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哈工大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

哈工大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第一章总论1. 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与生产污水。

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化学性质)氮的种类,凯氏氮可生物降解有机物降解过程示意图污水中的生物性质及指标2. 城市污水处理的完整步骤及各部分作用;无机砂石有机悬浮物生物处理活性污泥防止污泥腐败3. 高温废水对水体危害;①降低饱和溶解氧;②提高生化反应速率,耗氧量增大,总溶氧量减少;③水体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影响水体卫生;④加速藻类繁殖与富营养化进程。

4. 富营养化的危害;①藻类种类减少,个体数量上升;②藻类过度繁殖使DO变化过度;③大量藻类影响大气复氧;总之,富营养化是湖泊衰亡的一种表现。

5. 固体物质根据其存在状态分为悬浮固体(SS)、胶体、溶解固体(DS。

其中悬浮固体分为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固定性悬浮固体(FSS。

6. BOD测定不足及COD测定的优缺点;(1)BOD是生化需氧量,反映了水体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含量。

缺点有:①测定时间需5d,比较长,难以指导生产实践;②如果污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浓度较高,BOD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大;③某些工业废水不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或者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测定结果。

(2)COD是化学需氧量,在酸性条件下利用重铬酸钾做氧化剂氧化有机物。

优点:①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②测定时间短,仅需数小时;③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①不能像BOD那样反映出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的量,无法直接从卫生学角度阐明水体污染程度;②污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消耗氧,可能造成误差。

7. BOD/COD称为可生化性指标,作为是否采用生化处理的标准。

其中BOD/COD>0.3时,认为可采用生化处理法。

8. 水质比较稳定地污水中,BOD5 COD TOD TOC大小:ThOD > TOD> COD> BOD5> TOC9. 凯氏氮(KN)包括有机氮、氨氮。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 污水污染指标中,固体物质的分类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600℃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2 BOD COD BOD5 TOC TOD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5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BOD5=70%BOD20)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Mn/OC,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Cr/COD)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

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3 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4 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D5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污染带:BOD5、DO均下降显著阶段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1 格栅和筛网的作用和去除对象格栅:格栅由一组或数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塑料齿钩或金属筛网、框架及相关装置组成,倾斜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前端,用来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筛网: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短小纤维回收(振动筛网、水力筛网)2 格栅和筛网的分类栅条净间隙分类: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1.5~10mm,超细格栅0.5~1mm格栅形状分类: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清渣方式分类:人工清渣、机械清渣3 沉淀法在污水处理厂中,主要用于哪几个方面①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预处理手段用于去除污水中易沉降的无机性颗粒物②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沉池:去除污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部分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③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沉池:分离悬浮生长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活性污泥,生物膜法工艺中脱落的生物膜④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将污泥一起进一步浓缩,以减少体积4 沉淀的类型和各种类型的特点及应用①自由沉淀(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1.水污染的分类:水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种。

点源污染是指可以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工业废水排放口等;非点源污染是指不容易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排水渗漏等。

2.水质指标:常用的水质指标有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合的使用用途。

3.水处理技术: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筛选、沉淀、过滤等方法;化学处理主要包括凝聚剂加入、氧化剂投加、酸碱中和等方法;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4.污水处理工艺: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两种。

物理化学处理包括预处理、沉淀、过滤等步骤,主要去除悬浮物、悬浮沉降物、溶解物等;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5.水污染控制方法:水污染控制主要包括源头防治和终端治理两种方法。

源头防治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前采取的措施,如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加强环境管理等;终端治理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后采取的措施,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等。

6.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体进行采样和分析,以评估其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

常用的水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水质监测、生物监测和河流断面监测等。

7.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对各种类型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废水排放的最大限度规定。

工业和农业排放标准的制定旨在控制污染源的废水排放,保护水体水质。

8.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我国相关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水污染的控制和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框架。

9.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是对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

这些损失包括水资源损失、水生态系统破坏、人类健康问题以及相关行业损失等。

10.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新技术。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 污水污染指标中,固体物质的分类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600℃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2 BOD COD BOD5 TOC TOD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5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BOD5=70%BOD20)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Mn/OC,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Cr/COD)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

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3 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4 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D5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污染带:BOD5、DO均下降显著阶段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1 格栅和筛网的作用和去除对象格栅:格栅由一组或数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塑料齿钩或金属筛网、框架及相关装置组成,倾斜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前端,用来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筛网: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短小纤维回收(振动筛网、水力筛网)2 格栅和筛网的分类栅条净间隙分类: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1.5~10mm,超细格栅0.5~1mm格栅形状分类: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清渣方式分类:人工清渣、机械清渣3 沉淀法在污水处理厂中,主要用于哪几个方面①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预处理手段用于去除污水中易沉降的无机性颗粒物②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沉池:去除污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部分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③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沉池:分离悬浮生长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活性污泥,生物膜法工艺中脱落的生物膜④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将污泥一起进一步浓缩,以减少体积4 沉淀的类型和各种类型的特点及应用①自由沉淀(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1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1

知识点总结:1.水质分析指标:物理性指标:温度, 工业废水常引起水体热污染,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加速耗氧反应,最终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色度,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测定水的色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铂钴比色法,一种是稀释倍数法,两种方法应独立使用,一般没有可比性。

颠倒温度计,水温计。

嗅和味;固体物质。

2.化学性指标有机物:生化需氧量(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以mg/L为单位)。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100d完成。

实际中,常以5d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以20℃为测定的标准温度。

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

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K2Cr2O7(称COD Cr )和高锰酸钾KMnO4 (称COD Mn或OC ) 。

酸性条件下,硫酸银作为催化剂,氧化性最强。

废水中无机的还原性物质同样被氧化。

如果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生活污水通常在0.4-0.5。

总有机碳(TOC)和总需氧量(TOD):在950℃高温下,以铂作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中的CO2含量,从而确定水样中碳元素总量。

测定中应该去除无机碳的含量。

在900~950℃高温下,将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包括难分解的有机物及部分无机还原物质),燃烧氧化成稳定的氧化物后,测量载气中氧的减少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第三版 复习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第三版  复习总结

1、污水依据来源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污染雨水、城镇污水。

2、污水污染指标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3、表现污水物性的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等;表现污水化性的指标:有机指标(BOD.COD.TOD.TOC)、无机物指标;生物性质:大肠杆菌、细菌总数、病毒。

4、污水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是污水中的漂移物和悬浮物,方法:筛滤截流法:格栅、筛网,过滤重力分别法: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浮池等离心分别法:旋转分别器,离心机。

5、格栅作用:用来截流污水中较粗大的漂移物和悬浮物,防止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曝气器、管道阀门、处理构筑物配水设施,进出水口,削减后续处理产生的浮渣,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6、格栅分类:按栅条净间距(粗50-100mm、中10-40mm、细1.5-10mm)按外形(平面、曲面)按清渣方式分为(机械和人工清渣)。

7、筛网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短小纤维回收的筛网(振动筛网、水力筛网)8、沉淀法是采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别的过程9、沉淀池的类型,依据水中悬浮颗粒的性质、分散性和浓度,沉淀通常可以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10、自由沉淀的三种假设:沉淀过程中颗粒的戴奥外形重力等不变;颗粒为球形;颗粒只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不受壁器和其他颗粒的影响。

11、沉砂池的目的:去除污水中的泥沙、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12、常用的沉砂池类型:平流池、曝气池、旋流池;运行方式有间歇性、连续性两种。

13、沉淀池分为初沉池和二沉池,常见的有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辐流式,斜板/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在功能上满意了澄清和污泥浓缩的要求。

14、废水中的油存在的形式: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

15、破乳的方法:投加换型乳化剂;投加盐类、酸类物质可使乳化剂失去乳化租用;投加某种本省不能成为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同错猛烈的搅拌震荡或转动使乳化的液滴猛烈相碰撞而合并;如以粉末为乳化剂的乳状液,可以yoga过滤法篮协被固体粉末包围的油滴;转变乳状液的稳定(加热或冷冻)来破坏乳状液的稳定。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水质分析指标(一)物理性指标:①温度②色度③嗅和味④固体物质:总固体(TS)(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

(二)化学性指标:有机物指标、无机物指标。

⑴有机物指标:①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②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BOD5:(20℃)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

一般说来,COD>BOD20>BOD5。

BOD5/COD可作为废水是否适宜生化法处理的衡量指标。

比值越大,越易被生化处理。

一般认为BOD5/COD大于0.3才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③总有机碳(TOC,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综合参数。

④总需氧量(TOD):900~950℃下,将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有机物包括难分解的有机物及部分无机还原物质C、H、O、N、S),燃烧氧化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后,载气中氧的减少量。

TOD测定方便而快速,只需几分钟。

水质条件基本不变时,BOD与TOC或TOD 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⑤油类污染物(石油类、动植物油脂)⑥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硬性洗涤剂(ABS))、直链烷基苯磺酸盐(软性洗涤剂(LAS))⑦有机酸碱:短链脂肪酸、甲酸、乙酸、乳酸。

⑧有机农药: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⑨苯类化合物:芳香族卤化物⑵无机物指标:①植物营养元素(氮、磷)②pH:一般要求处理后污水的pH在6~9之间。

③重金属(汞、镉、铅、铬、镍)④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三)生物性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病毒2、水体的自净作用:受污染的河流经一段时间,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恢复到原有状态,或从最初的超过水质标准到最后降低到等于或低于水质标,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

水环境容量:一定的天然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最大负荷? 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污泥负荷: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单位是kg(BOD5)/kg(MLSS).d?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总需氧量:在9000C的高温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和浓度降低。

?活性污泥法: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的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下生成新的污染物,其往往会给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和郊区形成显着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水污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或纳污能力,使水体丧失规定的使用价值时,称为水体污染或水污染?亏氧量:指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和实际浓度之差?自由沉降:一种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降,又称离散沉降?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带电组分的盐类与非带电组分的水分离的技术?污泥龄:指曝气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水体生化自净:由于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的水体自净过程?水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要素及各自的含量所决定的特性及其组成状况。

?絮凝沉降: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因絮凝而导致沉降的现象叫做絮凝沉降?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常用q表示,q=Q/A(即流量与表面积的比值)??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用微生物生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好氧生物处理:在充分溶解氧的条件下,主要依赖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主要依赖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的量,单位是kg(BOD5)/m3.d?水力表面负荷:单位面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1 污水污染指标中,固体物质的分类水中所有残渣的总与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就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600℃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就是固定性固体(FS)2 BOD COD BOD5 TOC TOD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5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BOD5=70%BOD20)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就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Mn/OC,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Cr/COD)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

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3 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与净化机制定义:就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4 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D5与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污染带:BOD5、DO均下降显著阶段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1 格栅与筛网的作用与去除对象格栅:格栅由一组或数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塑料齿钩或金属筛网、框架及相关装置组成,倾斜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前端,用来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与悬浮物筛网: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短小纤维回收(振动筛网、水力筛网)2 格栅与筛网的分类栅条净间隙分类: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1、5~10mm,超细格栅0、5~1mm格栅形状分类: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清渣方式分类:人工清渣、机械清渣3 沉淀法在污水处理厂中,主要用于哪几个方面①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预处理手段用于去除污水中易沉降的无机性颗粒物②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沉池:去除污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部分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③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沉池:分离悬浮生长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活性污泥,生物膜法工艺中脱落的生物膜④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将污泥一起进一步浓缩,以减少体积4 沉淀的类型与各种类型的特点及应用①自由沉淀(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一)污水指标1、固体物质的分类(1)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 )+悬浮固体(SS);(2)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3)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 +固定性固体(FS); 600°C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2、BOD COD BODs TOC TOD(1)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2)5日生化需氧量(BODs):测定有机物第- -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BODs=70%BOD2o)(3)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m/OC,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c/COD)(4)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5)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

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 -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3、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机制: (1)物理净化: 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4、污水处理程度等级第十章污水物理处理1、格栅、筛网(1)格栅:格栅由一组或数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塑料齿钩或金属筛网、框架及相关装置组成,倾斜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前端筛网: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短小纤维回收(振动筛网、水力筛网)(2)作用:用来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大漂浮物和悬浮物,防止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曝气器、管道阀门、处理构筑物配水设施、进出水口,减少后续处理产生的浮渣,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提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提纲

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或半封闭性水域以及流动缓慢的河流中植物性营养物质氮、磷等含量过大,致使水体中藻类及水生植物异常繁殖的一种水环境现象。

沉淀原理: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比重<1,上浮.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除100um 以上的颗粒胶体颗粒需混凝后才能沉淀。

分类:自由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

絮凝沉淀:沉降过程中各颗粒之间能互相黏结,其尺寸、质量会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絮凝性颗粒,沉淀过程中沉速增加拥挤沉淀(成层沉淀):颗粒在水中的浓度较大时,各颗粒在下沉过程中相互干扰;颗粒的相对位置不变;作为一个整体而成层下降;清水和浑水之间形成明显的界面压缩沉淀: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下挤出,污泥得到浓缩。

沉砂池功能: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如泥沙、煤渣等)等。

保证措施:流速控制常用的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污水在池中以螺旋状向前流动,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环流。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被甩沉下,而使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并使砂粒互相摩擦,去除砂粒表面的有机污染物。

曝气沉砂池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

对污水有预曝气作用,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

斜板(管)沉淀池原理:E=ui/(θ/A) 在原体积不变时,减少H,加大A,可以提高沉淀效率或提高Q。

又因为T=H/u0 ,则在保持u0在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有效水深H的减少,沉淀时间T就可按比例缩短,从而减少了沉淀池的体积。

悬浮物与气泡的附着条件:按照物理化学的热力学理论, 任何体系均存在力图使界面能减少为最小的趋势。

界面能W =σS S:界面面积;σ:界面张力附着前: W1 =σ水气+σ水粒(假设S 为1)附着后: W2=σ气粒气泡与颗粒的粘附形式:气-颗粒吸附,气泡顶托,气泡裹夹气浮分类电解气浮法:直流电的电解作用下: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微气泡。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中复习资料总结(概念为主)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中复习资料总结(概念为主)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中复习绪论污水处理工艺第九章污水的性质和特征一、污水1.水的自然循环2.水的社会循环——用水的循环3.污水的产生:在水循环中,由于自然界中某些原因,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在水循环各个环节中都会有杂质代入而使水质发生变化。

4.污水的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被污染的雨水。

初期雨水:初期雨水是雨水降至地面形成的初期地表径流,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水中,形成面源污染。

城镇污水:城镇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在合流制水系统中包括雨水,在半分流制排水系统中包括初期雨水。

二、水中污染物及污染指标1.污染物的性质与形态(1)污染物分类无机性污染物&有机性(化学性质)悬浮固体(suspend solid, SS)、胶体物质(colloidalsuspensions)、溶解物(dissolved solid, DS)(2)国际通用三大指标: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指标。

物理性:温度(工业废水热污染:①造成水体DO减少;②加速好氧反应,最终导致水质恶化)、色度(来源于金属化合物与有机物)、嗅和味(还原性硫氮化合物)、固体物质:①溶解性物质;②悬浮固体物质(挥发性、固定性)总固体TS:水中残渣总和包括溶解性&悬浮性;溶解性硅D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得固体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渣蒸干得固体挥发性固体VS:固体经600℃灼烧挥发掉的量固定性固体FS:600℃灼烧残渣的重量TS=DS+SS=VS+FS化学性:有机物:①BOD5:在规定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mg/L)。

(20℃,5d)反映了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氨(BOD一般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硝化、亚硝化。

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d-100d完成。

(在第一阶段结束后随着硝化菌的增殖,需氧量再次升高,多余生化需氧量称为NOD)②BOD的测定:将待测水样接种到提前准备好的稀释水(富含各种微生物需要的营养)中,五天后测定溶解氧,根据前后水样溶解氧的改变、稀释水溶解氧的改变、水样占稀释水样的比例和相应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水体的BOD5。

哈工大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

哈工大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第一章 总论1. 城市污水包括 生活污水 与 生产污水 。

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化学性质) 氮的种类,凯氏氮可生物降解有机物降解过程示意图 污水中的生物性质及指标2. 城市污水处理的完整步骤及各部分作用;3. 高温废水对水体危害; ①降低饱和溶解氧;②提高生化反应速率,耗氧量增大,总溶氧量减少; ③水体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影响水体卫生; ④加速藻类繁殖与富营养化进程。

4. 富营养化的危害;①藻类种类减少,个体数量上升; ②藻类过度繁殖使DO 变化过度; ③大量藻类影响大气复氧;总之,富营养化是湖泊衰亡的一种表现。

5. 固体物质根据其存在状态分为 悬浮固体(SS )、胶体、溶解固体(DS )。

其中悬浮固体分为 挥发性悬浮固体(VSS )、固定性悬浮固体(FSS )。

6. BOD 测定不足及COD 测定的优缺点;(1)BOD 是生化需氧量,反映了水体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含量。

缺点有: ①测定时间需5d ,比较长,难以指导生产实践;②如果污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浓度较高,BOD 5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大;③某些工业废水不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或者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测定结果。

(2)COD 是化学需氧量,在酸性条件下利用重铬酸钾做氧化剂氧化有机物。

优点:①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②测定时间短,仅需数小时;③不受水质的限制;防止污泥腐败无机砂石有机悬浮物 活性污泥 生物处理缺点:①不能像BOD 那样反映出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的量,无法直接从卫生学角度阐明水体污染程度;②污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消耗氧,可能造成误差。

7. BOD 5/COD 称为可生化性指标,作为是否采用生化处理的标准。

其中BOD 5/COD>0.3时,认为可采用生化处理法。

8. 水质比较稳定地污水中,BOD5、COD 、TOD 、TOC 大小: ThOD > TOD > COD > BOD5 > TOC 。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

水环境容量:一定的天然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最大负荷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污泥负荷: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单位是kg(BOD5)/kg(MLSS).d 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总需氧量:在9000C的高温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和浓度降低。

活性污泥法: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的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下生成新的污染物,其往往会给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和郊区形成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水污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或纳污能力,使水体丧失规定的使用价值时,称为水体污染或水污染亏氧量:指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和实际浓度之差自由沉降:一种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降,又称离散沉降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带电组分的盐类与非带电组分的水分离的技术污泥龄:指曝气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水体生化自净:由于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的水体自净过程水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要素及各自的含量所决定的特性及其组成状况。

絮凝沉降: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因絮凝而导致沉降的现象叫做絮凝沉降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常用q表示,q=Q/A(即流量与表面积的比值)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用微生物生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好氧生物处理:在充分溶解氧的条件下,主要依赖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主要依赖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的量,单位是kg(BOD5)/m3.d 水力表面负荷:单位面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 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 总结

第九章1.污染指标: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或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反应水中有机物含量。

植物营养元素无机物。

细菌总数生物性质。

2.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水中污染物质在水流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随河水往下游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

河口指河流进入海洋前的感潮河段。

河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潮汐、平潮是的水位,流向和流速的影响。

污染物进入感潮河流后,随水流不断回荡,在河流中停留时间较长,对排放口上游的河水也会产生影响。

湖泊、水库的贮水量大,但水流一般比较慢,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弱。

海洋虽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海湾属于半封闭水体,自净能力有限。

地下水埋藏在地质介质中,其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地下水一旦污染要恢复原状非常困难。

第十章1.污水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2.沉淀的类型:①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

发生在沉砂池中。

)②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

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③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将受到周围其它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④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容量:一定的天然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最大负荷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污泥负荷: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单位是kg(BOD5)/kg(MLSS).d 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总需氧量:在9000C的高温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和浓度降低。

活性污泥法: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的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下生成新的污染物,其往往会给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和郊区形成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水污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或纳污能力,使水体丧失规定的使用价值时,称为水体污染或水污染亏氧量:指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和实际浓度之差自由沉降:一种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降,又称离散沉降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带电组分的盐类与非带电组分的水分离的技术污泥龄:指曝气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水体生化自净:由于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的水体自净过程水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要素及各自的含量所决定的特性及其组成状况。

絮凝沉降: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因絮凝而导致沉降的现象叫做絮凝沉降表面负荷:单位时间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常用q表示,q=Q/A(即流量与表面积的比值)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用微生物生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好氧生物处理:在充分溶解氧的条件下,主要依赖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主要依赖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的量,单位是kg(BOD5)/m3.d 水力表面负荷:单位面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

M3(废水)/m2(滤池).d水力容积负荷:单位体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

M3(废水)/m3(滤池).dBOD负荷:单位时间给单位体积滤料的BOD量,以N表示。

Kg(BOD5)/m3(滤样)氧垂曲线:表示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溶解氧含量沿河道的分布呈下垂状曲线。

在排污口下有河水中,溶解氧含量因有机物生物氧化的脱氧作用而显著下降,又由于下游大气复氧和生物光合作用等而使溶解氧含量增加,下垂曲线的临界点其溶解氧含量最小总需氧量:气浮法: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其随着旗袍浮升并分离的水处理方法○吸附等温线:一定温度下,活性炭与被处理的水接触并达到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活性炭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吸附等温线按形状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中有代表性的有Langmuir(朗格谬尔)型、BET 型和Freundlich(弗伦德利希)型。

○污泥指数(SVI):污泥指数是污泥容积指数的简称,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 沉淀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 计。

SVI 能较好的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

对于一般城市污水,SVI 在50~150 左右。

SVI 过低,说明泥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I 过高,说明污泥难于沉淀分离。

SVI=混合液30min后污泥容积(ml)/污泥干重(g○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 BR):主要装置是序批式反应器,是一种间歇运行的活性污泥法,与其他活性污泥运行方式不停的是,不需要回流装置○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法):厌氧悬浮处理技术一种,,主要设备是UASB反应器○脱稳:胶粒因ξ电位降低或消除以致失去稳定性的过程○○凝聚:脱稳的胶粒相互凝结,称为凝聚。

水体富营养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总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固体物质的总量。

氧垂曲线:水体受污染后的自净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可随水中消耗有机物降解耗氧和大气复氧双重因素而变化,以河流流程作为横坐标,溶解氧浓度作为纵坐标,所得的一下垂形曲线。

该图说明了水中溶解氧含量是耗氧和复氧的协同作用的结果。

在未污染前,河水中的氧一般是饱和的。

污染之后,先是河水的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溶解氧不断下降。

随着有机物的减少,耗氧速率逐渐下降;而随着氧饱和不足量的增大,复氧速率逐渐上升。

当两个速率相等时,溶解氧到达最低值(氧垂点)。

随后,复氧速率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不断回升,最后又出现饱和状态,污染河段完成自净过程。

胶体的稳定性:水中同种胶体微粒带有同号电荷,在静电斥力的作用下,不易聚集,具有稳定性。

穿透点:穿透曲线中,当吸附带下缘达到柱底部后,出水溶质浓度开始迅速上升,到达容许出水浓度ρa时的点。

吸附终点:当出水溶质浓度到达进水浓度90%~95%即ρb时,可认为吸附柱的吸附能力已经耗竭,此点即为吸附终点。

好氧附着生长处理技术(即生物膜法):使用细菌等好养微生物和原生、后生动物等好氧微型动物附着在某些载体上进行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污水通过与膜接触,水中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被膜中生物摄取并分解,从而使污水净化的系统。

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等。

吸附等温线:一定温度下,活性炭与被处理的水接触并达到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活性炭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吸附等温线按形状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中有代表性的有Langmuir(朗格谬尔)型、BET 型和Freundlich(弗伦德利希)型。

二.填空题1.水污染可根据性质不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三大类2.杂质按在水中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3.在沉淀池的设计过程中,沉降曲线是设计的基本依据4.污泥的沉降比为SV=30%,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3000mg/l,则活性污泥的体积指数为100ml/g,污泥密度指数为15.若污泥的含水率从97.5%降至95%,则污泥体积为原来的1/26.在正常情况下,城市污水的污泥体积指数应在50~150围7.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80%~85%以下的操作称为脱水,降低至50%~65%称为干化 8.含水率超过90%的固体废弃物必须经过脱水,碱溶,以使干包装和运输 9.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一类是人为污染10.水中固体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11.沉降时间和沉降速度是沉淀池设计过程中两个基本设计参数12.表示有机物质综合性能的指标包括COD、BOD、DO 3种13.悬浮颗粒物在水中的沉降,根据其浓度和特征可分为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成层沉降和压缩沉降四种基本类型14.吸附操作可分为静态动态两种,静态吸附为连续吸附,可分为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动床三种15.多数细菌都具有四个生长阶段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衰老期【若3空则填对数增殖期、增殖衰减、源呼吸期】16.土地处理系统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对磷的去除包括植物吸附、生物作用、土壤吸附和形成沉淀四个过程16.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废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17.噪声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能量的衰减,对于点声源,与声源间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将降低6dB,对于线声源,与声源间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将降低3dB18.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19.水污染可根据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需氧型污染、毒物型污染、富营养性污染、感官型污染、其他20.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处取样分析;第二类污染物取样点为排污单位的排出口21.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系统、二级处理系统、三级处理系统等22.离子交换运作操作过程包括交换、反洗、再生、清洗四个步骤23.根据固体表面吸附力性质不同,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类型24.活性污泥法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主要经历吸附、氧化和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淀三个阶段25.曝气池的类型很多,从混合液的流态可分为推流式曝气池、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两种池型结合式三种26.生物处理的众多环境条件中,最基本的环境条件是溶解氧27.常用定量的数值来间接地,相对地表示水中有机物质数量的水质指标包括28.废水处理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分离法和转化法29.离子交换树脂最重要的性能是交换容量,它定量描述树脂交换能力大小30.BOD5和COD的比值是衡量废水可生化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值越高,可生化性越好,一般认为,BOD5/COD>0.3可进行生化处理31.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32.氧化塘分为好氧塘、兼性塘、曝气塘、厌氧塘四种33.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时,污泥量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数增值、增值衰减、源呼吸),要得到稳定的出水,主要在增值衰减阶段和源呼吸阶段进行34.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吸附力:德华力、化学键(吸附质和吸附剂)35.水污染控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分离处理、转化处理、稀释处理36.复杂有机物的厌氧消化过程要经历数个阶段,包括水解、酸化、气化阶段37.反应活性污泥性能的指标有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污泥体积指数、污泥密度指数38.废水引起的水体污染有需氧型污染、毒物型污染、富营养型污染、感官型污染、其他酸碱或浮油等引起各具特色的水体污染39.N、P是植物和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N、P的浓度分别超过0.2mg/l和0.02mg/l时,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促使藻类的大量繁殖,在水面上形成水华(湖泊)或赤潮(海洋)40.在Re≤2的层流区,固体颗粒的稳定沉降速度的表达式为Us=41.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缓冲区等四个功能区42.反离子层(外层)和电位离子层(层)构成了胶体粒子的双电层43.影响混凝的条件主要有水温、pH值和碱度、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44.不论何种生物处理系统,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作用者、作用对象和环境条件45.在众多的环境条件中,最基本的环境条件是氧的存在与供应与否46.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温、溶解氧、营养料、有毒物质几种47.通常情况下,BOD负荷主要有污泥负荷Ls、容积负荷Lv等两种表示方法48.生物膜法可分为润壁型生物膜法、浸没型生物膜法和流动床型生物膜法三类49.一般认为,生物膜的厚度在2~3mm时较为理想,生物膜太厚,会影响通风,甚至造成堵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