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论文
培养朗读兴趣论文
![培养朗读兴趣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908e38915f804d2b16c166.png)
培养朗读兴趣论文【摘要】我还善于用事先准备好与朗读作品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学习气氛,指导学生配乐朗读,用声响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读起来入情入景,如教学《鸬鹚》第一段描写湖面平静时的景象时,我选了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配读课文,立即将学生带入了一种轻松、恬静的意境,同学们读起来绘声绘色,完全投入,把自己与文中的形象融为一体,感情表露也十分真实。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助于提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情境,引人入胜小学生都是故事谜,他们善于从故事中感悟道理获取知识,在朗读前,我经常利用故事引发兴趣:如先讲一些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以及身边的朗读比赛获奖者,他们从小热爱练习、朗读,最终成为著名的主持人和播音员的故事,从而使他们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如:在教《瀑布》一课时的朗读训练时,就可以利用录像来设计导读,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瀑布的魅力景象,当学生看到瀑布从高处飞泻直下,像一串串白色的珍珠镶嵌在高山之上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象时,他们由衷地发出赞叹:“哇!真美啊!”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同学们自然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优美的情景中,极易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二、范读课文,激发兴趣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朗读训练中,我借助人们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用低沉、悲痛的语气配以适当的表情,把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场景读的情真意切,把人们对总理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听了我的范读后,深受启发,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使同学们都能尽力去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去读。
三、赞扬鼓励,激励创新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
培养朗读能力 从小抓起论文
![培养朗读能力 从小抓起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1705d4ce2f0066f5332224.png)
培养朗读能力从小抓起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因此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而低年段更是阅读的启蒙阶段。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低年段入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靠保证。
从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
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能自觉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人格养成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1、培养专心致志的习惯。
古人曰:读书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是的,阅读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排除干扰、专心致志。
这种习惯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很重要,但低年段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差,因此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运用一定的手段,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力较丰富,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唤起再造想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习惯。
2、培养积累的习惯。
语言精妙,源之积累。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的扩充,正是企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
从一年级开始就该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记忆的高峰,背诵古诗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论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0d9df36f1aff00bed51e4d.png)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论文 让书声诗意地流淌在课堂里 ■ 胡琳琳 人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而培养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学生 有效地朗读。
有效的朗读,作为语言的桥梁,是能把作家的文学作品,用有声的语 言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并使其受到感染,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的效果。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并让朗读成为艺术 的再创造呢?阅读教学中,我从以下三方面对朗读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创设朗读氛围,给学生一个温馨灵动的课堂 在充满温馨的课堂里,学生的朗读才能与文本相互碰撞、相互激荡。
只有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字中的情去拨动孩子的心弦,才可以点燃 学生奔涌的激情。
1 注重评价,激发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相互评价、交流,目的有二 其一,充分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在以欣赏鼓励为主的评价过程中领略成 功的喜悦;其二,培养学生在温馨提示的交流过程中收获信息的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评价语言 ★她读得不紧不慢,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从他的朗读声中,我感受到作者悲喜交集的心情。
★她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心旷神怡的海边风景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还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温馨提示,如读《小珊 迪》有关句子时的交流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请注意读出冷的感觉。
★我体会到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 赤脚又红又肿。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不会轻松有力。
★是啊,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连声音也在发抖,我会又轻又慢地 读出这样的感觉 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以欣赏的眼 光和温馨的提示来评价朗读的习惯。
只要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给予肯 定。
2 注重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朗读体验 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朗读经验, 会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22e86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2.png)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1摘要: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学生驾驭汉语的能力。
关键词:诵读;教学;学生;重要性;习惯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诵读是最重要的。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诵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生的文字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文字亦是。
而文字的学习,往往是通过一篇篇文章的诵读,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重视诵读有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同时,识字量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选择更多的书目文章进行阅读。
学生在进行课内文章学习的时候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点。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知优美的韵律。
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朗读技能,就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带领学生共同感受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写作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通过诵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4.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
语言材料”。
当学生的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观点,读起文章来,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有了内容可写。
语文教学朗读的重要作用论文
![语文教学朗读的重要作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98aeaffe4733687f21aa62.png)
语文教学朗读的重要作用论文语文教学朗读的重要作用论文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二、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去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并通过自己的声音将这种感情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出文章的意境,仿佛身在其中,跟随着作者去感受文章中的各种情感。
如《海滨仲夏夜》一文,我在教学时就用充满激情的范读给学生展现此文,读出情趣,使学生听之有味,听之有物,听之欢乐,使学生感觉好像浩瀚的大海就在眼前,从而激起他们感情世界里的浪花,受到美的`熏陶。
三、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进行范读,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读得多了,学生的语感就会更好,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也会更强。
学生爱读、会读,才能有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朗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过程。
当学生逐步掌握文章内容时,我们的教学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是精选出的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教师要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
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走人文章,进入美的境界。
如教学《春天的手》一文时,我并不是单纯地进行讲解,而是引导、激发,并让学生反复地采用各种方式朗读。
这样,死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从而唤起了他们的想象,使他们仿佛看现了春姑娘用那美丽、轻柔的手抚摸着大地,使得大地一片新绿;掠过小河,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这样,学生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又如,学生在朗读《荷塘月色》时会感到在欣赏一幅画、一首诗、一首优美的曲子。
其语言的绘画美、韵律美在诵读的过程中给学生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五、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学生的默读、教师的讲解等。
由于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标准且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刺激学生去模仿。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5cb157de3186bceb19e8bb78.png)
科 教 文化 JJ{
让 朗读成 为一种 习惯
陈俊 梅
( 门小 学 , 江 义 乌 3 20 ) 湖 浙 2 0 8
摘 要: 古人云 :读书百遍 , “ 其义 自见” 。在汉语语 言环境 下学习英语 , 强朗读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识记能力及说英语的能 加 力的培养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 朗读训练的指导和强化训练 , 以使学生达到用英语 交流的 目的。 关键词 : 读 ; 朗 兴趣 ; 习惯
‘ N' k ≥1 4 03
毒 30 1 4
张 拉 力
{【 IN》
2O7. 2
=
,
( ∽ r2
《 形) 扁
《 j 确
6 . - 5
7 , 6 7‘ 2
5 1 T 5 700 270 9O
9 ×1 , 0 9
( I 训练是有 在必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爪. ‘ 遗 忘 曲线 ” 明 : 对于 所学 习的材 料最 初 的遗忘 表 人们 曲线是“ 急剧下降” 但随着时问的进展而逐渐减 的, 慢, 也就是说 遗忘是“ 先快后慢” 它提醒人们要 的, ‘ 时复习” 圾 。因此欺学回家后及时放录音 饭 复 跟彘 及时地复习—下刚学过的教材, 这样效果较 好。但是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往 往需要家长的 监督以及教师的—些检查和鼓励的手段教 师可以 利用家长会等时间向学生家长说明“ 朗读” 对英语 学习者, 特别是初学者的重要性教给家长监督的方 法指 出学生在家中朗读英语的要求泼 给家长“ 朗 读作业” 登记表 由家长监督签上评价和 E期见 下 t
’。 ’
锚 具
望! 号
t- 3 4
钢绞线
数
4 T15
教学论文范文: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教学论文范文: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b135df0479563c1ec5da7199.png)
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它有助于情感传递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来,读出情感来,读山韵味来,比仅用眼睛看的印象深刻得多,感情领会透彻得多。
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朗读必定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正确朗读,养成习惯有人说:宁典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宁典。
在上新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宁形,查找宁音,先“读”为快。
宋代的朱熹对朗读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宁宁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宁音读准,朗读过程中小添宁、小减宁、小颠倒重复宁词,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甲.位开展查宁典比赛和朗读比赛的活动,等等。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二、熟练朗读,掌握节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1i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准宁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话音清晰。
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在课堂上,我先将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拿山一个语段,让1i同的学生来读,比较其好坏。
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山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束缚,山单个的文宁换位到整篇的文章。
著名电影演员邱岳峰同志曾写过一篇有关朗诵的文章。
他说:“不要去念宁儿。
而要去说事儿。
”在诗词教学中,常常感觉开头难读,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
小能尽快进入意境,读起来生硬造作。
这是要加大读的量(次数)。
朗读量的加大定会引起质的变化。
这里的质,是指对隐藏在文宁背后精义的理解以及以后对其他文宁的理解。
如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本文是一首词,在学生预习之后,我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语文朗读论文(5篇)
![语文朗读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e3e9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5.png)
语文朗读论文(5篇)语文朗读论文(5篇)语文朗读论文范文第1篇课堂上老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老师的心情能够感染课堂上的同学,因此,要想使学校生语感与语言力量得以提升,就要对老师领读加以重视,确保领读的正确。
比如,苏教版四班级上册的课文《珍宝鸟》,在对第四自然段进行领读的时候,老师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需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这一段通过对珍宝鸟动作的描写,写出了鸟儿的可爱、淘气,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珍宝鸟的爱惜和宠爱之情。
因此,老师在领读时,要想象出这种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的画面,读出感情。
老师要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对文章表达的思想进行正确处理,并把握好语音和语调,对语速进行正确把握,不能矫揉造作,这是要好好进行学习的,对老师朗读技巧的要求特别高,只有做好了这点,才能对课文中的词句和内涵进行理解,从而将语感把握好。
二、强调细读的方式读书是不能慌惊慌张、急于求成的,肯定要重视涵咏,对书中的韵味进行咀嚼,对其进行渐渐消化和理解,从中获得肯定的启示。
比如,苏教版五班级下册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要对表现儿童多的语句进行细细品尝,说明孩子们在哪,那么春天就在哪,跟着孩子们就能找寻到春天,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理解其隐含的意思:孩子们活泼可爱,就像春天似的生气勃勃。
比如,在对古诗进行教学时,肯定要让同学反复诵读,之后利用领读以及赛读还有唱读等方式,再引导同学去理解其中的诗意,了解其中的感情,最终再进行诵读,加深同学对古诗的理解。
同学在反复进行诵读的时候,感情也会更加深化,在反复诵读之后就会对其更加理解。
反复诵读是学习和鉴赏的一种方法,对于同学语感的培育以及阅读和写作力量的提高都有很好的关心。
有哲学家认为,仿照这一行为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缘由。
宋代朱熹曾经说过,看书就要首先熟读,将书中话背诵下来,就像从自我心中说出似的,如此便可在书中获得肯定的收获。
仿照也就是依据前人阅历进行进展的自己的理论,当自身还没有力量制造理论时就要借鉴前人阅历,并对前人讨论路线进行仿照,省掉不少麻烦。
小学英语教学小论文 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小论文 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69d6b086caaedd3382c4d330.png)
小学英语教学小论文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临近期末,大多是复习课,学生有的就感觉没有平时的课有兴趣,认为自己什么都学会了,尤其是优秀生和中等生,部分潜能生实际掌握得很不扎实,但是当其余的同学说都掌握好时,他们也都自己骗自己说掌握了,但是结和我所带的来两个班上周的考试情况,我感觉学生太过自信,甚至说很浮躁,尤其是在对待平时所布置的作业,书写作业,多数学生还能做的不错,越是前能生,他们越是每次都少写,甚至不写;对于读书的任务更是让我们有些头疼,尤其是到了高年级,难度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加大了,多数学生都是在课堂上还能跟着读,但是对于布置的读书任务就很难检查,有时会让孩子读过后,让家长签读书条,但是每次能做得不错的却很少,更别提那些潜能生了,读英语的家庭作业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似乎就是没有作业,每次一提到这些,就让我们很困惑,总想想出好的方法让学生能更多的去读书英语。
我想或许应该把以下这些多与孩子及家长交流让他们了解英语读说的重要性。
一、朗读能够记忆单词。
孤立的单词不容易记,而语句、文章是有情节的,词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更便于识记。
实践证明,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孩子都善于朗读,通过朗读记忆词汇、积累词汇并丰富词汇。
二、朗读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学英语的人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先动口模仿,朗读所学的句型,课文、名言名句、优秀的英文小诗和短文等,无疑都是模仿的一种好方式。
通过朗读可以训练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培养口头上运用语言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就为大胆地说英语奠定了基础。
从一句到两句、从少到多地开口说使自己产生了学会的信心,从而越学越想学,越学兴趣越浓。
三、朗读也是提高孩子口语能力四、朗读可以促进听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朗读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感知和想象。
它既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记忆,又能增强孩子的语感。
“读”也分很多种,学校老师会利用不同“读”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在家也可以借鉴:1.泛读用录音或教师自己进行课文的示范朗读,为学生的朗读树立榜样。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论文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5f80ce3968011ca200916e.png)
浅谈低年级学生的朗读习惯培养
【摘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承载着更多的使命。
然而当前的低年级学生的“朗读零起点”,造成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的起步培养缺失严重。
笔者将从指导读书姿势,消灭唱读现象,激发朗读兴趣,诊断课堂现象,加强检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重建朗读习惯的策略,以期夯实朗读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朗读习惯培养
当前的低年级课堂,忽视朗读起始教学的现象并不少见。
虽然教材在“入学教育”中安排了有关朗读姿势的插图,但因为之后拼音教学的介入,读书习惯教学被暂时搁置,无法及时学以致用。
在进入课文学习后,一部分老师并没有关注低年级学生的朗读零起点,造成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的起步培养缺失。
主要出现了问题有:
1、读书时的姿势不容乐观
也许受幼儿时期不良习惯的影响,再加上老师缺乏引导,学生的读书姿势令人担忧,既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又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2、制约发展的唱读现象较为严重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经常会一字一顿,拖腔拿调地唱读。
这样的朗读像老牛拉破车似的,不仅不悦耳,而且根本没法表达感情。
长此以往,学生怎么会对朗读产生兴趣?如果教师不给予关注并及时纠正,唱读习惯先入为主,将很难根治。
3、读书声音不会倾听。
关于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思考的论文
![关于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思考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7b7f3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a.png)
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思考的论文关于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思考的论文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技能,是阅读教学实现各项目标的一个有效载体。
语文教学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兴趣、习惯、方法、技巧等方面加强指导,予以落实。
关键词:朗读;能力;阅读教学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历来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些都说明了读在理解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首要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办法:一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等一些手段将文字符号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朗读的激情。
如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瀑布一泻千里的壮丽景观,听到瀑布岩石所发出的像松涛一样的吼声。
学生联想的闸门被打开,文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中活了起来,面对此情此景,学生的朗读欲望被激发,学生禁不住用声音抒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了声传文本的目的。
二是重视教师的范读。
言传不如身教。
教师精彩的范读是唤起学生朗读欲望最有效的手段。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力强。
他们容易受教师语气、语调、表情的感染,会刻意模仿教师语言、语气、神态。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加强范读引导,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
三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的自信心。
在学生朗读文本时,教师要尽量发现学生朗读的闪光点。
有的学生声音哄亮,有的学生感情充沛、有激情,有的学生声音甜美……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不同的特点,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让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初中作文
![让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初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e90c5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c.png)
让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初中作文
让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初中作文
虽然我们学校不是未成年人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但是,在我们学校,诵读经典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班的班名叫琅润园,“琅琅书声,润泽人生”是我们班的班级口号,每学期,老师都带领我们诵读经典作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积累经典作品的晨诵本。
诵读《弟子规》让我们知道,不学礼,无以立。
《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懂得如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们理解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
苏轼的“粗缯大布裹天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看到读书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朱自清的《春》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坚持诵读经典文化后,我们班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同学们变得懂事了,大家在一起互相谦让、互相帮助。
经典作品积累多了,我们能出口成章,写作水平也提高了。
这学期,每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全校的同学在一起诵读经典作品,如今,诵读经典文化,已经成为每个人最喜欢做的事情。
我喜欢诵读经典文化,我们班同学喜欢诵读经典文化,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喜欢诵读经典文化,在我们学校,诵读经典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论文)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f9301802020740be1e9bf1.png)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美国“阅读委员会” 1985年发布的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Becoming a Nation of Readers)的报告。
其中有两条重要的论述:1)给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
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
2) 证据显示,朗读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也成效显著,朗读应该在各年纪都进行。
低年级,朗读习惯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但是低年级新生朗读上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需要教师的发现,也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
我多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的低年级学生朗读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第一,一字一顿地指读、拖腔拉调地唱读。
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差,他们识字不多,朗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准字音上,而忽略句子意思的表达。
由于刚开始学习朗读,学生往往会将感情过分地“宣泄”出来,这就会造成“拖腔拖调”现象。
第二,学生读错字、加字、漏字。
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读得少,不熟练,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三,速度不当,韵文,如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
第四,音量不适,声音不美。
学生有的轻如蚊子叫,谁也听不清,有的大声喊叫,破坏了文章语言的美感。
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故造成严重拖音的现象。
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
第七,许多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甚至熟练地背诵课文,但朗读时仍然缺乏感情。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上存在种种问题都并不可怕,因为在上一年级之前,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学过朗读,不知道该如何朗读。
但是如果在低年级时没有正确引导,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会严重阻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那就是非常严重的语言能力的缺失了。
千里之行 始于“读” 论文
![千里之行 始于“读” 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8983b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4.png)
千里之行始于“读”一—浅谈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摘要:朗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手段,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最常用的方法和最总本的途径。
英语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能有效比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挣续发展。
也就是说朗读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学生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以后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培养口语能力朗读习惯良好的英语朗读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亟要任务之一。
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听的习惯、说的习惯、读的习惯和写的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
“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
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r∙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
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和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善要的。
在英语学习中,我认为应该若全培养小学生三种听的习惯。
1.课堂上静心听的习惯.小学生爱模仿,善模仿,还好表现。
课堂上,常有学生还没等老师说完就急于开口模仿或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
因此,教师耍训练学生养成静心听的习惯,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2.仔细听录音的习惯。
小学牛.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中的重音、停顿等。
因此,教如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在听磁带跟读时,要鼓励他们积极模仿磁带中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
不要只满足于听到了录音内容。
3.善于倾听他人的习惯.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有很多听其他同学说英语的机会。
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
教师在课上要避免枯燥操练,要多用“有意点名,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
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4841e3a41711cc7930b71630.png)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奠基石,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离不开循序渐进的朗读。
但是现在很多语文课堂,已经将朗读教学弱化甚至是摒弃。
本文在关注这一现象的同时,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以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有关朗读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示范课《安塞腰鼓》的课堂实录为基础,重点阐释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积极意义。
标签:朗读教学多媒体技术整合古人朱熹曾经指出:“凡读书……只要是多读几遍自然上口,永定不忘。
”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 可见,无论古人还是今者,都对朗读的重要性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重要手段。
一、朗读教学现状当下的语文教育中的朗读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以下,是笔者对南京市某校初一初二年级共634名学生进行的有关朗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数据呈现:由以上表格呈现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绝大部分的初中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出声音进行朗读;大部分学生也不认为朗读对语文学习是有帮助的;而部分学生认为他们的任课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教学,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老师有没有进行朗读教学。
可见,当下的语文教学,是将朗读教学逐渐忽视甚至是忽略了。
笔者也对其中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试图想弄清为什么有这样的数据结果。
很多学生都反映不知道怎么读,也不好意思读;还有很多学生反映每次上课老师都是请朗读好的学生去读书,其他学生都是“洗耳恭听”;部分学生反映老师有时就放放示范朗读,大家跟着念一遍就过去了,觉得朗读可有可无……看来,学生有这些认识,还是和教师的教学有关。
那么,目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又是什么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思考:二、目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困境1、教师自身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教师急于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他们希望通过“讲一讲”、“问一问”的方式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课堂时间有限,能挤占的就是朗读的时间。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af059b1852458fb760b5621.png)
2015年5月中旬刊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改变对策梁艳玲(吉林省大安市实验小学吉林大安131300)【摘要】人类获得知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阅读,阅读可以说是人类赖以发展生存的前提条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发展,培养个性,拓展知识面而言有着非常重要和明显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明显,可以通过阅读提高见识,丰富视野,同时也能激发智慧,促进身心成长,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阅读现状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84-02一、小学生阅读现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同时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家长、老师可以为其选择一些适合孩子读的绘本画,也可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彭连国(昆明市倘甸“两区”凤合镇新城小学云南昆明655215)【摘要】朗读是一种有效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给予时间,提升理解力、细品语言、增强技巧,借助形式,培养语感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优化方式【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84-01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可用一个“读”字概括,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业是围绕着各种形式的朗读而展开的。
《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在小学阶段,朗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朗读教学,不断丰富朗读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从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关于朗诵教学论文让朗诵成为主旋律
![小学语文关于朗诵教学论文让朗诵成为主旋律](https://img.taocdn.com/s3/m/54066244f524ccbff0218405.png)
小学语文关于朗诵教学论文:让朗诵成为主旋律注重朗诵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硕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取得爱的安抚、情的熏陶。
从而增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进展。
朗诵一旦成为学生的欢乐,那么,就必然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穷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因此朗诵应成为低年级阅读课的主旋律。
那么,如安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诵境遇,有效培育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呢?下面就以《小鹰学飞》为例,介绍指导朗诵培育语感的方式。
一、找提示语,选语感点。
[教例]:师:当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说了什么?生:我已经会飞啦!(出示句子: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快乐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师:这是小鹰飞到的第一的高度,它可快乐了,禁不住喊起来--生:(声音响亮)我已经会飞啦!师:嗯,喊出来了,再快乐些。
生:(快乐、知足地样子)我已经会飞啦!师:是的,多快乐呀,还挺得意呢!咱们学着他的语气一路读一读。
(学生齐读)[评析]:课文中有些句子,专门是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本身就提供了情感朗诵的“提示”。
因此,在指导学生情感朗诵时,可引导他们找出并体会文中最能表情达意的词、句、段(即语感点),然后练读,如此就能够读出必然的韵味,语感也取得了训练。
那个地址学生依照“喊”与“快乐地”提示语,便明白小鹰的话应读得响亮高兴,以表现小鹰的得意。
二、联系实际,迁移情感。
[教例]:师:当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时以为自己已经会飞了,老鹰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生:还不算会飞。
(出示句子: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师:平常妈妈对你说话时是怎么样的?生:妈妈对我说话时声音很温柔。
生:妈妈对我说话时很亲切,带着微笑。
生:妈妈是和善可亲的。
师:说的真好,妈妈是温柔亲切和善可亲的,当一回妈妈对小鹰说说这句话。
(生自由练习)生:(温柔)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师:猜猜妈妈说这话时内心是怎么想的?生:飞得只比大树高关于咱们鹰来讲不算会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摘要:英语朗读训练是英语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英语的学习掌握,特别是实际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义重大。
而就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这一类群体而言,英语的朗读训练正越来越被忽视。
通过对高职护生朗读现状的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势在必行。
要充分调动其朗读热情,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高职护生;朗读现状;分析对策
对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除了母语之外,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像是一次历经重重艰难,克服重重险阻的长征。
但是作为一门已经在中国被广泛传授多年的第二语言,英语于我们早已不再陌生,并且还在不断渗透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学习语言有诸多方法,其中,朗读便是最直接,最基础的一项基本功。
俗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能生巧,巧能生精”都能说明朗读学习的重要性。
然而,对于某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这一技能正被渐渐忽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护生这一群体英语朗读现状分析,找寻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一、高职护生英语朗读现状
(一)英语朗读学习易被忽视
随着时代的进步,进入大学并继续深造越来越容易,因此,高职入学的门槛逐渐降低,学生的总体质量也不断下降,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词汇量掌握不够,阅读和理解方面有困难,尤其是听说能力明显不足。
高职护理
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的需要,对于英语课重视不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相对被动,课后更是不愿在英语上花太多力气。
(二)朗读缺失产生的负面影响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和评价其运用能力的四项基本技能,它们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此,若是长期忽视朗读学习,必然对其他能力造成影响。
(1)听力理解困难
缺乏朗读,使得语音基础薄弱,无法正确区分一些近音词,同音词,和各种词汇变形等;另一方面,朗读的缺失,也制约了对于文化背景等知识面的拓展,从而影响听力储备,这些都会使得听力能力得不到发展。
(2)口语表达困难
长期的缺乏系统的英语朗读训练,使得“开口难,难开口”现象日益突出。
基础不扎实,语音不规范都会造成学生信心大减,羞于开口,甚至于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3)阅读理解困难
长期坚持有规律的朗读训练,能够使朗读者建立起一定的英语思维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
相反,如果缺少良好的语感和英语思维方式,就完全制约了阅读能力的发展。
(4)写作实施困难
写作练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习读甚至背诵很多具有代表性的
范文,在重复的朗读和背诵中不断加深印象,从而进一步形成系统的英语思维。
因此,如果缺乏这一过程,在写作时,很多关键性的书面表达就可能词不达意。
二、英语朗读学习的重要性及作用
(一)英语朗读学习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其中明确规定出读的能力与其他技能是平等的,同样重要的,不可缺少的。
而且这种读绝不能仅限于阅读,一定还要注重朗读。
所谓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
它是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是口,耳,脑的同步合作。
大量的、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而广泛的朗读更能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英语朗读学习的作用
英语朗读学习的重要性特别体现在其作用上:
(1)规范发音标准度
语言是有节奏的,英语的节奏感尤其突出。
英语的节奏是句子
的重音在句子中有规律出现的结果,而对于重音等发音规律的掌握必须赖于长期的朗读,使语言产生节奏感,朗读起来就能更加流畅,更加优美。
(2)提高听力水平
在平时的听力练习中,光靠听,记忆是很短暂的,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之,如果把所学过的词汇、句子乃至整篇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在听的时候,就能迅速找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3)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坚持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准确地朗读课本上的对话、课文和相应的阅读材料,利用口,耳,脑三位一体的方式,反复地把进入耳朵的语言告诉自己的潜意识,使语感不断增强,英语思维能力也得到逐渐培养,也能进一步促进阅读和写作水平。
三、高职护生英语朗读学习策略探讨
(一)创设英语朗读的环境
相对而言,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比较差,英语课程少,专业课压力大,学生们基本上每天都“泡”在汉语中,对于英语朗读更是重视不足。
为此,作为教师,就要为他们充分创设良好的英语朗读环境。
(1)突破障碍,勇于开口
对于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使很多高职生难以开口,也不想开口读英语,渐渐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导致恶性循环。
应鼓励他们
多开口,先从简单的句子,其次到名言名句,简单对话……一步步引导学生多练,纠正他们的发音,并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这必然会提高学生开口朗读的勇气。
(2)营造氛围,大胆朗读
第二语言的习得,需要一个充分而真实的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创造“真实语境”。
结合阅读材料,准备好合适的道具,设定角色,情境等,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去模仿,体验,感知英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合理安排,按时朗读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要持之以恒,多学多练。
要给学生们设定严格而合理的朗读时间,按时大声朗读。
每天哪怕多练五分钟,日积月累,都会有不小的收获。
(4)学练结合,及时检测
高职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太强,比较被动。
为此,老师应该多布置朗读练习作业,如朗读对话,课文等,及时进行检测,并可计入平时成绩,这让学生们不得不重视起来,课后也能自觉主动地朗读。
(二)培养英语朗读的习惯
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教有学。
而对于高职生而言,主动学习的过程尤为重要。
学生们完全可以利用平时相对充裕的课余时间来练习朗读,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这就需要他们从现在做起,重视朗读,培养良好的英语朗读习惯。
(1)放开嗓音,大声朗读
朗读,能够同时运用发音器官,视觉器官和大脑,而大声地朗读,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更加刺激大脑,使印象加深,从而增强记忆。
学生们可以先大声朗读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水平稍有提高后就能朗读一些报刊杂志等,培养出英语语感,还能增加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一举多得。
(2)利用资源,认真模仿
英语的朗读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学生们不仅可以跟老师练习,还可以借助教材录音,电视新闻,影视资料,网络学习等各种资源来了解标准的语音语调,并跟着录音认真模仿听说。
在模仿中能充分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英语情境,提高语音水平。
(3)掌握技能,有的放矢
任何高效的学习都需要掌握技巧,同样,英语朗读水平的提升,也要依赖于朗读技巧的辅助。
首先,要注重每个音的标准度,特别是元音要饱满响亮,这就需要扎扎实实的模仿;其次,要注意语音语调,分清重读和轻读,升调和降调,并且要正确的断句,这就需要多接受老师指导或多研习相关语法。
(4)循环往复,及时巩固
对高职生而言,课内的朗读训练是很有限的,所以朗读延伸至课外势在必行。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所发现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在最初的阶段进行多轮练习,反复训练,及时巩固,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最终,朗读水平必然提高。
四、总结
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学习永无止境。
不论学习者年龄几何,是何种水平,何种专业,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勤勉的态度,持续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在努力过后,一定能如愿以偿,实现自己的目标。
每一位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珍惜现在大好的学习时光,在不断练习中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的养成将会伴随一生,为以后的自我学习提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所以,从今天做起,向着目标进发吧!
(作者单位: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