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与群落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5.1种群和群落 同步练习(含答案)

5.1种群和群落 同步练习(含答案)

5.1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杭州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活在西湖中的所有草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西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水域生态系统C.西湖中物质与能量的来源主要靠外界输入,因而它没有生产者D.西湖面积广阔,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西湖,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受到影响2.A表示小白鼠呼吸耗氧量随其生活环境的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B表示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之间关系的曲线;C表示一片小树林中,一天内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D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各图曲线表示不正确是( )A.B.C.D.3.生活在一个自然湖泊中的所有鱼,组成的是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4.三月下旬, 春暖花开, 油菜田里花儿盛开, 一片金黄, 蜜蜂在忙碌。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片田里的全部油菜可构成一个群落B.油菜花花冠鲜艳,花蜜鲜美,可吸引昆虫,这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适应现象C.在这片田里,油菜是自养生物,是该农田发展方向的决定性生物D.照射在这片田里的全部太阳光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5.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毗邻有“杭州之肾”之称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溪湿地中所有的植物构成了植物群落,简称群落B.对西溪湿地湖中的鲫鱼来说,湖中的水是它的全部非生物因素C.西溪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从有机环境进入无机环境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D.西溪湿地之所以被称为“杭州之肾”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净化水质和空气6.某同学为了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把整个学校的生物作为研究对象,他研究的群体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自然环境7.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8.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指示,强调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种群和群落测试题及答案

种群和群落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

每小题给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群落是一泄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年龄组成B.性别C.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密度3.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篷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

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寄生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泄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泄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泄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泄性的提高6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岛类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采取的完整科学研究方法是()A.通过调査一分析调查结果一得出结论B.进行实地考察一分析可能原因一初步判断一得岀结论C.观察,提出问题一分析,提出假设一设计,完成实验一分析讨论,得岀结论D.初步分析,提岀假设一进行实验观察与验证一进一步分析,得岀结论7.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现有人口的数量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8. 西藏东部的髙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髙,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髙山草甸 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A.依次增加 B.依次减少 C.基本不变D.没有规律9.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 中有标志鼠15只。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带答案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带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1.(2017·永州二模)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 D解析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项错误;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项错误;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竞争关系,故D项正确。

故选D项。

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答案 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项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故D项错误。

故选C项。

3.(2017·甘肃一诊)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 D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A项错误;我国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值上下波动,C项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项正确。

必刷19 种群和群落-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常考题型必刷题(解析版)

必刷19 种群和群落-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常考题型必刷题(解析版)

必刷19 种群和群落高考题目1.(2021·全国卷甲,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B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D、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

故选C。

2.(2021·全国卷乙,31) 8. 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

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1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1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1一、选择题1.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目前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

该种鱼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

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A.一个群落 B.一个物种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3.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有关说明中,正确的是()A.在A期间,若对害虫使用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D.虽然蜘蛛对害虫数量变化产生影响,但不能说是害虫的天敌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 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5.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个体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B.两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是同一种群、同一物种C.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是同一物种D.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所以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产生后代6.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8.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9.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8:种群和群落+答案解析(附后)

【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8:种群和群落+答案解析(附后)

【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8: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1小题,共31分。

1.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 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 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2.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

双子叶植物欧亚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坪中欧亚蔊菜的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是关键B. 喷施高浓度的2,4-D可以杀死草坪中的欧亚蔊菜C. 欧亚蔊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D. 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3.(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

研究人员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志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的全部数据,可绘制该种群的存活曲线B. 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C. 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鼠具有领域D. 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随机分布4.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 甲、丙、乙B. 乙、甲、丙C. 丙、甲、乙D. 丙、乙、甲5.人口老龄化将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下列数量特征与此无关的是()A. 出生率B. 死亡率C. 年龄结构D. 性别比例6.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A. 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B.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C.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D. 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7.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

种群与群落周测题

种群与群落周测题

种群与群落周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 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3. 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4.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5.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6. 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能分泌有毒物质使小蝌蚪死亡率增加,对此,最好的解释是()A.竞争B.种内斗争有利于种族生存C.种内斗争不利于种族生存D.种内互助有利于种族的生存7.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a>b>cB.c>b>aC.c=b>aD.a>c=b8.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9.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华师版初中科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华师版初中科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1.(2017•温州)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A. 生物圈B. 生态系统C. 群落D. 种群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一块面积为20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动物数量调查,结果为蝗虫15 只,蚂蚁100只,蜗牛5只,蜜蜂21只,其中种群密度最小的是( )A. 蝗虫B. 蚂蚁C. 蜜蜂D. 蜗牛3.下列能够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的是( )A. 一群鹿中有个子高的和个子矮的小鹿B.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 森林中的树木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杂草D.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4.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群个体数量在自然状况下的增长规律的是( )A. B. C. D.5.一片森林中,有树木、杂草、昆虫、鸟、鼠等动植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组成( )A. 一个种群B. 一个物种C. 一个生物群落D. 以上都不是6.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A. 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B. 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C. 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D. 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7.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以上都不是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B. 森林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C. 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同种个体D.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9.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 森林中有分层现象,草原上没有分层现象D. 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10.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B. 一个种群内的生物形态结构相似C. 种群的生活范围应超过1平方千米D. 种群是生物分类单位11.下列不属于群落特点的是( )A. 群落由种群组成B. 群落一般是很大的,至少在一平方千米以上C. 群落一般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 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2.下列有关森林中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森林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森林中的动物一般随植物呈垂直分布C.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森林群落D. 森林中的乔木适应环境能力最强,苔藓和地衣适应环境能力最差13.观察酵母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B.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C. 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中山公园里全部的植物B. 大雁山中全部的蛇及其生存的环境C. 一个山林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D. 一个山林里全部的金丝雀15.生活在一片森林里的所有植物属于( )A. 一个群落B. 一个种群C. 一个种D. 一片植被16.下列叙述中正确理解种群概念的是()A.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B. 种群的范围可以在一平方米以内C. 同一种群在不同区域,种群密度一定相同D. 长江中的鲤鱼和西湖中的鲤鱼是一个种群17.下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 )A. 生活在一块稻田里的所有生物B. 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C. 肺炎患者肺部所有的肺炎双球菌D.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18.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答案】C【解析】1-5年λ>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符合J型曲线,A正确; 20~30年之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B正确; 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C错误; 15~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D正确;答案是C。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名师】技巧点拨:对“λ”的理解Nt =N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2.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A.B.C.D.【答案】B【解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解: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状况便属于此种情况.故选:B.【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3.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A【解析】在群落中,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分别是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

【考点】种间关系4.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需研究下图。

该图表示了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图中哪条线表示生殖的数量,P点代表什么 ( )A.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B.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C.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D.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含答案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含答案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练习题一、选择题:(共48小题,均为单选)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 .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3.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下列现象主要体现该观点的是A.农业生产中,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减少害虫的危害B.用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不捕获年龄较小的鱼D.我国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 值不影响K 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5.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只能在自然情况下,随机发生C.人工制作的封闭生态瓶中不能发生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群落稳定性不断提高6.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

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

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互利共生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氧气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 2·a ),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输入甲的能量数值是1250 J/cm 2·a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D.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8.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2018年全国I卷,第5题,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2018年全国卷Ⅲ,第6题,6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2018海南卷. 18题,2分)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答案】B(2018海南卷. 22题,2分)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B(2018海南卷. 25题,2分)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

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答案】C(2018年江苏卷13,2分))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2018年4月浙江卷,第4题,2分)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答案】D(2018年4月浙江卷,第18题,2分)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种群的概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中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答案】B【解析】鱼有多种,所以一个池塘中全部鱼是多个种群。

2.在一个气候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种群B.个体最小的种群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答案】D【解析】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其生存机会最多;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其生存机会较少.而形体的大、小与是否适应环境、是否会被淘汰无关,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实质。

3.下面是调査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A.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B.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J”增长模型D.第19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A错误;在第20~30年间λ=1,种群数量不变,B错误;“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与图中不符,C错误;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不变,达到环境容纳量,D正确。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4.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答案】A【解析】略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数量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数量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答案】C【解析】解:A、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与图不符合,故A错误;B、由图可以看出,a、b两种群刚开始个体数均迅速增长,但因为食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两者发生竞争,最终导致b种群死亡.因此,这两个种群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但竞争的程度应该是由弱到强,故B错误;C、再分析a 种群整体的曲线较长,不难发现:a种群的增长呈“S”型,这是在有限环境中受自身种群密度制约的结果,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b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小,不为J型增长,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名师】据图分析,由b最后消失,而a逐渐到达最值,可以知道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专题二十: 种群和群落-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试题和答案

专题二十: 种群和群落-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试题和答案
树高X(m)
马尾松(株)
石栎(株)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x≤5
8
9
7
5
8
46
48
50
47
45
5<X≤10
25
27
30
28
30
302528Fra bibliotek2627
10<X≤15
34
29
30
36
35
2
3
5
4
3
x>15
13
16
14
15
12
3
2
1
2
2
合计
80
81
81
84
85
81
78
84
第3年
A:三裂叶豚草
8.07
12.24
12.24
B:三裂叶豚草+锈菌
7.65
6.43
4.77
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
8.10
12.43
12.78
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
4.89
4.02
3.12
注:野艾蒿一植物,锈菌一真菌,广聚萤叶甲一昆虫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专题20种群和群落
1.(2021·1月浙江选考)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高二生物典型例题分析 种群和群落

高二生物典型例题分析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生物群落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里的鱼B.一座山上的树C.一个公园里的草地D.一块油菜地里的油菜【解析】种群是同种生物中许多个体的集合体。

一个池塘里的鱼,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一座山上的树也不会是单一的一种树;一片草地里的草也是由许多种草本植物生长在一起所组成的;因此这三个选项的内容都不能称为种群。

【答案】D。

2、一个池塘中,藻类、水蚤、虾、鲤鱼等生物集合起来组成一个()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种群、群落概念的理解。

一个池塘中(即一定的空间),藻类、水蚤、虾、鲤鱼等生物集合起来,它们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应该是群落。

【答案】A。

3、下图反映了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

请据图回答:(1)三个种群的发展趋势是:A ;B ;C 。

(2)比较三个种群的密度发展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

图式表示的是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不难看出,A属于增长型,B属于稳定型,C属于衰退型,当然也能判断出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A﹥B﹥C。

【答案】(1)趋于扩大;趋于稳定;趋于减少。

(2)A﹥B﹥C。

4、有两个重要因素(参数)决定着动物种群的增长。

哪两个?A 出生率和食物供应B 死亡率和迁移C 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D 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增长的变量,死亡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下降的变量。

迁入和迁出不是最本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才是决定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参数。

食物供应和领域大小不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它们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起作用。

【答案】D。

5、海洋水域的上层多为绿藻,中层多为褐藻,下层多为红藻。

这一生态现象说明:(1)影响海洋水域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

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_____逐渐减弱,水域中所分布的藻类植物的种类也就随之出现差异。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生活在一片草原上的哪些生物可构成一个种群()A.一只蝗虫B.全部蝗虫C.全部昆虫D.全部生物【答案】B【解析】种群是同种生物在相同区域的一群个体,A表示个体,B表示种群,C表示多个种群,D 表示群落,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答案】A【解析】种群表示该区域中的一种生物,群落表示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表示该区域中的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圈是指最大的生态系统。

根据题目意思可知是指所有生物,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不包括()A.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B.捕食者多数在个体数量较小的种群中捕食C.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中捕食D.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答案】B【解析】捕食者在捕食被捕食者时,主要是捕食其中的老、弱个体,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种群,一般不捕食数量少的种群,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B错误。

4.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他生物C.一块草地的全部蒲公英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答案】C【解析】一定区域内同一种生物个体总和构成种群。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是群落,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不是单一物种,所以不属于种群,一块草地的全部蒲公英是一个种群。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结构层次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花园里的玫瑰、月季、牡丹B.生活在云南地区的滇金丝猴C.生活在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D.植物园中的所有的树木【答案】B【解析】在一定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高中种群和群落试题及答案

高中种群和群落试题及答案

高中种群和群落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以下哪项不是种群的特征?A. 密度B. 出生率和死亡率C. 性比率D. 物种多样性答案:D2.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相互关联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以下哪项不是群落的特征?A. 物种组成B. 物种丰富度C. 物种优势度D. 物种多样性答案:D3.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由于以下哪个因素引起的?A. 食物供应不足B. 空间限制C. 捕食者压力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A. 标记-重捕法B. 样方法C. 直接计数法D. 间接计数法答案:C5.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通常是什么?A. 先锋阶段B. 稳定阶段C. 衰退阶段D. 灭绝阶段答案:B二、填空题6. 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答案:增长型、稳定型7. 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____和____。

答案:初生演替、次生演替8. 种群的性别比例对种群的____有重要影响。

答案:繁殖能力9. 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共生、____和捕食。

答案:寄生10. 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环境阻力的限制,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这个平衡状态称为____。

答案:承载力三、简答题11. 简述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特点。

答案:J型曲线是指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S型曲线则是指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承载力后,增长速度减缓,最终趋于稳定。

12. 描述群落演替的过程。

答案: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通常从先锋阶段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逐渐丰富,最终达到稳定阶段,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对高中生物中的种群和群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芦苇是一种挺水植物,它不但具有较强净化水质的功能,同时能为鱼虾提供产卵地,也是一种保土固堤植物,还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

下列关于芦苇及芦苇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芦苇、浮萍及水草的分布,体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垂直结构B.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芦苇幼苗,能起到增产的作用C.芦苇地的保土固堤和芦苇用于造纸和人造丝等,均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芦苇地失火,该地区今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答案】C【解析】芦苇地的保土固堤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下图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0-2年间兔种群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第2-4年兔种群数量平稳上升C.8年间兔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第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第4-6年,λ值等于1,表明在此期间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正确。

前4年λ始终小于1,种群数量是逐渐减小的,而6-8年λ值大于1,种群数量开始回升,通过计算可知,第8年种群数量要小于刚开始的种群数量,BCD错误。

3.(7分)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

当曲线Ⅲ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保护的措施。

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生物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的功能。

【答案】(除特殊标除外,每空1分)(1)Ⅰ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频率(2)增加(种间)竞争(2分)(3)信息传递【解析】(1)由图可知I曲线的K值较高,因此I环境破坏较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理科生物第四章种群与群落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结构章节测试-----答案1、解析:本题结合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考查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种群内不同个体的快速混匀的生物类型,如灰喜鹊;样方法则适用于不移动的生物(如植物)或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土壤中小动物)。

答案:D2、【解析】选D。

种群是指同一地点、同一自然区域、同一物种的集合;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和池塘中所有的鱼都不是同一物种;种群密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该种群开始个体总数为100,一年内新出生个体数为2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100%=20%,A项错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出生率就越高,B项正确;推迟性成熟期,则会降低出生率,C项错误;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体现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差值大小的关系,由于不知死亡率的大小,三种类型的种群出生率大小无法比较,D项错误。

答案:B4、解析:鹰捕食黑线姬鼠,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引起黑线姬鼠数量的减少,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的变化,A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280×100)÷(2×140)=100(只/hm2),B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而不是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C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第三营养级鹰含的能量最少,D正确。

答案:C5、解析:O~b段,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a点数量大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a~b段,蝗虫种群增长率下降,种群密度仍在增大,故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不呈正相关;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后,会改变性别比例,蝗虫种群内雌雄比例失调,交配机会减少,导致种群出生率降低,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d~e段,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被啃食的植物较少,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B6、解析:K值的含义是环境容纳量,因此环境变化,K值也随之变化,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以使K值提高,A正确。

“S”型增长曲线在达到K值之前,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达到K值增长速率为零,但在K值之前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B项错误。

b对应的点为K/2值,是环境容纳量的一半,c对应的点为K值,为环境容纳量,b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数量增加,所以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C项正确。

曲线Y是在存在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形成的,其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过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D项正确。

答案:B7、解析:养料、空间、温度和有毒代谢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的操作方法错误。

答案:D8、解析: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有利于利用不同层次的太阳能;群落中植物的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分层,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植物接受光照的强度,会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

答案:D9、解析: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内容之一,A正确。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有机物总量(能量)增加、稳定性增强的方向发展,只要此地的自然环境允许,是可能演替成森林的,B正确。

植物的分层现象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场所,所以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C正确。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错误。

答案:D10、【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1)判断坐标曲线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2)种群的基本特征、种间关系的内涵。

2.解题关键:分析题干中的数量坐标曲线,从而判断种间关系的类型,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解析】选B。

两条曲线呈非同步性变化,可以判断A物种与B物种之间为捕食关系,A种群数量多于B,且A先增先减,所以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A正确;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所以B错误。

1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结构等知识。

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是容易题。

解析:土壤中的动物分布于不同的土层,因此也存在分层现象,所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能只扫取表层土取样。

土壤中的动物存在各种种间关系,例如捕食、竞争等。

土壤的盐碱度不同,会导致植物分布不同,也会导致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区别,故选C。

答案:C12、【解析】选C。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改善了生物生活的环境,提高了环境容纳量;在群落演替中各优势种之间相互竞争逐步替代,第3阶段物种较丰富,有苔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演替中的替代为优势取代,前一阶段的优势种一般不会消亡;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逐渐提高。

13、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答案 B14、解析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成分。

答案 C15、【解析】选A。

生物群落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蛇是四级消费者;细菌为分解者,与蝉不是竞争关系。

16、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了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包括非生物成分。

水稻田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了群落。

答案 D17、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丙和丁有共同的食物乙,所以二者之间除存在捕食关系外,还存在着竞争关系;乙只以甲为食物,丁除以甲为食物外,还以乙和丙为食物,二者之间缺乏其他条件,同化能量多少无法比较;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根据富集作用的原理,丁中DDT的浓度可能最高;与丁有关的食物链有三条,丁分别占有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答案 C18、【解析】选B、D。

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查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可知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19、【解析】选A、D。

判断丰富度大小的依据是物种数,判断种群密度大小的依据是个体总数,据表格中裸露泥滩和米草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可知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高于米草群落,A正确、B错误;只要保证底泥采样器相同,则底泥采样器的规格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C错误;随着时间的变化,生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会发生改变,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D正确。

20、【解析】选A、C。

图显示的是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21、BD22、【解析】选B、C。

根据三种生物的特点以及图中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可知,物种A、B、C分别表示硅藻、虾、小鱼。

小鱼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含能量最少。

生物群落除以上三种生物外,还包括微生物等其他生物。

虾的数量增加,短时间内小鱼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3 BD24、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在样方中计数时,对位于边线上的个体只计相邻两边及顶角处的个体即可,取样时要考虑样方的大小、数量及随机性取样。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其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数为N1=200(尾),第二次捕获数为N2=160尾,其中有标记的数为N3=10尾,则种群总数N=(N1×N2)/N3=3 200尾。

在调查过程中标记个体不能死亡、外迁等,否则结果误差很大。

(3)若种群的数量是稳定的,则捕获量随捕获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如题干中的数据,若捕获量不随捕获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说明种群数量增加,而种群特征中直接使种群数量增加的为迁入率和出生率的增加。

答案:(1)8样方的大小和数量,要进行随机取样(2)3 200鲫鱼种群无出生与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等(3)①如图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或出生数量较多)。

25、解析:(2)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雌鹿和雄鹿是同一种群。

(3)生物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总和,草、鹿、兔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

(4)据鹿角效应“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可推知一群有两种形态的食草动物更容易被捕食。

对应到模拟实验为甲组: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乙组: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丙组: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猎物容易被捕食,狗很快叼回。

故从因变量时间来看,丙组平均时间<甲组平均时间=乙组平均时间,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

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

答案:(1)甲增长型乙稳定性甲(2)同一(3)群落(4)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26(1)答案:⑴初生演替样方分层⑵竞争和捕食寄生⑶⑷增加⑸减弱【解析】试题分析: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可以采用样方法,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空间上的分布。

人和狐都捕羊,人还捕狐,所以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由题意可画出27、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成分(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3)D B(4)D A (5)8(6)4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7)捕食和竞争(8)分解者、非生物成分(9)增多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10)食虫昆虫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解析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成分,D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