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太原城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者 简 介 ] 张 清雅 (9 5 , 共 太原 市委 党 史 党建教 研 室教 授 ; 作 16 一)中 易夏玲 (9 2 ) 中共 太 原 市委 党校 文 史教 研 室副 教授 16 一 ,
・
3 ・ 2
《 中共 太原 市委 党校 学报 》 0 0年 第 6期 21
多 样 性 。 不 同 国 家 、 民 族 文 化 各 有 自身 的 特 点 。 但
行 为实践 中的共 同价值 观念 和行 为准 则 。
太原城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r 张清 雅 易 夏 玲 …r● ’ 一
( 中共 太原 市委 党校 , 山 西 太 原 0 0 2 3 01 ) 摘 要 :文化 是社会 形 态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也 是人 类精 神 生 活的 家园。 如何 以创 新精 神 来促
进 太原城 市文化 建设 ,一是 要 正确把 握城 市文化 建设 的本 质 内涵 ;二是 要 培 育具 有 时代 特征 的城 市精神 ;三是要 营造体 现城 市精 神 的文化 氛 围。 关键 词 :城 市 文化 ;城 市精神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17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8 3 (0 0 0 0 8 4 12 1 )6—0 3 —0 02 3
一
、
正 确 把 握 城 市 文 化 建 设 的 本 质 内涵
化 的 涵 义 。从 这 个 意 义 上讲 ,文 化 又 具 有 自由性 , 自 由 是 文 化 的 最 高 理 性 表 现 , 文 化 的 进 步 和 发 展 标
志 着人 的 主体 力量 的增 强 ,人 的 自由而全 面 的发 展 ,
科 学 等 ,是 人 类 为 了 改 造 自然 和 社 会 而 进 行 的 精 神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品牌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下面我们就来思考一下如何更好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并给出一些建议。
要明确城市文化品牌的内涵和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和发展特色,要充分挖掘和展示这些特色,形成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
北京的千年文化底蕴、上海的国际现代都市、成都的慢生活与川味文化等,都是这些城市文化品牌的代表特色。
只有明确了城市文化品牌的内涵和特色,才能更准确地展开后续的品牌建设。
要注重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和宣传。
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离不开对外宣传,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城市文化品牌,才能使品牌形象更加鲜明。
利用各种媒介和渠道进行广泛的宣传,如建立官方网站、发布城市文化宣传片、举办文化周活动等,都是有效的宣传手段。
还可以通过城市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来加强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比如通过文化节日、文化展览等方式向外界展示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强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网红”形象,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播好的城市文化。
除了传播与宣传,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还需要注重城市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城市文化品牌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都是依托于城市的文化资源而来。
要充分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品、优秀文化作品等各种文化资源,有效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城市文化品牌。
要重视城市文化品牌的软实力建设。
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不仅仅是对外宣传和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使城市文化品牌蕴含着强大的软实力。
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还需注重加强城市文化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城市文化品牌成为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象征。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推广等,都是软实力建设的有效手段。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全球化竞争的形势下,城市文化品牌越来越成为衡量城市软实力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成为城市吸引人才和投资的重要因素。
因此,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审视城市文化现状,确定品牌核心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遗产,但不同的城市在文化内涵上却各有不同。
因此,在制定品牌战略时,务必要对本市的文化特色和优势进行深入剖析,明确自己的品牌核心。
同时,在确立品牌核心之后,需考虑品牌的可持续性发展,不至于由于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比如某些城市在其早期发展的核心产业上一度非常厚重,之后却因为市场变化而逐渐衰落。
二、培育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需要持续不断地培育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增强城市的生活品质和文化气息。
城市文化建设需要广泛参与市民、企业和政府,通过文物、美食、音乐、建筑、文艺、体育等多种形式,不断创造出具有城市特色、文化品味和时代气息的文化符号和标志。
三、推动城市文化交流,增强城市吸引力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需要积极推动城市与其他城市或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和互动。
如果一个城市能够通过展览、文化交流等形式将其文化特别之处展示与推广给外界,就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同时,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也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文化信息,不断扩大城市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以上就是我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在当今世界,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
希望我们的城市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文化气息,打造具有竞争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
关于邯郸城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城 市 与 文 化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 市 离 不 开 文 化 , 化 也 离 不 到邯 郸 , 以 一 言 以蔽 之“ 城 文 便 古赵 都 ”这 种 提 法 出 现 了 城 市 定 位 的 , 开城 市 。在 社会 变革 和经 济 发 展 的 关 键 时 期 , 市 文 化 建 设 是 “ 色 危 机 ” 唯一 突 显 国家 历 史 文 化 名城 , 有彰 显 个 性 , 为 国 城 特 , 没 因 项 社 会 系统 工 程 , 须 改 造 城 市 人 固 有 的 文 化 心 理 , 出 城 内类似古都亦 不少 。2 把“ 必 突 、 华北钢城” 和华北能源基地 , 作为整个 市 的特 色 , 立 学 习型 城 市 是 城 市 文 化 建 设 一 个 新 的 支 点 邯 邯郸形象 的概括 。这种提法并不妥 当 , 建 因为这种概括 只是对邯郸 只 不 郸要走 向现代化 , 尤其要重 视城市 的文化 建设 。结合 邯郸 的特 产业 结 构 和资 源 的 定 位 , 是 初 级 工 业 化 的 文 化 凝 聚 , 适 宜 于
人 情 轻 理性 ; 维 方 式 上 的粗 砺 , 灵 变 ; 化 生 括 品 位 上 的 重 思 少 文 物 质形 式 . 精 神 内 涵 , 情 趣 ; 神 关 注 上 偏 重 个 人 生 活 、 轻 少 精 偏 离 于终 极 关 怀 … … 这 些 现 象 都 不 利 于 城 市 文 化 的 健 康 发 展 这 种 文 化 心 理 比较 缺 乏 现 代 社 会 所 要 求 的 关 注 人 类 和 社 会 的
建 设 作 出 了思 考 , 提 出 了建 设 的 方 向和 措 施 。 并
[ 关键 词 ]城 市 文化 ; 建设 ; 郸 邯
[ 图分类号]2 1 中 K 9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8 86 20 )2— 14 2 文 10 —99 (06 0 0 2 —0
关于齐齐哈尔市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思考
2 世 纪 . 化 的 要 素 已 经 成 为 民 族 振 兴 、 家 繁 荣 的 1 文 国
核 心要 素之 一 。 于 一 个 城 市 而 青 , 有 文 化 底 蕴 做 支 撑 的 对 没
的 。 造 城 市 主 题 文 化 , 但 能 够 大 大 提 高 齐 齐 哈尔 市 的认 打 不
可 度 、 名 度 和美 誉 度 , 动 地 方 文 化 旅 游 产 业 快 速 发 展 , 知 推
一
名 度 和 影 响力 , 为 推 动经 济增 长 的 范 例 . 花 城 广 州 、 城 济 南 、 城 昆 明 、 城 哈 尔 滨 如 泉 春 冰
等 。但 也 有 相 当 一 部分 城 市 , 主 题 文 化建 设 仅 仅 是 停 留在 其
概 念层 面上 . 没 有 使 其 真 正 地 转 化 为社 会 生产 力 。  ̄ 0 7 并 20 年 中 国城 市 竞 争 力 蓝 皮 书 》对 城 市 品 牌 化 的 基 本 战 略 框 架 进 行 了概 括 .指 出 了 我 国 城 市 品 牌 化 中 存 在 的 一 些 主 要 问
[ 摘 要 ] 市 文 明进 步 的 历 史 充 分表 明 , 有 先 进 文化 的 积 极 引领 , 有 人 民 精 神 世 界 的 城 没 没
极 大 丰 富 , 有 创 造 精 神 的 充分 发 挥 , 个城 市 不 可 能 在 区域 竞 争 中脱 颖 而 出 。 目前 , 国各 地 没 一 全 都在努 力打造城 市主题文化品牌 , 以此 来 扩 大 自身的 知 名 度 和 影 响 力 , 为推 动 经 济增 长 的 重 成 要 元 素 但 也 有 相 当一 部 分 城 市 , 主题 文化 建 设 仅 仪 是 停 留在 概 念 层 面 上 , 没 有 使 其 真 正 地 其 并
关于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的文化思考
特应该从战略上加速 文化资源 的开发 利用 ,使之成为一
个重要的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是将历史
文化名城的地理 、 文物、 典籍 、 名人 、 名胜和文化精神 、
文化传统等各种优势 , 渗透到农、工、商、运、 建、服 等各行各业,以及其产品、服务、经营、管理之中去, 多角度、多侧面、多形式 、 多层次展示历史名城的人文 精神风貌及文化特色, 增加城市文化含量,提高城市文 化品位,形成大文化与大经济互动共生的新的经济增长
代黄教传人蒙古至清末曾在内蒙古建有千余座佛寺,其
中以呼市为最多,如乌索图召、大召、席力图召等。这
方 统文化的营养 ,就缺乏必要的生命力,因此,城市 传
建 中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设 一是在用地空间上,
些召庙的建筑风格, 有的是汉、 藏式, 有的是汉、 蒙式, 还有的是汉、藏、蒙混台式,体现 了 三族人民互相学习
在外表的拙劣建筑物, 曾被中外行家讥为 “ 厕所” 现在 , 却还在大量涌现。 另外, 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 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呼市的生态环境本来就相当脆弱, 大气被污染,绿地被蚕食,沙尘严重,水质下降,环境 质量偏低 ,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但这并 不是不可克服的。笔者以为,首先要把环境意识作为文 化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城市居民进行广泛深入的教 育,营造 “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大气候,使爱 护环境、保护环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 觉行动。二是 从规则人手,按照 “ 青城”特色和要求,在城市空间中 多建一些绿化带、绿化区和园林小品,精心组织,精心 设计,建成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化系统 , 保持城市的自 然 风貌。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处理城市 “ 三废 ”的技 术水平,减少对水源、大气的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条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文化品牌也成为了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增添独特的魅力。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就要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城市文化品牌的根基。
在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文化机构和普通市民共同参与,通过考古发掘、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手段,深入挖掘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弘扬城市传统文化,为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就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城市,感受城市的文化魅力。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企业投资和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等多种途径,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产业体系,为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有力支撑。
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就要注重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是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剧院、音乐厅、美术馆、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服务。
可以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赠、专业管理等方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使城市的文化品牌更加鲜明和丰富。
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就要注重城市形象的宣传和推广。
城市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是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城市形象的LOGO设计、城市主题曲的创作、城市形象的拍摄和推广等方式,向外界展示城市的文化魅力和时尚风貌。
可以通过国际文化艺术节、城市形象宣传片、城市文化推介展等方式,向世界传播城市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外界人士来到城市,体验城市的文化魅力。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 一 管理机 制不健 全 , 主体缺位 从 19 年 民政部进行 社 区建设 试验开 始到现在 全面推进社 区建设 刚刚十个年 头 , 99 许多相关工 作还
[] 1 马海燕 : 北京政法 职业 学院社会法律工作系教师 、 管理学硕士 。 [] 2 王青山 : 社 区建设与发展读本 》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 2 0 年版 。 《 , 01 [ 李 慧 : 我 国社 区文化发展 中的问题探析》《 3 ] 《 ,消费 9 } o 8 1 2 o 年第 8 。 期
对社 区文化发展 决策和实施 的参与度很 低 。另外 , 区文化建设 的覆盖存 在着 明显 的缺 陷 , 人 、 社 老年 儿 童 以及其 他弱势群 体一定程度上 成为参 与社区文化 活动的生力 军 , 而真正有 能力为社 区文化建设 的决 策、 实施尽一份力 的广 大中青 年却 被忽视 。 社 区文化建 设 中主体 的错位和 主体 功能的缺失 , 一方面令政府付 出高额复杂的综合成本 , 以换 却难
成 的规 范结构 。
文化是社会 的灵魂 , 社会越发展 , 的地位与作用 就越突出 。当前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 区文 文化 社
化建设 是一项非 常重要 的 内容 , 文化 建设也 是社 区建设 的内涵所在 , 和谐 社会 的构 建也需要社 区文化 而
的引导与支撑 , 因而社区文化对于 和谐 社会 、 和谐社 区的构建具 有重要意义 。第 一 , 区文化有 助于满足 社
21 0 0年第 4期
中 图分 类号 : 6 93 D 6-
北京 政法 职业 学 院学 报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2 9 8 2 1 0一 O0— 0 17- 25( 00)4 13 4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个独特而有魅力的城市文化品牌,不仅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下面就就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进行一番探讨。
一、城市文化品牌的意义城市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是这座城市的独特标识,也是这座城市的软实力。
一个成功的城市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资源和人才,从而带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城市文化品牌也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1. 城市文化资源一个成功的城市文化品牌,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之上。
这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文化遗产、文艺活动等。
城市要想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品牌,就需要挖掘和整合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创新和推广城市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2. 城市形象建设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打造一个成功的城市文化品牌,就需要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需要从城市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市容市貌等方面下功夫,创造出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使之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文化景观。
3. 品牌推广和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需要借助先进的市场营销手段和传播渠道,将城市文化品牌推广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这包括建设城市宣传片、推出城市文化产品、举办城市文化活动、开展城市文化周等。
也需要借助互联网、传媒、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品牌宣传和传播。
1. 文化产业融合要打造一个成功的城市文化品牌,就需要推动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就需要将城市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项目走出去,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现代城市可持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
了不 懈 的探 索 和 努 力 , 以 求 得 城 市 的 进 步 和 发 展 。 而在 破
的城 市 文化 与科 技 软 实 力 为 依 托 , 那 就 不 可 能 提 升 城 市 可
定 的 首都 ,应 该 是 具 有 完 整 意 义上 的 “ 城 解 这 个 新 课 题 的 过 程 中 , 国际 社 会 形 成 共 识 : 即 没有 深 厚
要 还 是 为 了宣 扬 日 不 落 帝 国 的 鼎 盛 和 盎 格 鲁 撒 克 逊 民 族 的 的 自 己独 特 的 文 化 风 尚和 文 化 精 神 。
文 化 精 髓 。我 想 当 今 中 国 已不 是 10 前 那 个 固 步 自封 、积 7年
记 者 : 如 你 所 说 , 我 是 否 可 以 这 样 着 人 类 一 个 划 时 代 的 持 续 发 展 的 能 力 。 记 者 与 上 海 社 科 院 文 学研 究 所 所 长 、 著
进步。
名 作 家叶 辛 的 对话 , 就顺 着 这 个 主题 展 开… …
但 在 孟 斐斯 建城 后 的50 多年 中 ,世 界上 00
一
纷 纭 , 莫 衷 一 是 。但 国 际 史 学 界 通 常 认 为 ,
建 于 公 元 前 3 0 年 左 右 尼 罗河 下 游 的 孟 斐斯 20
城 — — 古 埃 及 国 王 明 美 尼 斯 统 一 全 国 后 确
个严 肃 和 严 峻 的新 课 题 。 所 以 , 近 百 年 来 世 界 各 国 进 行
9 % 以上 的人 生 活 在 乡村 。 据 史料 载 ,直 到 2 0 0 世 纪 初 ,也 仅 有 1 亿 人 ( 为 当时 世 界 总 人 . 5 约
口 的 十 分 之 一 ) 为 城 市居 民 。但 在 这 之 后 的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1000字10篇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1000字10篇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1000字(篇1)“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
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
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要肩负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让民族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勿忘“来时路”。
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经史子集当中,也体现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
透过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寻觅到历史发展的踪迹,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兴衰荣辱。
鉴往知来,__,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是“__、方得始终”的根基所在。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要在不断前行的路途中__、铭记历史,学习借鉴优秀发展经验,及时补足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将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要珍惜和平、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新的辉煌。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让我们在走向复兴中凝聚“民族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着民族共识、体现着民族精神。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赓续民族精神,传承文化基因,留住文化根脉。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
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大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
要深刻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该向何处去。
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牢固树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守住“民族根”,凝聚“民族魂”。
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思考
文章编号:0257—5876(2007)05—0035—12关于“城市"与“城、“文化"市文化"的思考单霁翔内容提要对城市文化的探讨,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文化实践中的迫切问题。
本文从对相关概念的分析入手,辨析概念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城市文化建设提出构想。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文化今年,国家文化部门与建设部门将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城市文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意义重大。
“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这是一些历史性城市为提升综合竞争力而提出的口号。
与具有大约40多亿年历史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是短暂的,而城市的历史更为短暂,从新石器时代算起,至今也只有约六千多年,仅相当于人类历史的千分之二④。
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城市的环境中度过的。
然而,一旦走进城市,人类社会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进程。
“在远古时代,人类从茫茫的荒野之中走进城市,这是人类社会的最伟大的进步之一,正是人类从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走进城市,使城市文明成为划时代的界标”②。
我们的祖先,从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到逐渐脱离原始状态,开始形成了群居的聚落、村寨、城堡等原始的城市雏形。
这些城市雏形,使人类从“野蛮社会”发展进入了“文明社会”。
之后,城市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中心聚落,到设防城堡、城寨,到专为护卫统治阶层的王城、王都,再发展到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商贸中心,以及交通枢纽、重要港埠、军事重镇等各具功能的城市。
城市的不断发展使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对于任何城市,历史都是最具个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的精华就是包蕴其问的独特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不仅仅写在历史书上,而且活生生地存在于市民的集体性格之中。
对于踏人城市的人来说,这里代表着机会的多样性和选择的自由度。
城市的最大功能就在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密集的方式聚集各种人才、技术、资金以及信息,使城市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环境,人类必然还将一35—万方数据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思考根据社会经济的进步,对城市进行持续建设,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于“文化强市”建设的思考
关于“文化强市”建设的思考今年我省提出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近期将召开文化强省会议。
根据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我们深入各个方面就“文化强市”建设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听取建议意见。
结合文化部门工作实际借鉴__、__、__等地经验笔者认为__要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要努力在“强”字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要“强”在文化的影响力上加快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我市文化基础设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积累有了较大改善但总体上讲还存在投入不够、分布不均、功能不全、管理不善、影响不强等现象。
我们要抓住发展契机加快文化设施建设。
1、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通过努力使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和网络基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与文化强市地位相匹配的格局。
一是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优化文化设施布局。
二是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坚持基层优先、城乡统筹推进的原则实行向农村倾斜的政策。
通过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分级责任制切实强化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政府的责任把公共文化建设置于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同等位置。
三是在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另一方面在区域配套建设中明确文化设施的布点明确项目用地控制预留规划用地切实做到城乡开发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协调配套、齐头并进。
20__年__省出台《县级文化基础设施省级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管理指南》省级共争取彩票公益金2250万元同时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__排1300万元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并实施“五个一”即:统一立项、统一办证、统一施工、统一设计、统一管理使乡镇文化站建设步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保障力度。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城市文化品牌是体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政府、企业以及居民等多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突出城市特色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应该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时充分挖掘和整合。
比如,南京市的文化品牌“金陵文化”,便是集中展现了南京市的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旅游资源以及现代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文化特色,并将其融入到城市形象展示中,增强了南京的文化吸引力。
二、营造和谐文化环境。
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不能仅仅停留在景点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上,更应该注重创造和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城市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文化活动的组织等方式进行引导和打造,从而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三、注重文化品牌传播。
城市文化品牌的推广需要借助多种途径,比如互联网、广告媒介、线上线下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传播。
同时,注重文化品牌创新和提升,不断推陈出新,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新的媒介,增强文化品牌的传播力和吸引力。
四、加强文化品牌联动合作。
城市文化品牌的推广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间的联动和合作。
政府可以提供支持和保障,企业可以为文化品牌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居民可以为文化品牌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支持。
五、倡导文化品牌责任。
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对文化品牌的发展和推广负起责任。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文化品牌的管理和监督,企业应该遵守市场规则和文化品牌建设的原则,居民也应该理性看待和积极参与文化品牌的建设。
综上所述,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希望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共同携手,打造属于每一个城市的独特文化品牌。
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路优化—对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社 会 人 文
当代 中国城 市文化建设的思路优化
— —
对上海城 市文化建设 的一点思考
文 l杨
扬 l华东 师范大学 中文系教授 、博士 生导师
上海 城市文化发展模式 问题, 是今天 以为我们下一步建设城市 文化提供直接的
很多人 所关注的 。 o 纪9 年代 以来 , 2世 o 上 参考。 有鉴于此, 上海城市文化想要有所作 海的经济发展令 全国瞩 目, 但上海 的城市 为, 有新的发展, 需要对上海的城市文化现
文化建 设, 并没有像 经济建 设那 样显示强 实, 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劲的实力。 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 除了楼堂
志性建筑 的硬件设施 建设外, 在思想文化
一、 政府包办文化显得心有余而力
今天上海的城市 文化大致属于强势政
馆所建 设, 即大剧 院、 图书馆 、 博物馆等标 不足
过的。 上海在这方面获得 的经验和教训, 可 文化生产和传播单位, 而是具有特殊功 能
维普资讯
的政府 职能机构 。 谓特殊功能的政府职 这种现象和结果不是为某个领导意志所能 所
能机构, 是指上海的文化产业和文化生产、
够改变或避免的。 譬如, 目前上海 城市 文化
比有很大 的不 同, 谓的国际经验未必能 市场的方式, 所 只要不触犯法律, 一般都可以
够解决 好上海 的问题 。 譬如, 9 0 19 年代 以来 自由发展 。 而在今天 强势政府主导之下的 上海大规模 的城市改 造工程中遇到的文化 上海城市文化, 差不多都掌控在政府手中。
保 护 问题, 是所有 国际大城市都 没有 出现 在 政府 眼里 , 些文化产业并不是单纯 的 这
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_王丽华
2007年第2期(总第38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 H E BORDER ECONO M Y AND CULTURENo 2 2007G ene ral N o 38NG J IYU W EN HUA文化论坛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王丽华(聊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山东聊城252000)摘 要:重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居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但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重视不够、人员缺少、经费紧张、设施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等。
为此,必须坚持文化创新主旋律、正确认识社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多渠道解决经费不足、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等,以促进城市社区文化健康发展和日益繁荣。
关键词:城市建设;社区文化;群众文化;建议中图分类号:G 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7)02-0092-02收稿日期:2006-08-24作者简介:王丽华(1971),女,山东潍坊人,馆员,从事群众文化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由于社会的转型,体制的变动,利益的调整,价值取向多样性,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这就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城市社区文化既是城市文化的发展基础,又是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社区文化建设是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党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党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群众工作、文化工作的重要领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基本载体和基本阵地。
社区文化建设既对人民的安居乐业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也是社区行政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表现。
从城市社区管理的角度来说,社区需要文化,它不但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增强社区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社区文化还能以多种形式直接物化到社区经济、社区服务中去,社区文化通过对社区居民的教育、陶冶、塑造来发挥它对社区发展中各要素的支配力和影响力。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塑造城市形象和特色,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资和游客。
本文从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内容、提高文化品质和营造文化氛围四个方面,提出了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
一、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核心要素。
城市文化产业涉及到全方位的文化领域,涵盖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传媒等多个方面。
政府应该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创新发展,增加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城市文化品牌的发展。
二、丰富文化内容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方面是丰富文化内容。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个性,要打造出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度的文化品牌,需要加强对本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城市本地文化包括历史、人文、自然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探寻其价值和内涵,并结合当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
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品牌的内容和内涵,为城市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体验。
三、提高文化品质提高文化品质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
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体现出城市的独特性和品质。
要实现文化品质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提高城市文化品牌的再造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提高城市的文化态度和素养等。
要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提高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能力和实施效率。
四、营造文化氛围营造文化氛围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前提。
要想打造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品牌,需要在城市中营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环境,包括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水平、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形成文化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等。
这样才能让城市文化品牌有更多的传播和推广机会,让市民和游客都享受到城市文化品牌所带来的益处和乐趣。
综上所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
只有通过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丰富的文化内容,高品质的城市文化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才能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文化建设建议书
文化建设建议书尊敬的领导:我写此建议书,旨在就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我深感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使得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应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对文化建设的三个建议: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一国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历史、传统和文明。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
加强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机构和研究中心的建设,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保护力度。
2. 加强教育与宣传。
在教育中加入对文化遗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遗产意识,增强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
3. 鼓励社会参与。
组织社会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来。
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创意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增加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造力,我们应该:1. 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
提供财政优惠政策和专业培训,吸引和扶持更多的创意人才。
2. 提高创意产业的市场化水平。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促进创意产品的市场化推广。
3. 鼓励创新与合作。
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创意产业的互动与创新。
三、加强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是促进文化发展和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途径。
为了扩大文化影响力和提高文化自信,我们应该:1. 加强文化交流的平台建设。
建立和发展文化交流的机构和平台,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和深入。
2. 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
鼓励文化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引进和传播国外先进文化产业的经验和理念。
3. 增加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成果的共享与交流。
在结束之前,我想强调的是,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因此,我们需要广泛宣传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关注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其中。
关于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对策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对策的调查与思考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对策的调查与思考引言: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紧密相连。
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对于城市的发展、吸引力和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要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并不容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来实现。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对比不同城市的经验,探讨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有效对策,并提出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部分:调查不同城市的文化影响力现状1. 文化机构与设施调查显示,许多城市的文化影响力与城市的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切相关。
例如,伦敦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剧院和音乐厅,这些设施不仅为当地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体验,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相比之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文化设施相对较少,文化影响力也较弱。
因此,建设和支持文化机构和设施是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2. 城市形象和品牌城市的形象和品牌也对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巴黎以其浓厚的艺术氛围、优雅的建筑和美食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相比之下,一些城市缺乏鲜明的形象和品牌,难以在国际舞台上凸显自己的文化特色。
因此,城市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形象和品牌,通过宣传和推广来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3. 艺术和创意产业艺术和创意产业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调查显示,许多文化强大的城市都拥有发达的艺术和创意产业,如纽约的百老汇音乐剧、柏林的艺术画廊和伦敦的时尚设计师。
这些产业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收益,也成为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有力支撑。
因此,城市应该积极发展艺术和创意产业,为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第二部分: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对策1. 建设和改善文化设施城市应该投资建设更多的博物馆、剧院、音乐厅等文化设施,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体验。
同时,要加强对这些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
此外,可以引入国际合作,举办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吸引国际知名文化机构和艺术家来到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树立文化城市理念城市价值何在?城市如何建设?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是随着城市发展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
从“功能城市”上升到“文化城市”,“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理念的最高境界。
在西方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为适应加快扩大城镇承载能力的迫切需要,1933年国际建协发布以“功能城市”为主题的《雅典宪章》,以物质空间为主体的功能主义的城镇建设主流思想随之长期控制世界。
功能主义忽视人的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需求的多样性,没有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随着“城市病”的不断蔓延、加剧和扩散,人们逐渐把视角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建设形成了注重人文生态和文化空间的社会文化理念;1938年L·芒福德出版《城市文化》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如何发展的深思;1985年欧盟提出“文化城市”概念,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理念形成潮流;1999年的《北京宪章》、2007年的《城市文化北京宣言》,都强调“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
“文化城市”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最先进理念。
从“物质家园”上升到“精神家园”,“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价值追求的基本趋势。
什么样的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归结起来,就是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城市;就是既能为人们身体的幸福栖居提供物质空间,又能为人们心灵的幸福栖息提供文化空间的城市。
确立“文化城市”目标、提升城市文化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国际潮流,“文化变成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
我国也大力促进“文化城市”和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发展作出“文化定位”或者提出“文化城市”目标,城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出保存城市记忆、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精神、支撑城市发展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从注重物质建设上升到注重文化建设,以“文化城市”理念引领我省城镇化发展。
我省已经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城镇化不应仅仅是“量”的扩大,更应该是“质”的飞跃。
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论,认真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树立“文化城市”理念,坚持搞好城市文化建设,保证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少走弯路错路、科学健康发展。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是我省城镇和城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现实所需和希望所在。
培育城市文化个性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从哪里来?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色一方面体现在外观上特有的文化形象,一方面体现在内涵上鲜明的文化气质。
这种个性化的形象和气质,只能是土生土长的,只能是从城市所在区域的人文生态环境中生发出来的,只能是从城市所在区域的文化根基中生长出来的,这已经为国内外众多文化城市的个性特色形成的历史和经验所证明了的。
从我省的文化土壤看,可以为培育城市文化个性和特色找到以下几方面的文化根基:一是历史文化,二是传统文化,三是地域文化,四是民族文化,五是红色文化。
我省特有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为我省城市文化特色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基础。
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怎么确立?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景观、形象、空间以及氛围、气质、灵魂,从而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济南称“泉城”,景德镇称“瓷都”,杭州称“人间天堂”,维也纳称“音乐之都”等等,都是特有文化使之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城市特色。
我省在推进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中,从省城到县城、从大城市到小城镇都应该明确文化定位、文化个性、城市特色。
比如,长春可以从历史文化、汽车文化、电影文化等独特文化优势出发确立文化特色,集安可以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彰显文化魅力,延边、前郭、伊通等可以立足民族文化生发个性特色。
各地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第一步要从各类本土文化中深入发掘和正确认知文化特征,在做出准确可靠解读基础上,对文化个性给予明确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这种原有文化特征,维护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风貌以及空间特征、整体环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个性;第三步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特色,把文化个性忠实地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以固化城市特色。
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怎么培育?根据城市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个性形成肌理、构成因素和生长发育条件,培育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自然和人文基础发展城镇,让城镇与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机融合、和谐共生,依托原有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去生成城镇自己的形象和气质特色;坚持尊重历史,把历史积淀和历史遗存作为文化发展的深厚基础和宝贵资源,让文化个性从城镇的历史性空间和历史性风俗中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坚持延续文脉,把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作为培育文化个性的源泉和根脉,把历史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融入先进文化的发展潮流;坚持自主生长,尊重城市文化发展的内在肌理,从改善文化环境、培固文化基础、优化文化滋养等方面努力,让城市文化在自主生长中形成鲜明的个性。
培育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的根本,在于搞好城市文化生态的保护和改善,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和城市自己的故事,努力恢复原有的文化生态色泽;防止强势文化的同化、低俗文化的污染和流行文化的冲淡,保持城市“文化植被”的生态平衡。
丰富城市文化内蕴成功的城市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化氛围、美好的城市形象。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必须在坚持培育城市特色的前提下,大力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不断扩大城市文化的外延。
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风貌。
城市历史性、地域性的环境、布局、街道、建筑等空间和景观,是城市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文化个性的集中体现。
应该深入认识旧城的风格特点和文化价值,加强风格特色的保持和维护。
在新城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历史风貌,尽量保持原有风格,在城市格局、街巷肌理、建筑形制等方面对文化个性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给予新鲜体现。
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品格。
制度性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活的体现,也决定着城市的物质空间的风格和品位。
每个城镇都应该从有利于城市特色生长、城市品位提升出发,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制度体系和行为习惯给予深入反思和积极改善,对市民生产生活中蕴含的传统性、地域性的道德风尚、风俗习惯、民间文艺等给予正确引导和积极塑造,让优良的宝贵的文化传统和健康、积极、先进的社会风尚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
要不断丰富发展这种个性鲜明的城市主流文化,让城市文化品格特色日益鲜明、品位不断提升。
大力加强观念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精神。
观念性的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内核,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发挥着灵魂统领作用。
要从城市历史发展的前前后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挖掘城市发展方式、生活方式中蕴含的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从中提炼出最具地域代表性、时代先进性和市民认可度的思想观念和城市精神。
坚持把这种文化个性极强的思想观念和城市精神,在城市发展从历史到现实再到未来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下去,在城市建设从市政到文化再到生活的全领域中体现出来;在政府里面贯彻和发展下去,在市民中间培育和弘扬起来。
要大力推进观念创新,努力在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以及全体市民中普遍形成低碳、环保、园林、生态、文化、智能、宜居等先进的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念。
要大力推进城市精神提升,努力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富有地域特性、引领时代潮流的城市精神气质。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形成覆盖全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整合资源、统筹兼顾、弘扬特色的原则,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完善城市文化发展布局,建设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城的公共文化体系。
按照优化结构、均衡布局、突出重点、分级配置的思路,大力推进文化馆、科技馆、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广电网、互联网、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服务网点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形成遍布城区的15分钟文化圈。
大力开展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音乐会、联欢会、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发展和提升。
立足城市区域特点、文化资源和经济结构等基础,充分发展富有地域性、时代性、先进性、多样性、创造性的文化产业。
发挥我省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影视、出版、演艺、动漫、会展、娱乐、民族文艺、民间文艺等文化产业。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要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统一起来。
把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亲缘性和连续性,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
传统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要认识传统文化的宝贵,现代文化必须把积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现代文化不等于先进文化,不能让低劣的所谓现代文化把健康的传统文化的生长空间挤占了、污染了。
在现代文化的潮流中,只有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和真正科学的态度,保护好城市自身的文化传统,保持城市发展的连续性,才能创造出城市恒久的文化魅力。
要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统一起来。
本土文化是最具民族性、地域性、差异性、独特性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人文瑰宝。
本土文化既是在深厚的风土民俗土壤中生成壮大的,也是在不断吸取外部文化营养中丰富发展的。
不能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也不能任由外来文化同化本土文化。
扎牢本土文化的根,防止文化基因突变,把外来文化用作嫁接枝或者营养液,提升本土文化的质量。
要把市政文化与市民文化统一起来。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文化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城市建设、发展要从市民出发,靠市民创造,为市民服务,市政的文化追求要与市民的文化需求相适应,市政的建设方式要与市民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市政文化建设要与市民文化建设协调推进,城市的文化个性不仅要塑造在城市的空间风貌上,更要活化到城市的集体性格中。
要把文化形态与文化精神统一起来。
城市文化包含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两大层面,外在形象由建筑、街道、广场、环境等形体语言所构成,内在素质则包括精神风貌、发展活力、文明程度等因素。
只有把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和谐统一地塑造成一体,做到“秀外慧中”,才能让城市文化的“意境之美”活起来。
要把文化开发与文化保护统一起来。
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生态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
但是,要把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出来,还必须搞好文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