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普遍性》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的普遍性》教学设计
《发展的普遍性》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中第八课第一框第一目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目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承接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体特征,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总体特征。通过第八课的学习,学生对唯物辩证法有基本了解,为学习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作铺垫。所以学习本节课对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1.从知识层面上讲,高二学生对生活中的发展现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还不能够完全了解发展现象的本质。
2.从学生学习心理上讲,高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但是,学生生活体验较少,使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时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哲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发展的普遍性
难点:理解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五、教学理念
1.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生活出发,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导课
通过播放地球演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诞生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进而引出本课时内容:发展的普遍性
【环节二】:合作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一:课堂小科普--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起源与进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出示图片)。第二阶段是从有机小分子到有机大分子形成(出示图片)。第三阶段是生物的大分子演化到原始单细胞生物(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点拨:自然界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由此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一)自然界是发展的(板书)
合作探究二:“比眼力”--历史的演进
教师出示几幅图片,要求学生准确地说出图片的内容。
图一:开国大典图二:改革开放图三:新时代
教师引导:让学生体会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学生理解奋斗过程的艰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随后,讲解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使学生体会社会的发展、变化。
教师提问: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和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发展。
教师总结:小到我们的学校、城市,大到我们的国家,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些都说明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的。从而引出并讲解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
(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板书)
合作探究三:走近神话中的“雷公”“电母”
教师引导:通过出示“雷公”“电母”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古时的人们认为“雷为天怒”,随着掌握自然知识的增多,人类知道雷电属于自然现象,科技的发达让我们明白电位差增大是造成打雷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教师提问:我们人类对于打雷现象的认识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人的认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通过此案例引出并讲解本节课第三个知识点:
(三)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板书)
教师总结: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同时,我们要学会用
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节段小结:
自然界是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理解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那么到底什么是发展呢?发展的实质又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共同探讨。
【环节三】:巩固提升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C、发展的观点
D、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
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是如此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这表明()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环节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知道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理解了发展的实质。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自己的哲学思维,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环节五】板书设计
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八、教学反思:
《发展的普遍性》是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第一目的内容,本节课让学生在理解发展普遍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节课原理与方法论相结合的特点,本教学设计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角度进行设计。
本节课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