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议论散文两篇 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
高中语文必修Ⅰ第10课《散文两篇》导学稿(学生版)
![高中语文必修Ⅰ第10课《散文两篇》导学稿(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8bc424647d27284b73510b.png)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一.课题:《散文两篇》(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作品的有关内容;掌握重点字词以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技能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哲理的写法;欣赏冰心散文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风格。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霞》教学目标:1.理清文本思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重点语句,培养鉴赏散文的习惯与能力。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深化对自我人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文中重点句子进行讨论分析,细品其蕴涵的深邃哲思与人生况味。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作者名片】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福州,幼年时期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盈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背景资料】“冰心体”散文:所谓冰心体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即宣扬以母爱、童真之爱、自然之爱为内容的“爱的哲学”思想,“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粤教版高中必修二《议论散文两篇》
![粤教版高中必修二《议论散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f3d9b5cc22bcd126ff0c56.png)
北大公学肇庆实验学校:杜海波
【诗海撷贝】 西楼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bó] ,卧看千山急雨来。
【翻译】 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又
急急退了回来;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我 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 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
4.《窗》第2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门许我
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句子中的“追求”和“占领”有什么不同的深层含意?
【明确】“追求”是相对于“门”来说的,“门”是可 以走出去的,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主动地去 追求春光。
“占领”是相对于“窗”来说的,“窗”可以打通 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引进来,人们只要待在 屋里就可以享受,不用出去。
【重点探究】 1.散文《窗》共有4段,请依次找出每段文字中最能体 现作者行文思路的句子,然后概括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点拨】(1)第1段: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②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简析: 由“春天”入笔,道出“窗”的作用。 (2)第2段: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 表示享受。简析:对比“门”和“窗”对于人的不同意 义,引出论点“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
比,认为窗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代表着更高层 次的人类进化,并呼唤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坦诚相 待、自由交流。
【阅读鉴赏】
《窗》
微课一:赏析引用的表达效果
1.下面课文中的引用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1)①《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
膝之易安。”
②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
高一语文议论散文两篇
![高一语文议论散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94d521b52acfc789ebc970.png)
9.议论散文两篇原创学案联系方式:6408812@◎课前自主【走进作者】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作品一览】《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年)、《围城》(长篇小说,1947年)、《谈艺录》(文论,1948年)、《管锥篇》(1-4册,文论,1979年)、《七缀集》(文论集,1985年)【识记积累】1.注音搅.动琐.碎镶嵌..隔膜..飒.至捷径....希冀.斟酌驯.服笼络..鸟窠.2. 词义凭眺(tiào):在高处向远处看(多指欣赏风景)。
奢侈(shēchǐ):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窥见(kuī):看出来或察觉到。
眸子(móu):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3.文学常识散文的知识:一般来说,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议论(哲理)散文和抒情散文等,狭义的散文只指抒情散文。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学生版)导学稿
![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学生版)导学稿](https://img.taocdn.com/s3/m/2bad490beff9aef8941e06a2.png)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班级:姓名:小组:座号:《议论散文两篇》【课题】《议论散文两篇》(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课型】本文属于议论散文基本阅读课【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了解议论散文的有关常识。
(理解)2. 能抓住文中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分析、探索“窗”、“门”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理解、分析)3.能以这两课为例学习并掌握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理解、运用)4.能欣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
(理解、分析)【学习重点】1. 能抓住文中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分析、探索“窗”、“门”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理解,分析)2.能欣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
(理解、分析)【学习难点】能以这两课为例学习并掌握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培养自己独特的创新意识。
【课前预习积累】1、字音识记(1)单音字凭眺.()琐.碎()斟酌..()()窥.见()眸.子()奢侈..()()希冀.()鸟窠.()镶嵌..()()静谧.()谦逊.()隔膜..()()(2)多音字单薄()囚笼()薄薄荷()笼薄片()笼络()2、字形识别zhòu ()纹xiǎng( )嵌chú()形熙熙rǎng rǎliáo ( ) 绕寒xuān( )liáo ( ) 草xuān( )哗liáo ( )原之火xuàn( )染cáo ( )杂bīn bīn ( )( )有礼zāo ( )蹋zāo ( )遇chēn( )州3、词语积累眼花缭乱:休戚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踵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容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一课时《窗》一、内容导读本文由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窗”,联想到寓有深意的、精神境界的“窗”,由实到虚,认为“窗”代表“占领”与“享受”,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的一个胜利,表明“窗”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强调人应当以审美的眼光享受生活,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存在,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坦诚、信任、自由交流思想的向往。
_高中语文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_高中语文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https://img.taocdn.com/s3/m/6d62975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b.png)
3.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 说这样的句式在此文中有何艺术效果。
【答案】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 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抒情议论,多用散句,信笔抒写,或直抒 胸臆,或点明主旨,轻灵自由。全文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读来活泼明 快,于清词丽句中现故山美景,于长短变化中表厚意深情。
文化常识 【秀才】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名 讳改称“茂才”。唐初曾与明经、进士并设为举士科目,旋停废。唐宋 间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则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后汉书·左 雄周举等传论》:“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 士之方也。”
字音
猥.不敢相烦( wěi ) 夜舂.(chōnɡ ) 仄.径( zè ) 青皋.( ɡāo ) 黄蘗.( bò )
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陕西蓝田辋谷川口一带,辋谷水由蓝田北流入 渭水。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 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 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 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 给裴迪,约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背景解读 王维于天宝三年(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他便 去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 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 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 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2.被动句 (1)“于”字式,格式为“动词+于”。如“而君幸于赵王”“使不 辱于诸侯”。 (2)“见”字式,格式为“见+动词”等。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
高中语文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课件2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课件2 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bbed321192e45361066f598.png)
课后练习 思考讨论
散文的知识
一般来说,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 一般来说,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 叙事 议论(哲理)散文和抒情散文等, 抒情散文等 文、议论(哲理)散文和抒情散文等, 狭义的散文只指抒情散文。 狭义的散文只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 文具有抒情性、 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 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 情感, 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 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 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 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一(1)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 (1)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 深的动作。(统领全篇) 。(统领全篇 深的动作。(统领全篇)
2、最熟悉的屋子门后隐藏的事情也难 以预料。 以预料。 3、门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门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4、门的隐秘性质
门 5、不同的开门方式可以看出社会众生相。 不同的开门方式可以看出社会众生相。
出去 赏春
不必出去
追求、 门——追求、欲望 追求
客人
占领、 窗——占领、享受 占领
主人
“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 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 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 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 是一种奢侈。 是一种奢侈。”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 含义? 含义?
门:保护、需要 保护、 窗:奢侈、享受 奢侈、 门:人的进出口 窗:天的进出口 由不得人 自由自主 实用性 审美享受
思考探究 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关窗的作用等于闭 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 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 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 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 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 探胜, 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 默想” 默想” ?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2:第9课 赤壁赋(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2:第9课 赤壁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63bbd733687e21af45a9b9.png)
赤壁赋预习提示这是一篇散体文赋。
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时,曾多次到赤壁游览。
一次是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公元1082年8月12日;一次是同年十月十五日,阳历11月7日。
游览地点并不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三国周瑜赤壁在湖北嘉鱼东北;而苏东坡所游的赤壁,实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县城外。
作者一时兴会所至,借历史上的胜地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写了两篇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还有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汉代是铺张扬厉、繁缛富赡的,被称为大赋。
到了六朝讲求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做律赋。
唐宋时则突破了声律的种种限制,使之自由挥洒,富有灵活性,叫做文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即是。
苏轼的《赤壁赋》是宋代文赋杰出的代表作,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
开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以极为优美的笔调展现出一幅人间仙境的图画,表现一种超然物外的欢乐。
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
以“客”的口吻慨叹英雄人物的兴亡幻灭,抒发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哀;以“主”的口吻阐发恒久与短暂、无穷与有限皆是相对的道理,提出消除外慕、冥于自然的解脱之道。
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优美的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使之成为古代散文名篇。
这篇文章有一定难度,哲理也比较深奥,建议你采用下面的学习方法:1.深入了解苏轼其人,这是学习本文的关键。
本文从表面看是一篇游记散文,实际上是一篇人生哲理散文,寄寓了苏轼在人生坎坷之途上的深沉感慨。
不了解苏轼的人生,不了解苏轼的处世哲学,就不可能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寓意。
2.抓住本文特点,披文以入情。
本文有两个突出特点。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纵论人生 阐释哲理 第9课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纵论人生 阐释哲理 第9课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b3b7bd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2.png)
第9课 觅渡,觅渡,渡何处?浣溪沙晏 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这是一首春恨词。
“去年天气旧亭台”说明时间在重复,空间也在重复。
就在这单调乏味、作诗饮酒的重复生活中,夕阳西下了,何时能回来呢?表现出词人对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叹逝流年,也是孤独者兼哲学家对人生各种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道。
【思考】 这首词体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思考?【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深邃.(suì) 装帧.(zhēn) 剖.析(pōu) 煎熬.(áo) 祠.堂(cí) 惶.恐(huánɡ) 歆飨.(xiǎnɡ) 熠.熠闪光(yì) 2.多音字埋⎩⎪⎨⎪⎧埋.怨(mán)埋.头苦干(mái)尽⎩⎪⎨⎪⎧尽.管(jǐn)尽.力(jìn)强⎩⎪⎨⎪⎧勉强.(qiǎnɡ)倔强.(jiànɡ) 二、字形辨认⎩⎪⎨⎪⎧帧zhēnɡ(装帧)侦zhēn(侦察)桢zhēn(桢干)⎩⎪⎨⎪⎧辩biàn(辩解)辨biàn(分辨)瓣bàn(瓜瓣)⎩⎪⎨⎪⎧析xī(剖析)柝tuò(木柝)拆chāi(拆迁)⎩⎪⎨⎪⎧峻jùn(险峻)竣jùn(竣工)浚jùn(疏浚)三、词语辨析1.典型·典X“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具有代表性的。
“典X”,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例:在美丽的某某,继“最美妈妈”吴菊萍之后,又出现“最美司机”吴斌,这些最美人物,是所有人的道德典X。
他们的救人事迹,是和谐社会的典型教材。
2.悉心·细心“悉心”,指用尽全部心力去做。
“细心”,指用心细致。
例:①在它开始成长后,你还要继续悉心照顾,补充营养。
高中语文必修二 议论散文两篇 高一上
![高中语文必修二 议论散文两篇 高一上](https://img.taocdn.com/s3/m/59065cac1a37f111f1855b7a.png)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 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 一种奢侈。 窗可以算是房屋的眼睛。
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
“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 异,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只骆驼, 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 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 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 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 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 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窗——奢侈、享受
门——人的进出口 窗——天的进出口
自由自主
人臣服于自然
审美享受
人驯服了自然
明确:门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窗子满足了人的 精神需要.
第三部分 第4段:窗可以算是房屋的眼睛。
“《 晚 歌 》 起 句 所 谓 : ‘ 双 瞳 如 小 窗 , 佳 景 收 历 历。’同样地只说了一半。” 句中的“一半”具体指什么,另“一半”具体指什 么? “一半”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
1979年,
《围城》(长篇小说) ---城外的人 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钱钟书的图片
给下列红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义:
凭眺( tiào ): 在高处向远处看(多指欣赏风景)。 奢侈( shēchǐ):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 斟酌( zhēnzhuó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 或是否适当。 窥见( kuī ):看出来或察觉到。 眸子(móu ): 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引用:陶渊明的诗《归去来辞》. 比喻: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用典:“据爱克曼记一八三0四月五日的谈 话,……看不出他们的心境。”
1、应以审美的眼光享受生活,注重个人主体 性的存在,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3.9 议论散文两篇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3.9 议论散文两篇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2f53413650e52ea551898c6.png)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3.9 议论散文两篇课后知能检测粤教版必修2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驯.服(xùn)笼.络(lǒnɡ)揪.心(jiū) 姹.紫嫣红(chà)B.寒暄.(xuān) 奢侈.(chǐ)鸟窠.(cáo) 栉.风沐雨(zhì)C.静谧.(mì) 家畜.(chù)病症.(zhēnɡ) 切中肯綮.(qìnɡ)D.琐.碎(suǒ) 湛.蓝(zhēn)譬.如(pì) 摩肩接踵.(zhǒnɡ)【解析】B项,“窠”读kē;C项,“症”读zhâng;D项,“湛”读zhàn。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镶嵌弥谤开诚布公茫无际涯B.凭眺葱茏潦草塞责感恩带德C.眸子砥砺终南捷径责无旁贷D.壁垒理踩轻鸢剪掠不言而喻【解析】A项,弥—弭;B项,带—戴;D项,踩—睬。
【答案】 C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举国上下,对于工业明胶流入食药领域的追问已成愈演愈烈之势。
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人们发现,不但与毒明胶沾染的药品食品种类越来越多,个中内幕也更加触目惊心。
试图息事宁人的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些不良企业,或许还包括与工业明胶利益链紧密相关的地方政府。
因为一旦上级部门开始追责,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A.愈演愈烈B.触目惊心C.息事宁人D.难辞其咎【解析】D项,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
A项,愈演愈烈:(事情、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追问”不能“愈演愈烈”。
B项,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一般表达为“令人触目惊心”。
C项,息事宁人: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在纠纷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
此处应为“平息事端”。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bd53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a.png)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一课时学习《行道树》一、看导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三、朗读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
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⑴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⑴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⑴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⑴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⑴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
老师点拨:⑴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⑴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⑴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9.议论散文两篇
![9.议论散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f9a365783e0912a2162ad4.png)
6.《门》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探讨,而要选择“门” .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探讨,而要选择“ 这样一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这样一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答案: 答案 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者抽象的道理往往会令人难以理解,而 如果能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表现来抒写这些思想道理,就可以使深 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同时也能增 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门》就是运用这种手法,写的是具体 的“门”,表达的却是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生终极的思考和感悟。只有 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寓意所在。
3.消失 .
消逝
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侧重结果。例句:瞬间, 一颗流星从夜空中消失了。 消逝:消失,侧重过程。例句:一抹残霞渐渐在天边消逝。 4.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 .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例句:人民与祖国休戚 相关。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例句:个人荣誉与集 体息息相关。
(báo)薄饼 薄 (bó)薄产 (bò)薄荷 (chù)畜生 畜 (xù)畜牧 晃
(huǎng)晃眼
(huàng)晃荡
(lóng)笼子 笼 (lǒng)笼络
(二)字形 镶(xiāng)镶嵌 攘(ráng)攘除 缭(liáo)缭乱 撩(liáo)撩拨 潦(liáo)潦草 瞭(liào)瞭望 燎(liáo)燎原 酌(zhuó)酌情 灼(zhuó)真知灼见 博(bó)博大 搏(bó)搏动 膊(bo)胳膊 锁(suǒ)锁匙 琐(suǒ)琐碎 唢(suǒ)唢呐 胁(xié)胁从 协(xié)协定 冀(jì)希冀 翼(yì)翼翅
2.第二段作者着重阐述了门和窗的不同意义,说“窗打通了大自 .第二段作者着重阐述了门和窗的不同意义, 然和人的隔膜”,“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 然和人的隔膜”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 表示享受” 请问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一观点的? 表示享受”,请问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一观点的? 答案: 答案 先破后立,横向铺陈。 先驳斥了把“有没有人进来出去”作为门和窗的根本分别;再 举“赏春”一事说明窗有“赏春”功能而门没有;继而又引用陶渊 明的诗句证明,从容主宰自己生活的“羲皇上人”确实可以通过窗 户来获取享受;后面又引用缪塞的“妙语”和学习的“捷径”说明 通过“窗”执行自己的意志的才是真正的主人。在这里,作者广征 博引,铺陈设譬,信手拈来,直指心灵。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28389d844769eae109ed88.png)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粤教版选修二第三单元的第-篇课文,是王维的一篇散文。
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其散文也具备诗的语言,诗的特点。
本课是作者写给裴迪表达邀约同游的信,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
其中景物描写有特色,有情韵,语言优美。
“文中有诗,文中有画”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从近年的高考文言文选文来看,散文也成了考查的重点。
而高考考纲要求文言文“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诗歌鉴赏试题在考查能力的要求上以能力为主,这个能力又集中体现在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如诗歌的意象、意境、情境之间的关系。
根据高考考点导向,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
3、情感目标:领会文中作者对友人的那种深厚感情。
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而本文的重点将放在品味“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这一块,难点在于感受文中营造的意境,以及鉴赏语言有情韵的特点。
所以本课的关键点在于让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结合句子赏析课文。
二、学情分析主要从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诗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特点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已经处于高二下学期,这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能阅读中等难度的文言文,也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但语言组织能力还比较薄弱。
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三方面的对策,分别是培养主讲人翻译巩固文言基础成果展示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情境设置激活想象与创造。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师翻译字词巩固基础2、创设情境: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3、小组合作法,突破重难点四、教学环节与活动(一)教学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2、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整合信息;3、教师从作业批改中收集易错点;4、课前培训讲师(针对文章字词及翻译):增强学生的语文体验(二)课堂活动:由易到难,层层深入1.诗歌导入,引出本文学习目标:图片引出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让学生背诵,并回忆王维作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引出其文章“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学习。
我一无所求-粤教版必修2教案
![我一无所求-粤教版必修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f131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a.png)
我一无所求-粤教版必修2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并理解散文的特点和分类
2.掌握散文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质量较高的散文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
1.散文的特点和分类
2.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4.写作水平的提高
教学难点
1.如何把握阅读散文和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2.如何提高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散文的特点和分类
1.散文的定义及特点
2.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议论散文
3)叙事散文
3.散文中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1.显微镜式的描写
2.意境的丰富与深刻
3.以典型代表普遍
4.情感的表达与交流
第三节增强学生阅读散文和写作能力的方法
1.散文的阅读,注重对语言和情感的理解
2.散文的写作,注重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注重情感的表达
3.多练习和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教学方法
1.灵活运用讲解、朗读、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2.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和合作能力
3.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评价
1.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态度,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支持,积极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高中语文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课件1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课件1 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de29bddf5022aaea998f0f99.png)
1 “太贱了”具体是指到处都是的阳光、懒洋洋的风、琐碎而单 太贱了” 太贱了 具体是指到处都是的阳光、懒洋洋的风、 调的鸟语。这样写好处是暗写窗子里的春天的可贵, 调的鸟语。这样写好处是暗写窗子里的春天的可贵,这样实际 就为下文写窗子的作用和意义作好了铺垫。 就为下文写窗子的作用和意义作好了铺垫。
2.“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从第2段看,“不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从第 段看 段看, 同时 不同的意义 同意义”指什么? 同意义”指什么?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 无论他们有多少儿 孤本 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孤本”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孤本”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孤本”:指某书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也指仅存的一份未刊手 孤本” 指某书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也指仅存的一份未刊手 孤本 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 仅存的一份 或原物已亡,仅存的一份拓本。(《词典》 份拓本。( 稿,或原物已亡,仅存的一份拓本。(《词典》第447页) 页 文中义就是这个词的比喻义:父母不可重复的独特的一个儿女。 文中义就是这个词的比喻义:父母不可重复的独特的一个儿女。 法国理想主义这种新文艺创作流派的三位伟大代表保尔克·洛岱尔、 法国理想主义这种新文艺创作流派的三位伟大代表保尔克 洛岱尔、 洛岱尔 安德·列休阿斯 夏尔·贝济 恰好在有决定意义的求学时代是罗曼·罗兰 列休阿斯、 贝济, 安德 列休阿斯、夏尔 贝济,恰好在有决定意义的求学时代是罗曼 罗兰 的同窗好友,他们又都是在多年默默无闻之后,几乎同时征服 征服了自己的 的同窗好友,他们又都是在多年默默无闻之后,几乎同时征服了自己的 人民。 征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人民。 “征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征服”: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民族)屈服。(《词典》第1603页) 征服” 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民族)屈服。( 词典》 。(《 征服 页 文中义就是这个词的移用义:用思想的艺术的力量使(人民)信服。 文中义就是这个词的移用义:用思想的艺术的力量使(人民)信服。 我已经67岁了,坐在这里,为的是要写点类似自己的讣告那样的东 我已经 岁了,坐在这里,为的是要写点类似自己的讣告那样的东 岁了 讣告 讣告”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西。 “讣告”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讣告”:报丧的通知。(《词典》第392页) 讣告” 报丧的通知。(《词典》 讣告 。( 页 文中义就是这个词的引申义:将死之人的善意的忠告。(人之将死, 。(人之将死 文中义就是这个词的引申义:将死之人的善意的忠告。(人之将死,其 言善矣) 言善矣)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2素材:文本助读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含答案.doc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2素材:文本助读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e1d773528ea81c759f5787f.png)
第三单元散文⑵J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X•们後:“£帝右矣£一适门的同时,舍诒你打秆一扁窃。
”那一扁扁门乡窃里,承我墻乡少厉支,"打科3 $少未乘。
另找一扁门,夕卜而县你未曽歸E的耦彩的世界;加任©遠的备一个机遙,总敢込跨出门去!窗▽它已不玉理单僱的窃户3 ,更县嬪们汲取知识、与9卜立烷的窃(70门与窃急迫个和会中昱干凡的,便"不可或経。
有乡少X-句曾器佬到迫看似年兀的纟帝中短含的z•生兹理。
孜窍窃逸播C或徭名门逸择窃,不过昱($• —含之向的逸播,使它却昱仮一隹童髯重理的逸择!■精美晨读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1)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是深受爱戴的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文艺论集《谈艺录》等。
⑵莫利(1890—1957),羡国作家。
著有《桑迪加夫酒》、《特洛伊木马》等。
2.背景探寻(1)钱钟书在小说上卓有成果,在散文上也著作颇丰。
他的议论性散文善于从小角度阐释大道理。
《窗》选自《写在人生边上》,就是以小见大的散文。
(2)巴黎凯旋门坐落在巴黎市屮心夏尔•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屮央,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的功绩,于1806年2月下令兴建的。
它是欧洲1()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巴黎凯旋门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
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门宽14.6米。
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
内壁刻的是曾经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个胜利战役的浮雕。
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
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
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耍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
粤教版必修二 散文 市赛一等奖9 议论散文两篇(区一等奖)
![粤教版必修二 散文 市赛一等奖9 议论散文两篇(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b1f38f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3.png)
《议论散文两篇》 写作特色
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归纳
1.巧用比喻和对比 《窗》中作者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通过简单的 例子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俗易懂。尤其是作者 将窗比为房屋的眼睛,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窗对于屋内 人与屋外人的意义。文章第二自然段集中使用对比, 巧妙地将门和窗对于人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从而将 自己的独到见解准确地阐述出来,自然引出文章的中 心“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
2.内容丰富,结构紧凑 《门》涉及的人生命题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生 活、职业命运、社会众生、生命况味、人生的终极 思考等等。每一个命题都从门开始,而最后又会归 结到门上来。因此,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结构 也很紧凑。
3.以小见大,富有哲理 《窗》以小见大,见解独到。窗是我们非常熟 悉的事物,但我们却经常熟视无睹,不曾思考它蕴 涵的深刻意义。钱钟书在文章中能发人之未发,提 出了窗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人类文明的象征,代表 着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关上窗户是保护个人的空 间,让灵魂得以自由的见解,充满了人生哲理。
XX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XX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https://img.taocdn.com/s3/m/b04e95cc0975f46527d3e1f9.png)
XX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位面容略带困倦与憔悴,但仍然神态安闲、步履从容的老者;一位气宇轩昂、禅意盎然,两眼放射着澄澹中含有精锐、明秀中透出灵慧光芒的老者,正在向我们走来……他,就是全面代表盛唐时期各种诗体创作成就的唐代大诗人王维;他,就是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视域使其山水田园诗在唐代和我国诗坛享有崇高地位的“自然之子”王维;他,就是一心向于释、一生隐于官,被杜甫称许为“高人”、被后世颂扬为“诗佛”的王维。
美字体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赏美文王维与裴迪互为知音写完了给裴迪的信,王维就交给到山里来驮黄蘗的药农,让他帮送到城里去……春天的时候,王维又写了新诗给裴秀才,写好后,手托下巴的王维看着夕阳往树里花里湖里都洒满了金屑,而天空淡泊高远,他突然觉得此刻岁月如此静好,人生不再想荣华,只想得此静好二字,也希望你与我共飨这静好世界:“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桃李虽未开。
荑萼满芳枝。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我把这里最好的时日告诉你,希望你赶紧收拾好归来的行李,来与我共享这辋川的春天。
摩诘说要独向白云归,却又打扫花径,等着那人来寻自己,等了许久,都等不到那人,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我眼前的江湖如许美好,没有你,我却不能尽情啸一声欸乃。
我眼前的山河如许清寂,没有你,我却静不下心来独奏一曲归去来兮辞。
我的空山,我的辛夷坞,我的木兰柴,我的胜景,我的寂寞,我的清丽时代,我都只想与你一起涉似水流年共撷诗情的芙蓉。
后来,禁不住王维等,裴迪果然来陪他一起玩了,但他到的时候已是秋天。
当到达辋口时忽然下起了雨,擎一把伞行在烟雨茫茫里,他想起了他第一次到辋川来寻摩诘时也遇到了雨,也是这样烟里雾里去寻他,遇到松下童子,言师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而此刻,没有童子可问,也没有约期,白云依然苍苍,而斯人身影茫茫。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高中 9 议论散文两篇优化训练 必修2 试题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高中 9 议论散文两篇优化训练 必修2 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0b72ca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c.png)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第三单元散文(2)9议论散文两篇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隔膜.()兽窟.()笼络.()双瞳.()镶.板()揪.心()答案:mókūluòtóngxiāngjiū2.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还得寒喧几句,方能说明来意。
B.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潦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
C.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薄弱,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
D.通往消逝了的时间是脉博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答案:C解析:A项的“寒喧〞应为“应酬〞,B项的“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D项的“脉博〞应为“脉搏〞。
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实词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局部春天。
B.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险..。
掩饰..,给心儿造成悬念D.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
答案:D4.填空。
〔1〕窗的作者钱钟书,字_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人,现代作家、学者。
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及学术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门的作者莫利,_____________国作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默存槐聚围城谈艺录管锥编〔2〕美桑迪加夫酒特洛伊木马5.找出窗中各段的中心句。
〔1〕第一段:〔2〕第二段:〔3〕第三段:〔4〕第四段:答案:〔1〕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就好比画配了框子。
〔2〕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3〕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4〕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指出以下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及词语的含意;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阐述的生活哲理。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譬如寒暄斟酌清风飒至奢侈静谧接踵答案pxunzhnschmzhn2多音字系畜秘症答案x/jch/xm/Bzhn/zh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4答案1寒暄/煊赫/渲染2眼花缭乱/撩拨/燎原3严峻/竣工/疏浚4询问/殉职/徇私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光天化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休戚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过尔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接踵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音容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常用于干违法乱纪的事情的语境中。
2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3只不过这样罢了。
形容平平常常。
有轻视的意味。
4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5死者的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耳边和眼前,多形容对死者的怀念。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他很腼腆,你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跟他开玩笑。
2自然与人类休戚相关,任何人都不能为了眼前利益,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3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
4在一系列接踵而来的苦恼和困惑面前,要么找到正确的方向重塑辉煌,要么一蹶不振。
5他在信中写道“尽管你我多年未见,但至今你在我心里依然音容宛在。
”答案1。
“光天化日”指在公共场合,不是指在太阳下,多指干坏事2。
“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此语境应用“息息相关”345。
“音容宛在”形容对死者的怀念2辨词填空1享受享用享有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享用使用某种东西而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
享有在社会上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泰山在古今中外________盛名。
这次出差我________了贵宾的待遇。
朋友来了,他拿出好酒供客人________。
答案享有享受享用2直捷直接直捷直截了当。
直接不经过中间事物发生关系的跟“间接”相对。
有话你就________说,不用拐弯抹角。
在学校办公会上,王校长________表明了态度。
答案直接直捷三.名言警句钱锺书哲理名句1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2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3天下只有两种人。
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4打狗要看主人的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的面了。
一.作者简介1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是深受人们爱戴的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艺论集谈艺录等。
2莫利18901957,美国作家。
著有桑迪加夫酒.特洛伊木马等。
二.背景展示1钱锺书在小说上卓有成就,在散文上也著作颇丰。
他的议论性散文善于从小角度阐释大道理。
窗这篇文章选自写在人生边上,就是以小见大的散文。
2门是人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事物之一,开门和关门是人们几乎每天都会做的最平常的动作,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动作之中,莫利却挖掘出了深刻的人生意义,写下了这篇哲理散文门。
三.文体知识议论性散文散文分为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抒情散文以表达或披露作者浓郁的主观情感为主.议论散文以阐明事理.发表议论为主。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侧重形象描绘和情感抒发,而不是只注重理性和逻辑。
本课的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性散文,作者通过对门和窗发表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阐释了自己的人生哲理。
课堂导语人们说“上帝在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那一扇扇门与窗里,承载着多少历史,又打开了多少未来。
寻找一扇门,外面是你未曾踏足的精彩的世界;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遇,勇敢地跨出门去窗户它也已不再是单纯的窗户了,更是我们汲取知识.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1下面是窗一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请根据提示把空缺处填写完整。
窗答案1春天2门3眼睛2下面是门一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请根据提示把空缺处填写完整。
答案1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2不知门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3工作环境4象征意义5开门方式6象征意义7开门和关门的含意8开门和关门9关门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一阅读窗,回答问题1第1段说“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
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太贱了”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太贱了”指阳光太多;风懒洋洋的,没有生气;鸟语琐碎而单薄。
2视野狭小,看见的东西就觉得越发珍贵。
相反,视野开阔,看见的东西就不觉得稀奇了。
“物以稀为贵”,作者从侧面说明了任何事物只有加以衬托和限制,才会显得珍贵。
2第2段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这里的“追求”和“占领”有什么不同的深层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追求”是相对于“门”来说的,“门”是可以走出去的,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主动地去追求春光。
“占领”是相对于“窗”来说的,“窗”可以打通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引进来,人们只要待在屋里就可以享受,不用出去。
3第2段中“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无须再到外面去找”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点明了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点明了窗子和门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这两个器物的实用性,即让人进出,而是“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让我们安坐了享受”大自然的美。
4第4段中“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一句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由“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引发出“窗是房屋的眼睛”的说法,作者运用这一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窗对于屋内与屋外的人的意义。
5第4段中,作者认为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只说着一半。
请问“一半”具体指什么另“一半”又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半”具体指的是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
2另“一半”指的是窗和眼睛一样,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二阅读门,回答问题6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开门”的含义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关门”的含义意味着一个结束。
7第5段为什么要交代开门的各种方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同职业的人的开门方式不同,这并不仅仅是由人的个性不同所致,而是有着不同的内涵,开门只是一个动作,却有着复杂而神秘的意义。
这一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8怎样理解第6段中“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一句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牧放的马群”是说受人管束.没有自由.只有群体.没有隐私的,作者运用“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这一比喻意在说明人和动物不同,人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隐私需求,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
9作者充分运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充满了哲理和含蓄之美。
请举例说明文章所写内容的象征意义,思考一下这样表达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例如门的隐秘性象征生命的位置和独立;关门,象征着生命过程的结束;开门,象征着生命过程的开始,希望的起飞;由开门到关门,象征着生命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的走过。
2运用象征手法,可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
象征手法使文章具有朦胧性和暗示性,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象征是手段,哲理表达是目的,读者可以在从手段到目的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之美。
象征手法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外在的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意。
根据传统的习惯和一定的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化意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莫利在门中说“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又说“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
”“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