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民国人物素材
作文写作素材之人物言论100则+事件100则+民国文化名人篇
人物事件篇(100则)1、湖南长沙县的张晓勇年考上清华大学,1996年毕业后被知名外企录用,2001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又辞去外企管理工作,回到长沙一家物业公司做保安内勤。
“保安哥”不高高在上,放下身段尽显亲情的举动值得我们学习。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发展,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更多年迈的父母需要子女的关怀,常回家看看成为很多父母的期盼,父母不是需要物质的满足,更多需要一种精神食粮。
从这个层面来说,“保安哥”为了照顾父母,选择亲情放弃前程的情怀让我们为之感动。
2、“沈阳大爷“王福顺在人行道上被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撞倒后。
男子停车询问大爷是否需要就医,大爷对撞人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
”事后媒体采访才发现他是一名保安,月薪只有1750元,根本没有医保,他这样说只是为了给撞人的小伙子解围。
这位宽容的大爷被无数网友成为“中国好大爷”。
一句短短的话语,为别人驱走了黑暗,带来融融的暖意。
3、那一年,郑州菜农韩红刚看着卖不出去的萝卜,做出了一个决定:与其让萝卜烂在地里,不如免费让市民免费拨萝卜。
于是市民像蝗虫一般涌来,把韩红刚种的六十多万斤萝卜哄抢一空,还把他套种的红薯也偷去了三四万斤。
不过,在巨大的损失面前,韩红刚没有埋怨,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微博。
微博里,他甚至希望那些没有抢到萝卜的市民能够原谅他。
他真情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热心市民和媒体的帮助下,郑州市民为韩红刚摆起了红薯摊。
结果,红薯热卖。
4、近日,一车主违停,前挡风玻璃上留下一张“小孩急看病”的纸条,交警巡查发现后,开了一张警告单,并留言回复“人来后速将车移走”。
这位交警采取了人性化的执法手段,这让我们看到的是执法的人性化,感受到的是不再教条执法的温暖。
5、近日,湖南的博士后向忠诚放弃高薪职位,转而卖起了包子。
过了而立之年选择重新创业,这位博士后看中的是什么呢?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曾滋养了多少代人的成长。
但在国人消费升级的当下,传统饮食也面临继承与创新的重大课题。
高中作文经典素材:人物事迹篇:张充和:民国才女的“不舍”
张充和:民国才女的“不舍”【人物名片】张充和(1914~2015),女,出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
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
张充和:民国才女的“不舍”张充和是著名的民国才女,曾以数学零分、国文满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是叶圣陶口中合肥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中的张家四小姐。
她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在那个时代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1948年12月17日一大早,保姆“小侉奶奶”刚煮好一锅粥,一位美国大使馆的领事匆匆跑来,要他们马上走,说北平只剩下一个小军用机场还在开。
于是,傅汉思、张充和夫妇迅速收拾行李,带着保姆匆匆上了飞机。
机场到处是逃难的人。
“这是军用飞机,每人随身的东西都要按分量来称。
”张充和满心忧虑地看看自己的行李。
“你们夫妇俩的行李太多了,这位保姆不能带!”张充和一听到这样的话,立刻动了脾气:“‘小侉奶奶’不能带,我就不走了!”“那好吧,你们俩的行李留下。
”张充和毫不犹豫地扔掉了那些珍贵的书籍和书画……在张充和眼里,那些书籍、书画尽管珍贵,却是身外之物,而为报答出身贫苦、照顾他们多年的保姆的恩情,保全她于乱世之中,才是第一位的。
【名师解读】在张充和的心中,尽管书籍和书画无比珍贵,但保姆的恩情更加难以报答。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重义轻财的优秀品德,这是一个中国人实实在在的良心。
一个人要懂得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
【适用话题】情义无价知恩图报人间真情。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作文800字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作文800字
民国时候啊,大师们多得是,一个比一个牛。
鲁迅那老头子,说话尖酸刻薄,但文章写得真叫一个绝!每篇文章都像是在骂人,但人们就是爱看,因为他说出了大家心里的话。
胡适这个人挺斯文,说话总是温文尔雅的。
他喜欢讲科学、民主和自由,这些东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胡适就能用大白话给你解释清楚。
他的文章就像是一杯清茶,慢慢品味,越喝越有味。
梅兰芳那戏唱得,哎呦,真是没话说!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让人陶醉。
去看他的戏,就像是进了一个仙境,整个人都飘了。
他的唱腔啊,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听得人如痴如醉。
徐悲鸿这个画家,画笔就跟飞毛腿似的,刷刷几笔,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就出现在纸上。
他的画啊,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好像自己也能变成画里的那个英雄似的。
这些大师们啊,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
他们的作品,就像是他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独一无二,每一个都让人爱不释手。
他们不仅
给那个时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给咱们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启示和骄傲。
民国时期爱国人物事迹7篇1秘书
民国时期爱国人物事迹7篇民国时期爱国人物事迹篇1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民国时期爱国人物事迹篇2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民国时期爱国人物事迹篇3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民国文人素材
阅读小报第一期特立独行梁漱溟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他不依附任何势力,也不趋新媚时;没留过学,没上过大学;不崇拜西方也不崇拜东方……这是一个直道而行的狂士,是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是一个重视行动的仁者。
在中国人利用一切思想资源来追求个性时,粱先生已经实践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的梦想。
但遗憾的是,我们绕过了梁先生。
这不是粱先生的悲剧,而是我们浮躁社会的悲剧。
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小组讨论会上,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
在一个公开场合,梁漱溟被毛泽东批得一无是处。
自此梁漱溟深居简出。
文革中,他受到冲击,被抄家,被打耳光,但他承受下来了。
1972年毛泽东生日那天,梁漱溟把尚未出版的《中国——理性之国》手抄书稿送到中南海作为寿礼。
这并不代表梁漱溟臣服了,他在人格上始终是平视对方的。
文革结束后,不少人希望听到梁漱溟对毛泽东的批评,90岁高龄的他却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这是一位世纪长者的直言。
粱先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尊重,甚至应该是我们思考的起点。
走近梁先生,我们也许能够理解,他最大的贡献在于给我们示范了一种在中国文化中极为稀有的人格:我们的社会总是压抑人的个性,我们自身也会背叛曾经有过的自尊自强,转而依附,随大流。
梁先生却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自己的思考人生,在时代变迁中直道而行。
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文化支配着中国知识精英,梁漱溟却坚持自己的思考。
1921年,他发表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极大的勇气批评“向西走”不对,宣称他就是要“向东走”。
他没有把中国经典悬置起来,而是把儒、佛、西方哲学糅合在一起。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要么欠缺西方知识,要么排斥中国经典,要么对佛教文化想当然,甚至不少人以为只有科学或西方社会学科教授的才称得上知识。
1973年底,全国兴起“批林批孔”运动。
民国人物作文素材
原文:。
抗战初期,蔡元培因病滞留香港,有位素不相识的青年从重庆寄来快信,自称是北大的毕业生,在重庆穷困潦倒,无以为生,请求蔡元培伸出援手,将他推荐给用人单位。
蔡元培当即致函某机关负责人,称那位青年学有所成,这封推荐信不久即发生效力。
然而那位青年到差时,所出示的毕业证书并非北大签发。
某机关负责人赶紧写信询问蔡元培,是否真的了解那位青年的底细。
蔡回复对方:不必在意那位青年是不是北大生,只要看他是不是人才。
如果他徒有北大毕业证书而不是人才,断不可用;如果他没有北大毕业证书而是人才,仍当录用。
笔记:2016-06-03原文:辜鸿铭一向狂傲,但他特别服膺蔡元培。
辜鸿铭曾在课堂上对学生宣讲:“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我。
因为蔡元培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
”笔记:2016-06-03原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蔡元培)笔记:2016-06-03原文:章太炎从来不正眼看钱。
没钱了,他就卖字。
到了晚年,他更不晓得如何用钱了。
让仆役买一包烟时,他掏出五块钱。
儿子要做大衣时,他也掏出五块钱。
有一次,要盖房子了,他掏出来的,还是五块钱。
2016-06-03原文:当王国维在北京招国学研究生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来到清华大学,都想看到日夜思慕的大导师王国维,因为王国维当时的名声太大了!大家都在教室里盼望着……进来的将是什么样的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铃声响了,踏进门来的王国维使大家很吃惊!很失望!只见一个五短身材,蓄八字须,戴缀有红帽结的瓜皮小帽,后面拖一根长辫子,着一件长袍,外套马褂的人缓步走入教室。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这就是我们仰慕的伟大的国学大师?但是等到王国维一张口,一说话,一表述,一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就把这些学生领到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新境界、新学问、新天地!这时候,同学们都会由衷地佩服他。
2016-06-03《人间词话》之所以不同于前朝词话,就在于它融贯中西,在容纳西方比较文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典型的中式“境界”说。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那些手艺绝顶的牛人。
咱聊聊民国那会儿,有个叫李墨的书法家,他的字儿写得,哎呦,那叫一个绝!你看了就知道,每个字都像是从画里蹦出来的,
那流畅感,就像是江水奔流不息。
还有王裁缝,那家伙的手艺真不是盖的。
不管你是想要旗袍还
是西装,他都能给你整得漂漂亮亮的。
他那针线活儿,简直就是艺
术品啊,看着都让人舍不得穿。
说到茶艺,不得不提张大师。
他那泡茶的功夫,简直了!每次
看他泡茶,我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那茶香味儿,隔老远就能闻到,
简直让人陶醉。
再说说那神医周大夫,他的医术可真是神了!不管啥病,到他
那儿都能给你治好。
而且他还特别有耐心,每次看病都跟你聊半天,让你感觉特别舒服。
这些人在民国那会儿,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们的手艺,不
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每次提到他们,我都觉得特别骄傲,因为咱们中国,就是有这么一群手艺绝顶的人!。
民国英雄作文素材摘抄
民国英雄作文素材摘抄
民国英雄们,真是了不得!那时候,国家乱成一锅粥,但总有
那么些人,挺身而出,像石头一样硬。
你知道吗?那时候,有些文人,他们不拿枪,不拿炮,就靠一
支笔,一张纸,写出了多少震撼人心的文章!他们的文字啊,就像
烈火,烧得那些黑暗势力哇哇叫。
而那些军人呢,更是了不得!他们在战场上,像疯了一样地杀敌,保卫家园。
你知道吗?有时候,他们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但
还是要坚持战斗。
他们的眼神啊,就像鹰一样锐利,让人看了都害怕。
当然啦,还有那些普通的老百姓。
他们可能没什么文化,也没
什么钱,但他们有一颗爱国的心。
他们捐钱、捐物,甚至亲自上前
线去帮忙。
他们的力量虽然小,但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些英雄们啊,他们的名字可能已经被人们忘记了,但他们的
精神,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
他们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告诉我们,只要有心,就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
所以啊,每当我想起那些民国英雄们,我就觉得,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勇敢、坚强、有爱心。
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强大,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繁荣。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民国名人的那些事儿》嘿,咱今儿就来讲讲民国时期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这可是写作文的绝佳素材呀!比如说徐志摩,这位大才子那可是浪漫得很呐!他追求爱情的故事那叫一个轰轰烈烈。
为了林徽因,不惜和妻子离婚,这勇气也是没谁了!咱就得佩服他这种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劲头,虽然在当时那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呢。
你想想,放现在,这徐志摩肯定也是热搜常客呀,那话题度绝对杠杠的!还有张爱玲,这可是个奇女子。
文笔犀利得能扎到人心里去。
她写的那些爱情故事,可真是让人读了心里又甜又酸。
她的人生经历也是相当曲折,感情路上也是磕磕绊绊。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才华的人也不一定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帆风顺呀!要是她活在现在,估计也是个超级大网红,粉丝那肯定多得吓人。
再说说杜月笙。
这家伙,那可是上海滩的大亨啊!黑白两道都吃得开。
他的故事那叫一个传奇,从一个小混混一步步走到了大佬的位置。
那手段,那气魄,啧啧啧,让人不得不佩服。
想象一下,要是把他的故事拍成电影,那得多精彩呀!孙中山先生那就更不用说了,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为了推翻封建帝制,那是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呀!他的故事那是充满了热血和理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这些民国时期的名人啊,他们的故事丰富多彩,有浪漫的爱情,有传奇的经历,有伟大的理想。
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勇气、坚持、才华、爱国……把他们的故事写进作文里,那肯定能让咱的文章变得精彩绝伦。
所以啊,小伙伴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可别忘了这些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素材哦。
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些名人的脚步,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吧!。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时期,真的是个神仙打架的时代,高手如云,各显神通。
就说梅兰芳吧,那时候谁不知道他?每次上台,那嗓子一亮,全场都得静下来听。
他演的那戏,动作、表情,都太到位了,简直就是活脱脱的戏中人。
大家都说他把京剧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还有于右任,写的一手好字!看他写字简直就是种享受。
他的字就像他的性格,大气磅礴,每一笔都有力量。
听说他的字在国外都很有名,真是给咱中国人长脸。
说到建筑,那必须得提梁思成。
他对古建筑的研究,简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不仅懂理论,还亲自下场修复古迹。
有他在,那些古老的建筑就像有了灵魂。
徐悲鸿的画,也是一绝。
他的画里,不仅有中国传统的感觉,还有一些西方的元素。
他的马,画得跟真的一样,好像随时能从画里跑出来。
他的画,简直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还有吴清源,围棋玩得溜啊!跟他下棋的人,据说都被他的棋
艺给震撼了。
他的围棋水平,在国内是顶尖的,国际上也是赫赫有名。
他下棋的时候,那专注的样子,真是太帅了!
这些人,都是民国时期的瑰宝,各有各的绝活,各有各的风采。
他们不仅技艺高超,还都很有个性,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高考素材库-民国大师5篇
高考素材库-民国大师5篇第一篇:高考素材库-民国大师细节中的民国大学与大师游宇明一、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民国的大学与大师民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一方面战火纷飞,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文化、科学相当繁荣,大师辈出。
我每次读有关民国大学和民国大师的著作,几乎都会热血沸腾,深为民国大学的坚守和民国大师的精神气度感动。
我对民国大学和民国大师非常感兴趣,多年来写下了大量有关民国大学和民国文人的文字,月内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叫《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
我的这些写民国文人的作品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承蒙报刊看重,2011年11月24日的《北京日报》、2012年第1期《杂文月刊》和《湘声报》等都发表了专题评论。
二、民国的大学(一)民国大学教授对校内事务有充分的发言权民国大学的重大事项主要由教授会和评议会决定。
教授会是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的议事机构,评议会则由校长、教务长和教授会选出的教授代表组成。
我们不妨以清华大学为例,看看教授会、评议会干些什么。
1926年4月15日,清华教职员会议三读通过了《清华学校组织大纲》,大纲设了两个重要的权力机关,一为评议会,一为教授会。
教授会的职权是:1、选举评议员及教务长;2、审定全校课程;3、议决向评议会建议事件;4、议决其他教务上公共事项;5、讨论决定由评议会以三分之二通过提出对本组织大纲之修正案。
评议会,则由校长、教务长及教授会互选出的评议员共7人组成,校长为主席,职权范围是:1、规定全校教育方针;2、议决各学系的废立与变更;3、议决校内各机关的废立与变更;4、制定校内各种规则;5、委任财务、训育、出版、建筑四种常设委员会委员;6、审定预算决算;7、授予学位;8、议决教授、讲师与行政部各主任之任免;9、议决其他重要事项。
此外,各系的主任,也由该系教授、教员于教授中推举,任期二年。
甚至出任院长和校长的人选也得事先征询评议会的同意。
由此可见,教授会、评议会掌控了学校的教育方针和人、财、物之权力。
高考作文常用的民国文化名人素材
高考作文常用的民国文化名人素材【素材一】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陈寅恪海外留学 18 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
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_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
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
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
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
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
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
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 年时间完成 85 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
民国时期学生人物小传作文
民国时期学生人物小传作文
民国时期,那可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豪杰辈出,学生人物更是如繁星般璀璨。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那些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他们都是怎样的人物呢?
我们要说说那个被誉为“民国第一才子”的蔡元培。
蔡元培可是咱们国家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把北大办得有声有色。
他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待人真诚,深受人们的敬爱。
据说,他还是个大厨子,做的菜那叫一个美味啊!可惜的是,他在民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中受到了牵连,最后病逝于香港。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那个被誉为“民国女侠”的秋瑾。
秋瑾可是咱们国家的一位英勇的女性革命家,她曾经领导过一场著名的“安庆起义”,为推翻满清政府立下了赫赫战功。
她的勇敢和坚定,让人们对女性充满了敬意。
可惜的是,她在民国时期的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再来说说那个被誉为“民国奇才”的陈独秀。
陈独秀可是咱们国家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他的文章写得那叫一个好啊,尤其是他的《狂人日记》,简直就是一篇神作。
可惜的是,他在民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了,最后被判处死刑。
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胡适、鲁迅、郭沫若等等。
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他们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总的来说,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都是一些非常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让我们继续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民国时期学生人物小传作文
民国时期学生人物小传作文民国时期,那可是波澜壮阔的岁月啊!那时候的学生可真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那些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小传,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时代吧!咱们来说说那位鼎鼎大名的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可是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泰斗,他创办了北京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他的学生们可都是才华横溢,有的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如鲁迅、郭沫若;有的成为了杰出的政治家,如周恩来、陈云;还有的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如华罗庚、钱学森。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为人生之本”,他希望通过教育让学生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所以,当时的学生们都非常尊敬他,把他当作自己的楷模。
再说说那位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胡适先生。
胡适可是当时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可谓是独树一帜。
他的学生们也是人才辈出,如沈从文、钱钟书等。
胡适先生的教育理念是“独立思考,自由探讨”,他希望通过教育让学生们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所以,当时的学生们都非常敬仰他,把他当作自己的导师。
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那位慈祥和蔼、关心学生的梅贻琦校长;那位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陈嘉庚先生;那位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黄维将军等等。
他们的学生们也都是有担当、有作为的一代新人。
那时候的学生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啊!他们上课学习,下课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文学社、科技社、体育社等等。
他们还经常组织各种演出、演讲比赛,如朗诵比赛、戏剧表演、辩论赛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还锻炼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那时候的学生间关系也是非常好的。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形成了一种深厚的友谊。
有时候,他们还会一起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支援抗战等。
这些活动让他们更加懂得团结友爱,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小传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感人至深的故事。
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瑰宝,是我们永远的骄傲!让我们怀着敬意,去怀念那些逝去的青春岁月吧!。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趣谈民国名人故事》民国时期,那可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今儿个就来和大家唠唠这些名人的故事,可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哦,听我慢慢道来。
先来说说徐志摩吧,这哥们儿那可是个情种。
他和林徽音的那段故事,那叫一个缠绵悱恻。
徐志摩为了林徽音,那是不顾一切啊,写诗写得情意绵绵。
不过呢,他有时候也挺逗的,追人家姑娘的时候,那可是绞尽脑汁。
这种为爱疯狂的劲儿,放在现在也是个妥妥的“痴情种”。
咱写作文的时候,把他这劲儿一写,那感情分不得蹭蹭往上涨啊?还有张作霖,这位东北大佬,那可是霸气侧漏。
张作霖虽然是个军阀头子,但他也有可爱的一面。
据说他说话特别直爽,有啥说啥,一点都不做作。
有一次他开会,有人在那磨磨唧唧地说话,他直接来了一句:“你能不能痛快儿点,别像个娘们儿似的。
”这话一出来,全场都乐了。
用他的故事写作文,能把他的豪爽和果断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文章瞬间变得有血有肉。
再说说张爱玲,这可是个才女。
她的小说写得那叫一个细腻,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
她的生活经历也挺有意思的,感情之路那叫一个坎坷。
不过她可没被打倒,还是继续写她的小说。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写进作文里,那不得让老师眼前一亮啊。
还有梅兰芳大师,他在京剧界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的扮相俊美,唱腔婉转,迷倒了一大片观众。
梅兰芳的故事里不仅仅有艺术成就,还有他在抗日时期的坚定立场。
咱写作文的时候,把他的艺术追求和民族气节一写,那这文章的深度不就有了嘛。
这些民国时期的名人,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
把他们的故事作为作文素材,那文章肯定精彩。
咱写作文的时候,别老是写那些老套的东西,多挖掘挖掘这些有意思的名人故事,让作文变得鲜活起来。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那可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咱今儿个就先唠到这儿。
大家可得好好利用这些素材,让自己的作文变得丰富多彩。
哈哈,下次再碰到作文题目,咱就不用愁没东西写啦!。
高二写人一个民国世界的普通女人
一个民国世界的普通女人人生本来没有序幕,写文章必得有个开头,我该请她从哪出场呢?她生在繁华上海,半生浪迹湖上,还是让她从海上来吧!1920年,天津,在声名赫赫的张公馆诞生了一个女婴,这是张家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所以虽然是个女孩,也为整个家庭带来了欢乐。
父亲为她取名为张煐,意思是希望她有熊熊火光般的瑰丽生命,许多人都在暗暗羡慕这个金裹银妆的女孩,认为她注定要一生过富贵平安的生活。
而此时的小煐,正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她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拥有一个令整个华语文学界震惊的名字—张爱玲。
我写爱玲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但似乎又在我的意料之中,明明矛盾却又合乎寻常的契合。
综观整个现代文学史,萧红,丁玲,庐隐,梅娘……各色各样的带有神秘感和传奇性的女作家她们的人生就如同文学作品一般,让我充满了好奇。
而我却独独选择了爱玲,选择了这位天生了一副高傲性格的相门之后。
她令我感到生涩,孤傲与冷漠。
仿佛人世间一切的荒凉与悲观都已深深印入她的骨髓。
她洞察芸芸众生的可笑与可怜自己置身事外,嘴角抿着不易察觉的冷笑如同在看一场大戏,我恨极了她的冷静与漠然。
而我却又是那样不可避免的爱上了《她从海上来》这本有关张爱玲的情爱传奇,它令我一读便欲罢不能,我想我是真真的爱上了那个年纪轻轻就名扬上海滩;与狼共舞而只为情缘;最终洗尽铅华,深居简出的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她一如那清澈山泉,缓缓流下,荡涤心灵;她一如那空谷幽兰,清新飘逸,久久留香;她,是那民国盛衰沉浮世界中的醉人水仙,傲然独立,滚滚红尘中任人评说。
张爱玲出身名门,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李鸿章和张佩纶,而她却是一个没有母爱的没落贵族,充满苦涩记忆的少年时光又造成了她内心的孤独。
“性格决定命运”这样一个清高孤傲的女子似乎注定要遭受命运的打击。
这是《她从海上来》序言中的一部分,也是作者灵均对爱玲的概述,客观、生动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枷锁早早的给爱玲打上了命运的烙印。
可我却不愿承认我心中深爱的女子最终会是那样落寞的收场。
关于民国英雄的作文
关于民国英雄的作文
民国那些英雄啊,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个时候,他们
可是拼了命地保护咱们的国家。
就说那些冲在前线的将士们吧,他们可是真刀真枪地跟敌人干!炮火连天都不怕,就是为了保卫家园,太爷们了!
还有那些文人,别看他们拿的是笔不是枪,可他们的文字啊,
比子弹还厉害!一篇篇文章,就像一颗颗炸弹,把敌人的嚣张气焰
都给炸没了。
别忘了那些普通老百姓,他们也是英雄啊!虽然没有上战场,
但他们在后方默默支持,种地、做工、捐钱捐物,为的就是让前线
的战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些英雄们啊,真的是咱们民族的骄傲!他们的精神,就像一
盏盏明灯,照亮咱们前进的路。
咱们得记住他们,得学习他们那种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作文800字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作文800字英文回答:During the Republican era in China, there were many great masters who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various fields. These masters were experts in their respective areas and their works continue to influence us today.One of the most renowned masters of that time was Lu Xun, a prominent writer and thinker. He was known for his powerful and thought-provoking writings, which exposed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s of his time. Lu Xun's works, such as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nd "Diary of a Madman," are still widely read and studied i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His writing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aved the way for the modern Chineseliterary movement.Another master during the Republican era was Zhang Daqian, a famous painter and calligrapher. Zhang was knownfor his mast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echniques and his ability to blend traditional and modern styles. His paintings captured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expressed his emotions and thoughts. Zhang's works are highly valued in the art world and continue to inspire artists today.In addition to literature and art, there were also master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during the Republican era. Tao Xingzhi, a renowned educator, advocated for progressive education and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He believ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student-centered and focused on practical skills. Tao's ideas greatly influenced educational reforms in China and his methods are still relevant in today's education system.Apart from these masters, there were also influential figures in politics and philosophy during the Republican era. Sun Yat-sen, the founding fathe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overthrowing the Qing dynasty and establishing a democratic government. His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which emphasized nationalism,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modern China. Sun's revolutionary ideas continue to shape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of China.中文回答:民国时期,有许多伟大的大师在各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文素材人物:民国大师级男女代表人物
作文素材人物:民国大师级男女代表人物林语堂+朱自清+汪曾祺独立什么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
什么事:他小时候就喜欢翻阅父亲的诗书,还能快速背诵,天赋甚高。
年轻时他曾赴海外留学,见识到了西方优秀的文化,开拓了眼界。
学贯中西的文化背景给予了他包容的心态,让他更加客观地审视社会。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提倡幽默和性灵的林语堂无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存在。
然而他却向往道家的智慧,渴望跳出旋涡,只做一个纯粹的文人。
什么点:正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一位作家的人品,多多少少都会渗透在自己的作品中。
林语堂承认国民的缺点,尊重传统文化、接纳西方文明,不但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局限,还能坚持独立自由的思想。
幽默什么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
什么事:他年轻时曾赴海外留学,见识到了西方优秀的文化,开拓了眼界。
学贯中西的文化背景给予了他包容的心态,让他更加客观地审视社会。
生活处处有艺术,因为秉承这一观点,他习惯以一种诗意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林语堂的艺术创作大都来自于生活点滴,幽默的语言只是一层外壳,内里包裹的是一颗善于观察、长于思考的本心。
什么点:郁达夫曾说他“生性憨直,浑朴天真”,这高度概括了他直爽从容的人生态度。
于他而言,幽默是人生的本色,多一丝诙谐,生命将变得更加轻盈可爱。
创新什么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
什么事: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文人。
但是林语堂却并不满足于这一种身份。
他的人生随性而为,不为自己设限,除了文学创作之外,林语堂对各种“发明创造”兴趣浓厚——为了造出中文打字机,他翻烂了书,每天夜以继日地研究。
这一研究就是半辈子,前后耗时数十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斥巨资研制的打字机最终成功问世。
什么点:林语堂曾说:“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靠着这一点“痴心”,他成为了文坛巨匠,也圆了儿时的梦想。
“痴”不仅仅是对一件事的专一,更是在漫长生命里对于未知世界不断的上下求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人物素材
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人物概述
陈寅恪海外留学 18 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
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
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
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
”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
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
”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
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 年时间完成 85 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
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
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
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
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
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维解读
1、学术标杆
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
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
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
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
就深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 3 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
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
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
”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
有了这“三不住”,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因为谈了也是白谈。
我想,易中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2、人格独立
在那个学人身不由己的时代,陈寅恪能够过滤净化自己的心灵,坚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文心,具有正直的士大夫情操和博学深思的中国文化习养。
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生,很难用几句话评价陈寅恪其人,或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最为合适吧。
陈寅恪自始至终将知识分子的人格、气节放在第一位。
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意识形态的高压管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让步。
相反,他提出,做学问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
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是谈不上“现代化”的,更谈不上“世界之公民”。
适用话题
标杆、平淡、坚守、操守、良知、沉潜、忧与爱、平凡之美、文化传承、人格独立、摒弃浮躁、学术自由、过滤心灵、人生的作业、寂寞与辉煌、看不见与看得见、这也是一种美丽
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人物概述
梅贻琦先生由教授到校长,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
他出任清华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厥功至伟,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中西合璧的真君子。
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就是典型一例。
他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了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也表达了他对清华的挚爱。
梅贻琦逝世后,其弟梅贻宝含泪回忆说:“五哥长我 11 岁,生为长兄,业为尊师,兼代严父。
”在纪念“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的纪念会上,面对东北地图变色的悲剧,他坚信“不甘沦为奴隶的民众,将群起而图之”。
他信心十足:“东北三省虽亡,东北人心未死?有此民族精神存在,则东北将不致终亡。
”在西南联大时,到梅贻琦家做客的人,梅夫人都会捧出一盘自制的叫“定胜糕”的点心招待大家,米糕上嵌有“定胜糕”三个字,表达他们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多维解读
1、大楼与大师
大学有了一流的豪华大楼,并不等于有了一流的办学质量。
当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时,北大并没有大造崇楼巍宇,他的身边云集着陈独秀、胡适、李大
钊、鲁迅、马寅初、刘半农等一大批学术巨擘,他依靠这支群星璀璨的导师队伍,一举奠定了北京大学的基本品格。
诚然,为使当下数量激增的大学生有良好的深造环境,添置必需的设备本无可厚非,然而,由于我们的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来自行政的干预过多,看一所大学办得如何,往往不看其内质,而注重于可视可触的“硬件”。
随着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大学早已不是净土,“学术腐败”事件层出不穷。
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言犹在耳,斯人已去,反观现实,惜哉痛哉!
2、厚德载物
真正的君子具有包容世间万物的博大胸怀,他们甘心在别人耀眼的光芒下刻苦钻研。
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中西合璧的真君子。
在清华百年的校史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幕后英雄,才有了清华学术星光大道上的光彩与荣誉。
他本人虽然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在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大师。
正是这样淡泊宁静的心胸、包容旷达的厚德,成就了清华百年的别样辉煌,梅贻琦本人也成了清华的名片而享誉全球。
适用话题
名片、丰碑、大师、爱国、信心、乐观、破格、大学精神、厚德载物、大楼与大师、不拘一格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