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标准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

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

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微生物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和鉴定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本文将介绍一般的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

一、样品采集与处理1. 样品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样品类型,如水样、食品样、土壤样等。

2. 采集样品: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3. 处理样品:根据具体情况,对样品进行处理,如稀释、研磨、过滤等。

二、培养基的制备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待检微生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

2. 制备培养基: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操作规程制备培养基。

三、菌落计数1. 加样和摇匀:将样品加入培养基中,并充分摇匀。

2. 培养:将培养基装入培养皿或培养瓶中,进行恒温培养。

3. 菌落计数:根据菌落的外观、形态等特征,进行菌落计数。

四、纯化和鉴定1. 提取纯种菌:从培养基上选取单个菌落,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纯种菌。

2. 形态鉴定: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初步鉴定。

3.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对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检测,如氧需求性、产气性、酶活性等,进一步鉴定。

五、分子生物学检测(可选)1. 提取DNA/RNA: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待检微生物的DNA或RNA。

2. PCR扩增: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标序列。

3. 凝胶电泳: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确定目标序列的存在与否。

六、结果分析与报告1. 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待检微生物是否合格。

2. 报告编写: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

3. 结果验证:可以进行复核实验或委托第三方实验室进行验证。

以上即是一般的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检测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实验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做好实验安全和样品处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

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指在制药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药、辅料、中间体、制剂等药品进行微生物检查的一项重要工作。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因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药品变质和危害患者健康的风险。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制药企业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人员,包括检验员、操作人员等。

三、术语和定义。

1. 微生物限度,指药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的最大数量,通常以菌落形成单位(CFU)或细菌总数来表示。

2. 微生物限度试验,是指对药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查的一种实验方法,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3. 标准菌株,指已经鉴定并保存在实验室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菌株。

四、操作流程。

1. 样品准备。

(1)取样品,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从所检查的药品中取得代表性样品。

(2)样品处理,根据检测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稀释、均质等。

2. 培养基制备。

(1)准备培养基,根据检测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包括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2)灭菌处理,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3. 菌种接种。

(1)接种方法,根据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法、涂布法等。

(2)接种数量,根据微生物限度试验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接种数量接种标准菌株。

4. 培养条件。

(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种,控制培养的温度,通常为30-35摄氏度。

(2)培养时间,根据微生物限度试验的要求,培养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5. 菌落计数。

(1)观察菌落,根据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成情况,进行菌落计数。

(2)结果判定,根据菌落计数的结果,判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要求。

五、质量控制。

1. 内部质量控制,每批次微生物限度试验前,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操作流程

微生物操作流程

微生物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培养基及生理盐水的配制及使用:
1. 要求培养基及生理盐水配完及时灭菌,灭菌过程有效;
2.要求每批灭菌的培养基及生理盐水都要贴上编号,按先配先用的原则使用;
3.培养基不可放于水浴中保温超过4小时,也避免培养基多次加热与凝固,最多三次,故要根据需要做的微生物量来决定使用培养基的量,配制时可配100ml、200ml、300ml几个容量;
二、车间取样:
1.要求取样用具无菌(粉类:用密实袋直接取样;酱类:用已灭菌的勺子采样);
2.要求采样人员手部保证清洁无菌;
3.采样过程要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

三、检样
1.无菌室及操作台在使用前要求先开紫外灯消毒;
2.使用的有关器具及手部操作前要用酒精棉消毒;
3.生理盐水、培养皿及样品等进入无菌室的物品要先经传递窗消毒后再进入或在无菌室消毒前放入;
4.要求每次使用的每批培养基及生理盐水、培养皿都要做空白试验对照;
5.操作过程要注意无菌,保持个人卫生和整洁,防止人为污染样品;
6.培养基的倾注温度为46±1℃,每皿加入20ml培养基,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覆盖一层薄的琼脂培养基。

四、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经平板翻转,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时,平板不要堆积高于6个,并不要放在最上层风口处培养。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水平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取样:按照产品的取样标准,从不同批次或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样品制备:将取样的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稀释、搅拌和过滤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查。

4. 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进行培养,并进行恒温培养一定时间。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结果的记录和确认。

6. 结果判定:将检查结果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对,根据结果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

7. 结果记录: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检查结果和判定等信息,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和验证。

3.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所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5.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因此,标准化操作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实验操作、结果判读等方面介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操作。

1.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影响临床诊断。

因此,在进行标本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的时间应符合临床需要,并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检出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标本采集时间。

(2)标本采集部位,标本采集部位应选择合适的部位,并且在采集前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以避免外部微生物的干扰。

(3)标本容器,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类型的容器进行采集,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并且在采集后要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核心环节,其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操作环境,实验操作应在符合微生物检验要求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外部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操作应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控制每一个操作步骤,避免操作失误。

(3)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标本信息、操作步骤、操作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的结果分析和追溯。

3. 结果判读。

结果判读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最后一步,也是决定临床诊断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结果判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果解读标准,对于不同的微生物检验结果,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解读,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2)结果报告准确性,结果报告应准确无误,包括微生物的种类、数量、药敏信息等内容,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3)结果保存与追溯,检验结果需要进行有效的保存和追溯,以便后续的质控和审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流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流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流程实验前:1.对实验器皿的准备:对玻璃器皿进行清洗,将洗净干燥的平皿、乳钵、刻度吸管等用牛皮纸包裹,放入鼓风干燥箱中于160℃干热灭菌2小时或放入高压蒸汽灭菌柜于121℃湿热灭菌30分钟,备用。

2.对实验用培养基及稀释液的准备:按规定比例配制实验所需的各种培养基及稀释液,包好,放入高压蒸汽灭菌柜于121℃湿热灭菌30分钟,备用。

3.洁净服的准备:将当天实验所用洁净服放入高压蒸汽灭菌柜于121℃湿热灭菌30分钟,备用。

实验中:1.将实验所需器皿、培养基、洁净服、样品、稀释液放入相应的传递窗中,打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

2.打开洁净室的通风设备1小时以上,观察洁净室各个规定区域的压差是否符合相应规定范围,若不符合,则因通知设备部门及时进行调整。

3.进入洁净室,换上工作鞋,用洗手液洗手,烘干,换上洁净服,戴上口罩、手套,并与喷手器下用75%乙醇或0.1%新洁尔灭对双手进行消毒。

4.进入万级洁净走廊,观察各个规定房间的温度、湿度、压差是否符合规定,并与传递窗中将经紫外灯照射后的样品、器皿稀释液及培养基,放入相应的实验室(如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无菌检查室)。

并将培养基的温度控制在45℃以下(若培养基出现凝固现象时,因微波炉加热融化;若温度太高时,则因用纯化水降温至不烫手背宜。

5.打开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照射30分钟,然后再打开超净工作台的通风设备。

用75%乙醇或0.1%新洁尔灭对实验所用工作台面进行擦拭消毒(消毒时应遵循由里到外,由上到下,由洁净要求高到洁净要求低的原则)。

6.按照适宜的次序于超净工作台内摆放好稀释液、天平、消毒液、集菌仪、剪刀、镊子等物品,用75%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将样品内包装表面用碘酒棉球以及75%酒精棉球依次进行消毒。

将营养琼脂平板与超净工作台的做、中、右各置一个(平板需经下预培养48小时且无菌生长),开盖暴露30min,测定的沉降菌每平板不得超过1cfu,则符合百级超净工作台的沉降菌标准(注:在洁净工作台进行操作时,为防止污染,应用酒精棉球对双手反复消毒)。

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检测实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内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的操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的微生物检测。

三、操作流程1. 实验前准备(1)检查所需物品和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2)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皿、移液器等实验用品;(3)佩戴实验服和手套,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2. 样品处理(1)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集样品,并确保准确记录样品信息;(2)样品处理前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稀释、离心等。

3. 培养和检测(1)按照操作规程在培养基上均匀涂布样品;(2)标注培养皿的信息,包括样品编号、培养基种类、培养温度等;(3)放置在适当的培养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4)观察培养皿的生长情况,记录培养时间和结果。

4. 结果分析(1)根据培养结果进行初步鉴定和计数;(2)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分离、鉴定和鉴定。

四、质控要求(1)实验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技能,并接受相关的培训;(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3)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试剂和培养基等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确保其完好和有效。

五、记录和报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并进行审查和验证。

对于检测结果,应当制作详细的技术报告,包括检测方法、样品信息、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六、实施本规程由实验室主管负责组织实施,并由实验室操作人员严格遵守。

七、附则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变动将另行制定修订,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以上即为《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的内容,希望广大实验室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标本操作流程

微生物标本操作流程

微生物标本操作流程一、采集标本1.根据需要使用的微生物种类,选择采集适当的标本类型,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

2.采集前洗手,戴好手套,保证操作无菌。

3.根据标本类型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如穿刺、切开、吸引等。

4.采集标本时避免污染和损伤,采集的标本量要充足,确保后续实验的需要。

5.采集后立即将标本放入合适的容器中,并用合适的保存液固定标本。

二、保存标本1.封闭保存a.无菌标本应尽快处理。

b.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保存方式:常温、4℃、-20℃,-80℃等。

c.使用密封标本袋、离心管等避免样本污染。

d.根据需求添加保存液,如生理盐水、甘油、琼脂糖等。

2.运输保存a.标本运输前应按照需要将标本进行适当保存。

c.标本运输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运输规定和防护措施,避免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损坏。

三、处理标本1.无菌条件下进行标本处理。

2.打开封闭的标本容器时,应尽量减小环境污染。

3.首先进行外部检查,检查标本是否完整,有无明显破损或渗漏。

4.根据需要,将标本分为不同的试管或培养皿中,避免不同菌种相互干扰。

5.针对具体需求,对标本进行不同的处理,如离心、稀释、加酶处理等。

四、传递标本1.打开封闭的标本容器时,应尽量减小环境污染。

3.准备适当的传递容器和传递材料,避免标本在传递过程中受到损坏或污染。

4.标本传递时应尽快送至指定的实验室,避免标本在传递过程中受到温度变化、时间延误等因素的影响。

五、清洗操作区域和工具1.实验完成后,需要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洁2.清洗操作区域可以使用含有消毒剂的清洁剂,如含有氯己定的漂白粉或消毒液。

3.清洗使用过的工具,如采集器具和传递容器等,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液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无菌状态。

微生物标本操作流程的重点是保持标本的无菌状态,避免标本的污染和损伤。

在每一步操作中,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措施,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液、保存条件和传递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标准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查。

三、检查设备和试剂1. 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微生物指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大肠培养基、Mannitol盐琼脂、Sabouraud葡萄糖琼脂等。

2. 培养皿:使用符合规定的试验培养皿。

3. 培养箱:保证培养条件的恒温培养箱。

4. 其他常用实验用具:包括无菌采样容器、吸管、移液器、无菌培养皿等。

四、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从产品中采集适量样品,保持无菌状态。

2. 制备稀释液: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稀释液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3. 接种培养: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符合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和统计: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统计出微生物的数量。

5. 结果判定:根据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规定。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训练,并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具。

2. 培养基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培养基带有细菌污染。

3. 检查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4. 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和运送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外界的污染和干扰。

六、结果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和规定的限度标准,出具检测报告,标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具体的检测结果数据。

七、总结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也需严格遵守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水质、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

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及操作标准。

一、样品采集1. 样品的采集需要采用无菌工具,并保持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 样品的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任何可能引入外源微生物的物质,比如皮肤、空气等。

3. 采集的样品应标明正确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二、样品处理1. 样品收到实验室后,需要尽快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内的微生物增殖或死亡。

2. 样品处理过程需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3. 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确保培养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接种操作1.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接种环、移液器等工具。

2.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避免接种时引入外源微生物。

3. 接种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培养物受到任何污染。

五、培养与观察1.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2.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形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3.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六、鉴定与结果解读1. 当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2. 鉴定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手册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测试。

3. 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制定了本实验室操作规程。

本规程旨在规范实验室操作流程,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微生物的交叉污染,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实验室安全1. 实验室进入与离开:a. 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适当的实验室服装,包括实验室专用外套、手套、实验鞋等。

长发应该束起来,避免遮挡面部。

b. 进入实验室前,应该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c. 离开实验室时,应该将实验室服装放置在指定的地方,避免污染其他区域。

d. 离开实验室时,应该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 实验室操作安全:a. 实验室内严禁进食、饮水和吸烟。

b. 实验室内不得随意更换实验器材和试剂,必要时应经过主管人员的批准。

c. 实验室内不得进行未经授权的实验操作。

d. 实验室内使用的器材和试剂应按照规定进行妥善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和损坏。

三、实验室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在实验室操作前,应检查实验室设备和器材的完好性,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b. 检查实验室内的消防设施和应急设备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实验室操作流程:a.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实验器材。

b. 在操作前,应对实验台面和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c. 操作过程中,应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和温度。

d.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实验器材,避免残留物的交叉污染。

四、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注意个人卫生,时常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避免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3.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4. 注意实验室的通风情况,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微生物的扩散和滋生。

微生物镜检操作方法

微生物镜检操作方法

微生物镜检操作方法
1.准备样品:首先从培养基或病人体液中获取样品,不同的样品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这需要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决定。

2.制备镜片:在灭菌条件下,将玻璃切片放入浓酸中或使用火炙法烧制,制成镜片。

3.制备菌液:将样品加入到适当培养基中,培养并增殖细菌,制备菌液。

4.涂片:在干净的台面上将制备好的菌液倒在玻璃片上,用另一块玻璃片压平,使菌液均匀涂布在玻璃片上。

5.定影:将涂有菌液的玻璃片在火焰上短暂加热,以杀死细菌并固定细胞。

6.染色:用不同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以区分不同种类细菌。

7.观察:将染过色的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做出相应观察和记录。

8.清洗:工作完成后用酒精或去离子水清洗玻璃片和镜头,以保持干净卫生。

微生物操作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微生物操作规程一、概述微生物操作是指在实验室中对微生物进行培养、传代、操作和实验的一系列操作。

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了本规程,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流程。

二、操作环境要求1.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洗消设施等。

2. 实验室应保持干燥、整洁,操作台面应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

3. 实验室内的垃圾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有害垃圾应特别加以处理。

三、人员要求1. 参与微生物操作的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 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并定期接受培训。

四、实验室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1) 操作前要认真阅读操作手册,并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要确认所需材料和试剂的准备情况,检查设备和实验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3) 在进行实验前,请将实验台面和实验器皿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4) 穿戴好实验用衣物,并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

2. 微生物培养液的制备(1) 按照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成分,精确称取所需试剂,并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进行制备。

(2) 慎重选择培养基的种类和配方,避免选择不合适的培养基,导致微生物培养失败。

(3) 在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杂菌污染。

3. 微生物培养操作(1) 每次操作前,都要准备清洁好的试验器皿,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无菌处理。

(2) 根据实验需要,将所需的微生物转接到培养基中,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培养条件的控制。

(3) 培养中的微生物液体要定期观察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微生物实验操作(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按照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尽量避免操作失误或杂菌污染。

(2) 实验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实验台面。

尽量避免微生物在实验室内扩散和传播。

五、安全措施1.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中的误操作和疏忽。

2. 操作人员应佩戴好实验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微生物污染物。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标本采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规章制度正确采集标本,及时将采集到的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接种处理。

在运送标本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相应的温度和氧气,以防止标本干燥。

2. 镜检:检验人员运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标本,辨别相关致病菌的形态与数目,并进行初步判断。

必要时,还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后再观察,以对致病菌的性质和来源进行鉴别,更能排除污染因素,使标本致病菌的检出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3. 分离培养:采集的标本中不可避免地会吸附细菌,如果在镜检环节发现标本上吸附的细菌,就需要对标本实施分离纯化,并将其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如显色培养基、血平板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再将空气和温度调整至适合细菌生长的数值,获得便于进一步鉴定的细菌。

4. 细菌鉴定:检验人员通过细菌形态、菌落特点、酶类检测、血清学试验、生化反应等方式鉴定分析分离获得的标本,明确致病原因。

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标准如下:1. 尽量在病程早期、症状典型以及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

2. 标本应使用无菌容器盛放。

3. 血液为无菌液体,因此在采集时要避免皮肤的正常菌群污染。

多采用血培养瓶运送,随后放入血培养系统自动培养。

如有报阳则进行下一步检验:涂片镜检报给临床初步结果;需氧和厌氧瓶分别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与厌氧血平板等;随后进行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4. 脑脊液标本一般需要进行离心,以富集细胞。

一般检验流程为进行涂片镜检,包括革兰染色,抗酸染色与墨汁染色等。

增菌管进行增菌,分离培养转至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保弱平板等。

5. 痰液镜检一般包括革兰染色与抗酸染色,分离培养多用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

6. 尿液常做定量检测,取10微升尿液进行连续划线。

7. 粪便常用革兰染色做菌群比检测;分离培养多用麦康凯与SS平板。

8. 各类微生物标本应通过传递窗进行传递。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准确信息。

微生物限度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纯化水,注射用水,饮用水,原辅料中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3.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4.职责4.1.QC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及执行;4.2.QA、QC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核;4.3.质量总监负责批准本规程;4.4.QA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

5.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6.材料6.1.房屋、设备、实验用具6.1.1.房屋:微生物限度实验室。

6.1.2.设备100级洁净工作台,30~35℃培养箱,20~25℃培养箱,台式灭菌器,三联式不锈钢滤器。

6.1.3.实验用具:隔离服、洁净工作服、工作鞋、口罩、帽子、10ml刻度吸管、毛巾、吸耳球、记号笔、酒精灯、镊子、酒精棉、托盘、电子天平、药勺、镊子、量筒等。

6.2.试剂: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无菌稀释液)6.3.实验用培养基(灵敏度实验合格)6.3.1.营养琼脂平皿(Ф90mm),用于细菌计数。

6.3.2.玫瑰红钠平皿(Ф90mm),用于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6.3.3.胰酪胨大豆琼脂培养基平皿(Ф90mm),用于沉降菌检测。

6.3.4.品红亚硫酸钠琼脂平皿(Ф90mm),用于饮用水、水源中总大肠菌群的选择分离和鉴别。

6.3.5.培养基制备好后置30~35℃恒温培养房中预培养24~48小时,若培养基确无菌落生长方可用于实验。

如预培养后暂不用,培养基保存于2~8℃最长不超过21天。

6.4.实验用消毒液:0.2%洗必泰消毒液;75%酒精;0.5%84消毒液。

7.流程图无8.程序8.1.抽、取样8.1.1.水样采集:采样前所用的容器应无菌,应在采样、实验的全过程中实行无菌操作,保证水质不受污染。

用水样采集袋(无菌)或的蓝盖采样瓶,每个取样点取样前应放水1分钟,一个水点至少取样 1000ml,取样后将瓶盖拧紧,进行下一步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8.1.2.纯化水取水样不小于10ml,注射水取水样不小于200 ml,饮用水取水样不小于10ml。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指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类型来评估其卫生质量的方法。

微生物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饮用水、环境等领域,对于确保公共卫生和防止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微生物的微小和快速繁殖特性,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以下是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详细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与处理:a.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例如从食品表面刮取样品、从空气中吸取微生物、从液体中取样等。

确保采样器具干净且无微生物污染。

b. 将采样器具中的样品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避免样品交叉污染。

确保容器表面无微生物污染。

c. 样品处理前,根据需要进行稀释。

确保样品浓度适宜,能够在检测中获得准确的结果。

2. 样品预处理:a. 对于含有大量杂质或抑制物质的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来去除干扰。

预处理的方法包括过滤、离心、稀释等。

b. 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微生物的检出限和降低干扰物的影响。

确保预处理方法不会影响微生物的存活和增殖。

3. 微生物检测方法选择:a.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等。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操作复杂度,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b. 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可以选择相应的培养基、控制参数和检测条件来增强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操作:a. 根据选择的检测方法,准备必要的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确保设备和试剂的清洁和消毒,并按照操作说明进行使用。

b.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无菌培养器皿、移液器和培养基等。

c.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以保证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的正常生长和增殖。

5. 结果解读与报告:a.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微生物是否超过卫生标准,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注意结果的可靠性和误差的范围。

b. 对于阳性样品,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测或确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p2实验室能操作的微生物标准流程

p2实验室能操作的微生物标准流程

p2实验室能操作的微生物标准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P2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标准流程在P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操作微生物需要严格遵循标准流程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微生物实验基本流程

微生物实验基本流程

微生物实验基本流程微生物实验啊,那可太有趣啦!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流程,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微生物探索之旅。

一、实验准备阶段。

咱得先把要用的东西都找齐喽。

各种仪器设备可不能少,像显微镜啦,这可是观察微生物的超级神器。

还有培养皿,那就是微生物的小“房子”。

培养基也很关键,这就好比是微生物的食物。

得根据你要研究的微生物种类,去准备合适的培养基,就像你要招待客人,得知道人家爱吃啥一样。

然后呢,还有接种工具,像是接种环之类的。

这些东西准备的时候啊,可得小心仔细,就像照顾小宝贝一样。

二、样品采集。

采集样品也很有讲究哦。

如果是从环境里采,比如说土壤啊,那得用专门的小铲子或者小勺子,轻轻地把土挖出来,就像在挖宝藏一样。

要是从生物身上采,那更得小心啦,不能伤害到生物本身。

像从植物叶子上采,就用干净的小剪刀剪下一点点就好。

采集到的样品啊,得赶紧放到合适的容器里,可不能让微生物在外面“流浪”太久,不然它们可能就“不高兴”啦。

三、样品处理。

采到样品后就要处理啦。

如果样品里杂质很多,就像土里面有很多小石子啥的,就得想办法把杂质去掉。

这时候可能会用到过滤之类的方法。

要是样品太浓了,还得稀释一下,就像冲咖啡太浓了要加点水一样。

把样品处理到一个合适的状态,这样微生物才能在培养基里“舒舒服服”地生长。

四、接种。

接种可是个技术活呢。

拿着接种环,就像拿着魔法棒一样。

先把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烧一烧,消消毒,就像给魔法棒清洁一下。

然后从样品里挑一点微生物,轻轻地接到培养皿里的培养基上。

这个动作要轻,不然可能会把培养基弄破,那就糟糕啦。

这就像是把小种子种到土里一样,要小心翼翼的。

五、培养。

接种完了就把培养皿放到合适的环境里去培养。

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的环境不一样,有的喜欢热一点,就像在热带度假一样,那就把培养箱温度调高点;有的喜欢凉一点,就像在凉爽的森林里,那就把温度调低点。

在培养的过程中,就像等着小种子发芽一样,要耐心等待。

六、观察与记录。

等微生物长出来一些了,就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啦。

微生物菌种、毒株和样本标准操作程序与流程

微生物菌种、毒株和样本标准操作程序与流程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标准操作规程流程1.目的:对本实验室菌种、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2.适用范围及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适用于本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的管理;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于瑞芳、侯恩言3.职责①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

②科室指定2名菌种、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③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④技术管理层批准本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批。

4.工作程序⑴报送及入库①当微生物实验室检出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②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报送时须2人参加.③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④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⑤菌、毒种入库时, 2名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

⑵日常管理①保管人员由于瑞芳、侯恩言2名检验人员组成。

②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③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

④菌、毒种库由2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

未经各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

⑤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⑥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⑦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

科室须将变异及死亡的一、二类菌、毒种通报技术管理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及维护 (3)实验室高压蒸气灭菌器操作程序 (6)物体表面细菌监测 (8)医护人员手指细菌监测 (9)空气中细菌含量的监测 (10)环境卫生学监测质控标准 (12)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物品保存液的质控程序 (13)一次性医疗用品微生物监测 (14)紫外线消毒质量控制程序 (15)污水的细菌监测(总大肠菌群) (16)正确洗手的手法 (18)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及维护1.目的:为了满足生物安全操作的要求,并且达到在操作时保护操作人员的目的,使细菌操作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便于操作的标准化。

2.原理:通过使用空气超高过滤器(ULPA)的过滤,使仪器内部的空气洁净度达到100级,使细菌的一般操作限制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不但保护操作人员,还可满足操作的标准化。

3.工作条件:环境温度:18-30℃相对湿度:<80%安装的环境必须达到一定的洁净度;远离人员通道及有潜在干扰气流的位置;柜后及两侧各留30cm的空隙,顶部30-35cm空隙。

环境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4、操作步骤:生物安全柜的设置已经设置完全,如果需要重新设置请参看HFsafe生物安全柜使用说明。

具体操作步骤为:4.1将电源插头插入准备好的固定插座,连通电源。

4.2有系统管理员(即本室负责人)开启玻璃门门锁,并将总开关置于开位置“!”,此时系统开始上电。

4.3检查显示及按钮的各项功能,具体见后附注(注意:UV灯的测试除外,开启UV灯时必须将前玻璃门关闭)。

4.4当系统稳定后,对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工作室平均垂直风速;工作室内可操作区域洁净度达到100级;设备的密封有没有被破坏。

所有的安全检查项目中的洁净度建议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来进行尘埃粒子数、沉降菌和菌落数的检测,看是否符合其工作室的洁净度要求)。

4.5如果安全性测试通过,系统已经可以使用,请在《使用记录》上写下相应的信息。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必须在工作台板无孔区域进行,物品也必须放置于无孔区域。

4.6操作者应先把手臂放进安全柜内大约1分钟,以使柜子适应并且让气流扫过手臂手臂移入移出柜内应保持前门气流的连续性,应缓缓移入移出,并且方向和前门垂直;为使跨越前门的动作量降低,在实验开始前应把所需的物品放入柜子;柜子在开始工作前以及完成后至少要运行5分钟是,使柜子净化,以便于污染空气从柜内排出。

实验操作方向应从清洁区到污染区,一般要求为左→右。

4.7 当工作完成后需要关机前,将试验使用的所有材料和其他物品从设备中取出。

4.8关闭前玻璃门前,需要维持气流循环一段时间(时间长短视所操作材料的危险性而定)。

4.9关闭风机,停止气流循环。

4.10每日使用后维护(见后面维护中的第一二步)。

4.11维护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

4.12锁住前玻璃门,并如实填写《使用记录》。

5、仪器的维护:5.1 基本保养:5.1.1 清洁:在通常的情况下,清洁只需要用少量家用或商用的碗碟清洗剂,将它溶于水后直接擦洗,就可将设备表面的污染擦掉。

请不要擦拭任何玻璃,以免产生摩擦。

5.2在使用过程中每日或每周的清洁:5.2.1消毒(一般使用10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和清洁工作室5.2.2 对操作面板进行消毒和清洗。

5.2.3用柔性的清洁剂或玻璃专用清洁剂清洗箱体外表面和玻璃。

5.2.4 对照说明书对设备的各种功能进行检查。

5.2.5 将本次工作记录下来。

5.3 月清洗:5.3.1用清洁剂将所有外表面的尘埃清除。

5.3.2 对设备内部进行消毒处理。

5.3.3 对设备进行功能检验,并在通常使用时检查设备的安全。

5.3.4 将本次清洗记录下来。

5.3.5 每月必须对紫外灯进行照射强度检测。

5.4 每年维护:5.4.1对设备进行安全性全面的检查,对设备进行维护。

包括柜体防泄露、高效过滤器的完整性、人员保护能力、产品保护能力、下降气流流速、流入气流流速、负压、气流模式、警报和联锁等的检测。

一般安全检测由仪器公司进行。

5.4.2 检查前玻璃门驱动装置的松劲程度。

5.4.3 检查紫外灯管。

5.4.4将本次维护记录下来。

5.5每两年更换日光灯管。

5.6 故障的维护处理:当故障发生时必须停止一切操作,尽量维持设备内部空气的循环过滤,将正在进行的试验材料和工具全部取出并妥善管理,然后通知有关部门前来维修。

每次仪器出现故障时必须填写故障登记表,注明故障情况及处理情况。

常见的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见下表:6.1 只有负责管理本设备的人员才有权关闭风机。

6.2只有经过培训和指导的人员才能操作本设备。

6.3 顶部通风口不能被任何东西覆盖以保证排气通畅。

6.4当系统失效时会发出声讯号,此时不能继续操作,否则会导致材料的损失,污染和人身安全方面的危险。

6.5如果发现过滤器失效,要更换过滤器时,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6.6 柜内溅出物的处理:在柜内如果出现危险生物材料溅出,应该不能关闭风机继续运行,覆盖滤纸或吸水纸于溅出物表面,然后向滤纸上滴加消毒液(10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分钟,用钳子钳取滤纸丢入感染性废物收集袋中,然后用浸泡了消毒液的干净抹布擦拭柜内表面。

6.7 生物安全柜内避免使用明火,因为使用明火会破坏柜内的气流方向。

也禁止使用易挥发易燃易爆物品,以免造成危险。

接种环可以使用微波炉或“电炉”,最好使用一次性接种环。

实验室高压蒸气灭菌器操作程序1.目的:1.1培养基等的液体灭菌,溶解。

1.2 器具等的灭菌。

1.3废弃物的处理灭菌。

2.原理:高压蒸气灭菌。

灭菌温度105℃-135℃,溶解温度60℃-100℃,保温温度45℃-60℃;压力0-0.235兆帕3.工作条件:环境温度:5℃-35℃背面距离墙10厘米以上,右侧距离墙5厘米以上。

需放置在无阳光直接照射及湿度不高,灰尘少的地方。

4.操作步骤:放置排气储存桶注意:不得在灭菌器附近放置或放入可燃性物质,爆炸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易燃性物质,可燃性气体。

在排气容器孔中务必插入排气软管添密件,关紧盖罩,接通电源开关注意:安装专用电源连接插口,安装地线,可靠接地。

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运转,切断电源。

检修时要切断电源。

打开盖子注入加热用水注意: 需采用蒸馏水或自来水。

放入灭菌物品注意: 不得将灭菌物品装入蒸气不能进入的容器和袋子,否则无法灭菌;装盛灭菌物品的容器不得密封。

不要让灭菌物品堵塞和挤压灭菌器内的孔和温度传感器。

仅对试管,烧瓶等容器本身灭菌时,开口要向下或横放。

物品灭菌时,应同时放入监控指标。

用对热敏感的染料标记的变色带子。

灭菌时,将变色带夹放在试验包裹中, 以监视灭菌效果,关闭盖子选择过程(变更设定内容)(设定预定运行作业)注意: 运行中要开启排水阀。

按下操作按钮R1或b1 C1 D1灭菌 . 保温灭菌.溶解器具灭菌运行注意:运行中如有蒸气泄漏时,不要靠近安全阀排气口。

运行完毕, 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被烫伤,脸不要靠近灭菌器。

切断电源开关排放加热用水物体表面细菌监测1.目的规范物体表面采样及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2.1 医院感染监控重点科室,每月常规监测。

2.2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3、职责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应遵守本程序。

4.程序方法监测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可能污染表面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面积:100cm24.1 25cm2细菌定量采样皿培养法:①使用时将采样器去盖,在待测物品上直接接触10秒钟后加盖(采样皿为一样本面积不得少于10cm2)。

②将采样皿置35~37℃温箱培育18-24小时,直接细菌计数(细菌个数/cm2)和分离鉴定细菌。

4.2 棉拭子涂擦法:对物体表面采样时,将内径为5×5 cm2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表面,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空心处涂抹5次(往返为一次);移动规格板,按同样方法涂抹采样,连续采样4次(采样4次为一样本)剪掉或烧去手接触部分。

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亳升的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送实验室进行培养鉴定细菌和细菌计数。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用棉拭子直接涂擦物体表面,以每件为单位计算,较大门把手等则按面积(cm2)计算。

5、结果判断5.1 一、二类区域细菌总数≤5 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5.2 三类区域细菌总数≤10 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5.3四类区域细菌总数≤15 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5.4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为合格。

医护人员手指细菌监测1.目的规范医务人员手采样标准操作程序。

2.适用范围手卫生监测。

3.职责医院院感管理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应遵守本程序。

4.程序4.1 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人事医疗活动前进行4.2 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带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放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往返算一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10ml采样液试管内送检(每只手面积均为30 cm2)4.3 结果计算:手污染细菌菌落数(Cfu/cm2)=平器上菌落数×稀释倍数305结果判断5.1 一、二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 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消毒合格。

5.2三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 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消毒合格。

5.3四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 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消毒合格。

5.4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合格。

5.5 注意事项被检人洗手消毒后切勿擦干。

空气中细菌含量的监测1.目的正确进行空气细菌含量的监测。

2.适用范围2.1 医院感染监控重点科室,每月常规监测。

2.2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

3.职责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应遵守本程序。

4.程序4.1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期间采样。

4.2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为80-150cm。

4.3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设三点,≥30㎡设五点4.4 采样方法:平皿暴露法:将9cm直径的玻璃普通营养琼脂或血琼脂平血,放在室内3个或5个采样点上,将平皿盖打开,叩放于平皿旁,暴露5分钟,盖好。

置37℃温箱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并计数3个或5个平器中的平均菌落数。

细菌数cfu/m3=N 100 × 5 ×1000=50000 NA T 10 ATA=平皿面积(cm2) N=平均菌落数 T=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分)5.结果判定5.1 一类区域细菌总数≤10 CFU/m3(或0.2 CFU/平板),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