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科学教育的源流)【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90933341eb91a37f1115ca6.png)
第10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1.工业革命出现的哪些变化预示着教育变革时代的来临?答: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为标志。
由农业、手工业经济向城市里由机器驱动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变的革命性进展。
工业革命时期发生了以下变化:(1)政治的民主化政治的民主化趋势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选举权的扩大和普及增强了个体的受教育意识,因为只有提升文化水平,才能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社会地位。
其次,各国自由主义政党在谋求国家世俗化和教育世俗化的努力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再次,通过议会制,各种教育法律得以颁布和实施,从而推动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发展。
至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立了以普及初等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制度。
(2)工具理性的兴起首先,科技进步使得科学的世界观最终取代了宗教的世界观,人们的理性观念得以提升。
其次,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工具理性精神的成熟和完善,人类已经进入了希冀借助科学、理性的途径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目的。
再次,工具理性强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它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的科学精神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
这一思维使得教育研究和发展具有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对近代教育的改造和变革、为近代教育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哲学思潮的繁荣哲学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19世纪出现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唯意志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思潮先后出现,从而为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理论来源,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各国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建立。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奠定了基础,加速了教育科学化进程,这一时期出现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联想主义心理学、理性主义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
总体而言,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文化科技领域呈现繁荣景象,政治也日渐开明。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8cf0b19960590c69fc37682.png)
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永恒主义教育的观点的是()。
A.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B.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C.学校课程应当以实用学科为中心D.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答案】C【解析】永恒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
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②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③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④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2.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提倡宗教教育的是()。
A.新托马斯主义B.永恒主义C.存在主义D.分析教育哲学【答案】A【解析】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
它的主要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③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④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3.不属于新托马斯主义的观点的是()。
A.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C.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D.教育权应由国家掌控【答案】D【解析】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③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④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4.存在主义者要求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关系应是()。
A.我与您B.我与你C.我与他D.我与你们【答案】B【解析】存在主义教育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强调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其代表人物布贝尔曾写过《我和你》等著作。
5.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开辟了道路的一种教育思潮是()。
A.结构主义B.存在主义C.要素主义D.新行为主义【答案】D【解析】新行为主义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开辟了道路。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圣才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圣才](https://img.taocdn.com/s3/m/8aaffafb312b3169a551a41b.png)
第13章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冷战使教育面临怎样的挑战?答:(1)国家实力对教育的挑战①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较量,政府不断宣扬国家利益受到挑战,使教育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
②冷战中的激烈竞争使各国深刻认识到精英人才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于是进一步强化了精英教育的倾向。
(2)意识形态对教育的挑战①美国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强迫许多教师进行“忠诚宣誓”,授权学校可以解雇那些涉嫌有“共产主义”倾向的教师,一些州还对教科书的内容严加审查,凡对美国政治制度不满的内容一律删除。
②苏联十分重视在学校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苏联社会的下一代是社会关系的代表者,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共产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所必备的高度的道德和文化的人。
”(3)社会理想与社会问题对教育的挑战①美国20世纪50~60年代,贫困问题、种族问题、民权问题等诸多社会问题严重困扰着美国社会。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着手实行改革。
肯尼迪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试图解决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而约翰逊则提出了“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
教育被看作是实现这些社会理想的重要武器。
②苏联苏联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改造与培养人才有分不开的关系。
在社会改革中对教育提出:a.人的思想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b.发展人的智慧才能,以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
c.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技术进步对劳动者专业技能的要求。
(4)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挑战①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竞争异常激烈,新科技革命给教育带来了挑战,它势必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要有相应的改革。
②新科技革命呈现出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涌现,人们把它称之为“知识爆炸”的时代。
③各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出现了很多新兴的边缘学科。
这就要求学校教学内容要能够及时反映这些新知识、新信息,并且不断开发新课程。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7d0309d2cc58bd63086bd14.png)
第三编现代教育的变迁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1.分析现代教育起源的背景及其特性。
答:(1)背景①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近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国民义务教育制度、教育民主和平等观念、整齐划一和高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方法、程序化的教学过程等重要内容,知识中心、学科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等成为其主要特征。
这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快速普遍地提高了人类的文明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人。
②近代教育的弊端近代教育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如,在工业化社会基础上诞生的教育的制度化特性,则可能使人在教育中丧失个性、自主和自由,阻碍个人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生活、社会和儿童相脱离的现象;教育不能适应后期工业化社会和民主社会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等。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改革和探索教育新形式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起源了。
(2)特征与以往的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具有科学、开放、多元、平等、强调个性和合作的思想特征。
从而形成了与以往教育不同的,以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学生为中心、能力为中心、作业为中心作为其主要特点的西方现代教育,从根本上影响了欧美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
①强调将教育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②强调教育的科学化,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从整体有机的角度来看待儿童;强调儿童的自主、自由和自我发展能力,重视经验和活动;③强调社会合作和劳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
2.论述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
答:(1)发展历程①兴起时期(1889~1914)a.乡村寄宿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是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
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b.其他类型学校在乡村寄宿学校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欧洲还出现了另一种不同于乡村寄宿学校的实验性新学校。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5a7e4865901020206409c0c.png)
第10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1751年,在美国创办了第一所文实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杰斐逊B.富兰克林C.林肯D.贺拉斯·曼【答案】B【解析】文实中学是由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这是18世纪中期美国中等教育界的新生事物,文实中学大多是私立收费的,有的还是寄宿学校,既开设古典文科课程又开设实际应用学科。
他被称为“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2.关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一种明确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B.有一定积极意义,推动教育的发展C.完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D.带有一定的机械化倾向【答案】C【解析】C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而心理学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法、手段;A项,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B项,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学理论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世界近代教育的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D项,根据教育性教学思想,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3.创立“恩物”这一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B.福禄培尔C.陈鹤琴D.杜威【答案】B【解析】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
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①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②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③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7世纪教育的沿革)【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7世纪教育的沿革)【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46ce99f08a1284ac9504316.png)
第8章17世纪教育的沿革1.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对欧洲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答:近代科学革命丰富了人类的科学知识,开拓了人类的认识视野,提升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1)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增长,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教育的传播及教育科学化进程近代科学革命兴起所产生的最直接结果是,人类社会的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的增长。
随着科学逐渐地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的注意力也开始从天上转移到人间,从探索超自然的事物转向研究自然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创造带来了自然科学知识的繁荣。
除天文学、力学、医学生理学之外,数学、化学、冶金学、博物学以及电磁学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科学研究方法取得突破性改进,科学理性精神得以确立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使研究的领域得以拓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而且也使研究方法得到了突破性的改进。
建立在经验和正确感知基础上的新科学方法的应用,打破了少数精英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垄断,“任何具有足够才智的人都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而且能用来掌握新的实验和观察原则、了解从资料中得出恰当结论的途径。
”从而使知识的等级色彩开始消退,而民主性的特征不断增强,这都为随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可能。
(3)科学理性精神得到树立,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近代科学革命不仅产生了新的知识以及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科学革命的伟大成就破除了人们长期迷信的并带有宗教灵光的权威观点,树立起了科学的理性精神,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
(4)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型学校在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欧洲主要国家的学校教育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主要表现为一批新型学校的建立、课程内容的世俗化、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及新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2.近代初期的科学教育呈现出哪些特征?答:近代初期的科学教育呈现出的特征有:(1)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16~17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巨变使得自然科学逐渐摆脱了神学束缚,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人们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征服和控制自然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804a6b6a2161479171128db.png)
第7章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义务教育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路德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答案】B【解析】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起者是马丁·路德。
按照路德派教义,个人的信仰源于个体对《圣经》的独立的理解。
人人都应读《圣经》。
这种平等的观念反映到教育上则意味着受教育权利的平等。
他认为应使每一个儿童,不分男女贫富都受到教育,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普及。
与普及教育的主张相联系,路德进而提出义务教育的主张。
他认为,对父母而言,使子女受教育是一种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对行政当局而言,使儿童受教育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应强迫父母把子女送入学校受教育。
对不承担义务的父母,国家应予以惩罚。
2.罗耀拉领导的(),是一种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
A.教区学校B.主教学校C.修道院学校D.耶稣会学校【答案】D【解析】耶稣会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其首创者是西班牙人罗耀拉。
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的考虑,耶稣会集中全力于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而不重视初等教育。
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统称为学院,其中初级部5~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和大学预科,学习内容以文学科为主,耶稣会学校富有成效主要取决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3.有关耶稣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完备的组织管理B.高水平的师资C.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D.顺应宗教改革潮流【答案】D【解析】耶稣会学校的教育富有成效,主要取决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耶稣会教育有其致命的弱点,即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
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是与民族国家的兴起相对立的。
必然因之而遭到各民族国家的拒斥,富有成效的手段服务于一个背时的目的,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结果必然为历史所淘汰。
4.下列选项中的学校与其他类型不同的是()。
A.免费学校B.贫儿学校C.流动学校D.文法学校【答案】D【解析】D项,文法学校是西方一种历史悠久的普通学校类型,英国近现代主要中等教育机构,收取学费,招收对象多为贵族阶层子弟。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36e49897375a417866f8ff8.png)
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6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全人”有何特征?答:(1)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猛烈地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禁欲主义观点,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自然本性。
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追求人的幸福,成为人文主义区别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主张在现实的人生中要采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烈地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由此而产生的个人主义的特征主要是强调个性解放、突出个人性格、挖掘个人潜能、依靠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价值。
(3)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世界观框架的束缚,但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却在不断地修正着这个框架并改变了它的重心。
人文主义者越来越多地歌颂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力量,赞美人的理性和意志的自由。
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提出了“全人”理想,人文主义者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文化和智力的统一,即塑造拥有最高智慧的全才。
北欧人文主义兴起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北欧洲诸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较意大利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相对倾向于贫民和社会。
(1)不同之处①教育性质不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世俗性。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注重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具有较强的宗教性。
②教育内容不同意大利的教育注重文学和美学,北欧的教育注重宗教和道德教育。
③培养目标不同意大利强调培养城市公民,北欧强调培养君主和朝臣。
(2)相同之处①注重对古典科目的学习与研究;②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③反对经院哲学,强调个性解放;④注重古典语言;⑤两地后期均出现了形式主义。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562f1eec850ad02df80416d.png)
第1章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1.1复习笔记一、教育的起源(一)人类的起源1.神创说最早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主要来自于神话和宗教,即运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解释人类的起源。
神创说最为集中地表现在基督教神学中。
神创说根据基督教神学的理论,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是上帝的最高造物。
2.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家对生物进化过程的研究和现存生物的验证。
1859年,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达尔文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而来的。
3.劳动起源说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类本身”的思想。
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势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推测,人类的进化是从“攀树的猿群”开始的。
(二)教育的起源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也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
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
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习题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2ca41667ec102de2bd8991.png)
1.主張“教育生物起源說”の是()A.孟祿B.達爾文C.利托爾諾D.湯姆遜2.主張“教育心理起源說”の是()A.利托爾諾B.沛西.能C.孟祿D.湯姆遜3.學校教育產生在人類の()A.原始社會末期B.奴隸社會晚期C.封建社會D.資本主義社會4.教育與生產勞動脫離,最早發生於人類社會の()A.原始社會B.奴隸社會C.封建社會D.資本主義社會5.下列哪些學校是不屬於古代埃及の學校類型()A 僧侶學校B 宮廷學校C 騎士學校D 書吏學校6.下列那個選項與古代印度教育沒有關聯()A 婆羅門B 比丘尼C 古儒學校D 亞曆山大1.教育起源於勞動說2.教育の心理起源說3.教育の生物起源說4.青年之家辨析題1.一般認為,教育首先起源於勞動,並為生產勞動服務。
2.教育起源於兒童無意識の模仿。
3.動物界存在著教育現象,例如大貓教小貓捉老鼠。
4.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完全脫離,這是奴隸社會教育與原始社會教育の最本質の區別。
簡答題1.原始社會教育の基本特點是什麼?2.簡述古代學校萌芽の原因?3.東方文明古國學校教育の類型有哪些?4.東方文明古國學校教育の基本特徵有哪些?論述題1.簡述外國教育史の歷史分期和發展主線。
2.研究教育起源問題の意義何在,簡要評述教育起源の幾種代表性觀點。
3.簡述原始社會教育の形式、內容與基本特徵。
4.簡述古代東方國家學校の類型及其教育特徵。
5.論述學校教育產生の必要條件。
6.你怎樣看待文化教育上の“西方中心論”?>> 查看/完成作業:教育起源和東方文明古國教育練習題古希臘教育練習題古希臘教育練習題1.古希臘の阿加德來學園是()創辦のA.蘇格拉底B.柏拉圖C.亞裏士多德D.昆體良2.智者派提出了古希臘課程中の()A.“前三藝”B.後四藝C.《荷馬史詩》D.《伊索寓言》3.斯巴達教育要把氏族貴族子弟訓練成為()A.公民B.紳士C.武士D.騎士4.柏拉圖最終の培養目標是()A.武士B.士農工商C.哲學王D.公民5.古希臘雅典教育の特性是()A.身心和諧發展B 強調軍事技能C 強調勞動D 強調教育平等和女子教育6.下列那個命題是柏拉圖所描述()A 學習即回憶B 人性本善C 教育遵循自然D 教育是經驗の成長9.蘇格拉底法の特性有()A 師生平等,對話式啟發誘導B 強調教師の傳授C 諷刺學生,要突出學生の無知D 一定要在街頭進行名詞解釋1.智者派2.蘇格拉底法3.《理想國》4.學園5.理念論6.回憶說7.呂克昂8.美德即知識9.斯巴達教育10.自由教育11.雅典教育12.四因說判斷題1.斯巴達教育の唯一目の,就是要通過嚴酷の軍事體育把氏族貴族の子弟訓練成為體格強壯の武士。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圣才 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圣才 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fa3da35ff5335a8102d2204e.png)
包括了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 岛。 a.西亚古国的文字 西亚古国的文字包括楔形文字和腓尼基人字母。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 域最辉煌的文化成就之一,腓尼基人字母是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 b.西亚古国的文学作品 西亚古国留下的文学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史诗,《吉尔伽美什史 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此外,还有一些反映尖锐的阶级矛盾和贫 苦人民生活的作品,如《主人与奴隶的对话》《咏受难的诚实人的诗》 等。 c.西亚古国的法典 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叶,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居民苏美尔人就已制定出 了成文法典。两河流域出现的法典主要有《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 典》《俾拉拉马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亚述法典》等,其中影响最 大、保存最完整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d.西亚古国的宗教 两河流域形成的关于世界的起源、诺亚方舟等传说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 经典《圣经》的来源。古代希伯来人形成的犹太教及其经典《圣经》对 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e.西亚古国还在天象、数学、农业生产、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 就。 ③古印度的文明进程 a.古印度文字 印章文字主要是刻在皂石、象牙、赤陶和铜制成的印章和护符上,虽然 至今仍不能完全解读这些字,但它是古代东方最早的文字之一。 b.古印度文学作品 古印度的文学作品包括宗教诗集《吠陀》、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 衍那》、小说等。另外,古代印度在语言学、语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成 就。 c.古印度宗教 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吠陀教,后演变为婆罗门教,影响 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印度出现了列国林立的局面,一些 手工业者和商人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不满,出现了各种思潮,佛教就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d.古印度文明在天象、数学、医学、农学、建筑艺术方面也取得了杰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科学教育的源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科学教育的源流)](https://img.taocdn.com/s3/m/69edd744ce2f0066f433228e.png)
第8章科学教育的源流一、单项选择题1.贯穿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指导性原则是()。
A.直观性B.巩固性C.量力性D.教育适应自然性【答案】D【解析】D项,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他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和谐发展。
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
其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
包含两层意思:①指明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这些规律;②既然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那么。
就应当努力探明、发现这些规律。
ABC三项是夸美纽斯提出的重要的教学原则。
2.夸美纽斯认为学校组织形式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相当于春、夏、秋、冬。
A.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B.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C.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D.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国语学校【答案】A【解析】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
他以鸟儿选择在春天繁殖,园丁选择在春天种植为例,认为适应自然的教育也应该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期开始;在一天之中,应该在早晨读书。
由于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组织便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
3.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教育家是()。
A.培根B.洛克C.夸美纽斯D.斯宾塞【答案】A【解析】培根提出了研究百科全书式知识的理想,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尤其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价值,将自然科学视为知识的最主要内容。
4.英国近代最早提出科学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C.怀特海D.罗素【答案】B【解析】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e005ee1b307e87101f696c3.png)
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所引发的教育变革有哪些。
答:终身教育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后,便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终身教育”已成为建立学习化社会的象征。
(1)终身教育的含义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的教育:①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②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以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
(2)终身教育的目标①培养新人终身教育不仅能够使人适应各种变化,特别是经济和职业方面的变化,而且能够培养人的丰富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能充实、幸福地生活。
②实现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朗格朗主张学校教育的“重点一定要放在为民主而教育人这一点上”,终身教育是“实现真正平等教育的手段”。
(3)终身教育的原则①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以防止知识过时;②使教育计划和方法适应每个社会的具体要求;③在各个阶段都要努力培养新人,使之能适应充满进步、变化和改革的生活;④大规模地调动和利用各种训练手段和信息,这种训练和信息超出了对教育的传统定义和组织形式上的限制;⑤在各种形式的行动(技术的、政治的、工业的、商业的行动等)和教育的目标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4)引发的教育变革①终身教育的发展预示着社会结构将朝着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方向变化,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学校将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与现实生活隔绝、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闭区域。
②按照“终身教育”的设想,从学校毕业将不再被看作是教育的终结,而是新教育的开始,终身教育将有助于社会为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利提供终身保障。
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
④尽管对于如何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对教育进行总体规划仍需进一步探讨,但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为宗旨的终身教育理论和模式必将会改变世界教育的面貌。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世纪教育的演进)【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世纪教育的演进)【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c3d0624d4d8d15abe234ee1.png)
够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是要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自觉、自动地学习,要激
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兴趣、采取直观教学的方法等,让儿童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d.青春期(15~20 岁)
主要是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儿童要开始接受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学会做一
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卢梭认为,道德教育应该从人的自爱、自利开始,进而培养人的善
良的情感、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坚强的道德意志。同时,卢梭还提出了在这个时期进行爱情教
育和性教育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④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则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主要原则是要正确地看待儿童,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3)意义
①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
②确立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③奠定了内发论思想观念的基础。
1 / 10
圣才电子书
正确的教育。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儿童期(2~12 岁)
主要是感观教育。任务是使他们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但是不要强
迫他们去读书。
c.青年期(12~15 岁)
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儿童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有用的而且能
④为新儿童观的确立做出了贡献。
⑤促进了感观教育的发展。
⑥具有世界性的广泛影响
2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影响了康德思想乃至教育思想的形成; b.影响了德国泛爱教育运动; c.影响了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 d.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4 / 10
圣才电子书
③教学内容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10e1b9e87c24028905fc335.png)
第12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战后教育重建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1)教科文组织的成立及其组织结构①成立1946年11月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一次大会,该组织正式成立,简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②宗旨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的交流促进各国间的合作,从而对和平、安全、正义与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③组织结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主要机构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
大会为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开会一次,决定该组织的政策、计划和预算。
执行局为大会闭幕期间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由总干事领导的秘书处负责执行日常工作。
(2)教科文组织的活动及贡献①教科文组织成立初期,其活动领域主要集中在欧洲,为战后重建欧洲的文化教育提供服务。
②大批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加入该组织,使它进入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新阶段。
其活动自然也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增加了诸如扫盲计划、反对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等方面的内容。
③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儿童基金会等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了一批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的重要项目。
④教科文组织的突出优势就在于它具有进行广泛的智力合作的能力,它是一个“知识性组织”,拥有智力资源的优势,在巴黎总部汇集着多方面的一流专家,并与各成员国家的优秀学者联系密切。
2.日本战后教育重建的基本措施是什么?答:二战期间,日本教育体系具有浓厚封建与国家主义思想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一度停办,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几乎完全瘫痪。
(1)教育重建政策的确立①1946年,日本颁布战后新《宪法》,提出了发展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实行义务教育。
②1946年8月,日本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制定了《教育基本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a.教育目的“完善人格、尊重个人价值、培养充满独立精神的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
b.教育方针“尊重学术自由,培养进取精神,通过互敬与合作,致力于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外国教育史_张斌贤_习题
![外国教育史_张斌贤_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36bd8bd4d8d15abe234e3a.png)
1.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孟禄B.达尔文C.利托尔诺D.汤姆逊2.主张“教育心理起源说”的是()A.利托尔诺B.沛西.能C.孟禄D.汤姆逊3.学校教育产生在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晚期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最早发生于人类社会的()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下列哪些学校是不属于古代埃及的学校类型()A 僧侣学校B 宫廷学校C 骑士学校D 书吏学校6.下列那个选项与古代印度教育没有关联()A 婆罗门B 比丘尼C 古儒学校D 亚历山大1.教育起源于劳动说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3.教育的生物起源说4.青年之家辨析题1.一般认为,教育首先起源于劳动,并为生产劳动服务。
2.教育起源于儿童无意识的模仿。
3.动物界存在着教育现象,例如大猫教小猫捉老鼠。
4.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完全脱离,这是奴隶社会教育与原始社会教育的最本质的区别。
简答题1.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简述古代学校萌芽的原因?3.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类型有哪些?4.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论述题1.简述外国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和发展主线。
2.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意义何在,简要评述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形式、内容与基本特征。
4.简述古代东方国家学校的类型及其教育特征。
5.论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6.你怎样看待文化教育上的“西方中心论”?>> 查看/完成作业:教育起源和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练习题古希腊教育练习题古希腊教育练习题1.古希腊的阿加德来学园是()创办的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2.智者派提出了古希腊课程中的()A.“前三艺”B.后四艺C.《荷马史诗》D.《伊索寓言》3.斯巴达教育要把氏族贵族子弟训练成为()A.公民B.绅士C.武士D.骑士4.柏拉图最终的培养目标是()A.武士B.士农工商C.哲学王D.公民5.古希腊雅典教育的特性是()A.身心和谐发展B 强调军事技能C 强调劳动D 强调教育平等和女子教育6.下列那个命题是柏拉图所描述()A 学习即回忆B 人性本善C 教育遵循自然D 教育是经验的成长9.苏格拉底法的特性有()A 师生平等,对话式启发诱导B 强调教师的传授C 讽刺学生,要突出学生的无知D 一定要在街头进行名词解释1.智者派2.苏格拉底法3.《理想国》4.学园5.理念论6.回忆说7.吕克昂8.美德即知识9.斯巴达教育10.自由教育11.雅典教育12.四因说判断题1.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解及考研真题详解】(1-7章)【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解及考研真题详解】(1-7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9b9b2acf61fb7360b4c65dd.png)
杨马人注重对男童进行教育,把勇敢、好斗品质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如杨马人 的男子在教育儿子时,总是希望把他们培养成生性多疑、脾气暴躁、动辄诉诸武力的人。杨 马人父亲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挑逗儿子打自己,然后报之以大笑并对儿子的“勇猛”倍加赞赏。
二、史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实际教育部分 (1)劳动生产经验的传递。 (2)军事体育。 2.理论教育部分 (3)学习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禁忌和部落的光荣业绩和传统。 (4)宗教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 3.方法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1)代表人物 前苏联教育史专家麦丁斯基等。 (2)基本观点 劳动是人们的认识的主要源泉,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一定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 劳动经验的情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因而劳动必然是教育产生 的最初的本源。 (3)对其理论观点的批评
2 / 10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础,为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1)史前社会的青年礼(成年礼)
概念:所谓的“通过仪式”,是从英文“Rites of Passage”转译过来的,其意义在于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必须经过几个生活阶段,每个人的社会属性也正是通过这些重要的阶段
不断确立起来的。
作用:一个人完成新的社会角色的转变,进入成年人的社会,其地位和权利得到社会的
第二节 史前教育
一、史前教育的概况 1.前氏族时期(原始公社):共同劳动中接受教育,生产劳动经验、知识,群体生活 习惯、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经验; 2.母系氏族时期(1.5 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 3.父系氏族时期:男女青年学习不同内容,青年礼;
3 / 10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科学教育的源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科学教育的源流)](https://img.taocdn.com/s3/m/de6e10d3fe4733687f21aa0b.png)
第8章科学教育的源流1.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对欧洲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答:近代科学革命丰富了人类的科学知识,开拓了人类的认识视野,提升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有:(1)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增长近代科学革命兴起所产生的最直接结果是,人类社会的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的增长。
随着科学逐渐地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的注意力也开始从天上转移到人间,从探索超自然的事物转向研究自然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创造带来了自然科学知识的繁荣。
除天文学、力学、医学生理学之外,数学、化学、冶金学、博物学以及电磁学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科学研究方法取得突破性改进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使研究的领域得以拓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而且也使研究方法得到了突破性的改进。
建立在经验和正确感知基础上的新科学方法的应用,打破了少数精英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垄断,“任何具有足够才智的人都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而且能用来掌握新的实验和观察原则、了解从资料中得出恰当结论的途径。
”从而使知识的等级色彩开始消退,而民主性的特征不断增强,这都为随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可能。
(3)科学理性精神得到树立,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代科学革命不仅产生了新的知识以及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科学革命的伟大成就破除了人们长期迷信的并带有宗教灵光的权威观点,树立起了科学的理性精神,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
2.近代初期的科学教育呈现出哪些特征?答:近代初期的科学教育呈现出的特征有:(1)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16~17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巨变使得自然科学逐渐摆脱了神学束缚,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人们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征服和控制自然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最早敏锐地洞察到科学的实用价值及其教育意义,并积极倡导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推广,所以在科学教育中,强调是讲授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科学教育的源流
8.1复习笔记
一、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
(一)兴起的根源
1.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是社会生产长期发展的结果
(1)到14、15世纪,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欧洲的农业和新兴手工业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
(2)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上的运用又带来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加以理论上的说明。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1)中世纪后期,罗盘和航海图的使用,推动了海外探险活动;
(2)地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课题。
3.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近代科学得以兴起的文化思想环境
文艺复兴运动使受宗教禁锢的欧洲人得到思想的解放,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
1.天文学领域的发展
(1)哥白尼的日心说
(2)伽利略的天文探究
(3)第谷与开普勒的天文探究
2.医学生理学领域的发展
(1)维萨里的人体学说
(2)塞尔维特的小循环理论
(3)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3.力学领域的发展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三)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
1.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增长
2.科学研究方法取得突破性改进
3.科学理性精神得到树立,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
二、近代科学教育的萌芽
(一)近代科学教育号角的吹响
1.弗朗西斯·培根
(1)生平简介
①首先吹响近代科学教育号角;
②在自己等著作中,最早表达了近代科学观,阐述了科学的目的、性质以及发展科学的正确途径,首次总结出科学实验的经验归纳法,并极力提倡科学与社会生产的结合,大大推动了近代科学以及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2)教育思想
①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②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
③构建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④设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乌托邦方案
(3)教育影响
作为“科学教育之父”,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夸美纽斯、洛克等教育家的实在论教育学说,为近代教育的科学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2.勒内·笛卡儿
(1)生平简介
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2)教育思想
①强调遵循科学的方法
②强调理性的作用
(3)教育影响
①让人们认识到经院哲学教育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知识,也培养不出来有独立判断的求知者;
②冲击了破旧的经院哲学思想;
③对科学摆脱旧的传统思想有进步意义。
(二)科学社团的设立和科学知识的传播
近代科学革命不仅产生了一种新的知识以及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产生了提倡、记录和传播这种知识的新的学术机构:
1.英国皇家学会
2.法兰西科学院
3.莱布尼茨与柏林科学院
三、实在论教育学说
(一)人文实在论
1.产生背景
人文实在论是实在论教育学说的早期表现形式,反映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带给教育思想界的最初变化。
正是在批判和改良旧教育的基础上,人文实在论教育学说应运而生。
2.主要观点
(1)强调古典人文知识并与科学知识融合
(2)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3)强调学以致用,适应现实生活
3.倡导者
(1)拉伯雷
①彻底揭露和抨击经院主义教育的形式和教条主义倾向;
②在教学方法上,主张采用直观原则,发展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精神;
③培养的是掌握理论和实际只是。
身体健康。
适应现实生活的全面发展的巨人。
(2)弥尔顿
①期望培养出聪明、有教养而富有责任感的公民与领导人;
②设计出一套年轻贵族和绅士的教育计划,并建立“学园”来落实计划;
③其教育理念既崇尚古典主义又超出古典主义。
4.思想评价
(1)坚持把古典语言,古典著作及《圣经》的学习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
(2)积极提倡拓展教育内容,有机强调要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到儿童教育之中;
(3)积极反对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的文字主义、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
(4)认为学习经典文献的目的在于帮助青年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社会实在论
1.主要观点
(1)强调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适应
(2)注重社会经验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3)崇尚务实
2.代表人物:蒙田、洛克
3.洛克
英国著名经验主义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思想家,是经验主义认识论和白板说的奠基者,同时也是绅士教育的提倡者。
(1)教育内容
在论述教育内容时,洛克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即体育、德育、智育,作了明确的区分。
①论体育
洛克非常重视体育,他认为人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幸福地生活和工作,克服开拓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艰苦环境。
洛克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体育见解,例如饮食清淡、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少吃药物等。
②论德育
洛克认为,德行的原则是要学会自我克制、服从理智,儿童可以通过在心理上忍耐痛苦、克制欲望来养成坚毅勇敢的个性。
另外,洛克还重点阐述了“礼仪”的养成。
③论智育
洛克认为,学问应该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强加的负担。
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打开智慧之门,尊重儿童的兴趣和心理,让儿童喜爱知识、尊重知识,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学习知识,
把学习有用的知识作为一种习惯。
(2)教学方式
洛克对学校持否定态度而提倡家庭教育,一方面表明他对当时英国学校中经院主义教育和重古典语文、轻实际知识的古典主义教育的不满,另一方面反映了自冲世纪以来,英国贵族阶级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的阶级偏见,洛克思想中的保守性在这里可见一斑。
(3)教育的目的和途径
①目的是:培养绅士
②途径是:绅士教育和家庭教育
(4)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
(5)教育思想还包括“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纸,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6)主张取消的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7)评价
①洛克的教育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与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时代和国界,成为许多教育思想家的出发点;
②18世纪启蒙思想的先驱;
③其绅士教育思想为创办新教育指明了方向,对英国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感觉实在论
1.主要观点
(1)注重感官作用下的知识获得
(2)注重科学的认识规律
(3)注重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