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作业及答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可爱的企鹅(画图解决实际问题)-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可爱的企鹅(画图解决实际问题)-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可爱的企鹅(画图解决实际问题)北师大版教案:可爱的企鹅(画图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材中的第四章“可爱的企鹅”。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来描绘企鹅的外形特征,并通过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企鹅的外形特征,并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来描绘。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企鹅的外形特征,并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来描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企鹅图片、画图工具。

2. 学具:学生用书、画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一张企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企鹅的外形特征,并提问:“你们认为企鹅是什么样子的呢?”2. 新课导入:我会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来描绘企鹅的外形特征。

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示例,如用圆形表示企鹅的身体,用三角形表示企鹅的翅膀,用线条表示企鹅的腿和嘴巴等。

3. 实践环节:我会给学生发放画图本,让他们根据观察和示例,自己尝试画出企鹅的外形特征。

我会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4. 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画图中表现出企鹅的可爱特征?”、“企鹅是站着还是坐着?如何用画图来表现?”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画图来解决问题。

5. 展示与评价:我会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图作品,并让大家一起评价哪个作品最能表现出企鹅的可爱特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企鹅的外形特征:圆形:身体三角形:翅膀线条:腿、嘴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回家后画一幅企鹅的画,并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来描绘企鹅的外形特征。

2. 作业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来画出企鹅的画,答案不唯一。

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与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逻辑推理和定量计算的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收集和分析,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设计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瞬时对应关系,即力的改变瞬间引起加速度的改变。

•准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并正确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牛顿第二定律的动画演示、实例分析、实验视频等。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打点计时器、纸带、砝码、弹簧秤等,用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用于板书关键概念和解题步骤。

•学生作业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练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或实验器材演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培养实验能力。

•讨论法:针对复杂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播放一段汽车启动和刹车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汽车速度的变化,提问:“是什么力量导致了汽车速度的变化?”引出力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进而引出牛顿第二定律。

新课教学1.牛顿第二定律的提出:•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强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需要力的作用。

•引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第二节 洋流学案(学生版)

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第二节  洋流学案(学生版)

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二节洋流【学习目标】1.能识记洋流的成因、分类及判定;2.能识记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背出洋流的名称;3.能识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1.洋流的成因及判定;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的名称【易错易混点】寒暖流的判定;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名称等。

【知识归纳】【知识点一】洋流的成因、分类及判定1.海水的运动①波浪;②潮汐;③洋流2.洋流的概念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又叫海流。

3.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类(1)按洋流的成因分类:①风海流:在盛行风影响下形成的洋流。

②密度流:由于盐度或温度的差异导致海水密度存在差异,海平面产生高度差,形成的补偿流。

③补偿流:补偿流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上升和下沉)。

(2)洋流的冷暖性质分类:暖流和寒流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4.洋流的作用: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

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并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5.寒、暖流的判读方法①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甲乙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值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值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

如下图:【典例1】【考点:洋流的判定】1、读图,图中曲线为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箭头为洋流流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南半球暖流B.乙为北半球暖流C.甲为北半球寒流D.乙为南半球寒流2.假定①②处等温线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致,则()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C.①②都是寒流D.①②都是暖流【学法指导】1.关于风海流的解释说明回顾地球上风带的分布:信风(低纬度);西风(中纬度);极地东风(高纬度)。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世界的气候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世界的气候

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设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知识入手,通过回顾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帮助学生形成气候的概念,通过学生对本地气候特征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气候特征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气候的要素和特征,通过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

2.运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难点: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我们这里终年寒冷,是一片冰雪世界我们这里炎热干燥,一年中很难见到降雨我们这里终年炎热,几乎每天都下雨我们这里光照充足,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教师:以上图片是世界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你家乡的气候是怎样的?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气候。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的内容,归纳气候的两大要素和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教师:教材第84页活动。

多媒体展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气候特征。

(以地中海气候为例,学习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并交流如何分析一地的气候特征。

(1)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需要从气温和降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活动3:对照教材附图(二)上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以下任务。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学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

(2)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学生: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现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学生版)

现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学生版)

一、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3、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

4、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6、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7、现代汉语的特点在语音方面有( 1 )没有复辅音( 2 )元音占优势( 3 )有声调。

8、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语,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9、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10、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单项选择题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 C )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A、所有B、北京C、北方D、东北2、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 D )A、轻声、儿化B、简缩C、附加词D、词根复合法3、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D )A、形态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4、现代汉语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B )A、单音节词B、双音节词C、三音节词D、多音节词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 用“×”表示正确或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

(×)2、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3、粤方言并不等于广东话。

( √ )4、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参考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参考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参考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册是该课程中重要的一环,主要检测学生对该门课程中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整理、巩固所学知识。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参考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核。

一、第一章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作用1.思想与世界观的关系:思想是世界观的核心,是指人们在观察、认识、思考客观世界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世界本质及其规律性的基本观念和判断。

2.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政课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是在智育、德育、体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第二章行政学及其发展1.官僚主义的概念及影响:官僚主义是指公共管理中官僚机构在具体处理事务过程中不顾民众利益,重视官僚机构自身利益和特权,形成一种特定的管理行为方式。

2.行政管理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行政管理三要素分别是机构、权力和职责,其相互作用是机构设置确定权力范围,权力实施形成机构的同时行使本职责任。

三、第三章城市规划管理1.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发展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目标、导向和规划。

2.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和方法: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规划方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空间分析法、手绘规划图、平面规划法等。

四、第四章新公共管理1.新公共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市场导向、注重效率与绩效、重视客户满意度、注重合作与伙伴关系。

2.新公共管理模式对传统公共管理的批评:传统公共管理中存在功利主义、良性循环缺失、领导权过重等缺点,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对传统公共管理模式的一种批评和改革。

以上是《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参考答案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在备考时可以参照上述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适当进行拓展,扩大知识面,提高考试水平。

识字4田家四季歌(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识字4田家四季歌(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识字4 田家四季歌(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识字4 田家四季歌”。

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围绕田园生活中的四季变化,通过诗歌的形式,描绘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农村景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和劳动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诗歌,理解四季的变化和农村劳动情景。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朗读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四季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朗读、书写,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描绘农村劳动的诗歌,分析其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描绘田园四季的诗歌,并进行互评、修改。

6.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7. 情境体验:分组让学生扮演农民,体验四季劳动的场景,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识字4 田家四季歌2. 板书生字词: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等。

3. 板书诗歌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课后以“我心中的田园四季”为主题,写一首描绘田园四季变化的诗歌。

作业答案示例: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耕牛耕地,播下希望。

夏天炎炎,阳光灿烂,作物生长,农民辛勤。

秋天丰收,果实累累,笑声满园,喜气洋洋。

冬天寒冷,大地沉睡,储存粮食,备战来年。

四年级上册(秋季班)-第四章第2讲 正推逆推,文字计算--学生版

四年级上册(秋季班)-第四章第2讲 正推逆推,文字计算--学生版

正推,逆推及文字计算题【教学目标】1.能结合树状图初步理解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2.能运用正推、逆推思想正确计算输出的数3.能列综合算式表达正推的过程,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文字计算题,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2.能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文字计算题【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2.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教学过程】模块一 -----正推试一试:递等式计算:(1)5520÷6-11×80 (2)3000-(24×60+440)(3)35×[(153-67)÷43] (4)1035÷[(270+180)÷10] (5)135-312÷24+94【例题精讲】例1.根据树状图计算并写出算式:(1)(2)(3)(4)例2.先画树状算图再列式计算:(1)(2)【变式练习】画出树状算图表示运算过程,并把计算图写成算式(1)树状算图算式(2)树状算图算式例3、小巧用同样的速度看完一本故事书,先看5天,再用6天看完剩下的432页,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例4、小胖有30元钱,买一支钢笔17元,一支圆珠笔3元,他买这样的3支圆珠笔和1支钢笔,这些钱够用吗?模块二----逆推同学们在做算术题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数加上2,乘4,减去4,再除以4,最后结果还是4,求这个数是多少?如果我们从已知条件出发去分析求解就比较困难。

但是,如果从结论出发,倒着想回到已知条件,解起来就容易得多。

我们求解上面的问题,就从题目的结果4入手进行思考,一步步倒着推算.(画图给学生演示逆推的过程)通过画图,所以很容易求得这个数是3.这种倒过来思考问题的方法叫逆推法,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

【例题精讲】例1、如图,根据算盒求输入的数。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章末检测试卷(四)(学生版)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章末检测试卷(四)(学生版)

章末检测试卷(四)(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天工开物》中记载:“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

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裘褐、丝绵。

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分别属于()A.纤维素、油脂B.糖类、油脂C.纤维素、蛋白质D.油脂、蛋白质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鲜榨橙汁遇碘水会变蓝B.馒头越嚼越甜C.油脂经水解可变成葡萄糖D.土豆中的淀粉经水解可变成酒精3.(2020·天津,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均可水解产生葡萄糖B.油脂的水解反应可用于生产甘油C.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均是天然高分子4.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中的戊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戊糖是核糖B.核酸中共有五种碱基C.组成核酸的核苷酸共有四种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5.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和蔗糖互为同系物,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葡萄糖和蔗糖都能与新制Cu(OH)2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用甘氨酸(H2NCH2COOH)和苯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6.检验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A.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C.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D.碘水,变蓝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7.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直径大约在60~140 nm,怕酒精,不耐高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作业设计(学生版+教师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作业设计(学生版+教师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作业设计(学生版+教师解析版)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测试时间:15分钟1.馒头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放久了,表面会生出青灰色的“斑”。

这种“斑”是()A.叶绿体B.芽孢C.荚膜D.菌落2.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A.菌落较大,呈绒毛状B.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C.菌落较大,呈青绿色D.菌落较小,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3.下列属于真菌菌落特征的是()①菌落较大②有的菌落呈絮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③有的菌落呈现一定的颜色④菌落较小⑤表面光滑黏稠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4.培养细菌和真菌时,在接种前必须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这是因为()A.高温是细菌和真菌生存的适宜条件之一B.细菌和真菌在高温环境中生命力旺盛C.高温处理可使培养基营养丰富D.要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上原有的细菌和真菌,以免影响实验结果5.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或温暖的地方培养,目的是()A.便于观察B.防止被其他细菌或真菌污染C.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D.防止培养基变质6.下列不能作为培养细菌的培养基的是()A.牛肉汁B.牛奶C.蒸馏水D.淀粉糊7.我们在检测某处的细菌、真菌时,要准备两套培养皿,原因是()A.一套培养皿万一不能采集到细菌、真菌,可用另一套备用的再采集B.两套培养皿做实验可获得更多的细菌、真菌菌落C.一套培养皿为实验组,另一套为对照组D.准备两套是为了防止意外,如不小心打碎等8.夏天的牛肉汤很快会因细菌大量繁殖而变质,这说明细菌的生存需要()A.适宜的温度B.水分C.有机物D.以上都是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密封的培养皿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B.在寒冷的北极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C.在无氧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D.在深海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10.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培养基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B.要探究手上是否有微生物,需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在37 ℃恒温环境中培养C.在接种后,迅速盖好培养皿D.这个实验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11.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检测,绘制了不同温度下某种对人体有害细菌的成活情况图。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 题。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 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
【设计意图:解释重点词语,从而让学生理解意思。】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 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 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 (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 里的大海里?(东海)
二、相关资料: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 说的大汇编。
三、我会认组词: 少shào (少年、少爷、少女)
四、多音字: 少shǎo (多少)shào (少年)
五、我会写组词:
帝dì(帝王、帝都、称帝) 曰yuē(答曰、美名其曰) 溺nì(溺爱、溺死、溺水) 返fǎn(返还、返修、往返) 衔xián(衔泥、衔命、衔接)
(板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4.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假如你是勇敢的精卫, 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呢?(生发言) 5.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6.全班齐读课文。 7.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学文升华情感,让学生领会诗文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章教案B列方程解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章教案B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2、出示复习题(课件演示: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例2下载)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

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1)读题,现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5)针对解法二教师说明: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例2下载)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

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

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教师提问: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改写: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5、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6、让学生分组解答。

教师板书:解:设原来有千克饺子粉。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7、指导看书教师提问:你能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1吗?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二)教学例2 (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例2下载)例2、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

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1、读题,理解题意。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及答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关于第四章中提到的【主要内容】的描述?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能进行呼吸
C.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A
2.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条?
A. 四
B. 五
C. 六
D. 七
答案:B
3. 下列哪个不是生物的特征?
A. 需要营养
B. 能进行呼吸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能移动
答案:D
二、填空题
1. 生物的生活需要【】。

答案:营养
2. 生物能进行【】。

答案: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答案:废物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生物的特征。

答案:生物的特征有五条,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四、实验题
1.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生物的特征。

答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将一颗种子放入土壤中,给予适当的阳光、水分和温度,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过程,以验证生物的生长特征。

五、论述题
1. 请论述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答案: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主要在于生物具有生命特征,如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而非生物则不具备这些生命特征。

18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学生版) (1)

18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学生版) (1)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梳理与典型例题 (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反应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的热效应。

2.放热反应:化学中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3.吸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4.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1)中学化学中,用“Q ”表示热量的符号,热量的单位常用焦(J)。

放出热量的反应,在反应式右边用“+Q ”表示;吸收热量的反应,在反应式右边用“—Q ”表示。

(2)放热反应发生后,只要不断补充反应物,反应能持续进行下去;而吸热反应只补充反应物,不维持反应条件,反应就会停下来。

因此,当反应开始后,放热反应能自发地进行下去,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地进行下去。

因此,吸热反应是热能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而储存起来的过程,放热反应为物质内部的能量部分转化为热能而释放出来的过程。

5.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常见的放热反应:炭的燃烧,氢气和氧气的化合反应,中和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碳酸钙的分解、红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例2】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是——热反应,生成物水的总能量一定_______于反应物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

(二)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示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一个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还表明了一定量物质在反应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特点(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所以可用整数,也可用分数,但必须配平。

《10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学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0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学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0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学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四章《10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以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以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难点是理解这些运算规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袋糖果,告诉学生有10颗糖果,然后又拿出了3颗糖果,问学生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学生们通过数数,得出了13颗糖果的答案。

2. 讲解:我解释说,这就是10加3,也就是13。

我让学生观察,发现10加3实际上就是10加上一个几,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规律。

3. 练习:我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小木棍或者铅笔,模拟10加几的情况,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地参与进来。

5. 讲解:我解释说,这就是12加5,也就是17。

我让学生观察,发现12加5实际上就是十几加一个几,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规律。

6. 练习:我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小木棍或者铅笔,模拟十几加几的情况,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地参与进来。

7. 讲解:我拿出了15颗糖果,然后又拿出了8颗糖果,问学生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学生们通过数数,得出了23颗糖果的答案。

8. 讲解:我解释说,这就是15减8,也就是23。

我让学生观察,发现15减8实际上就是十几减一个几,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规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 + 几 = 十几10 + 3 = 1312 + 5 = 1715 8 = 23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自己找一些10加几、十几加几以及相应的减法的题目,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 我给出了一道例题:小明有10个苹果,他又买了一些苹果,现在一共有13个苹果,请问他又买了几个苹果?答案是3个苹果。

作业答案学生版

作业答案学生版

1-1、铁磁材料具有哪三种性质?答:铁磁材料具有“高导磁率”、“磁饱和”以及“磁滞和剩磁”等三种性质。

1-2、交、直流接触器电磁机构有什么不同点?答:(1)铁心构造方面的不同:交流电磁铁的铁心由硅钢片叠压而成,且一般有短路环;交流电磁铁为了减少涡流损耗,铁心的应该由片间涂有绝缘材料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此外为了避免铁心中因磁通过零而出现的吸力为零,从而出现衔铁振动现象,交流电磁铁的铁心一般设有短路环。

直流电磁铁的铁心一般由整块铸铁制成,且不设短路环。

而直流电磁铁因为稳定运行时不会产生涡流损耗,为了简化工艺等,铁心通常由整块铸铁制成。

直流电磁铁铁心产生的吸力恒定不变,因此不需要设置短路环。

(2)线圈结构方面的不同:交流电磁铁线圈是带骨架的“矮胖形”线圈,线径粗,匝数少;直流电磁铁线圈是不带骨架的“细长形”线圈,线径细,匝数多。

(3)工作原理方面存在的差异:交流电磁铁是恒磁通型的,对于交流电磁铁,只要电源电压和频率不变,因为U≈E=4.44NfΦ,其磁通基本不变,因此不管衔铁是否吸合,电磁铁产生的吸力基本保持不变。

直流电磁铁是恒磁势型的。

对于直流电磁铁,要电源电压不变,,推出电流I=U/R=常数,所以是恒磁势型1-3、交流接触器为什么要用短路环?答:交流接触器用短路环是为了避免衔铁的振动。

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通过的是交流电流,在铁心中产生的是交变磁通。

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流和交变磁通都有两个瞬时值为零的“过零点”。

在“过零点”瞬间,铁心产生的电磁吸力为零。

在“过零点”衔铁就会出现振动。

短路环是用良导体焊接成的,将铁心的一部分套住。

接触器工作时产生的交变磁通也通过被短路环套住的部分铁心,且在短路环中感应电动势,产生电流。

短路环中的电流也会产生磁通,避免铁心两部分产生的磁通同时为零,从而避免衔铁的振动的。

1-11、交流接触器衔铁卡住为什么会烧毁线圈?答:交流电磁铁是恒磁通型的,只要电源电压和频率不变,因为U≈E=4.44NfΦ,其磁通基本不变,因此不管衔铁是否吸合,电磁铁产生的吸力基本保持不变。

阅读武汉课堂作业六上答案数学人教版

阅读武汉课堂作业六上答案数学人教版

阅读武汉课堂作业六上答案数学人教版武汉课堂作业六上答案数学人教版本文将针对武汉市小学学生使用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程作业的答案进行解析。

下面将按照对应的章节分别阐述答案。

一、第一章顺序数和四则运算1、顺序数和大小比较答案:(1) 45, 38, 27, 17, 5 (2) 23, 2, 20, 200, 2000解析:按照题目要求,将数码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验证数码的大小关系。

2、加减乘除口诀及运算答案:(1) 小学生可以重复读诵加减乘除口诀,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 解题要点:将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然后根据题意进行适当转换,最后结合加减乘除运算进行解题。

二、第二章小数的认识1、小数的认识答案:(1) 小数是在十进位制下的一种数码,是指用数字的前面加上小数点(·)表示一种数量级比整数小的数值。

例如:243.56 (2) 小数点后一位到后三位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2、小数加减法答案:(1) 8.5+(6.75-2.5)=12.75 (2) 将小数按照同兆位、同亿位、同万位、同千位、同百位、同分位进位或借位计算。

三、第三章分数的认识1、分数的认识答案:(1) 分数由分子、分母两部分组成。

(2) 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这个分数表达的数量级就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表达的数值就越大。

2、分数加减法答案:(1) 1/4+1/6=5/12 (2) 分数加减法的解题要点是先将各个分数化为通分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四、第四章小数的运算1、小数的加减法答案:(1) 3.45+0.27=3.72 (2) 小数加减法的解题要点是先将小数点后面补齐,然后进行竖式计算。

2、小数乘除法答案:(1) 2.3×0.3=0.69 (2) 小数乘除法的解题要点是先将小数点后面补齐,然后进行竖式计算。

总结:本文主要从数学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中的前四章内容出发,对武汉市小学六年级学生在课堂作业中所涉及的答案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旨在帮助小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升其数学解题能力和学习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4-11. 设随机变量求()E X ;E (2-3 X ); 2()E X ;2(35)E X +.解 -0.2;2.6;2.8;13.42. 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0,()0,0.xe xf x x -⎧>⎪=⎨⎪⎩≤求Xe Z X Y 22-==和的数学期望.解 2,13.. 3. 游客乘电梯从底层到电视塔顶观光, 电梯于每个整点的第5分钟、第25分钟和第55分钟从底层起行. 假设一游客在早八点的第X 分钟到达底层侯梯处, 且X 在区间[0, 60]上服从均匀分布. 求该游客等候电梯时间的数学期望.解记Y 为游客等候电梯的时间,则5,05,25,525,()55,2555,65,5560.X X X X Y g X X X X X -<-<==-<-<⎧⎪⎪⎨⎪⎪⎩≤≤≤≤ 因此, 601()[()]()()()60E Y E g X g x f x dx g x dx ∞-∞===⎰⎰=11.67(分钟)..14. 某保险公司规定, 如果在一年内顾客的投保事件A 发生, 该公司就赔偿顾客a 元. 若一年内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 为使该公司受益的期望值等于a 的10%, 该公司应该要求顾客交多少保险费?解 应要求顾客角保费(0.1)c p a =+.习题4-21. 选择题(1) 已知(1,(3))E D X X =-= 则2[3(2)]()E X -=.(A) 9. (B) 6. (C) 30. (D) 36. 解 应选(D).(2) 设~(,),(6,( 3.6))B n p E D X X X ==, 则有( ).(A) 10, 0.6n p ==. (B) 20, 0.3n p ==. (C) 15, 0.4n p ==. (D) 12, 0.5n p ==. 解 应选(C).(3) 设X 与Y 相互独立,且都服从2(,)N μσ, 则有( ).(A) ()()()E X Y E X E Y -=+. (B) ()2E X Y μ-=. (C) ()()()D X Y D X D Y -=-. (D) 2()2D X Y σ-=.解 选(D).(4) 在下列结论中, 错误的是( ).(A) 若~(,),().X B n p E X np =则(B) 若()~1,1X U -,则()0D X =. (C) 若X 服从泊松分布, 则()()D X E X =. (D) 若2~(,),X N μσ 则~(0,1)X N μσ-.解 选(B).2. 已知X , Y 独立, E (X )= E (Y )=2, E (X 2)= E (Y 2)=5, 求E (3X -2Y ),D (3X -2Y ). 解 2,13.3. 设随机变量X 1, X 2, X 3相互独立, 其中X 1服从区间[0, 6]上的均匀分布, 22~0,2X N (), 3~3X E (), 记12323Y X X X =-+, 求E (Y )和D (Y ) . 解123123()(23)()2()3()132034.3E Y E X X X E X E X E X =-+=-+=-⨯+⨯=123123()(23)()4()9()1344920.9D Y D X X X D X D X D X =-+=++=+⨯+⨯=4. 设两个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 且都服从均值为0, 方差为12的正态分布, 求||X Y -的的期望和方差.解 记U X Y =-. 由此~(0,1)U N . 进而;2222(||)()()[()]101E U E U D U E U ==+=+=.2222(||)(||)(||)[(||)]11D X Y D U E U E U π-==-=-=-.5. 设随机变量~(1,2)X U -, 随机变量⎪⎩⎪⎨⎧<-=>=.0,1,0,0,0,1X X X Y求期望()E Y 和方差)(Y D .解 121()1001333E Y =-⨯+⨯+⨯=,222212()(1)001133E Y =-⨯+⨯+⨯=.故有 2218()()[()]199D YE Y E Y =-=-=.6. 设随机变量U 在区间[-2, 2]上服从均匀分布, 随机变量1,1,1, 1.U X U --=>-⎧⎨⎩若≤若 1,1,1, 1.U Y U -=>⎧⎨⎩若≤若求E (X +Y ), D (X +Y ).解 得X 和Y 的联合密度分布为由此可见22()044E X Y +=-+=;2()[()]2D X Y E X Y +=+=.习题4-31. 选择题(1) 在下列结论中, ( )不是随机变量X 与Y 不相关的充分必要条件(A) E (XY )=E (X )E (Y ). (B) D (X +Y )=D (X )+D (Y ). (C) Cov(X ,Y )=0. (D) X 与 Y 相互独立.解 选(D).(2) 设(X , Y )服从二元正态分布,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X , Y )的边缘分布仍然是正态分布.(B) X 与Y 相互独立等价于X 与Y 不相关.(C) (X , Y )是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D)由(X , Y )的边缘分布可完全确定(X , Y )的联合分布. 解 选(D)2 设D (X )=4, D (Y )=6, ρXY =0.6, 求D (3X -2Y ) .解 (32)9()4()12Cov(,)D X Y D X D Y X Y -=+-)()(126449Y D X D XY ⨯⨯-⨯+⨯=ρ.3. 设随机变量X , Y 的相关系数为5.0, ,0)()(==Y E X E 22()()2E X E Y ==,求2[()]E X Y +.解222[()]()2()()42[Cov(,)()()]E X Y E X E XY E Y X Y E X E Y +=++=++42420.526.ρ=+=+⨯⨯=4. 设随机变量(X , Y )若E (XY )=0.8, 求常数a 解 得3.0=b . 进而1.0=a . 由此可得边缘分布律故 C o v (,)()()()0.8 1.40XY E X Y E X E Y =-=-⨯=. 5. 已知随机变量(,)~(0.5,4;0.1,9;0)X Y N , Z =2X -Y , 试求方差D (Z ),协方差Cov(,)X Z , 相关系数ρXZ .解 25944)()(4)2()(=+⨯=+=-=Y D X D Y X D Z D ,Cov(,)Cov(,2)2Cov(,)Cov(,)2()08X Z X X Y X X X Y D X =-=-=-=.因此80.825XZ ρ===⨯.6.证明: 对随机变量(X , Y ), E (XY )=E (X )E (Y )或者D (X ±Y )=D (X )+D (Y )的充要条件是X 与Y 不相关.证 首先我们来证明)()()(Y E X E XY E =和()()()D X Y D X D Y ±=+是等价的.事实上, 注意到()()()2Cov(,)D X Y D X D Y X Y ±=+±. 因此()()()D X Y D X D Y ±=+Cov(,)0()()()X Y E XY E X E Y ⇔=⇔=. 其次证明必要性. 假设E (XY )=E (X )E (Y ), 则Cov(,)()()()0X Y E XY E X E Y =-=.进而0XY ρ==, 即X 与Y 不相关.最后证明充分性. 假设X 与Y 不相关, 即0=XY ρ, 则Cov(,)0X Y =. 由此知)()()(Y E X E XY E =.总习题四1. 从学校乘汽车到火车站的途中有3个交通岗. 假设在各个交通岗遇到红灯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 并且概率是25. 设X 为途中遇到红灯的次数, 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分布函数和数学期望.解 知2~(3,)X B . 即X 的分布律为从而6()5E X =.2. 设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212,01,(,)0,.y y x f x y ⎧⎪=⎨⎪⎩≤≤≤其它求22(),(),(),()E X E Y E XY E X Y +.解 4()5E X =.3()5E Y =.1()2E XY =.2216()15E X Y +=.3. 设随机变量X 与Y 独立, 同服从正态分布1(0,)2N , 求(1) ();()E X Y D X Y --;(2) (max{,});(min{,})E X Y E X Y . 解 (1)2222(||)(||)||x x E X Y E x dx xedx ξ+∞+∞---∞-==⎰22x e+∞-=,101)]([)()()|(|2222=+=+==ξξξξE D E E .故而ππξξξ2121|)](|[)|(||)(||)(|222-=⎪⎪⎭⎫ ⎝⎛-=-==-E E D Y X D . (2) 注意到2||)(),max(Y X Y X Y X -++=, 2||),min(Y X Y X Y X --+=.所以ππ21221|]}[|)()({21)],[max(==-++=Y X E Y E X E Y X E , ππ21221|]}[|)()({21)],[min(-=-=--+=Y X E Y E X E Y X E . 4. 设随机变量),(Y X 的联合概率密度为,02,02,8(,)0,.x yx y f x y +⎧⎪=⎨⎪⎩≤≤≤≤其它求: E (X ), E (Y ), Cov(X ,Y ), ρXY , D (X+Y ).解 7()6E X =,25()3E X =,因而11()36D X =.4()3E XY =. 由对称性知2275()(),()()63E Y E X E Y E X ====, 3611)()(==X D Y D .这样,1Cov(,)()()()36X Y E XY E X E Y =-=-, 111XY ρ==-,5()()()2Cov(,)9D X Y D X D Y X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