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答案09 问题
袁艳红主编大学物理学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第9章 静电场习 题一 选择题9-1 两个带有电量为2q 等量异号电荷,形状相同的金属小球A 和B 相互作用力为f ,它们之间的距离R 远大于小球本身的直径,现在用一个带有绝缘柄的原来不带电的相同的金属小球C 去和小球A 接触,再和B 接触,然后移去,则球A 和球B 之间的作用力变为[ ](A)4f (B) 8f (C) 38f (D) 16f答案:B解析:经过碰撞后,球A 、B 带电量为2q,根据库伦定律12204q q F r πε=,可知球A 、B 间的作用力变为8f。
9-2关于电场强度定义式/F E =0q ,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A) 电场场强E 的大小与试验电荷0q 的大小成反比 (B) 对场中某点,试验电荷受力F 与0q 的比值不因0q 而变 (C) 试验电荷受力F 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E 的方向 (D) 若场中某点不放试验电荷0q ,则0=F ,从而0=E 答案:B解析: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E 的大小与试验电荷无关,方向为试验电荷为正电荷时的受力方向。
因而正确答案(B )习题9-3图(B)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改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 (C)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 (D)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O 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答案:D解析:根据高斯定理,穿过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正比于面内电荷量的代数和,曲面S 内电荷量没变,因而电场强度通量不变。
O 点电场强度大小与所有电荷有关,由点电荷电场强度大小的计算公式204q E rπε=,移动电荷后,由于OP =OT ,即r 没有变化,q 没有变化,因而电场强度大小不变。
因而正确答案(D )9-4 在边长为a 的正立方体中心有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则通过该立方体任一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 [ ](A) q /ε0 (B) q /2ε0 (C) q /4ε0 (D) q /6ε0 答案:D解析:根据电场的高斯定理,通过该立方体的电场强度通量为q /ε0,并且电荷位于正立方体中心,因此通过立方体六个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大小相等。
大学物理(肖剑荣主编)-习题答案-第9章
第九章 课后习题解答桂林理工大学 理学院 胡光辉(《大学物理·下册》主编:肖剑荣 梁业广 陈鼎汉 李明)9-1一个沿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周期为,其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如果时质点的状态分别是:(1);(2)过平衡位置向正向运动;(3)过处向负向运动; (4)过处向正向运动.试求出相应的初位相,并写出振动方程.解:因为 将以上初值条件代入上式,使两式同时成立之值即为该条件下的初位相.故有 9-2一质点沿x 轴做简谐振动,振幅为0.12m ,周期为2s ,当t=0时,质点的位置在0.06m 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求; (1)质点振动的运动方程;(2)t=0.5s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3)质点x=-0.06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在回到平衡位置所需最短的时间。
解 (1)由题意可知:可求得(初速度为零),所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x A T 0=t A x -=02A x =2Ax -=îíì-==0000sin cos f w f A v A x )2cos(1p p p f +==t T A x )232cos(232p p p f +==t T A x )32cos(33p p pf +==t T A x )452cos(454p p pf +==t T A x 0020.12,,cos A m x A Tp w p j ====03p j =-(2) 任意时刻的速度为所以 任意时刻的加速度为所以(3)根据题意画旋转矢量图。
由图可知,质点在x=-0.06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再回到平衡位置相位的变化为所以9-3 质量为的小球与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按的规律作谐振动,求:(1)振动的周期、振幅和初位相及速度与加速度的最大值;(2)最大的回复力、振动能量、平均动能和平均势能,在哪些位置上动能与势能相等?0.12cos 3x t p p æö=-ç÷èø0.50.12cos 0.50.1()3t x m p p =æö=-=ç÷èø0.12sin 3v t p p p æö=--ç÷èø10.50.12cos 0.50.19()3t v m s p p p -=æö=--=-•ç÷èø20.12cos 3a t p p p æö=--ç÷èø()220.50.12cos 0.5 1.03t a m s p p p -=æö=--=-•ç÷èø325236j p p p D =-=()50.8336t s jw D D ==»kg 10103-´)SI ()328cos(1.0p p +=x(3)与两个时刻的位相差;解:(1)设谐振动的标准方程为,则知:又(2)当时,有,即 ∴ (3)9-4 原长为0.50m 的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0.1kg 的砝码。
大学物理第九章习题答案
第九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9–1 如图9-1所示,电量为+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上,为使每个点电荷受力为零,可在三角形中心处放另一点电荷Q ,则Q 的电量为 。
解:由对称性可知,只要某个顶点上的电荷受力为零即可。
C 处电荷所受合力为零,需使中心处的点电荷Q 对它的引力F 与A ,B 两个顶点处电荷的对它的斥力F 1,F 2三力平衡,如图9-2所示,即)21(F F F +-=因此12cos30F F ︒=即2202cos304πq aε=︒解得q Q 33=9-2 真空中两条平行的无限长的均匀带电直线,电荷线密度分别为+λ 和-λ,点P 1和P 2与两带电线共面,其位置如图9-3所示,取向右为坐标x 正向,则1P E = ,2P E = 。
解:(1)P 1点场强为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λ,-λ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即λλ-+=E E E 1P其大小为i i i E dd d P 000ππ2π21ελελελ=+=方向沿x 轴正方向。
(2)同理可得i i i E dd d P 000π3π2)3(π22ελελελ-=-=方向沿x 轴负方向。
图9–2图9-3C B图9–19-3 一个点电荷+q 位于一边长为L 的立方体的中心,如图9-4所示,则通过立方体一面的电通量为 。
如果该电荷移到立方体的一个顶角上,那么通过立方体每一面的电通量是 。
解:(1)点电荷+q 位于立方体的中心,则通过立方体的每一面的电通量相等,所以通过每一面的通量为总通量的1/6,根据高斯定理1d in Sq ε⋅=∑⎰⎰E S ,其中S 为立方体的各面所形成的闭合高斯面,所以,通过任一面的电通量为0d 6Sqε⋅=⎰⎰E S 。
(2)当电荷+q 移至立方体的一个顶角上,与+q 相连的三个侧面ABCD 、ABFE 、BCHF 上各点的E 均平行于各自的平面,故通过这三个平面的电通量为零,为了求另三个面上的电通量,可以以+q 为中心,补作另外7个大小相同的立方体,形成边长为2L 且与原边平行的大立方体,如图9–5所示,这个大立方体的每一个面的电通电都相等,且均等于6εq ,对原立方体而言,每个面的面积为大立方体一个面的面积的1/4,则每个面的电通量也为大立方体一个面的电通量的1/4,即此时通过立方体每一面的电通量为0111d 4624Sqε⋅⋅=⎰⎰E S 。
大学物理答案第9章
第九章 静 电 场9-1 电荷面密度均为+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 )中的( )题 9-1 图分析与解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激发的电场强度为02εσ,方向沿带电平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D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 分析与解 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 ).9-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 )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D)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分析与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9-4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B)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D)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题9-4 图分析与解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9-5精密实验表明,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不会超过±10-21e,而中子电量与零差值的最大范围也不会超过±10-21e,由最极端的情况考虑,一个有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分析考虑到极限情况,假设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为2×10-21e,中子电量为10-21e,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可求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由库仑定律可以估算两个带电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并与万有引力作比较.解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e q 21max 10821-⨯⨯+=二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之比为1108.2π46202max <<⨯==-Gmεq F F g e 显然即使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带电量存在差异,其差异在±10-21e 范围内时,对于像天体一类电中性物体的运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万有引力. 9-6 1964年,盖尔曼等人提出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构成,中子就是由一个带e 32 的上夸克和两个带e 31-的下夸克构成.若将夸克作为经典粒子处理(夸克线度约为10-20 m),中子内的两个下夸克之间相距2.60×10-15 m .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 由于夸克可视为经典点电荷,由库仑定律 ()r r r re r q q e e e F N 78.3π41π412202210===εε F 与径向单位矢量e r 方向相同表明它们之间为斥力.9-7 点电荷如图分布,试求P 点的电场强度.分析 依照电场叠加原理,P 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P 点激发电场强度的矢量和.由于电荷量为q 的一对点电荷在P 点激发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P 点的电场强度就等于电荷量为2.0q 的点电荷在该点单独激发的场强度.解 根据上述分析2020π1)2/(2π41aq a q E P εε==题 9-7 图9-8 若电荷Q 均匀地分布在长为L 的细棒上.求证:(1) 在棒的延长线,且离棒中心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2204π1Lr Q εE -=(2)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 2204π21Lr r Q εE += 若棒为无限长(即L →∞),试将结果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相比较.题 9-8 图分析 这是计算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此时棒的长度不能忽略,因而不能将棒当作点电荷处理.但带电细棒上的电荷可看作均匀分布在一维的长直线上.如图所示,在长直线上任意取一线元d x ,其电荷为d q =Q d x /L ,它在点P 的电场强度为r r q εe E 20d π41d '=整个带电体在点P 的电场强度 ⎰=E E d接着针对具体问题来处理这个矢量积分.(1) 若点P 在棒的延长线上,带电棒上各电荷元在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L E i E d(2) 若点P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a )所示,则电场强度E 沿x 轴方向的分量因对称性叠加为零,因此,点P 的电场强度就是⎰⎰==L y E E j j E d sin d α证 (1) 延长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L rq E20π2d ε,利用几何关系 r ′=r -x 统一积分变量,则()220022204π12/12/1π4d π41L r Q εL r L r L εQ x r L x Q εE L/-L/P -=⎥⎦⎤⎢⎣⎡+--=-=⎰电场强度的方向沿x 轴.(2) 根据以上分析,中垂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E 的方向沿y 轴,大小为E r εq αE L d π4d sin 2⎰'= 利用几何关系 sin α=r /r ′,22x r r +=' 统一积分变量,则()2202/32222041π2d π41Lr r Q r x L x rQ E L/-L/+=+=⎰εε 当棒长L →∞时,若棒单位长度所带电荷λ为常量,则P 点电场强度 r ελL r L Q r εE l 0220π2 /41/π21lim =+=∞→此结果与无限长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同[图(b )].这说明只要满足r 2/L 2 <<1,带电长直细棒可视为无限长带电直线.9-9 一半径为R 的半球壳,均匀地带有电荷,电荷面密度为σ,求球心处电场强度的大小.题 9-9 图 分析 这仍是一个连续带电体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如何取电荷元.现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的细圆环,如图所示,从教材第9-3节的例2可以看出,所有平行圆环在轴线上P 处的电场强度方向都相同,将所有带电圆环的电场强度积分,即可求得球心O 处的电场强度.解 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细圆环,任一个圆环所带电荷元θθδδd sin π2d d 2⋅⋅==R S q ,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为 ()i E 2/3220d π41d r x q x +=ε 由于平行细圆环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利用几何关系θR x cos =,θR r sin =统一积分变量,有()θθθεδθθδθεεd cos sin 2 d sin π2cos π41d π41d 02303/2220=⋅=+=R RR r x q x E积分得 02/π004d cos sin 2εδθθθεδ⎰==E 9-10 水分子H 2O 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等效电荷中心如图所示,假设氧原子和氢原子等效电荷中心间距为r 0 .试计算在分子的对称轴线上,距分子较远处的电场强度.题 9-10 图分析 水分子的电荷模型等效于两个电偶极子,它们的电偶极矩大小均为00er P =,而夹角为2θ.叠加后水分子的电偶极矩大小为θcos 20er p =,方向沿对称轴线,如图所示.由于点O 到场点A 的距离x >>r 0 ,利用教材第5 -3 节中电偶极子在延长线上的电场强度302π41x p εE = 可求得电场的分布.也可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叠加,求电场分布. 解1 水分子的电偶极矩θθcos 2cos 200er p p ==在电偶极矩延长线上30030030cos π1cos 4π412π41x θer εx θer εx p εE === 解2 在对称轴线上任取一点A ,则该点的电场强度+-+=E E E2020π42π4cos 2cos 2xεe r εθer E βE E -=-=+ 由于 θxr r x r cos 202022-+=rθr x βcos cos 0-=代入得 ()⎥⎥⎦⎤⎢⎢⎣⎡--+-=22/30202001cos 2cos π42x xr r x r x e E θθε 测量分子的电场时, 总有x >>r 0 , 因此, 式中()⎪⎭⎫ ⎝⎛⋅-≈⎪⎭⎫ ⎝⎛-≈-+x r x x r x xr r x θθθcos 2231cos 21cos 2032/3032/30202,将上式化简并略去微小量后,得 300cos π1x θe r εE = 9-11 两条无限长平行直导线相距为r 0,均匀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电荷线密度为λ.(1) 求两导线构成的平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 设该点到其中一线的垂直距离为x );(2) 求每一根导线上单位长度导线受到另一根导线上电荷作用的电场力.题 9-11 图 分析 (1) 在两导线构成的平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两导线单独在此所激发的电场的叠加.(2) 由F =q E ,单位长度导线所受的电场力等于另一根导线在该导线处的电场强度乘以单位长度导线所带电量,即:F =λE .应该注意:式中的电场强度E 是另一根带电导线激发的电场强度,电荷自身建立的电场不会对自身电荷产生作用力.解 (1) 设点P 在导线构成的平面上,E +、E -分别表示正、负带电导线在P 点的电场强度,则有 ()i i E E E x r x r x r x -=⎪⎪⎭⎫ ⎝⎛-+=+=+-00000π211π2ελελ (2) 设F +、F -分别表示正、负带电导线单位长度所受的电场力,则有 i E F 00π2r ελλ==-+ i E F 002π2r ελλ-=-=+- 显然有F +=F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导线相互吸引.9-12 设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与半径为R 的半球面的对称轴平行,试计算通过此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题 9-12 图分析 方法1:作半径为R 的平面S 与半球面S 一起可构成闭合曲面,由于闭合面内无电荷,由高斯定理 ∑⎰==⋅01d 0q εS S E 这表明穿过闭合曲面的净通量为零,穿入平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在数值上等于穿出半球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因而⎰⎰'⋅-=⋅=S S S E S E Φd d 方法2:由电场强度通量的定义,对半球面S 求积分,即⎰⋅=S S d s E Φ解1 由于闭合曲面内无电荷分布,根据高斯定理,有⎰⎰'⋅-=⋅=S S S E S E Φd d 依照约定取闭合曲面的外法线方向为面元d S 的方向,E R R E 22ππcos π=⋅⋅-=Φ解2 取球坐标系,电场强度矢量和面元在球坐标系中可表示为()r E e e e E ϕθθϕϕθϕsin sin cos sin cos ++= r θθR e S d d sin d 2=ER ER ER S S 2π0π02222πd sin d sin d d sin sin d ===⋅=⎰⎰⎰⎰ϕϕθθϕθϕθS E Φ 9-13 地球周围的大气犹如一部大电机,由于雷雨云和大气气流的作用,在晴天区域,大气电离层总是带有大量的正电荷,云层下地球表面必然带有负电荷.晴天大气电场平均电场强度约为1m V 120-⋅,方向指向地面.试求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以每平方厘米的电子数表示).分析 考虑到地球表面的电场强度指向地球球心,在大气层中取与地球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利用高斯定理可求得高斯面内的净电荷.解 在大气层临近地球表面处取与地球表面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其半径E R R ≈(E R 为地球平均半径).由高斯定理∑⎰=-=⋅q εR E E 021π4d S E 地球表面电荷面密度∑--⋅⨯-=-≈=2902m C 1006.1π4/E R q E εσ单位面积额外电子数25cm 1063.6)/(-⨯=-=e n σ9-14 设在半径为R 的球体内电荷均匀分布,电荷体密度为ρ,求带电球内外的电场强度分布.分析 电荷均匀分布在球体内呈球对称,带电球激发的电场也呈球对称性.根据静电场是有源场,电场强度应该沿径向球对称分布.因此可以利用高斯定理求得均匀带电球内外的电场分布.以带电球的球心为中心作同心球面为高斯面,依照高斯定理有 ⎰==⋅s Q E r S E 0i 2π4d ε上式中i Q 是高斯面内的电荷量,分别求出处于带电球内外的高斯面内的电荷量,即可求得带电球内外的电场强度分布.解 依照上述分析,由高斯定理可得R r <时, 302π34π4r E r ερ= 假设球体带正电荷,电场强度方向沿径向朝外.考虑到电场强度的方向,带电球体内的电场强度为r E 03ερ=R r >时, 302π34π4R E r ερ= 考虑到电场强度沿径向朝外,带电球体外的电场强度为r e rR E 2033ερ=9-15 两个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 (R 2>R 1 ),单位长度上的电荷为λ.求离轴线为r 处的电场强度:(1) r <R 1 ,(2) R 1 <r <R 2 ,(3) r >R 2 . 题 9-15 图分析 电荷分布在无限长同轴圆柱面上,电场强度也必定沿轴对称分布,取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只有侧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为零,且⎰⋅=⋅rL E d π2S E ,求出不同半径高斯面内的电荷∑q .即可解得各区域电场的分布.解 作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0/π2εq rL Er <R 1 , 0=∑q01=ER 1 <r <R 2 , L λq =∑rελE 02π2= r >R 2, 0=∑q03=E在带电面附近,电场强度大小不连续,如图(b )所示,电场强度有一跃变00π2π2ΔεσrL εL λr ελE === 9-16 如图所示,有三个点电荷Q 1 、Q 2 、Q 3 沿一条直线等间距分布且Q 1 =Q 3 =Q .已知其中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均为零,求在固定Q 1 、Q 3 的情况下,将Q 2从点O 移到无穷远处外力所作的功.题 9-16 图分析 由库仑力的定义,根据Q 1 、Q 3 所受合力为零可求得Q 2 .外力作功W ′应等于电场力作功W 的负值,即W ′=-W .求电场力作功的方法有两种:(1)根据功的定义,电场力作的功为l E d 02⎰∞=Q W 其中E 是点电荷Q 1 、Q 3 产生的合电场强度.(2) 根据电场力作功与电势能差的关系,有()0202V Q V V Q W =-=∞其中V 0 是Q 1 、Q 3 在点O 产生的电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解1 由题意Q 1 所受的合力为零()02π4π420312021=+d εQ Q d εQ Q 解得 Q Q Q 414132-=-= 由点电荷电场的叠加,Q 1 、Q 3 激发的电场在y 轴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为()2/322031π2y d εQ E E E yy y +=+=将Q 2 从点O 沿y 轴移到无穷远处,(沿其他路径所作的功相同,请想一想为什么?)外力所作的功为()d εQ y y d εQ Q Q W y 022/3220002π8d π241d =+⋅⎥⎦⎤⎢⎣⎡--=⋅-='⎰⎰∞∞l E 解2 与解1相同,在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均为零时Q Q 412-=,并由电势 的叠加得Q 1 、Q 3 在点O 的电势dεQ d εQ d εQ V 003010π2π4π4=+= 将Q 2 从点O 推到无穷远处的过程中,外力作功dεQ V Q W 0202π8=-=' 比较上述两种方法,显然用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来求解较为简洁.这是因为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直接求电场分布困难较大,而求电势分布要简单得多. 9-17 已知均匀带电长直线附近的电场强度近似为r rελe E 0π2= 其中λ为电荷线密度.(1)求在r =r 1 和r =r 2 两点间的电势差;(2)在点电荷的电场中,我们曾取r →∞处的电势为零,求均匀带电长直线附近的电势时,能否这样取? 试说明.解 (1) 由于电场力作功与路径无关,若沿径向积分,则有12012ln π2d 21r r ελU r r =⋅=⎰r E (2) 不能.严格地讲,电场强度r e rελE 0π2=只适用于无限长的均匀带电直线,而此时电荷分布在无限空间,r →∞处的电势应与直线上的电势相等.9-18 一个球形雨滴半径为0.40 mm ,带有电量1.6 pC ,它表面的电势有多大? 两个这样的雨滴相遇后合并为一个较大的雨滴,这个雨滴表面的电势又是多大?分析 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参考点,半径为R 带电量为q 的带电球形雨滴表面电势为 R q εV 0π41= 当两个球形雨滴合并为一个较大雨滴后,半径增大为R 32,代入上式后可以求出两雨滴相遇合并后,雨滴表面的电势.解 根据已知条件球形雨滴半径R 1=0.40 mm ,带有电量q 1=1.6 pC ,可以求得带电球形雨滴表面电势V 36π411101==R q εV 当两个球形雨滴合并为一个较大雨滴后,雨滴半径1322R R =,带有电量 q 2=2q 1 ,雨滴表面电势V 5722π4113102==R q εV 9-19 电荷面密度分别为+σ和-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取坐标原点为零电势点,求空间各点的电势分布并画出电势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题 9-19 图分析 由于“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电荷分布在“无限”空间,不能采用点电荷电势叠加的方法求电势分布:应该首先由“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的电场强度叠加求电场强度的分布,然后依照电势的定义式求电势分布.解 由“无限大” 均匀带电平板的电场强度i 02εσ±,叠加求得电场强度的分布, ()()()⎪⎪⎩⎪⎪⎨⎧><<--<=a x a x a a x0 00i E εσ电势等于移动单位正电荷到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a x a x εσV x <<--=⋅=⎰ d 0l E ()a x a εσV -<=⋅+⋅=⎰⎰- d d 00a -a x l E l E ()a x a V >-=⋅+⋅=⎰⎰ d d 00a a x εσl E l E 电势变化曲线如图(b )所示. 9-20 两个同心球面的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 ,各自带有电荷Q 1 和Q 2 .求:(1) 各区域电势分布,并画出分布曲线;(2) 两球面间的电势差为多少?题 9-20 图分析 通常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 由于电荷均匀分布在球面上,电场分布也具有球对称性,因此,可根据电势与电场强度的积分关系求电势.取同心球面为高斯面,借助高斯定理可求得各区域的电场强度分布,再由⎰∞⋅=p p V l E d 可求得电势分布.(2)利用电势叠加原理求电势.一个均匀带电的球面,在球面外产生的电势为rεQ V 0π4= 在球面内电场强度为零,电势处处相等,等于球面的电势 R εQ V 0π4=其中R 是球面的半径.根据上述分析,利用电势叠加原理,将两个球面在各区域产生的电势叠加,可求得电势的分布.解1 (1) 由高斯定理可求得电场分布 ()()()22021********* π4 π40R r r εQ Q R r R r εQ R r r r >+=<<=<=e E e E E 由电势⎰∞⋅=r V l E d 可求得各区域的电势分布.当r ≤R 1 时,有 20210120212113211π4π4π411π40d d d 2211R εQ R εQ R εQ Q R R εQ V R R R R r +=++⎥⎦⎤⎢⎣⎡-+=⋅+⋅+⋅=⎰⎰⎰∞l E l E l E当R 1 ≤r ≤R 2 时,有 202012021201322π4π4π411π4d d 22R εQ r εQ R εQ Q R r εQ V R R r +=++⎥⎦⎤⎢⎣⎡-=⋅+⋅=⎰⎰∞l E l E当r ≥R 2 时,有rεQ Q V r 02133π4d +=⋅=⎰∞l E (2) 两个球面间的电势差⎪⎪⎭⎫ ⎝⎛-=⋅=⎰210121211π4d 21R R εQ U R R l E 解2 (1) 由各球面电势的叠加计算电势分布.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内,即r ≤R 1 ,则2021011π4π4R εQ R εQ V +=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之间,即R 1≤r ≤R 2 ,则202012π4π4R εQ r εQ V += 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之外,即r ≥R 2 ,则 rεQ Q V 0213π4+= (2) 两个球面间的电势差 ()2011012112π4π42R εQ R εQ V V U R r -=-== 9-21 一半径为R 的无限长带电细棒,其内部的电荷均匀分布,电荷的体密度为ρ.现取棒表面为零电势,求空间电势分布并画出分布曲线.题 9-21 图分析 无限长均匀带电细棒电荷分布呈轴对称,其电场和电势的分布也呈轴对称.选取同轴柱面为高斯面,利用高斯定理 ⎰⎰=⋅V V d 1d 0ρεS E 可求得电场分布E (r ),再根据电势差的定义 ()l E d ⋅=-⎰b ab a r V V 并取棒表面为零电势(V b =0),即可得空间任意点a 的电势.解 取高度为l 、半径为r 且与带电棒同轴的圆柱面为高斯面,由高斯定理当r ≤R 时02/ππ2ερl r rl E =⋅得 ()02εr ρr E =当r ≥R 时02/ππ2ερl R rl E =⋅得 ()r εR ρr E 022= 取棒表面为零电势,空间电势的分布有当r ≤R 时()()22004d 2r R ερr εr ρr V R r -==⎰当r ≥R 时 ()rR εR ρr r εR ρr V Rr ln 2d 20202==⎰ 如图所示是电势V 随空间位置r 的分布曲线. 9-22 一圆盘半径R =3.00 ×10-2 m .圆盘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σ=2.00×10-5 C·m -2.(1) 求轴线上的电势分布;(2) 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求电场分布;(3) 计算离盘心30.0 cm 处的电势和电场强度.题 9-22 图分析 将圆盘分割为一组不同半径的同心带电细圆环,利用带电细环轴线上一点的电势公式,将不同半径的带电圆环在轴线上一点的电势积分相加,即可求得带电圆盘在轴线上的电势分布,再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之间的微分关系式可求得电场强度的分布.解 (1) 如图所示,圆盘上半径为r 的带电细圆环在轴线上任一点P 激发的电势220d π2π41d x r r r σεV += 由电势叠加,轴线上任一点P 的电势的 ()x x R εσx r rr εσV R -+=+=⎰22002202d 2 (1) (2) 轴线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i i E ⎥⎦⎤⎢⎣⎡+-=-=22012d d x R x εσx V (2) 电场强度方向沿x 轴方向. (3) 将场点至盘心的距离x =30.0 cm 分别代入式(1)和式(2),得V 6911=V-1m V 6075⋅=E当x >>R 时,圆盘也可以视为点电荷,其电荷为C 1065.5π82-⨯==σR q .依照点电荷电场中电势和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有 V 1695π40==xεq V 1-20m V 5649π4⋅==x εq E 由此可见,当x >>R 时,可以忽略圆盘的几何形状,而将带电的圆盘当作点电荷来处理.在本题中作这样的近似处理,E 和V 的误差分别不超过 0.3%和0.8%,这已足以满足一般的测量精度.9-23 两个很长的共轴圆柱面(R 1 =3.0×10-2m ,R 2 =0.10 m ),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两者的电势差为450 V.求:(1) 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带有多少电荷?(2) r =0.05 m 处的电场强度.解 (1) 由习题9-15 的结果,可得两圆柱面之间的电场强度为 rελE 0π2=根据电势差的定义有 120212ln π2d 21R R ελU R R =⋅=⎰l E 解得 1812120m C 101.2ln /π2--⋅⨯==R R U ελ (2) 解得两圆柱面之间r =0.05m 处的电场强度10m V 475 7π2-⋅==rE ελ 9-24 轻原子核(如氢及其同位素氘、氚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原子核的过程,叫做核聚变.在此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例如四个氢原子核(质子)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α粒子)时,可释放出25.9MeV 的能量.即MeV 25.9e 2He H 4014211++→这类聚变反应提供了太阳发光、发热的能源.如果我们能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就能获得丰富廉价的能源.但是要实现核聚变难度相当大,只有在极高的温度下,使原子热运动的速度非常大,才能使原子核相碰而结合,故核聚变反应又称作热核反应.试估算:(1)一个质子(H 11)以多大的动能(以电子伏特表示)运动,才能从很远处到达与另一个质子相接触的距离? (2)平均热运动动能达到此值时,温度有多高? (质子的半径约为1.0 ×10-15 m ) 分析 作为估算,可以将质子上的电荷分布看作球对称分布,因此质子周围的电势分布为 rεe V 0π4= 将质子作为经典粒子处理,当另一质子从无穷远处以动能E k 飞向该质子时,势能增加,动能减少,如能克服库仑斥力而使两质子相碰,则质子的初始动能Re r eV E 2π41202R k 0ε=≥ 假设该氢原子核的初始动能就是氢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根据分子动理论知:kT E 23k = 由上述分析可估算出质子的动能和此时氢气的温度.解 (1) 两个质子相接触时势能最大,根据能量守恒eV 102.72π415202R K0⨯==≥Re r εeV E 由20k 021v m E =可估算出质子初始速率 17k 00s m 102.1/2-⋅⨯==m E v该速度已达到光速的4%.(2) 依照上述假设,质子的初始动能等于氢分子的平均动能kT E E 23k k 0== 得 K 106.5329k0⨯≈=kE T 实际上在这么高的温度下,中性原子已被离解为电子和正离子,称作等离子态,高温的等离子体不能用常规的容器来约束,只能采用磁场来约束(托卡马克装置)9-25 在一次典型的闪电中,两个放电点间的电势差约为109 V,被迁移的电荷约为30 C .(1) 如果释放出来的能量都用来使0 ℃的冰融化成0 ℃的水,则可溶解多少冰? (冰的融化热L =3.34 ×105 J· kg )(2) 假设每一个家庭一年消耗的能量为3 000kW·h ,则可为多少个家庭提供一年的能量消耗?解 (1) 若闪电中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为冰所吸收,故可融化冰的质量kg 1098.8Δ4⨯===LqU L E m 即可融化约 90 吨冰. (2) 一个家庭一年消耗的能量为J 1008.1h kW 0003100⨯=⋅=E8.2Δ00===E qU E E n 一次闪电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的能量约可维持3个家庭一年消耗的电能.9-26 已知水分子的电偶极矩p =6.17×10-30 C· m .这个水分子在电场强度E =1.0 ×105 V · m -1的电场中所受力矩的最大值是多少?分析与解 在均匀外电场中,电偶极子所受的力矩为E p M ⨯=当电偶极子与外电场正交时,电偶极子所受的力矩取最大值.因而有m N 1017.625max ⋅⨯==-pE M9-27 电子束焊接机中的电子枪如图所示,K 为阴极,A 为阳极,阴极发射的电子在阴极和阳极电场加速下聚集成一细束,以极高的速率穿过阳极上的小孔,射到被焊接的金属上使两块金属熔化在一起.已知V 105.24AK⨯=U ,并设电子从阴极发射时的初速度为零,求:(1)电子到达被焊接金属时具有的动能;(2)电子射到金属上时的速度.分析 电子被阴极和阳极间的电场加速获得动能,获得的动能等于电子在电场中减少的势能.由电子动能与速率的关系可以求得电子射到金属上时的速度.解 (1)依照上述分析,电子到达被焊接金属时具有的动能eV 105.24AK k ⨯==eU E(2)由于电子运动的动能远小于电子静止的能量,可以将电子当做经典粒子处理.电子射到金属上时的速度m/s 1037.927⨯==m E v k题 9-27。
大学物理答案第9章
第九章 静 电 场9-1 电荷面密度均为+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 )中的( )题9-1图 分析与解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激发的电场强度为2εσ,方向沿带电平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 ).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 )(C )(D )分析与解但不也9-3 (A )(B )(C )(D )*9-4 偶极子将(A )(B )(C )(D )题9-4图分析与解 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 ).9-5 精密实验表明,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不会超过±10-21e ,而中子电量与零差值的最大范围也不会超过±10-21e ,由最极端的情况考虑,一个有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 分析 考虑到极限情况,假设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为2×10-21e ,中子电量为10-21e ,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可求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由库仑定律可以估算两个带电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并与万有引力作比较.解 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二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之比为显然即使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带电量存在差异,其差异在±10-21e 范围内时,对于像天体一类电中性物体的运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万有引力.9-6 1964年,盖尔曼等人提出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构成,中子就是由一个带e 32的上夸克和两个带e31-的下夸克构成.若将夸克作为经典粒子处理(夸克线度约为10-20m),中子内的两个下夸克之间相距2.60×10-15m .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 由于夸克可视为经典点电荷,由库仑定律F 与径向单位矢量e r 方向相同表明它们之间为斥力.9-7 点电荷如图分布,试求P 点的电场强度.分析依照电场叠加原理,P 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P 点激发电场强度的矢量和.由于电荷量为q 2.0q 的解9-8 (2)分析 L ,它在点P (1)若点P (2)若点P P 的电证 (1)E L/-L/P =⎰(2)当棒长L 此结果与无限长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同[图(b )].这说明只要满足r 2/L 2<<1,带电长直细棒可视为无限长带电直线.9-9 一半径为R 的半球壳,均匀地带有电荷,电荷面密度为σ,求球心处电场强度的大小.题9-9图分析 这仍是一个连续带电体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如何取电荷元.现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的细圆环,如图所示,从教材第9-3节的例2可以看出,所有平行圆环在轴线上P 处的电场强度方向都相同,将所有带电圆环的电场强度积分,即可求得球心O 处的电场强度.解 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细圆环,任一个圆环所带电荷元θθδδd sin π2d d 2⋅⋅==R S q ,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为由于平行细圆环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利用几何关系θR x cos =,θR r sin =统一积分变量,有积分得02/π004d cos sin 2εδθθθεδ⎰==E9-10 水分子H 2O 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等效电荷中心如图所示,假设氧原子和氢原子等效电荷中心间距为r 0.试计算在分子的对称轴线上,距分子较远处的电场强度.题9-10图分析 水分子的电荷模型等效于两个电偶极子,它们的电偶极矩大小均为00er P =,而夹角为2θ.叠加后水分子的电偶极矩大小为θcos 20er p =,方向沿对称轴线,如图所示.由于点O 到场点A 的距离x >>r 0,利用教材第5-3节中电偶极子在延长线上的电场强度可求得电场的分布.也可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叠加,求电场分布. 解1 水分子的电偶极矩解2 由于r 2=代入得(+r x2029-11 分析 (1(2)量,即:解 (1) (2)设F 显然有F +9-12 .分析 .因而方法2:由电场强度通量的定义,对半球面S 求积分,即⎰⋅=SS d s E Φ解1 由于闭合曲面内无电荷分布,根据高斯定理,有 依照约定取闭合曲面的外法线方向为面元d S 的方向,解2 取球坐标系,电场强度矢量和面元在球坐标系中可表示为9-13 地球周围的大气犹如一部大电机,由于雷雨云和大气气流的作用,在晴天区域,大气电离层总是带有大量的正电荷,云层下地球表面必然带有负电荷.晴天大气电场平均电场强度约为1m V 120-⋅,方向指向地面.试求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以每平方厘米的电子数表示).分析 考虑到地球表面的电场强度指向地球球心,在大气层中取与地球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利用高斯定理可求得高斯面内的净电荷.解 在大气层临近地球表面处取与地球表面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其半径E R R ≈(E R 为地球平均半径).由高斯定理地球表面电荷面密度 单位面积额外电子数9-14 设在半径为R 的球体内电荷均匀分布,电荷体密度为ρ,求带电球内外的电场强度分布.分析电荷均匀分布在球体内呈球对称,带电球激发的电场也呈球对称性.根据静电场是有源场,电场强度应该沿径向球对称分布.因此可以利用高斯定理求得均匀带电球内外的电场分布.以带电球的球心为中心作同心球面为高斯面,依照高斯定理有上式中i Q 是高斯面内的电荷量,分别求出处于带电球内外的高斯面内的电荷量,即可求得带电球内外的电场强度分布.解依照上述分析,由高斯定理可得R r <R r >9-15 .求离轴线为r 分析只有侧面布.解 r <R 1, R 1<r <R 2r >R 2,9-16 分析W ′=-W .(1)其中E 是点电荷Q 1、Q 3产生的合电场强度.(2)根据电场力作功与电势能差的关系,有 其中V 0是Q 1、Q 3在点O 产生的电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 解1 由题意Q 1所受的合力为零 解得Q Q Q 414132-=-=由点电荷电场的叠加,Q 1、Q 3激发的电场在y 轴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为将Q 2从点O 沿y 轴移到无穷远处,(沿其他路径所作的功相同,请想一想为什么?)外力所作的功为 解2 与解1相同,在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均为零时Q Q 412-=,并由电势的叠加得Q 1、Q 3在点O 的电势将Q 2从点O 推到无穷远处的过程中,外力作功比较上述两种方法,显然用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来求解较为简洁.这是因为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直接求电场分布困难较大,而求电势分布要简单得多.9-17 已知均匀带电长直线附近的电场强度近似为其中λ为电荷线密度.(1)求在r =r 1和r =r 2两点间的电势差;(2)在点电荷的电场中,我们曾取r →∞处的电势为零,求均匀带电长直线附近的电势时,能否这样取?试说明. 解 (1)由于电场力作功与路径无关,若沿径向积分,则有 (2)不能.严格地讲,电场强度r e rελE 0π2=只适用于无限长的均匀带电直线,而此时电荷分布在无限空间,r →9-18 分析 的电势.解 q 2=2q 19-19 分析分布.解 9-20 (2)分析 通常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由于电荷均匀分布在球面上,电场分布也具有球对称性,因此,可根据电势与电场强度的积分关系求电势.取同心球面为高斯面,借助高斯定理可求得各区域的电场强度分布,再由⎰∞⋅=pp V l E d 可求得电势分布.(2)利用电势叠加原理求电势.一个均匀带电的球面,在球面外产生的电势为 在球面内电场强度为零,电势处处相等,等于球面的电势其中R 是球面的半径.根据上述分析,利用电势叠加原理,将两个球面在各区域产生的电势叠加,可求得电势的分布.解1 (1)由高斯定理可求得电场分布 由电势⎰∞⋅=rV l E d 可求得各区域的电势分布.当r ≤R 1时,有当R 1≤r ≤R 2时,有 当r ≥R 2时,有(2)两个球面间的电势差解2 (1)由各球面电势的叠加计算电势分布.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内,即r ≤R 1,则 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之间,即R 1≤r ≤R 2,则 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之外,即r ≥R 2,则 (2)两个球面间的电势差9-21 一半径为R 的无限长带电细棒,其内部的电荷均匀分布,电荷的体密度为ρ.现取棒表面为零电势,求空间电势分布并画出分布曲线.题9-21图分析解 当r ≤R 时得()r E =当r ≥R 时得()r E =当r ≤R 时当r ≥R 时9-22 布;(2)分析解 由电势叠加,轴线上任一点P 的电势的()x x Rεσxr r r εσV R-+=+=⎰22222d 2(1)(2)轴线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i i E ⎥⎦⎤⎢⎣⎡+-=-=22012d d x R xεσx V (2) 电场强度方向沿x 轴方向.(3)将场点至盘心的距离x =30.0 cm 分别代入式(1)和式(2),得 当x >>R 时,圆盘也可以视为点电荷,其电荷为C 1065.5π82-⨯==σR q .依照点电荷电场中电势和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有由此可见,当x >>R 时,可以忽略圆盘的几何形状,而将带电的圆盘当作点电荷来处理.在本题中作这样的近似处理,E 和V 的误差分别不超过0.3%和0.8%,这已足以满足一般的测量精度.9-23 两个很长的共轴圆柱面(R 1=3.0×10-2m ,R 2=0.10 m ),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两者的电势差为450V.求:(1)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带有多少电荷?(2)r =0.05 m 处的电场强度.解 (1)由习题9-15的结果,可得两圆柱面之间的电场强度为 根据电势差的定义有 解得1812120m C 101.2ln/π2--⋅⨯==R R U ελ (2)解得两圆柱面之间r =0.05m 处的电场强度9-24即 .但是要 m )分析 解由k0E 得=T9-25年消耗的能量为3000kW ·h ,则可为多少个家庭提供一年的能量消耗?解 (1)若闪电中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为冰所吸收,故可融化冰的质量 即可融化约90吨冰.(2)一个家庭一年消耗的能量为一次闪电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的能量约可维持3个家庭一年消耗的电能. 9-26 已知水分子的电偶极矩p =6.17×10-30C ·m .这个水分子在电场强度E =1.0×105V ·m -1的电场中所受力矩的最大值是多少?分析与解在均匀外电场中,电偶极子所受的力矩为当电偶极子与外电场正交时,电偶极子所受的力矩取最大值.因而有9-27电子束焊接机中的电子枪如图所示,K 为阴极,A 为阳极,阴极发射的电子在阴极和阳极电场加速下聚集成一细束,以极高的速率穿过阳极上的小孔,射到被焊接的金属上使两块金属熔化在一起.已知V 105.24AK ⨯=U ,并设电子从阴极发射时的初速度为零,求:(1)电子到达被焊接金属时具有的动能;(2)电子射到金属上时的速度.分析电子被阴极和阳极间的电场加速获得动能,获得的动能等于电子在电场中减少的势能.由电子动能与速率的关系可以求得电子射到金属上时的速度.解(1)依照上述分析,电子到达被焊接金属时具有的动能(2)由于电子运动的动能远小于电子静止的能量,可以将电子当做经典粒子处理.电子射到金属上时的速度题9-27。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第9章 电稳感应和电磁场 习题及答案1. 通过某回路的磁场与线圈平面垂直指向纸面内,磁通量按以下关系变化:23(65)10t t Wb -Φ=++⨯。
求2t s =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解:310)62(-⨯+-=Φ-=t dtd ε 当s t 2=时,V 01.0-=ε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动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2. 长度为l 的金属杆ab 以速率υ在导电轨道abcd 上平行移动。
已知导轨处于均匀磁场B ϖ中,B ϖ的方向与回路的法线成60°角,如图所示,B ϖ的大小为B =kt (k 为正常数)。
设0=t 时杆位于cd 处,求:任一时刻t 导线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解:任意时刻通过通过回路面积的磁通量为202160cos t kl t Bl S d B m υυ==⋅=Φρρ导线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为 t kl tmυε-=Φ-=d d 方向沿abcda 方向。
3. 如图所示,一边长为a ,总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体框固定于一空间非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其大小沿x 方向变化,且)1(x k B +=,0>k 。
求: (1)穿过正方形线框的磁通量;(2)当k 随时间t 按t k t k 0)(=(0k 为正值常量)变化时,线框中感生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解:(1)通过正方形线框的磁通量为⎰⎰=⋅=Φa S Badx S d B 0ρρ⎰+=a dx x ak 0)1()211(2a k a +=(2)当t k k 0=时,通过正方形线框的磁通量为)211(02a t k a +=Φ 正方形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dt d Φ=ε)211(02a k a += 正方形线框线框中电流大小为)211(02a R k a R I +==ε,方向:顺时针方向4.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与载有电流t I I ωcos 0=长直导线共面。
设线圈的长为b ,宽为a ;0=t 时,线圈的AD 边与长直导线重合;线圈以匀速度υρ垂直离开导线。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____09_磁学习题
一、选择题Image1.5566:在磁感强度为的均匀磁场中作一半径为r的半球面S,S边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与的夹角为a,则通过半球面S的磁通量(取弯面向外为正)为(A) p r2B . (B) 2 p r2B(C) -p r2B sin a (D) -p r2B cos a[]2.2020: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中通有电流I,此线圈在A点(见图)产生的磁感强度B为(A) (B) (C) (D) 以上均不对AII3.2353:如图所示,电流从a点分两路通过对称的圆环形分路,汇合于b点。
若ca、bd都沿环的径向,则在环形分路的环心处的磁感强度(A) 方向垂直环形分路所在平面且指向纸内(B) 方向垂直环形分路所在平面且指向纸外(C) 方向在环形分路所在平面,且指向b(D) 方向在环形分路所在平面内,且指向a (E) 为零[]Image4.2354:通有电流I的无限长直导线有如图三种形状,则P,Q,O各点磁感强度的大小B P,B Q,B O间的关系为:(A) B P > B Q > B O (B) B Q > B P > B O(C)B Q > B O > B P (D) B O > B Q > B P[]5.5468:Image电流I由长直导线1沿垂直bc边方向经a点流入由电阻均匀的导线构成的正三角形线框,再由b点流出,经长直导线2沿cb延长线方向返回电源(如图)。
若载流直导线1、2和三角形框中的电流在框中心O点产生的磁感强度分别用、和表示,则O点的磁感强度大小(A) B = 0,因为B1 = B2 = B3 = 0≠ 0、B2≠ 0,但,B3 = 0(B) B = 0,因为虽然B(C) B ≠ 0,因为虽然B3 = 0、B1= 0,但B2≠ 0(D) B ≠ 0,因为虽然,但≠ 0 []Image6.5470:电流由长直导线1沿半径方向经a点流入一电阻均匀的圆环,再由b点沿切向从圆环流出,经长导线2返回电源(如图)。
大学物理作业答案 (9)
磁感应强度9-1 如图9-1所示,一条无穷长载流20 A 的直导线在P 点被折成1200的钝角,设d =2cm ,求P 点的磁感应强度。
解:P 点在OA 延长线上,所以OA 上的电流在P 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作OB 的垂线PQ ,︒=∠30OPQ ,OB 上电流在P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0021(sin sin )(sin sin30)4cos3024I I B d PQμμπββππ=-=+︒︒247m Wb/1073.1)211(2302.0420104--⨯=+⨯⨯⨯⨯=π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9-2半径为R 的圆弧形导线与一直导线组成回路,回路中通有电流I ,如图9-2所示,求弧心O 点的磁感应强度(图中 ϕ 为已知量)。
解: 圆环电流在圆心处的磁场 RIB 20μ=∴圆弧ABC 在O 处的磁场 )22(201πϕπμ-=R I 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又直线电流的磁场 021(sin sin )4IB aμθθπ=-,∴直线AB 在O 处的磁场 0002[sin sin()]2sin 4222224cos2I I I tg B a R R μμμϕϕϕϕϕπππ=--=⋅=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弧心O 处的磁场 012(22)42I B tg B B R μϕπϕπ=+=-+ 9-3 两根长直导线沿半径方向引到铁环上A 、B 两点,并与很远的电源相连。
如图9-3所示,求环中心的磁感应强度。
解:设铁环被A 、B 两点分成两圆弧的弧长分别为l 1、l 2,电阻分别为R 1、R 2,电流分别为I 1、I 2。
由图知 R 1与R 2并联,∴l l R R I I 121221== 即 l I l I 2211=∴I 1在O 点的磁感应强度Rl I R lR I B 21101101422πμπμ=⋅=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I 2在O 点的磁感应强度Rl I R l RI B 22202202422πμπμ=⋅=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图9-1即 B 1、B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第9章 电稳感应和电磁场 习题及答案1. 通过某回路的磁场与线圈平面垂直指向纸面内,磁通量按以下关系转变:23(65)10t t Wb -Φ=++⨯。
求2t s =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解:310)62(-⨯+-=Φ-=t dtd ε 当s t 2=时,V 01.0-=ε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动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2. 长度为l 的金属杆ab 以速度υ在导电轨道abcd 上平行移动。
已知导轨处于均匀磁场B 中,B 的方向与回路的法线成60°角,如图所示,B 的大小为B =kt (k 为正常数)。
设0=t 时杆位于cd 处,求:任一时刻t 导线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解:任意时刻通过通过回路面积的磁通量为202160cos t kl t Bl S d B m υυ==⋅=Φ导线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为 t kl tmυε-=Φ-=d d 方向沿abcda 方向。
3. 如图所示,一边长为a ,总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体框固定于一空间非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其大小沿x 方向转变,且)1(x k B +=,0>k 。
求: (1)穿过正方形线框的磁通量;(2)当k 随时间t 按t k t k 0)(=(0k 为正值常量)转变时,线框中感生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解:(1)通过正方形线框的磁通量为⎰⎰=⋅=Φa S Badx S d B 0 ⎰+=a dx x ak 0)1()211(2a k a +=(2)当t k k 0=时,通过正方形线框的磁通量为)211(02a t k a +=Φ 正方形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dt d Φ=ε)211(02a k a += 正方形线框线框中电流大小为)211(02a R k a R I +==ε,方向:顺时针方向4.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与载有电流t I I ωcos 0=长直导线共面。
设线圈的长为b ,宽为a ;0=t 时,线圈的AD 边与长直导线重合;线圈以匀速度υ垂直离开导线。
大学物理同步训练第09章热力学基础
第九章 热力学基础一、选择题1. 如图1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变到平衡状态B (p A =p B ),则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系统必然(A )对外做正功(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D )向外界放热答案:B分析:功和热量为过程量,其大小、正负与过程有关,故A 、C 、D 选项错误;内能(温度)为状态量,与过程无关。
由图可知,B 点内能高于A 点(由内能公式E =ipV 2⁄可得,式中i 为气体分子自由度,见《气体动理论》选择题1)。
2. 对于室温下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的情况下,系统对外所做的功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比W Q ⁄等于(A )23⁄(B )12⁄ (C )25⁄ (D )27⁄ 答案:C分析:由等压过程公式∆Q:∆E:∆W =(i +2):i:2可得W Q ⁄=2(3+2)=25⁄⁄。
3. 压强、体积、温度都相等的常温下的氧气和氦气,分别在等压过程中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它们对外做的功之比为(A )1:1(B )5:9 (C )5:7 (D )9:5 答案:C分析:(参考选择题2)可得∆W =2i +2∆Q → ∆W O 2∆W He =2∆Q (i O 2+2)⁄2∆Q (i He +2)⁄=3+25+2=57 关于自由度i 可参考《气体动理论》选择题1。
4. 在下列理想气体过程中,哪些过程可能发生?(A )等体积加热时,内能减少,同时压强升高(B )等温压缩时,压强升高,同时吸热(C )等压压缩时,内能增加,同时吸热(D )绝热压缩时,压强升高,同时内能增加答案:D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Q =∆E +∆W (其中∆Q 为系统吸收的热量,∆E 为系统内能的增量,∆W 为系统对外所做的功)。
等体过程,∆W =0,吸收热量∆Q >0,则∆E >0,系统内能增加,故A 错误;等温压缩,∆W <0,温度不变即∆E =0,故∆Q <0,系统放热,故B 错误;等压压缩,∆W <0,由等压过程公式(见选择题2)可知∆E <0,∆Q <0,系统内能减小,且系统放热,故C 错误;绝热压缩时,∆Q =0,∆W <0,故∆E >0,系统内能增加,由绝热过程曲线可知压强升高,故D 正确。
大学物理作业9.1
(A) qd / 0 (C)qd / 2 0
答:C
(B) qd / 0
(D) qd / 20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二十六分。
大学物理
6、电荷分布在有限空间内,则任意两点P1、P2之间 的电势差取决于
(A) 从P1移到P2的试探电荷电量的大小
dU
1
4 0
dq
L d
x
kxdx
40 L d
x
UP
k
4 0
L 0
xdx
L d x
k
4 0
L 0
L
L
d
d
x
1dx
k (L d ) ln L d L
40
d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二十六分。
大学物理
2、半径R为的圆弧形细塑料棒,两端空隙为d ( R d), 总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棒上。求圆心O处场 强的大小和方向。
外有一同心的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面B,带电量
为 q2 ,则A、B两球面间的电势差为q1 (1 1。) 4 0 r R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二十六分。
大学物理
7、 两段形状相同的圆弧如图所示对称放置,圆弧
半径为R,圆心角为,均匀带电,线密度分别为
和 ,则圆心O点的场强大小为 0 。电势
大学物理
(3)半径相同处的电势相等
rR
U1
R r
E1
dl
R r dr
r 2 0
4 0
R2 r2
rR
U2
R r E2 dl
R R2 dr R2 ln r
大学物理标准答案第9章
第九章 静 电 场9-1 电荷面密度均为+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 )中的( )题 9-1 图分析与解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激发的电场强度为02εσ,方向沿带电平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D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 分析与解 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 ).9-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 )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D)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分析与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9-4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B)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D)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题9-4 图分析与解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9-5精密实验表明,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不会超过±10-21e,而中子电量与零差值的最大范围也不会超过±10-21e,由最极端的情况考虑,一个有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分析考虑到极限情况,假设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为2×10-21e,中子电量为10-21e,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可求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由库仑定律可以估算两个带电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并与万有引力作比较.解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e q 21max 10821-⨯⨯+=二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之比为1108.2π46202max<<⨯==-Gmεq F F g e 显然即使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带电量存在差异,其差异在±10-21e 范围内时,对于像天体一类电中性物体的运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万有引力. 9-6 1964年,盖尔曼等人提出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构成,中子就是由一个带e 32 的上夸克和两个带e 31-的下夸克构成.若将夸克作为经典粒子处理(夸克线度约为10-20 m),中子内的两个下夸克之间相距2.60×10-15 m .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 由于夸克可视为经典点电荷,由库仑定律 ()r r r re r q q e e e F N 78.3π41π412202210===εε F 与径向单位矢量e r 方向相同表明它们之间为斥力.9-7 点电荷如图分布,试求P 点的电场强度.分析 依照电场叠加原理,P 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P 点激发电场强度的矢量和.由于电荷量为q 的一对点电荷在P 点激发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P 点的电场强度就等于电荷量为2.0q 的点电荷在该点单独激发的场强度.解 根据上述分析2020π1)2/(2π41aq a q E P εε==题 9-7 图9-8 若电荷Q 均匀地分布在长为L 的细棒上.求证:(1) 在棒的延长线,且离棒中心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2204π1Lr Q εE -=(2)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 2204π21Lr r Q εE += 若棒为无限长(即L →∞),试将结果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相比较.题 9-8 图分析 这是计算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此时棒的长度不能忽略,因而不能将棒当作点电荷处理.但带电细棒上的电荷可看作均匀分布在一维的长直线上.如图所示,在长直线上任意取一线元d x ,其电荷为d q =Q d x /L ,它在点P 的电场强度为r r q εe E 20d π41d '=整个带电体在点P 的电场强度 ⎰=E E d接着针对具体问题来处理这个矢量积分.(1) 若点P 在棒的延长线上,带电棒上各电荷元在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L E i E d(2) 若点P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a )所示,则电场强度E 沿x 轴方向的分量因对称性叠加为零,因此,点P 的电场强度就是⎰⎰==L y E E j j E d sin d α证 (1) 延长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L rq E20π2d ε,利用几何关系 r ′=r -x 统一积分变量,则()220022204π12/12/1π4d π41L r Q εL r L r L εQ x r L x Q εE L/-L/P -=⎥⎦⎤⎢⎣⎡+--=-=⎰电场强度的方向沿x 轴.(2) 根据以上分析,中垂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E 的方向沿y 轴,大小为E r εq αE L d π4d sin 2⎰'= 利用几何关系 sin α=r /r ′,22x r r +=' 统一积分变量,则()2202/32222041π2d π41Lr r Q r x L x rQ E L/-L/+=+=⎰εε 当棒长L →∞时,若棒单位长度所带电荷λ为常量,则P 点电场强度 r ελL r L Q r εE l 0220π2 /41/π21lim =+=∞→此结果与无限长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同[图(b )].这说明只要满足r 2/L 2 <<1,带电长直细棒可视为无限长带电直线.9-9 一半径为R 的半球壳,均匀地带有电荷,电荷面密度为σ,求球心处电场强度的大小.题 9-9 图 分析 这仍是一个连续带电体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如何取电荷元.现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的细圆环,如图所示,从教材第9-3节的例2可以看出,所有平行圆环在轴线上P 处的电场强度方向都相同,将所有带电圆环的电场强度积分,即可求得球心O 处的电场强度.解 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细圆环,任一个圆环所带电荷元θθδδd sin π2d d 2⋅⋅==R S q ,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为 ()i E 2/3220d π41d r x q x +=ε 由于平行细圆环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利用几何关系θR x cos =,θR r sin =统一积分变量,有()θθθεδθθδθεεd cos sin 2 d sin π2cos π41d π41d 02303/2220=⋅=+=R RR r x q x E积分得 02/π004d cos sin 2εδθθθεδ⎰==E 9-10 水分子H 2O 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等效电荷中心如图所示,假设氧原子和氢原子等效电荷中心间距为r 0 .试计算在分子的对称轴线上,距分子较远处的电场强度.题 9-10 图分析 水分子的电荷模型等效于两个电偶极子,它们的电偶极矩大小均为00er P =,而夹角为2θ.叠加后水分子的电偶极矩大小为θcos 20er p =,方向沿对称轴线,如图所示.由于点O 到场点A 的距离x >>r 0 ,利用教材第5 -3 节中电偶极子在延长线上的电场强度302π41x p εE = 可求得电场的分布.也可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叠加,求电场分布. 解1 水分子的电偶极矩θθcos 2cos 200er p p ==在电偶极矩延长线上30030030cos π1cos 4π412π41x θer εx θer εx p εE === 解2 在对称轴线上任取一点A ,则该点的电场强度+-+=E E E2020π42π4cos 2cos 2xεe r εθer E βE E -=-=+ 由于 θxr r x r cos 202022-+=rθr x βcos cos 0-=代入得 ()⎥⎥⎦⎤⎢⎢⎣⎡--+-=22/30202001cos 2cos π42x xr r x r x e E θθε 测量分子的电场时, 总有x >>r 0 , 因此, 式中()⎪⎭⎫ ⎝⎛⋅-≈⎪⎭⎫ ⎝⎛-≈-+x r x x r x xr r x θθθcos 2231cos 21cos 2032/3032/30202,将上式化简并略去微小量后,得 300cos π1x θe r εE = 9-11 两条无限长平行直导线相距为r 0,均匀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电荷线密度为λ.(1) 求两导线构成的平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 设该点到其中一线的垂直距离为x );(2) 求每一根导线上单位长度导线受到另一根导线上电荷作用的电场力.题 9-11 图 分析 (1) 在两导线构成的平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两导线单独在此所激发的电场的叠加.(2) 由F =q E ,单位长度导线所受的电场力等于另一根导线在该导线处的电场强度乘以单位长度导线所带电量,即:F =λE .应该注意:式中的电场强度E 是另一根带电导线激发的电场强度,电荷自身建立的电场不会对自身电荷产生作用力.解 (1) 设点P 在导线构成的平面上,E +、E -分别表示正、负带电导线在P 点的电场强度,则有 ()i i E E E x r x r x r x -=⎪⎪⎭⎫ ⎝⎛-+=+=+-00000π211π2ελελ (2) 设F +、F -分别表示正、负带电导线单位长度所受的电场力,则有 i E F 00π2r ελλ==-+ i E F 002π2r ελλ-=-=+- 显然有F +=F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导线相互吸引.9-12 设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与半径为R 的半球面的对称轴平行,试计算通过此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题 9-12 图分析 方法1:作半径为R 的平面S 与半球面S 一起可构成闭合曲面,由于闭合面内无电荷,由高斯定理 ∑⎰==⋅01d 0q εS S E 这表明穿过闭合曲面的净通量为零,穿入平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在数值上等于穿出半球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因而⎰⎰'⋅-=⋅=S S S E S E Φd d 方法2:由电场强度通量的定义,对半球面S 求积分,即⎰⋅=S S d s E Φ解1 由于闭合曲面内无电荷分布,根据高斯定理,有⎰⎰'⋅-=⋅=S S S E S E Φd d 依照约定取闭合曲面的外法线方向为面元d S 的方向,E R R E 22ππcos π=⋅⋅-=Φ解2 取球坐标系,电场强度矢量和面元在球坐标系中可表示为()r E e e e E ϕθθϕϕθϕsin sin cos sin cos ++= r θθR e S d d sin d 2=ER ER ER S S 2π0π02222πd sin d sin d d sin sin d ===⋅=⎰⎰⎰⎰ϕϕθθϕθϕθS E Φ 9-13 地球周围的大气犹如一部大电机,由于雷雨云和大气气流的作用,在晴天区域,大气电离层总是带有大量的正电荷,云层下地球表面必然带有负电荷.晴天大气电场平均电场强度约为1m V 120-⋅,方向指向地面.试求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以每平方厘米的电子数表示).分析 考虑到地球表面的电场强度指向地球球心,在大气层中取与地球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利用高斯定理可求得高斯面内的净电荷.解 在大气层临近地球表面处取与地球表面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其半径E R R ≈(E R 为地球平均半径).由高斯定理∑⎰=-=⋅q εR E E 021π4d S E 地球表面电荷面密度∑--⋅⨯-=-≈=2902m C 1006.1π4/E R q E εσ单位面积额外电子数25cm 1063.6)/(-⨯=-=e n σ9-14 设在半径为R 的球体内电荷均匀分布,电荷体密度为ρ,求带电球内外的电场强度分布.分析 电荷均匀分布在球体内呈球对称,带电球激发的电场也呈球对称性.根据静电场是有源场,电场强度应该沿径向球对称分布.因此可以利用高斯定理求得均匀带电球内外的电场分布.以带电球的球心为中心作同心球面为高斯面,依照高斯定理有 ⎰==⋅s Q E r S E 0i 2π4d ε上式中i Q 是高斯面内的电荷量,分别求出处于带电球内外的高斯面内的电荷量,即可求得带电球内外的电场强度分布.解 依照上述分析,由高斯定理可得R r <时, 302π34π4r E r ερ= 假设球体带正电荷,电场强度方向沿径向朝外.考虑到电场强度的方向,带电球体内的电场强度为r E 03ερ=R r >时, 302π34π4R E r ερ= 考虑到电场强度沿径向朝外,带电球体外的电场强度为r e rR E 2033ερ=9-15 两个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 (R 2>R 1 ),单位长度上的电荷为λ.求离轴线为r 处的电场强度:(1) r <R 1 ,(2) R 1 <r <R 2 ,(3) r >R 2 . 题 9-15 图分析 电荷分布在无限长同轴圆柱面上,电场强度也必定沿轴对称分布,取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只有侧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为零,且⎰⋅=⋅rL E d π2S E ,求出不同半径高斯面内的电荷∑q .即可解得各区域电场的分布.解 作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0/π2εq rL Er <R 1 , 0=∑q01=ER 1 <r <R 2 , L λq =∑rελE 02π2= r >R 2, 0=∑q03=E在带电面附近,电场强度大小不连续,如图(b )所示,电场强度有一跃变00π2π2ΔεσrL εL λr ελE === 9-16 如图所示,有三个点电荷Q 1 、Q 2 、Q 3 沿一条直线等间距分布且Q 1 =Q 3 =Q .已知其中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均为零,求在固定Q 1 、Q 3 的情况下,将Q 2从点O 移到无穷远处外力所作的功.题 9-16 图分析 由库仑力的定义,根据Q 1 、Q 3 所受合力为零可求得Q 2 .外力作功W ′应等于电场力作功W 的负值,即W ′=-W .求电场力作功的方法有两种:(1)根据功的定义,电场力作的功为l E d 02⎰∞=Q W 其中E 是点电荷Q 1 、Q 3 产生的合电场强度.(2) 根据电场力作功与电势能差的关系,有()0202V Q V V Q W =-=∞其中V 0 是Q 1 、Q 3 在点O 产生的电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解1 由题意Q 1 所受的合力为零()02π4π420312021=+d εQ Q d εQ Q 解得 Q Q Q 414132-=-= 由点电荷电场的叠加,Q 1 、Q 3 激发的电场在y 轴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为()2/322031π2y d εQ E E E yy y +=+=将Q 2 从点O 沿y 轴移到无穷远处,(沿其他路径所作的功相同,请想一想为什么?)外力所作的功为()d εQ y y d εQ Q Q W y 022/3220002π8d π241d =+⋅⎥⎦⎤⎢⎣⎡--=⋅-='⎰⎰∞∞l E 解2 与解1相同,在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均为零时Q Q 412-=,并由电势 的叠加得Q 1 、Q 3 在点O 的电势dεQ d εQ d εQ V 003010π2π4π4=+= 将Q 2 从点O 推到无穷远处的过程中,外力作功dεQ V Q W 0202π8=-=' 比较上述两种方法,显然用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来求解较为简洁.这是因为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直接求电场分布困难较大,而求电势分布要简单得多. 9-17 已知均匀带电长直线附近的电场强度近似为r rελe E 0π2= 其中λ为电荷线密度.(1)求在r =r 1 和r =r 2 两点间的电势差;(2)在点电荷的电场中,我们曾取r →∞处的电势为零,求均匀带电长直线附近的电势时,能否这样取? 试说明.解 (1) 由于电场力作功与路径无关,若沿径向积分,则有12012ln π2d 21r r ελU r r =⋅=⎰r E (2) 不能.严格地讲,电场强度r e rελE 0π2=只适用于无限长的均匀带电直线,而此时电荷分布在无限空间,r →∞处的电势应与直线上的电势相等.9-18 一个球形雨滴半径为0.40 mm ,带有电量1.6 pC ,它表面的电势有多大? 两个这样的雨滴相遇后合并为一个较大的雨滴,这个雨滴表面的电势又是多大?分析 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参考点,半径为R 带电量为q 的带电球形雨滴表面电势为 R q εV 0π41= 当两个球形雨滴合并为一个较大雨滴后,半径增大为R 32,代入上式后可以求出两雨滴相遇合并后,雨滴表面的电势.解 根据已知条件球形雨滴半径R 1=0.40 mm ,带有电量q 1=1.6 pC ,可以求得带电球形雨滴表面电势V 36π411101==R q εV 当两个球形雨滴合并为一个较大雨滴后,雨滴半径1322R R =,带有电量 q 2=2q 1 ,雨滴表面电势V 5722π4113102==R q εV 9-19 电荷面密度分别为+σ和-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取坐标原点为零电势点,求空间各点的电势分布并画出电势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题 9-19 图分析 由于“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电荷分布在“无限”空间,不能采用点电荷电势叠加的方法求电势分布:应该首先由“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的电场强度叠加求电场强度的分布,然后依照电势的定义式求电势分布.解 由“无限大” 均匀带电平板的电场强度i 02εσ±,叠加求得电场强度的分布, ()()()⎪⎪⎩⎪⎪⎨⎧><<--<=a x a x a a x0 00i E εσ电势等于移动单位正电荷到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a x a x εσV x <<--=⋅=⎰ d 0l E ()a x a εσV -<=⋅+⋅=⎰⎰- d d 00a -a x l E l E ()a x a V >-=⋅+⋅=⎰⎰ d d 00a a x εσl E l E 电势变化曲线如图(b )所示. 9-20 两个同心球面的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 ,各自带有电荷Q 1 和Q 2 .求:(1) 各区域电势分布,并画出分布曲线;(2) 两球面间的电势差为多少?题 9-20 图分析 通常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 由于电荷均匀分布在球面上,电场分布也具有球对称性,因此,可根据电势与电场强度的积分关系求电势.取同心球面为高斯面,借助高斯定理可求得各区域的电场强度分布,再由⎰∞⋅=p p V l E d 可求得电势分布.(2)利用电势叠加原理求电势.一个均匀带电的球面,在球面外产生的电势为rεQ V 0π4= 在球面内电场强度为零,电势处处相等,等于球面的电势 R εQ V 0π4=其中R 是球面的半径.根据上述分析,利用电势叠加原理,将两个球面在各区域产生的电势叠加,可求得电势的分布.解1 (1) 由高斯定理可求得电场分布 ()()()22021********* π4 π40R r r εQ Q R r R r εQ R r r r >+=<<=<=e E e E E 由电势⎰∞⋅=r V l E d 可求得各区域的电势分布.当r ≤R 1 时,有 20210120212113211π4π4π411π40d d d 2211R εQ R εQ R εQ Q R R εQ V R R R R r +=++⎥⎦⎤⎢⎣⎡-+=⋅+⋅+⋅=⎰⎰⎰∞l E l E l E当R 1 ≤r ≤R 2 时,有 202012021201322π4π4π411π4d d 22R εQ r εQ R εQ Q R r εQ V R R r +=++⎥⎦⎤⎢⎣⎡-=⋅+⋅=⎰⎰∞l E l E当r ≥R 2 时,有rεQ Q V r 02133π4d +=⋅=⎰∞l E (2) 两个球面间的电势差⎪⎪⎭⎫ ⎝⎛-=⋅=⎰210121211π4d 21R R εQ U R R l E 解2 (1) 由各球面电势的叠加计算电势分布.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内,即r ≤R 1 ,则2021011π4π4R εQ R εQ V +=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之间,即R 1≤r ≤R 2 ,则202012π4π4R εQ r εQ V += 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之外,即r ≥R 2 ,则 rεQ Q V 0213π4+= (2) 两个球面间的电势差 ()2011012112π4π42R εQ R εQ V V U R r -=-== 9-21 一半径为R 的无限长带电细棒,其内部的电荷均匀分布,电荷的体密度为ρ.现取棒表面为零电势,求空间电势分布并画出分布曲线.题 9-21 图分析 无限长均匀带电细棒电荷分布呈轴对称,其电场和电势的分布也呈轴对称.选取同轴柱面为高斯面,利用高斯定理 ⎰⎰=⋅V V d 1d 0ρεS E 可求得电场分布E (r ),再根据电势差的定义 ()l E d ⋅=-⎰b ab a r V V 并取棒表面为零电势(V b =0),即可得空间任意点a 的电势.解 取高度为l 、半径为r 且与带电棒同轴的圆柱面为高斯面,由高斯定理当r ≤R 时02/ππ2ερl r rl E =⋅得 ()02εr ρr E =当r ≥R 时02/ππ2ερl R rl E =⋅得 ()r εR ρr E022= 取棒表面为零电势,空间电势的分布有当r ≤R 时()()22004d 2r R ερr εr ρr V R r -==⎰当r ≥R 时 ()rR εR ρr r εR ρr V Rr ln 2d 20202==⎰ 如图所示是电势V 随空间位置r 的分布曲线. 9-22 一圆盘半径R =3.00 ×10-2 m .圆盘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σ=2.00×10-5 C·m -2.(1) 求轴线上的电势分布;(2) 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求电场分布;(3) 计算离盘心30.0 cm 处的电势和电场强度.题 9-22 图分析 将圆盘分割为一组不同半径的同心带电细圆环,利用带电细环轴线上一点的电势公式,将不同半径的带电圆环在轴线上一点的电势积分相加,即可求得带电圆盘在轴线上的电势分布,再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之间的微分关系式可求得电场强度的分布.解 (1) 如图所示,圆盘上半径为r 的带电细圆环在轴线上任一点P 激发的电势220d π2π41d x r r r σεV += 由电势叠加,轴线上任一点P 的电势的 ()x x R εσx r rr εσV R -+=+=⎰22002202d 2 (1) (2) 轴线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i i E ⎥⎦⎤⎢⎣⎡+-=-=22012d d x R x εσx V (2) 电场强度方向沿x 轴方向. (3) 将场点至盘心的距离x =30.0 cm 分别代入式(1)和式(2),得V 6911=V-1m V 6075⋅=E当x >>R 时,圆盘也可以视为点电荷,其电荷为C 1065.5π82-⨯==σR q .依照点电荷电场中电势和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有 V 1695π40==xεq V 1-20m V 5649π4⋅==x εq E 由此可见,当x >>R 时,可以忽略圆盘的几何形状,而将带电的圆盘当作点电荷来处理.在本题中作这样的近似处理,E 和V 的误差分别不超过 0.3%和0.8%,这已足以满足一般的测量精度.9-23 两个很长的共轴圆柱面(R 1 =3.0×10-2m ,R 2 =0.10 m ),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两者的电势差为450 V.求:(1) 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带有多少电荷?(2) r =0.05 m 处的电场强度.解 (1) 由习题9-15 的结果,可得两圆柱面之间的电场强度为 rελE 0π2=根据电势差的定义有 120212ln π2d 21R R ελU R R =⋅=⎰l E 解得 1812120m C 101.2ln /π2--⋅⨯==R R U ελ (2) 解得两圆柱面之间r =0.05m 处的电场强度10m V 475 7π2-⋅==rE ελ 9-24 轻原子核(如氢及其同位素氘、氚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原子核的过程,叫做核聚变.在此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例如四个氢原子核(质子)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α粒子)时,可释放出25.9MeV 的能量.即MeV 25.9e 2He H 4014211++→这类聚变反应提供了太阳发光、发热的能源.如果我们能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就能获得丰富廉价的能源.但是要实现核聚变难度相当大,只有在极高的温度下,使原子热运动的速度非常大,才能使原子核相碰而结合,故核聚变反应又称作热核反应.试估算:(1)一个质子(H 11)以多大的动能(以电子伏特表示)运动,才能从很远处到达与另一个质子相接触的距离? (2)平均热运动动能达到此值时,温度有多高? (质子的半径约为1.0 ×10-15 m ) 分析 作为估算,可以将质子上的电荷分布看作球对称分布,因此质子周围的电势分布为 rεe V 0π4= 将质子作为经典粒子处理,当另一质子从无穷远处以动能E k 飞向该质子时,势能增加,动能减少,如能克服库仑斥力而使两质子相碰,则质子的初始动能Re r eV E 2π41202R k 0ε=≥ 假设该氢原子核的初始动能就是氢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根据分子动理论知:kT E 23k = 由上述分析可估算出质子的动能和此时氢气的温度.解 (1) 两个质子相接触时势能最大,根据能量守恒eV 102.72π415202R K0⨯==≥Re r εeV E 由20k021v m E =可估算出质子初始速率 17k 00s m 102.1/2-⋅⨯==m E v该速度已达到光速的4%.(2) 依照上述假设,质子的初始动能等于氢分子的平均动能kT E E 23k k0== 得 K 106.5329k0⨯≈=kE T 实际上在这么高的温度下,中性原子已被离解为电子和正离子,称作等离子态,高温的等离子体不能用常规的容器来约束,只能采用磁场来约束(托卡马克装置)9-25 在一次典型的闪电中,两个放电点间的电势差约为109 V,被迁移的电荷约为30 C .(1) 如果释放出来的能量都用来使0 ℃的冰融化成0 ℃的水,则可溶解多少冰? (冰的融化热L =3.34 ×105 J· kg )(2) 假设每一个家庭一年消耗的能量为3 000kW·h ,则可为多少个家庭提供一年的能量消耗?解 (1) 若闪电中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为冰所吸收,故可融化冰的质量kg 1098.8Δ4⨯===LqU L E m 即可融化约 90 吨冰. (2) 一个家庭一年消耗的能量为J 1008.1h kW 0003100⨯=⋅=E8.2Δ00===E qU E E n 一次闪电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的能量约可维持3个家庭一年消耗的电能.9-26 已知水分子的电偶极矩p =6.17×10-30 C· m .这个水分子在电场强度E =1.0 ×105 V · m -1的电场中所受力矩的最大值是多少?分析与解 在均匀外电场中,电偶极子所受的力矩为E p M ⨯=当电偶极子与外电场正交时,电偶极子所受的力矩取最大值.因而有m N 1017.625max ⋅⨯==-pE M9-27 电子束焊接机中的电子枪如图所示,K 为阴极,A 为阳极,阴极发射的电子在阴极和阳极电场加速下聚集成一细束,以极高的速率穿过阳极上的小孔,射到被焊接的金属上使两块金属熔化在一起.已知V 105.24AK⨯=U ,并设电子从阴极发射时的初速度为零,求:(1)电子到达被焊接金属时具有的动能;(2)电子射到金属上时的速度.分析 电子被阴极和阳极间的电场加速获得动能,获得的动能等于电子在电场中减少的势能.由电子动能与速率的关系可以求得电子射到金属上时的速度.解 (1)依照上述分析,电子到达被焊接金属时具有的动能eV 105.24AK k ⨯==eU E(2)由于电子运动的动能远小于电子静止的能量,可以将电子当做经典粒子处理.电子射到金属上时的速度m/s 1037.927⨯==m E v k题 9-27。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中国石油大学
习 题 九9-1 一系统由图示的状态a 经acb 到达状态b ,系统吸收了320J 热量,系统对外作功126J . (1)若adb 过程系统对外作功 42J ,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2)当系统由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外界对系统作功84 J ,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 热量是多少? [解]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A E Q +∆=得 A Q E -=∆ 在acb 过程中,E E E ∆=-a b J 19412632011=-=-=A Q在adb 过程中,内能变化量与acb 过程相同 因此 J 2364219422=+=+∆=A E Q 在ba 过程中J 2788419433b a 3-=--=+∆-=+-=A E A E E Q由于热量为负值,所以本过程中系统放热.9-2 2mol 氮气由温度为 300K ,压强为510013.1⨯Pa (1atm )的初态等温地压缩到 510026.2⨯Pa (2atm ).求气体放出的热量. [解] 在等温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对外做的功,所以J 1046.321ln30031.82ln321T ⨯-=⨯⨯⨯===p p RT A Q ν即气体放热为J 1046.33⨯.9-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E 随体积的变化关系为E - V图上的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试证此直线表示等压过程.[证明] 设此直线斜率为k ,则此直线方程为kV E = 又E 随温度的关系变化式为 T k T C MM E '=⋅=v m o l所以 T k kV '= 因此 C kk T V ='=(C 为恒量)又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知,C T pV'= (C '为恒量)所以 p 为恒量,即此过程为等压过程.9-4 2mol 氧气由状态1变化到状态2所经历的过程如图所示:(1)沿l →m →2路径.(2)1→2直线.试分别求出两过程中氧气对外作的功、吸收的热量及内能的变化.[解] (1) 在1→m →2这一过程中,做功的大小为该曲线下的面积,氧气对外做负功.()()J 1010.81010013.11050204352121⨯-=⨯⨯⨯-⨯-=--=-V V p A由气体的内能公式T C E V ν=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RT pV ν=得pV i RR i pVRpVC RpVC E 22VV====νν对于氧气5=i ,所以其内能的变化为 ()()J 1027.11010013.15051020252543511221⨯-=⨯⨯⨯⨯-⨯⨯=-=∆-V p V p E此过程吸收的热量为 J 1037.91010.81027.1444111⨯-=⨯-⨯-=+∆=A E Q (2)在从1→2过程中,由图知氧气对外作功为()()()()J 1007.51010013.11050520212143521122⨯-=⨯⨯⨯-⨯+⨯-=-+-=-V V p p A内能的变化 J 1027.1412⨯-=∆=∆E E吸收的热量 J 1034.61007.51027.1444222⨯-=⨯-⨯-=+∆=A E Q9-5 10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压缩过程中外界对它作功209J ,其温度上升1K ,试求:(1)气体吸收的热量与内能的增量.(2) 此过程中气体的摩尔热容量.[解] (1) 内能的增量为 J 65.124131.82310V =⨯⨯⨯=∆=∆T C E ν气体吸收的热量 J 35.8420965.124-=-=+∆=A E Q (2) 由气体摩尔热容量知 ())K mol J 44.835.841011⋅-=-⨯=∆=TQC ν9-6 将压强为1atm ,体积为33m 101-⨯的氧气(25V R C =)从0℃加热到100℃.试分别求在等体(积)过程和等压过程中各需吸收多少热量.[解]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T pV ν= 00RT V p RTpV ==ν在等容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 77.9210027310110013.1252535000V V =⨯⨯⨯⨯⨯=∆=∆=-T R RT V p T C Q ν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 88.12977.92575727V p p =⨯==∆=∆=Q T R T C Q νν9-7 已知氩气的定体(积)比热为)K kg J 314V ⋅=c ,若将氩气看作理想气体,求氩原子的质量.(定体(积)摩尔热容V mol V c M C =).[解] 由定容摩尔热容量的定义知 R R i C 232V ==因此 VVV m o l 23c Rc C M==氩原子的质量为 kg 1059.63141002.631.823232623V A Amol-⨯=⨯⨯⨯===c N RN Mm9-8 为测定气体的γ(V p C C =)值有时用下列方法:一定量的气体的初始温度、体积和压强为0T 、0V 和0p ,用一根电炉丝对它缓慢加热.两次加热的电流强度和时间相同,第一次保持体积0V 不变,而温度和压强变为1T 和1p .第二次保持压强0p 不变,而温度和体积变为2T 和1V .试证明 ()()001001p V V V p p --=γ[证明] 两次加热气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等容过程吸收的热量为()01V 1T T C Q -=ν 等压过程吸收的热量为 ()02p 2T T C Q -=ν 由 21Q Q =可得 ()()02p 01V T T C T T C -=-νν所以 0201Vp T T T T C C --==γ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000RT V p ν= 101RT V p ν= 210RT V p ν= 因此 00101V R p p T T ν-=- 00102p RV V T T ν-=-所以得到 ()()001001p V V V p p --=γ9-9 已知1mol 固体的状态方程为bp aT v v ++=0,内能apT cT E +=,式中0v 、a 、b 、c 均为常量,求该固体的p C 、V C .[解]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V p E A E Q d d d d d +=+= (1) 由已知条件可得 p b T a V d d d += (2) T ap p aT T c E d d d d ++= (3)将(2)、(3)代入(1)得 ()p b T a p T ap p aT T c Q d d d d d d ++++= (4) 在等压过程中,0d =p所以 ()T ap c Q d 2d += 因此 ap c TQ C 2d d p +==在等容过程中 0d =V代入(2)式得 0d d =+p b T a 因此 T ba p d d -=代入(4)式得Tb T a apc T b a b T a p T ap T b a aT T c Qd d d d d d d 2⎪⎪⎭⎫⎝⎛-+=⎪⎪⎭⎫⎝⎛⎪⎭⎫ ⎝⎛-+++⎪⎭⎫ ⎝⎛-+= 所以 bT a ap c TQ C 2V d d -+==9-10 已知范德瓦尔斯气体的内能0V E Va T C E +-=.其中V C 、a 、0E 为常数,试证明其绝热过程方程为()常数=-VC R b V T[证明] 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RT b V V a p =-⎪⎭⎫⎝⎛+2 (1) 又由已知条件可得 V Va T C E d d d 2V += (2)绝热过程 0d =Q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V p A E d d d -=-= (3) 由(2)、(3)式可得 V p V Va T C d d d 2V -=+ (4)由 (1)式可得 2Va bV RT p --=(5)将(5)代入(4)式有 V bV RT V Va V Va T C d d d d 22V --=+整理得 V bV T RTC d 1d V --=积分得()常数=-+b V T RC ln ln V即 ()常数=-RCVT b V这就是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绝热过程方程.9-11 如图所示是氮气循环过程,求:(1)一次循环气体对外作的功;(2)循环效率. [解] (1) 一次循环过程气体对外作功的大小为闭合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由图知,其包围的面积为1()()1412V V p p S --= ()()J 100.2101015510335⨯=⨯⨯-⨯-=-该循环对外作功为正,所以 J 100.23⨯=A(2) 该循环过程中,从1→2,2→3为吸收热量过程 1→2为等容过程,吸收热量为()()112212V 125V p V p T T C Q -=-=ν()J 1025.110101511025335⨯=⨯⨯⨯-⨯⨯=-2→3为等压过程,吸收热量为 ()()223323p 227V p V p T T C Q -=-=ν()J 104.1101011051027435⨯=⨯⨯⨯-⨯⨯=-因此吸收的总热量为 J 10525.1421⨯=+=Q Q Q 该循环的效率为 %1.13%10010525.1100.243=⨯⨯⨯==Q A η9-12 一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其中ca 为绝热过程,点 a 的状态参量为()11,V T ,点b 的状态参量为()22,V T ,理想气体的热容比为γ,求(1)气体在ab 、bc 过程中与外界是否有热交换? 数量是多少?(2)点c 的状态参量;(3)循环的效率.[解] (1) ab 过程是等温过程,系统吸收热量为121T lnV V RT A Q ν==因12V V >,故该过程是吸热过程.bc 过程是等容过程,系统吸收热量为 ()2c V V T T C Q -=ν 因 c T <2T ,故该过程是放热过程. (2) 从图上可看到 2c V V =又 ac 为绝热过程,故根据绝热方程 112111c1c T VV T VV T --⎪⎪⎭⎫ ⎝⎛=⎪⎪⎭⎫ ⎝⎛=γγ又有 γγ11c c V p V p =得到 121211121211c -⎪⎪⎭⎫ ⎝⎛=⎪⎪⎭⎫ ⎝⎛=⎪⎪⎭⎫⎝⎛=γγγννV V V RT V RT V V V V p p(3) ()()[]()⎥⎥⎥⎥⎦⎤⎢⎢⎢⎢⎣⎡-⋅-=--=--=-=--12121V 12111212V 121C 2V TV ln 11ln1ln11V V V V RC V V RT T V V T C V V RT T T C Q Q γγννη9-13 图中闭合曲线为一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曲线,其中ab 、cd 为绝热线,bc 为等体(积)线,da 为等压线,试证明其效率为bc ad T T T T ---=γη1式中a T 、b T 、c T 、d T 分别为a 、b 、c 、d 各状态的温度,V p C C =γ.[证明] da 为放热过程,其放出的热量为()a d p 2T T C Q -=νbc 为吸热过程,其吸收的热量为 ()b c V 1T T C Q -=ν 所以其效率为 ()()bc ad b c V a d p 12111T T T T T T C T T C Q Q ---=---=-=γννη9-14 如图所示,AB 、DC 为绝热线,COA 是等温线. 已知系统在COA 过程中放热J 100,OAB 的面积是J 30,ODC 的面积为 J 70,试问在BOD 过程中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是多少?[解] 因COA 是等温线,COA 过程中J 100CA CA -==Q A 又因AB 、DC 为绝热线,AB AB A E -=∆ DC DC A E -=∆ OAB 过程系统作负功,ODC 过程系统作正功,整个循环过程系统作功 3070CA DC BD AB -=+++A A A ABOD 过程中系统吸热A C BD DC AB BD BD 140140E E E E E E A Q -+=∆+∆+∆+=∆+=由于COA 是等温过程,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为零,即 0A C =-E E 因此BOD 过程中系统吸热 J 140=Q9-15 一制冷机进行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其中ab 、cd 分别是温度为1T 、2T 的等温线,bc 、da 为等压过程,设工作物质为理想气体.证明这制冷机制冷系数为:12121ln22p p i T T T ++-=ω[证明] ab 为等温过程,吸收热量为12111lnp p RT A Q ν==cd 为等温过程,其放出的热量大小为12222lnp p RT A Q ν==bc 为等压过程,吸收的热量为 ()12p 3T T C Q -=ν da 为等压过程,放出的热量大小为 ()12p 4T T C Q -=ν所以致冷系数 ()()12121314231ln22p p i T T T Q Q Q Q Q Q Q Q Q AQ ++-=+-++=-==吸放吸吸ω9-16 mol 1单原子理想气体,初态压强为1p ,体积为1V ,经等温膨胀使体积增加一倍,然后保持压强不变,使其压缩到原来的体积,最后保持体积不变,使其回到初态. (1)试在V p -图上画出过程曲线;(2)求在整个过程中内能的改变,系统对外作的净功、从外界吸收的净热量以及循环效率.[解] (1) 过程曲线(2) 系统经过循环又回到初态,所以其内能改变量0=∆E a →b 为等温过程,系统对外作正功2ln ln11121V p V V RT A ==νa2p 1p 2V 1V OVb →c 为等压过程,系统对外作负功,其数值大小为()()122111222V V V V p V V p A -=-=过程中总功 ()1112211112119.02ln V p V V V V p V p A A A =--=-=系统从外界吸收的净热量 1119.0V p A Q == a →b 过程吸热为 2ln 1111V p A Q ==c →a 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c a V 2T T C Q -=ν()V p V V V p p V p p 112111121432323=⎪⎪⎭⎫ ⎝⎛-=-=所以 %2.13432ln 19.011111121=+=+=V p V p V p Q Q A η9-17 一可逆卡诺热机低温热源的温度为27℃,热机效率为 40%,它的高温热源的温度是多少? 今欲将热机效率提高到50%,若低温热源保持不变,则高温热源的温度应增加多少度?[解] 可逆卡诺循环的效率为121T T -=η所以 K 5004.01300121=-=-=ηT T若 %50='η,则 K 6005.01300121=-='-='ηT T所以 K 10050060011=-=-'=∆T T T9-18 有一卡诺热机,用29kg 空气为工作物质,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分别为C 27o 和C 73-o ,求此热机的效率.若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工作物质的体积增大到2.718倍,则此热机每一循环所作的功是多少?[解] 此热机的效率为 %3.333002001112=-=-=T T η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 1049.2718.2ln 30031.8291029ln631211⨯=⨯⨯⨯⨯==V V RT Q ν又 1Q A =η所以 J 103.81049.231561⨯=⨯⨯==Q A η9-19 在高温热源为127℃、低温热源为27℃之间工作的卡诺热机,一次循环对外作净功为8000J ,今维持低温热源温度不变,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使其一次循环对外做功10000J ,若两次循环该热机都工作在相同的两条绝热线之间,试求: (1)后一卡诺循环的效率.(2)后一卡诺循环的高温热源的温度.[解] (1) 设前一卡诺循环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为1Q ,则有11Q A =η又 414003001112=-=-=T T η所以 J 320004800011=⨯==ηA Q 后一卡诺循环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为J 34000800010000320001211=-+=-+='A A Q Q所以第二个卡诺循环的效率为 %4.29%100340001000012=⨯='='Q A η(2) 第二个卡诺循环的高温热源温度为 K 425294.01300121=-='-='ηT T9-20 一台家用冰箱,放在气温为300K 的房间内,做一盘C 13-o 的冰需从冷冻室取走J 1009.25⨯的热量.设冰箱为理想卡诺制冷机. (1)求做一盘冰所需要的功;(2)若此冰箱能以s J 1009.22⨯的速率取走热量,求所要求的电功率是多少瓦? (3)做一盘冰需时若干?[解] (1) 致冷系数为 2122T T T A Q -==ω因此 ()()J 1022.32602603001009.2452212⨯=-⨯⨯=-=T T T Q A(2) 取走制一盘冰的热量所需要的时间为 s 101009.21009.2325=⨯⨯=t所以电功率为 W 2.32101022.334=⨯==tA P(3) 做一盘冰所需要的时间为 s 103.9-21 绝热容器中间有一无摩擦、绝热的可动活塞,如图所示,活塞两侧各有mol ν的理想气体,5.1=γ,其初态均为0p 、0V 、0T .现将一通电线圈置入左侧气体中,对气体缓慢加热,左侧气体吸热膨胀推动活塞向右移,使右侧气体压强增加为0375.3p ,求; (1)左侧气体作了多少功?(2)右侧气体的终态温度是多少?(3)左侧气体的终态温度是多少? (4)左侧气体吸收了多少热量?[解] (1) 右侧气体所发生的过程为绝热过程.它对外所做的功的负值就是左侧气体所作的功.所以左侧气体作功为 12200---='-=γV p V p A A又对右侧气体: γγγ202200375.3V p V p V p == 因此 γ102375.3V V =所以 000000122001375.3375.31V p V p V p V p V p A =--=---=γγγ(2) 对右侧气体,由绝热方程知 ()γγγγ----=210010375.3T p T p得到 00325.1375.3T T T ===(3) 左侧气体末态体积为 γ1002001375.32V V V V V V -=-+=得到 00000010011125.525.212375.3375.312375.3T T T V p V V p RV p T =⎪⎭⎫ ⎝⎛-⨯=⎪⎭⎫⎝⎛-==γν(4) 左侧气体吸收热量()()0000V 01V 1125.5V p T T C A T T C A E Q +-=+-=+∆=νν由 000RT V p ν= 知 RV p T ν000=又由 5.1VV Vp =+==C R C C C γ, 得到 R C 2V =所以 00000015.925.42V p V p RV p R Q =+⨯⨯⨯=νν9-22 如图所示,在刚性绝热容器中有一可无摩擦移动而且不漏气的导热隔板,将容器分为A 、B 两部分,各盛有1mol 的He 气和2O 气.初态He 、2O 的温度各为K 300A =T ,K 600B =T ;压强均为atm 1.求:(1)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时的温度T 、压强p (氧气可视为刚性理想气体); (2)He气和2O 气各自熵的变化,系统的熵变.[解] (1) 因中间是导热隔板,过程中两部分气体热量变化和作功的数值都相等,所以内能变化量的数值也相等,且由于初温度不同而末温度相同所以一正一负.因此 ()()T T C T T C '-=-'B VB B A VA A νν解得 K 5.487536005300325232523BA VBVA BVB A VA =+⨯+⨯=++=++='RR RT RT C C T C T C T因平衡时温度、压强都相等,且都是1mol ,所以体积也相等.()A B A A B B B A AA BA B A45021212p RT T p R p RT p RT V V V V =+=⎪⎪⎭⎫ ⎝⎛+=+='='νν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到压强为atm 08.114505.478450A =⨯=⋅'=''='p T V T R p ν(2) He 气熵变⎰⎰⎰⎰''+=+==∆T T V V VVR TTC TVp E TQ S AAAd d d d d A VA A He He He ννK J 42.93002600300ln31.83005.487ln31.8232lnln23ABA A=⨯+⨯+⨯⨯=++'=T T T R T T R氧气熵变⎰⎰⎰⎰''+=+==∆T T V V VVR TTC TVp E TQ S BBB222d d d d d B VB B O O O ννK J 70.66002600300ln31.86005.487ln31.8252lnln25-=⨯+⨯+⨯⨯=++'=BBA BT T T R T T R系统的熵变 K J 72.270.642.92O He =-=∆+∆=∆S S S9-23 已知在0℃1mol 的冰溶化为0℃的水需要吸收热量 6000 J ,求: (1)在0℃条件下这些冰化为水时的熵变;(2)0℃时这些水的微观状态数与冰的微观状态数的比. [解] (1) 温度不变时,熵变为 K J 0.222736000d 1d 0====∆⎰⎰Q T TQ S(2) 根据玻尔兹曼熵公式 冰冰Ω=ln k S 水水Ω=ln k S冰水冰水冰水ΩΩ=Ω-Ω=-=∆lnln ln k k k S S S根据(1)结果,得2423106.11038.10.22⨯⨯∆===ΩΩ-ee ekS 冰水9-24 把2mol 的氧从40℃冷却到0℃,若(1)等体(积)冷却;(2)等压冷却.分别求其熵变是多少?[解] 在等容压缩过程中 T C Q d d V ν= 因此 K J 68.5313273ln252d d d 273313VV -=⨯====∆⎰⎰⎰R TT C TTC TQ S νν在等压冷却过程中, T C Q d d p ν=K J 95.7313273ln272d d d 273313pp -=⨯====∆⎰⎰⎰R TT C TTC TQ S νν9-25 取1mol 理想气体,按如图所示的两种过程由状态A 到达状态C . (1)由A 经等温过程到达状态 C ;(2)由A 经等体(积)过程到达状态B ,再经等压过程到达状态C . 按上述两种过程计算该系统的熵变A C S S -.已知A C 2V V =,A C 21p p =.[解] (1)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RV p RV p T A A AA A ==ν因此等温过程中熵变为⎰⎰⎰⎰====∆V VRTT T Vp T QTQS C Ad 1d d d AAAν2ln lnd AC AA CAR V V R VV T RT V V ===⎰(2) A →C 与A →B →C 两过程初末状态相同,熵是状态函数,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因此两过程熵变相同等于2ln R .或: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A A BB B 211V p RRV p T ⋅==νA →B →C 过程熵变等于A →B 等容过程和B →C 等压过程中熵变的和⎰⎰⎰⎰+=+=+=∆CBB ACBB ATTC TTC TQ TQ S S S d d d d p V 21νν2ln 2ln 2ln p V R C C =+-=。
大学物理3第09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大学物理3第09章习题分析与解答(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第九章 电磁感应9-1 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写成tΦd d d L K -=⎰⋅l E ,式中K E 为感生电场的电场强度.此式表明[ ]。
(A) 闭合曲线L 上K E 处处相等 (B)感生电场的电场强度线不是闭合曲线(C) 感生电场是保守力场 (D) 在感生电场中不能像对静电场那样引入电势的概念分析与解 感生电场与位移电流是麦克斯韦两个重要假设,感生电动势总是等于感生电场沿该闭合回路的环流,故感生电场不是保守场,称为有旋电场,不能象静电场那样引入电势的概念。
正确答案为(D )。
9-2 E 和E k 分别表示静电场和有旋电场的电场强度,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0d L =⎰⋅l E (B )0Ld ≠⎰⋅l E(C )0d k L =⎰⋅l E(D )0d k L≠⎰⋅l E 分析与解 静电场的环流恒为零,而感生电场的环流不一定为零。
正确答案为(A )。
9-3 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铜环和木环静止放置在交变磁场中,并假设通过两环面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相等,不计自感,则[ ]。
(A) 铜环中有感应电流,木环中无感应电流(B) 铜环中有感应电流,木环中有感应电流(C) 铜环中感生电场大,木环中感生电场小(D )铜环中感生电场小,木环中感生电场大分析与解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铜环、木环中的感应电场大小相等,但木环中不会形成电流。
正确答案为(A )。
9-4 关于位移电流,有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移电流的实质是变化的电场(B )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一样是定向运动的电荷(C )位移电流的热效应服从焦耳—楞兹定律(D )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律分析与解 位移电流的实质是变化的电场。
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这一点位移电流等效于传导电流;但位移电流不是定向运动的电荷,也不服从焦耳热效应、安培力等定律。
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物理第五版第9章课后题答案
第9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习题选解)9-补充 三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各放在边长为r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电荷(0)Q Q >放在三角形的重心上。
为使每个负电荷受力为零,Q 之值应为多大?解:以三角形上顶点所置的电荷(q -)为例,其余两个负电荷对其作用力的合力为1f ,方向如图所示,其大小为题6-1图22221004330cos 42r q r q f πεπε=︒⨯=中心处Q 对上顶点电荷的作用力为2f ,方向与1f 相反,如图所示,其大小为2233200434r Qqr Qq f πεπε==⎪⎪⎭⎫ ⎝⎛由12f f =,得3Q q =。
6-补充 在某一时刻,从238U 的放射性衰变中跑出来的α粒子的中心离残核234Th 的中心为159.010r m -=⨯。
试问:(1)作用在α粒子上的力为多大?(2)α粒子的加速度为多大?解:(1)由反应238234492902U Th+He →,可知α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即 1912 3.210Q e C -==⨯Th 离子带90个单位正电荷,即1929014410Q e C -==⨯它们距离为159.010r m -=⨯由库仑定律可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191991221520 3.21014410(9.010)5124(9.010)Q Q F N r πε---⨯⨯⨯==⨯⨯=⨯(2) 粒子的质量为:2727272()2(1.6710 1.6710) 6.6810p n m m m Kg α---=+=⨯⨯+⨯=⨯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82275127.66106.6810F a m s m α--===⨯⋅⨯ 9-1 如图所示,有四个电量均为C q 610-=的点电荷,分别放置在如图所示的1,2,3,4点上,点1与点4距离等于点1与点2的距离,长m 1,第3个电荷位于2、4两电荷连线中点。
求作用在第3个点电荷上的力。
解:由图可知,第3个电荷与其它各电荷等距,均为2r m =。
大学物理_第九章_课后答案
µ0 I , r 为管外一点到螺线管轴 2πr
题 9-4 图 9-5 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 能否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如果它发 生偏转能否肯定那个区域中存在着磁场? 解: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不能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也可能存 在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 电子受的电场力与磁场力抵消所致. 如果它发生偏转也不能肯定 那个区域存在着磁场,因为仅有电场也可以使电子偏转. 9-6 已知磁感应强度 B = 2.0 Wb· m 的均匀磁场, 方向沿 x 轴正方向, 如题 9-6 图所示. 试求:(1)通过图中 abcd 面的磁通量;(2)通过图中 befc 面的磁通量;(3)通过图中 aefd 面 的磁通量. 解: 如题 9-6 图所示
题 9-7 图 9-7 如题9-7图所示, AB 、 CD 为长直导线, BC 为圆心在 O 点的一段圆弧形导线,其半 径为 R .若通以电流 I ,求 O 点的磁感应强度. 解:如题 9-7 图所示, O 点磁场由 AB 、 BC 、 CD 三部分电流产生.其中
⌢
⌢
AB 产生
� B1 = 0
CD 产生 B2 =
9-13 一根很长的铜导线载有电流10A,设电流均匀分布.在导线内部作一平面 S ,如题9-13 图所示.试计算通过S平面的磁通量(沿导线长度方向取长为1m的一段作计算).铜的磁导率
µ = µ0 .
解:由安培环路定律求距圆导线轴为 r 处的磁感应强度
� B ∫ ⋅ dl = µ 0 ∑ I
l
B 2πr = µ 0
B0 =
�
µ 0 ev = 13 T 4πa 2
电子磁矩 Pm 在图中也是垂直向里,大小为
Pm =
e 2 eva πa = = 9.2 × 10 − 24 A ⋅ m 2 T 2
大学物理第9章题库答案
第九章 电磁场填空题 〔简单〕1、在竖直放置的一根无限长载流直导线右侧有一与其共面的任意形状的平面线圈,直导线中的电流由上向下,当线圈以垂直于导线的速度背离导线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当线圈平行导线向上运动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
〔填>0,<0,=0〕〔设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动势为正〕(<0, =0)2、磁场的高斯定律说明磁场是 ,因为磁场发生变化而引起电磁感应,是不同于回路变化时产生的 。
相同之处是 。
〔无源场,动生电动势,磁通量发生改变〕3、只要有运动电荷,其周围就有 产生;而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说明,只要 发生变化,就有 产生。
〔磁场,磁通量,感应电动势〕4、一磁铁自上向下运动,穿过一闭合导体回路,〔如图7〕,当磁铁运动到a 处和b处时,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分别是 和 。
〔逆时针,顺时针〕5、电磁感应就是由 生 的现象,其主要定律为 ,其中它的方向是由 定律来决定,即 。
〔磁,电,电磁感应定律,楞次,见p320〕6、当穿过某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 (填肯定或不肯定)产生感应电流;电路中 (填肯定或不肯定)产生感应电动势。
(不肯定, 肯定)7、在电磁感应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闭合回路的磁通量 成正比。
〔对时间的变化率〕8、在竖直放置的一根无限长载流直导线右侧有一与其共面的任意形状的平面线圈,直导线中的电流由上向下,当线圈平行导线向下运动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 当线圈以垂直于导线的速度靠近导线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
〔填>0,<0,=0〕〔设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动势为正〕(=0,>0)9、将条形磁铁插入与冲击电流计串连的金属环中,有-5q=2.010c ⨯的电荷通过电流计,假设连接电流计的电路总电阻25R =Ω,则穿过环的磁通量的变化=∆ΦWb 。
〔4510q R --⨯=-⨯〕10、电磁波是变化的 和变化的 在空间以肯定的速度传播而形成的。
大学物理教程第9章习题答案
⼤学物理教程第9章习题答案思考题9.1 为什么要引进视见函数?答:辐射通量虽然是⼀个反映光辐射强弱程度的客观物理量,但是,它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由光能量所引起的⼈们的主观感觉——视觉的强度(即明亮程度).因为⼈的眼睛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波具有不同的敏感度,不同波长的数量不相等的辐射通量可能引起相等的视觉强度,⽽相等的辐射通量的不同波长的光,却不能引起相同的视觉强度.所以⽤视见函数概念反映⼈的眼睛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波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它表⽰⼈眼对光的敏感程度随波长变化的关系.9.2 在杨⽒双缝实验中,若将⼊射光由正⼊射改为斜⼊射,则屏幕上⼲涉图样如何改变?答:⼲涉条纹沿着垂直条纹的⽅向整体移动。
9.3 将劈尖由空⽓中放⼊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条纹间距如何变化?答:条纹间距变⼩。
9.4 在单缝的夫琅⽲费衍射中,单缝宽度对衍射图样有何影响?答:单缝宽度越⼩衍射图样的中央亮纹越宽。
9.5什么是缺级?产⽣缺级的条件是什么?答:当衍射⾓θ满⾜光栅⽅程λθk b a ±=+sin )(时应产⽣主极⼤明条纹,但如果衍射⾓⼜恰好满⾜单缝衍射的暗纹条件λk a '±=sin ,那么这时这些主极⼤明条纹将消失,这种现象就是缺级。
两个条件联⽴得...)2,1,0(=''±=k k k λ,即所缺的级数由光栅常数d 和缝宽a 的⽐值决定。
9.6 偏振现象反映光波的什么性质?答:偏振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
9.7 试解释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的⽽宇航员看到的天空却是⿊⾊的?答: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的是由于空⽓对太阳光散射造成的。
⽽在宇宙空间中,物质的分布密度极低,对太阳光的散射也就基本不存在,所以宇航员看到的天空是⿊⾊的。
习题9.1 某汽车前灯发光强度为75,000cd ,光束发散⽴体⾓为5Sr ,求其发出的光通量。
解:发光强度I 为光通量F 对⽴体⾓Ω的微分Ωd dFI =所以375000575000=?===??ΩΩI Id F lm9.2 ⼀光源辐射出555nm 和610nm 的光,两者的辐射通量分别为2W 和1W ,视见函数分别为1.000和0.503,求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各为多少?解:(1)1366000.12683)()(683=??==λΦλV F lm52.343503.01683)()(683=??==λΦλV F lm9.3 ⼀氦氖激光器发出1?10-2W 的激光束,其波长为6.328?10-7m ,激光束的⽴体⾓为3.14?10-6Sr ,已知该激光的视见函数为0.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无限长载流导线附近作一球形闭合曲面
S 当面S 向长直导线靠近的过程中,穿过面S 的磁通量Φ及
面上任一点P 的磁感应强度B 大小的变化为[ ]。
A. Φ增大,B 不变
B. Φ不变, B 增大
C. Φ增大,B 增大
D. Φ不变, B 不变
答案:【B 】
解:由磁场的高斯定理0=⋅⎰⎰S S d B ,即穿过闭合曲面的磁通量为零,或者说,磁感应线为
闭合曲线,所以Φ不变;由于长直载流导线的磁场a I B πμ20=
,与距离成反比,所以,当闭合曲面靠近载流直导线时,闭合曲面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增大。
2.一电子以速度ν→垂直地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
的均匀磁场中,此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所围的面积内的磁通量将是[ ]。
A.反比于B ,正比于2ν
B. 反比于B ,正比于ν
C. 正比于B ,反比于2ν
D. 正比于B ,反比于ν 答案:【A 】
解:电子垂直于磁场进入磁场,将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作圆周运动。
S 垂直,
3. 通电流强度
为I 。
对套在螺线管轴线外的环路L (螺线管穿过环路)作积分=⋅⎰l B d 。
解:
4.两平行长直导线相距0.4m ,每条导线载有电流
10A (如图9-3所示),则通过图中矩形面积abcd 的
磁通量m Φ= 。
答案:Wb 101.16
-⨯
解:电流1I 和2I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毕萨定律可以判知,它们在矩形面积内产生的电磁感应强度方向
均垂直于纸面向外。
由对称性可知,电流1I 和2I 产生
的电磁感应强度穿过矩形面积的磁通量大小相等,因
此只须计算一个电流产生磁场的磁通量。
x
I B πμ2101=
)(101.13ln 10103ln 26701Wb I ab --⨯≈⨯==Φ=Φπ
μ 5.有一很长的载流导体直圆管,内
半径为a ,外半径为b ,电流强度
为I ,电流沿轴线方向流动,并且
均匀地分布在管壁的横截面上,如
图9-4所示。
求空间各点的磁感应
强度,并画出B r -曲线(r 为场点
到轴线的垂直距离)。
解:以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圆各点场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沿圆周切
线。
取此同心圆为环路,由对称性可知,在积分环路上,感应强度大
小相等,方向均沿着环路。
应用安培环路定理, ∑⎰⎰===⋅002I rB Bdl l d B
L μπ
,00I =∑)(,0b r I I >=∑。
)(0a r B <=;)()
(2)(22220b r a a b r a r I B ≤≤--=πμ;)(20b r r I B >=πμ
沿圆周切线。
取此圆周为环路,应用安培环路定理,
NI rB Bdl l d B L L 02μπ===⋅⎰⎰ ,r NI B πμ20= ; (2)Bhdr d =Φ
2102/2/02/2/0
ln 2212
12D D NIh hdr r NI Bhdr N d D D D D πμπμ===Φ=Φ⎰⎰⎰Φ
7.在无电流的空间区域,如果磁感应线是平行直线,则磁场一定是均匀的,为什么? 证明: 用高斯定理,可以证明图中/2/1B B =; 用安培环路定理,可以证明图中21B B =
命题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