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恙虫病的治疗体会
恙虫病20例临床护理体会
![恙虫病20例临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024e732376baf1ffc4fadf7.png)
使背侧区域的肺组织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不能有效氧和,同时痰液引流不畅易滞结,引起肺部并发症[5]。
因此在这段时间,特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让他们配合并协助患者每隔2小时变换体位,变换体位前后必须查看患者的体征,并询问患者的要求。
左右翻身时,应有2人或2人以上协助,使患者头颈部和躯干成一直线,动作要轻柔缓慢、协调一致。
扶患者坐起时,应由两人分别站在患者两侧,用前臂同时扶起患者的头颈部,避免头部左右摇摆及大幅度地转动,防止牵拉血管蒂而发生血管危象,坐位时,应为患者叩击背部,将五指并拢,使手掌呈空杯状,以手腕的力量迅速有节律从背部由下而上,由外至内叩击,可促进痰液的排出,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可减少频繁使用吸痰器进行吸痰造成患者的气管壁损伤,从半卧位改为平卧位或平卧位改为半卧位时,摇床速度一定要慢,不可急速。
另外鼻饲时及鼻饲30分钟后一定要抬高床头。
21214 手术3天后的体位护理:3天后,基本上度过了血管危象期,如果皮瓣颜色正常,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因为此时伤口疼痛减轻,体力逐渐恢复,活动能力及范围逐渐增加。
早期的活动不但可预防肺部感染,增强上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功能,还可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使患者增加信心早日恢复健康。
长时间卧床引起循环动力学变化,表现之一为血压的变化,如眩晕、直立性低血压、下肢血循环不良。
由卧位移向立位,最初15分钟循环血量丧失15%~20%[6]。
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由于病情需要长时间卧床,渴望早日下床活动。
因此第1次下床时应指导患者不要急躁,应先鼻饲后在床边坐15~30分钟,无头晕时方可下床。
由护士和家属扶持,头颈部仍不能大幅度转动,仍要注意使患肢抬高,前臂可用绷带从颈部悬挂于胸前。
先在床边或病室内小范围走动,最好不超过30分钟,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脸色和主诉,如有不适,应立即卧床休息。
随着术后日期的延长,活动范围应逐渐扩大,但应注意个体差异,一定要在患者可承受的能力范围内。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恙虫病的体会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恙虫病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a67831dcc7931b765ce152f.png)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恙虫病的体会关键词小儿恙虫病阿奇霉素疗效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038小儿恙虫病每年都有散发病例出现,临床上传统抗感染的治疗办法是使用四环素、氯霉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这些传统的抗生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极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选用安全的抗生素治疗是每个临床医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们对2007~2008年收治的恙虫病小儿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恙虫病患儿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
年龄6.5个月~12岁。
婴幼儿17例、学龄前儿童9例、学龄期儿童6例。
全部来自农村,4~5月发病2例,6~8月发病15例,9~12月发病15例。
临床表现均有发热、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
其中6例有肝大、ast、alt升高的肝损伤表现。
外斐实验1:20者13例、1:40者8例、1:80者6例、1:160者3例、1:320者2例,病程2~10天。
方法:除一般的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外,均选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剂量为10mg/(kg日)加入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用3天、停4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用阿奇霉素5天内临床症状消失;②好转:用阿奇霉素7天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无变化。
结果32例患儿治愈28例(87.5%),好转4例(12.5%),抗感染的有效性显而易见。
讨论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似,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独特,与红霉素相比具有对酸稳定性强、半衰期长、感染部位组织及细胞内药物浓度高、抗菌谱广,能更强地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作用和细胞穿透性,使细胞内浓度高,有利于细胞内病原菌的清除,临床上广泛用于成人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抗生素治疗,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而用于小儿恙虫病的治疗几乎未见报告。
由于恙虫病系东方立克次体感染,其特征是在细胞内寄生,体积比细菌小,呈双球或短杆状,多成对排列,大小不等,0.2~1.5μm,感染东方立克次体后,通过6~18天的潜伏期,出现临床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9385f34856a561252d36ff8.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1例确诊为恙虫病的患者全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6%。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疗效观察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焦痂、皮疹及淋巴结肿大为特征[1]。
恙虫病以鼠类为主要储存宿主,恙螨幼虫为媒介而传播给人。
云南普洱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温热潮湿气候适合恙螨的生存,故为恙虫病高发区域。
2007年3月~2011年3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患者41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1例均为恙虫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5例,年龄30~67岁,病程4小时~1周,经询问接触史,发病情况,体格检查存在焦痂,检测血常规,外斐试验,符合恙虫病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①中医治疗:口服中药汤剂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方中水牛角、生地清营凉血,清解营分热毒,丹皮、赤芍、玄参凉血解毒,且能凉血活血,又能加强水牛角、生地清营之功效,又能宣发被郁之肺气,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除气分热,且能杀虫除螨,更以竹叶心入营清热降火,除烦利水,使气营之热邪从小便而出。
冷水煎煮20分钟,取600ml汤液,日1剂,分3次口服,3剂为1个疗程。
②西医治疗:以抗生素抗病原治疗为主,结合本地情况首选四环素,成人剂量0.2g,每日1次,连服5~7天,同时给予卧床休息,高蛋白、高热量、容易消化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视病情补充维生素。
疗效判断标准:以治疗3天后的检查结果为准。
①显效:体温降至正常,焦痂明显开始愈合,焦痂周围局部淋巴结不肿大,血常规、外斐试验恢复正常;②有效:体温明显下降,焦痂开始愈合,焦痂周围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血常规、外斐试验检测结果好转;③无效:初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变或有加重趋势。
恙虫病15例临床诊治体会
![恙虫病15例临床诊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e6a15dfb9f3f90f76c61b71.png)
~
次服 , 为 1疗 程。均 口服 3个 疗 程 , 6剂 每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心电图 , 停药后观察
0 3—1 。 . 年
0 1— . 5年 ; 毒性 冠状 动脉性 心 脏病 5 病 9 例、 心肌炎 1 、 5例 心肌病 2例。均经心 电 图检查 , 其中窦性心动过速 1 例 , 8 窦性心动 过缓或伴心律不齐 2 , 4例 频发早搏 2 , 6例
Ⅱ、 Ⅲ度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8 。 床 症 状 多 有 例 临
疗效判 断标准 : ①痊愈 : 症状 ( 心慌 、 胸闷 、 心前 区不适 ) 全消 失 , 心 电 完 查 正 常 , 药 1 后 未 见 复 发 ; 好 转 : 状 停 年 ② 症 基本消失或 明显好转 , 电图基 本 正常 ; 心
心 律 失 常 在 r 医 的 主要 病 机 是 上 焦 f 1 卫气不足 , 心之 营 』 凝 气 , 《 问 ・调 l Ⅱ 如 素 经论》 :营血气 , 谓 “ 卫气 去故 日虚。 心失 ” 卫气温养则其动缓 , 其营血濡养则 其动 失 急, 以致 心之 阴阳失交 而动搏舒 缩缓 急失 调 。经言“ 治 其 虚 , 问其 余 ” 不 安 。养 心 汤方 中人参 益气 补血 , 黄芪 助气 行卫 , 两 药为君使气 血生化 有源 , 枣仁 、 子 酸 柏 补血 养心 气 以安 其神 , 茯苓 、 茯神补益心 脾, 宁心安神, 远志安神益智, 半夏曲燥 湿, 祛痰涎淤阻 , 川芎行气活血 , 当归养血和营, 五味子收敛心气 以从其“ , 欲” 肉桂与人 参、 黄芪 , 当归等补气补血药相配可温阳化气, 鼓舞气血生长 , 加强补血养心之功, 甘草益 气补心 , 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 使阴阳相交, 心 气 自宁 , 奏补 血 宁心之 功 。 共
恙虫病30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30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1104ccf18583d048645901.png)
恙虫病30例临床分析目的总结30例恙虫病诊治的临床经验,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方法对3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漏诊而延误病情,故对该病早期诊断极为关键。
用氯霉素治疗恙虫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标签:恙虫病;氯霉素;误诊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急性疫源性传染病。
该病起病急,严重者可因心肺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而且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漏诊而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科自2007年7月至2009月8月收治30例恙虫病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
年龄18-70岁,中位年龄40岁,以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
发病前均有确草地坐卧史或野外作业史。
发病季节均在5-11月,其中7-9月发病22例,约占73﹪,起病就诊时间3-15天,平均(7±5)天。
1.2 研究方法收集30例恙虫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及治疗经过、转归和误诊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2.1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体温均在38.5-40.3℃,热程5-20天,平均(10±3)天。
其中腹痛、腹泻5例(17﹪);咳痰、咳痰10例(33﹪);呼吸困难、心悸2例(6.7﹪);疲乏、食欲减退2例(6.7﹪);头疼5例(占16.7﹪);浅表淋巴结肿大5例(17﹪);焦痂28例(93﹪),其中腋窝及腹股沟各10例,颈后6例,乳房周围4例,外生殖器5例,腰臀部3例。
皮疹2例,表现为全身皮肤类圆形淡红色丘疹。
心动过速2例。
2.2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8例,最高15.7×109/L,N82.3﹪.其余的白细胞总数均在正常范围,但中性粒细胞总数均偏低。
血小板减少25例,在(56-95)×109/L之间。
1例恙虫病的诊疗体会
![1例恙虫病的诊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d57c2c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3.png)
1例恙虫病的诊疗体会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螨叮咬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
发热、皮疹、关节痛等。
我曾经接诊过一名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以
下是我的诊疗体会:
首先,对于恙虫病的疑似病例,我们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旅行史、接触史等。
如果有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应该考虑进行相关检查。
对于本例患者,我先是询问了其旅行史和接触史,并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其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考虑到恙虫病的可能性比较大,我建议进行相关检测。
其次,对于确诊的恙虫病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
病情,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方法。
此外,对
于一些症状明显的患者,如关节痛严重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一些对症
治疗的方法,比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最后,对于治疗后的恙虫病患者,我们应该进行后续随访,观察
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病情好转,症状缓解,我们应该考虑进行
治疗的调整和终止。
比如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期间,要注意患者
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恙虫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疑似或确诊的患者,
我们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注意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
便及时进行调整和终止治疗。
恙虫病18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1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8d0091aa00b52acfc7ca9c.png)
恙虫病18例临床分析作者:童瑞敏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目的:探讨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选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18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8例患者经阿奇霉素治疗,体温下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肌酶等指标均恢复正常,全部治愈。
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并发多系统受损,阿奇霉素疗效明确。
【关键词】恙虫病;阿奇霉素;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4-0108-01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
临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严重者甚至可发生死亡[1]。
本文将2011-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8例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例患者全部住院治疗,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45~66岁,诊断标准按照第7版《传染病学》诊断[2]:(1)野外作业史;(2)发热;(3)焦痂或溃疡;(4)淋巴结肿大;(5)皮疹;(6)血清外斐氏试验1∶160以上。
1.2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8 ℃~40 ℃,呈弛张热或稽留热;皮肤出现特征性焦痂或溃疡16例,焦痂或溃疡多分布于腋窝、腹股沟、会阴等隐蔽、潮湿的部位,少数分布于四肢、乳房、脐部;13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常见的部位是颈部、腋窝、腹股沟,活动度可,部分有压痛;所有病例均有皮疹,充血性斑丘疹多见,皮疹呈暗红色,压之褪色,以胸腹部及背部多见。
其他症状可见全身不适、头昏、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咳痰、肝脾肿大、结膜充血等。
1.3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正常12例,白细胞增高2例,白细胞降低4例,血小板减少2例,尿蛋白阳性2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7例,血清肌酐升高3例,血清心肌酶升高3例。
18例恙虫病的医治体会
![18例恙虫病的医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ab590cabd64783e09122bff.png)
18例恙虫病的医治体会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机型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通过恙虫病幼虫叮咬传播得名。
临床上以叮咬部位显现焦痂或溃疡形成、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和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为特点。
恙虫病近半年来在我市普遍流行,我科持续收治恙虫病患者。
由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该病医治无效,且容易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消化道出血、支气管肺炎乃至心功能、肾功能衰竭。
因此把握好该病的初期诊断、合理用药大为重要。
现报告恙虫病患者18例如下。
1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本组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9-55岁,平均37岁。
病程3天至1个月。
入院时均有发烧18例,可见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淋巴结肿大17例,周围血液白细胞减少13例,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15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2例。
医治方式一样医治予以卧床休息,进食高能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纠正水电解质平稳,高热患者尽可能予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敷,乙醇擦浴等,尽可能幸免利用大易发汗药物。
病因医治口服盐酸多西环素连服6天并发症的处置本组18例患者中,均不同程度地并发了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肺炎、消化道出血。
针对并发症予以了异甘草酸镁针100mg静滴护肝,参麦针40ml静滴,口服曲美他嗪、三磷酸腺苷护心,泮托拉唑针40mg制酸护胃,并发了支气管炎选用头孢二代药物抗感染。
2结果本组18例患者,其中16例在本院踊跃医治痊愈出院,2例并发了严峻的心功能、肾功能衰竭,转院后也治愈,无1例显现生命危险及后遗症。
3讨论恙虫病患者好发于我市农村,要紧见于野外劳动及在河边洗菜洗衣的农人,笔者以为该病重在初期诊断、初期医治。
本组18例患者在外院均有医治史,最长者医治达1个月。
院外用药经查实均不同程度利用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其中有1例患者在本地卫生院持续输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达1个月,该患者3周前右边腋下显现1×1cm大小焦痂,而且右边腋窝淋巴结肿大胀痛,现焦痂已脱落形成疤痕。
不典型恙虫病18例误诊分析
![不典型恙虫病18例误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82b5dc3186bceb19e8bb54.png)
1.3 建立人工气道与通气方式及时间 气管插管68例,留管时间6h~84h,平均32h。
气管切开30例,初始直接切开1例,气管插管后改气管切开29例,留置导管时间72h~246 h,平均125h。
1.4 转归 治愈89例(90%),住院时间为7d~21d,平均15.5d。
多器官衰竭死亡7例,自动出院2例。
2 讨论急性有机磷中毒后,在早期使用足量的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后,大部分患者能痊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呼吸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原因而死亡。
呼吸衰竭是AOPP的主要死亡原因,救治呼吸衰竭是抢救AOPP成功的关键环节。
47例表现为胆碱能危象特点,属于中枢性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常因有机磷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神经,可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
有机磷还可有直接的神经毒性作用,此外其他并发症所致的中枢缺氧均导致呼吸中枢麻痹。
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
若患者出现紫绀、多汗、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整和严重缓慢节律(双吸气、呼吸表浅、呼吸停止)、意识障碍及血气异常应立即行MV治疗,抗毒剂的合理使用是关键,但机械通气是急救成功的先决条件,气管插管时机掌握尤为重要。
50例表现为周围性呼吸衰竭特点,也称中间综合征(I M S),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和迟发性神经病变前,一般在急性中毒后24h~96h发生,胆碱能危象纠正,患者意识清楚下发生。
其机制多认为中毒后膈神经和肋间肌神经-肌肉接头处大量Ach蓄积,使突触后膜神经受体很快脱敏,而使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可先有颈、上肢和呼吸肌麻痹。
若患者出现抬头无力,呼吸幅度减弱,呼吸减慢和不规律,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应尽早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由于I M S发生的多样化,临床上常有误认为中毒反跳而加大阿托品的使用,故对I M S有害无益。
治疗I M S有报道用氯磷定冲击疗法,但我们认为机械通气还是最为关键。
低氧血症持续时间过长,可加重脑水肿使昏迷加深,其阿托品化不易观察,往往造成阿托品过量中毒。
恙虫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恙虫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eb3591c52d380eb62946de2.png)
恙虫病一般发生于 6~10 月份,8~9 月份为最高峰,但全年均 有发病者,本院处西南边陲,是恙虫病好发区、流行区。本组 25 例 患者,其中男 18 例,女 7 例;年龄 20~65 岁,平均 42 岁。本院收治 的患者全部为农民,在当地卫生所服药、打针,用药不详,病情未 见好转。基本病例都是因高热、寒战、剧烈头痛、四肢酸痛、结膜充 血、咳嗽、胸痛等。入院后进行全身检查,发现有焦痂。经使用氯霉 素、四环素、多西霉素等药物后,体温正常,25 例患者经本院精心 治疗及护理全部治愈出院。 2护 理 2.1 高热护理 患者高热时体温高达 39~40 ℃,呈 弛 张 热 型 ,伴 有寒战、剧烈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护理时应严密观察其生命体 征变化,高热时冰敷降温或温水擦浴、药物降温等,擦浴动作要轻 柔。体温监测每 2~4 小 时 1 次 ,严 防 虚 脱 。同 时 密 切 观 察 面 色 、脉 搏、呼吸、血压,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高热时口腔分泌物
现 代 医 药 卫 生 2013年4月15日 第29卷 第7期 J Mod Med Health,April 15,2013,Vol.29,No.7
·1079·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 眼科学[M]. 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8. [2] 李美玉. 眼科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87. [3] 陈敏. 62 例 超 声乳 化 白 内 障摘 除 加 人工 晶 体 植 入 术 的 手 术
参考文献
[1] 薛黎明,黄晓美. 恙虫病并发中毒性肝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 中 国 实 用 护 理 杂 志 ,2007 ,23 (8S):62-63.
26例恙虫病护理体会
![26例恙虫病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2f7b24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6.png)
26例恙虫病护理体会
1.恙虫病患者需要休息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避免脱水。
2. 在恙虫病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需要及时测量体温,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3. 恙虫病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皮肤病变的情况,并及时更换干爽的衣物和床单,以避免感染。
4. 饮食方面,应供应丰富的营养,但要避免油炸、刺激性食品等。
5. 对于恙虫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6. 恙虫病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等。
7. 在恙虫病患者出现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
8. 应给予恙虫病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关心,帮助患者安心治疗。
9. 对于恙虫病患者的家属和饮食人员等,应加强对病情的了解和防范措施的宣传。
10. 在恙虫病的疫情流行期间,应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管和清理工作,以减少病媒蚊的滋生和传播。
- 1 -。
对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对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722ef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a.png)
对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3-01-09T00:48:28.9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9期作者:林秀燕[导读] 目的: 总结本病区9例恙虫病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林秀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摘要】目的: 总结本病区9例恙虫病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我科9例确诊为恙虫病患者,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综合的护理。
结果: 恙虫病患者,通过实施有效治疗及临床观察、全面有效的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 早期确诊、积极对症治疗、严密观察病情、细致护理是治疗恙虫病的关键。
【关键词】恙虫病;观察;护理体会恙虫病亦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又称东方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恙螨叮咬而传播。
临床上以发热、叮咬部位出现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1]。
潜伏期4~21 d,一般为10~14 d。
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可在1~2d达 39℃~40℃以上,多呈弛张热型,偶有畏寒或寒战,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乏、食欲减退等症状[2]。
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引起心肌损害、脑病、多器官功能受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我科9例确诊为恙虫病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精心的临床观察及做好高热护理、心理护理及焦痂护理,全部病人均治愈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我科共收治恙虫病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年龄26-70岁。
均来自农村,发病前1周~3周内有田间劳动、野外活动接触史。
2.观察与护理2.1焦痂与皮疹的观察与护理焦痂与溃疡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对早期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其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4cm~1.2cm,焦黑色,边缘整齐稍隆起呈堤围状,周围有红晕。
仔细观察皮肤有无皮疹、溃疡、焦痂及部位、大小、形状,是否继发感染。
恙虫病18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1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3c7b40e45c3b3567ec8b5b.png)
恙虫病18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恙虫病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及治疗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8例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18例均来自恙虫病疫区,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5~9月,患者均有发热,其中39℃以上高热15例,占83%;外斐试验阳性18例,占100%;脾肿大7例,占39%。
结论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5~9月为其主要发病季节,发热、溃疡、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外斐试验阳性为其特点,四环素治疗效佳。
[关键词] 恙虫病;临床;分析;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收治18例恙虫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10~57岁,其中10~19岁2例,20~29岁1例,30~39岁3例,40~49岁8例,50~59岁4例。
1.2流行病学资料云南省云龙县是恙虫病老疫区,所有患者均来自该县。
发病季节:2、3、4月各出现1例患者,5月4例,7月2例,8月4例,9月3例,10月2例。
1.3临床特征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表现,其中达40.0~40.5℃者5例,占27.8%;39.0~39.9℃者10例,占55.6%;38.7~38.9℃者3例,占16.6%。
伴有典型焦痂、溃疡样皮损者3例,占17%;局部浅淋巴结肿大者3例,占17%;脾脏轻至中度肿大者7例,占39%;肝轻度肿大1例,占6%;合并肺部感染者5例,占28%。
1.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增高5例,占28%;白细胞值在正常范围内者13例,占72%;18例患者外斐试验均呈阳性。
1.5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四环素口服,并辅以对症支持治疗,高热者给予解热剂及物理降温,补液、调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结果经过治疗用药1~3 d后,所有患者体温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伤18例分析
![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伤18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281f9983d049649b665853.png)
例
3
:
x
线摄片
. ,
:
5
例肺炎
4
临床 医 生 要 充 分 认
, 、 ,
例 间质性 肺 炎
、
例 胸腔 积 液
7
识 本病 的 流 行 特 点 临 床表 现 做 好 全 面
,
②心 肌 损 伤
GOT LDH 2
, ,
例 占 3 9 % 其中
例
细 致 的体检 减 少 误 诊 避 免 损伤 机 体各脏 器 功能
3
、 。
⑥ 胆 囊 炎 腹 腔积 液 例有 腹 腔 积 液
。 ,
:
3
8 % 例 占 1
B
.
,
3
:
8 例 (占 3 伤 1 9 % ) 男性
6
例 女性 1 2
46
.
,
例
18
,
入院 后
超提 示
年龄
15~
78
岁 平 均年 龄
,
,
5
,
岁
。
。
例
2
例 提 示 胆 囊炎 表 现
上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器 官 功能 损 伤 合 并器 官 损 伤 多 者达 休克 死 亡
入 院 后查 肾
,
恙 虫 病 诊断标 准
① 夏秋 季起 病 有 野 外接 触史 ② 突然
,
功能 尿 素氮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升 高 平 均 升 高
;
1 4
l
mm o f
/
L
其中
。
2
例 尿 酸和 肌 醉均
,
高热 有特 异 性 焦 痴 和 虫 咬溃 疡 ③ 淋 巴 结 肿大 皮 疹 肝 脾肿大 ④ 外 裴 氏反 应 阳性
18例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18例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3bdedd716fc700aba68fc58.png)
18例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心得。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例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患者,年龄42~6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
对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好转3例,治愈15例。
结论:在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精心护理,有效健康教育,不仅可使患者放松心理,而且可缓解并发症的进展。
对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帮助较大。
因此,积极有效的专科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恙虫病;中毒性肝炎;护理恙虫病是经由恙螨叮咬而将恙虫病东方立克次体传染给人体引起的急性发热发疹性传染病,它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其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农民、与草地频繁接触的人,从事野外劳动者易得该病。
由于立克次体在体内死亡之后,释放的毒素可导致肝脏充血、水肿、细胞变性、灶性坏死,引起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1-2]。
笔者所在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0月共收治18例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患者,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病情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7例,女13例,年龄42~65岁;全部病例均有野外活动史,平均住院天数21.5 d。
本组首次确认的17例,另1例患者,女,52岁,农民,因高热,全身不适症状,在当地诊所输液1周,病情未见好转来笔者所在医院普内科就诊。
畏寒、高热、面色苍黄、全身乏力,肝功能示ALT/AST中度增高,总胆红素轻度增高,以“肝损害原因待查”住院。
入院后经仔细的全身检查,发现右侧乳房下缘有一个典型焦痂,进一步检查后,改用恙虫病治疗方案及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肝功能明显改善,19 d后痊愈出院。
2 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实行精心细致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而且也认识到恙虫病对肝脏损害时暂时的,且该病不会传染别人,使患者对恢复充满信心。
恙虫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恙虫病患者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ea003f7ccbff121dd3683df.png)
恙虫病患者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12-27T16:02:38.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叶凤英[导读] 出院指导告诉患者出院后要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杂草,灭鼠,消灭恙螨孳生地。
叶凤英(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科 5457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266-02 【摘要】目的总结恙虫病的临床护理特点,提高护理人员对恙虫病的认识。
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月住院的118例恙虫病患者的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精心护理和治疗所有恙虫病患者痊愈。
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宣传教育对于治愈本病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恙虫病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鼠类为主要的传染源或寄存宿主,以恙螨幼虫为媒介。
恙虫病立克次体从恙螨叮咬处侵入人体,局部繁殖,引起皮损,继而直接或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在血管内皮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生长繁殖,放出大量立克次体及毒素引起恙虫病立克次体血症和毒血症,导致多系统和器官受累[1]。
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持续高热、皮疹、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叮咬处有特异性焦痂或溃疡,亦可有严重病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现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8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80例,女38例,年龄16~78岁。
平均年龄42.5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其中4~10月份112例(占94.92%)。
所有病例发病前1~3周均有田间劳动、野外活动或接触草地史。
1.2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①发热。
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病后持续高热108例(91.53%),起病时伴有畏寒或寒战95例(80.51%)。
18例恙虫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18例恙虫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d59b2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4.png)
18例恙虫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梁健珍;邓彩红;黎彩霞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09(15)23
【摘要】目的总结18例恙虫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18例恙虫病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施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5例,未愈2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恙虫病是区域性疾病,我省是高发区之一.应充分利用医院和社区资源,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加强对社区人群特别是经常进行野外工作的人群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和疾病的防护措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3页(P97-99)
【作者】梁健珍;邓彩红;黎彩霞
【作者单位】526040,高要市人民医院呼吸肾内科;526040,高要市人民医院呼吸肾内科;526040,高要市人民医院呼吸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儿恙虫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J], 付淑珍;谢金芝;金巧琴
2.护理干预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对策 [J], 黄博婷;方宝珊
3.多元化教学方法用于《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教学—以《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内容为例 [J], 纪忠红;吕怀娟;周萍;倪瑞菊
4.心肌梗死急性期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效果 [J], 张晓静
5.责任制全程护理对甲状腺术后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 孙慧;殷萍;李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7例恙虫病的临床诊治体会
![17例恙虫病的临床诊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ce01a6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d.png)
17例恙虫病的临床诊治体会
陈怀芝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11)29
【摘要】恙虫病亦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为特征,严重者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心力衰竭等而危及生命。
现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7例恙虫病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356-356,357)
【作者】陈怀芝
【作者单位】云南省南涧县人民医院内科,云南南涧675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3
【相关文献】
1.恙虫病15例临床诊治体会 [J], 林瑜
2.恙虫病22例临床诊治体会 [J], 张乔英
3.28例恙虫病临床诊治体会 [J], 罗明坤;吉俊翠
4.恙虫病70例临床诊治体会 [J], 陈长华;孙淮波;王沁泉
5.恙虫病15例临床诊治体会 [J], 林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例恙虫病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03-14T16:47:06.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7期供稿作者:贺勇谭萍萍[导读] 如需在丛林绿野、溪畔湖岸劳作尤其是5至10月份,必须加强个人防护。
贺勇谭萍萍(湖南耒阳市中医院 421800)
【中图分类号】R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7-0281-01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机型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通过恙虫病幼虫叮咬传播得名。
临床上以叮咬部位出现焦痂或溃疡形成、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为特征。
恙虫病近半年来在我市广泛流行,我科连续收治恙虫病患者。
由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该病治疗无效,且容易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消化道出血、支气管肺炎甚至心功能、肾功能衰竭。
所以掌握好该病的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大为重要。
现报告恙虫病患者18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9-55岁,平均37岁。
病程3天至1个月。
入院时均有发热18例,可见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淋巴结肿大17例,周围血液白细胞减少13例,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15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予以卧床休息,进食高能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患者尽量予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敷,乙醇擦浴等,尽量避免使用大易发汗药物。
1.2.2 病因治疗口服盐酸多西环素0.1 Q 12h连服6天
1.2.3 并发症的处理本组18例患者中,均不同程度地并发了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肺炎、消化道出血。
针对并发症予以了异甘草酸镁针100mg静滴护肝,参麦针40ml静滴,口服曲美他嗪、三磷酸腺苷护心,泮托拉唑针40mg制酸护胃,并发了支气管炎选用头孢二代药物抗感染。
2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其中16例在本院积极治疗痊愈出院,2例并发了严重的心功能、肾功能衰竭,转院后也治愈,无1例出现生命危险及后遗症。
3 讨论
恙虫病患者好发于我市农村,主要见于野外劳动及在河边洗菜洗衣的农民,笔者认为该病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本组18例患者在外院均有治疗史,最长者治疗达1个月。
院外用药经查实均不同程度使用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其中有1例患者在当地卫生院连续输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达1个月,该患者3周前右侧腋下出现1×1cm大小焦痂,并且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胀痛,现焦痂已脱落形成疤痕。
该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恙虫病,经口服多西环素及对症支持治疗10天,患者痊愈出院。
通过对18列恙虫病治疗,笔者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早期诊断、合理用药由于我市乡村医师、乡镇卫生院医师对该病缺乏认识,导致漏诊、误诊,不能正确用药,使患者迁延不愈,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应加强学习,仔细询问病史,因恙虫叮咬部位隐蔽,仔细查体将更加重要。
2)积极处理并发症由于该病全身毒血症状较重,易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故应及时综合治疗。
3)如需在丛林绿野、溪畔湖岸劳作尤其是5至10月份,必须加强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