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29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9湖心亭看雪习题精选八十六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9湖心亭看雪习题精选八十六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9湖心亭看雪习题精选八十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称谓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余B、吾C、尔D、相公【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课文《湖心亭看雪》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西湖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着对西湖雪景的痴情。

B、第二段通过对天、山、云、水,上下浑然一白的白描手法和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的衬托,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C、第二段可见作者痴心观赏雪中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

D、最后一段借舟子的话赞作者比客居者更痴情于西湖。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湖中人鸟声俱绝群响毕绝C、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语虽出自二客,其实也表达了作者与之相同的心声。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写雪景,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凄清。

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白描手法,凝练朴素地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一」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向来为人称颂,可是由于生活遭遇和性格上的不同,这两个同时代的德国大诗人的最初关系并不是融洽的。

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当席勒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

但是后起之秀席勒的才华并不亚于年长的歌德,二十一岁就以剧作《强盗》一举成名,接着又写了《阴谋与爱情》等三个风靡一时的悲剧,成为有名的青年悲剧诗人。

文人难免相轻,两人相处便不如从前那样自如,感情上也产生了距离。

不过歌德毕竟具有伟大的胸怀,他钦佩席勒的长处(席勒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努力创作),他决心追上同时代的年轻人。

五年之后,他与席勒重新相会,并以诚挚的'心灵开始深交。

他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

”以后,两人在写作上多次亲密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

歌德的虚心好学,克己待人,弥合了他与席勒之间的裂痕,使他们的友谊的基础打得更深更扎实。

1.是什么原因使歌德与席勒感情上产生了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德说自己“作为诗人复活了”,这里的“复活”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1.席勒的创作成就使他一举成名,且影响越来越大,让歌德一时接受不了。

(意对即可)2.焕发出创作的热情,取得了创作上的丰收,成绩赶上了年轻人。

(意对即可)3.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对他人的进步,克己待人。

(意对即可)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阅读《黑暗中的花香》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25分)黑暗中的花香石兵五岁那年他失明了,起初,他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停地问母亲,为什么总是黑夜,为什么不打开灯?母亲告诉他,他头顶有一块乌云,挡住了太阳和所有的灯光,不过不用害怕,虽然不能见到光明,但乌云挡不住太阳散发的温暖,用心感受世界还是暖烘烘的。

《湖心亭看雪》试卷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试卷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及答案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练习(一)(14分)1、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3分)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答: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并分析该语句的的语言特点。

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语言特点:运用了白描手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4、对“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B、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C、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D、表明当时只有作者一个人撑船去湖心亭看雪。

练习 (二) (14分)1、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D)(3分)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及下船及郡下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答:(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痴情赏雪的)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巧遇知己的喜悦之情。

29.湖心亭看雪(答案)

29.湖心亭看雪(答案)

厦门市音乐学校2014—2015学年(上)初二语文导学练班级:姓名:座号:第29课湖心亭看雪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是日更定( gēng ) 拥毳衣炉火( cuì) 雾凇沆砀( hàng )( dàng )长堤一痕( dī) 与余舟一芥( jiâ) 舟子喃喃曰( nán )2.文学常识填空(1(3)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

①___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②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阅读并背诵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2)(3(4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 消失,停止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 与人世隔绝 ____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连下了三天,西湖中的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的妙处: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4)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

(完整版)《湖心亭看雪》练习及答案.doc

(完整版)《湖心亭看雪》练习及答案.doc

(二)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 分)...A. 余挐一小舟(撑)/更定(结束)/拥毳衣(鸟兽的细毛)/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B.晓雾将歇(消散)/衣不足惜(足够)/强饮三大白(勉强)/披发文身(画着文彩)....C.标枪舞刀(举)/素湍绿潭(急流)/盖竹柏影也(原来是)/为火所焚(被)....D.以此夸能(凭借)/不以疾也(认为)/晴初霜旦(下霜)/两膝相比者(靠近)....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 分)...A.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沸腾)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加)(消失) D. 更有痴似相公者(旧时对士人的尊称)C.湖中人鸟声俱绝...3、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文末的“痴”与开头的“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作者写雪景,用“湖中人鸟声俱绝”,使我们从听觉上感受到大雪的威严,用“雾凇沆砀”形容湖上雪一片弥漫,混茫难辨,从形态上描写大雪飘扬;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从色彩上写雪下之久之大。

(用原文回答)( 2 分)4、翻译下面句子( 3 分)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喝三白而不”和“与人共饮”这两句话中的“羌”和“腊”表现出什么感情?2.课文中引用周子的目的是什么?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这篇文章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三】(2018中考·山东枣庄卷·12分)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27-31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及.下船( )2.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古诗文中几个写“雪”的句子。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是金陵人,客.此(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

第1页,共13页《湖心亭看雪》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室中更无人B. 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客此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D. 上下一白/一览众山小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根据课文《湖心亭看雪》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字______,又字______,号______,又号______,是______时期的散文大家,著有______、______等书。

(2)本文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____和游湖人的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105.0分)5.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练习册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册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册答案【篇一:《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29课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题单精华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29课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题单精华版

29、湖心亭看雪班级姓名: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是日更定( )拥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长堤一痕( )与余舟一芥( )舟子喃喃曰 ( )崇祯()铺毡()更有此人()强饮()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湖心亭看雪张岱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

是.日更定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余.住西湖2、人鸟声俱绝..矣.. 3、是.日更定4、是.日更定...炉火..矣 5、,余挐.一小舟 6、拥毳衣7、拥毳衣.......炉火 8、独.往 9、雾淞沆砀10、上下一白.. 11、长堤一痕.... 12、余舟一芥.2、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痴,....曰:“莫.说相公..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三大白..。

及.下船,舟子喃喃更有痴似..相公者!”1、焉得.... 2、更.有此人 3、余强饮4、三大白.. 6、及.下船..而别 5、客此7、舟子喃喃.... 9、莫.说相公..痴.... 8、舟子喃喃10、莫.说相公....相公者 12、吞天沃日..痴 11、痴似3、一词多义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而: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而旗尾略不沾湿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绝: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佛印绝类弥勒会当凌绝顶哀转久绝夜久语声绝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复出焉雕栏相望焉一:与余舟一芥上下一白大:见余大喜余强饮三大白三、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基础知识检测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1.拥毳衣炉火()________2.雾凇沆砀()________二、填空《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________时人。

作品有《》、《》。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检测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拓展阅读检测(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

)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为下列横线字注音。

突兀()如颊()目酣神醉()丁酉()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突兀层崖中()(2)山色如娥()(3)已不觉目酣神醉()(4)余游西湖始此()3.哪些语句写出了西湖全景?4.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初时的心情?(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一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译文: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译文: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译文: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文:三、阅读理解1、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点明主旨的句子:.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答: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答: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二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②大雪三日,.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④,,上下一白.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2.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湖心亭看雪答案一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而别⑨客此....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11全12只有13罢了二、翻译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译文: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译文: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译文: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文:3、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4、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5、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6、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7、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参考答案:二1.ɡēnɡcuìzhēnsōnɡhànɡdànɡjièzhānqiánɡ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二9.余客客于客10.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11.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2.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一1、三个角度: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题。

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时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的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二、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拥毳( )衣崇祯( ) 雾凇( )砀沆(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强( )饮{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填空。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4.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凌晨(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①余挐一小舟( ) ②雾凇沆砀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④客此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3.翻译下面的句子。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9湖心亭看雪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三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9湖心亭看雪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三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9湖心亭看雪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做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更定______ 毳衣______ 沆______砀______长堤______ 喃______ 芥______ 雾凇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湖心亭看雪》全文100多字,写湖、写______、写______、又交代游湖的始末,文字极其简练。

特别是作者能抓住景物突出的特征:______,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

无一语多设,无一字多下。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与划线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示例: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②一童子烧酒,炉正沸______③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④惟长堤一痕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语文 第28课 湖心亭看雪 分层测试题 含答案

语文   第28课  湖心亭看雪  分层测试题 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分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崇祯.( )一芥.( )更.定( )强.饮( )cuì( )衣雾sōng() 铺zhān() hàng dàng(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是.日,更定矣( )(2)余拏.一小舟( )(3)湖中人鸟声俱绝.( ) (4)惟.长堤一痕( )(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更有此人( )..( ) (6)湖中焉得(7)是金陵人,客.此( )(8)及.下船( )3.下列句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上下一白B.余拏一小舟C.一童子烧酒D.湖心亭一点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C.更: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及.下船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5.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1)(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见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3)( )是金陵人,客( )此。

6.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从大处落笔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8.课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______,_________ (朝代)文学家。

9.下列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湖中人鸟声俱绝.群响毕绝.C.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