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合集下载

浅谈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浅谈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浅谈《氓》中女主人的婚姻悲剧梅凡新课改标准教材必修2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氓》,它可说是《诗经》中的代表,通过学与教我深深为女主人公的婚姻感到不平与同情。

为此,我就《氓》中的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略谈一二。

(一)其婚姻不幸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期间,造成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普遍性,这是由当时社会制度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都处于附属地位。

她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地位也很低下。

其生活的天地狭小。

在家相夫教子,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的身上。

尽管《氓》中的女主人公十分勤劳、善良。

正象文中所写:“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人公整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干尽家里的劳苦活儿。

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但经济的主要来源毕竟来自丈夫氓身上。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甚至氓所处的奴隶社会末期,女人在经济上没有独立。

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就必然形成人格上的尊严。

大家知道,日本和韩国妇女地位较低,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女子结婚后往往在家做专职主妇。

在政治方面,女主人工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正像政治经济学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氓中的女主人公同样也一样,男主内,女主外。

女性往往被称为“内人”,“屋内人”,甚至连名字也没有。

比如刘氏、李氏等。

就好比文中的女主人公连姓氏也没有一样。

这些都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是由所处的社会制定的。

(二)婚姻的不幸也与当时婚姻制度、社会伦理道德有关系婚前,女主人与氓是自由恋爱,这与当时所推行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点不符。

因为当两人婚姻不稳定时,父母及媒人可从中调和,维持婚姻的稳定。

然而,婚后,女主人与氓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家人对女主人不了解,不同情。

正像文中所写“兄弟不知,唏其笑矣”。

自己婚后起早贪黑,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女主人嫁给氓本想平平淡淡度完一生,哪知氓“二三其德”,喜新厌旧。

丈夫的背信离弃,家人的不了解,所有的痛只有自己默默承受着。

就像《孔雀东南飞》中兰芝被休,其刘兄的逼婚,兰芝只好口是心非的答应了太守的求婚。

浅析《氓》中女子婚姻失败之原因

浅析《氓》中女子婚姻失败之原因

浅析《氓》中女子婚姻失败之原因阅读了《氓》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氓》中女主人公的结局,为什么《氓》的主人公后来也走上弃妇的结局,她和氓自由恋爱,她深深的爱着男子,“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并且在婚后忠贞勤劳,“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样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为何和其他的妇女一样,也没有逃脱家暴和被遗弃的命运?首先,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制度以及礼义制度。

《说文解字》中说到:“妇,服也。

”《春秋谷梁也也中说:“妇,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

”这些都能体现,当时男尊女卑,妇女地位的低下两性关系不平等的现实。

又比如在《氓》中:“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在男子子与结婚后,家里的苦活儿都是女子干,并且每天早起晚睡,不断被压榨。

当女子向自己的弟兄倾诉时,弟兄们的反应竟然是“稀奇效益”,弟兄对女子处境的讽刺、讥笑也体现了这一点,本来女子的悲惨遭遇是十分值得同情的,可甚至是她的亲人都对他只有奚落和嘲讽,也体现了当时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

所以在这一段婚姻中,从最开始,男女双方就是不平等的,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所以诗中说到:“士之耽兮,有可拖曳,女之耽兮,不可拖曳”,这就是古时男女地位不平等的体现。

作为一个女子,依附于男子,每日沉于琐事,婚姻便是其生活的全部,一旦感情出现问题便每日以泪洗面,因为她没有其他可做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然而男子却不是这样,男子可以参政可以经商,可以和朋友外出游玩,婚姻只是他丰富的生活中的调剂品而已,所以男子“有可拖曳”。

其次,最直接的原因是“事业旺季。

二三其德”,男子对婚姻不忠,对爱情不专,不念往日旧情,无情无义,在女子容颜“其黄而陨”时变了心。

””女子曾经貌美如花,两人也曾“言笑晏晏”,可随着“桑之落矣,岐黄二运”,桑树枯萎凋零,女子人老珠黄,容颜消褪的女子等来的不是“吉尔偕老””,而是“至于褒义”。

《卫风·氓》爱情悲剧

《卫风·氓》爱情悲剧

《卫风·氓》爱情悲剧《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美丽热情、任劳任怨的女性,但最终仍然被氓所弃。

《诗经•卫风•氓》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它以弃妇悲愤的自述口吻,生动地展示了她和氓从恋爱、结婚,到受虐、被弃的人生过程,强烈地谴责了氓的背信弃义,“二三其德”的丑恶行径,表达了她对负心的氓的怨愤之情,以及最终觉悟,与之彻底绝绝的坚定态度。

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纯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坦然面对的弃妇的艺术典型。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是这样一位美丽热情、任劳任怨的女性,而丈夫又是两小无猜的儿时伙伴,她理当得到爱情和幸福,可为什么婚后竟遭不幸、受尽虐待而终被遗弃呢?她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一、男子的负心背情吴建民先生是这样解读的:“氓的反复无常,用情不专,这是导致女主人公被弃的最根本原因。

”诗里已经明言,“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之蚩蚩”,在忠厚外表的掩盖下,“来即我谋”,他以贸丝为由而设法接近,与女主人公认识。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以虚情假意骗得了女子的信任,一旦得到爱情,便马上要求娶亲,在得到了爱情和嫁妆之后态度迥异。

不念女子的“靡室劳矣”,任劳任怨,“夙兴夜寐”,为他的家牺牲“其叶沃若”的艳丽容貌和美好的青春,在女子“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时,他“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可见他是一个有心计的人,当初“蚩蚩”的表现,只不过是伪装罢了。

于是,女主人公成了多余的,被当作物品一般,无情地抛弃了。

所以,氓是一个始乱终弃、言行反复的负心汉。

古诗云“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男人贪新忘旧、好色、贪婪仿佛已成了他们重要的特征。

《诗经》里都说“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男人有天生的主宰欲望,在与女子的交往中 ,他会极想掌握对她的占有权;结婚后有了占有权,他还想要有控制权;有了控制权他还不满足,他还要有对她任意指派的使用权;直到最后,当他厌倦了,不满意了,他还享有抛弃权。

透析《氓》中女主人公之悲剧

透析《氓》中女主人公之悲剧

透析《氓》中女主人公之悲剧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3年第35期《氓》中的女主人公几乎具备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她美丽,多情,活泼,开朗,勤劳,贤惠,忠贞,坚强,渴望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命运并不眷顾她,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

一、从人事的层面看《氓》中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从儿时的友谊,到青年的私订终身,直至海誓山盟,这都表明他们之间的婚姻是有感情基础的。

他们之间的婚姻还经历了请“良媒”提亲,排八字不相冲克——“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正式迎娶——“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等过程,符合当时的婚俗。

而且,婚后女子十分贤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但是纵然女子痴情,苦心经营,婚姻仍然破裂了。

那个昔日忠厚的男子背弃了当年的誓言,也全然不顾夫妻多年的情义,真是个十足的浪荡子、负心汉。

可以说,女主人公遇人不淑,男主人公品行较差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从制度的层面看先秦时期,应该说礼教对人性的束缚相对比较薄弱,男女自由恋爱较为盛行。

《诗经》中的《溱洧》就生动地描绘了青年男女在水边嬉戏玩乐、自由恋爱的情景,《静女》《子衿》则传神地描摹出青年男女热恋中的心理。

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配原则,“纳采(男方向女方送彩礼求婚)、问名(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结果为吉的才能进行下一步,凶的则到此为止)、纳吉(占卜得到吉兆后定下婚姻)、纳徵(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家)、请期(请女方确定结婚日期)、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家迎接,然后男方先回,在门外迎候)”的婚礼程序仍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按照正规礼仪进行的婚姻由于受到双方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的认可,因而在婚姻出现裂痕时会有较多的劝合,从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自由恋爱的婚姻虽说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也会有部分程序,但认可度和稳定性都稍逊一筹。

《卫风·氓》婚姻悲剧

《卫风·氓》婚姻悲剧

《卫风·氓》婚姻悲剧《卫风·氓》婚姻悲剧《氓》的最后,女主人公一声长叹“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为她与氓的不幸婚姻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一个让女主人公为之私定终身的“蚩蚩”的氓最终选择了背叛,一场让女主人公寄以厚望的婚姻却以失败而告终,造成他们家庭不幸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一、结婚动机女子是为爱而嫁给了氓。

这由第一节、第二节我们不难看出。

当氓因女方没有给定婚期而生气时,女子马上就“秋以为期”来满足男方;当男方久不见来,女子就“泣涕涟涟”,当看到男方时就“载笑载言”。

然而氓并不是因满心的爱而结婚,正是他亲手葬送了他们的婚姻,正如“相互之间没有爱情的结婚,是充满杀机的结合”所言,那氓究竟缘何迎娶女主人公呢?1.为“财”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鸟没有了,弓也就收起来不用了;兔子死了,猎狗也被煮来吃了;钱财骗到手了,婚姻也就不想要了。

结婚前,男子“抱布”去女子家“贸丝”,原始物物交换的这一行为,反映女方家庭经济实力远远优于氓;迎亲时,“以我贿迁”,女子带上钱财嫁给氓,在此幸福时刻,女子不谈一个新嫁娘的甜蜜,只谈及自己的嫁妆,可见就连女主人公之后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爱恋的氓迎娶自己只为财;结婚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男子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逐渐虐待女子,“心愿”自是获取女方的钱财。

此外,氓对这段婚姻是那么迫不及待,等不及由媒人提亲就要女方定下婚期,当然怕的不是女子变心,怕的是夜长梦多,他的“梦”自是女子家的财。

骗取了钱财的氓,在那男权社会中自然无所顾忌,一个本就动机不纯的婚姻,瓦解是必然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金钱关系。

2.为“色”说篇中运用比喻手法展现婚前、婚后女子容貌变化。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曾经新鲜润泽,女子曾经貌美如花。

两人曾“言笑晏晏”,男子曾“信誓旦旦”,女子也曾“及尔偕老”。

可随着“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树枯萎凋零,女子人老珠黄。

容颜消褪的女子等来的不是“及尔偕老”,而是“至于暴矣”,由此可见,贪图女子的美貌也成为氓迎娶女子的动机之一。

《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观(1)

《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观(1)

《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观内容摘要:《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让人痛心,然而,在这样的婚姻悲剧中,女主人公身上却折射了一种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热烈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用心操持婚姻,保持人格独立;敢爱、敢恨、保持婚姻中的尊严。

也正为此,女主人公的形象才会经久不衰,《卫风·氓》才会不断地为世人所吟咏,所品味。

关键词:《卫风·氓》女主人公婚姻观《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诗,叙述了女主人公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

在这样的婚姻悲剧结局中,我发现了女主人公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性,而具有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热烈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女主人公与氓的相识大概始于一次集市贸易,也许是她的美貌让氓一见钟情,而氓表面上的忠厚老实也使她心生爱意。

女主人爱得那样炽烈,痴情,她把满腔的热情、温柔、少女的纯真都给了氓。

而在那个时代,婚娶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经媒人、父母允许的自由恋爱是违背社会道德准则的“非礼”行为,女主人公不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她轻言细语的安慰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善良的她无法面对心上人的痛苦,在恼怒的氓面前,那荡漾于胸的强烈的爱,让她答应“秋以为期”,与其结婚。

这种置父母、礼仪于不顾的行为,可敬可佩,这一冲破封建习俗的壮举,需要何等的气魄与胆量。

二.用心操持婚姻,保持人格独立“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婚后的生活拮据艰难可想而知,然而女主人公并没有丝毫怨言,匆匆收起恋爱时的浪漫唯美,她选择勇敢地面对现实,主动承担起建设美好家园的重担。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可以想象,一个柔弱的女子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劳作中,需要多大的勇气按捺住孤寂、失落、贫穷甚至是痛苦!是爱、执著的爱给了她无穷无尽的力量,给了她生命的精神支柱。

而在那个男权意识日趋强化的社会里,女子退出支撑家庭的历史舞台,男子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是很普通的现象,女主人公却没有这样做,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不依不靠自强自立的人格魅力实在让我们敬佩!正是因为这样的人格魅力,注定了她在未来的失败婚姻中表现得那样的干练、果决。

浅论《氓》女主人公三错误终身

浅论《氓》女主人公三错误终身

浅论《氓》女主人公三错误终身字数:2483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4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

女主人公对纯洁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与忠贞被弃的悲惨命运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同情与深思。

关于此,研究文章已很多。

笔者试着另辟门径,从人性的角度深入剖析人物心理,认为女主人公犯有三错,从而误了终身。

一错轻许终身;二错为爱疯狂;三错自我意识过强。

关键词:《氓》弃妇诗忠贞人性三错引言诗经中的《氓》是中国文学史上弃妇诗的鼻祖,时隔两千多年,女主人公对纯洁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她的痴情被弃的悲惨命运仍扣动着我们的心弦,她的纯洁美丽,善良勤劳,她的奉献隐忍,无私无畏,她的悲与伤,苦与痛仍使我们难以无动于衷。

为什么美好纯洁被践踏,痴情者遭遇背叛,惨遭抛弃?为什么默默奉献者收获的只有血泪与辛酸?为什么命运给爱情理想主义者这样的安排?是人性恶?还是世风邪?抑或是追求爱情婚姻的人根本没参透爱的实质?老祖宗把一个千古难以解说清的难题又抛给了我们。

思量古今,现实中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悲剧时有上演,不得不让我们学会用另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方式去重新审视爱情与婚姻,去思考付出与收获,坚贞与背叛,美好与邪恶。

不想将悲剧的原因一股脑地推给那个不完美的社会,骂它的文章已滔滔不尽;也不想一味去谴责那个不完美的男人氓。

他早已作为负心汉,中山狼的典型代表被古来无数善良读者所唾弃与谴责。

所谓可怜者必有可恨之处,笔者认为那位可怜的弃妇犯有三错,最终酿成了一幕惨剧。

一、一错轻许终身身边长者常会告诉年轻姑娘,要想嫁对人,一定要选对人。

这是劝诫人的智慧言语。

因为如果选不对人,往往会产生悲剧。

如何选人?这要求要有相当的理性与自知之明,不仅懂得自己,更要懂得人心与世情。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不懂得自己的人,也不太可能知道什么人才是自己的需求,不了解人心世情的人,一味天真幼稚,难免上当受骗。

《氓》中的女主人公就败在所托非人,轻许终身上。

浅谈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精编版

浅谈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精编版

浅谈《氓》中女主人的婚姻悲剧梅凡新课改标准教材必修2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氓》,它可说是《诗经》中的代表,通过学与教我深深为女主人公的婚姻感到不平与同情。

为此,我就《氓》中的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略谈一二。

(一)其婚姻不幸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期间,造成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普遍性,这是由当时社会制度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都处于附属地位。

她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地位也很低下。

其生活的天地狭小。

在家相夫教子,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的身上。

尽管《氓》中的女主人公十分勤劳、善良。

正象文中所写:“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人公整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干尽家里的劳苦活儿。

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但经济的主要来源毕竟来自丈夫氓身上。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甚至氓所处的奴隶社会末期,女人在经济上没有独立。

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就必然形成人格上的尊严。

大家知道,日本和韩国妇女地位较低,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女子结婚后往往在家做专职主妇。

在政治方面,女主人工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正像政治经济学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氓中的女主人公同样也一样,男主内,女主外。

女性往往被称为“内人”,“屋内人”,甚至连名字也没有。

比如刘氏、李氏等。

就好比文中的女主人公连姓氏也没有一样。

这些都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是由所处的社会制定的。

(二)婚姻的不幸也与当时婚姻制度、社会伦理道德有关系婚前,女主人与氓是自由恋爱,这与当时所推行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点不符。

因为当两人婚姻不稳定时,父母及媒人可从中调和,维持婚姻的稳定。

然而,婚后,女主人与氓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家人对女主人不了解,不同情。

正像文中所写“兄弟不知,唏其笑矣”。

自己婚后起早贪黑,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女主人嫁给氓本想平平淡淡度完一生,哪知氓“二三其德”,喜新厌旧。

丈夫的背信离弃,家人的不了解,所有的痛只有自己默默承受着。

就像《孔雀东南飞》中兰芝被休,其刘兄的逼婚,兰芝只好口是心非的答应了太守的求婚。

《氓》中女主人公悲剧探讨

《氓》中女主人公悲剧探讨

《氓》中女主人公悲剧探讨青梅竹马未必终老《氓》一文教学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氓》中的女主人公的结局。

为什么《氓》主人公后来也走上弃妇的结局。

她和其他的妇女一样,但也没有逃脱家暴和被遗弃的命运。

她和氓可是自由恋爱,怎么也没逃脱这个不幸运的厄运?氓夫一开始在恋爱期间,就显得简单粗暴,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这些字里行间我感到氓夫的粗暴猴急浮躁特点,这就为一后婚姻埋下了隐患。

同时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还能够看到,婚前《氓》中的女性在少女时代,就有些软弱,对氓的粗暴不但不觉察,反而央求,处处显得迁就。

再一个方面,我们可以从诗歌中还可以看到,《氓》中的女性对爱情追求几乎疯狂,为想见到心上人,她痴情异于寻常,诗中说“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足以看出来这个《氓》中的女主人公在婚前痴情急躁,火急火燎,总是主动来回跑找男的,痴情注定她的不会理智思考,这就为日后悲剧埋下伏笔。

一般来说,越容易到手的东西人们越不珍惜。

越是贵重的东西越难得到。

这也许对氓来说,这个夫人他得来太容易。

黄金只有千淘万滤始得金。

任何成功都是经过无数次磨砺才走向辉煌。

没有哪一个轻而易举就得到成功,得到幸福。

《氓》中的女主人不仅急于结婚,而且在那样社会还倒贴,带去大量的财物,这就有点让人难以理解。

这样看来。

《氓》中的女主人公在这个不幸的婚姻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奴隶社会里,中国属于男权社会,氓年轻的时候恋爱阶段,未得到女性前,他用了一切手段。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表现的很到位,笑嘻嘻,以贸丝为借口,处处去接近女孩,对女孩百般哄骗。

他这一攻势很快博得女孩子芳心。

女孩子很快坠入情网。

《氓》不仅仅骗取了女孩的信任,还骗取了女孩的财物。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氓》获得少女的心,同时还骗得了财。

婚后没几年,《氓》中的男女主人公婚姻出现了危机,慢慢热情过后,氓就开始厌倦夫人了。

《氓》的爱情悲喜剧

《氓》的爱情悲喜剧

《氓》的爱情悲喜剧《<氓>的爱情悲喜剧》《氓》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诗篇,以女子的口吻讲述了一段从恋爱到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古代社会中爱情与婚姻的种种面貌,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婚姻的幸福与悲哀。

诗中的女子与氓相识于集市,氓以憨厚老实的形象赢得了女子的芳心。

那时的爱情,充满了纯真与期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看似是来交换丝织品,实则是为了接近心爱的女子,谋划着他们的未来。

女子在这段感情中,表现出了勇敢和坚定。

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氓私定终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人感受到了爱情最初的美好与冲动。

然而,爱情的甜蜜并没有持续太久。

女子嫁入氓家后,生活变得艰辛而苦涩。

氓逐渐暴露出了他的本性,对女子不再温柔体贴,甚至开始打骂虐待。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子日夜操劳,为家庭付出了一切,却得不到氓的一丝感激和尊重。

她曾经以为的爱情,在现实的婚姻中被消磨得无影无踪。

更令人痛心的是,氓还变心出轨,抛弃了曾经与他山盟海誓的女子。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女子并没有做错什么,可氓却违背了当初的誓言,其行为让人愤慨。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子的地位低下,面对丈夫的背叛和抛弃,她无处申诉,只能默默承受着痛苦和委屈。

这段爱情悲剧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氓个人的品德问题,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社会,女性在婚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她们的命运往往掌握在丈夫和家族的手中。

一旦婚姻出现问题,女性很难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此外,社会对于女性的道德要求极高,而对男性的约束却相对较少,这也为氓的变心和抛弃提供了一定的土壤。

然而,我们在为女子的悲惨遭遇感到悲哀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她在这段经历中所展现出的坚强和觉醒。

当她意识到氓的不可依靠,婚姻已经无法挽回时,她并没有一味地自怨自艾,而是勇敢地选择了离开。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详情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详情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详情首先,通过分析《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

诗中的女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充满压迫和束缚的家庭环境中,被视为随时可以被抛弃的工具。

她被迫与男性结婚,成为了丈夫家庭的一部分,她的一切行动和选择都受到压制和限制。

当女主人公发现自己的丈夫对她失去了兴趣,转而倾向于其他女人时,她感到绝望和失望。

这种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忽视使得女主人公失去了自信和尊严,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其次,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妇女贞节的高度要求和对婚姻忠诚的强调。

女主人公发现丈夫对她不忠后,决定自我牺牲,以示对婚姻的忠诚。

她选择悬梁自尽,表达了对婚姻的忠诚和对丈夫的依赖。

这种对婚姻的依赖和对贞节的高度要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即婚姻是妇女唯一的归宿和价值所在,对婚姻的维护和保持备受重视。

此外,诗歌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感情和愿望的压抑。

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爱和依赖被置于重要的位置,她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迎合丈夫的喜好和需求。

她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幸福和满足,而是丈夫对她的态度和感情。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个人愿望和情感表达的限制,女性的主观感受和需求往往被忽视和压抑。

最后,通过对《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的揭示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妇女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一切行为和选择都受到限制和约束。

妇女的价值和幸福仅仅是在婚姻中体现,而且必须忠诚于丈夫。

这种社会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妇女,使她们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困境。

总之,《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偏见。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

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和反思当下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偏见,为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尊重而努力。

氓中女主婚中悲剧的原因及启示作文

氓中女主婚中悲剧的原因及启示作文

氓中女主婚中悲剧的原因及启示作文
《氓》里那女主角的婚姻悲剧,真是让人心疼。

她咋就那么倒霉,嫁了个不靠谱的男人呢?
说到底,还是那时候的社会风气害了她。

女人嘛,从小就被告知要嫁个好人家,好像婚姻就是她们唯一的出路。

结果呢,她就被这种观念套牢了,哪怕婚后过得不如意,也不敢轻易离婚,怕被人家说三道四。

话说回来,她自己也有点太软弱了。

面对不幸,为啥就不敢站出来反抗呢?为啥就甘愿做个受气包,忍受丈夫的欺负?她应该学会保护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忍让。

唉,想想都觉得心酸。

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缩影。

她们的生活,就像一部血泪史,告诉我们,女性地位的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话说回来,这悲剧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面对不公和困境时,我们不能像她那样软弱,要学会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争取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根据氓写一篇写女性婚姻悲剧的原因的作文

根据氓写一篇写女性婚姻悲剧的原因的作文

根据氓写一篇写女性婚姻悲剧的原因的作文《氓》中的女性婚姻悲剧的原因篇一:《轻信男子的花言巧语》《氓》里的女子婚姻走向悲剧,原因之一就是轻信了男子的花言巧语。

就像我那朋友小红,特别单纯。

有一次她去参加一个聚会,认识了一个男生。

那男生一上来就各种夸她,说什么你是我见过最特别的女孩,你的笑容像阳光一样能驱散我心里所有的阴霾。

小红就被这些甜言蜜语给迷惑住了。

这和《氓》里的女子多像啊,氓也是一开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脸憨厚老实的样子,还说着动听的话来讨好女子。

小红听了那男生的话之后,就开始对他特别热情,那男生说什么她都信。

而《氓》中的女子同样,男子说会永远爱她,她就满心欢喜地以为可以一辈子幸福下去。

小红呢,慢慢地就和那男生发展得越来越快,也不仔细去考察这个男生的人品啥的。

而《氓》中的女子也是,没有深入了解氓的本质。

结果呢,小红后来发现这个男生同时还和其他好几个女生暧昧不清,她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

《氓》中的女子最后不也是被氓抛弃了嘛,就因为当初太轻信男子的话,没有好好分辨,最终陷入了婚姻的悲剧。

篇二:《娘家不挺自家姑娘》《氓》里女子婚姻悲剧的发生,娘家没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也是个很大原因。

这让我想起邻居阿花的事情,阿花在婆家的时候受了很多委屈。

她老公很懒,从来不做家务,还总是半夜才回家。

阿花就想回娘家跟自己爸妈说说,让他们给自己出出主意。

可她爸妈呢,老是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别老往娘家跑”。

你瞧瞧,这哪像是亲生父母说的话。

《氓》里的女子也一样啊,从“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能看出来,她被氓欺负了回到娘家,兄弟们不但不同情她,还嘲笑她。

就好比阿花如果能得到娘家的支持,让家人去给她老公说说理,或者在她难过的时候能有个地方躲一躲,有家人给撑腰,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而《氓》中的女子,没有娘家人支持,就像在婆家的大海里漂着,没有依靠,遇到婚姻问题只能自己扛着,扛不住了就只能被婚姻的风暴给淹没,所以走向悲剧也是难免的了。

氓中女主婚中悲剧的原因及启示作文

氓中女主婚中悲剧的原因及启示作文

氓中女主婚中悲剧的原因及启示作文
在《诗经》里,那首《氓》啊,真的让我心疼。

那女子,她咋就这么命苦呢?想想那时候的社会,女人就像个小物件,得听男人的,没啥选择权。

她嫁人了,但过得并不开心,那种痛苦,就像被石头压在胸口,喘不过气来。

她啊,本来也是个有梦想的人吧,但婚姻把她磨得没了脾气。

她可能也想过反抗,但现实太残酷了,她只能默默忍受。

那种内心的挣扎,真的让人看了都心疼。

说起她和她丈夫,哎呀,简直就像两个陌生人。

他们之间没啥感情,她对他失望透顶。

那种感觉,就像是被关在一个小黑屋里,四周都是冷冰冰的墙壁,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这种孤独和无助,真的让人受不了。

所以啊,从这位女子的故事里,我们得好好反思。

女性在婚姻里应该有平等的地位,有选择的权利。

她们不应该被束缚,应该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机会。

这样,才能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详情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详情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详情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诗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由18位不同时期的诗人所作,记录了从一千年前的周朝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皇帝、贵族、百姓等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而《诗经氓》作为其其中一篇,所描写的是一个普通百姓的命运,它的时代意义是揭示社会的阶级固化、女性的地位低下等社会问题。

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固化。

诗中描述了女主人公原本出身卑贱,却嫁给了富裕的家庭,成为富商的妻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丈夫去世,她被迫下嫁给了一个贫困的男子,从而陷入了贫困之中。

这个命运的转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固化,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是无法逾越的。

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女主人公的命运都受到她出身的限制,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和划分。

此外,《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的命运也揭示了当时女性的地位低下。

诗中女主人公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她被家族迫使这嫁给贫苦的男子,以此来保全家族的利益。

这种对女性婚姻的强制安排,体现了当时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剥夺和限制。

女主人公作为一个女性,没有自主选择自己的婚姻对象和婚姻方式的权力,而是受到家族和社会的束缚和控制。

这种婚姻制度的不公平,加上女主人公的阶级低下,使得她在婚姻中被迫承受贫困和艰辛的生活,这表明了当时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下,缺乏独立和自主决策的权力。

最后,《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人性的善良和坚守。

诗中描绘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中忍受了很多苦难,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她不畏困境,努力工作来维持生计,同时也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

她帮助有需要的人,虽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但她依然坚守自己的善良和良知。

这种善良和坚守在当时社会中非常珍贵,体现了人性中对美好生活和价值观的追求。

总的来说,《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揭示社会的阶级固化、女性的地位低下以及人性的善良和坚守等方面。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爱情、婚姻之路上历经艰辛坎坷。

《诗经·氓》可算是中国文学史上有迹可查的第一首弃妇诗。

诗中的“我”(即弃妇)自叙了从相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其情悲愤难平,态度哀怨决绝,“我”声泪俱下、后悔莫及的控诉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歧视和压迫,也异常生动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里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任人宰割的悲惨地位。

诗中的“我”从一开始表现出的是对生活强烈的热爱和憧憬。

当“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氓”打着“抱布贸丝”的旗号来向“我”搭讪、套近乎时,“我”出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期盼,在他花言巧语的攻势下,涉世未深的“我”很快被其捕获,心甘情愿的成为了他爱情罗网中的猎物。

“我”不但轻信了“氓”感情的真诚,而且大胆的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桎梏,毅然决然地与其私定了终生的爱情契约。

在痴情的主导下,“我”不但体贴的“送子涉淇”,而且在“子无良媒”前提下,竟然还同意了仓促的“秋以为期”的婚期。

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也许是出于对把握命运的自信,“我”抛开了女子应有的矜持和谨慎,也可能是出于对“氓”海誓山盟的偏听偏信,“我”忽略了传统媒妁制度对当事人品行道德考察的必要性,“我”抱着一颗至诚之心,迫不及待、义无反顾的飞向了一个自我营造的爱情小巢。

在最初的婚姻生活中,“我”也是能在某种程度上体验到幸福的。

因为基于单纯、炽热恋爱生活的惯性,“我”依然深信他还具有当初“抱布贸丝”时的虔诚,而此时的我,不但依然拥有当初能深深吸引“氓”的“其叶沃若”的娇美容颜,而且能做到在“三岁食贫”“夙兴夜寐”的艰苦生活中安之若素、无怨无悔。

但“我”并不知道这种一厢情愿所营造出来的痴心的幸福,基础并不牢固。

因为随着无情的岁月的洗礼,“我”再娇美动人的容颜也有枯竭的一刻,“我”再坚强的臂膀也有不堪重负的一天。

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诗经·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在诗篇中,她的形象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生境况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形象特征。

《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极为出色的篇章之一。

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具有诗的特征,而且如小说一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生活情状。

更出色的是它塑造了一个形象丰满的不朽的艺术典型,为我国古代艺术形象的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

同时,这个人物形象不是固定不变的,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了一种迥乎不同的思想性格,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大致来讲,是三个阶段,三种形象。

一、恋爱中的单纯痴情也许没有经过社会风浪的淘洗,也许没有见过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也许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氓》中的女主人公在恋爱时期犹如大多数少女一般,显得单纯而痴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那个男子一开始便表现得极为虚伪做作。

他装着笑脸,以交易为借口,别有用心地骗取了女子纯真的爱情。

可惜,这个温婉美丽的少女太过单纯,看不透他的本质。

男子软硬兼施,偶尔也发发脾气,使女子很快便允诺了他的求婚。

很快,这位女主人公便陷入了爱情的泥淖不能自拔。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的他们也像世间绝大多数痴情男女一样玩耍说笑、海誓山盟,品尝尽恋爱的甜蜜与浪漫。

他们偶尔也有小小的分别,这时女主人公就坐卧不宁,如痴如狂。

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浅谈《诗经·氓》中的另类婚姻

浅谈《诗经·氓》中的另类婚姻

浅谈《诗经·氓》中的另类婚姻浅谈《诗经·氓》中的另类婚姻【编者按】《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这首《氓》选自“国风”中的“卫风”,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弃妇的怨诗。

《毛序》认为:“刺时也。

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男女无别,遂相奔诱。

华落色衰,复相背弃,或乃因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

美反正,刺淫佚也。

”朱熹在《诗序传》中也这样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序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但我们仔细品味,掩卷深思,不难发现此弃妇形象不同一般意义上的弃妇。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现代婚姻与古代婚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缔结形式不同: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婚姻是自由恋爱,法律确认。

2、生活方式不同: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现代是一夫一妻制。

3、解体方式不同:由于受男权制的影响,古代只有男方有权休弃女方;现代的离婚制度,男女双方都有权利提出。

下面就从这三点差异来解读这首《诗经》中最长的古老诗歌。

一、婚姻缔结形式:从诗中的“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是彼此认识情投意合。

且感情之深达到“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热恋程度,双方可能已经私订终身。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女主人公并没有被感情冲昏头脑,而是非常理智地,要求“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即完成古代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在这里可以看出这一段婚姻与其它古代婚姻的不同:别人的婚姻是父母强加于子女,婚姻中的双方彼此不认识,要等到成了亲送入了洞房才能见到对方。

与此相比,《氓》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无疑是具有现代意义:自由恋爱,相爱在先,再以当时的结婚模式缔结婚姻关系。

《诗经氓》诗婚姻悲剧原因

《诗经氓》诗婚姻悲剧原因

《诗经氓》诗婚姻悲剧原因《诗经氓》诗婚姻悲剧原因《诗经》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位女子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把弃妇的悲愤一泻无余地抒写了出来。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诗经氓》诗婚姻悲剧原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弃妇自述深刻地反映了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被损害的社会现象。

对于诗中女性的婚姻悲剧,许多人把责任归咎于两性地位的不平等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等原因。

一、私定终身违背礼制导致婚礼缺失周代婚礼包含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其中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家送礼提亲)是婚礼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是婚姻合礼合法的前提。

《卫风氓》中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从诗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等诗句可以看出,诗中男主人公并没有通过媒人而是自己前来向女方提亲,而且女主人公在纳采之前已经擅自与男子约定了婚期,这些都是不符合礼法的。

上古婚姻非媒不娶,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媒人的婚姻不被礼法所承认,也不具备法律效力,因而也就不受礼法、道德所保护。

而对于男女双方在纳采之前私自交往,人们也持反对意见,强调男女之别。

《礼记坊记》曰:“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

”《诗经》国风中的郑风诗歌是最具有浪漫气息的爱情诗歌代表,但即使在郑风中我们也能看到周礼对男女交往的限制。

如《将仲子》一诗中,女子便对男女的私下交往充满了担忧:“将仲子兮,无我里,无折我树杞……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因此男女私下违礼交往必定要受到礼法的谴责,《孟子滕文公下》云:“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氓》中女主人的婚姻悲剧
梅凡
新课改标准教材必修2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氓》,它可说是《诗经》中的代表,通过学与教我深深为女主人公的婚姻感到不平与同情。

为此,我就《氓》中的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略谈一二。

(一)其婚姻不幸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期间,造成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普遍性,这是由当时社会制度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都处于附属地位。

她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地位也很低下。

其生活的天地狭小。

在家相夫教子,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的身上。

尽管《氓》中的女主人公十分勤劳、善良。

正象文中所写:“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人公整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干尽家里的劳苦活儿。

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但经济的主要来源毕竟来自丈夫氓身上。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甚至氓所处的奴隶社会末期,女人在经济上没有独立。

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就必然形成人格上的尊严。

大家知道,日本和韩国妇女地位较低,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女子结婚后往往在家做专职主妇。

在政治方面,女主人工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正像政治经济学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氓中的女主人公同样也一样,男主内,女主外。

女性往往被称为“内人”,“屋内人”,甚至连名字也没有。

比如刘氏、李氏等。

就好比文中的女主人公连姓氏也没有一样。

这些都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是由所处
的社会制定的。

(二)婚姻的不幸也与当时婚姻制度、社会伦理道德有关系
婚前,女主人与氓是自由恋爱,这与当时所推行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点不符。

因为当两人婚姻不稳定时,父母及媒人可从中调和,维持婚姻的稳定。

然而,婚后,女主人与氓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家人对女主人不了解,不同情。

正像文中所写“兄弟不知,唏其笑矣”。

自己婚后起早贪黑,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女主人嫁给氓本想平平淡淡度完一生,哪知氓“二三其德”,喜新厌旧。

丈夫的背信离弃,家人的不了解,所有的痛只有自己默默承受着。

就像《孔雀东南飞》中兰芝被休,其刘兄的逼婚,兰芝只好口是心非的答应了太守的求婚。

社会伦理道德无疑是对女主人公的婚姻雪上加霜。

在婚姻悲剧中,受伤的总是女子。

加之当时社会所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期,其婚姻制度、社会伦理道德都不健全。

男子一人可娶几个老婆,女子终身则只能嫁一个丈夫。

女子与丈夫氓由于对婚姻有着不同的认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一旦女子认定一个丈夫后,便从一而终,把感情看成生命的全部;而男子则不同,他只不过把感情看成生命的一部分,男子在外面寻花问柳都有可能。

婚姻制度、社会伦理道德的不健全,不能有效的保护女子婚姻的合法权益。

一旦遇人不淑,她的婚姻必然是悲剧的。

(三)朝三暮四的男子也是导致女主人婚姻悲剧的原因之一《氓》中的男主人氓是一个负心汉的形象。

婚前,他们是有着真挚的感情基础。

“总
角之宴,言笑晏晏”。

男子为了赢得女子的芳心,装出一副笑嘻嘻的样子。

“氓之嗤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原来氓不是真的来换丝,而是找女主人商量婚事。

婚前的氓心情急迫,嬉皮笑脸,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来获得女子的爱意。

女主人由于与氓有着感情的基础,接受了氓的追求。

女主人对氓送了一程有一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把恋爱中女主人写得淋漓尽致。

婚后,男主人的态度就决然相反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女子的容颜由出水的芙蓉慢慢枯萎,由鲜嫩的桑叶慢慢变黄。

就像文中所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到后来的“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可是。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容颜的衰老不可避免。

原来原因不在女子身上,而在男子氓身上出现了问题。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男主人变得喜新厌旧,朝三暮四了。

可是也不乏有让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焦仲卿与刘兰芝,死后化为比翼鸟,是对黑暗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而《氓》中的男主人喜新厌旧,始乱终弃。

爱美之心人人有。

氓由婚前的忠厚到婚后的三心二意,最终男主人以负心汉、浪子哥的形象出现。

他也是导致女主人婚姻悲剧的原因之一。

(四)女主人的自身也是导致婚姻悲剧的原因之一女主人嫁给氓后,身上体现了一种“奴性”,即历来顺受,一相情愿,忍辱负重、软弱不思抗争。

自从这位女主人翁嫁给了氓这位男子之后,她从没有想过要争取到自己作为妻子的应有地位,或者说要争取到与妻子相对等的权利;而是心甘情愿的“三岁食贫”也毫无怨言。

正因为这样,这个男人才会“士贰其行”,才会“尔三其德”,因为这个男
子早就摸透了这女人死心塌地“从一而终”的性格弱点。

这种性格更加助长了他在外面寻花问柳拈花惹草的气焰。

因为到此为止,这位女子已经拿不出更好的对付男子的办法和资本。

她只有寄托于“靡室劳矣”,用自己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来打动或者说来挽回丈夫的心。

这种逆来顺受,苟且偷生的思想,不但没能挽回丈夫的心,反而“至于暴矣“。

为何会这样,原因就在于这位女子的奴性性格。

她以为一旦成为了这个男子的妻子,只要自己规规矩矩,勤劳持家,一心为家、顾家,就可以幸福美满了。

殊不知,一个没有尊严了的自己,没有了自我的自己,没有了与丈夫平起平坐的一个妻子所应有权利的自己,那么怎么能获得丈夫应有的尊重和爱呢?也就是说,一个丧失了爱的尊严的人,怎么能获得丈夫的尊重呢?这位女子,她不知道只有自己尊重了自己,只有自己树立起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才能在家树立起自己应有的权威和地位。

就好比《简.爱》中,简.爱在男主人公罗切斯特面前,强调人格的独立;舒婷的《致橡树》意义也在于此: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都强调人格的尊严与独立。

而这位女子却一味的忍辱负重,逆来顺受,不思抗争和反省,说明了她骨子里面流淌着奴性的血液,这种低人一等低头顺眉的奴性也就注定了她的不幸。

一个家中,如果夫妻两人不是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个体,而是上与下,主与仆的关系,那么这本身也就丧失了夫妻应有之义,这种不平等的现象迟早会演绎出这场悲剧。

直到最后,这位女子才猛然醒悟,才发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决绝的决定。

由此可见,女主人自身也是导致婚姻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

总之,《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是多方面的:所处的社会制度,婚姻制度与社会伦理道德,男主人的始乱终弃,女主人自身的原因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以上只是个人对《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的一点浅解,我们对这个女子只能深表同情。

但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我们又有了许多思考和触发。

夫妻之间如何摆正自己,如何建立一种和谐彼此尊重彼此相敬的对等关系,如何过一种“和你慢慢变老”温情温馨的夫妻生活。

或许,这个问题对于解决当下夫妻间紧张的关系,更有某种思考的现实价值。

(作者单位:黄陂二中)
2014.10.25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