑壮辉;龚煜;王兵【作者单位】523755 东莞市黄江镇田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3755 东莞市黄江镇田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3755 东莞市黄江镇田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现阶段,我国临床上用于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包括环氧化酶抑制剂、血栓素A2、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等,其中以环氧化酶抑制剂中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应用最为广泛[1]。
早期,临床多单一用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而对于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却少有报道[2]。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院本次研究选取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使用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年龄≥40岁;发病时间≤24 h;②诊断结果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③NIHSS评分≤3分;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存在颈动脉狭窄和颅内血管狭窄;⑤无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使用禁忌。
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分析
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分析尹世琦【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他汀类药物立普妥(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缺血性脑卒中8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治疗(对照组,n=40)与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SSS评分均有下降表现,但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后肌酸激酶、TB、γ-G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意义显著.【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08【总页数】2页(P13-14)【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缺血性脑卒中【作者】尹世琦【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电力医院内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临床脑血管病变领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居较高水平,由大脑血流供应突然中断,机体能量代谢反应停止,进而对局部脑组织构成破坏所致。
出现头晕、头痛,不同程度的运动或意识方面障碍,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规范治疗是保障预后关键[1]。
本次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双抗联合治疗,取得了理想成效,现将结果回顾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缺血性脑卒中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45~82岁,平均(63.5±2.8)岁。
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根据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或穿支动脉型。
发病后符合溶栓条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24 h入组。
未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立刻入组。
患者血常规及凝血正常,除外近期出血。
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吕双双【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研究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第4周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较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8(030)006【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脑卒中;炎性因子;疗效【作者】吕双双【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南阳 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1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TP)是指脑血管梗死或栓塞所致的神经缺损症状在发病6 h~2周仍出现持续性或渐进性恶化[1],患者通常预后不佳,其致残率与病死率也较一般脑卒中高[2]。
而联合他汀和抗血小板能够有效预防复发,显著改善患者预后[3]。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缺血性脑卒中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18年4月-2019年5月,共86例)展开研究,依据药物不同分为对照(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和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再发率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结果:观察组疗效95.4%,再发率2.2%,对照组分别为78.5%和13.6%,P<0.05。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低,ADL评分较高,P<0.05。
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较佳,建议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再发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是由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所引起的,是一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具体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三高”的特点,对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并且随疾病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需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1]。
此研究旨在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86例患者展开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18年4月-2019年5月,共86例)分为二组,其中观察组(n=44):男/女(23:21),年龄62-82岁,平均(72.36±8.11)岁。
对照组(n=42):男/女(20:22),年龄63-82岁,平均(72.41±8.42)岁。
对比分析86例患者资料,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热情接待患者,完善各项常规检查,给予降血压、控制血糖、改善脑部微循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对症治疗措施。
口服0.3g(初始剂量)阿司匹林(国药准字 H19990212),0.3g/次,治疗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为0.1g/ 次,1次/d。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讨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进展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两组均为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分析对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价值。
结果:观察组疗效94.2%较对照组71.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血小板聚集,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展性脑卒中;应用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in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stroke. Methods: This study took 70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stroke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as the object, with 35 cases in both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2% higher thanthat of control group 71.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stroke, which can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Aspirin; Clopidogrel; Progressive stroke; Application effect 进展性脑卒中是现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据报道,很多患者在发病后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时内会出现持续性进展,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死亡率极高.就目前我国现有的治疗技术来看,还没有比较显著的治疗措施,有学者认为可以进行溶栓治疗,但是对于时间窗要求极高,禁忌症多,费用高,开展起来较为困难。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二联疗法在急性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62 例来我院接受急性非致残脑梗塞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1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1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二联疗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以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作为评价指标。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80.65%,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二联疗法可有效提高急性非致残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脑梗塞[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combin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high-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Methods:collected in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8,6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non disabled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our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use of aspirin treatment,31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3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bisulfate bigeminy therapy treatment,as observation group,the treatment effect,neural function,limb motor function and life quality and adverse reactions as evaluation indexe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7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0.65%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NIHSS score,fugl-meyer score and sf-36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two groups(P>0.05).Conclusion:aspirin and clopidogrel sulfate combined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al infarction,and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and limb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In addition,there are few adverse reaction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and the safety is good,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aspirin;Clopidogrel hydrogen sulfate;Cerebral infarction脑梗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为口眼歪斜、乏力、肢体麻木[1]、头晕头痛、感觉障碍等,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
主要终点事件:缺血性卒中、心梗、血管性死 亡(包括出血导致的死亡)、急性缺血性事件 (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外周动脉疾病加重需要 干预治疗或急性血运重建或TIA)导致再入院事 件的复合终点
氯吡格雷组 (N=3,802)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双抗组(N=3,797)
但MATCH研究提示:起病7天内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趋向获益 P=0.244
1.6%
0.3%
2.3%
0.3%
1.41(0.95-2.98
N Engl J Med. 2013 Jul 4;369(1):11-9.
2014年美国 AHA/ASA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推荐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双抗二级预防用于: 人群:轻型卒中(缺血性)/ TIA 患者 起始用药时间:发病24h内即可启动 持续用药时间:90天
随访时间(月) 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注册试验,总计纳入32个国家既往有冠心病、卒中、外周动脉疾病或合 并多项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分别给予阿司匹林75-162mg+氯吡格雷75mg或阿司匹林75-162mg治疗,平均随访28个月。 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双抗治疗组6.8%,阿司匹林组7.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Lancet 2004; 364: 331–337
2013荟萃分析-1也提示: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接受1年以上 双抗 vs. 单抗治疗,并不能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再发卒中风险 双抗治疗 vs. 单抗(N=39,574)
该荟萃分析总计纳入7项随机、对照研究,双抗治疗组与单抗治疗组相比,再发卒中风险无显著性差异。
高危TIA/轻型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
发病机制是动脉源 性栓塞的IS患者
卒中患者
窄(sICAS)患者
主动脉弓源性 的IS患者
支架植入(裸支 架)的 IS患者
合并ACS的
IS患者
FASTER 和 CHANCE 研究为高危TIA和轻型 卒中患者早期使用双抗治疗提供了证据
入选标准 FASTER 研究1
发病24h内的TIA/轻 型卒中患者
应尽早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 d(氯吡格雷首日负荷量 300 mg),随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75 mg/d),总疗程为90 d。 此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I类、 A级证据)。
中华医学杂志. 2014;94(27):2092-6
荟萃分析结果不同的原因分析
荟萃分析纳入人群不同 荟萃分析 2013荟萃分析-1 2013荟萃分析-2 纳入人群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接受1年以上 双抗或单抗治疗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发病3天内接 受双抗或单抗治疗 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双抗 vs. 单抗 无显著差异 获益更多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在急性期给予双抗治疗,可能获益更多; 在非急性期给予双抗治疗或是治疗时间过长,可能是双抗治疗未能获益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另一个抗血小板药物可能是进一步降低卒中
高危人群首发卒中和卒中患者再发卒中风险的有效措施1,2。 从作用机制上来讲,阿司匹林仅是阻断了环氧化酶的作用,并不影响二磷 酸腺苷P2Y12受体。氯吡格雷是P2Y12受体拮抗剂,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更显 著地发挥抗血小板作用,这点在ACS患者中已经得到了证实2。
FASTER研究因入组过于缓慢而提前终止, 但提示对于轻型卒中/TIA患者双抗治疗较单药治疗可能获益,且出血风险不高。
Lancet Neurol 2007;6:961969
CHANCE研究:对高危TIA/轻型卒中患者事件发生24h内尽早给予双抗治 疗,较阿司匹林单药可显著降低新发卒中风险达32%
Ann Intern Med.2013;159:463-470.
2013荟萃分析-1还提示:与双抗组相比,阿司匹林组与其颅 内出血风险相当,但氯吡格雷组颅内出血风险更低
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颅内出血风险 双抗治疗 vs. 单抗(N=39,574)
Ann Intern Med.2013;159:463-470.
1. Ann Intern Med.2013;159:463-470 2. Circulation. 2013;128:1656-1666
目录
双抗治疗可能是预防卒中复发的一个有效手段
循证研究回顾:双抗治疗阴性研究结果与分析
循证研究回顾:双抗治疗可能获益的 TIA/IS人群
双抗治疗可能获益的 TIA/IS人群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
在TIA/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14.09
目录
双抗治疗可能是预防卒中复发的一个有效手段
循证研究回顾:双抗治疗阴性研究结果与分析
循证研究回顾:双抗治疗可能获益的 TIA/IS人群
抗血小板治疗是TIA/缺血性卒中 急性期或长期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石
由于大部分TIA和缺血性卒中是由于大脑动
Lancet Neurol 2007;6:961969
FASTER研究: TIA/轻型卒中患者发生卒中24h内 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并未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N(%) 未用氯吡格雷 (N=194) 颅内出血 颅外出血 重度 中度 轻度 0 0 0 0 氯吡格雷 (N=198) 2 (1.0%) 1 (0.5%) 2 (1.0%) 1 (0.5%) 风险差异(95%CI) 1% (-0.4 to 2.4) 0.5% (-0.5 to 1.5) 1% (-0.4 to 2.4) 0.5% (-0.5 to 1.5) P 0.5 1.0 0.5 1.0
脉的血栓性阻塞导致的,所以,抗血小板 治疗是预防卒中再发治疗的基石。 氯吡格雷单药治疗较阿司匹林更优,显著 降低卒中、心梗或血管性死亡事件的发生 风险。
Stroke 2014;45:492-503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可能是 预防卒中复发的一个有效手段
阿司匹林单药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并不能足够有效降低缺血性事件发生风险。
在AIS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 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最为有效
共纳入14项研究,9012例患者。所有研究均在患者TIA/缺血性卒中症状发生3天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组较单 抗治疗卒中再发风险,复合终点事件风显著降低,大出血风险无显著差异。
Circulation 2013;128:1656-1666.
随访时间(月)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总计纳入7599例3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TIA的患者并且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 素:3年内发生过缺血性卒中、心梗、心绞痛、糖尿病或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分别给予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75mg 或氯吡格雷75mg治疗,平均随访18个月。双抗组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组相比,未能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但威胁生命 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2.6% vs. 1.3%)
1. Stroke. 2014;45:492-503; 2. N Engl J Med 2006;354:1706-17.
目录
双抗治疗可能是预防卒中复发的一个有效手段
循证研究回顾:双抗治疗阴性研究结果与分析
循证研究回顾:双抗治疗可能获益的 TIA/IS人群
然而, CHARISMA研究未能证实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较单药阿司匹林会获益更多
但同期发表的另外一篇 针对TIA/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的 荟萃分析却获得了不一样的结果……
2013荟萃分析-2提示:TIA/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症状发生3天内) 使用双抗治疗vs.单抗治疗获益更多,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再发卒中风险 双抗 vs.单抗 卒中/TIA/ACS/死亡风险复合终点 双抗 vs.单抗
次要终点:对高危TIA/轻型卒中患者事件发生24h内尽早给予双抗治疗, 较阿司匹林单药显著降低3个月新发血管事件31%
主要终点: 3个月新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vs. 阿司匹林
HR:0.69 (95%CI 0.58-0.82),P<0.001
100% 无新发血管事件生存率
95%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Day 22-90:氯吡格雷 75mg
单用阿司匹林组:首日
75-300mg,随后75mg
ncet Neurol 2007;6:961969; 2. N Engl J Med. 2013 ;369(1):11-9
FASTER研究:TIA/轻型卒中患者发生卒中24h内接受氯吡 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有降低卒中再发风险的趋势
主要终点: 3个月新发卒中(缺血性/出血性)风险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vs. 阿司匹林
HR:0.68 (95%CI: 0.57-0.81),P<0.001
100% 无卒中复发生存率
95%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90%
阿司匹林
85% 0% 0 30 60 90
单位:天
一项大规模针对TIA/轻型卒中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纳入人群为发病在24小时之内的高危TIA患者(ABCD2 ≥4) 和轻型卒中患者(NIHSS≤3),发病后在24h内随机给予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的给药方案是首日75-300mg,Day2-90阿司匹林 75mg;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首日阿司匹林75-300mg+氯吡格雷300mg,Day2-21给予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75mg,Day 22-90给予氯吡格雷75mg. N Engl J Med. 2013 Jul 4;369(1):11-9.
给药方案
双抗组: 氯吡格雷(起始负荷剂 量300mg+之后75mg)+阿 司匹林 90天 单用阿司匹林组 双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