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自然数的和
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规律
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规律1. 引言数学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其中一个是连续自然数的和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规律,并介绍它的证明方法。
2. 问题描述我们想要求出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例如1+2+3+4+5=15。
那么,如何快速地求出任意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呢?3. 规律探索假设这5个连续自然数的第一个数是n,则这5个数分别为n、n+1、n+2、n+3、n+4。
它们的和为:n + (n + 1) + (n + 2) + (n + 3) + (n + 4)= 5n + 10= 5(n + 2)因此,任意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都可以表示为5倍某个整数加上10。
例如,前五个自然数(1、2、3、4、5)的和为15,可以表示为5×3+10。
4. 规律证明现在我们来证明上述规律。
假设这5个连续自然数的第一个数是k,则这五个数字分别为k、k+1、k+2、k+3、k+4。
它们的和为:S = k+(k+1)+(k+2)+(k+3)+(k+4)= 5k + 10= 5(k + 2)因此,我们证明了任意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都可以表示为5倍某个整数加上10。
5. 应用举例通过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快速地求出任意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例如,求出从6开始的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6 +7 +8 +9 + 10 = (6 + 2) × 5 = 40同样地,我们可以求出从100开始的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0 + 2) × 5 = 510这种方法非常简单易懂,并且适用于任意五个连续自然数。
6. 结论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规律,并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这种方法简单易懂,适用于任意五个连续自然数。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地求出任意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连续自然数求和的解题技巧
解法2是利用“0”的奇特性配对进行速算;
解法3是常说的高斯求和法速算。
你听说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求1+2+3+4+„„+100的和”。老师的话音刚落,高斯就举手说:等于5050。
高斯是怎样算的?他将这100个数倒过来,每相对两数的和等于101,共有100个101,将101乘以100后再除以2,结果等于5050。
= 9×9
= 81
⑵24+26+8+30+32
= 28×5
= 140
说明此两题虽然不是持续自然数相加,但是每相邻的两个加数直接都相差同一个数,同样可用公式计算。
三、思路技巧
计算持续自然数相加时,可用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计算;如果相加的持续自然数是单数时,可用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求和;如果不是持续自然数相加,但每相邻两个加数之间都相差同一个数,也可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
= 112×7÷2
= 784÷2
= 392
解法253+54+55+56+57+58+59
= 56×7
= 392
说明如果相加的持续自然数的个数逢单时,也可用下式计算和: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例4求和。
⑴1+3+5+7+9+11+13+15+17
⑵24+26+8+30+32
解⑴1+3+5+7+9+11+13+15+17
我们由此得到启发,一组持续自然数相加时,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和。
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
例2计算下面两题。
⑴4+5+6+7+8+9+10+11+12+13 =?
⑵21+22+23+24+25+26+27+28 =?
解⑴4+5+6+7+8+9+10+11+12+13
小学数学解题技巧连续自然数求和
连续自然数求和[知识要点]1.连续自然数求和的方法: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2.连续自然数逢单时求和的方法: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范例解析]例1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2+3+4+5+6+7+8+9 = ?解法1 如图2-2所示。
4个10加上5等于45。
解法2 如图2-3所示。
5个9等于45。
解法3得到9个10,即90,它是和数的2倍,即90÷2 = 45。
说明解法1是利用“凑整”技巧进行简算;解法2是利用“0”的神奇性配对进行速算;解法3是常说的高斯求和法速算。
你听说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求1+2+3+4+……+100的和”。
老师的话音刚落,高斯就举手说:等于5050。
高斯是怎样算的?他将这100个数倒过来,每相对两数的和等于101,共有100个101,将101乘以100后再除以2,结果等于5050。
我们由此得到启发,一组连续自然数相加时,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和。
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例2 计算下面两题。
⑴4+5+6+7+8+9+10+11+12+13 = ?⑵21+22+23+24+25+26+27+28 =?解⑴4+5+6+7+8+9+10+11+12+13=(4+13)×10÷2= 17×10÷2= 170÷2= 85⑵21+22+23+24+25+26+27+28=(21+28)×8÷2= 49×8÷2= 392÷2= 196说明只要的连续自然数求和,不一定要从1开始,均可用此法计算。
例3 求和:53+54+55+56+57+58+59解法1 53+54+55+56+57+58+59=(53+59)×7÷2= 112×7÷2= 784÷2= 392解法2 53+54+55+56+57+58+59= 56×7= 392说明如果相加的连续自然数的个数逢单时,也可用下式计算和: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连续自然数求和的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连续自然数求和一、解题方法归纳:1.连续自然数求和的方法: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2.连续自然数逢单时求和的方法: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二、范例解析例1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2+3+4+5+6+7+8+9 = ?解法14个10加上5等于45。
解法2 5个9等于45。
解法3得到9个10,即90,它是和数的2倍,即90÷2 = 45。
说明解法1是利用“凑整”技巧进行简算;解法2是利用“0”的神奇性配对进行速算;解法3是常说的高斯求和法速算。
你听说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求1+2+3+4+……+100的和”。
老师的话音刚落,高斯就举手说:等于5050。
高斯是怎样算的?他将这100个数倒过来,每相对两数的和等于101,共有100个101,将101乘以100后再除以2,结果等于5050。
我们由此得到启发,一组连续自然数相加时,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和。
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例2 计算下面两题。
⑴4+5+6+7+8+9+10+11+12+13 = ?⑵21+22+23+24+25+26+27+28 =?解⑴4+5+6+7+8+9+10+11+12+13=(4+13)×10÷2= 17×10÷2= 170÷2= 85⑵21+22+23+24+25+26+27+28=(21+28)×8÷2= 49×8÷2= 392÷2= 196说明只要的连续自然数求和,不一定要从1开始,均可用此法计算。
例3 求和:53+54+55+56+57+58+59解法1 53+54+55+56+57+58+59=(53+59)×7÷2= 112×7÷2= 784÷2= 392解法2 53+54+55+56+57+58+59= 56×7= 392说明如果相加的连续自然数的个数逢单时,也可用下式计算和: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如何把一个正整数拆分成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如何把一个正整数拆分成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如何把一个正整数拆分成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王凯成(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710600)1.拆分定理及证明如何把一个正整数拆分为a (2,)a a N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呢?定理:若正整数M 能拆分成a (2,)a a N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则 M= 11()(1)22M a M a a a ---+-++⋅⋅⋅11()()22M a M a k a a --+-++⋅⋅⋅++,其中12M a a --是自然数。
证明:设把正整数M 分拆为连续自然数n, n+1 ,…,n+(1a -)这a (2,)a a N >∈个数的和,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知:应有M=1()2an a -+。
设a 是奇数,21(1,)a m m m N =+≥∈,则12a-是整数,那么12an -+与a 都是整数,由M=1()2an a -+知,M 必是a 的倍数(否则无解),M ÷a =12an -+,即有:n=12M a a --。
这时由M= n+(n+1 )+…+[n+(1a -)]就有:M = 11()(1)22M a M a a a ---+-+ +⋅⋅⋅ 11()()22M a M a k a a --+-++⋅⋅⋅++,其中12M a a --是自然数。
设a 是偶数,则应有M=1()2a n a -+,由12a -不是整数知,12a n -+不是整数,所以M 不是a 的倍数。
大于2小于9的偶约数有4和6,6是30的约数,不合偶数条件;4不是30的约数,但4是30×2的约数,4符合偶数条件。
当a =3时,n=12M a a --=9,30=9+10+11。
当a =5时,n=12M a a --=4,30=4+5+6+7+8。
当a =4时,n=12M a a --=6,30=6+7+8+9。
例1 把120拆分成a (2,)a a N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连续自然数相加求和公式
连续自然数相加求和公式《神奇的连续自然数相加求和公式》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把一连串连续的自然数相加时,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法能一下子算出它们的总和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超厉害的连续自然数相加求和公式!比如说,从1 加到10,要是一个一个去加,那得多麻烦呀!这时候,神奇的公式就派上用场啦!那这个公式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呀,它就是“(首项+ 末项)× 项数÷ 2”。
啥叫首项、末项和项数呢?首项就是这一串数里开头的那个数,末项就是最后那个数,项数呢,就是这一串数的个数。
就拿1 加到10 来说吧,首项是1,末项是10,那项数是多少呢?哎呀,数一数,从1 到10 一共10 个数,所以项数就是10 呀!那咱们来算算,(1 + 10)× 10 ÷ 2 = 55 。
哇塞,这不就是1 加到10 的和嘛!再比如说,从3 加到8 。
首项是3,末项是8,项数呢?数一数,3、4、5、6、7、8,一共6 个数,所以项数是6 。
那用公式算就是(3 + 8)× 6 ÷ 2 = 33 。
是不是很神奇?我之前做数学作业的时候,碰到这种连续自然数相加的题目,总是算得脑袋都大了。
后来老师教了我们这个公式,我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每次用这个公式,都能很快算出答案,感觉自己超级厉害!我还跟我的小伙伴们分享了这个公式呢。
“小明,你知道怎么快速算出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吗?”我得意地问。
小明摇摇头说:“不知道呀,你快给我讲讲。
”我就兴致勃勃地给他讲了这个公式,小明听了眼睛都亮了,直说:“这也太厉害了!”咱们学习数学,不就是要发现这些神奇又好用的方法嘛!有了这个公式,就像有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数学难题的大门呢!所以呀,同学们,咱们一定要好好掌握这个连续自然数相加求和公式,让数学变得更有趣,更简单!。
连续自然数求和公式
连续自然数求和公式
方法一:
用第一个数加上最后一个数乘以这批数的总个数;然后除以2;
即:首+尾*个数/2
求总个数的方法:
1.连续自然数:用最后一个数减第一个数然后加1尾-首+1
2.连续偶数:以2开头的;最后一个数除以2即:尾/2;不以2开头的;先用最后一个数除以2;再用第一个数减2的差除以2;然后把两个结果相减.即:尾/2-首-2/2
3.连续奇数:以一开头的;用最后一个数加1然后除以2即:尾+1/2;不是以1开头的;先用最后一个数减1的差除以2;然后用第一个数加1的和除以2;接着把两个结果相减.即:尾+1/2-首-1/2
方法二:
1.连续自然数求和公式:n*n+1/
2.n是最大数
1+2+3+4+5+~~~~~80=80*80+1/2=
2.连续奇数求和公式:=个数的平方..个数=末数+1/2.
1+3+5+7+9=5的平方=25..9+1/2=5
3.连续偶数求和公式:=个数的平方+个数..个数=末数/2.
2+4+6+8=4的平方+4=20.
4.点线关系:n个点;可连线段数=n*n-1/2.。
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相加的规律
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相加的规律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相加的规律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在这个规律中,每一项都是前一项加上1。
例如,第一项是1,第二项是1+1=2,第三项是2+1=3,以此类推。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第一项,d表示公差(即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
对于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相加的规律,第n项可以表示为an = 1 + (n-1)1,简化为an = n。
这意味着第n项就是n本身。
例如,第1项是1,第2项是2,第3项是3,以此类推。
因此,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相加的规律可以表示为等差数列an = n。
这个规律可以用来计算任意项的值。
例如,要计算第10项的值,可以将n替换为10,得到a10 = 10。
所以,第10项的值是10。
这个规律也可以用来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等差数列的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n/2)(a1 + an)来计算,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
对于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相加的规律,前n项的和可以表示为Sn = (n/2)(1 + n)。
例如,要计算前10项的和,可以将n替换为10,得到S10 = (10/2)(1 + 10) = 55。
所以,前10项的和是55。
总结起来,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相加的规律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n = n。
这个规律可以用来计算任意项的值和前n项的和。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问题公式引言:在数学中,倍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问题,涉及到两个或多个数的相加或相乘。
倍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涉及到使用特定的公式或技巧,以便更高效地计算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倍问题相关的公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决倍问题。
一、两个数的和倍问题公式1. 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的倍问题公式:设两个连续自然数为n和(n+1),它们的和为2n+1。
根据倍问题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的倍数一定是奇数。
例如,2+3=5,它的倍数有10、15、20等等。
2. 两个正整数的和的倍问题公式:设两个正整数为a和b,它们的和为a+b。
如果我们要求a+b的倍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a+b)*k,其中k是任意整数。
例如,6+8=14,它的倍数有28、42、56等等。
3. 两个小数的和的倍问题公式:设两个小数为x和y,它们的和为x+y。
如果我们要求x+y的倍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x+y)*k,其中k是任意整数。
例如,0.5+0.9=1.4,它的倍数有2.8、4.2、5.6等等。
二、两个数的积倍问题公式1. 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的倍问题公式:设两个连续自然数为n和(n+1),它们的积为n*(n+1)。
根据倍问题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的倍数一定是偶数。
例如,2*3=6,它的倍数有12、18、24等等。
2. 两个正整数的积的倍问题公式:设两个正整数为a和b,它们的积为a*b。
如果我们要求a*b的倍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a*b)*k,其中k是任意整数。
例如,6*8=48,它的倍数有96、144、192等等。
3. 两个小数的积的倍问题公式:设两个小数为x和y,它们的积为x*y。
如果我们要求x*y的倍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x*y)*k,其中k是任意整数。
例如,0.5*0.9=0.45,它的倍数有0.9、1.35、1.8等等。
结论:倍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之一,解决方法通常涉及到使用特定的公式或技巧。
n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公式
n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公式在咱们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数学那可是一门充满了奇妙和乐趣的学科。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n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公式”这个有趣的话题。
咱们先从简单的例子说起。
比如说,从 1 加到 5,也就是 1 + 2 + 3 + 4 + 5,这该咋算呢?一个个加起来,那肯定行,但太费劲啦!其实这里面是有小窍门的。
咱们设这 n 个连续自然数中的第一个数是 a,最后一个数是 b。
那么这 n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就可以用公式:(a + b)× n ÷ 2 来计算。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辅导我小侄子做作业的时候,就碰到了这样一道题:求从 20 加到 50 这连续的自然数的和。
小侄子当时抓耳挠腮,一脸迷茫。
我就跟他说:“别着急,咱们有神奇的公式呢!”我先让他找出第一个数 20,最后一个数 50,然后套进公式里。
(20 + 50)× 31 ÷ 2 ,这里的 31 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 50 - 20 + 1 得到的。
经过计算,(20 + 50)× 31 ÷ 2 = 1085 。
小侄子一看,眼睛都亮了,直夸这个公式太神奇啦!这个公式为啥这么好用呢?咱们来琢磨琢磨。
你看啊,a 是第一个数,b 是最后一个数,(a + b)就相当于把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加起来。
那这一对数的和其实就等于第二个数和倒数第二个数的和,也等于第三个数和倒数第三个数的和……一直这样成对成对的,一共有 n÷2 对。
所以用(a + b)× n ÷ 2 就能算出总和啦。
再比如说,从 3 加到 12 ,按照公式,第一个数 a 是 3 ,最后一个数 b 是 12 ,一共有 12 - 3 + 1 = 10 个数,也就是 n = 10 。
那么它们的和就是(3 + 12)× 10 ÷ 2 = 75 。
是不是很快就能算出来啦?咱们在生活中其实也经常能用到这个公式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描述
对一个给定的自然数M,求出所有的连续的自然数段,这些连续的自然数段中的全部数之和为M。
例子:1998+1999+2000+2001+2002 = 10000,所以从1998到2002的一个自然数段为
M=10000的一个解。
输入格式
包含一个整数的单独一行给出M的值(10 <= M <= 2,000,000)。
输出格式
每行两个自然数,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连续自然数段中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两数之间用一个空
格隔开,所有输出行的第一个按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对于给定的输入数据,保证至少有一个解。
样例输入
样例输出
试验程序:
multimap<int,vector<int>> Continuation(int n)
{
multimap<int,vector<int>> mm;
vector<int> temp,nn;
int i,j,k;
for(i=1;i<=n/2;i++)
{
k=i;
temp.clear();
temp.push_back(i);
for(j=i+1;j<=(n/2+1);j++)
{
k+=j;
temp.push_back(j);
if(k==n)
{
nn.push_back(*temp.begin());
nn.push_back(*(--temp.end()));
mm.insert(pair<int,vector<int>>(temp.size(),nn));
nn.clear();
break;
}
else if(k>n)
break;
}
}
return mm;
}
主函数调用为:
#include"stdafx.h"
#include"example24_apply_offer2.h"
void main()
{
multimap<int,vector<int>> cc;
multimap<int,vector<int>>::iterator pos;
vector<int> kk;
vector<int>::iterator kkpos;
cc=Continuation(10000);
for(pos=cc.begin();pos!=cc.end();++pos)
{
for(kkpos=(pos->second).begin();kkpos != (pos->second).end();++kkpos) cout<<*kkpos<<" ";
cout<<endl;
}
cout<<endl;
}
实验结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