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含酸敏感化学键的pH敏感性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9 年 4 月第 14 卷第 2 期 Chin Med Biotechnol, April 2019, Vol. 14, No. 2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19.02.010
·综述·
含酸敏感化学键的 pH 敏感性脂质体
在肿瘤治疗中研究进展
另外,酸敏感化学键已被广泛用于制备具有酸敏感特性 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例如,Liu 等[12]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这种基于化学键断裂的药物释放,具有稳定性高,释放速度 快等优点,常见的可断裂结构见表 1。其中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敏感性的 腙键、醚键和原酸酯结构在 pH 敏感性脂质体中的应用已
酸敏感键 腙键
化学结构
表 1 酸敏感化学键及其水解产物
水解产物
举例文献 [13]
亚胺键
[14]
肟键
[15] [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1814);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青 年 基 金 ( 21506044 ); 黑 龙 江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ZD201601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QC2015016) 作者单位:150076 黑龙江,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 中心(龚晨);163319 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廉明 明、张大鹏、王娜、彭海生) 通信作者:彭海生,Email:fisher1688@ 收稿日期:2019-01-14
龚晨,廉明明,张大鹏,王娜,彭海生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癌症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阿霉素(doxorubicin,DOX)、紫杉醇(paclitaxel,PTX) 等用于化疗的细胞毒性物质可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 量[1]。但多数成药的细胞毒性成分对肿瘤细胞选择性差,且 存在非靶向性的全身副作用。迄今为止,这些问题仍然是化 学治疗的主要瓶颈[2]。为了提高肿瘤细胞选择性,改善抗癌 疗效,多功能纳米系统研发受到了普遍关注[3]。常见的药物 递送系统包括:胶束[4]、脂质体[5]、金属纳米粒子[6]、二氧 化硅粒子等[7]。
pH敏感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pH敏感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在许多治疗方案中,药物比如抗癌药等要想发挥高效作用。
药物运载系统要想将药物运载到靶向部位,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总体概括为细胞外与细胞内。
在细胞外,运载体在血液中的稳定性,血液中的循环时间,靶向组织部位的累积情况等等。
在细胞内,运载体如何高效进入细胞,内含体逃逸问题,药物可控释放等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具有酸敏感的聚合物分子的合成以及特点。
首先是在主链上引入酸敏感基团。
在主链上引入酸敏感基团,设计合成的聚合物分子在中性条件(pH=7.4)具有稳定的结构,而在酸性条件(pH=5.0-6.0)下会发生降解为小分子的行为。
缩醛结构在pH敏感药物运载体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是由于其在酸性条件下比较快速的水解反应,而且其水解产物为可生物降解的醇与醛。
Jin-Ki Kim等合成出一种新颖的pH敏感的基于缩醛结构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的药物运载分子PEG–PEtG–PEG,同时使用水溶性极差的药物分子紫杉醇PTX作为药物控制释放实验。
经实验得知,该嵌段聚合物由于具有缩醛结构,所以在酸性条件可酸催化水解[1]。
在不同的pH条件下,经过24h,考察释药环境的pH对载药体释药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pH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药物分子的释放行为。
在PEtG–PEG500聚合物胶束中,在pH=5.0时,1h内的PTX释药量达到了50%,而对于pH=7.4,在1h内的PTX释药量仅仅为20%。
在释药6h后,对应pH=7.4,6.5以及5.0的条件下,PTX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49.3%,71.7%以及94.1%。
对于聚合物胶束PEtG–PEG750而言,其释药行为也有类似的趋势。
在释药6h后,对应不同的pH=7.4,6.5以及5.0,其PTX释药率分别为54.4%,68.3%以及89.1%。
总的实验结果证明,具有缩醛结构的聚合物胶束搭载药物后的释药行为是收到释药体系的pH条件控制的。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摘要:脂质体作为一个新的剂型,以其强大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是对脂质体的种类和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的一个综述。
关键字: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剂型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大有前途的学术领域.中药制剂工艺落后,质量不稳定阻滞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脂质体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以来, 由于具有制备简单, 对人体无害, 无免疫原性反应, 易实现靶向性,可提高和延长药物疗效,缓和毒性,避免耐药性和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备受重视。
1.脂质体的定义和分类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主要是由双分子层组成。
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普通脂质体早期的脂质体是普通脂质体。
是以磷脂、胆固醇为膜材料.以传统的方法(如注入法、薄膜分散法、冷冻干燥法、逆相蒸发法、水化法)制备而成的脂质体(1)。
1.2新型脂质体近年来,为使脂质体专一作用于靶细胞和提高其稳定性,药学工作者对其组成及其表面修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备了如pH敏感脂质体,热敏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光敏脂质体,磁靶向脂质体和受体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
1.2.1 pH敏感脂质体 pH敏感脂质体是用含有pH敏感基团的脂质制备(9)。
加入台可滴定酸性基团的物质,应用不同的膜材或通过调节脂质组成比例。
可获得具不同pH敏感性的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膜发生结构改变,促使脂质体膜与核内体/溶酶体膜的融合。
将包封的物质导入胞浆及主动靶向病变组织。
利用这种机制构建pH敏感脂质体可以治疗对不同pH敏感性的肿瘤。
1.2.2长循环脂质体用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脂质体,可以延长体内循环时间,故称为长循环脂质体,又称隐形脂质体。
具有延长脂质体体内半衰期的作用(2)。
pH值敏感型脂质体表面修饰技术的研究进展
pH值敏感型脂质体表面修饰技术的研究进展孙歆慧1,2,王征2,曾婧娉31. 天津康鸿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 3001932.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3.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摘 要:pH值敏感型脂质体表面修饰已成为脂质体制剂的研究热点,经过表面修饰的pH值敏感型脂质体进入人体后,在此特异性片段的介导下,被靶细胞识别,达到在靶细胞有针对性地释放药物和减少对机体正常组织损害的目的。
对pH值敏感型脂质体进行表面修饰的主要目的有3个:延长体循环时间、增强pH值敏感性和提高靶向性。
主要从这3方面综述近十年来pH值敏感型脂质体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为pH值敏感型脂质体表面修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pH值敏感型脂质体;表面修饰;靶向性;释药机制中图分类号:R9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5515(2012)06 - 0619 - 05Research progress in surface-modified technology of pH-sensitive liposomesSUN Xin-hui1,2, WANG Zheng2, ZENG Jing-ping31. Tianjin Kangho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ianjin300193, China2.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3. Tianjin First Center Hospital, Tianjin 300192, ChinaAbstract: The surface-modified technology of pH-sensitive liposomes has become the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of liposomes preparation. The pH-sensitive liposomes after being surface-modified could be recognized by target cells in vivo mediated by the specific segments so as to targetedly release the drugs and reduce the damage to human normal tissues. The surface-modified technology has three main purposes: prolonging drug in vivo circulation duration, increasing the pH-sensibility, and enhancing the target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ten-year progresses in the surface-modified technology of pH-sensitive liposomes on these three aspects,providing th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H-sensitive liposomes.Key words: pH-sensitive liposomes; surface-modification; targeting; release mechanism脂质体从1965年被Bangham正式发现的半个世纪以来,不论在功能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脂质体技术的研究进展
例如: 1.阿霉素热敏脂质体
经肝动脉注射后,在肝脏部位升温至42℃,结果: (1)在肿瘤中的药物浓度高于正常肝组织; (2)温敏脂质体组的药物浓度明显大于未加热组。
2. 甲氨蝶呤热敏脂质体
尾静脉注射,肿瘤部位加热至42℃。结果 (1)局部加热科引导药物选择性作用于鼠皮下LEWIS癌; (2)局部加热组可使肿瘤组织对药物的摄取增加,约为增加 14倍,从而增加抑瘤作用。
可以看出:长循环脂质体的血浆半衰期比注射剂的大,峰浓度是注射剂 的180,AUC是注射剂的96倍,说明在同样剂量条件下,注射剂的分布和消 除都比长循环脂质体快,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内能够维持较长循环时间。
☆免疫脂质体
设计原理:
免疫脂质体为机体修饰脂质体的简称。即通过在脂质体 表面接上某种蛋白质,如抗体来提高脂质体的专一靶向性。
b 按荷电性分
中性脂质体 负电性脂质体 正电性脂质体
c 按性能分
一般脂质体(包括SUV, LUV,MLV) 特殊性能脂质体(包括热敏、pH敏感、免疫、光敏脂质体 等)
(3)特点 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
被动靶向:是脂质体静脉给药的基本特征,即脂质体静 脉给药后主要被肝、脾等巨噬细胞丰富的组织吞噬,具有 肝、脾的自然靶向性。 主动靶向:即在脂质体上连接特异性配体,通过配体分子 与靶细胞的特异性作用,介导主动靶向。常见的配体如抗 体、糖、蛋白质等。 物理化学靶向性:利用作用部位的pH和温度等的变化来改 变脂质体膜的通透性,使其选择性释放药物而实现的靶向给 药。较成功的粒子为温度敏感脂质体。
脂质体技术 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科大学
周建平 姚静
第一部分
概述
一、脂质体技术的发展概况 ☆1956年——Bangham和Standish电镜观察发现磷脂分散
综述-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
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摘要: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由于具有多种潜在的用途而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pH 敏感双亲性聚合物的概念,组成,分类,合成方法以及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共聚物;胶束;脂质体;纳米粒两亲性聚合物是指同一高分子中同时具有对两种性质不同的相(如水相与油相,两种油相,两种不相容的固相等)皆有亲和性的聚合物。
pH敏感性聚合物是其溶液相态能随环境pH、离子强度变化的聚合物。
已有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内及分子间交联作用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力[1]。
在pH响应体系中四种作用力共同起作用引发pH敏感性,其中离子间作用力起主要作用,其它三种作用力起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
一般来说,具有pH响应性的高分子中含有弱酸性(弱碱性)基团,随着介质pH 值、离子强度改变,这些基团发生电离,造成聚合物内外离子浓度改变,并导致大分子链段间氢键的解离,引起体相分子构型或溶解度的改变。
1.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的分类pH敏感双亲性聚合物有两大类:一是聚合物中包含弱酸、弱碱基团和聚电解质的化合物;二是聚合物中有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连接段[2]。
1.1包含有可离子化的弱酸、弱碱基团的聚合物和聚电解质化合物羧基是典型的弱有机酸聚合物取代基。
这一类可在较低pH下接受质子并在中性和较高pH下放出质子,如聚丙烯酸(PAA)或聚甲基丙烯酸(PMAA)。
弱有机碱聚合物如聚(4-乙烯基吡啶)在较高pH下接受质子,在较低pH下放质子,如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侧基带有取代氨基,因而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可获得质子[3,4]。
药物载体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聚合物中pH敏感基团会水解断裂或极性发生变化,使得聚合物纳米粒子破裂,同时负载其中的药物会被释放出来[5-7],释放过程中没有药物和载体之间没有化学键的变化。
pH敏感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用 , 药物或 基 因片 段未 到 达 溶 酶 体 前释 放 包 封 在 更有 效地将 包 封物质传 递 至细胞 中[5。 3] - 以及人 类对各 种 癌 症发 病 机 制 认 识 的不 断 深入 , 基 物质 , 因治疗逐 渐 成 为 肿 瘤 生 物 学 治疗 中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已经 在许 多癌 症 治疗 中显 示 出 良好 的应 用价 值 , 日渐成 为一项有 前景 的治 疗选择 。 目前 基 因治 疗 的 研 究和 临床应用 中常用 的载体分 为 病毒 载体 和 非病
解放 军 药学 学 报 2 1 00年 l 2月 2 日 第 2 0 6卷 第 6期
P am hnP A V I2 NO 6,ee e 2 ,0 0 h r JC i L ,O .6, . D cmbr 02 1
・
综
述
・
p H敏 感脂 质体 作 为基 因载体 的研 究进 展
孙
[ 摘
霁, 陈
体。
( i ey hshaiy ta o mie D P 。 它通 常 do ol op —t l h nl n , O E) l p de a
脂 质体具 有 类似 细 胞 膜 的磷 脂双 分 子结 构 , 主
与含 羧酸 基 的 两 性 物 质 , 脂 肪 酸 中的 油 酸 ( lc 如 oi e
[ 中图分类号] R 4 9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 10 - 2 (0 0 0 - 5 -5 0 89 6 2 1 ) 60 30 9 5
[ O ] 1.9 9ji n 10 -96 2 1.6 0 8 D I 0 3 6/.s .0 89 2 .0 0 0 .2 s
c O 、 d 要通过 内吞方 式进入 细胞 。 多数 脂 质体 内吞进 细胞 ai, A) 胆 固 醇 的 衍 生 物 胆 固 醇 半 琥 珀 酸 酯 c o t y hmi cnt C E S 共 ee u e H 后 最终 到达溶 酶(yoo e , 1ssm ) 在溶酶 体 中脂质体 及其 ( hls rl e scia , H M ) 同组 成 p 敏
pH敏感脂质体
pH-敏脂质体研究的最新进展王弘王志清王升启脂质体是具有双层膜的封闭式粒子。
脂质体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膜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药物载体。
脂质体转运DNA原理是脂质体加速大分子、荷电多的分子透过细胞膜。
此过程相当复杂,尤其在包封较大片段上。
由于这种技术在实践中只在体外使用且要用融合剂,荷电越多用途越少;同时由于脂质体稳定性和在环境中相互作用的特点而不能广泛使用。
采用pH敏脂质体可以改善转运并且不改变方向。
立体稳定性的pH-敏脂质体在血循环中极稳定,避免了在血循环中被迅速清除,可在血管部位渗出并在肿瘤组织发挥作用,已成功地用于人体肿瘤治疗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
pH-敏脂质体是一种具有细胞内靶向和控制药物(如基因、核酸、肽、蛋白质)释放的功能性脂质体。
其原理是pH低时可导致脂肪酯羧基的质子化而引起六角晶相的形成,这是膜融合的主要机制。
在酸性条件下,即在核内体(endosome)形成后几分钟内,进入溶酶体之前, pH从7.4减至5.3~6.3左右时,pH-敏脂质体膜发生结构改变,促使脂质体膜与核内体/溶酶体膜的融合,将包封的物质导入胞浆及主动靶向病变组织,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清除。
制成pH敏脂质体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溶酶体降解并增加包封物摄取量和稳定性,有效地将包封物转运到胞浆。
转染技术上应用pH-敏脂质体是目前生物大分子转运的重要手段,在体外实验成功的同时,显示体内基因靶向的特点;经结合抗体或采用特殊组成制备的特殊pH-敏脂质体能达到提高靶向、延长体内循环时间等目的。
1 pH-敏脂质体减少病毒介导基因转染的方法是采用非病毒载体。
采用脂质体介导DNA进入细胞已有19年历史。
根据与溶酶体融合前的细胞内空泡融合而设计的pH-敏脂质体,DNA释放入胞浆而不被溶酶体的降解酶破坏。
pH-敏脂质体的组成影响pH-敏脂质体的pH敏感性。
由于脂膜中含有不饱和PE(磷脂酰乙醇胺),不易水化,它在中性生理环境下可形成六角晶相,须加入某些脂肪酸以制成稳定的脂质。
ph梯度法制备脂质体的原理和方法
PH梯度法制备脂质体的原理和方法引言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类物质构成的球形胶束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药物传递、基因治疗等。
其中,p H梯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脂质体的方法,本文将介绍p H梯度法制备脂质体的原理以及详细的实验操作方法。
原理p H梯度法是通过利用不同p H值溶液之间的离子梯度,来促进脂质体的形成。
主要原理如下:p H敏感性脂质1.:p H敏感性脂质是一种特殊的脂质类物质,其结构中包含了酸性或碱性的功能基团。
在不同p H值条件下,这些功能基团会发生离子化或去离子化反应,从而导致脂质体的聚集或解聚。
p H梯度2.:制备脂质体时,需要选择两个具有不同p H值的溶液。
这两个溶液相互接触时,由于p H差异会形成一个p H梯度。
pH较高一侧的溶液中,酸性功能基团发生离子化,而pH较低一侧的溶液中,碱性功能基团发生去离子化。
脂质体的形成3.:在p H梯度作用下,p H敏感性脂质会发生相应的离子化或去离子化反应。
当两个溶液中的pH值达到平衡时,脂质体开始形成。
此时,p H敏感性脂质会在梯度区域上聚集,形成一个稳定的脂质体结构。
实验操作步骤材料准备-p H敏感性脂质: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p H敏感性脂质,如磷脂酰胆碱(P C)、磷脂酰甘油(P G)等。
-两个具有不同p H值的缓冲液: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缓冲液,如磷酸缓冲液(pH7.4)、醋酸缓冲液(pH4.0)等。
-脂质体制备设备:包括超声波清洗器、温度控制装置等。
实验步骤准备脂质体溶液1.:分别称取适量的pH敏感性脂质、缓冲液A和缓冲液B,并分别溶解在适量的无菌水中。
超声处理2.:将脂质体溶液A和溶液B分别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进行超声处理,以使溶液均匀混合和除去气泡。
温度控制3.:将超声处理后的溶液分别放入两个温度控制装置中,并将温度调节至实验所需的温度。
滴定性添加4.:将溶液A缓慢滴入溶液B中,同时用玻璃杯轻轻搅拌,使两个溶液充分混合。
反应平衡5.:经过一段时间的滴定添加和搅拌后,停止滴定,并继续搅拌溶液,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研究进展
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不断发展,药物传递系统作为连接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众多药物传递系统中,脂质体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能够有效保护药物并提高药物靶向性的载体,受到了广泛关注。
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作为脂质体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主动调控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实现药物的高效、精准输送,对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研究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随后,重点围绕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关键要素,如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药物的装载与释放机制、靶向性的实现策略等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还将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在不同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以展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优势。
本文将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二、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基本原理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是一种基于细胞膜转运机制的先进药物传递系统,其基本原理在于利用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性质,通过主动靶向和/或主动转运的方式,实现药物的高效、精准和可控释放。
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纳米级囊泡,其结构与生物细胞膜相似,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膜融合能力。
这种结构特点使得脂质体能够包裹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并在体内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
主动载药技术的关键在于利用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或受体,通过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或主动转运机制,将药物定向输送到病变组织或细胞。
这种主动靶向策略可以显著提高药物在目标部位的浓度,降低全身副作用,并增强治疗效果。
脂质体还可以通过调节其表面性质(如电荷、亲疏水性等),实现药物在体内的长循环和缓释。
pH敏感性生物医用材料在药物传递中的研究与进展
中国药事2019年10月第33卷第10期1157pH敏感性生物医用材料在药物传递中的研究与进展赵丹妹,柯林楠,黄元礼,王春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102629)摘要目的:概述几类常见的pH敏感性生物医用材料在药物传递中的研究与进展,为其在后续pH敏感性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归纳常见的四类pH敏感性生物材料的作用机理和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临床转化上存在的挑战与研究方向。
结果与结论:pH敏感性生物医用材料可根据人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环境的酸碱性来使药物到达并作用于病灶部位,达到治疗的效果。
但其在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而面临最大的挑战即是选择、修饰以及整合相应材料,设计并制备出安全有效的pH敏感性生物医用材料。
解决因不同生物材料结构特点而产生的技术难题,才能实现真正的产品化和临床化。
关键词:pH敏感型生物医用材料;脂质体;凝胶;胶束;pH敏感型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Q8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力77(2019)10・1157・10doi:10.16153/j.1002-7777.2019.10.012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pH-sensitive Biomedical Materials in Drug Delivery Zhao Danmei,Ke Linnan,Huang Yuanli,Wang Chunren*(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Beijing 102629,China)Abstract Objective:The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several common pH-sensitive biomedical materials in drug delivery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H・sensitive biomaterials in the future.Methods: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th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four types of pH-sensitive bio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drug delivery were summarized.The challenge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in clinical translation were discussed.Results and Conclusion:pH-sensitive biomedical materials can make the drug reach and act on the lesion sites according to the acidity and alkalinity of different tissues and organs in the body,thereby achieving therapeutic effect.But,there we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s,and the biggest challenge is how to select,modify and integrate the corresponding materials to design and produce safe and effective pH-sensitive biomedical materials.The technic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terials needed to be solved so as to realize the real productiz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pH-sensitive biomedical material;liposome;gel;micelle;pH-sensitive compositespH敏感性生物医用材料是随着外界pH的变化而产生自身体积、形态改变或发生化学键断裂的一类材料。
pH敏感型脂质体释药机制研究概况
综述与专论pH敏感型脂质体释药机制研究概况戈升荣* 裴元英(上海医科大学药剂教研室,上海200032)摘要 介绍了两种pH敏感型脂质体的释药机制及pH敏感型聚电解质组成类脂系统的临界pH 的影响因素,并简单介绍其应用。
关键词 pH敏感型脂质体 pH敏感型类脂 聚(2-乙基丙烯酸) 许多可以调节细胞生理和代谢的大分子,如抗体、DNA、抗敏低聚核苷酸、核糖酶等都已尝试用作新的治疗剂,但这些大分子不易穿过细胞膜,因而需要一种将它们引入细胞的传递系统,一种可能性即是利用脂质体[1]。
自1971年以来,脂质体已广泛地用作各类药物载体,它具有靶向、控释、降低药物毒性及保护被包封药物等特点,但从脂质体的体内分布试验可以看出一般的脂质体主要使包封药物分布在网状内皮系统的组织器官中,因此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还不能象导弹一样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并主要分布在靶区。
为了进一步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人们研究了免疫脂质体[2]、热敏脂质体[3]、光敏脂质体[4]及pH敏感型脂质体等等多种类型的脂质体。
本文主要介绍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概况。
pH敏感型脂质体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而在细胞内吞过程中,在核内体中pH开始降低,所以设计合适的pH敏感型脂质体,可以使其到达溶酶体前将内容物释放到细胞中,从而保证药物的活性[5]。
此外,炎症或感染区域,某些肿瘤组织或局部缺血时会出现异常酸化现象,所以在pH7.4~6.5范围内pH敏感型脂质体对于药物的传递释放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所研究的pH敏感型脂质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应用pH敏感性类脂组成的系统,另一种是应用pH敏感性的聚电解质结合于脂质体表面而形成的系统。
此外,日本学者[6]还研究了一种由单烷基的磷酸和类脂制成的碱性pH敏感型脂质体。
1 pH敏感性类脂组成的系统pH敏感性类脂组成的系统一般是由两种双亲性分子组成:一种是在生理条件下不能形成稳定双分子层小囊的分子,即“不稳定”分子,为主要组分;另一种是在一定pH 条件下能使双分子层稳定的分子。
pH敏感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pH敏感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符民桂;唐朝枢
【期刊名称】《药学进展》
【年(卷),期】1999(023)001
【摘要】pH敏感脂质体能将药物或基因片断有效地投递进入细胞浆中,大大提高了药物作用的发挥及基因的表达水平,因而受到基础及临床医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对pH敏感脂质体的制备,稳定性,内化行为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符民桂;唐朝枢
【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血管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0.4
【相关文献】
1.pH敏感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J], 孙霁;陈琰;钟延强
2.长循环pH敏感顺铂脂质体的制备和研究进展 [J], 史巍;陆莹;龚锐
3.长循环pH敏感顺铂脂质体的制备和研究进展 [J], 史巍;陆莹;龚锐;;;
4.含酸敏感化学键的pH敏感性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研究进展 [J], 龚晨; 廉明明; 张大鹏; 王娜; 彭海生
5.载三氧化二砷pH敏感型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J], 黄剑宇;王永明;王若宁;狄留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黄子益
【期刊名称】《生物化工》
【年(卷),期】2024(10)2
【摘要】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递送载体,具有独特的微球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对药物广泛的适用性,在抗肿瘤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然而,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侵袭力强、破坏性大且手术难度高等问题,因此如何优化脂质体,使其具备更好的靶向作用从而提高抗肿瘤疗效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综述了被动、主动及物理化学靶向脂质体的特点及优势,总结归纳了脂质体在乳腺癌、肺癌及脑胶质瘤领域的应用,以期为脂质体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7页(P201-207)
【作者】黄子益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3
【相关文献】
1.主动靶向脂质体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含酸敏感化学键的pH敏感性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研究进展
3.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主动
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5.热敏脂质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细胞靶向pH敏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分析
肝细胞靶向pH敏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分析
肝细胞靶向pH敏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分析
为了制备具有肝细胞特异靶向性和pH敏感性的脂质体,设计并合成了四种带有半乳糖残基的导向分子,与具有pH敏感性的DC-chol/DOPE混合制备脂质体,通过质粒转染实验、受体竞争抑制实验和红细胞溶血等实验选出最佳转染活性的十八醇-半乳糖甙(18-gal)脂质体,并证明其具有肝细胞特异受体介导的靶向性和pH敏感性,且细胞毒性较小,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肝细胞靶向转运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者:文思远王小红林莉管伟王升启WEN Si-Yuan WANG Xiao-Hong LIN Li GUAN Wei WANG Sheng-qi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刊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年,卷(期):2001 28(1) 分类号:Q503 关键词:脂质体靶向性 pH敏感性核酸药物基因转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10072855 王剑磊高材075
摘要:本文对脂质体,着重对pH敏感型脂质体以及pH敏感型类脂组的系统组成作了一个较简单的介绍,并阐述了临界pH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关键词:pH敏感型脂质体、pH敏感型类脂组成的系统、临界pH的影响因素
脂质体(Liposome)是利用磷脂双分子层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裹药物分子而形成的制剂。
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脂质体具有与生物体细胞相类似的结构,因此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脂质体进入人体内部之后会作为一个“入侵者”而启动人体的免疫机制,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中靶向性地富集。
这就是脂质体的被动靶向性。
脂质体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胆固醇,其类似细胞膜的微球体。
20世纪年代末Rahman等人首先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
70年代初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包埋淀粉葡萄糖甘酶治疗糖原沉积病首次获得成功。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使药物靶向网状内皮系统、延长药效、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疗效、避免耐受性、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仍存在对有些疾病的靶向特征不理想、体内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欠佳等缺点,因而限制了脂质体的临床应用和工业化生产。
近年来人们逐渐研制出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聚合膜脂质体等新犁脂质体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设计开发了温度敏感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以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
本文将着重对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pH敏感型脂质体(pH—sensitive Liposomes )
pH敏感型脂质体是指在低pH时脂肪酯羧基质子化而引起六角相形成,导致膜融合而达到细胞内靶向和控制药物释放的功能性脂质体,是用含有pH敏感基团的脂质制备的,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溶酶体降解并增加包封物摄取量和稳定性,有效地将包封物转运到胞浆。
基于肿瘤间质液pH比正常组织低,应用pH敏感型脂质体载药能获得较非pH敏感型脂质体更好的转移效果。
此外,PH敏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也得到了应用。
Dzau VJ等利用病毒细胞融合脂质体的特点,将日本血细胞凝集病毒( HVJ )与脱氧寡核苷酸或质粒DNA脂质体复合,能诱导DNA直接进入细胞浆。
pH敏感型脂质体的开发为大分子药物人工基因片段的胞内投递提供了手段。
随着脂质体生产工艺研究的深入和不断完善,pH敏脂质体将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pH敏感型脂质体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而在细胞内吞过程中,在核内体始降低,所以设计合适的pH敏感型可以使其到达溶酶体前将内容物释放中,从而保证药物的活性。
此外,炎染区域,某些肿瘤组织或局部缺血时异常酸化现象,所以在pH7 .4 ~6 .5范围内的pH敏感型脂质体对于药物的传递释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2.pH敏感型类脂组成的系统
pH敏感型类脂组成的系统一般是由两种双亲性分子组成:一种是在生理条件下不能形成稳定双分子层小囊的分子,即“不稳定”分子,为主要组分;另一种是在一定pH条件下能使双分子层稳定的分子。
到目前为止,在有关细胞传递的研究中,磷脂酰乙醇胺( P E) 为首选的不稳定”两亲物,纯的PE可以在高pH( pH≥9 ) 或低离子强度介质中形成稳定的双分子层小囊,但在生理离子强度和中性pH条件下即崩溃为其它的类脂结构。
使P E 脂质体稳定的两亲物大多数具有弱酸基团,如油酸、琥珀酸-P E、胆甾烯基半琥珀酸( CHE MS )、棕榈酰高半胱氨酸(PHC) 以及合成的含有丝氨酸基的二酰基两亲物。
pH>pKa时,此类两亲物带电而使双分子层稳定;pH<pKa时,两亲物质子化而不带电或荷电减少,则不能稳定富含PE的双分子层。
3. 临界pH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不同的聚合物一类脂小pH的敏感性不同,其临界pH(小囊向胶团转变的pH)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聚合物种类、分子量、浓度及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等等。
3.1聚合物种类的影响
Tirrel等测定了聚丙烯酸( PAA )、聚甲基丙烯酸( PMAA) 、聚乙基丙烯酸( PEAA)对临界pH 的影响,发现随单体取代基大,临界pH愈大。
他认为聚合物一类脂结合主要是由于非解离的聚合物羟基和类面的磷脂基团之间氢键的形成。
因此取越大,聚合物的酸性越小( 即pKa越大),而临界pH越大。
3.2聚合物( PEAA) 分子量的影响
Sehroeder等实验观察二棕榈酰磷脂胆碱(DPPC)与3种不同分子量PEAA [12000 ( P 12),43000 ( P43),164000 ( P164) ]混合物的pH依赖性的浊度变化。
发现不含PEAA 的DPPC 混悬液浊度在p H6.0~7.1之间无变化,而聚合物一类脂混合物分别在pH6.66土0.0
2( P16 )、pH6.6 3土0.02( P34 )、p H6.47 土0.02 ( P164 )时混悬液变清。
说明PEAA的分子量对DPPC的相转变行为有影响。
3.3聚合物( PEAA) 浓度的影响
当PEAA/DOPC(重量比) ≥0.1时,粒子有效地减小( Rh< 100nm);当PEAA/DOP C≤0.03时,Rh无变化。
所以PEAA至少要达到10% (重量)时才能引起pH依赖性突变。
说明在DOPC和PEAA 混合物中膜的重排需要最小的聚电解质浓度。
3.4缓冲液离子强度的影响
由实验可知,离子强度I从50增至500mmol/L时,临界pH 从7.1降至6.5,说明缓冲液的离子强度越大,临界pH越低。
原因是PEAA在生理pH条件下处于解离状态,而缓冲液的离子强度越大,聚离子周围的电荷屏蔽效应越大。
所以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pH低至7.1时,链仍然处于解离和水化状态,只有当pH进一步降低时,吸附、去水化和相破裂才会发生,从而使临界pH更低。
对于PEAA键合的pH敏感型脂质小囊的应用研究,文献报道的还不是很多。
Tirrel等
通过酶解作用产生氢离子引起pH下降与表面结合PEAA的脂质小囊对pH的敏感性相结合,探讨了敏感于葡萄糖浓度的脂质小囊的可能性。
他们将2.4mg/ml D L P C于纯水或盐水中水化得多室脂质小囊混悬液,加入PEAA和葡萄糖氧化酶后,浊度无变化。
而加入葡萄糖(1.3mg/m1 ) 后混悬液几乎变清。
上述现象发生酶解生成葡萄糖酸,使起膜重排而使浊度消失。
据此可研制开发出一种自调式胰岛素给药系统。
经过长期研究,逐步研制出延长体内循环时间的pH敏感型脂质体和聚合物修饰的pH 敏感型脂质体等。
总之,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对细胞内细胞器的相互作用、融合、释放及体内过程的探索,从而有针对性地载药、释药,最终达到靶向目的;药剂学上pH敏感型脂质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离不开与生化、生理、药理、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联系与融合。
参考文献:
1.李文锦,钱和年。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26(3):184
2.Tirrel DA.Pulsed and Self —Regulated Drug Delivery. Kost Jed,Boca Raton:CRC Press,
1990:109—116
3.王弘,王志清,王升启。
中国新药杂志,1999;440-442
4.戈升荣,裴元英。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554-558
5.KunathK, von Harpe A,Fischer D,Kissel T.Galactose-PEI-DNA complexes for targeted gene
delivery:degree of substitution affects complex size and transfection efficiency.J Control Release 2003;88:15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