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_材料的疲劳性能(1)分析
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1、 解释下列名词。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 G 切变模量 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2.0σ屈服强度 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化指数 【P15】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
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
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
【P4】4、 现有45、40Cr 、35 CrMo 钢和灰铸铁几种材料,你选择哪种材料作为机床起身,为什么?选灰铸铁,因为其含碳量搞,有良好的吸震减震作用,并且机床床身一般结构简单,对精度要求不高,使用灰铸铁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5、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
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6、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
第05章 金属的疲劳1
(1)基本特征: 呈现贝壳花样或海滩花样,它是以疲
劳源区为中心,与裂纹扩展方向相垂直的 呈半圆形或扇形的弧形线,又称疲劳弧线。
疲劳弧线是裂纹扩展过程中,其顶端 的应力大小或状态发生变化时,在断裂面 上留下的塑性变形的痕迹。
47
(2)贝纹花样的形成: 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因为机器运转时
不可避免地常有启动、停歇、偶然过载等, 均可留下塑性变形的痕迹——贝纹线(疲 劳弧线)。
r=-1称为对称循环应力;
r=0(或r=-∽)这种非对称循环又称为 脉动循环。这种载荷是一种最危险的载荷。
r偏离-1越远,应力对称性越差,疲劳 极限越高。
29
(2)循环应力的种类
(交变当)r应=-力1,;即σmin=-σmax时,称为对称循环
当r=0,即σmin=0时,称为脉动循环应力。
2
1、金属疲劳破坏的形成过程 在正常使用机械时,重复的推、拉、扭
或其他的外力情况都会造成机械部件中金 属的疲劳。
这是因为机械受压时,金属中原子的排 列会大大改变,从而使金属原子间的化学 键断裂,导致金属裂开。
3
构件承受交变应力的大小超过一定限 度,并经历了多次的循环重复后,在构件 内部应力最大处或材质薄弱处将产生细微 裂纹(称为疲劳源),这种裂纹随着应力 交变次数增加而不断向四周扩展。
53
(5)不同情况下贝纹线的形状
① 当轴类机件拉压疲劳时, 轴向应力包括拉-拉或拉-压疲劳。它的疲劳
源一般也在表面形成,只有内部有缺陷时才在缺 陷处形成。
54
若表面无应力集中(无缺口),则裂纹因截 面上应力均等而沿截面等速扩展,贝纹线呈一簇 平行的圆弧线;
55
若机件表面存在应力集中(环形缺口), 则因截面表层的应力比中间的高,裂纹沿表层 的扩展快于中间区;高应力时,瞬断区面积相 对较大,疲劳裂纹扩展区面积小,裂纹沿两边 及中间扩展差别不大。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材料力学分析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材料力学分析第一章引言航空航天领域是现代工程中最复杂和关键的领域之一。
在航空航天工程中,材料力学分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研究和评估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材料力学分析方法和技术。
第二章材料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行为的学科,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等。
在航空航天工程中,材料必须具有高强度、低重量和良好的耐久性,因此材料的弹性、塑性、断裂性等力学性能是必须考虑的要素。
第三章航空航天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为了评估航空航天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力学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力学性能测试。
这些测试包括拉伸测试、压缩测试、弯曲测试、冲击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获得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韧度等参数,为后续的力学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第四章结构材料力学分析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结构材料的力学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结构材料通常用于制造飞机、火箭等载荷承受和传递的部件。
在结构材料力学分析中,需要考虑静力学和动力学等因素,以确定材料在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行为。
第五章航空航天材料的疲劳分析疲劳是航空航天材料中的主要失效机制之一。
由于飞行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复杂的载荷作用,材料会逐渐发生损伤和失效。
为了提高飞行器的寿命和安全性,需要进行疲劳分析,评估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寿命和疲劳性能。
第六章航空航天材料的断裂力学分析在航空航天工程中,材料的断裂行为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断裂力学分析主要关注材料的断裂韧度和断裂韧性,以评估材料在受到应力集中和裂纹扩展的情况下的断裂性能。
合理的断裂力学分析可以指导工程设计和制造,提高航空航天器的安全性。
第七章材料力学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方法在航空航天材料力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有限元方法是最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之一,通过将结构离散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可以模拟材料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行为。
其他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还包括边界元法、网格无关方法等。
材料疲劳实验报告
材料疲劳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材料疲劳实验是为了研究材料在长期重复加载下的性能变化规律,探究材料的疲劳寿命及疲劳行为。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不同载荷条件下对金属材料进行疲劳实验,分析其疲劳寿命及疲劳失效模式。
2. 实验原理疲劳材料学认为,在材料受到交变载荷作用时,由于局部应力和变形的聚焦作用,会造成材料内部微小损伤积累,最终导致材料疲劳失效。
实验中常用的参数包括应力幅、载荷周期、载荷频率等。
3. 实验设备及材料本次实验采用了一台电子疲劳试验机,可实现不同载荷条件下的疲劳加载。
实验材料选用了工业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钢、铝等,以进行疲劳实验。
4. 实验方法(1)根据实验要求确定不同载荷条件下的疲劳试验方案,包括载荷幅值、载荷周期等参数;(2)将待测材料制备成标准试样,并在试验机上装夹好;(3)依据设定的疲劳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机读数记录实验数据;(4)当达到设定的疲劳寿命或发生疲劳失效时停止试验,记录试验结果。
5. 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一系列的疲劳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载荷条件下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数据。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随着载荷幅值的增加,材料的疲劳寿命逐渐减小,疲劳失效模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此外,不同金属材料在疲劳实验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例如某一种金属在高强度载荷下疲劳寿命更长等。
6.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材料疲劳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材料在疲劳加载下的性能表现及疲劳寿命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载荷条件来延长材料的疲劳寿命,提高其耐久性。
疲劳实验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7. 结语本次实验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材料疲劳行为的认识,同时也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待通过更多的研究和实验,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性能学课后习题与解答
绪论1、简答题什么是材料的性能?包括哪些方面?[提示]材料的性能定量地反映了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的行为;解:材料的性能是指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可定量测量的行为表现。
包括力学性能(拉、压、、扭、弯、硬、磨、韧、疲)物理性能(热、光、电、磁)化学性能(老化、腐蚀)。
第一章单向静载下力学性能1、名词解释: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弹性极限弹性比功包申格效应弹性模量滞弹性内耗韧性超塑性韧窝解:弹性变形:材料受载后产生变形,卸载后这部分变形消逝,材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
塑性变形:微观结构的相邻部分产生永久性位移,并不引起材料破裂的现象。
弹性极限:弹性变形过度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弹性比功: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包申格效应:材料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降低的现象。
弹性模量:工程上被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实质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滞弹性:快速加载或卸载后,材料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内耗: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是材料释放的变形功,即有部分变形功倍材料吸收,这部分被吸收的功称为材料的内耗。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
2、简答(1)材料的弹性模量有那些影响因素?为什么说它是结构不敏感指标?解: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E高,分子键E低原子半径大,E小,反之亦然。
晶体结构,单晶材料在弹性模量在不同取向上呈各向异性,沿密排面E大,多晶材料为各晶粒的统计平均值;非晶材料各向E同性。
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温度升高,E下降加载条件、负载时间。
对金属、陶瓷类材料的E没有影响。
高聚物的E随负载时间延长而降低,发生松弛。
材料性能学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
§5.2 疲劳破坏的机理
一、疲劳裂纹的萌生
因变动应力的循环作用,裂纹萌生往往在材料薄弱区或 高应力区,通过不均匀滑移、微裂纹形成及长大而完成。常 将长0.05~0.10mm的裂纹定为疲劳裂纹核,对应的循环周期 为裂纹萌生期,其长短与应力水平有关。疲劳微裂纹由不均 匀滑移和显微开裂引起的,主要方式有表面滑移带开裂;第 二相、夹杂物与基体界面或夹杂物本身开裂;晶界或亚晶界 处开裂,如下图所示。
σ-1p=0.85σ-1
• 铸铁:
σ-1p=0.65σ-1
• 钢及轻合金:
τ-1=0.55σ-1
• 铸铁:
τ-1=0.80σ-1
• 同种材料的疲劳强度σ-1>σ-1p >τ-1。这些经验关系尽
管有误差(10~30%),但用于估计疲劳强度值还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4.疲劳强度与静强度间关系
材料的抗拉强度愈大,其疲劳强度也愈大。中、低强度钢,
(1)该破坏是一种潜藏的突发性破坏,不论在静载下显 示韧性或脆性破坏的材料,在疲破坏前均不会发生明显的塑 性变形,呈脆性断裂,易引起事故造成经济损失。
(2)疲劳破坏属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对于疲劳寿命的 预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3)疲劳对缺陷(缺口,裂纹及组织)十分敏感,即对缺陷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因为缺口或裂纹会引起应力集中,加大 对材料的损伤作用;组织缺陷(夹杂、疏松、白点、脱碳等), 将降低材料的局部强度,二者综合更加速疲劳破坏的起始与 发展。
1.对称循环疲劳强度
对称应力循环时,应力比r=-1,平均应力
σm=0,故将σ-1定义为材料的对称循环疲劳强
度。 常见的对称循环载荷有对称弯曲,对称扭转、
对称拉压等。 对应的疲劳强度分别记为σ-1,τ-1 及σ-1P,其中σ-1是最常用的。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其它疲劳类型(1)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不论是循环硬化材料还是循环软化
材料,应力-应变回线只有在循环周次
达到一定值后才是闭合的—达到稳定状
态。对于每一个固定的应变幅,都能得
到相应的稳定的滞后回线,将不同应变
幅的稳定滞后回线的顶点连接起来,就
得到图5-47所示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时控制材料疲劳行为的已不是名义应力,而是塑
性变形区的循环塑性应变,所以,低周疲劳实质
上是循环塑性应变控制下的疲劳。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由于塑性变形的存在,应力
B
应变之间不再呈直线关系,
A
循环稳定后形成如图5-44所 示的封闭回线。
E
C
O
开始加载:O A B;
卸载:B C; 反向加载:C D; 反向卸载:D E; 再次拉伸:E B;
从而产生循环硬化。在冷加工后的金属中,充
满位错缠结和障碍,这些障碍在循环加载中被
破坏,或在一些沉淀强化不稳定的合金中,由
于沉淀结构在循环加载中被破坏均可导致循环
软化。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二、低周疲劳的应变-寿命(-N)曲线
低周疲劳时总应变幅t包括弹性应变幅e和
塑性应变幅p,即t=e+p。Manson和Coffin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在双对数坐标图上,上式等号右端两项是两条
直线,分别代表弹性应变幅-寿命线和塑性应变幅
寿命线,两条直线叠加成总应变幅-寿命线,如图5-
48所示。
直线交点对应的寿命称为过渡寿 命。交点左侧塑性应变幅起主导作 用,材料疲劳寿命由塑性控制;交 点右侧弹性应变幅起主导作用,材 料疲劳寿命由强度决定。因此,在 选择材料和确定工艺时,要弄清机 件承受哪一类疲劳。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3
2.磨损量的估算:J.F.Archard提出了粘着磨损量 估算方法。
在摩擦副接触处为三向压缩应力状态,其
接触压缩屈服强度近似为单向压缩屈服强度sc
的三倍。
设真实接触面积为A,接触压缩屈服强度为3sc,
作用于表面上的法向力为P 。假定磨屑呈半球 形,直径为d,任一瞬时有n个粘着点,设所有
粘着点的尺寸相同,直径为d,则:
2020/5/4
p
n d 2
4
3 sc
单位滑动距离内的接触点数
N
n d
4p
3scd 3
W
KNV' L
K
4p
3scd 3
2
3
d 2
3
L
K
pL
9 sc
K
pL 3H
接触点半球体积
V
'
2
d
3
3 2
H 3 sc
磨屑形成有个几率问题,几率为K --粘着磨 损系数 ,随压力增大而增加。
二、 表面强化及残余应力的影响
表面热处理及表面化学热处理:
整体加热(低淬透性钢、薄壳件) 利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
用组织
相变获得表
感应加热
面强化,可使机
渗碳
件获得表硬心韧的 表面化学热处理
良好综合性能,可利用 组织相变及组织应力、热应
渗氮 碳氮共渗
力的变化,使机件表层获得很 高的强度和残余压应力。
复合强化
铁qf=0-0.05。 • (铸铁中石墨片尺寸一般大于临界裂纹扩展尺
寸,再有缺口影响不大)
2020/5/4
• 第三节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a
及扩展门槛值
ac1
材料的疲劳性能
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带开裂
(1)驻留滑移带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永留或能再现的循环滑移
带,称为驻留滑移带。 通过位错的交滑移,使驻留滑移带加
(2)挤出脊和侵入沟 滑移带在表面加宽过程中,还会向前或向后移
动,形成挤出峰和挤入槽。 (3)循环过程中,峰、槽不断增加,增高(或变
深)。(柯垂耳-赫尔模型)。 孪晶处也易出现挤出峰和挤入槽。
陶瓷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 静态疲劳、循环疲劳和动态疲劳 循环疲劳与金属疲劳具有相同含义,同属长期 变动应力作用下,材料的破坏行为 静态疲劳则相当于金属中的延迟断裂,即在一 定载荷作用下,材料耐用应力随时间下降的 现象 动态疲劳是在恒定速率加载条件下研究材料断 裂失效对加载速率的敏感性。
1、疲劳源 裂纹的萌生地;裂纹处在亚稳扩展过程中。 由于应力交变,断面摩擦而光亮。且表面加工硬化。 随应力状态及其大小的不同,可有一个或几个疲劳源。
2、疲劳区(贝纹区) 断面比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 循环应力低,材料韧性好,疲劳区大,贝纹线细、明显。 有时在疲劳区的后部,还可看到沿扩展方向的疲劳台阶
应力低(<σs ),所以也叫低应力疲劳。 低周疲劳( Nf {102-105}周次),由于断裂 应力水平高, ≥σs ,往往伴有塑性变形, 故称为高应力疲劳(或应变疲劳) 破坏原因 机械疲劳、腐蚀疲劳、热疲劳。
疲劳宏观断口的特征
断口拥有三个形貌不同的 区域:疲劳源、疲劳区、瞬断 区。
随材质、应力状态的不同, 三个区的大小和位置不同。 (表5-1)
疲劳造成的事故
1998年6月3日,德国一列高速列车在行驶中突然 出轨,造成100多人遇难身亡的严重后果。事后经过 调查,人们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节车 厢的车轮内部疲劳断裂而引起。从而导致了这场近 50年来德国最惨重铁路事故的发生。 2001年11月7日,四川宜宾南门大桥一断为三,造 成两死两伤。专家分析,断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落后的工艺无法杜绝吊索生锈,而过度的金属 疲劳加速了大桥夭折。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 疲劳曲线及基本疲劳力学性能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疲劳门槛值 疲劳过程及机理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低周疲劳
第一节 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
一、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 1、变动载荷和变动应力 变动载荷:载荷大小、甚至方向均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变动应力:变动载荷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值。分规则周 期变动应力和无规则随机变动应力两种。 2、循环应力 规则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称循环应力,表征应力循环特征的几个 参量: 最大应力 σmax 最小应力 σmin 平均应力 σm=(σmax+σmin)/2 应力幅 σa=(σmax-σmin)/2
三、疲劳宏观断口特征
典型的疲劳断口按照断裂过程可分为三个 区域,疲劳源、疲劳区和瞬断区。
1、疲劳源
疲劳源(或称疲劳核心),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一 般总是产生在构件表面层的局部应力集中处,但如果构件 内部存在冶金缺陷或内裂纹,也可在构件内部或皮下产生 疲劳源。 疲劳源区光亮度最大,在断口上常能看到一个明显的亮斑。 疲劳源有时不止一个,尤其在低周疲劳下,其应力幅值较 大,断口上常有几个不同位臵的疲劳源。可以根据源区的 光亮度、相邻疲劳区的大小,贝纹线的密度去确定各个疲 劳源的产生顺序。 源区光亮度↑;相邻疲劳区越大;贝纹线越多越密者→疲 劳源越先产生。
如认为疲劳裂纹扩展的每一微小过程类似 是裂纹体小区域的断裂过程,ΔK就是裂纹 尖端控制疲劳裂纹扩展的复合力学参量。
3、da/dN--Δk ( lgda/dN-- lgΔk)曲线 将a-N曲线可转化为由Δk控制 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 da/dN -Δk 或 lgda/dNlgΔk 由曲线可知,可分为三个区: I区:疲劳裂纹初始扩展阶段 da/dN很小。 随Δk↑→da/dN快速提高,但 Δk变化范围很小, da/dN提 高有限,所占扩展寿命不长。
《金属工艺学》课程笔记 (2)
《金属工艺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金属工艺学概述1. 定义与重要性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组织与应用的科学。
它对于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金属材料在建筑、机械、交通、电子、航空航天等几乎所有工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 研究内容(1)金属材料的制备:包括金属的提取、精炼、合金化等过程,以及铸造、粉末冶金等成型技术。
(2)金属材料的加工:涉及金属的冷加工(如轧制、拉伸、切削)、热加工(如锻造、热处理)、特种加工(如激光加工、电化学加工)等。
(3)金属材料的性能: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能(如导电性、热导性)、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等。
(4)金属材料的组织与结构:分析金属的晶体结构、相变、微观缺陷、界面行为等。
(5)金属材料的应用:研究金属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可靠性及寿命评估。
3. 学科交叉金属工艺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与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力学、热力学、电化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金属工艺学发展简史1. 古代金属工艺(1)铜器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掌握了简单的铸造技术。
(2)青铜器时代:铜与锡的合金,青铜,使得工具和武器的性能得到提升。
(3)铁器时代:铁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 中世纪至工业革命(1)炼铁技术的发展:如鼓风炉、熔铁炉的发明,提高了铁的产量。
(2)炼钢技术的进步:如贝塞麦转炉、西门子-马丁炉的出现,实现了钢铁的大规模生产。
3. 近现代金属工艺(1)20世纪初:金属物理和金属学的建立,为金属工艺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属材料的快速发展,如钛合金、高温合金的出现。
4. 当代金属工艺(1)新材料的开发:如形状记忆合金、超导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2)新技术的应用:如计算机模拟、3D打印、纳米技术等。
三、金属工艺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1. 古代金属工艺的辉煌(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技术水平高超,工艺精美。
材料性能学第5章
图5-9 F-R再生核模型
24
a—交变应力为零,循环开 始时,裂纹处于闭合状态。 b—随拉应力增加,裂纹前 端因解理断裂向前扩展。 c—在切应力作用下,沿 45°方向在很窄范围内产生 局部塑性变形。 d—发生塑性钝化,裂纹停 止扩展。 e—应力为零或进入压应力 周期,裂纹闭合,其尖端重 图5-10 脆性疲劳条带形成过程示意图 新变得尖锐,但裂纹已经向 前扩展了一个条带的距离。
以提高疲劳抗力。 ▶ 晶界开裂产生裂纹
晶界弱化、粗化等也会使晶界开裂。强化、净化、 细化晶界,可提高材料的疲劳抗力。 ▶ 材料内部的缺陷(如气孔、夹杂、分层、各向异 性、相变或晶粒不均匀等),都会因局部的应力集 中而引发裂纹。
19
疲劳裂纹扩展的方式和机理 ▶ 疲劳裂纹扩展,按扩展方向可分为两个阶段
常将0.05~0.10mm的裂纹定义为疲劳裂纹核, 由此来确定疲劳裂纹的萌生期。
14
疲劳裂纹一般都萌生于零件的表面,可能有三 个位置: 对纯金属或单相合金,尤其是单晶体,裂纹多 萌生在表面滑移带处,即所谓驻留滑移带的地方。 当经受较高的应力/应变幅时,裂纹萌生在晶 界处,特别是在高温下更为常见。 对一般的工业合金,裂纹多萌生在夹杂物或第 二相与基体的界面上。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显示出疲劳条带。疲劳带是每次循环 加载时形成的。
20
图5-7 疲劳条带 (a)韧性条带×1000 (b)脆性条带×600
21
► 裂纹扩展的塑性钝化模型(L-S模型)
a—交变应力为零,循环开始时, 裂纹处于闭合状态。 b—拉应力增加,裂纹张开,且 顶端沿最大切应力方向产生滑移。 c—拉应力达到最大时,滑移区 扩大,裂纹顶端变为半圆形,并 停止扩展。裂纹顶端由于塑性变 形产生塑性钝化,应力集中减少。 d—应力反向,滑移方向改变, 裂纹表面被压拢,裂纹顶端弯折 成一对耳状切口。 e—压应力最大值时,裂纹完全 图5-8 韧性疲劳条带形成过程示意图 闭合,并恢复到开始状态。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材料性能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s of Materials Properties(三)开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四)课程性质:《材料性能学》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主干专业课(五)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材料各种主要性能的基本概念物理本质化学变化律以及性能指标的工程意义,了解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及材料性能与其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基本掌握提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金属材料力学性能,金属物理性能分析,无机材料无论性能,高分子材料力学材料性能、材料的腐蚀与老化、性能指标的工程意义、指标的测试与评价及应用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对材料性能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以便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七)教学时数:学时数:72 学时分数: 4 学分(八)教学方式:以粉笔、黑板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材料的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教学要点:让学生了解材料在静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常见的三种失败形式的特点和基本规律,这些性能指标的物理概念和工程意义,探讨提高材料性能指标的途径和方向1、使学生了解力—拉伸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2 、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弹性变形以及性能指标3、非理想弹性与内耗的概念4、非理想弹性的几种类型及工程应用5、掌握塑性变形的实质以及指标测方法6、了解断裂的机理教学时数: 8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一、力——伸长曲线(低碳钢曲线,决定因素)二、应力——应变曲线中有实力与工程应力的关系式、曲线第二节弹性形变及其性能指标一、弹性形变本质二、弹性模数三、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加载条件的负荷持续时间)四、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五、弹性比功第三节非理想弹性与内耗一、滞弹性二、粘弹性三、伪弹性四、包申格效应五、内耗第四节塑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一、塑性变形机理(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陶瓷材料的塑性变形、高分子的塑性变形)二、屈服观象与屈服强度三、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晶体结构、晶界与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温度应变速率与应力状态)四、应变硬化(机理、指数、意义)五、抗拉强度与缩颈条件六、塑性与塑性指标七、超塑性第五节断裂一、断裂的类型及断口特征(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穿晶断裂与沿晶断裂、洁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高分子材料的断裂、断口分析)二、裂纹形裂的位错模型(佤纳——斯特罗理论、断裂强度的裂纹理论)三、断裂强度四、真实断裂强度与静力韧度考核要求:1、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1.1力—伸长曲线(低碳钢曲线、决定因素)(识记)1.2应力—应变曲线中有实力与工程应力的关系式(识记)2、弹性形变及其性能指标2.1弹性形变本质(领会)2.2弹性模数(识记)2.3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加载条件的负荷持续时间)(领会)2.4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领会)2.5弹性比功(领会)3、非理想弹性与内耗3.1滞弹性(领会)3.2粘弹性(领会)3.3伪弹性(领会)3.4包申格效应(识记)3.5内耗(识记)4、塑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4.1塑性变形机理(识记)4.2屈服观象与屈服强度(领会)4.3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识记)4.4应变硬化(领会)4.5抗拉强度与缩颈条件(识记)4.6塑性与塑性指标(识记)4.7超塑性(识记)第五节断裂5.1断裂的类型及断口特征(识记)5.2裂纹形裂的位错模型(领会)5.3断裂强度(领会)5.4真实断裂强度与静力韧度(领会)第二章材料在其他静载下的力学性能教学要点:让学生了解扭转、弯曲、压缩与带缺口试样的静拉伸以及材料硬度实验的方法、应用范围、力学性能指标。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及其应用分析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及其应用分析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简单等。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混凝土结构常常遭受到疲劳荷载的作用,导致材料的疲劳损伤和结构的疲劳破坏,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
因此,研究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1. 疲劳荷载的作用疲劳荷载是指重复加载、卸载或反向加载等引起材料和结构内部应力变化的荷载。
在混凝土结构中,疲劳荷载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1)交通荷载:公路、桥梁、机场等交通工程中的车辆荷载和飞机荷载。
(2)风荷载: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烟囱等结构在大风作用下的荷载。
(3)地震荷载:地震引起的地表振动和结构变形。
2. 疲劳损伤的形成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内部将产生应力循环,进而导致材料的疲劳损伤。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表面龟裂:混凝土表面出现细小的龟裂,呈放射状或网状分布。
(2)内部裂缝:混凝土内部出现微小裂缝,逐渐扩展并相互联通。
(3)材料变形: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逐渐下降,变形能力降低。
3. 疲劳寿命的评估疲劳寿命是指混凝土结构在疲劳荷载作用下能够承受的循环荷载次数,是评估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1)S-N曲线法:采用不同频率和幅值的循环荷载进行试验,绘制出应力振幅与循环次数的对数双对数曲线,即S-N曲线,通过曲线的斜率和截距来评估疲劳寿命。
(2)双向荷载法:采用正向和反向荷载进行试验,通过测量裂缝长度和宽度来评估疲劳寿命。
(3)应力范围法:采用不同幅值的循环荷载进行试验,通过测量应力幅值和峰值应力来评估疲劳寿命。
三、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的应用1. 疲劳寿命的设计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结构所处环境的疲劳荷载情况,合理设计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截面尺寸,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以提高结构的疲劳寿命。
2. 疲劳性能的检测和评估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结构的疲劳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估。
结构力学第三版答案
结构力学第三版答案《结构力学第三版答案》第一章:引言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在作用力下的变形和内力分布规律的科学。
本章主要介绍了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学习本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二章:平衡力学本章介绍了结构力学中的平衡条件。
通过平衡条件的分析,可以确定结构体系受力状态下的平衡问题。
同时,结构体系中不平衡力的计算和分析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第三章:结构的静力学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结构的静力学分析方法。
通过应力和应变的计算,可以确定结构结构在作用力下的变形和内力分布规律。
本章还介绍了结构中杆件和梁的静力学分析方法。
第四章:结构的变形分析本章介绍了结构的变形分析方法。
通过位移和变形的计算,可以确定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程度和变形规律。
本章还介绍了结构中梁和柱的变形分析方法,并且给出了相关的计算例题。
第五章: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本章介绍了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过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结构材料的可用性和适用性。
本章还介绍了结构材料的疲劳性能和塑性性能,并给出了相关的计算例题。
第六章:结构稳定性分析本章介绍了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通过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可以确定结构体系在受到外界扰动时的稳定性,以及判断结构体系发生失稳的条件。
本章还介绍了常见的结构失稳形式和相应的分析方法。
第七章:结构动力学分析本章介绍了结构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通过结构的动力学分析可以确定结构体系在受到外界振动和激励时的响应规律,以及判断结构体系的振动特性。
本章还介绍了结构动力学中的共振和阻尼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计算例题。
第八章:结构设计原理本章介绍了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可以确定结构体系的结构形式和尺寸,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本章还介绍了常见的结构构件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第九章:结构施工与检验本章介绍了结构施工和检验的基本要点。
通过结构施工的过程中的测量和检验,可以确保结构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讲解—材料的疲劳性能
讲解—材料的疲劳性能材料的疲劳性能⼀.本章的教学⽬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材料的疲劳性能,要求学⽣掌握疲劳破坏的定义和特点,疲劳断⼝的宏观特征,⾦属以及⾮⾦属材料疲劳破坏的机理,各种疲劳抗⼒指标,例如疲劳强度,过载持久值,疲劳缺⼝敏感度,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以及裂纹扩展门槛值,影响材料疲劳强度的因素和热疲劳损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是为疲劳强度设计和选⽤材料建⽴基本思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疲劳破坏的⼀般规律(重点)2.⾦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难点)3. 疲劳抗⼒指标(重点)4.影响材料及机件疲劳强度的因素(重点)5热疲劳(难点)三.主要外语词汇疲劳强度:fatigue strength 断⼝:fracture 过载持久值:overload of lasting value疲劳缺⼝敏感度:fatigue notch sensitivity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 裂纹扩展门槛值:threshold of crack propagation 热疲劳:thermal fatigue四. 参考⽂献1.张帆,周伟敏.材料性能学.上海:上海交通⼤学出版社,20092.束德林.⾦属⼒学性能.北京:机械⼯业出版社,19953.⽯德珂,⾦志浩等.材料⼒学性能.西安:西安交通⼤学出版社,19964.郑修麟.材料的⼒学性能.西安:西北⼯业⼤学出版社,19945.姜伟之,赵时熙等.⼯程材料⼒学性能.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学出版社,19916.朱有利等.某型车辆扭⼒轴疲劳断裂失效分析[J]. 装甲兵⼯程学院学报,2010,24(5):78-81五.授课内容第五章材料的疲劳性能第⼀节疲劳破坏的⼀般规律1、疲劳的定义材料在变动载荷和应变的长期作⽤下,因累积损伤⽽引起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
2、变动载荷指⼤⼩或⽅向随着时间变化的载荷。
变动应⼒:变动载荷在单位⾯积上的平均值分为:规则周期变动应⼒和⽆规则随机变动应⼒3、循环载荷(应⼒)的表征①最⼤循环应⼒:σmax②最⼩循环应⼒:σmin③平均应⼒:σm=(σmax+σmin)/2④应⼒幅σa或应⼒范围Δσ:Δσ=σmax-σminσa=Δσ/2=(σmax-σmin)/2 ⑤应⼒⽐(或称循环应⼒特征系数):r=σmin/σmax5、循环应⼒分类按平均应⼒、应⼒幅、应⼒⽐的不同,循环应⼒分为①对称循环σm=(σmax+ σmin)/2=0 r=-1属于此类的有:⼤多数旋转轴类零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疲劳微裂纹形成的三种形式
表面滑移带开裂解释 1)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即使循环应力未超过材料屈服强 度,也会在试样表面形成循环滑移带 2)循环滑移带集中于某些局部区域(高应力或簿弱区) 3)循环滑移带很难去除,即使去除,再次循环加载时, 还会在原处再现 (驻留滑移带)
特征: 1)驻留滑移带一般只在表面形成,深度较浅,随循环次数 的增加,会不断地加宽 2)驻留滑移带在表面加宽过程中,会出现挤出脊和侵入 沟,在这些地方引起应力集中,引发微裂纹
四: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试验表明:测量疲劳裂纹长度和循环周数的关系如图
疲劳裂纹扩展曲线
Δσ2﹥Δσ1
从图可知: 1)曲线的斜率da/dN(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在整个过程中 是不断增长的 2)当da/dN无限增大,裂纹将失稳扩展,试样断裂 3)应力增加,裂纹扩展加快,a-N曲线向左上方移动,ac相 应减小 结论:裂纹扩展速率da/dN 和应力水平及裂纹长度有关 根据断裂力学: 可定义应力强度因子幅为
特征 1)疲劳源区比较光滑(受反复挤压,摩擦次数多) 2)表面硬度因加工硬化有所提高 3)可以是一个,也可能有多个疲劳源(和应力状态及 过载程度有关)
疲劳裂纹扩展区
是疲劳裂纹亚临界扩展的区域
特征 1)断口较光滑,分布有贝纹线(或海滩花样),有时还有 裂纹扩展台阶 2)贝纹线是疲劳区的最典型特征,贝纹线是以疲劳源为圆 心的平行弧线,凹侧指向疲劳源,凸侧指向裂纹扩展方向 3)近疲劳源区贝纹线较密,远离疲劳源区贝纹线较疏
5.2 疲劳破坏机理
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疲劳裂纹的萌生
1)在材料簿弱区或高应力区,通过不均匀滑移, 微裂纹形成及长大而完成 2)定义裂纹长度为0.05—0.10mm时为裂纹疲劳 核,对应的循环周期为裂纹萌生期
疲劳裂纹形核方式 1)表面滑移带开裂 2)第二相,夹杂物与基体界面或夹杂物本身开裂 3)晶界和亚晶界开裂
已知r, 可求出α,在AHB上对应点的纵坐标即为此r相对应的疲劳强度
二:过载持久值及过载损伤界
过载持久值
材料在高于疲劳强度的一定应力下工作,发生疲劳断裂的 应力循环周次称为材料的过载持久值(有限疲劳寿命)
特点: 1)表征材料对过载疲劳的抗力 2)由疲劳曲线倾斜部分确定,曲线倾斜得越陡直,持久值 越高
C、n:为材料常数,实验确定
III区: 疲劳裂纹扩展的最后阶段,该区的da/dN值很高, 随ΔKI增加急剧增大,导致材料失稳断裂,占裂 纹扩展寿命的比例不长
当ΔKI=ΔKth时,da/dN=0,意味裂纹不扩展 当ΔKI>ΔKth时,da/dN>0,裂纹扩展
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ΔKth)
表征材料阻止疲劳裂纹开始扩展的能力。该值越大,材 料的疲劳裂纹开始扩展所受的阻力越大,材料抗疲劳裂纹 扩展的能力越强
过载损伤界
材料在过载应力水平下,只有 运行一定周次后,疲劳强度或 疲劳寿命才会降低,造成过载 损伤 把在每个过载应力下运行能引 起损伤的最少循环周次连接起 来就得到该材料的过载损伤界 过载损伤界到疲劳曲线间的影 线区称为材料的过载损伤区
过载损伤界示意图
三:疲劳缺口敏感度
材料在变动应力作用下的缺口敏感性
总结:纵坐标表示疲劳极限,横坐标表示疲劳寿命
应力比(r)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对于对称循环载荷( r = -1 ) 1)对称弯曲:σ-1 2)对称扭转:τ-1 3)对称拉压:σ-1P 当循环应力为非对称循环应力时,计为σ
-r
求不对称循环载荷的疲劳 强度(作图法)
1)已知:应力比 r,疲劳强度 S
2)根据 r =σmin/σmax , σm= (σmax+σmin)/2, 可求出σmin,σmax ,σm 3)以σmin,σmax为纵坐标,σm为 横坐标作疲劳图 σmax(σmin)- σm疲劳图
旋转弯曲疲劳的断口形貌
瞬断区
是裂纹失稳扩展形成的区域,在疲劳亚临界扩展阶段,
随应力循环增加,裂纹不断增长,当a=ac时,KI=KIC, 裂纹失稳快速扩展,机件瞬时断裂
特征 1)断口比疲劳区粗糙,宏观特征如同静载 2)脆性材料断口呈结晶状 3)韧性材料断口在心部呈放射状或人字纹状,边缘区有剪 切唇存在
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
问题的提出:
1)许多工程结构在服役时承受变动载荷 (如曲轴、连杆、齿轮、桥梁等) 2)在机械零件断裂失效中有80%以上属于疲劳破坏
因此:研究材料的疲劳性能有重要意义
5.1
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
一:疲劳破坏的变动应力
变动应力示意图
名词解释
疲劳: 工件在变动载荷和应变长期作用下,因累积损 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 变动载荷(应力): 载荷(应力)大小,甚至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载 荷(应力) 可分为: 周期变动;随机变动 波形:正弦波、三角波、梯形波
表征:
qf
K f 1 Kt 1
Kf: 疲劳缺口系数;为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疲劳强度之比
1 Kf 1N
Kf > 1
Kt: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可查手册,Kt>1, 按定义:1>qf>0, 当Kf =1时,qf 趋近于零,材料对缺口完全不敏感 Kf = Kt;qf =1;材料对缺口十分敏感 qf 随材料强度增高而增大
I区: 毗邻裂纹的初始扩展阶段,da/dN值很小,约10-8—10-6 mm/周次 从ΔKth开始,随着ΔKI值增加,da/dN快速增长
II区: 疲劳裂纹扩展的主要阶段,是决定寿命的主要阶段, da/dN 约为10-5---10-2mm/周次 可用Paris公式表示:
da / dN C(KI )n
一:工作条件
1:载荷条件: 应力状态、平均应力、应力比 过载将降低疲劳强度和寿命 次载锻炼,可提高疲劳强度 间歇效应,对应变时效材料,可提高疲劳强度 载荷频率:在一定的频率范围(170-1000HZ),频率增 加,疲劳强度增加;在常规频率(50-170HZ),不受影 响
2:温度: 温度升高,疲劳强度降低;温度降低,疲 劳强度升高
命长;低周疲劳(N=102-105),断裂水平较高,伴 有塑性应变发生(高应力疲劳或应变疲劳)
四: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
疲劳断口可分为 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瞬断区
带键槽的旋转轴的 弯曲疲劳断口(40钢)
疲劳源 疲劳裂纹萌生的位置,多出现在机件表面(缺口、裂 纹、刀痕、蚀坑),也可出现在机件内部(冶金缺陷)
从图可知: B点:σm= 0,r = -1, σa=σ-1=σmax ,属对称循环 A点:σm=σb , r=1, σa=0, 属静力拉伸状态 AHB曲线上各点σmax值即表示由r=-1∽1各状态下的疲劳强度 α角和r的关系:
max 2 max 2 tan m max min 1 r
从上图可知
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有两类 一类有水平线(结构钢、铸铁),水平线表示在此循环应 力作用下,试样可经历无限次循环而不发生断裂(σ ≤σ -1,N→∞) 另一类无水平线(有色金属、高强钢),根据材料的使用 要求,测定给定循环周次的疲劳极限(条件疲劳极限) 疲劳曲线上的水平线代表无限寿命区边界,斜线段代表有 限寿命区边界
描述参量
最大循环应力(最小)
σmax;σmin
平均应力
σm= (σmax+σmin)/2 σa=Δσ/2 = (σmax-σmin)/2
r =σmin/σmax (表征变动的不对称程度)
应力幅
应力比
循环应力类型 (a)(e) 交变应力 (b)(c)(d) 重复循环应力
循环应力的类型
对称循环 不对称循环 脉动循环
5.3 疲劳抗力指标
一:S-N曲线和疲劳强度(极限)
疲劳曲线测定方法
1)选择几个不同的最大循环应力σ 1,σ 2………σ n 2)测定从加载到试样断裂所经历的循环次数N1,N2………Nn 3)得σ—N 曲线 (或S-N曲线)
通常:S可表示最大应力(σmax )、应力幅(σa)及其它载荷形式
几种材料的S-N曲线
KI Kmax Kmin Y max a Y min a Y a
1)ΔKІ就是裂纹尖端控制疲 劳裂纹扩展的复合力学参量 2)通过裂纹长度(a)及应力 幅(Δ σ ),计算出da/dN; ΔKІ 3)建立da/dN-ΔK关系曲线 (如右图) 该图可分为三个 区
Lg(da/dN)-lgΔKⅠ关系曲线
2)再生核模型(F—R模型)
F-R再生核模型 (a) 拉应力时裂纹尖端形成空洞 (b) 再生核与主裂纹桥接
解释: 疲劳裂纹的扩展是断续的,通过主裂纹前方萌生新裂纹 核、长大并与主裂纹连接来实现的
在拉应力半周期,裂纹尖端发生塑性变形 在其前方弹塑性交界三向拉应力区 若存在第二相或夹杂物,界面开裂 第二相脆断形成空洞(疲劳裂纹再生核) 主裂纹和裂纹核之间因内颈缩而发生长大、桥接 主裂纹向前扩展一段距离,形成疲劳条带
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复合强化(渗碳+表面淬火、渗碳+喷丸等)
四:材料成分及组织的影响
1:合金成分 结构钢中碳的作用(间隙固溶强化,第二相弥散强 化),疲劳强度提高 2:夹杂物和缺陷 降低疲劳强度 3:显微组织 细化晶粒,提高疲劳强度 组织不同,疲劳强度不同
σm= 0, r = -1 σm≠ 0, -1 < r < 1 r=0 r =-∞
σm=σa>0, σm=σa<0,
波动循环 随机变动应力
σm> σa, 0 < r < 1
二:疲劳破坏的概念
疲劳破坏的过程是材料内部薄弱区域组织在变动应力的 作 用下,逐渐发生变化和损伤累积、开裂,当裂纹扩展达到一 定程度后发生突然断裂的过程,是一个从局部区域开始的损 伤累积,最终引起整体破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