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观点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分析-资源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分析-资源管理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组织绩效考核十分重要。
很多学者以各种不同的理论为基础来对人力资源实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解释,如:一般系统理论、角色行为理论、制度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以及资源基础理论。
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点:(一)以人力资本为主的观点人力资本理论观点认为组织的成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整体能力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于人力资本的提升具有积极关系,这些提升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组织绩效的发挥是最有利的。
另一方面,部分学者也认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如激励作用及工作组织有助于提高集体绩效。
激励作用主要是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更加有效率,而工作组织则是要让员工积极参与工作组织,完善组织工作的内容。
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可以判断出人力资本的水平及类型。
(二)以资源基础为主的观点资源基础理论强调组织的竞争优势是由组织内部资源所产生,因此组织所拥有的资产、能力、内部程序、技能、知识等能被组织所控制,这有助于组织策略的形成与执行,并且还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组织绩效影响竞争优势的有利资源。
但还是有部分学者认为以自愿基础为主的观点还存在不足之处:单单的组织竞争优势并不只是由组织内部资源形成的。
(三)以员工行为为主的观点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的重要工具,主要表现形式有:角色信息的传递、员工行为的期望值、审核角色的表现等等,根据这些表现形式都可以判断出组织的目标。
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人力资源实务必须随着战略的不同而改变,因为组织必须通过人力资源实务发展出不同的行为技能,才能推动战略。
因此,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协助员工符合组织的利害关系人的期望,并产生正面的效应。
这一观点对于了解人力资源系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非常重要。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二)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成本包括: 1. 直接成本 2. 受训者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 3. 利用机器或有经验的职工从事培训活动的 机会成本 收益主要表现为:受训者生产率的提高
(三)在职培训投资的成本及收益安排
1. 一般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分摊方式 由员工承担并享有其收益.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种 与较低生产率相对应的较低工资率(低于不接受培训时的 市场工资率),同时在培训以后又获得与较高的生产率相 对应的较高工资率(高于不接受培训情况下所可能获得市 场工资率) 2. 特殊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安排 员工与企业共担,即在培训期间,受训者因接受培训会导 致其生产率比不接受培训时要低,企业既不按员工在接受 培训时的较低生产率来支付工资,也不按员工不接受培训 时的生产率来支付与市场工资率相同的工资率,而是向员 工支付一种位于市场工资率和低生产率工资率之间的工资 率. 在特殊培训完成后,企业向员工提供一种介于培训前和培 训后两种生产率之间的生产率相对应的工资率.
贝克尔的在职培训模式
企业培训决策:企业面临着通用培训带来的风险;也 可能从降低培训中收益.对于通用技术培训而言,培 训者在不离开原企业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 生产率;但是被培训者一旦离开企业,培训投资者则 得不到投资收益,而随着人才流入,则会给其他企业 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为通用技术所进行投 入的企业,面临着外部性风险. 企业如何防止外部性的产生: 不让受过培训的人才流失 不提供通用技能培训的投入,或者 通过成本分担的方式,解决通用技能培训投入问题 贝克尔的企业在职培训投入基本原则:谁受益,谁花 钱;共同受益,共同花钱
2.人力资本投资模型
资本的特性:在现期支出费用或成本,而 其目的是通过增加未来时期的收益或收入, 而在更大程度上补偿这些成本. 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当一个人为教育和 培训在现期支付费用时,那么他必然期望 能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 并最终增加其未来收入.
人力资本理论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理论的倡导者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是指凝结于劳动者身上,通过资本的投资费用转化而来,表现为劳动者技能和技巧的资本费用。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人力资本就是把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等当成一种投资,就如同对生产资料进行投资一样,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技能、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
它是一种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质量所表示的资本。
换言之,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
由此,对人力资本的理解仅限于上面的一个涵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通过对人力资本与其相似或易混淆的概念辨析中来准确把握其正确的含义,以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第一,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联系表现在:第一,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对象;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的特定组成部分。
第二,人力资源不仅包含复杂劳动力,也包含已不能提升为复杂劳动力的简单劳动力,而人力资本则由复杂劳动力和有可能发展为复杂劳动力的潜在人力资源组成。
第三,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而人力资本属于人力资源的质量问题。
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第一,内涵不同。
第二,研究范畴不同。
人力资源是一种现有资源,是与自然资源相对应的概念,属于资源配置和资源管理的范畴。
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属于经济学范畴。
第三,外延不同。
人力资源是一个宏观的、概括性范畴,具有层次性。
包括简单劳动能力和复杂劳动能力的人。
人力资本仅指从事复杂劳动的能力和知识。
第四,强调重点不同。
人力资源强调劳动者数量和健康状况。
而人力资本强调劳动者非同质性及劳动者素质。
第五,形成途径不同。
人力资源属于自然人力资源,其形成只是维持其体力简单再生产的费用。
人力资本理论
表3.1公共教育开支占GNP的%
1965 1970 1980 1985 1990 1994 世界各国 4.9 5.3 5.6 5.6 5.0 5.2 发达国家 5.1 5.6 6.1 6.0 5.0 5.4 发展中国家 3.0 3.3 3.7 3.9 4.1 4.2 资料来源:UNESCO统计年鉴(1978~1979;1985;1991;1993;1996)
2.健康资本
医疗保健能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减少疾病、死亡,增强或延长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精力。因此,医疗保健也是人力资源形成的重要途径。通过投资医疗保健形成健康资本。
3.流动资本
劳动力的流动可以调节地区之间的供求平衡,使劳动力达到均衡配置,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地区,存在人力资源的浪费;相反,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地区,其他生产要素会由于劳动力的短缺而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所以,劳动力的流动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这也是对人力的投资。通过劳动力流动形成流动资本。
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评析
人力资本理论具有两重性,它适应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而诞生。因而,包含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但是,由于它的直接理论渊源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因而又具有非科学的一面。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积极意义
西奥多.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资料
舒尔茨和他的人力资本理论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并对经济发展动力做出全新解释的是舒尔茨。
他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促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力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技能与知识的提高。
同时,他发现工人工资大幅度增长中有一部分尚未得到解释。
他将这一部分归功于人力投资的结果。
于是,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学说,其中心论点就是,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
所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
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人力资源天然属于个人,可以交易。
而企业,就是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契约关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人力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不再满足于把劳动力看做是一种被动的、只能为资本所雇佣的要素,而是提出了劳动同样是资本的看法。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有相互关系的,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
收益率高说明投资量不足,需要追加投资;收益率低,说明投资量过多,需要相对减少投资量。
当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二者间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就是二者之间的最佳投资比例。
在二者还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就必须追加投资量不足的方面。
当前相对于物力投资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量不足,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
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
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可以代替部分土地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完整版)第三章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人力资本理论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综述一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概念“人力资本”这一概念首选是由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一文中提出的。
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给予阐述而获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他认为全资本应当包括人,物两方面。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1人力资源是一种数量化概念,人力资本是一种质量概念。
2人力资源反映不出人的素质差异,而人力资本则反映人的能力差异3人力资源是未开发的资源,而人力资本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4人力资源自然性强,不能反映人的素质要素的稀缺性,以及市场供求关系,而人力资本正与之相反.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相同点:1 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作用的结果,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2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都是通过投资形成,实现的,对人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对物投资形成物力资本3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均具有资本的性质,均具有带来利润的作用,均可带来剩余价值产品.二人力资本的主要特点1人力资本的存在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2由于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因此它不能转让和买卖。
3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效能的发挥与人的生命周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人的年龄及其对人力资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人力资本相当有限,这种有限性主要来自一个人的体力,精力和生命年限等自然条件的制约5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效能的发挥还受其承载者个人偏好的影响。
6人力资本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而且还是一种含义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
三人力资本包括的主要方面第一教育资本,即用于教育与训练的费用第二健康资本,即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第三流动资本,即用于劳动力国内交流流动的费用第四迁移资本,即用于国外移民入境,智力引进,国际人才吸引的费用.第五提高企业能力,增强企业精神,以便经营管理者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动态格局做出最佳决策,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教育经济学 第三章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
教育经济学第三章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点;2.领会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3.了解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观点;4.深入理解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及其应用;5.理解人力资本产权的内容及其价值实现。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综述【课程内容】1.“人力资本”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J.R.Walsh)在1935年发表的《人力的资本观》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2.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3.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
按照舒尔茨的观点,全资本的概念应当包括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两个方面。
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共同点体现在(1)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作用的结果相同,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2)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都是通过投资形式实现的,对人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对物投资形成物力资本(3)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均具有资本的性质,均具有能带来利润的作用,均可带来剩余产品。
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区别体现在:(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这是区别于物力资本等其他形式最本质的特点:(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能直接转让或买卖,不能被继承,而物力资本的所有权可以被转让或被继承;(3)人力资本要经过较长的人力培养周期,才能收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力资本投入则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4)人力资源的形成及其发挥的程度,与人的年龄变化,与人的体力、能力及生命周期直接相关,而物力资本的发挥与自身的属性相关(5)人力资本具有易流失性的特点,有迁移性和流动性,而物质资本具有固态性,便于垄4.人力资本的分类。
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美国学者T.W.舒尔茨在《应付非均衡能力的价值》一文中的分析,区分了五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人类能力,分别为学习能力、完成有意义工作的能力、进行各项文娱体育活动的能力、创造力和应付非均衡的能力。
第二章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人力资本的含义 三 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 四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五 舒尔茨的观点 六 贝克尔的观点
二、人力资本的含义 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 的能力。 与物质资本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人力资本理论对学术研究的启示 创新是论文的灵魂, 新识和理论意识结合
2人力资本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物质资本与人力 资本的高度互补性,从而使经济发展规划制 定得更为科学。
3人力资本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社会和家 庭对教育的投入,推动了教育的迅速发展和 人口质量的提高。
4 人力资本理论有力地促进了研究与开发 (R&D)投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局限性 第一,没有摆脱资本创造价值的庸俗经济学 观点。 第二,夸大了教育对收入平等所起的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在不否认教育的文化道德价 值的前提下)旗帜鲜明地承认了教育具有经 济价值。 评价:理论上只有首先承认了教育具有经济 价值,才能研究和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才能深入探讨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二)实践意义 1 人力资本理论促进了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源 开发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或计划。 (比如印度)
三 人力资本理论面临的挑战 1 教育推动生产率提高的断言并没有兑现。 理论是 教育→技能→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事实是 美国50、60、7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 劳动力的年增长率3%、6%、10%,但经济 增长率为2.7%、2%、1%。
2教育机会的相对均等并没有带来收入的平等
3 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下降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目录
1 人力资本的定义
2 人力资本的分类
3 人力资本理论
3.1 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3.2 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3.3 人力资本理论的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 、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古典经济学家对劳动价值的研究)
最早的人力资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著作。他在著名的《理想国》中论述了教育和训练的经济价值。亚里士多德也认识到教育的经济作用以及一个国家维持教育以确保公共福利的重要性。但在他们眼中教育仍是消费品,其经济作用也是间接的
重农主义的代表人物魁克是最早研究人的素质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人是构成财富的第一因素,“构成国家财富的是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最先提出和论证了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他认为由于人的素质不同,所以才使劳动能力有所不同。当然,配第的劳动价值论还处于萌芽形态,有许多地方还要商榷。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学说,坚持了商品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的原理。他还把人的劳动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直接劳动是指投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价值;间接劳动则指间接投在所需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它不创造价值,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李嘉图曾明确指出机器和自然物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人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国内学者李忠民在此基础上,将人类能力分为四种:一般能力,即基础性能力;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如生产技能;组织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实际上,区分了一般型、技能型、管理型和专家型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此外,国内学者还有同质人力资本与异质人力资本之分;一般人力资本与特殊人力资本之分等等。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
3
跨期与跨国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人力资本形成和 发展的异同,以揭示其一般性和特殊性。
Hale Waihona Puke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应用
适应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贝克尔人 力资本理论需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 技术条件,关注数字技能、创新能力 等新的人力资本形式。
促进终身学习
优化教育投资结构
03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 与实践
教育领域的应用
1 2
3
投资教育
贝克尔认为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提高个人 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其未来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潜力。
教育政策
贝克尔的理论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强调政 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
教育方式
贝克尔认为教育方式应多样化,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进行差 异化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收益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个人收入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社会福利的改善等方面。贝克 尔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形成
积累
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人在教育、培训、医 疗保健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投资。
04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的挑战 与未来发展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的局限性
过分强调物质资本投资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关注物质资本投资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忽视了技术、制度、 文化等其他因素的作用。
缺乏对教育质量差异的考虑
该理论假设教育质量是同质的,没有考虑到不同教 育机构、地区之间教育质量的差异。
对非正式学习的忽视
3人力资本理论
(3) 人力资源:自然状况强,没有涉及关于投资、
资源配置、投资决策等经济关系
人力资本:正相反
( 4)
人力资源:不能反映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 质量因素的稀缺性以及市场关系 人力资本:更丰富
(三)人力资本=人力资源? 联系: 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一
三、人力资本的性质及特点
(一)人力资本的性质
1 稀缺性
《 年 中 国 大 学 生 就 业 报 告 》
2012
人力资本理论挑战之二:劳动生产率
America
高教劳动力
劳动生产率
50S
60S
70S
3%
2.7%
6%
<2.7% 1%
人力资本理论挑战之三:未使收入平等
美国50-60年代不同人群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
缩小,但收入差距增大。
科尔曼的研究发现:对学业产出影响最大的是
(4)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二)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
2、丹尼森的人力资本观
(1)舒把教育作为生产过程的单独因素,而丹认为教育是
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2)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 (3)知识增进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
(4)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3/5在
失业人口
50S 33万
60S 160万
70S 400万
教育的发展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下降,高学历失业 问题与日俱增,高学历没有带来预期的高收入:
印度高学历人口失业率高达13-15% 日本“博士浪人” 中国2010年大学生失业率已经超过12%,2011年
为17.5%
过度教育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教育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关系简述The relation of education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西方教育经济学中影响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梳理了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产生途径。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理论与教育的关系,及其优越性与局限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economic factors and ideolog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mergence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in western education economy,combing the main views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representative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way of produce。
On the basis, analysis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education and i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关键字:人力资本、教育经济学Key words:human capital,education economy一、人力资本产生的背景(一)科技、经济发展的契机20世纪伊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密切,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的智力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与生产的密切结果,引起产业结构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模式,向以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模式转化;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从事体力劳动、非熟练劳动的比例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熟练劳动的比例上升,这反映出在整个生产体系中人的地位相对于生产资料的提高;从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支出从以食物、房屋等为主的物质消费向以教育、医疗保健等为主的精神消费转化,这已经可以被视作对人自身的投资.(二)近代经济思想的启迪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力资本思想威廉•配第,在西方首次使用人力资本概念,一般认为是早期统计学家威廉•配第。
3.教育经济学--第三章人力资本
度
益和转让等等的权利束中,有
安
一局部权利被限制或删除。
排
新一代人力资本理论尚不完善,还 有一些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自20世纪60年月以来,不少 经济学家在测量人力资本方面做了 大量的工作,但定量分析仍没有令 人信服的结果。
其次,新一代人力资本理论中,人 力资本与学问、分工、专业化、学 问资本等经济范畴之间的关系,仍 没有得到完善的理解,今后可能要 从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建立 更完善的人力资本理论。
引言
1996年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报 告指出:依据100多个国家的 调查表 明,财宝资源(指资金、 有形资本)占 这些国家总资源 的12%,自然资源 (指土地、 矿山、水资源等)占24%,人 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占64%。可 见,占 多数的就是人才、技
术、治理、无形资 产与各种
软件组成的智力资本。
第三章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原始形态”,可以追
人
溯到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 他的敏锐直觉使他意识到在生产过程中
力
除了机器、工具、建筑物、改进的土地 等有形物质之外,劳动者在学问技能上
资
的提高在生产中也能起作用,从而把这
本
一局部表达在劳动者身上的学问技能纳 入固定资本范畴。
理
在亚当·斯密之后,19世纪40年月德国经
概
和被转让。
念
三
、
人
第一,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作
力
用的结果,都能使个人收入增
资
加和国民收入增加;其次,人
本 与 物 力 资 本 区
力资本和物力资本,都是通过 投资形成实现的,对人投资形 成人力资本,对物投资形成物 力资本;第三,人力资本和物 力资本均具有资本的性质,均 具有带来利润的作用。
人力资本论名词解释
人力资本论名词解释一、什么是人力资本论?人力资本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它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资本,认为通过投资于教育、培训和健康等方面,可以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效益。
人力资本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二、人力资本的概念及特点2.1 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是指具有劳动者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它是个体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所积累的一种资源。
人力资本是一种具有可变性的资本,它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来增加其价值。
2.2 人力资本的特点1.投资性:人力资本是通过个体和社会对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来积累和提升的。
2.可变性:人力资本是可变的,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
3.长期性: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来不断提升。
4.不可转移性:人力资本是个体具备的特定能力和素质,不能直接转移给他人。
三、人力资本论的理论基础3.1 资本论人力资本论的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经济学中的资本论。
资本论认为,资本是一种可以投资和积累的资源,通过投资可以获得收益。
人力资本论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特殊的资本,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可以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
3.2 劳动力理论人力资本论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劳动力理论。
劳动力理论认为,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决定了他们的生产力和价值。
人力资本论将劳动力视为一种资源,通过对劳动力的投资和培养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和市场价值。
四、人力资本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力资本论认为,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人力资本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 ### 4.1 提高劳动生产力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投资,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
高效的劳动力将促进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品质,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4.2 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的积累和开发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简述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要点:第一,人力资本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熟练程度,即表现为人的体力、智力、能力等素质的总和。
第二,人力资本通常用人的数量、质量以及有效劳动时间来计算。
第三,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人力投资而获得的,因此,人力资本又可以理解为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
第四,人力是一种资本,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其投资必然有收益,即人力资本可以带来利润。
人力资本理论观点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问。
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
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洋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将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概念。
他认为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由人类智力成果积累而成的资本是“精神资本”。
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
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
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内容
(一)对人力资本概念论述
关于人力资本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关于人力资本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资本,表现为人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
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
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人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区别。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厂很大创伤。
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
但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经济就奇迹般恢复了,而且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位置。
这其斗16勺原因让许多入迷惑不解,人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不足。
主要观点之一:人力资本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源泉
其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三,具体数量化计算。
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源泉。
舒尔茨运用自己创造“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估计测算了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人力资本作出贡献。
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能力具体方式实现。
所谓处理不均衡状态能力,是指人们对于经济条件变化、更新所作出反映及其效率,即人们根据经济条件变化,重新考虑合理分配自己各种资源,如财产、劳动、金钱及时间等。
舒尔茨称这种“分配能力”为处理不均衡能力。
这种能力取得与提高,主要是由于教育形成人力资本作用。
这种“分配能力”可以带来“分配效益”,从而促进个人或社会经济增长,增加个人和社会经济收入。
人力资本可以使经济增长,增加个人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社会分配不平等现象趋于减少。
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知识和技能,提高生产能力,从而增加个人收入,使个人工资和薪金结构发生变化。
舒尔茨认为个人收入增长和个人收入差别缩小根本原因是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是人力资本投资结果。
教育对个人收入影响主要表现如下:其次,教育水平提高会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相对收入差别趋于减缓。
舒尔茨认为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年限延长,随着中等和高等教育升学率提高,社会个人收入不平衡状况将趋于减少。
再次,人力资本投资增加,还可以使物力资本投资和财产收入趋于下降,使人们收入趋于平等化。
舒尔茨指出在国民经济收入中,依靠财产收入比重已相对下降,依靠劳动收入比重在相对增加,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也随之增加。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理论摘登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特殊现象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观点。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
他提出了著名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因素是最关键,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质量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丰瘠或资本多寡。
以此来解释上述经济领域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国家。
所以,对外贸易中,美国出口自己资源优势比较大产品。
关于国民财富远远大于资源耗费问题,舒尔茨认为,“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由于规模收益,另一部分是由于人力资本带来技术进步结果”。
这使得单位劳动、土地和资本耗费可以产生比以前要高得多产出和效益,由此可以理解二战后以及整个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原因。
在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投资是非常关键。
舒尔茨指出,区分消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资支出,无沦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困难。
但大概可以将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划分成丁L 种,包括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迁移活动等。
这些投资一经使用,就会产生K期影响,也就是说,投资所形成劳动者素质提高将在很长日寸期内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新增长理论
百科名片
新增长理论是经济学一个分支,它全力解决经济科学中一个重要且令他人困惑主题:增长根本原因。
它出现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向经济发展理论融合。
这一融合显著特点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和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新问题研究,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广泛地跨国差异,为长期经济增比提供了一幅全新图景。
这一理论自1980年代产生以来,迅速成为理论关注焦点,对世界经济增长,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l、知识外溢和边干边学内生增长思路
2、内生技术变化增长思路
3、线性技术内生增长思路
4、开放经济中内生增长思路
5、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内生增长思路新增长理论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