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菌株在质控中的应用
标准菌株
概述:标准菌株是细菌室室内质控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室的标准菌株主要来自省临检中心的发放和从卫生部临检中心以及国家菌种保存中心购买所得,为了让标准菌株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特制定以下规定。
1.对每批购买的标准菌株要做好登记,包括菌种的菌名、编号、购买时间、保存地点、记录人等2.每次使用标准品都应作好使用记录,包括标准品的名称、编号、使用时间等。
3.购买的标准品初次使用时,应大量增殖,然后分装在含10-15%甘油的胰蛋白胨肉汤中,-20℃以下保存。
4.新的标准菌株复苏最多不得超过三次,如超过三次将不在视为标准菌株使用。
5.标准菌株保存管一经溶化使用后,不得再次冻存。
本篇文章来源于检验在线/ 原文链接:/paper/manual/1OMDAwMDAwMDc1OQ.html目的: 建立检定菌的管理制度。
范围: 检验用菌种的管理。
责任者: 化验员、中心化验室主任。
程序:1、菌种接收(1)检定菌由专人保管,此人须受过专业培训,有足够的菌种保存经验。
(2)根据检验品种的需要,由检定菌保管员制定购买计划,报中心化验室主任审核、质量部负责人批准。
(3)检定菌保管员在接收标准菌种时,须填写接收记录,并在保存菌种容器外加贴标签(内容为名称、编号、接收日期),妥善保管。
2、菌种的移植传代(1)长久保存的菌种在启用时,要经移种至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待生长后再行移种,如此连续2—3次,甚至多次,直至出现典型的形态和生化特征为止。
(2)保存的菌种须按规定时间进行传代。
(3)在检查或保存菌种过程中,遇有形态构造上有变异或污染菌等情况,需进行菌种移植分离培养以得到纯菌。
(4)移植传代时须核对编号、传代次数、传代日期、所用培养基等并记录。
每次移植传代后,要与原种的编号、名称核对,检查培养特征无误时方可再继续保存。
(5)传代次数必须控制,传代次数越多,突变的机率越大。
因此要尽量少传代,必须根据菌种保存情况规定最多传代次数。
微生物检验室菌种管理制度
1 目的为确保微生物检验室菌种保管安全,避免微生物检验室菌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3 定义3.1 测试菌株:一组阳性和阴性质控菌株,只能是具有稳定的性能且有代表性的菌株。
3.2 标准菌株:直接从官方菌种保藏机构获得并至少定义到属或种的水平的菌株。
按菌株特性进行分类和描述,最好来源于食品或水的菌株。
3.3 标准储备菌株:将标准菌株在检验室转一代后得到的一套完全相同的独立菌株。
3.4储备菌株:从标准储备菌株转接一代获得的培养物。
3.5 工作菌株:由储备菌株、转接一代获得的菌株。
4 标准菌株的使用和保管4.1 标准菌株需使用来自认可的国内或者国外菌种收藏机构,并有相应的标准菌株的证书。
4.2 标准菌株的使用4.2.1 标准菌株可作为日常检测质量控制、验证准确度、已知物质验证新方法、评估检验人员能力。
4.2.2 标准菌株的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外来污染,以确保标准菌株的溯源性。
4.2.3 先从冻干粉转至纯培养琼脂平板,再从纯培养琼脂平板移接至冻存管作为标准储备菌株;需做检验室中所需要关键诊断指标的确认以加以记录并予以保存,其管理记录中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a)从原始菌种传代到工作用菌种的代数;b)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c)菌种菌落形态及革兰氏染色。
4.2.4 从储备菌株接种制备成工作菌株作为日常检测的质控菌株。
4.2.5 不再使用时将菌株灭活。
4.3 标准菌株的保管4.3.1 标准菌株由专人保管。
保管人负责建立标准菌株目录;目录应包括编号、菌株号、菌种名称、发行单位、购买日期、购买数量等。
4.3.2 标准菌株应做好标识后,应双人双锁保存于专用冰箱中,冻存管保存的标准储备菌株置于-20℃以下冰箱保存。
半固体、斜面等方式保存的标准菌株置于2-8℃冷藏冰箱中保存。
4.3.3 微生物检验人员每个工作日对菌种保存冰箱进行温度监控。
4.3.4 菌种不能随意转接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需要时须经理批准后方可提供。
质控菌株的基本分类及特点
自从2015版药典生效后,质控菌株这一标准菌株的商业衍生物慢慢热了起来,原来的微生物实验室,多数使用CMCC菌株,因此基本购买中检所的0代标准菌株制成1代标准贮备菌株然后再制成工作菌株进行使用,或购买地方所制备的2-3代商业衍生物作为工作菌株。
其实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外企使用质控菌株作为其微生物实验室菌株实验的基本耗材,但市场上的商品基本局限于ATCC、NCTC、NCPF等欧美国家菌种保藏中心的菌株,针对于CMCC菌株(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的质控菌株基本难寻踪迹。
质控菌株本质上是标准菌株的商业衍生产品,其应有可靠的溯源证明追溯至其使用的标准菌株来源,在微生物实验室仅可作为工作菌株进行使用,在使用前也应进行特性和纯度的确认。
质控定量菌株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基本就是用无菌水复溶带菌小球,震荡后即可或在其允许的存放条件及时间内使用。
质控菌株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满足低浓度接种量需求,含菌量一般为<100cfu,为各类微生物培养基促生长实验,微生物实验阳性对照、无菌工艺模拟试验中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无菌或微生物限度检查实验方法学验证等的接种量需求。
另一类为满足高浓度接种量需求,含菌量一般在105-106cfu,为对防腐剂、抑菌剂及消毒剂等抗微生物活性物质的效能测试或挑战实验,该类实验对微生物有下降几个对数降的统计需求,因此需要相对浓度较高的菌液。
质控菌株的优势非常明显,最显著的是以下三点:1、精确的已知菌株cfu数量,减少实验失败率这点优势真的非常大,实验室建立一个各类菌株稳定的稀释至定量的方法至少需要3~6个月不等,培养人员可有效执行该方法每人基本需要3个月,检验所买来菌株的原始情况不一样,即使同一株菌,一样的复苏方法、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同样的稀释方法但是不同人稀释出来的菌量还是不一样,每个微生物实验室肯定遇到过当天稀释加入供试品后发现第二天计数结果超限,或者当天计数第二天放在冰箱里取出的菌液里的菌株都死光了没有出现该有的阳性反应的情况,这些实验都是需要重做的,如果是原料检验或者是成品检验就比较难交代了,因此质控菌株的可稳定定量这个特性显得对实验室尤为有意义,这使得微生物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标准菌株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 选 择有 代表 性的 典型标 准 菌株进 菌 效果 ) 、短 小芽 孢杆 菌孢 子指 示 剂 行 分离 培养 ,观 察 目的菌对 该种 培 养
( 评估辐射灭菌效果 ) 及枯草杆菌黑
基 的敏 感程 度和 适 应性 ,以及 生长 情 色 变种 亚种 孢子 指 示剂 ( 评估 环氧 乙
需使用标准菌株测定血清的凝集效价,
型 0多价血 清凝 集 反应 的 沙门 氏菌进
例 如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血 浆凝 固酶 试 如 沙 门氏茵 0多价 血清 应该 用具 有典 和 阴性 ( 表 皮葡 萄球 菌 ) 菌株 的 肉汤 行验证后方可用于试验 。
培 养物 作 对照 ;在单 核细 胞增 生李 斯 监控仪器设备的性 能 仪 器 设备 的状 态 对 微生 物检 验 结 特 氏 菌的 溶血 试验 中 ,要 以 有溶血 反 应的 单核 细胞 增生 李斯 特 氏茵 、伊 氏 果 的影 响十 分 关键 ,在经 过校 准 、检
通 过检 验 食 品中 的微生 物 ,可 以 为食 作 为检验试剂的 质控菌株 研 究 方 向 :食 品微 生 物 检 验 。 品加 工中 的环境 卫生 及产 品 的质量 鉴 微 生物 检 验 用试 剂 大 多具 有不稳
定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标准菌株作 定 的特 点 ,生产 质 量、运 输过 程 、保
成 为保 证食 品 安全 的重要 手 段之 一 ,
对于含有指示剂或选择剂的培养基需 领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服务。
作者简介 :杨丰旭 ( i 9 8 9 一 ),女 , 辽宁盘锦人 , 硕 士研 究生 , 助理工程师。 菌株进行验证 。
近 年 来 ,食 品微 生物 检验 工作 已 使 用能 证 明其指 示或选 择 作用 的标 准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一、引言细菌检验是医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一项检测项目,用于确定样本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为了保证细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二、质量控制标准1. 样本质量控制标准(1)样本采集:确保样本采集的无菌性,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2)样本保存:样本在采集后应储存于适当的温度和条件下,避免细菌的繁殖和死亡。
(3)样本标识:确保样本标识的准确性,避免样本混淆导致检测结果错误。
2. 阳性对照标准(1)阳性对照菌株:选择已知细菌菌株作为阳性对照,确保其纯度和活性。
(2)菌株保存:阳性对照菌株应保存在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下,避免菌株的变异和死亡。
(3)菌株标识:确保阳性对照菌株的标识准确,避免混淆导致质控结果错误。
3. 阴性对照标准(1)阴性对照样本:选择无细菌感染的样本作为阴性对照,确保其无菌性。
(2)样本保存:阴性对照样本应保存在无菌条件下,避免细菌的污染。
(3)样本标识:确保阴性对照样本的标识准确,避免混淆导致质控结果错误。
4. 质控记录标准(1)记录内容:质控记录应包括样本信息、菌株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等详细信息。
(2)记录保存:质控记录应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便于日后查阅和追溯。
(3)记录分析:定期对质控记录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质量控制方法1. 外部质量评估(1)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接受第三方机构的检测和评估。
(2)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分析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2. 内部质量控制(1)日常质控:每天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使用已知的阳性和阴性对照样本进行检测,确保仪器和试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控规范:建立质控规范,明确质控的频率和方法,确保质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质控记录:详细记录每次质控的结果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人员培训(1)培训计划:制定细菌检验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细菌学知识、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011-菌种使用管理程序---检验科作业指导书
检验科作业指导书
菌种使用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 生效日期: 页码: 第1页共 7 页
1 目的 制定菌种管理程序的目的是保证菌种合理、有效的使用和保存,保证实验室和社会的生物安全。 2 菌种的类型及用途 2.1 质控菌株的作用及其来源 质控菌株主要包括标准菌株(购买于国家菌种保存中心)和室间质评标本分离株(广东省临检中心 和卫生部临检中心);标准菌株均为 ATCC 菌株,主要用于药物敏感试验和菌株鉴定试剂方面的室内质 控,如 MicroScan Walkaway40 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检测板、API 试剂条、K-B法药敏试验等的 质控。室内质量控制主要菌株的一览表见表 1-11-1。
1.API 20C 的质控
流感嗜血杆菌
ATCC10211
1.API NH 的质控 2.HTM 平板质控
2.2 临床分离株
日常工作中的临床分离株,可按需要进行留取菌种保存,主要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科研等。
3 菌种的保存方法
3.1 平板 4℃保存法
此法只适合短期保存菌种,可用于每周转种的质控参考菌株的保存,方法是将要用的菌株转种于
表 1-11-1 室内质量控制主要菌株的一览表
菌种名称
菌种代码
菌种用途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淋病奈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ATCC49619 ATCC49247 ATCC49226 ATCC29213 ATCC25923
ATCC25922
1.血平板培养基质控 2.链球菌药敏质控(K-B 法) 3.OP 试验质 控 1.巧克力平板培养基质控 2.流感嗜血杆菌 K-B 法药敏试验质 控 3.X,X+V,V 因子试验质控 1.淋球菌平板培养基质控 2.淋球菌 K-B 法药敏试验质控. 3.GC 平板的质控 1.PC20 板质控(包括鉴定与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 2.B 内 酰胺酶试验阳性质控 3. 触酶试验阳性质控 1.葡萄球菌 K-B 法药敏试验质控 2.革兰氏染液质控 3.葡萄球 菌乳胶凝集试剂阳性质控 4.血平板/伊红美兰/营养琼脂平板 培养基质控 5.API20Strap 的质控 1.NUC33/NC31 板质控(包括鉴定与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 2.革 兰氏/抗酸染液质控 3. 伊红美兰/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质控 4.氧化酶试剂阴性质控 5.ESBL 试验阴性株质控 6.API20E 的 质控
质谱仪标准菌株验证方案及流程
质谱仪标准菌株验证方案及流程
质谱仪标准菌株验证方案及流程如下:
1.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使用染料法和探针法对致病微生物进行快速筛查。
每次试验时用阴性和阳性标准菌株做质控,以确保仪器灵敏度高。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病原体检验证据和指导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细菌的鉴定方法包括血清学鉴定、生化鉴定、全自动鉴定仪、核酸检测、质谱技术等。
3. 基于QuanID微生物质谱系统,融智生物可提供结核分枝杆菌一体化高通量、高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对人结核分枝杆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进行种以及更高水平的鉴定,并能高效地为结核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检测结果。
4. 为了满足鉴定准确性的要求,须采用新鲜培养的菌株,分枝杆菌需培养至观察到明显菌落。
5. 质谱仪的出现将会逐渐改变现有的诊断模式,其简便、快速、高通量和高准确性将使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受益。
标准菌株在质控中的应用
弯曲菌琼脂 TCBS 平板 沙保弱琼脂 需氧血液增菌液
厌氧血液增菌液 碱性蛋白胨水
空肠弯曲菌 大肠埃希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白色念珠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念珠菌 脆弱拟杆菌 霍乱弧菌 大肠埃希菌
生长 部分抑制 生长,黄色菌落 生长,蓝绿色菌落 生长 部分或完全抑制
B 群链球菌
<10mm,耐药
Optochin 敏感(纸片法) 肺炎链球菌
15-18mm,敏感
涎链球菌
<15mm,耐药
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 淋病奈菌瑟
生长试验
脑膜炎奈瑟菌
生长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
培养基 SS 平板
麦康凯平板 中国蓝琼脂 营养琼脂 厌氧血平板
质控菌株 鼠伤寒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 福志贺菌 大肠埃希菌 肠球菌 大肠埃希菌 伤寒沙门菌 大肠埃希菌 伤寒沙门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福志贺菌 脆弱拟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二、如何使用标准菌株 注意事项
⑴ 不能用含有可发酵性糖的培养基保存菌种。 ⑵ 不可以使用选择性培养基,不能从药敏试
验平板培养基上留取菌株。 ⑶ 不可使培养菌干枯,所有试管要保持良好
的密封性。 ⑷ 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细菌,如淋病奈瑟菌和
脑膜炎奈瑟菌,不可贮存于冰箱,但可用 快速冷冻干燥法长期保存。 ⑸ 作为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用的标准菌株,由 保存状态取出后,不能连续使用1 周以 上,应定期传代,但一般不超过6 次,必 要时进行更换。
阴沟肠杆菌 大肠埃希菌 迟缓爱德华菌 费枸橼酸杆菌 洛菲不动杆菌(不利用)
洛菲不动杆菌 化脓性链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迟缓爱德华菌 迟缓爱德华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复习题 1、微生物学质控主要指哪两方面? 2、一般情况下保存菌种需要多久进行一
关于标准菌株用于室内药敏质控代次
微生物室的药敏实验指导着临床用药,所以其检验质量的保 证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一般通过室内及室间质控来进行监 测 。设 置 室 内 质 控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监 测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药 敏 实 验 操 作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试验中试剂的情况及操作者的工作情况。
来自于 ATCC 的冷冻干燥菌种,首先用营养肉汤将其复苏、复 壮为 1 代 的 液 体 菌 种 ,取 其 少 量 ,用 生 理 盐 水 校 正 浊 度 为 0.5 麦 氏浊度单位进行药敏实验,同时将 1 代的菌液进行传代,将其传 至营养琼脂平板上,每 2 天传代 1来自次,获得 2~6 代菌种。将各个代
大 肠 埃 希 菌 抑 菌 圈 直 径 (mm)
1代 2代 3代 4代 5代 6代 标准范围 1代 2代 3代 4代 5代 6代 标准范围
16 18 22 23 25 29 15 17 21 23 25 29 20 21 25 27 29 34 20 22 26 28 29 33 17 19 24 26 28 32 19 21 25 26 28 32
20~26 19~27 24~33 25~31 22~30 24~28
14 16 20 22 24 30 14 15 20 22 24 30 22 24 29 31 32 36 23 25 30 32 34 36 24 26 31 33 35 41 22 24 29 30 32 36
19~26 19~26 28~34 29~35 30~40 29~33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3月30日 第28卷第6期 J Mod Med Health,March 30,2012,Vol.28,No.6
·865·
纸片含 抗微生物药
量 (μg )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关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控要求.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关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控要求药物敏感试验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菌的接种量,试验稳定性,培养基的质量和操作员的熟练程度等。
培养基批号改变或质量差,及抗菌药物纸片在实验室操作和贮存过程中活性下降或失效是常见的影响因素。
1. 药敏试验质控按美国CLSI/NCCLS规定,(1)质控菌株应按标准方法与临床标本种分离菌同步进行药敏试验。
(2)更换药物或培养基时必须用相应质控菌株测试;(3)所有质控菌株在实行常规监控(一周一次质控)前应连续监测30天。
对每种药、每种菌,30次试验种失控结果不能超过3个。
如果30天监控结果完全符合上述要求,可转为一周一次质控的方法。
只要抑菌环直径超出可接收范围都必须校正。
当失控原因不明时,可用相应质控菌株连续监测5天;每种菌对质控中每种抗菌药物同时测试5个抑菌环,如果结果全部达到可接收范围,可恢复一周一次质控。
2. 其它室内质控试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细菌室参考美国CLIA88及CLSI规定,并根据国情制定了药敏试验质量控制要求,三级医院类和二级医院类要求有所不同,规定如下:(1)每个工作日必做质控(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过氧化氢酶,凝固酶,氧化酶,ß-内酰胺酶。
(2)每周必做质控:各类染色。
(3)需用时,带阳性对照做的项目:杆菌肽,ONPG,X、V因子(二级医院类不要求)。
(4)药敏试验质控:三级医院类跟药敏试验每日做,二级医院类每周做一次。
3.微生物自动系统质控自动或半自动系统试剂,当新仪器启用时、新批号试剂启用时、结果出现问题时都需要做质控,按照厂家说明书指定的标准菌株做相应试剂的质控。
特别当新仪器启用时,操作不熟练不稳定,质控的频率应增加。
4、质控菌株的保存(1)使用中的质控菌应贮存在胰大豆琼脂(非苛养菌)或营养丰富的巧克力琼脂斜面(苛养菌),4-8℃保存,每周传代一次。
(2)长期贮存,可用5%小牛血清肉汤,10%胰大豆肉汤,10%-15%甘油,脱纤维羊血或脱脂牛奶,于-20℃甚至更低温度保存。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关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控要求_百度文库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关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控要求药物敏感试验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细菌的接种量, 试验稳定性, 培养基的质量和操作员的熟练程度等。
培养基批号改变或质量差,及抗菌药物纸片在实验室操作和贮存过程中活性下降或失效是常见的影响因素。
1. 药敏试验质控按美国 CLSI/NCCLS规定, (1质控菌株应按标准方法与临床标本种分离菌同步进行药敏试验。
(2更换药物或培养基时必须用相应质控菌株测试; (3所有质控菌株在实行常规监控 (一周一次质控前应连续监测 30天。
对每种药、每种菌, 30次试验种失控结果不能超过 3个。
如果 30天监控结果完全符合上述要求,可转为一周一次质控的方法。
只要抑菌环直径超出可接收范围都必须校正。
当失控原因不明时,可用相应质控菌株连续监测 5天;每种菌对质控中每种抗菌药物同时测试 5个抑菌环,如果结果全部达到可接收范围,可恢复一周一次质控。
2. 其它室内质控试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细菌室参考美国 CLIA88及 NCCLS 规定,并根据国情制定了药敏试验质量控制要求,三级医院类和二级医院类要求有所不同,规定如下:1. 每个工作日必做质控(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 :过氧化氢酶,凝固酶,氧化酶, ?-内酰胺酶。
2. 每周必做质控:各类染色。
3. 需用时,带阳性对照做的项目:杆菌肽, ONPG , X 、 V 因子(二级医院类不要求。
4. 药敏试验质控:三级医院类跟药敏试验每日做,二级医院类每周做一次。
3.微生物自动系统质控自动或半自动系统试剂, 当新仪器启用时、新批号试剂启用时、结果出现问题时都需要做质控,按照厂家说明书指定的标准菌株做相应试剂的质控。
特别当新仪器启用时,操作不熟练不稳定,质控的频率应增加。
4、质控菌株的保存1. 使用中的质控菌应贮存在胰大豆琼脂 (非苛养菌或营养丰富的巧克力琼脂斜面 (苛养菌 , 4-8℃保存,每周传代一次。
2. 长期贮存,可用 5%小牛血清肉汤, 10%胰大豆肉汤, 10%-15%甘油,脱纤维羊血或脱脂牛奶,于 -20℃甚至更低温度保存。
标准菌株保存及使用
标准菌株保存及使用
概述:标准菌株是细菌室室内质控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室的标准菌株主要来自省临检中心的发放和从卫生部临检中心以及国家菌种保存中心购买所得,为了让标准菌株能够得到公道的应用,特制定以下规定。
1.对每批购买的标准菌株要做好登记,包括菌种的菌名、编号、购买时间、保存地点、记录人等
2.每次使用标准品都应作好使用记录,包括标准品的名称、编号、使用时间等。
3.购买的标准品初次使用时,应大量增殖,然后分装在含10-15%甘油的胰蛋白胨肉汤中,-20℃以下保存。
4.新的标准菌株复苏最多不得超过三次,如超过三次将不在视为标准菌株使用。
5.标准菌株保存管一经溶化使用后,不得再次冻存。
4.1 未检测的标本经预处理后及时置-20℃保存。
4.2标本当天检测可置4℃保存,如当天不检测应置-20℃保存。
报告发出后丢弃。
4.3 原始样本在报告发出前均需置4℃保存,不得丢弃。
报告发出后保存2天,以备查。
保存2天后标本由室负责人酌情处理。
微生物的质量控制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作者:魏衍超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病患的诊断治疗预防及研究工作中起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开展质量控制,包括室间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控制是各地实验室之间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方式,也是上一级实验室对各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手段。
参加由各省临床检验中心或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控,会遇见一些平时罕见或未见过的菌株,通过质控检验对它们的生长条件、菌落形态、染色、镜下形态等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
日后工作中倘若再遇见这些菌将不再会漏检。
室间质控建立在一个较好的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的,做好室内质控直接关系到日常检验工作的质量。
室内质控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实验室前的质量控制、标本接种前的质量控制、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染色液及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常用仪器的质量控制、药敏实验的质量控制、及发报告前的质量控制。
要想获得可靠的检验结果,首先要取得一份合格的标本,所以实验室前的质量控制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包括标本采集时间(时机)、采集方法与运送等。
采集时间一般应在发病早期,应用抗生素前或下次用药前(血药浓度相对较低)。
呼吸道标本的采集要尽量减少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干扰,如采集晨痰、随意痰要用清水漱口2~3次后深呼吸用力咳出气管内之痰块直接吐于无菌器皿内,迅速盖上器皿盖、送检。
注意收集浓痰或粘稠液而非唾液。
咽拭子、湿润无菌生理盐水、湿润无菌拭子,越过舌根到达咽后壁或悬雍垂后侧或咽喉部发红、灰白色可疑假膜部位,反复涂抹数次后小心退出,随即置于无菌试管内塞紧塞子送检。
拭子退出时注意避免接触口腔黏膜、舌头等部位。
泌尿道标本的采集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尿道口正常菌群干扰。
采集中段尿,无论男性、女性、儿童病人均应先冲洗尿道口,弃去开始排出的尿液,留取中段尿4~6毫升于无菌试管内塞紧塞子,尽快送检。
尿量不宜太多,试管塞子与尿液不应直接接触。
留取导尿管尿要排空导尿管内陈旧尿液,接取新引出尿液4~6毫升。
9-标准菌株的使用和保存
标准菌株的使用和保存标准菌株的使用和保存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标准菌株要求必须是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及血清学特性典型而稳定的菌株实验结果重复性好,极少发生变异国际社会认可来源于专门机构对于从标准菌种保藏中心或经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其它有效的认证的商业机构获得原包装的质控菌株,复苏和使用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
标准菌株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对于从标准菌种保藏中心或经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其它有效的认证的商业机构获得原包装的质控菌株,复苏和使用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
标准菌株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CMCC(B)]英国国家菌种保藏中心NCTC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CGMC)中科院微生物所•购买标准菌株时,要对标准菌株进行必要的验收和检查。
验收内容包括菌株种类与购买者要求是否一致;包装、外观是否正常,标识是否清晰;有无证书;是否在标记有效期内等。
如有可能进行必要的比对。
标准菌株登记及管理制度•建立标准菌株的登记、领用及管理制度,保留每一种标准菌株的证书,附带文件以及核对记录。
保存菌种容器外加贴标签(内容为名称、编号、接收日期),妥善保管。
标准菌株应存放至特定场所并由专人保管,此人必须受过专业培训,有足够的菌种保存经验。
须按标签或所附说明书妥善保存,并上锁,以保证安全,防止意外。
保存条件应符合要求,有特殊要求的标准菌株,应有特殊的保存场所。
对保存的场所及设施应进行日常的检查和维护,并保留监控记录以确保正常运行。
常用的质控菌株代号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创伤弧菌ATCC27562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蜡样芽胞杆菌CMCC(B)6330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ATCC19115蕈状芽胞杆菌ATCC10206阪崎肠杆菌ATCC29544大肠杆菌O157:H7 NCTC12900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福氏志贺氏菌CMCC(B)51572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副溶血性弧菌ATCC17802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CMCC(B)52204枯草芽胞杆菌ATCC6633普通变形杆菌CMCC(B)49027化脓性链球菌ATCC 19615沙门菌H9812(PFGE鉴定菌株)质控菌株•标准菌株直接从官方菌种保藏机构获得并至少定义到属或种的水平的菌株。
质控菌株与标准菌株
质控菌株与标准菌株在微生物学研究中,质控菌株与标准菌株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微生物实验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了解质控菌株与标准菌株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质控菌株是指在实验室中用于质量控制的微生物菌株。
它们通常是经过认证的、具有稳定性和可追溯性的菌株,用于验证实验室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菌株的选取应当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确保其代表性和稳定性。
在微生物实验中,质控菌株的使用可以帮助实验者监测实验过程中的潜在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与质控菌株相对应的是标准菌株。
标准菌株是指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用于特定实验目的的微生物菌株。
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可以作为实验结果的参照和比对。
标准菌株的选取应当考虑其与实验目的的契合度,以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标准菌株的使用可以帮助实验者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得出科学和可靠的结论。
质控菌株与标准菌株在微生物实验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可以用于验证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引入质控菌株和标准菌株进行对照实验,可以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的潜在误差和偏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质控菌株和标准菌株还可以用于实验结果的比对和验证。
通过与质控菌株和标准菌株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此外,质控菌株和标准菌株还可以用于微生物学研究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通过建立质控菌株和标准菌株的数据库,可以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总之,质控菌株与标准菌株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实验者监测实验过程中的潜在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还可以用于实验结果的比对和验证,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因此,在微生物实验中,合理选择和正确应用质控菌株与标准菌株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质控菌株与标准菌株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临床微生物学标准菌株
临床微生物学标准菌株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而临床微生物学则是将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的一个分支。
在临床微生物学中,标准菌株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
本文将介绍关于临床微生物学标准菌株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标准菌株的定义标准菌株是指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代表某种微生物菌株的样本。
这些菌株经过长时间的筛选、繁殖和保存,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标准菌株可以用于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比较不同菌株的特性以及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
第二部分:标准菌株的来源与分类标准菌株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自然分离、人工筛选和改造等方式获得。
其中自然分离的标准菌株是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的,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人工筛选的标准菌株则是经过系统筛选和鉴定后选出的;而改造的标准菌株是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对原有菌株进行改造获得的。
按照分类的不同,标准菌株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分类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典型病原菌等。
每一类标准菌株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第三部分:标准菌株的应用标准菌株在临床微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标准菌株可以用于质控实验,验证实验室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标准菌株可以用于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估不同药物对特定菌株的抑制效果。
此外,标准菌株还可以用于研究抗生素耐药性机制、疾病传播途径等方面。
第四部分:标准菌株的保存与管理标准菌株的保存与管理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菌株的稳定性和可用性,科研机构和实验室通常会建立菌种库,进行标准菌株的长期保存和管理。
保存标准菌株的常用方法包括低温保存、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等。
此外,对于标准菌株的管理,包括建立菌株文献数据库、进行菌株鉴定和制备标准菌株培养基等方面的工作。
临床微生物学标准菌株是临床微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
本文从标准菌株的定义、来源与分类、应用以及保存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标准菌株的科学使用和有效管理对于推动临床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菌种管理程序
微生物菌种管理程序1.目的保证菌种合理、有效地使用和保存,保证实验室和社会的生物安全。
2.菌种的类型及用途2.1质控菌株的用途及来源:质控菌株主要包括标准菌株和室间质评标本分离株(湖南省临检中心);标准菌株均为ATCC菌株,主要用于药物敏感试验和菌株鉴定试剂的室内质控,如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检测板、ATB 试剂条、K-B法药敏试验等的质控。
室内质量控制使用的主要菌株一览表2.2临床分离株:日常工作中的临床分离株,可按需要留取菌种保存,主要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科研等。
3.菌株的保存方法3.1平板4度保存法:此法只适合短期保存,可用于每周转种的质控参考菌株的保存,方法是将要用的菌株转种于相应的平板上,在平板背面标上转种日期与相应菌名,放入冰箱内保存,1个月后高压处理。
3.2牛乳快速冷冻法:用于苛养菌株(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链球菌等)的保存,此法可中期保存细菌。
方法是先将分纯菌落密涂于2块9 cm的培养基平板(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链球菌用血平板,淋球菌孵箱中孵育18-24h 用淋球菌板,流感嗜血杆菌用巧克力平板),于5%-10% CO2后,用无菌棉签全部刮取菌苔,洗脱放入10%的脱脂牛乳中,盖上盖子,在保存管盖上记录菌株唯一编号,侧面记录标本编号和菌名及特征,立即放入-70℃低温冰箱中的苛养菌保存盒里冻存。
3.3干燥冷冻法:适用于一般细菌,此法可中期保存细菌。
方法是用厚的无菌滤纸片(至少2片)从平皿上刮取分纯的细菌菌苔放入灭菌管中,在保存管盖上记录菌株编号,在《菌种内部出入库记录表》记录菌株信息,先置-20℃以下冰冻保存,待菌种保存盒满后,再移入-70℃冰箱保存。
4.菌株的分类保存4.1标准菌株:购买的ATCC菌株,以干粉形式冰冻保存,购回后将其按顺序放于保存盒内,进行登记,并附有各菌株购买的时间和代数。
4.2室间质评分离株:实验室从湖南省与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中分纯的已知菌株,根据不同的菌株采取合适的保存法,放置于保存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 大量生长 抑制生长
表2
培养基 赖氨酸脱羧酶 鸟氨酸脱羧酶 精氨酸双水解酶 蛋白栋水(靛基质) 葡萄糖磷酸盐蛋白胨水 MR V-P 枸橼酸盐(西蒙氏) 苯丙氨酸脱氨酶 O-F 试验管(葡萄糖) 硝酸盐还原 胆汁七叶苷 脱氧核糖核酸琼脂 氰化钾肉汤 丙二酸盐 尿素琼脂 半固体琼脂动力试验
各种鉴别培养基的测试菌种
复习题 1、微生物学质控主要指哪两方面? 2、一般情况下保存菌种需要多久进行一 次系统鉴定?
答案: 1、微生物学质控主要指? ①无菌试验、②性能试验 2、一般情况下保存菌种需要多久进行一 次系统鉴定? 每3代作一次鉴定.
阳性对照菌
迟缓爱德华菌 产气肠杆菌 阴沟肠杆菌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雷极变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氧化型) 大肠埃希菌(发酵型) 大肠埃希菌 粪肠球菌 粘质沙雷菌 产气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雷极变形杆菌(快) 肺炎克雷伯菌(慢) 大肠埃希菌
阴性对照菌
费枸橼酸杆菌 费枸橼酸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 阴沟肠杆菌 阴沟肠杆菌 大肠埃希菌 迟缓爱德华菌 费枸橼酸杆菌 洛菲不动杆菌(不利用) 洛菲不动杆菌 化脓性链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迟缓爱德华菌 迟缓爱德华菌 大肠埃希菌 肺菌种保藏中心 (3)ACCC: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4)CICC: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5)中国医学真菌菌种保藏中心 中国医科院皮研所 (6)中国医学病毒毒种保藏中心 中国CDC病毒所 (7)中国鼠疫耶尔森菌菌种保藏中心 青海CDC 目前全球菌种保藏机构有300以上
表1
培养基
羊血琼脂平板 生长试验
测定各种培养基性能的菌种(一)
质控菌株 判定标准
生长 生长 生长,α 溶血 生长,β 溶血 >10mm,敏感 <10mm,耐药 15-18mm,敏感 <15mm,耐药 生长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ATCC25923 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溶血反应 肺炎链球菌 ATCC19615 化脓性链球菌 ATCC6305 杆菌肽敏感(纸片法) 化脓性链球菌 ATCC6305 B 群链球菌 Optochin 敏感(纸片法) 肺炎链球菌 涎链球菌 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 淋病奈菌瑟 生长试验 脑膜炎奈瑟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
二、如何使用标准菌株 注意事项
来自国际/国家菌种保藏中心(本标准要 求为ATCC菌株)或经ISO9002认证的经销商 提供的菌株(有资质) 制备储备菌株和工作菌株时一次制备多 份,每株菌原则上不能重复使用,通常工 作菌株不能再传代,但处理得当可再次使 用。
二、如何使用标准菌株 微生物学质控 无菌试验 性能试验 菌种必须经国家或国际公认的菌种 所用培养基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储藏。
培养基 SS 平板
麦康凯平板 中国蓝琼脂 营养琼脂 厌氧血平板
质控菌株 鼠伤寒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 福志贺菌 大肠埃希菌 肠球菌 大肠埃希菌 伤寒沙门菌 大肠埃希菌 伤寒沙门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福志贺菌 脆弱拟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判定标准 生长,黑色菌落中心 生长,无色透明菌落 生长,无色透明菌落 部分抑制生长,红色混浊菌落 部分抑制生长 生长,红色混浊菌落 生长,无色混浊菌落 生长,蓝色菌落 生长,无色菌落 大量生长 大量生长 生长 生长,β 溶血
二、如何选择标准菌株
来源
(1)ATCC:美国标准菌种保藏中心 (2)NCTC:英国国家标准菌种保藏 伦敦 (3)CBS: 真菌中心收藏所 荷兰 (4)WFCC:世界菌种保藏联合会 (5)IFO: 大阪发酵研究所 日本 (6)UCM: 全苏微生物保藏所 苏联
二、如何选择标准菌株
来源
(1)CMCC:中国国家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标准菌株在质控中的应用
一、使用标准菌株的意义 二、如何选择和使用标准菌株
一、标准菌株
意义
要做好微生物学检验质控,必须保 存有一批标准菌株,作为对仪器、 培养基、染色液、试剂和诊断血清 的质控菌株,也可作为从事细菌检 验的工作人员熟悉某些菌株的教具。
二、如何选择标准菌株 1.标准菌株的条件 ⑴ 形态、生理、生化及血清学特性典,并 相当稳定。 ⑵菌株对所试药物产生恒定的抑菌环和恰 当的MIC 值。 ⑶ 对测试项目反应敏感。如测试巧克力琼 脂平板的分离能力,应选流感嗜血杆菌或脑 膜炎奈瑟菌。
表 1 测定各种培养基性能的菌种(三)
培养基 弯曲菌琼脂
TCBS 平板 沙保弱琼脂 需氧血液增菌液
厌氧血液增菌液 碱性蛋白胨水
质控菌株 空肠弯曲菌 大肠埃希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白色念珠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念珠菌 脆弱拟杆菌 霍乱弧菌 大肠埃希菌
判定标准 生长 部分抑制 生长,黄色菌落 生长,蓝绿色菌落 生长 部分或完全抑制
二、如何使用标准菌株 质控菌株 分离培养基的质控 增菌及选择性 增菌培养基的质控 方法结果判断微生物学质控
三、如何使用标准菌株
方法
无菌试验: 制备好培养基础置37℃温箱过夜 培养,观察结果。
三、如何使用标准菌株
方法
性能试验(见图) 糖发酵培养基的质控 生化试验的质控 干燥培基与新配制培基的对比试验
二、如何使用标准菌株 注意事项
⑴ 不能用含有可发酵性糖的培养基保存菌种。 ⑵ 不可以使用选择性培养基,不能从药敏试
验平板培养基上留取菌株。 ⑶ 不可使培养菌干枯,所有试管要保持良好 的密封性。 ⑷ 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细菌,如淋病奈瑟菌和 脑膜炎奈瑟菌,不可贮存于冰箱,但可用 快速冷冻干燥法长期保存。 ⑸ 作为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用的标准菌株,由 保存状态取出后,不能连续使用1 周以 上,应定期传代,但一般不超过6 次,必 要时进行更换。
二、如何选择标准菌株
来源
实验室分离菌株(地方株): 实验室分离菌株必须经过严格鉴定,其 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典型,经多次传 代,特征恒定,否则不能作为标准菌株。
二、如何选择标准菌株 验证
⑴实验室保存菌种是否按规定时间转种,是 否每3代作一次鉴定,是否有详细记录卡 (菌种名称、编号、来源、保存日期、传代) 等记录。 ⑵验证后不得擅自处理或带出实验室,如确 需要带离实验室,须经上级领导批准,并做 好详细的记录。 ⑶菌株应有专人保管,验证时要有2人在场并 及时做好交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