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矿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讲解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内蒙古在建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矿难营救

看山西加强矿山地质垂直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透水矿难,地面钻井救援成为主力

2010年3月1日7时29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在建神华集团骆驼山

煤矿16号煤层(+870

水平面回风大巷道)掘

进工作面突然发生透

水事故。根据煤矿方面

的初步调查,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77人,经现场组织紧急撤离人员和急救,先后有46人升井,其中1人在走出井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31人被困井下。据介绍,被困人员所处的作业面较深。其中,一个作业面距地面189米,当时有12人在此作业;另一作业面距地面289米,当时有19人在此作业。

事发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工作。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在现场要求地方政府与企业要调动各方面力量,不计代价,确保救援速度,全力营救被困者,用最快的速度为被困人员留出生存空间。

从此,在内蒙古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展开一个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矿难大营救。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矿难应急救援共有来自

部队、地方、企业的抢险救援参战单位近40家,参加抢险救援的人员多达20384人次,投入钻机11台、千米钻3台、不同功率的排水泵19台、压风机10台、各种车辆841台、电子设备10套和价值1848.7万元的其他材料,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3月8日,已顺利完成了钻通生命通道和进行井底生命探测任务,井下封堵水源工程从3月8日到3月24日,通过从地面打至井下透水巷道处的3个钻孔,已累计投送骨料102.06立方米、速凝水泥970.76立方米、水玻璃78.63立方米,共计1151.45立方米,占预计需投料的五分之一以上;同时,还有5个准备参与投料的钻孔,最快的一个已打到577.04米,最慢的一个也已打到342米的深度,抽排井下积水已累计106万立方米。为加快封堵突水点进度,神华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加紧实施井下水源封堵工程,希望通过地面钻孔往井下灌注约5000立方米的材料,尽快封堵井底水源后,抽空井下积水,争取早日入井寻找失踪人员,结束矿难营救工作。

以上救援成果的取得,主要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救援总指挥部的科学决策和参与救援工作的专业队伍和自愿者艰苦奋战,凸显了地面钻井在矿难救援中的优势,使钻井队伍成为矿难营救中的主力军。

“2010.3.1”内蒙古在建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主要起因为:矿井+870水平面回风大巷道采掘面突水,透水部位处于奥陶纪灰岩层上,地质结构复杂、含水量极大,其涌水量处于全国第二。中

国煤炭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煤矿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虎维岳说,涌水部位处于距地面400米以下的奥陶纪灰岩层上,是非常丰富的含水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地下暗河”。在地下形成巨大的“水网”,加上地下巨大的压力,该地层的水极易源源不断地相互补给。鉴于对事故起因的准确判断,救援指挥部采用井下抽水与地面钻孔同时进行的施救方案方案,营救井下生死未卜的31名被困人员,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四组数字。

一是从3月2日1时40分,兰州军区给水团安装的1号钻机开始搅拌泥浆,并于4时15分起开始打钻,到6日8时40分许,由中石油抢险救援钻井队负责的一个钻孔终于打至井下202米的巷道内。钻井施救过程仅用了48个小时,打通了第一个生命通道,同时报告井下巷道内空气含氧量为19%左右,同时瓦斯低、气压低,基本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相继,6日15时53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大地技术勘查公司的口径为300毫米的钻机,也打通地面与202米井下巷道的钻孔。这两个相隔不远的钻孔,使井下巷道形成空气回路,为被困者创造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二是抢险救援第一个钻孔被打通后,从地面开始往井下输风送氧,投放营养食物,传输声光信息、通讯设备等,探寻井下被困人员的生命信息。救援人员用挂有红外摄像头、扩音器、回声话筒等器材的电缆绳,顺着钻孔从地面送入200多米深的井下巷道,进行了井下生命信息探测。

三是勇斗“地下暗河”。从3月2日3时34分,一台抽水能力

为每小时155立方米的水泵就安装完毕启动抽水,到增至不同功率的排水泵19台,抽排水能力继续稳定在每小时3850立方米,累计排水53万立方米,井下水位已下降20.51米,控制了水位的上涨。

四是决战涌水点。经过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副院长虎维岳等专家与相关技术人员论证,3月8日启动实施井下涌水点堵水工程,具体措施是在巷道涌水点往外200米处,打与地面垂直距离约420米的钻孔,用注浆等方法将巷道堵死。到3月24日,通过从地面打至井下透水巷道处的3个钻孔,已累计投送骨料102.06立方米、速凝水泥970.76立方米、水玻璃78.63立方米,共计1151.45立方米,占预计需投料的五分之一以上;同时,还有5个准备参与投料的钻孔,最快的一个已打到577.04米,最慢的一个也已打到342米的深度。使被世界上公认的封堵井下水源难题,趋于解决。

从以上跟踪报道的矿难救援事实看,地面钻井救援已成为矿山应急救援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在事故现场的两位德国专家皮特所说,从地面打孔到井下巷道的钻井救援方式,与抽水救援方式同步进行,有利于加快救援进度。

山西省矿山地质垂直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山西省矿山地质应急救援中心是依据省政府晋政办(2005)57号《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意见》,经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晋安建应急(2006)59号文件批复,于2006年组建的。该中心成立以来,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对所属的救援装备和人

员进行了整合落实,现有(美国)雪姆T系列顶驱式车载钻机4台,德国产的顶驱式车载钻机1台,主要分布在山西长治市114勘查院、太原市229水文勘查研究院、148勘查院和大同市115勘查院,使我省矿山地质垂直救援初具规模。近年来,该中心利用现有技术装备和人才资源,积极参加了多起矿井透水事故和煤层自燃灭火等矿山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特别是在2006年参加的左云县“5.18”特大透水事故抢险救援工作中,以精确地定位、高效的速度,完成了4个大口径抽排水钻井成井施工任务,为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赢得了时间,得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省人民政府及当地政府的高度好评。使我省在矿山地质垂直应急救援方面迈出了一步。但是在矿山应急救援方面还存在着装备少、装备不配套、实用技术和救援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使得今年王家梁煤矿“2010.3.28”采空区透水矿难救援,因缺乏水平透巷器材设备和技术操作人员,错失了第一救援时间。最后王家梁矿难救援总指挥部在救援形势紧迫的情况下,不得不联系河南等地的钻井队来进行救援。与此同时在矿山地质垂直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方面,我省矿山地质应急救援中心还没有与全省各市县、各煤炭企业建立起互动联系工作机制,也就是说,很少往来,缺乏沟通,从而造成在矿山地质应急救援方面,不摸底细,不知差距,满足现状;二是在应急救援人才培养、资料信息储备方面与全国邻省相比,差距很大,就拿地面垂直钻井达到目的层位后,进行定向水平透巷技术,我省既没有装备,又没有专业人才,在诸如王家梁矿难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三是在施救程序、解决矿难灾害地质方面,还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