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 人教版
《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人教版高二选修的经典文献之一,《项羽之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欢迎。
如何将这部作品完美地呈现在课堂上,发挥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准备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情节和主题;理解文章中芈姝对项羽思念之情;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分析文学作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汉代历史和文学艺术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芈姝对项羽的深情厚爱,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情节,掌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2)分析芈姝对项羽思念之情,理解作者通过女性视角表达男女之情;(3)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2.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分组阅读、角色扮演等任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主题;(2)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学艺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3)归纳总结法:通过学生的总结发言,归纳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部分《项羽之死》的篇章,引导学生猜测作品内容和主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艺品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2. 观摩教学: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将学生带入汉代战争的历史,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全面感知汉代战争的悲壮与恢弘。
3. 任务导学:教师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分组阅读、角色扮演等活动,全面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挖掘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项羽是个大人物,但是他的命运却让人惋惜,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项羽之死》的教案,希望你会喜欢!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4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将不胜荣幸。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文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 体会司马迁在《项羽之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 《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学习文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霸王别姬》片段,引出课题。
2. 新课呈现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本,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从项羽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中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在《项羽之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课堂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项羽之死》所传达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4. 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项羽之死》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通过诵读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1.2 分析司马迁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1.1.3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文本。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运用文学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项羽的英勇与悲壮,理解其人生观和价值观。
1.3.2 学习司马迁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品质。
1.3.3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项羽之死》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英勇事迹和悲壮结局。
文章以项羽为主线,通过描绘他的英勇、骄傲、固执和悲壮,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理解司马迁的写作手法。
2.2.2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挖掘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和态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项羽和司马迁。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3.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探讨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司马迁的写作手法。
3.4 分析与鉴赏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和态度,分析其写作意图。
3.5 创意写作让学生以项羽为主题,运用所学文学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创意写作中的表现,评价其阅读理解、分析和创作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创意写作,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项羽之死》5.2 历史资料:楚汉争霸相关史实5.3 参考书籍:司马迁《史记》5.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和评论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导入新课时,运用讲授法为学生介绍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和项羽、司马迁的相关知识。
《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项羽之死/司马迁》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项羽的一生及其英勇事迹,深入剖析项羽的性格特点,以及司马迁对其的评价。
2.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领会作者通过描写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性格特点,所表达出的崇敬、惋惜、批判等情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项羽之死/司马迁》这篇文章,理解项羽的一生及其英勇事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深入剖析项羽的性格特点,理解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文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性格特点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为后续分析讨论做好铺垫。
3.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4. 案例分析:通过对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性格特点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6. 总结提升:对文章进行总结,强调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观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项羽的一生及其英勇事迹。
2. 请学生谈谈对项羽性格特点的认识,以及对其的评价。
3. 请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方法,阅读其他相关文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通过对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章的反馈,评价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项羽之死》
教学目的:
1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2.了解“然”“乎”等文言虚词的一些用法;
3.情感目标:领会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教学重点
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新授:
1、作者介绍。
2、解题。
3、学生朗读课文,总体把握课文。
4、翻译课文。
5、赏析课文。
(1)第一自然段: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在这里作者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写得简直如入化境。
(2)第2自然段:
借文惠君的赞叹和提问,过渡下文。
(3)思考:
庖丁技艺高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段写解牛的三个阶段和良庖、族庖、自己的比较,以及达于道后小心谨慎的态度。
三个阶段体现了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
通过对比三者的不同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
(4)第四自然段
文章以文惠君赞叹作结,既肯定庖丁言论的正确,又画龙点睛,点出文章主旨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6、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
三、总结本课主要知识点。
四、能力拓展: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五、作业。
教材思考练习第二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合作探究法3、情感目标: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重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评析人物形象难点:评价人物形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钜鹿之战,27岁的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四面楚歌声中,31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怎样演绎自己的人生呢?我们来学习项羽之死。
板书课题。
2、整体感知:在本文中司马迁选择了哪些重大历史场景描写项羽?明确: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3、文本赏读。
场景一:垓下之围问题提示:“霸王别姬”是《史记》中最悲恸感人,最壮怀激烈的一幕。
项羽兵败垓下,于四面楚歌之中慷慨悲歌。
司马迁是怎样描写当时场面的?明确:司马迁一连用了惊——起——饮——歌——泣五个动词来传达项羽的反应。
这些动词中最能击中你的心扉?先说歌: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该如何读?对于“歌”这一部分的教学,重在指导诵读,读,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生色俱动的情感投入。
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诵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采取男女生比赛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味这一段中的情感。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霸王别姬时的无奈与眷恋,感受到七尺男儿项羽的铁骨柔情。
再说泣:“泣数行下”,这是多么让人心痛的一幕呀!试想,曾经破釜沉舟,威振天下的霸王,此时却泪如雨落,谁能读懂项羽此时的心境呢?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可能会产生不同答案,甚至产生相互对立的观点,而这正是我设计此环节的激活学生的真正用意。
“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项羽唯一一次落泪,也是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
随从将士的“泣”,更是把这种悲凉推到了极致。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教案(1)
《项羽之死》教案【教学设计】:本文虽为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属于“浅易文言文”。
高三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能够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因此,本课设计的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的形象上,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其艺术手法。
【布置预习】:1.通读课文至少两遍,疏通字词句,画出疑难。
2.初步感受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感知司马迁塑造人物的“史记”笔法。
【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并学习司马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清代蒲松龄有一学习自勉联,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涉及哪两位历史人物?说的又是何事?【明确】:上联说的是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灭秦(巨鹿之战,27岁的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为灭秦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人物),下联说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学生比较熟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项羽之死》。
(课题《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师补:《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体例为传记。
二、整体把握1.辨多音字课前大家预习朗读了课文,请为“骑”、“辟”两字正音。
2.整体把握本文记叙的是项羽人生的最后阶段,请同学们按照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分别用几个字概括一下本文的故事情节。
【参考】:大体上能反映故事情节即可,如:(1)垓下之围;(2)被困东城;(3)东城溃围;(4)乌江自刎。
三、分析探讨★分析探讨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1.小组讨论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项羽的性格。
下面,请大家以前后左右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文中表现人物言行的句子分别探讨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及作者所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项羽之死教案优秀4篇
项羽之死教案优秀4篇《项羽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属模块:选修。
学情分析本文选自司马迁《史记》,语言浅显,文意理解难度不大。
因此,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重点放在从散文创造的艺术形象入手,欣赏散文。
单元教学目标:从散文创造的艺术形象入手,欣赏散文。
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把握散文与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分析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把握散文与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
教学难点:评价人物,得出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导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分组合作讨论法。
课前预习1、掌握生字词;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3、品味语言,归纳司马迁对项羽的态度:是褒是贬?教学步骤一、导入蒲松龄曾作过这样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讲了两个人,项羽和勾践。
(项羽)巨鹿之战:骁勇善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英雄鸿门宴:****,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二、整体感知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三、文本研读(方法点拨)1、欣赏垓下之围(突出“泣”字——多情善感)齐读第一段,A、欣赏细节描写展现的“惊—起—饮—歌—泣”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项羽之“泣”的复杂心境;B、欣赏从“声”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乐对人物心理的巨大冲击、“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复叹唱折射的无限苍凉、悲哀和疼惜,感受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怆氛围及音乐的无形感发作用;(播放音频)C、欣赏“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侧面烘托效果,(学生范读)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1《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导言《项羽之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经典主题。
《项羽之死》导学案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研读史料、文献,深入探究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及其意义,从而认识和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根据教材的章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导学:历史背景与原因、过程、意义。
二、历史背景与原因项羽之死发生于公元前202年汉楚交战的末期。
此时刘邦领导的汉军已经击败了楚军,并逐步占领了汉中、三秦等地。
项羽,作为楚汉战争的主将,其军队被迫撤回巴蜀,最后撤到了陈留等地。
汉军趁虚追击,项羽的军队陷入了绝境。
项羽之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项羽与刘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矛盾和竞争关系。
其次,项羽的军队困于长期作战,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失去了战斗力;同时,由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失误,楚军垮台在所难免。
还有项羽个人的性格和作风问题,自视甚高、行事张扬,对自己的盲目自信和自命不凡,也成为了其军败的原因之一。
三、过程项羽之死的过程可以追溯到汉楚战争的起始阶段,即项羽发动反秦义军的时期。
在此期间,项羽以策划策反和士兵的积极参与,成功地联合了南北诸侯,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但他却因商鞅改制的功劳太高,被秦始皇视为难以驾驭的政治危险人物,被贬回故乡。
公元前206年,项羽意欲东山再起,发动了反汉起义。
他以天命自居,打出几连锅不锈钢锅子极具号召力的反汉旗号,吸引了一大批反对汉朝统治的豪杰。
在反汉战争期间,项羽表现出了无人可挡的威武形象,但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发展,项羽的执政能力开始受到质疑。
公元前202年,当统治天下成为唯一正义的政治宣誓时,项羽同自己的军队一起被赶上了历史的巨轮,步入了历史的前台。
公元前202年十月底,吕禄等人在陈留起了复兴楚国的反叛,项羽不得不回应。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 人教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显示: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
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
虞姬其人有姓无名,名早已漶灭在历史断裂的黑洞里了,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呼之。
《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之死》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项羽之死》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叙写]1、通过本文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学生能够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重点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生联系已学过的《鸿门宴》,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讲项羽起兵灭秦、鸿门宴的历史故事。
提问:在起兵抗秦、灭秦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项羽?能征善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在鸿门宴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述了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的过程以及项羽生命中最后的时刻。
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文字疏通,这节课我们要跟随着太史公的笔触继续勾画描摹自己心目中项羽的形象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情节)太史公叙写历史的细腻生动自不待说,但如果要求只用三个短语来记录垓下之战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怎么概括?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深入探究人物形象此时的项羽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们在初读文本时,一定对他有初步的认识。
司马迁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表现项羽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不同的场景着重刻画了项羽形象的不同侧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三个场景,使心中的项羽血肉丰满起来。
讨论:任选一个场景结合文本原句,根据场景想象的项羽的形象,评论其在此场景中突显的性格特点,探讨此场景中塑造这一形象的手段方法。
并尝试着感受项羽的心境。
教师补充:场景一四面楚歌―英雄之侠骨柔情(①学习小组汇报讨论成果,选择同一场景的其他小组补充。
②①全班齐读《垓下歌》,想象项羽的形象,感受项羽的心境。
③教师明确要点:A.欣赏细节描写展现的“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项羽之“泣”的复杂心境;B.欣赏从“声”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乐对人物心理的巨大冲击、“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复叹唱折射的无限苍凉、悲哀和疼惜,感受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怆氛围及音乐的无形感发作用;C.欣赏“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侧面烘托效果,抓“能”字意味的理解。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项羽之死》这一历史事件产生兴趣。
了解项羽的基本背景和历史地位。
1.2 教学内容:介绍项羽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时期。
探讨项羽为何成为楚汉争霸的关键人物。
1.3 教学活动:播放与项羽相关的影视片段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是谁?他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第二章:项羽的崛起2.1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的崛起过程及其领导才能。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优势和劣势。
2.2 教学内容:讲述项羽的崛起过程,包括他领导起义军反抗秦朝的经历。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段。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项羽的崛起过程。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项羽的优势和劣势。
第三章:楚汉争霸3.1 教学目标:了解楚汉争霸的背景和战况。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3.2 教学内容:讲述楚汉争霸的背景和主要战役。
分析项羽在争霸中的军事策略和政治决策。
3.3 教学活动:播放楚汉争霸的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项羽在争霸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第四章:项羽之死4.1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和原因。
分析项羽之死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述项羽之死的经过,包括他在乌江自刎的情景。
分析项羽之死的原因及其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和原因。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项羽之死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项羽之死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历史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项羽之死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历史的启示。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项羽之死对个人和国家的历史教训。
第六章:文学作品中的项羽形象6.1 教学目标:分析文学作品中对项羽的描述和塑造。
探讨不同文学作品对项羽形象的塑造对后世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介绍《史记》、《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对项羽的描述。
《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项羽之死/司马迁》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项羽其人及其一生的主要事迹,尤其是项羽的一段日子和其英勇就义的经过。
2. 感受项羽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项羽之死/司马迁》的内容介绍。
2. 项羽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
3. 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
4. 课文中的语文基础知识。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
2. 项羽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的掌握。
3. 对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的理解。
4. 课文中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对项羽的一段日子和其英勇就义的经过的理解。
2. 对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的理解。
3. 课文中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项羽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情感教学法,通过对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的讲解,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情感内涵。
4. 使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
3.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案例分析:分析项羽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学:讲解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情感内涵。
七、学生活动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提问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促进学生的思考。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3)能够解读并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2. 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3. 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对文中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2. 对历史人物项羽的评价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2)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项羽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让学生注意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写作练习:(2)引导学生思考项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2)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改进方向。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选修》教材;2. 参考资料:有关项羽的历史资料、相关文学作品;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关系等;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羽之死》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壮。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历史背景,增强历史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项羽之死》的主要内容。
(2)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课文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古代战争场面的理解。
(2)对项羽英勇与悲壮的分析。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羽之死》。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项羽的英勇与悲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讲解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悲壮结局。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剖析课文。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项羽的小论文。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023最新-《项羽之死》教案优秀3篇
《项羽之死》教案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3篇《《项羽之死》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2、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高一上学期学过一篇节选自《史记》的文章——《鸿门宴》,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项羽,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思考: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成语概括)骁勇善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叙了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围的全过程以及项羽生命的最后时刻。
上一节课,我们对文章进行了文字疏通,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司马迁的笔触继续勾画、描摹自己心目中的项羽形象。
二、根据故事情节,将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垓下之围。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东城快战。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乌江自刎。
三、了解多维透视法多维透视法,即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人物形象,“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
四、运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1、霸王别姬中的项羽项羽被围垓下,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展现了他悲情英雄的一面。
同美人、宝马的诀别,显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力能扛鼎、能征善战、曾号令天下,现如今却四面楚歌、穷途末路。
人生的境遇变化之快,让他始料未及。
此时最能表现他这种复杂心境的动词是什么?“泣”,极其传神地写出了项羽内心难以言表的情感。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项羽之死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项羽之死教案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备课是很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所以,下面不妨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项羽之死教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项羽之死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亡”、“壁”等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梳理情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准确概括项羽的形象。
3、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梳理情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准确概括项羽的形象。
【学习难点】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用红笔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句。
2、用红笔勾画出描写项羽语言、动作的句子,概括项羽的性格特点。
3、结合文本的故事情节及描写人物的语句,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使用说明】
1、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对合作探究部分独立思考,积极尝试,用红笔做好笔记。
2、学科班长收集并记录学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学案一起上交老师。
《项羽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 课题:项羽之死一、教材分析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
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
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
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
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立足课本解读文章的能力;把握文章内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由品读文本,师生共同研读、探究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读司马迁笔下项人物魅力的同时,体味司马迁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重点:自由品读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五、教学难点:体味司马迁情感内涵,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引导、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
(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电脑显示: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
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
虞姬其人有姓无名,名早已漶灭在历史断裂的黑洞里了,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呼之。
《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三、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二)补充讲解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三)知识梳理;见《优化探究》
第二课时
一、分析讲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
(惊——起——饮——歌——泣)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1、此段中项羽对部下所说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意思。
(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
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第三段: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
1、“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自负。
)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杀数十百人”展现项羽勇猛少敌,势不可挡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
2、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
非常精彩!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3、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1、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
)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无颜见江东父老
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
知耻重义
附:
(二)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
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
《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三)结合《史记·项羽本纪》的有关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骁勇善战,军事天才
坑秦卒,屠咸阳,烧阿房宫好勇斗狠,大失民心
出卖曹无伤冲动轻信,沽名钓誉
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多疑好忌,刚愎自用
三、总结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
(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
(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
(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司马迁的评价: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现代人对项羽的评价:
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
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
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
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项羽虽然最后失败的,但是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刘邦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流氓,但是在历史评价上,我们应当说,刘邦也是个英雄,刘邦叫什么英雄,刘邦叫实事英雄,他是那个时代造就的那个实事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本色英雄抵不住实事英雄。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般来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一个叫历史评价,一个叫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要服从于历史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