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变化的规律
1、新月阶段
月相变化的第一阶段是新月,在这个阶段,太阳、地球和月亮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在太阳和地球的背面,由于月亮的背面朝向地球,因此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反面,从而导致月亮消失在地球的夜空中,这就是新月的情况。
2、上弦月阶段
紧接着新月,月相变化的第二阶段是上弦月。
在这个阶段,月亮开始、从新月到地球的正面显示,太阳、地球和月亮依然是一条直线,但月亮不是朝着地球,而是朝着太阳,于是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一小部分,显示出一个模糊的、不完整的半月,这就是上弦月的情况。
3、上弦月到满月
上弦月后,月亮开始逐渐地从模糊的半月变成完整的圆月,在这个阶段,月亮、地球和太阳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月亮的正面显示给地球看的尽头,就是满月的情况。
4、下弦月
下弦月是满月之后的月相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但月亮开始弯曲,朝着地球边远的方向,月亮开始从正面变回背面,显示出半月的情况,这就是下弦月的情况。
5、月亮消失
月亮到达下弦月之后,月亮接着开始从半月变成新月,当月亮的
背面完全朝向地球,就会导致月亮完全消失在夜空中,这个阶段就是新月,也就是月球变化的一个周期的结束。
二、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亮消失此时又回到新月,构成一个周期,也就是月球升起、升高、放大和消失的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口诀
月相变化的规律口诀月相变化的规律口诀月相变化是指月亮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形态,这是由于太阳的光线照射到月球表面的不同位置所造成的。
月相变化有一个非常规律的周期,学习这个规律可以更好地观察和了解月相变化。
下面是一组关于月相变化的规律口诀:1. 月满、上弦、下弦、新,起点在这里,不可偏。
这是口诀中最关键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月相变化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月满”、“上弦”、“下弦”、“新月”。
这四个阶段是月相变化的重要节点,也是月相变化规律的基础。
2. 新月当天,看不见,移动成长相。
新月是月相变化的起点,所以在这一天我们看不见月亮,但是这时候月亮逐渐进入“成长相”,即逐渐由黑暗向增加的光明转变。
3. 上弦月,朝东高,夜空中以“D”为标。
上弦月是月相变化的第二个阶段,月亮朝东高,以“D”字形为标志。
在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和大小逐渐增加。
4. 满月是十五日,晚间升起天。
满月是月相变化的第三个阶段,通常发生在月亮公转周期的第15天,晚间升起天。
这个阶段的月亮非常亮,也是观测月亮最好的时候。
5. 下弦月向西沉,夜空中以“C”为标。
下弦月是月相变化的第四个阶段,月亮向西沉,以“C”字形为标志。
在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和大小逐渐减少。
6. 月相变化周期28,例外有29,合了恶司心中计。
月相变化的周期通常是28天,但有时也会出现29天的情况,这通常发生在某些特殊的年份。
这句话暗示了“合恶司心中计”,意思是月相变化的周期受到了太阳、地球、月球间相互影响的影响。
7. 当月亮从东升起,是正在盈的时。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观察月亮充盈程度的重要方法,也就是在月亮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它正在逐渐充盈,亮度逐渐增加。
8. 从西边落下去,已经渐渐亏。
这句话告诉我们另一个观察月相变化的重要方法,当月亮从西边落下去时,它正在逐渐亏,亮度逐渐减少。
以上八条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相变化规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的能力。
月亮的位置变化规律
月亮的位置变化规律
月亮的位置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转:月亮自转一周的时间与其公转周期相等,约为27.3天,因此月亮的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是同步的。
这意味着月亮的一面会永远朝向地球,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个面。
2. 公转:月亮绕地球公转,完成一次公转周期约为27.3天。
由于地球和月亮的公转平面与地球公转与太阳公转平面不完全相同,所以月亮的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变化的。
3. 月相变化:月亮的位置变化主要通过月相的变化来体现。
月相是指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对于阳光所照射的月球的部分的不同形态。
由于月亮绕地球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所以我们会看到月亮在不同的位置上。
- 新月:当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背面受到阳光照射,月亮不可见,称为新月。
- 上弦月: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一条直线上,我们能够看到月球的一半,这时候称为上弦月。
- 满月: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时,地球完全遮挡住了太阳的光线,我们看到的月球正面完全被阳光照射,呈现出圆形,称为满月。
- 下弦月: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另一条直线上,我们能够看到月球的一
半,这时候称为下弦月。
通过观察月亮的位置变化和月相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月亮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和形态。
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
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月亮是我们夜空中最熟悉的天体之一,它的形状变化多端。
本文将详细介绍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月相变化、朔望月、交点月、恒星月、近地点月、真月、朔日和望日以及月相周期。
1.月相变化月亮的形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改变,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的过程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在新月时,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我们看不到月亮的任何部分;上弦月时,月亮的右半部分被太阳照亮;满月时,整个月亮都被太阳照亮;下弦月时,月亮的左半部分被太阳照亮。
2.朔望月朔望月是指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即月相变化的周期。
在这个周期内,月亮从新月开始,经过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再回到新月的位置。
朔望月的周期是29.5天左右,这是因为月亮绕地球的速度并不是匀速的,而是有些地方快一些,有些地方慢一些。
3.交点月黄道和白道是两个天文学上的概念,它们是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路径。
交点月是指月亮从黄道和白道的交点开始,经过大约27.5天的周期,再次回到交点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月亮的形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4.恒星月恒星月是指月亮相对于恒星的位置发生改变所需的时间。
由于月亮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很快,所以它每天都会相对于背景恒星移动一定的距离。
恒星月的周期是27.3天左右,这个周期对于预测月亮的形状变化非常有用。
5.近地点月近地点月是指月亮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离地球最近的位置所需的时间。
在这个位置上,月亮的引力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最强,因此会对月亮的形状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会导致月亮看起来略微扁平,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地影”。
6.真月真月是指我们实际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它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其边缘呈现出模糊不清的状态。
这种模糊不清的边缘是由于大气层折射和散射光线造成的。
真月的形状在不断地变化着,从新月的细线状到满月的圆形,再到下弦月的细线状。
7.朔日和望日朔日是指月亮与太阳在同一侧黄道上的日子,即新月的发生时刻。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是由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以下是月亮的主要变化规律:
1. 月相变化:月亮的表面只有一部分受到阳光照射,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的月亮的形状会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被称为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等不同阶段。
2. 月食:月食是地球的影子落在月亮上时发生的现象。
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太阳光被地球的大气层散射并照亮月亮,形成满月。
但有时地球会正好挡住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这时会发生月食。
3. 月亮的运行轨道: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但由于月球的自转速度与公转速度相同,所以我们只看到月亮的同一面。
这意味着月亮的不同部分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地球的视野中。
4. 月风车效应: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亮位置每天都会稍微改变,这被称为月风车效应。
这意味着月亮每天在地平线上升的位置都会有所偏移。
总的来说,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是由月球的自转、公转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包括月相变化、月食、月亮的运行轨道和月风车效应等。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月亮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天体,它的变化规律让人们深深着迷。
月相变化是
月亮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每个月都会发生变化,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一个循环的过程。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每个月的第一天,月亮都会处于新月的状态,这时月亮看起
来像一个圆圈,但是实际上是一个黑色的半圆,因为月亮的背面朝向地球,所以看不到月亮的光辉。
接下来的几天,月亮会慢慢变大,直到第14天,月亮就会变成
满月,这时月亮的光辉最亮,月亮看起来像一个完整的圆圈。
接下来的几天,月亮会慢慢变小,直到第28天,月亮又会变成新月,这时月亮的光辉最暗,月亮看起
来像一个黑色的半圆。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变化,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一个循环
的过程。
月相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现象,它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渔民可以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来捕捞,农民可以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来种植作物,这些都是月相变化带给我们的好处。
月相变化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自然现象,它的变化规律让人们深深着迷。
月
相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现象,它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受益良多。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的变化规律
1、新月: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月球是太阳和地球的中介,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此时看不到太阳,月球此时处于月球轨道中太阳照射面的反面,因此,人们观测地球表面的太阳照射面就只能看到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
2、上弦月:在月球轨道中,月球不断地旋转,当月球离开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是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月亮叫做上弦月。
3、盈凸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盈凸月。
4、满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满月。
5、下弦月:当月球再次离开太阳-地球之间,月球又会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下弦月。
6、朔月:当月球再次回到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就又是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朔月。
二、月相变化的周期
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29.5天,称为“朔月”周期。
天文学家
利用朔月周期研究月球运行的轨道变化,确定月球绕地球一圈的时长,这个时长就是月亮的黄经周期,也叫做“朔月”周期。
- 1 -。
月球的运动规律
月球的运动规律
月球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绕地球公转:
月球以大约27.32天(精确为27.32166天,即一个恒星月)的时间周期围绕地球进行椭圆形轨道的公转。
这个过程中,月球从地球上看会经过不同位置,形成我们看到的不同月相。
2. 同步自转:
月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其自转周期恰好等于公转周期,这就是所谓的“潮汐锁定”或“同步自转”。
因此,地球上的观察者总是看到月球同一面(近侧),而不能直接观测到月球的背面。
3. 月相变化:
由于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导致我们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从新月(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看不到月亮)、上弦月(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90度角的位置)、满月(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正对面)到下弦月再到新月的完整周期,这个周期称为朔望月,平均长度约为29.53天。
4. 影响地球潮汐:
月球对地球产生的引力作用是引起地球潮汐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变化,地球上的海洋会发生规律性的涨潮和落潮现象。
5. 日食和月食:
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直线时,如果月球完全遮挡了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部分区域,就会发生日全食或日偏食;当地球位于月球与太阳之间,且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球表面时,就可能发生月全食或月偏食。
6. 轨道倾角: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并非与地球赤道面重合,而是有一个约5.14°的倾角,这就意味着月球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及高度会随时间和地点发生变化,夏季和冬季月亮升落点的纬度差异明显,而在春分和秋分时则接近于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一天月亮位置变化规律
一天月亮位置变化规律
1月亮位置变化
月亮运行在它们自己的轨道上,其位置总是在不断变化。
月亮每天绕地球自转11.1度,每个月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同的。
月亮的位置变化的规律在每一天都比较明显。
2月球循环
月亮围绕地球行进,每一个月完成一个周期,叫做月球循环,并以北极星为中心绕行地球。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月亮会绕行12赤经,360度,它在每一个月的不同阶段会处在不同的位置。
每个月有29.53天,月球循环一周通常需要29.53天。
3月球行轨
月球行轨是每个月月亮在天空中围绕地球自转的周期性路线,地球每周转一周,月亮每个月绕地球行一圈,每一次月球行轨都同在不同角度看到,因此月球每日亮度或是每日位置都不尽相同。
4位置变化
月球每日位置变化大概方向是西到东逐渐延伸的,但并不是笔直的,而是有一些偏度。
同时,每月因月球行轨的改变,月亮每日位置变化的感觉也比较明显。
比如一月,月亮就会比较靠近南方,而八月则会靠近北方。
5几何学
观测月亮位置变化的规律,可以用几何学来表示。
每一周月球行轨自转的角度大概是360度,每月处于不同的位置,它的轴心可以用椭圆和线段来表示,从而充分阐明了月亮位置变化的规律性。
总结而言,月亮位置变化的规律就是每一天,月亮会以11.1度的速度绕行地球;每月,月球循环会完成一整周,它会绕行12赤经,360度,从而确定不同月份月亮位置;月亮每日位置变化也不尽相同,用几何学表示更能够阐明每日位置变化规律性。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有规律可循,让我们对月
相变化有更深的认识。
月相变化的规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月、上弦月和满月。
新月
是指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而太阳只能看到
月亮的另一面。
这时月亮的形状是一个圆圈,也就是所谓的“新月”。
上弦月是指月亮离开新月的位置,慢慢离开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
太阳的光线逐渐投射到月亮的一面,使月亮变成一个半圆形,也就是
所谓的“上弦月”。
满月是指月亮离开上弦月的位置,太阳的光线完
全照射到月亮的一面,使月亮变成一个圆形,也就是所谓的“满月”。
此外,月相变化的规律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月球的轨道偏离,月球的视半径和地球的轨道偏离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月相变化的
规律出现偏差。
总之,月相变化的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月相的
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月、上弦月和满月,这是月相变化规律的
基本原理。
月亮的变化规律
月亮的变化规律
月亮的变化规律有:
1、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3、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4、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
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月食现象:
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
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5°的交角,所以只
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着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食这种现象。
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月相,天文学术语。
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1、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娥眉月。
娥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
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娥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
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
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
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
月升月落规律
月升月落规律
月升月落的规律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月球绕地球公转,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月球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同时,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也是自西向东,所以每天月球升起的时间会比前一天推迟约50分钟,即每天月球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晚。
一般来说,月亮在夏季时从升东偏南方向升起,冬季时从东偏北的方向升起,只有春秋季是从正东方升起的。
月亮每天的升起时间推迟约50分钟,从月初到月中再到月末,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晚。
此外,月亮的升落也受到季节和纬度的影响。
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月亮的升落时间会略有提前,而在纬度较低的地区则会略有延迟。
总的来说,月升月落的规律是受到地球自转、月球公转和自转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月亮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农历上半月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其更替周期是29.53天,约为一个月。
顺序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的,这一天叫作“新月”或者“朔”,是农历的初一。
过了新月,随着月球的公转,在地球上可以看到一丝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天空西侧,弓背朝西,叫作“蛾眉月”,是农历初三、四。
到农历初七、八,可以看到半个月球,凸面朝西,叫作“上弦月”。
到农历初九至十四,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叫作“凸月”。
农历十五、十六、十七,能看到一轮圆月,叫作“满月”或者“望”。
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叫作“下弦月”。
再过几天,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牙,弓背朝东,叫作“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又从朔开始,周而复始。
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就是一个“朔望月”,约29.53天,农历一个月的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初一到十五月亮的变化规律
初一到十五月亮的变化规律
月亮的变化规律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以下是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变化规律:
1. 初一:也称为新月,此时月球的正面完全被太阳照亮,从地球上看几乎看不到月亮。
2. 初二:此时月球开始从地球上可见,只能看到一个很小的弯月。
3. 初三:月球的弯月形状更加明显,但仍然只能看到一个很小的弯月。
4. 初四:此时月球的半圆形状开始显现,被称为上弦月。
5. 初五:上弦月的形状更加圆满。
6. 初六:此时月球已经基本呈现出半圆形状。
7. 初七:月球的半圆形状更加圆满。
8. 初八:此时月球已经基本呈现出圆形,被称为盈凸月。
9. 初九:盈凸月的形状更加圆满。
10. 初十:此时月球呈现出圆形,被称为满月。
11. 十一至十四:满月之后,月球开始逐渐缩小,呈现出逐渐减少的半圆形状,被称为下弦月。
12. 十五:也称为残月,此时月球只能看到一个很小的弯月,几乎看不到。
这个变化规律周期大约是29.5天,被称为朔望月。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规律是基于地球的观察角度,实际上月亮是不断绕地球公转的。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原因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原因
月相是指月球在其绕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被太阳照射的不同部分而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形状。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并同时围绕地球的轨道与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导致的。
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球背面被太阳直接照射,此时月球的正面对着地球,但由于其正面不被太阳照射,所以看不到月亮,这时是新月。
上弦月:当月球与太阳和地球呈直线,太阳照射月球的一半正面,月球的右半球被照亮,此时观察到的月相是上弦月。
满月:当月球与地球处于太阳的相反侧,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此时月球的正面被太阳直接照射,看到的是整个月球的正面,此时是满月。
下弦月:当月球与太阳和地球呈直线,太阳照射月球的一半正面,月球的左半球被照亮,此时观察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月相变化周期:一个月相周期约为29.5天,即满月到满月之间的时间,这段时间也称为一个朔望月。
月相变化的原因: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的照射角度导致月球的不同部分接收到不同程度的太阳光照。
月球表面没有自己发光的能力,而是反射太阳光,因此当太阳照射到月球的正面时,我们才能看到月亮。
而不同的照射角度和位置会导致我们看到的月亮呈
现出不同的形状和亮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月亮的大小变化规律
月亮的大小变化规律
月亮的大小变化规律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决定的。
由于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所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当月球距离地球较远时,月亮看起来比较小;当月球距离地球较近时,月亮看起来比较大。
此外,月亮的大小也受到大气折射的影响。
当月亮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时,由于大气折射的作用,月亮看起来比较大;而当月亮高悬在天空时,由于大气折射的影响减弱,月亮看起来比较小。
最后,月亮的大小也受到月相的影响。
当月亮处于满月或新月状态时,月亮看起来比较大;而当月亮处于半月状态时,月亮看起来比较小。
因此,月亮的大小变化规律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大气折射以及月相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月相变化的规律口诀
月相变化的规律口诀
月相变化的规律口诀是“朔望上弦满,亏缺下弦稀”,这个口诀是描述月亮在一个月内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是指月亮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和月球自身的旋转,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亮度。
首先是“朔”,也就是新月。
新月是指月亮和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的背面对着地球,所以看不到月亮。
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非常暗淡,只有极少数的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
接下来是“望”,也就是满月。
满月是指月亮和太阳在地球两侧,月亮的正面对着地球,所以看到的是整个月亮的正面。
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非常明亮,因为太阳光照射到了整个月球表面。
然后是“上弦”,也就是半月。
上弦是指月亮和太阳在地球两侧,但是月亮的右半边被太阳照亮,所以看到的是一个半圆形的月亮。
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比新月要亮一些,但是比满月要暗一些。
接着是“满”,也就是亏月。
亏月是指月亮和太阳在地球两侧,但是月亮的左半边被太阳照亮,所以看到的是一个半圆形的月亮。
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比上弦要暗一些,但是比新月要亮一些。
最后是“下弦”,也就是残月。
下弦是指月亮和太阳在地球两侧,但是月亮的左半边被太阳照亮,所以看到的是一个半圆形的月亮。
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比亏月要暗一些,但是比新月要亮一些。
总的来说,月相变化的规律是非常有规律的,每个月都会按照这个顺序循环变化。
这个规律不仅是天文学家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们观赏月亮和了解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人称上弦月。
这张弓一天天拉满,就叫凸月了。
凸月到每月十五就变成了满月。
初八、初九以后,月亮升起的高度也在向东天边降低,每天降低的弧度是15°左右。
月落的时间也继续向后半夜推迟。
到农历每月十五,月亮降低从东方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
如果是大月,初二天黑以后,一弯孤形新月就开始在天西边出现了。
那新月活像是飞蛾的眉,所以人称蛾眉月,蛾眉月那淡淡的昏黄的光线是不足以把夜空照亮的。
它在天边逗留不到一个小时就渐渐消失了。
如果是小月,那就是等到初三晚上,才能看到那纤细的蛾眉新月升落。
农谚说:“大二,小三儿,月出,一杆儿。
”就是讲的每月上旬蛾眉月首次出现的时间。
从蛾眉月出现头一天算起,每过一天,月亮升起的弧度较前一天大约增加1 5°,而它落下的时间也就随之推迟一个小时左右。
到每月的初八或初九,天黑时月亮就会升高到中天,落下时间也就推迟到深夜零点左右了。
就是说,这时候仅前半夜有月光,后半夜就是月黑天了。
农谚说:“初八、初九照半夜。
”就是这个意思,这时候月亮活像一张弓,因天边升起,如果是晴朗的仲秋之暮,十五前两天你会看到:太阳还未落下,东方的圆月已经显现了。
所以农谚又说:“十五,十六,月亮太阳两头露。
”这期间,通夜都会有月光朗照。
第二天早晨,太阳也从东方升起了。
西边还挂着一银盘似的圆月。
“月亮、太阳两头露”,也有这个含义。
“十七、十八,天黑摸瞎。
”这句农谚是说,过了十五、十六,到了十七,十八以后,天黑时就不见月亮了,月亮到什么时候才出来呢?农谚说:“二十整整,月出一更。
”十五日以后,每推进一天,月亮晚出来又约一小时,到每月的二十月,月亮要等到晚上一更才能出来(古时没有钟表,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
大概是晚上八九点)。
每月下旬,月亮出来的时间越来越晚,以至前半夜不见月亮,只有后半夜才能见到月亮,到二十三日那天,月亮到天亮时才能升到中天。
因此又有“二十二三,天亮月正南”的农谚。
这时的月亮又像一张弓了,因为正是下旬,所以人称下弦,十五以后的月亮由圆到缺,人们又称它为残月。
“农历二十三,天亮月正南。
”那就是说,深夜零点左右月亮才从东方升起。
以后几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升起的时间由半夜向黎明推迟。
到月底二十八九左右,月亮黎明前出来照一会儿,“二十八九,月亮黎明露个头。
”这句农谚就是形象的描述。
下旬残月的明亮部分逐渐缩小,又变成了蛾眉月。
月底二十九以后,整夜都不见月亮了。
直到下月初一。
这几天,通夜都是月黑一面。
月亮藏到哪儿去了呢?仍然在围绕地球一刻不停地运行,不过它是伴着太阳面向我们,只是阳光太强,它所反射的光,我们看不到罢了。
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
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
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C位置。
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D位置。
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其视形状见图1中E位置。
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F位置。
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G位置。
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8.再过几天,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H位置。
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即A点,月相变为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月球由A点经B点→C点→D点→E点→F点→G点→H点,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