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082畜牧微生物教学大纲
21-1畜牧微生物学
《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畜牧微生物学》课程编号:0311013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学时学分:总学时45 总学分2.25 实验学时14应开实验学期: 三年级第五学期适用专业: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植物检疫、旅游管理先修课程:化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学等大纲主撰人:许兰菊大纲审核人:张金钟张书松一、畜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简介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是动物科学和草业科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之一,其应用性很强,本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动物营养、动物生产、饲料加工调制、畜禽传染病诊断和防治以及畜禽产品加工、贮藏和检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对其它诸多学科的发展也具有很大影响。
二、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一)畜牧微生物学实验目的畜牧微生物学实验目的是为了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微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包括经典、常规和现代的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并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基本要求畜牧微生物实验注重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要求学生实验课前预习,明确每次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实验中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操作,事实求是做好记录和报告,用实验现象和结果科学地解释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和内容,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实验中注意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严防环境污染或病原散播。
同时要注意防火防水、节约、卫生和安全等。
三、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一)实验方式(1)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
(2)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它们学会分析结果,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测验 类型、对宿主的损害、感
染特点等。
第十章 双股 DNA 病毒 2
多媒体 授课 分组讨论
完成课 后作业
掌握痘病毒科、腺病毒 科、疱疹病毒科中的典型 代表病毒的形态、培养特 性、致病机理、诊断和预 防。
课堂 提问 分组 讨论
第十一章
单股 DNA 病毒 (包括逆转录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AN320
*学时 (Credit Hours)
32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中文)兽医微生物学 (英文)Veterinary Microbiology
*考核方式 (Grading)
自学 完成课
后作业
第八章
掌握螺旋体、霉形体、立
教学辅助 查询资 克次氏体的形态特征、培
其他的核病 2 原微生物
自学
料 养要点、所致的疾病、诊
断要点。
掌握病毒分类的标准、病
第九章 病毒的分类与 2
致病
多媒体 授课
完成课 后作业
毒的种类、分类的现状、 课堂
以及相关的动物病毒分类 提问
问题、创造性工作、处理信息、口头及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考试成绩:70%,主要考核对病原微生物学的基本特性、毒力因子、致病机
理、所致疾病、及免疫防制的掌握程度,以及灵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微生物学
鉴定和分析。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畜牧微生物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23305007课程总学时:32,(其中:授课32 学时)课程学分:2分课程分类:必修开课学期:秋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所需先修课:《普通生物学》二、教学理念(提示:从以学生为中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等方面阐述)本课程是动物科技学院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变异、免疫学基础、饲料微生物、乳及乳制品的微生物、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蛋及蛋制品的微生物、皮毛微生物、畜禽的病原微生物。
前半部分内容是基本微生物学知识的介绍,后半部分内容是微生物学知识在畜牧生产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
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精神,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科学领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能够掌握动物及动物制品相关微生物的特点,并把微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畜牧业生产实践中,提高与保证畜产品的数量、质量与安全。
三、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与课程目标关系图五、教学方法(1、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2、如何实现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教学活动?3、如何实现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请给出具体措施)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小组讨论、课堂论文、课堂报告等多种教学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1、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微生物学发展历程中重要事件以及重要科学家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通过对与畜牧生产息息相关的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学习,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在当前畜牧养殖业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建立创新创业的关键知识体系构架。
六、考核方法(强化过程考核,注重知识考核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七、使用教材、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1.《畜牧微生物学》, 陈金顶、黄青云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7年,第六版2.《兽医微生物学》,甘肃农大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3.《现代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普通微生物学》,H.G.施莱杰著,陆卫平,周德庆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5.《动物病毒学》,殷震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6.《动物分子免疫学》,郑世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7.《兽医传染病学》,陈溥言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第六版。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11320课程名称:畜牧微生物学/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学时:48学分:3.0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开课学期:3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考核要求:闭卷考试期末闭卷考试占总分的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黄青云主编,<<畜牧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畜牧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动物生产学、兽医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课程有广泛的联系。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研究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畜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所至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等。
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是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应用到畜牧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畜禽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研究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畜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所至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等。
畜牧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研究内容广泛的应用学科。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将微生物知识与动物生产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基本内容:第一节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和类群,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普通畜牧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动物养殖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物养殖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从事畜牧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畜牧学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畜牧学的定义和范畴-畜牧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2.动物遗传学-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动物遗传基础知识-遗传变异和品种改良-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3.动物生理学-动物的体内环境与功能调节-动物生长发育与代谢-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4.饲料与饲养管理-常见饲料的区分与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原则和技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措施5.畜牧建筑与设备-畜舍建筑与设计-饲养设备与管理6.畜牧经济学-畜牧业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畜牧业市场分析与经营管理-畜牧业发展与政策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畜牧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示范法:通过实际操作示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饲养管理技术。
(3)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实践,提高学生对畜牧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等来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
(2)实习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关于实习过程和经验的报告,对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3)期末考试:进行理论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学时分配: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课程占40学时,实验实践占24学时)六、参考教材:(1)《普通畜牧学》(主编:王明)(2)《畜牧学导论》(主编:李扬)(3)《畜牧养殖学教程》(主编:张强)七、备注:本课程设有实验实践环节,学生需参与实地考察和畜牧场实习,实践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总的要求:1.课程编号:2.本大纲适应的专业:四年制动物医学专业3.总学时及学分:总学时为100~110学时〔视教学周数而定〕总学分为7~8个学分〔按每16学时为1个学分计〕4.该课的先修课程为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等。
5.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该课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它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很强的技术性质。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技术。
以便为学习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其中家畜传染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流行病学等与本课程的关系最为密切。
6.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应到达以下目的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掌握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分类特征、遗传与变异机理,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生长繁殖的条件。
熟悉和了解畜禽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致病因子、致病机理及基本的诊断和预防方法。
〔2〕实验技能方面:系统练习和掌握兽医微生物的基本实验室操作技能、细菌的各种染色法和形态观察、主要病原菌的基本形态观察、常规培养基的制备、细菌别离培养和移植、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病毒的鸡胚培养、常规血清学试验及实验室诊断技能,为开展病原微生物学诊断奠定良好基础。
7.课程内容改革新大纲是在兽医微生物学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而编写的,和原有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特点:〔1〕课时安排: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菌总论与各论,病毒总论与各论,免疫学基础以及其它类型的微生物四部分。
在学时分配上适当向细菌、病毒总论和免疫学基础三大块上倾斜,其中理论课60~70学时,实验课39~42学时〔含实验室考试〕。
理论课和实验课单独开课。
〔2〕教学内容:即注重强化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要领,又注重增加新知识、新内容。
总论部分结合原有内容,结合相关内容发新进展,深化教学内容,注重补充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前沿的知识,激发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畜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及开设依据(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开设依据畜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分支科学,是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与饲料作物栽培、饲料加工调制、畜产品加工检验贮藏以及畜禽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命活动规律、分类以及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饲料生产学、家畜饲养学、畜产品加工学、兽医学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为饲料的保存、合理地饲喂家畜、保存畜产品、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科学职业岗位要求从业者具有尊重爱护保护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掌握畜牧微生物学对畜禽疫病预防控制,保护动物生命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畜牧微生物学已经成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核心理论课程。
二、课程目标(说明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一)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①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和畜牧微生物学的概念,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掌握酵母菌、霉菌、担子菌的概念;掌握病毒的基本特性、干扰现象和干扰素;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掌握温度、消毒剂、抗菌药物、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掌握微生物的变异现象和变异机理。
通过掌握上述畜牧微生物学基础内容,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微生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微生物知识的信心,为更好地预防控制畜禽传染病和保护畜禽生命安全提供有力地保证。
②掌握与畜牧微生物有关的畜禽免疫基础知识,主要掌握如下内容,抗原与抗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变态反应,血清学反应和血清学技术,免疫学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
通过学习上述免疫学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好畜牧微生物学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性与毒力的概念,感染发生的条件;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掌握鸡新城疫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畜牧微生物学》是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它主要研究微生物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和防控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系统掌握畜牧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1、细菌(1)细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大小测量单位,以及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2)细菌的染色方法和革兰氏染色原理了解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重点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原理,能够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判断细菌的类别。
2、真菌(1)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熟悉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真菌的分类了解真菌的分类依据和主要类群。
3、病毒(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掌握病毒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等)、结构(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和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2)病毒的增殖过程理解病毒的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等增殖步骤。
4、其他微生物(1)放线菌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熟悉这三类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和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1、微生物的营养(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掌握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及其功能。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了解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利用不同划分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2、微生物的代谢(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熟悉微生物的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产能方式及其特点。
畜牧学教学大纲
畜牧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绪论
畜牧学概述
畜牧学的历史发展
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畜禽遗传育种
遗传育种基础知识
畜禽品种改良
遗传改良技术与方法
第三部分:动物繁殖生理学
动物生殖系统解剖学
动物生殖生理与激素调控
人工授精技术与应用
第四部分:饲料与营养学
饲料成分与分析
动物消化生理
饲养管理与营养需求
第五部分:动物疾病防治
畜禽常见疾病与防控
动物疫病检测与诊断方法
畜禽养殖中的常见传染病预防
第六部分:畜牧生产管理
畜禽饲养管理
畜牧业经济学基础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结语
通过畜牧学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畜牧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畜牧学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学科教学的不断完善与提升,希望本大纲能够为畜牧学教学提供有效指导,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畜牧课件】畜牧微生物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动科专业20XX级总学时:50学时一、编写说明(一)课程性质《畜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主要以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正常动物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极其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畜禽的病原微生物,极其所至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等。
畜牧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研究内容广泛的学科。
(二)目的和任务《畜牧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动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学习此课程之前,学生应该掌握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等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方式和生长规律、遗传和变异、传染和免疫、分类和鉴定以及微生物生态学等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和掌握微生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色和观察、菌种选育、菌种保藏、等基本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
利用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调制饲料以及控制有害微生物对畜产品造成大量的损失。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形态、构造、生理、分布、分类、变异、致病性及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和防疫措施的系统学习及饲料微生物,乳品微生物、肉、蛋的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和作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本,形成系统性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有关课程,将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除研究传染病的病原体,诊断方法外,还综合应用了普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包括食品微生物学和乳品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知识,研究在饲料作物栽培,饲料加工调制,畜产品加工检验、贮藏等方面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为畜牧业的发展开辟了微生物饲料来源,同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临床诊断学、兽医药理学、病理学及兽医生物制品学等)密切相关,主要为学生参加工作,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应用奠定基础。
畜牧微生物学教学设计模板
畜牧微生物学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掌握畜牧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理解畜牧微生物在畜牧业中的重要作用。
3. 学习畜牧微生物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畜牧微生物学的概述a.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b. 畜牧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2. 畜牧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功能a. 畜牧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b. 畜牧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和生态作用3. 畜牧微生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a. 好氧菌和厌氧菌在动物消化系统中的作用b. 益生菌在动物生长和健康中的作用c. 发酵菌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4. 畜牧微生物与动物疾病的关系a. 畜牧微生物与动物传染病的鉴定和防治b. 畜牧微生物与动物胃肠疾病的关系c. 畜牧微生物与动物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授、课件展示等方式,介绍畜牧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相关实验演示,以直观形式展示畜牧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等内容。
3.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畜牧微生物实验操作,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4. 讨论和小组活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畜牧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畜牧场或实验室实地考察,了解畜牧微生物的实际应用情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平时表现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验记录等内容,占总评成绩的20%。
2.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的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评价:对学生对畜牧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选择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畜牧微生物学教科书。
2. 课件:准备相应的课件,包括畜牧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等内容。
3. 实验设备:准备相关实验设备和试剂,保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37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英文名称:Veterinary Micro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63。
其中讲授42学时,实验部分21学时。
学分:3.0适用对象: 动物医学方向本科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等二、课程简介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病原性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为学生学习家畜传染病学和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一方面掌握细菌学、病毒学的基础理论,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掌握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通过实验课及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工作,能够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掌握病毒培养的基本技术。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讲授部分:绪论(2学时)内容: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2.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微生物形态学时期(1683-1870)第二阶段微生物生理学及免疫学奠基时期(1870-1920)第三阶段: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1920年起)3.微生物学理论成就及应用4.微生物学技术成就及应用5.兽医微生物学的任务与作用重点:讲述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概念定义、发展历史。
现代微生物学进展及学习本课程目的、方法和应用意义等。
第一篇总论(共11学时)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构造(3学时)内容: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2.细菌的基本构造3.细菌的特殊构造4.细菌形态和构造的观察方法重点:细菌的形态大小,细菌的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及其功能。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2学时)第一节细菌的营养和代谢内容:1.细菌的化学组成2.细菌的营养与代谢过程重点:细菌的营养类型与营养要求。
细菌的酶及其利用。
细菌呼吸及类型、专性厌氧菌、需氧菌、兼性厌氧菌。
兽医微生物学大纲参考模板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Veterinary Microbiology)课程编号:学分:3学时:60 (其中: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2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动物生物化学后续课程:兽医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开课部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研究微生物与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关系。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保证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兽医微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了解各类微生物基本特性与实验诊断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打下良好基础,并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问题,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疾病,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知识点]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兽医微生物学作用与贡献。
[重点]微生物的特点、种类,兽医微生物学的目的及任务。
[难点]使学生理解与接受本领域科学的重大发现对兽医微生物学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了解兽医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兽医微生物学学习目的及任务;熟悉微生物的以往成就和今后展望。
[实践与练习]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发展历史上代表人物。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及构造(4 学时)[知识点]1.细菌的形态;2.细菌的基本构造;3.细菌的特殊构造;4.细菌形态和构造的观察方法。
[重点]掌握细菌细胞壁结构,细菌的特殊构造和功能等。
[难点]细菌细胞壁结构及革兰氏染色原理的关系。
[基本要求]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实践与练习]细菌的染色、细菌的结构。
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和生态(4学时)[知识点]1.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2.细菌的生长繁殖;3.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4.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5.细菌的人工培养;6.细菌的生化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畜牧微生物学主要以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其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引起畜禽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畜牧微生物学(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是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性强, 研究内容广泛的应用学科。
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是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应用到畜牧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畜禽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以及微生物在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防制、畜牧业生产、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作用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
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等知识,了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的变异及肉、乳、蛋等动物性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作用等知识。
三、面向专业: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四、先修课程:《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等作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又为《家畜生产学》、《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学》、《饲料添加剂学》、《兽医学》等后续课程提供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是许多后续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绪论 (1.0学时)微生物的类型与基本特征(B)微生物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B)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概念(A);微生物学发展阶段(C)畜牧微生物学概念(A)要求: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2.了解畜牧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作业:1.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 (4.0学时)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大小、形态与排列(A)2.细菌的构造(A)3.细菌的观察方法(B)4.细菌的生长代谢与繁殖(A)5.细菌的人工培养(B)6.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第二节其他原核微生物螺旋体(C)霉形体(B)立克次氏体(C)衣原体(C)要求:1.掌握细菌的形态、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的类型、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2.理解细菌的营养类型、酶、细菌的繁殖速度与生长曲线3.了解细菌的观察方法、培养生长性状、对营养物质的摄取、细菌的代谢产物、分类与命名。
作业:1.细菌基本构造有哪些功能?2.细菌的特殊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类型、营养类型有哪些?3.细菌对营养物质摄取的途径有哪些?4.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5.细菌的代谢产物有哪些?第二章真核细胞微生物 (1.0学时)第一节酵母菌(B)第二节霉菌(A)第三节真菌的培养(A)要求:1.掌握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理解真核细胞微生物的形态、细胞构造。
3.了解真核细胞微生物的繁殖。
作业:1.霉菌菌丝的类型、真菌分离培养方法有哪些?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4.0学时)第一节病毒的形态、大小和结构(A)第二节病毒的化学组成(A)第三节病毒的抵抗力(B)第四节病毒的增殖与工人培养(A)第五节病毒的致病作用和干扰现象(A)第六节噬菌体(B)第七节亚病毒(C)第八节病毒的分类与命名(C)要求:1. 掌握病毒的特征、形态、大小、结构、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人工培养与干扰现象。
2. 了解噬菌体。
作业:1.病毒的特征?2.病毒衣壳具有哪些功能?3.病毒的化学组成有哪些?4.病毒的增殖有哪些阶段?5.病毒人工培养的方法有哪些?6.病毒干扰现象、干扰素、包涵体的概念?第四章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 (2.0学时)第一节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中的微生物(A)第二节土壤、水、空气中的微生物(B)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B)要求:1.掌握正常动物体微生物的分布与作用。
2.理解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分布与作用。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作业:1.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微生态制剂、.益生素、化学益生素、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动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的概念。
2.正常动物体微生物的分布与作用?3.正常菌群对动物体的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来源、种类、作用。
第五章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4.0学时)第一节物理因素(A)第二节化学因素(A)第三节生物因素(A)要求:1.掌握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实践中的应用。
2.掌握几个常见概念。
3.理解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作业:1.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实践中的应用。
2.灭菌、消毒、防腐、无菌法、抑菌作用、杀菌作用、抗菌作用、质壁分离、胞膜破裂、共生、拮抗、寄生、协同的概念。
3.影响化学物质对微生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4.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第六章微生物的变异(1.0学时)第一节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概论(C)第二节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A)第四节微生物变异的机理(B)第四节微生物变异株的获得及微生物遗传性的保存(B)要求:1.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
2.理解微生物变异的机理。
3.了解微生物变异株的获得。
作业:1.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第七章动物免疫学基础(7.0学时)第一节免疫系统(A)第二节抗原(A)第三节免疫应答(A)第四节抗感染免疫(A)第五节变态反应(B)第六节免疫实验技术(B)第七节免疫学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B)要求:1.掌握动物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分子的种类与功能。
2.掌握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与抗原的分类。
3.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及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4.掌握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的概念与作用。
5.掌握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及动物天然防御机制。
6.理解变态反应机制。
7.了解佐剂、免疫学实验技术。
作业:1.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的组成及功能?2.免疫细胞有哪些?功能怎样?3.抗原、抗体的概念。
根据抗原与免疫机体的关系不同抗原可分为哪几类?4. 免疫分子分类及功能?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5. 重要的天然抗原有哪些?6.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及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7.抗体分类有哪些?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根据抗原的来源不同抗体分为哪几类?8.多价苗和联苗、兽医生物制品、各型变态反应概念。
9.动物天然防御机制包括哪些内容?影响机体免疫失败原因有哪些?10.动物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有哪些途径?第八章饲料微生物(2学时)第一节饲料中的微生物(C)第二节粗饲料的加工与微生物活动(C)第三节青贮料的微生物(A)第四节单细胞蛋白饲料(A)第五节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A)第六节微生物与饲料中毒(B)要求:1.掌握饲料的青贮。
2.理解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概念及其机理。
3.了解微生物与饲料中毒。
作业:1.青贮料的概念与原理。
2.青贮料中的微生物及作用?3.饲料酵母、益生素、单细胞蛋白质、单细胞蛋白饲料的概念?第九章乳与乳制品的微生物 (0.5学时)第一节鲜乳的微生物(A)第十章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 (0.5学时)第一节肉的微生物(B)第十一章蛋和蛋制品的微生物 (0.5学时)第一节鲜蛋内微生物污染的来源(B)第二节污染微生物对鲜蛋的作用(B)第三节鲜蛋的贮存原则及方法(C)第四节种蛋的保存与消毒(B)第十二章微生物与皮毛 (0.5学时)第一节新鲜生皮与被毛的微生物来源及类群(C)要求:1.掌握乳、肉、蛋的微生物来源、类群及作用。
2.理解乳、肉、蛋微生物学检验。
3.了解种蛋的消毒。
作业:1.乳、肉、蛋的微生物来源、类群及作用、微生物学检验。
2.种蛋的消毒有哪些方法?第十三章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4.0学时)第一节病原微生物与感染(A)第二节畜禽常见的原核细胞型病原微生物(B)第三节畜禽常见的真核细胞型病原微生物(B)第四节畜禽的病毒(B)要求:1.掌握病原微生物与感染的发生过程、常见病原细菌的形态与特性。
2.理解防制传染发生的综合性措施。
3.了解畜禽常见病原细菌及病毒及所致的传染病。
作业:1.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毒力、感染、传染来源、传递媒介概念。
2. 全身传染有哪些类型?3. 感染微生物学诊断的内容和步骤及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有哪些?4.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所致的传染病。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实验1 培养基的制备实验目的: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基本原则。
2.了解培养基制备的常用原料及作用。
3.熟悉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
4.熟悉普通肉汤、普通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1.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原则2. 培养基制备的常用原料及作用3.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4. 普通肉汤、普通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实验要求: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2 细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实验目的:1.掌握需氧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
2.了解厌氧菌分离培养的原则及常用几种分离培养法。
3.掌握钓菌、纯培养及移植技术。
实验内容:1..细菌分离培养和移植的一般原则。
2.细菌的分离培养法。
3.自患病动物病料中分离病原菌方法。
4.钓菌纯培养5.细菌移植技术实验要求: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细菌分离培养方法,为多学科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3 细菌抹片制备、染色及细菌基本形态构造的观察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常用几种染色方法。
2.认识细菌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瑞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3.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4.了解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
5.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一些特殊构造。
实验内容:1.细菌抹片的制备2.几种常用染色方法3.显微镜油镜的使用4.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的观察实验要求: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认识观察细菌标本片,熟悉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并绘图。
实验4 细菌和真菌培养生长性状观察及细菌生化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
2.认识真菌菌落的特征,比较与细菌菌落有何不同。
3.了解各种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原理、方法和结果判断。
实验内容:1. 琼脂平板上菌落性状观察2. 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性状3. 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仔细观察细菌和真菌培养生长性状及细菌生化试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