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2)2 J
(3)1 m
热点题型例析
第2课时
(18 分)两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 平面内,两导轨间距为 l.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根导体棒 PQ 和 MN, 构成矩形回路,如图 4 所示.导体棒 PQ 的质量为 m、MN 的质量 为 2m,两者的电阻皆为 R,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在整个 导轨平面内都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设两导体 棒均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行.开始时,棒 MN 静止于距导轨右端 d 处,PQ 棒以大小为 v0 的初速度从导轨左端开始运动.忽略回路的 电流对磁场产生的影响.
第2课时
⑫ ⑬
滑块从挡板滑至左端需要的最小能量 Emin=2μMgL+EqL 解得 Ek<Emin
故滑块不会从左端滑出 (2 分) 1 由能量守恒得 (2M)v2+Eqs′=2μMgs 路+Eq(s 路-s′)⑭(2 分) 2 本 课 故 s 路=1 m. (1 分)
(1)0.2 m
时 栏 目 答案 开 关
第2课时Βιβλιοθήκη (1 分)因为 t0<t1,所以撤去外力 F 时,m、M 还未相对静止,此时 m 的速 (1 分) (1 分)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 分) (1 分) (1 分) (1 分)
热点题型例析
第2课时
由能量守恒知此过程产生的热量为 1 2 1 2 1 Q2=2mv1 +2Mv2 -2(M+m)v共2=1.5 J 所以滑块 m 在长木板 M 上表面上滑动时所产生的热量
热点题型例析
第2课时
题型 1 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本 【例 1】 (18 分)如图 1 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的 1/4 圆弧面 课 与车 C 的上表面平滑相接,在圆弧面上有一个滑块 A,其质量为 时 栏 mA=2 kg,在半径为 R=1.25 m 的 1/4 圆弧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目 开 车 C 的质量为 mC=6 kg,在车 C 的左端有一个质量 mB=2 kg 关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台最右端 N 点停下,随后滑下的 B 以 2v0 的速度与 A 发
图1
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 A、B 恰好落在桌面上圆盘内直径的两端。已知 A、
B 的质量分别为 m 和 2m,碰撞过程中损失的能量为碰撞前瞬间总动能的14。A 与
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为 g,A、B 在滑至 N 点之前不发生碰撞,
答案 (1)8 N 5 N (2)8 m/s (3)0.2 m
解析 (1)当滑块处于静止时桌面对滑杆的支持力等于滑块和
滑杆的重力,即N1=(m+M)g=8 N 当滑块向上滑动时受到滑杆的摩擦力f=1 N,根据牛顿第三定
律可知滑块对滑杆的摩擦力f′=1 N,方向竖直向上,则此时桌
面对滑杆的支持力为N2=Mg-f′=5 N。
一起竖直向上运动。已知滑块的质量m=0.2 kg,滑杆的质量
M=0.6 kg,A、B间的距离l=1.2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不计空气阻力。求:
图4
01 02 03 04
目录
提升素养能力
(1)滑块在静止时和向上滑动的过程中,桌面对滑杆支持力的大
小N1和N2; (2)滑块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v1; (3)滑杆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h。
该过程中弹簧对物体B冲量的大小。
答案 (1)mA 2gH mA+mB
(2)2t 2(mA+mB)gt+2mA 2gH
解析 (1)设A和B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0,和B碰后瞬间的
速度大小为v,有 mAgH=21mAv20 v0= 2gH
01 02 03 04
目录
提升素养能力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0=(mA+mB)v 解得 v=mmAA+2mgHB 。 (2)从碰后至返回到碰撞点的过程中,AB结合体做简谐运动。 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得运动时间t总=2t 回到碰撞点时速度大小为 vt=v=mmAA+2mgHB 方向竖直向上 取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I-(mA+mB)g·2t=(mA+mB)vt-[-(mA+mB)v] 解得 I=2(mA+mB)gt+2mA 2gH。

热点专题系列(5)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热点专题系列(5)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热点专题系列(五)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热点概述:处理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①动力学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②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定律);③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熟练应用三大观点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是本专题要达到的目的。

[热点透析]动量与动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1.解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1)力的观点: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题,可处理匀变速运动问题。

(2)能量观点: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3)动量观点: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1)如果要列出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的动力学关系式,可用牛顿第二定律。

(2)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用动量定理(涉及时间的问题)或动能定理(涉及位移的问题)去解决问题。

(3)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般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去解决问题,但需注意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

(4)在涉及相对位移问题时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即转变为系统内能的量。

(5)在涉及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物理现象时,需注意到这些过程一般均隐含有系统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这种问题由于作用时间都极短,因此用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

(2020·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其质量M=2 kg,车上放置有质量m A=2 kg的木板A,木板上有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其质量m B=4 kg。

已知木板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3。

A 、B 紧靠车厢前壁,A 的左端与小车后壁间的距离为x =2 m 。

现对小车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 s 木板A 与车厢后壁发生碰撞,该过程中A 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专题6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专题6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考题一 动量定理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1.动量定理公式:Ft =p ′-p 说明:(1)F 为合外力①恒力,求Δp 时,用Δp =Ft②b.变力,求I 时,用I =Δp =mv 2-mv 1③牛顿第二定律的第二种形式:合外力等于动量变化率 ④当Δp 一定时,Ft 为确定值:F =Δptt 小F 大——如碰撞;t 大F 小——缓冲(2)等式左边是过程量Ft ,右边是两个状态量之差,是矢量式.v 1、v 2是以同一惯性参照物为参照的.Δp 的方向可与mv 1一致、相反或成某一角度,但是Δp 的方向一定与Ft 一致. 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若其中涉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的问题,应选用动能定理;若涉及加速度的问题,只能选用牛顿第二定律.例1 据统计人在运动过程中,脚底在接触地面瞬间受到的冲击力是人体自身重力的数倍.为探究这个问题,实验小组同学利用落锤冲击的方式进行了实验,即通过一定质量的重物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地面来模拟人体落地时的情况.重物与地面的形变很小,可忽略不计.g 取10 m/s 2.下表为一次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重物(包括传感器)的质量m /kg重物下落高度H /cm 45 重物反弹高度h /cm 20 最大冲击力F m /N 850 重物与地面接触时间t /s(1)请你选择所需数据,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重物受到地面的最大冲击力时的加速度大小;②在重物与地面接触过程中,重物受到的地面施加的平均作用力是重物所受重力的多少倍. (2)如果人从某一确定高度由静止竖直跳下,为减小脚底在与地面接触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可采取什么具体措施,请你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 (1)①重物受到最大冲击力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a =F m -mgm解得a =90 m/s 2②重物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mgh =12mv 2重物与地面接触前瞬时的速度大小v 1=2gH 重物离开地面瞬时的速度大小v 2=2gh重物与地面接触过程,重物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 ,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由动量定理:(F -mg )t =mv 2-m (-v 1) 解得F =510 N ,故F mg=6因此重物受到的地面施加的平均作用力是重物所受重力的6倍.(2)可以通过增加人与地面接触时间来减小冲击力(如落地后双腿弯曲),由动量定理Ft =Δmv 可知,接触时间增加了,冲击力F 会减小. 答案 (1)①90 m/s 2②6倍 (2)见解析 变式训练1.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 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 (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 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量,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mg -mg +mg -mg答案 A解析 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得人下降h 距离时的速度为v =2gh ,在t 时间内对人由动量定理得(F -mg )t =mv ,解得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为F =m 2ght+mg ,A 项正确. 2.一质量为 kg 的小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 点,距离A 点5 m 的位置B 处是一面墙,如图1所示.物块以v 0=9 m/s 的初速度从A 点沿AB 方向运动,在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7 m/s ,碰后以6 m/s 的速度反向运动直至静止.g 取10 m/s 2.图1(1)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碰撞时间为 s ,求碰撞过程中墙面对物块平均作用力的大小F ; (3)求物块在反向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 答案 (1) (2)130 N (3)9 J解析 (1)对小物块从A 运动到B 处的过程中 应用动能定理-μmgs =12mv 2-12mv 20代入数值解得μ=(2)取向右为正方向,碰后滑块速度v ′=-6 m/s 由动量定理得:F Δt =mv ′-mv 解得F =-130 N其中“-”表示墙面对物块的平均作用力方向向左. (3)对物块反向运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得 -W =0-12mv ′2解得W =9 J.考题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1.动量守恒定律(1)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或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动量守恒条件:①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②近似守恒: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外力的冲量近似为零,或外力的冲量比内力冲量小得多.③单方向守恒:合外力在某方向上的分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应用要注意的三性(1)矢量性:在一维运动中要选取正方向,未知速度方向的一律假设为正方向,带入求解.(2)同时性:m1v1和m2v2——作用前的同一时刻的动量m1v1′和m2v2′——作用后的同一时刻的动量(3)同系性:各个速度都必须相对于同一个惯性参考系.定律的使用条件:在惯性参考系中普遍适用(宏观、微观、高速、低速)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时,应选用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能量关系分析解决.例2 如图2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 m,物块A以v0=6 m/s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上P处静止的物块B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 m,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A、B的质量均为m=1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A、B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图2(1)求A 滑过Q 点时的速度大小v 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 (2)若碰后AB 最终停止在第k 个粗糙段上,求k 的数值; (3)求碰后AB 滑至第n 个(n <k )光滑段上的速度v n 与n 的关系式. 解析 (1)从A →Q 由动能定理得 -mg ·2R =12mv 2-12mv 2解得v =4 m/s >gR = 5 m/s在Q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 v 2R解得F =22 N.(2)A 撞B ,由动量守恒得mv 0=2mv ′ 解得v ′=v 02=3 m/s设摩擦距离为x ,则-2μmgx =0-12·2mv ′2解得x = m 所以k =x L=45.(3)AB 滑至第n 个光滑段上,由动能定理得 -μ·2mgnL =12·2mv 2n -12·2mv ′2所以v n =错误! m/s (n <45). 答案 (1)4 m/s 22 N (2)45 (3)v n =错误! m/s (n <45) 变式训练3.如图3,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B 、C 位于同一直线上,A 位于B 、C 之间.A 的质量为m ,B 、C 的质量都为M ,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 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 和M 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 只与B 、C 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图3答案 (5-2)M ≤m <M解析 设A 运动的初速度为v 0,A 向右运动与C 发生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 1+M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 20=12mv 21+12Mv 22可得v 1=m -M m +M v 0,v 2=2m m +Mv 0 要使得A 与B 能发生碰撞,需要满足v 1<0,即m <MA 反向向左运动与B 发生碰撞过程,有 mv 1=mv 3+Mv 412mv 21=12mv 23+12Mv 24 整理可得v 3=m -M m +M v 1,v 4=2mm +Mv 1 由于m <M ,所以A 还会向右运动,根据要求不发生第二次碰撞,需要满足v 3≤v 2 即2m m +M v 0≥m -M m +M v 1=(m -M m +M)2v 0 整理可得m 2+4Mm ≥M 2解方程可得m ≥(5-2)M 另一解m ≤-(5+2)M 舍去所以使A 只与B 、C 各发生一次碰撞,须满足 (5-2)M ≤m <M .考题三 电学中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系统化思维方法,就是根据众多的已知要素、事实,按照一定的联系方式,将其各部分连接成整体的方法.(1)对多个物理过程进行整体思维,即把几个过程合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如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比较复杂的运动.(2)对多个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思维,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物体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如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就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或系统).例3 如图4所示,直角坐标系xOy 位于竖直平面内,x 轴与绝缘的水平面重合,在y 轴右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和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 2=8×10-3kg 的不带电小物块静止在原点O ,A 点距O 点l = m ,质量m 1=1×10-3kg 的带电小物块以初速度v 0= m/s 从A 点水平向右运动,在O 点与m 2发生正碰并把部分电量转移到m 2上,碰撞后m 2的速度为 m/s ,此后不再考虑m 1、m 2间的库仑力.已知电场强度E =40 N/C ,小物块m 1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取g =10 m/s 2,求:图4(1)碰后m 1的速度;(2)若碰后m 2做匀速圆周运动且恰好通过P 点,OP 与x 轴的夹角θ=30°,OP 长为l OP = m ,求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3)其他条件不变,若改变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使m 2能与m 1再次相碰,求B ′的大小. 解析 (1)设m 1与m 2碰前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 -μm 1gl =12m 1v 21-12m 1v 20代入数据解得:v 1= m/sv 2= m/s ,m 1、m 2正碰,由动量守恒有: m 1v 1=m 1v 1′+m 2v 2代入数据得:v 1′=- m/s ,方向水平向左 (2)m 2恰好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qE =m 2g 得:q =2×10-3C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设物块m 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qv 2B =m 2v22R轨迹如图,由几何关系有:R =l OP 解得:B =1 T(3)当m 2经过y 轴时速度水平向左,离开电场后做平抛运动,m 1碰后做匀减速运动.m 1匀减速运动至停止,其平均速度大小为: v =12|v 1′|= m/s>v 2= m/s ,所以m 2在m 1停止后与其相碰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μm 1g =m 1am 1停止后离O 点距离:s =v 1′22a则m 2平抛的时间:t =s v 2平抛的高度:h =12gt 2设m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有:R ′=12h由qv 2B ′=m 2v 22R ′,联立得:B ′= T答案 (1)- m/s ,方向水平向左 (2)1 T (3) T 变式训练4.如图5所示,C 1D 1E 1F 1和C 2D 2E 2F 2是距离为L 的相同光滑导轨,C 1D 1和E 1F 1为两段四分之一的圆弧,半径分别为r 1=8r 和r 2=r .在水平矩形D 1E 1E 2D 2内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导体棒P 、Q 的长度均为L ,质量均为m ,电阻均为R ,其余电阻不计,Q 停在图中位置,现将P 从轨道最高点无初速度释放,则:图5(1)求导体棒P 进入磁场瞬间,回路中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2)若P 、Q 不会在轨道上发生碰撞,棒Q 到达E 1E 2瞬间,恰能脱离轨道飞出,求导体棒P 离开轨道瞬间的速度;(3)若P 、Q 不会在轨道上发生碰撞,且两者到达E 1E 2瞬间,均能脱离轨道飞出,求回路中产生热量的范围.答案 (1)2BL grR,方向逆时针 (2)3gr(3)3mgr ≤Q ≤4mgr解析 (1)导体棒P 由C 1C 2下滑到D 1D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gr 1=12mv 2D ,v D =4gr导体棒P 到达D 1D 2瞬间:E =BLv D回路中的电流I =E 2R =2BL grR方向逆时针(2)棒Q 到达E 1E 2瞬间,恰能脱离轨道飞出,此时对Q :mg =mv 2Q r 2,v Q =gr设导体棒P 离开轨道瞬间的速度为v P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 D =mv P +mv Q 代入数据得,v P =3gr(3)由(2)知,若导体棒Q 恰能在到达E 1E 2瞬间飞离轨道,P 也必能在该处飞离轨道.根据能量守恒,回路中产生的热量:Q 1=12mv 2D -12mv 2P -12mv 2Q =3mgr若导体棒Q 与P 能达到共速v ,回路中产生的热量最多,则根据动量守恒:mv D =(m +m )v ,v =2gr回路中产生的热量:Q 2=12mv 2D-12(m +m )v 2=4mgr 综上所述,回路中产生热量的范围是3mgr ≤Q ≤4mgr .专题规范练1.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左端有一顶端高为h 的光滑圆弧形轨道,圆弧的底端与桌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圆轨道MNP ,其形状为半径R = m 的圆环剪去了左上角135°后剩余的部分,MN 为其竖直直径,P 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也为R .一质量m = kg 的物块A 自圆弧形轨道的顶端静止释放,到达圆弧形轨道底端恰与一停在圆弧底端水平桌面上质量也为m 的物块B 发生弹性正碰(碰撞过程没有机械能的损失),碰后物块B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6t -2t 2(关系式中所有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物块B 飞离桌面后恰由P 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图1(1)BP 间的水平距离x BP ;(2)判断物块B 能否沿圆轨道到达M 点; (3)物块A 由静止释放的高度h . 答案 (1) m (2)不能 (3) m解析 (1)设碰撞后物块B 由D 点以初速度v D 做平抛运动,落到P 点时其竖直速度为v y =2gR同时v y v D=tan 45°,解得v D =4 m/s设平抛用时为t ,水平位移为x ,则有R =12gt 2x =v D t解得x = m物块B 碰后以初速度v 0=6 m/s ,加速度大小a =-4 m/s 2减速到v D ,则BD 间的位移为x 1=v 2D -v 202a= m故BP 之间的水平距离x BP =x +x 1= m(2)若物块B 能沿轨道到达M 点,在M 点时其速度为v M ,则有12mv 2M -12mv 2D =-22mgR设轨道对物块的压力为F N ,则F N +mg =m v 2MR解得F N =(1-2)mg <0,即物块不能到达M 点. (3)对物块A 、B 的碰撞过程,有:m A v A =m A v A ′+m B v 012m A v 2A =12m A v A ′2+12m B v 20 解得:v A =6 m/s设物块A 释放的高度为h ,则mgh =12mv 2A ,解得h = m2.如图2所示为过山车简易模型,它由光滑水平轨道和竖直面内的光滑圆形轨道组成,Q 点为圆形轨道最低点,M 点为最高点,圆形轨道半径R = m.水平轨道PN 右侧的水平地面上,并排放置两块长木板c 、d ,两木板间相互接触但不粘连,长木板上表面与水平轨道PN 平齐,木板c 质量m 3= kg ,长L =4 m ,木板d 质量m 4= kg.质量m 2= kg 的小滑块b 放置在轨道QN 上,另一质量m 1= kg 的小滑块a 从P 点以水平速度v 0向右运动,沿圆形轨道运动一周后进入水平轨道与小滑块b 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碰后a 沿原路返回到M 点时,对轨道压力恰好为0.已知小滑块b 与两块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0=,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图2(1)求小滑块a 与小滑块b 碰撞后,a 和b 的速度大小v 1和v 2;(2)若碰后滑块b 在木板c 、d 上滑动时,木板c 、d 均静止不动,c 、d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至少多大(木板c 、d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3)若不计木板c 、d 与地面间的摩擦,碰后滑块b 最终恰好没有离开木板d ,求滑块b 在木板c 上滑行的时间及木板d 的长度.答案 (1)4 m/s m/s (2) (3)1 s m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小滑块a 碰后返回到M 点时:m 1v 2M R=m 1g 小滑块a 碰后返回到M 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m 1v 21=12m 1v 2M +m 1g (2R ) 代入数据,解得:v 1=4 m/s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小滑块a 、b 碰撞前后:动量守恒:m 1v 0=-m 1v 1+m 2v 2机械能守恒:12m 1v 20=12m 1v 21+12m 2v 22 代入数据,解得:v 0= m/s ,v 2= m/s(2)若b 在d 上滑动时d 能静止,则b 在c 上滑动时c 和d 一定能静止μ(m 2+m 4)g >μ0m 2g解得μ>m 2m 2+m 4μ0≈ (3)小滑块b 滑上长木板c 时的加速度大小:a 1=μ0g = m/s 2此时两块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 2=μ0m 2m 3+m 4g = m/s 2 令小滑块b 在长木板c 上的滑行时间为t ,则:时间t 内小滑块b 的位移x 1=v 2t -12a 1t 2 两块长木板的位移x 2=12a 2t 2 且x 1-x 2=L解得:t 1=1 s 或t 2=103 s(舍去) b 刚离开长木板c 时b 的速度v 2′=v 2-a 1t 1= m/sb 刚离开长木板c 时d 的速度v 3=a 2t 1= m/sd 的长度至少为x :由动量守恒可知:m 2v 2′+m 4v 3=(m 2+m 4)v解得:v =2 m/sμ0m 2gx =12m 2v 2′2+12m 4v 23-12(m 2+m 4)v 2 解得:x = m3.如图3所示,两个圆形光滑细管在竖直平面内交叠,组成“8”字形通道,在“8”字形通道底端B 处连接一内径相同的粗糙水平直管AB .已知E 处距地面的高度h = m ,一质量m =1 kg 的小球a 从A 点以速度v 0=12 m/s 的速度向右进入直管道,到达B 点后沿“8”字形轨道向上运动,到达D 点时恰好与轨道无作用力,直接进入DE 管(DE 管光滑),并与原来静止于E 处的质量为M =4 kg 的小球b 发生正碰(a 、b 均可视为质点).已知碰撞后a 球沿原路返回,速度大小为碰撞前速度大小的13,而b 球从E 点水平抛出,其水平射程s = m.(g =10 m/s 2)图3(1)求碰后b 球的速度大小;(2)求“8”字形管道上下两圆的半径r 和R ;(3)若小球a 在管道AB 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为定值,请判断a 球返回到BA 管道时,能否从A 端穿出答案 (1)1 m/s (2) m m (3)不能解析 (1)b 球离开E 点后做平抛运动h =12gt 2,s =v b t ,解得v b =1 m/s(2)a 、b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有: mv a =-m ×13v a +Mv b解得v a =3 m/s碰前a 在D 处恰好与轨道无作用力,则有:mg =m v 2a rr = mR =h -2r 2= m (3)小球从B 到D ,机械能守恒:12mv 2B =12mv 2a +mgh 解得:12mv 2B = J 从A 到B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f =12mv 2B -12mv 20 解得:W f = J从D 到B ,机械能守恒:12m (v a 3)2+mgh =12mv B ′2 解得:12mv B ′2= J<W f 所以,a 球返回到BA 管道中时,不能从A 端穿出.4.如图4所示,整个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经过桌边的虚线PQ 与桌面成45°角,其上方有足够大的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绝缘小球,A 球对桌面的压力为零,其质量为m ,电量为q ;B 球不带电且质量为km (k >7).A 、B 间夹着质量可忽略的火药.现点燃火药(此时间极短且不会影响小球的质量、电量和各表面的光滑程度).火药炸完瞬间A 的速度为v 0.求:图4(1)火药爆炸过程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2)A 球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3)若一段时间后A 、B 在桌上相遇,求爆炸前A 球与桌边P 的距离.答案 (1)k +12k mv 20 (2)3πm 2qB (3)2k -2-3π2k +1·mv 0qB解析 (1)设爆炸之后B 的速度大小为v B ,选向左为正方向,在爆炸前后由动量守恒可得:0=mv 0-kmv BE =12mv 20+12kmv 2B =k +12kmv 20(2)由A 球对桌面的压力为零可知重力和电场力等大反向,故A 球进入电场中将会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T =2πm qB 有几何知识可得: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了34个圆周 则t 2=3πm 2qB(3)由0=mv 0-kmv B 可得:v B =v 0k由qv 0B =m v 20R 知,R =mv 0qB 设爆炸前A 球与桌边P 的距离为x A ,爆炸后B 运动的位移为x B ,时间为t B则t B =x A v 0+t 2+R v 0,x B =v B t B由图可得:R =x A +x B联立上述各式解得:x A =2k -2-3π2k +1·mv 0qB .。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动力学和能量的关系就像牛和车一样,息息相关。

说到动力学,你可能会想起那种飞驰而过的赛车,或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一搏。

能量呢,就像你早上喝的那杯咖啡,让你神清气爽,满怀干劲。

想象一下,一个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他在跑动、跳跃,仿佛充满了无穷的能量。

这一切都跟动力学有关系。

运动员的动作、力量的施加,都是动力学的范畴。

能量的转化和使用,恰好体现了他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分每一秒。

再看看那些小朋友们,跑得像风一样快。

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在和地球较劲呢?小腿的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推动他们向前奔跑,真是让人羡慕啊。

谈到能量,就不能不提动能和势能。

想象一下你在山顶上,风吹得你发丝飞扬,眼前的风景美得让人窒息。

那一刻,你的势能可真是高得让人心惊。

当你开始下坡,势能就转化为动能,速度越来越快,真的是有种“飞一般”的感觉。

就像坐过山车,瞬间的失重感,简直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能量的转化,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眼花缭乱,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你在山上积累的能量,瞬间在下坡时释放,快感简直无法形容。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爬得气喘吁吁,终于到了山顶。

那种成就感,真是像获得了冠军一样。

然后,肆无忌惮地从山坡上跑下来,简直像风一样。

能量的释放,带来的乐趣,谁能拒绝呢?再来说说生活中的动力学吧。

你有没有注意到,打球的时候,怎样的力气才能把球投得又高又远?那就得依靠你全身的协调,脚、手、眼睛配合得天衣无缝。

就像一台机器,齿轮转动,动力源源不断。

这就是动力学的魅力所在。

我们在生活中应用动力学,打个比方,搬东西的时候,弯腰、用力,配合得刚刚好,才能省力不少。

想象一下,如果你搬一箱水,真的是个体力活儿。

可是如果你找到正确的姿势,用力的方法,就像是找到了窍门,轻松多了。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动力学,真的是让人刮目相看。

动力学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可能会感受到阻力,比如说风啊,摩擦力啊。

这时候,你就得调整自己的策略,找到最佳的方法。

素养培优6 电磁感应中动力学、能量和动量的综合-2025版二轮复习物理

素养培优6 电磁感应中动力学、能量和动量的综合-2025版二轮复习物理

素养培优6电磁感应中动力学、能量和动量的综合动力学与能量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1.电磁感应综合问题的解题思路2.求解焦耳热Q 的三种方法(1)焦耳定律:Q =I 2Rt ,适用于电流恒定的情况;(2)功能关系:Q =W 克安(W 克安为克服安培力做的功);(3)能量转化:Q =ΔE (其他能的减少量)。

【典例1】(多选)(2024·吉林高考9题)如图,两条“”形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间距为L ,左、右两导轨面与水平面夹角均为30°,均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2B 和B 。

将有一定阻值的导体棒ab 、cd 放置在导轨上,同时由静止释放,两棒在下滑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

ab 、cd 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长度均为L 。

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两棒在下滑过程中()A .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为abcdaB .abC .ab 与cd 加速度大小之比始终为2∶1D .两棒产生的电动势始终相等尝试解答【典例2】(2024·江苏震泽中学模拟)如图所示的是水平平行光滑导轨M 、N 和P 、Q ,M 、N 的间距为L ,P 、Q 的间距为2L 。

M 、N 上放有一导体棒ab ,ab 与导轨垂直,质量为m ,电阻为R 。

P 、Q 上放有一导体棒cd ,cd 也与导轨垂直,质量为2m ,电阻为2R 。

导轨电阻不计。

匀强磁场竖直穿过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初始两导体棒静止,设在极短时间内给ab 一个水平向左的速度v 0,使ab 向左运动,最后ab 和cd 的运动都达到稳定状态。

求:(1)刚开始运动的瞬间,ab 和cd 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2)稳定后ab 和cd 的速度大小;(3)整个过程中ab 产生的热量。

尝试解答动量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角度1动量定理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在导体单杆切割磁感线做变加速运动时,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观点不能解决问题,可运用动量定理巧妙解决问题。

专题6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运用

专题6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运用

高考定位力学中三大观点是指动力学观点,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动力学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动量观点主要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包括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此类问题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应用有关规律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考题1 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例1 如图1所示,长为L 的平台固定在地面上,平台的上平面光滑,平台上放有小物体A 和B ,两者彼此接触.物体A 的上表面是半径为R (R ≪L )的光滑半圆形轨道,轨道顶端有一小物体C ,A 、B 、C 的质量均为m .现物体C 从静止状态沿轨道下滑,已知在运动过程中,A 、C 始终保持接触.试求:图1(1)物体A 和B 刚分离时,物体B 的速度;(2)物体A 和B 刚分离后,物体C 所能达到距台面的最大高度; (3)判断物体A 从平台左边还是右边落地并简要说明理由.解析 (1)设C 物体到达最低点的速度是v C ,A 、B 、C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系统内机械能守恒.m v A +m v B -m v C =0①mgR =12m v 2A +12m v 2B +12m v 2C②在C 物体到达最低点之前一直有:v A =v B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v B =133gR ,方向水平向右④(2)设C 能够到达轨道最大高度为h ,A 、C 此时的水平速度相等,设它们的共同速度为v ,对系统应用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规律可得:m v B -2m v =0⑤ mgR =mgh +12m v 2B +12·2m v 2⑥ 联立⑤⑥式解得:h =34R⑦(3)因为A 与B 脱离接触后B 的速度向右,A 、C 的总动量是向左的,又R ≪L ,所以A 从平台的左边落地.答案 (1)133gR ,方向水平向右 (2)34R (3)A 从平台的左边落地1.如图2,半径R =0.8 m 的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圆弧最低点D 与长为L =6 m 的水平面相切于D 点,质量M =1.0 kg 的小滑块A 从圆弧顶点C 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后,与D 点右侧m =0.5 kg 的静止物块B 相碰,碰后A 的速度变为v A =2.0 m /s ,仍向右运动.已知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若B 与E 处的竖直挡板相碰,没有机械能损失,取g =10 m/s 2.求:图2(1)滑块A 刚到达圆弧的最低点D 时对圆弧的压力; (2)滑块B 被碰后瞬间的速度; (3)讨论两滑块是否能发生第二次碰撞.答案 (1)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4 m/s (3)见解析解析 (1)设小滑块运动到D 点的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 =12M v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2R联立解得小滑块在D 点所受支持力F N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有,小滑块在D 点时对圆弧的压力为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设B 滑块被碰后的速度为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 M v =M v A +m v B解得小滑块在D 点右侧碰后的速度v B =4 m/s(3)讨论:由于B 物块的速度较大,如果它们能再次相碰一定发生在B 从竖直挡板弹回后,假设两物块能运动到最后停止,达到最大的路程,则对于A 物块 -μMgs A =0-12M v 2A 解得s A =2 m对于B 物块,由于B 与竖直挡板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则-μmgs B =0-12m v 2B解得s B =8 m(即从E 点返回2 m)由于s A +s B =10 m<2×6 m =12 m ,故它们停止运动时仍相距2 m ,不能发生第二次碰撞.1.弄清有几个物体参与运动,并划分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2.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各过程的运动特点.3.光滑的平面或曲面,还有不计阻力的抛体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碰撞过程、子弹打击木块、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两物体相互作用问题,一般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 4.如含摩擦生热问题,则考虑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考题2 应用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解决综合问题例2 如图3所示,一倾斜的传送带倾角θ=37°,始终以v =12 m /s 的恒定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两端点P 、Q 间的距离L =2 m ,紧靠Q 点右侧有一水平面长为x =2 m ,水平面右端与一光滑的半径R =1.6 m 的竖直半圆轨道相切于M 点,MN 为竖直的直径.现有一质量M =2.5 kg 的物块A 以v 0=10 m/s 的速度自P 点沿传送带下滑,A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75,到Q 点后滑上水平面(不计拐弯处的能量损失),并与静止在水平面最左端的质量m =0.5 kg 的B 物块相碰,碰后A 、B 粘在一起,A 、B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2,忽略物块的大小.已知sin 37°=0.6,cos 37°=0.8,取g =10 m/s 2.求:图3(1)A 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a 和到达Q 点时的速度; (2)若AB 恰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N ,求μ2;(3)要使AB 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N 点,且从N 点抛出后能落到传送带上,则μ2应满足什么条件?审题突破 (1)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出A 的速度.(2)A 、B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碰后的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B 在最高点的速度,然后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求出动摩擦因数.(3)物块离开N 点后做平抛运动,应用平抛运动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求出动摩擦因数的范围.解析 (1)A 刚滑上传送带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1Mg cos θ=Ma , 代入数据得:a =12 m/s 2,A 在传送带上运动,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 2-v 20=2 as代入数据得:s =116m <L =2 m ,A 没有到达Q 点前已经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到达Q 点的速度为:v =12 m/s ;(2)设AB 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 1,以A 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A 、B 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M +m )v 1,代入数据得:v 1=10 m/s ,AB 恰好滑到最高点N 时速度为v 3,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m )g =(M +m )v 23R设AB 在M 点速度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m )v 22=12(M +m )v 23+(M +m )g ·2R , 在水平面上由动能定理得: 12(M +m )v 21-12(M +m )v 22=μ2(M +m )gx , 代入数据得:μ2=0.5;(3)①若以v 3由N 点抛出,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2R =12gt 2,水平方向上:x 1=v 3t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x 1=3.2 m >x ,则要使AB 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N 点,并能落在传动带上,则μ2≤0.5; ②若AB 恰能落在P 点,在竖直方向上:2R -L sin θ=12gt ′2,水平方向上:x +L cos θ=v 3′t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m )v 2′2=12(M +m )v 3′2+(M +m )g ·2R ,在水平面上由动能定理得:12(M +m )v 21-12(M +m )v 2′2=μ2(M +m )gx ,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μ2=0.09, 综上所述,μ2应满足:0.09≤μ2≤0.5.答案 (1)12 m /s 2 12 m/s (2)0.5 (3)0.09≤μ2≤0.52.(2014·广东·35)如图4所示的水平轨道中,AC 段的中点B 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C 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P 1沿光滑轨道向右以速度v 1与静止在A 点的物体P 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 ,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t 1=2 s 至t 2=4 s 内工作.已知P 1、P 2的质量都为m =1 kg ,P 与A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AB 段长L =4 m ,g 取10 m/s 2,P 1、P 2和P 均视为质点,P 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图4(1)若v 1=6 m/s ,求P 1、P 2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 和碰撞损失的动能ΔE ;(2)若P 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B 点,求v 1的取值范围和P 向左经过A 点时的最大动能E .答案 (1)3 m /s 9 J (2)10 m/s ≤v 1≤14 m/s 17 J解析 (1)设P 1和P 2发生弹性碰撞后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1=2m v 2①解得:v 2=v 12=3 m/s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ΔE =12m v 21-12×2m v 22②解得ΔE =9 J(2)P 滑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ma =-μmg③ 可以把P 从A 点运动到C 点再返回B 点的全过程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3L =v 2t +12at 2④由①③④式得v 1=6L -at 2t①若t =2 s 时通过B 点,解得:v 1=14 m/s ②若t =4 s 时通过B 点,解得:v 1=10 m/s 故v 1的取值范围为:10 m /s ≤v 1≤14 m/s设向左经过A 点的速度为v A ,由动能定理知 12×2m v 2A -12×2m v 22=-μ·2mg ·4L 当v 2=12v 1=7 m/s 时,复合体向左通过A 点时的动能最大,E =17 J.根据题中设及的问题特点选择上述观点联合应用求解.一般地,要列出物体量间瞬时表达式,可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即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如果碰撞及涉及时间的问题,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力做功和位移的情况时,优先考虑动能定理;若研究对象是互相作用的物体系统,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知识专题练 训练6题组1 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1.如图1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物块B ,B 的下端连接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接,B 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0点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在斜面顶端另有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A ,距物块B 为3x 0,现让A 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A 与B相碰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恰好回到0点(A 、B 均初为质点).试求:图1(1)A 、B 相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2)A 、B 相碰前弹簧的具有的弹性势能;(3)若在斜面顶端再连接一光滑的半径R =x 0的半圆轨道PQ ,圆轨道与斜面相切于最高点P ,现让物块A 以初速度v 从P 点沿斜面下滑,与B 碰后返回到P 点还具有向上的速度,试问:v 为多大时物块A 恰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答案 (1)123gx 0 (2)14mgx 0 (3) (20+43)gx 0解析 (1)设A 与B 相碰前的速度为v 1,A 与B 相碰后共同速度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3x 0sin 30°=12m v 2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1=2m v 2解以上二式得v 2=123gx 0(2)设A 、B 相碰前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为E p ,从A 、B 相碰后一起压缩弹簧到它们恰好到达O 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E p +12(2m )v 22=2mgx 0sin 30° 解得E p =14mgx 0(3)设物块A 与B 相碰前的速度为v 3,碰后A 、B 的共同速度为v 4 12m v 2+mg 3x 0sin 30°=12m v 23 m v 3=2m v 4A 、B 一起压缩弹簧后再回到O 点时二者分离,设此时共同速度为v 5,则 12(2m )v 24+E p =12(2m )v 25+2mgx 0sin 30° 此后A 继续上滑到半圆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 6,则 12m v 25=12m v 26+mg 2x 0sin 30°+mgR (1+sin 60°) 在最高点有mg =m v 26R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20+43)gx 0.2.如图2所示,质量为m 1的滑块(可视为质点)自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A 处无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于左传导轮顶端的B 点,A 、B 的高度差为h 1=1.25 m .传导轮半径很小,两个轮之间的距离为L =4.00 m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右端的轮子上沿距离地面高度h 2=1.80 m ,g 取10 m/s 2.图2(1)若槽的底端没有滑块m 2,传送带静止不运转,求滑块m 1滑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v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在m 1下滑前将质量为m 2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停放在槽的底端.m 1下滑后与m 2发生弹性碰撞,且碰撞后m 1速度方向不变,则m 1、m 2应该满足什么条件?(3)满足(2)的条件前提下,传送带顺时针运转,速度为v =5.0 m/s.求出滑块m 1、m 2落地点间的最大距离(结果可带根号).答案 (1)3.0 m/s (2)m 1>m 2 (3)(6215-3) m解析 (1)滑块m 1滑到B 点有m 1gh 1=12m 1v 20 解得v 0=5 m/s滑块m 1由B 滑到C 点有-μm 1gL =12m 1v 2-12m 1v 20 解得v =3.0 m/s.(2)滑块m 2停放在槽的底端,m 1下滑并与滑块m 2弹性碰撞,则有 m 1v 0=m 1v 1+m 2v 2 12m 1v 20=12m 1v 21+12m 2v 22 m 1速度方向不变即v 1=m 1-m 2m 1+m 2v 0>0则m 1>m 2.(3)滑块经过传送带作用后做平抛运动h 2=12gt 2当两滑块速度相差最大时,它们的水平射程相差最大,当m 1≫m 2时,滑块m 1、m 2碰撞后的速度相差最大,经过传送带后速度相差也最大v 1=m 1-m 2m 1+m 2v 0=1-m 2m 11+m 2m 1v 0≈v 0=5.0 m/sv 2=2m 1m 1+m 2v 0=21+m 2m 1v 0≈2v 0=10.0 m/s 滑块m 1与传送带同速度,没有摩擦,落地点射程为 x 1=v 1t =3.0 m滑块m 2与传送带发生摩擦,有-μm 2gL =12m 2v 2′2-12m 2v 22 解得v 2′=221 m/s落地点射程为x 2=v 2′t =6215mm 2、m 1的水平射程相差最大值为Δx =(6215-3) m.题组2 应用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解决综合问题3.如图3所示,质量为M =4 kg 的木板静置于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1,板上最左端停放着质量为m =1 kg 可视为质点的电动小车,车与木板右端的固定挡板相距L =5 m .现通电使小车由静止开始从木板左端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2 s ,车与挡板相碰,车与挡板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自动切断小车的电源.(计算中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并取g =10 m/s 2)图3(1)试通过计算说明:车与挡板相碰前,木板相对地面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2)求出小车与挡板碰撞前,车的速率v 1和板的速率v 2; (3)求出碰后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距离s . 答案 (1)向左运动 (2)4.2 m /s 0.8 m/s (3)0.2 m解析 (1)假设木板不动,电动车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0,由L =12a 0t 2得:a 0=2Lt 2=2.5 m/s 2此时木板使车向右运动的摩擦力:f =ma 0=2.5 N 木板受车向左的反作用力:f ′=f =2.5 N木板受地面向右最大静摩擦力:f 0=μ(M +m )g =0.5 N 由于f ′>f 0,所以木板不可能静止,将向左运动;(2)设车与木板碰前,车与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相互作用力为F ,由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 对小车:F =ma 1 v 1=a 1t对木板:F -μ(m +M )g =Ma 2 v 2=a 2t两者的位移的关系:v 12t +v 22t =L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 1=4.2 m /s ,v 2=0.8 m/s ;(3)设车与木板碰后其共同速度为v ,两者相碰时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有m v 1-M v 2=(m +M )v对碰后滑行s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μ(M +m )gs =0-12(M +m )v 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s =0.2 m.4.如图4所示,光滑的水平面AB (足够长)与半径为R =0.8 m 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D 在B 点相切,D 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 点的右侧等高地放置着一个长为L =20 m 、逆时针转动且速度为v =10 m /s 的传送带.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拴接.甲的质量为m 1=3 kg ,乙的质量为m 2=1 kg ,甲、乙均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固定乙,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并可以通过D 点,且过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等于甲的重力.传送带与乙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甲、乙两物体可看作质点.图4(1)求甲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2)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细线烧断后乙可以离开弹簧滑上传送带,求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求甲和乙能否再次在AB 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时甲、乙的速度;若不会再次碰撞,请说明原因.解析 (1)设甲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v 0,运动至D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2m 1v 20=m 1g ·2R +12m 1v 2D 在最高点D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 1g =m 1v 2D R联立解得:v 0=4 3 m/s(2)甲固定,烧断细线后乙的速度大小为v 乙,由能量守恒得E p =12m 1v 20=12m 2v 2乙得v 乙=12 m/s之后乙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μm 2g =m 2a 得a =6 m/s 2乙速度为零时离A 端最远,最远距离为:s =v 2乙2a=12 m<20 m即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12 m.(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后,设甲、乙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甲、乙分离瞬间动量守恒:m 1v 1=m 2v 2甲、乙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E p =12m 1v 20=12m 1v 21+12m 2v 22 答案 (1)4 3 m/s (2)12 m (3)见解析 解得:v 1=2 3 m/s ,v 2=6 3 m/s 甲沿轨道上滑时,设上滑最高点高度为h , 则12m 1v 21=m 1gh 得h =0.6 m<0.8 m则甲上滑不到等圆心位置就会返回,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是v 1=2 3 m/s 乙滑上传送带,因v 2=6 3 m /s<12 m/s ,则乙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后向左匀加速. 由对称性可知乙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为v 2=6 3 m/s故甲、乙会再次相撞,碰撞时甲的速度为2 3 m/s ,方向向右,乙的速度为6 3 m/s ,方向向左。

2022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专题强化10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2022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专题强化10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12345
所以物体与传送带共速后向右做匀速运动,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2=L-v x1=5-4 3 s=0.5 s, 故物体从 A 运动到 B 的时间为 t=t1+t2= 1.5 s,故选项 A 正确; 物体运动到 B 时的速度是 v=4 m/s,根据动能定理得:摩擦力对物体做 功 W=12mv2-12mv02=12×1×42 J-12×1×22 J=6 J,选项 B 错误; 在t1时间内,传送带做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带=vt1=4 m,故产生热量Q= μmgΔx=μmg(x带-x1),代入数据得Q=2 J,选项C正确;
(3)运动员在着陆坡上的落点距离D多远; 答案 125 m
解析 设运动员离开C点后开始做平抛运动到P点, D、P间距离为sP,则有xP=vCt, yP=12gt2 yP-xP h2=tan θ,xsPP=cos θ 解得sP=125 m,t=4 s.
(4)运动员在停止区靠改变滑板方向增加制 动力,若运动员想在60 m之内停下,制动 力至少是总重力的几倍?(设两斜坡粗糙程 度相同,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7倍
图3
A.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5
B.A、B两点间的距离为1.2 m
√C.货物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对货物做功-11.2 J √D.货物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货物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4.8 J
解析 0~0.2 s 内,货物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摩擦力沿斜面 向下,a1=gsin θ+μgcos θ=02.2 m/s2=10 m/s2;0.2~1.2 s 内,货物继续 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2=gsin θ-μgcos θ=21 m/s2=2 m/s2, 解得 μ=0.5,θ=37°,故 A 错误;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这两位小伙伴在力学中的应用。

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其实说白了,就是讲讲物体是怎么动的,为什么会动,还有动了之后的表现。

这事儿可有意思了,咱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俩家伙的身影,就像小偷一样,没注意就来了。

动量这东西就像个顽皮的小孩子,谁都管不了。

你想啊,动量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

简单来说,重的东西,或者跑得快的东西,动量就大。

想象一下,你在马路上看到一辆大货车跟一辆小电动车碰面,嘿嘿,这俩的动量差得可大了!货车在那儿稳稳的,小电动车就像一片落叶,瞬间被推得老远。

你说,这就是动量的魅力呀!可见,动量在碰撞时可是扮演了关键角色,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简直是一场闹剧。

接着再聊聊能量。

能量就像是个无处不在的精灵,时刻忙碌着。

动能、势能,这两种能量是力学中最常见的。

想想你在滑滑梯,滑下去的时候那叫一个爽,那就是动能在作怪。

你坐在上面,一动不动的时候,势能就像个温文尔雅的绅士,静静等着你一跃而下。

这俩的转换就像是个精妙的舞蹈,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再说说,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就好比说,“兄弟我不离你,咱俩一起走!”碰撞后,俩物体的动量总和保持不变,像是一对好兄弟,相互扶持。

能量守恒就更加牛了,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有转移,转个弯儿,变个样子。

像是你钱包里的钱,可能从一个口袋到另一个口袋,结果还是在你身上,嘿嘿,这就是聪明的能量。

说到应用,咱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开车的时候刹车,动量让你体验“突如其来”的感觉,能量又在车轮和地面之间转换,噼里啪啦,一系列的物理现象在上演。

尤其是那些疯狂的赛车场面,动量和能量的争夺战更是精彩绝伦。

一个转弯,车子就像脱缰的野马,没个准头,动量和能量在一瞬间变得无比重要。

还有那些运动员,像跳高、跳远,都是动量和能量的好朋友。

运动员在起跳的那一刻,动量和能量完美结合,飞向空中就像鸟儿一样。

想象一下,运动员腾空而起,那一刻的优雅和力量,真是让人心潮澎湃。

专题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专题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力学三大观点综合应用高考定位力学中三大观点是指动力学观点,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动力学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动量观点主要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包括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此类问题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应用有关规律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考题 1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例1(2014 ·安徽·24)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凹槽A,中央放一小物块B,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的距离如图1所示,L为 1.0 m ,凹槽与物块的质量均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05.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v 0=5 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g 取10 m/s2.求:图1(1)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2)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3)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及该时间内凹槽运动的位移大小.答案(1)2.5 m/s(2)6次(3)5 s12.75 m解析(1) 设两者间相对静止时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0= 2m vv=2.5 m/s.(2)解得物块与凹槽间的滑动摩擦力F =μF=μmgf N设两者相对静止前相对运动的路程为s1,由功能关系得1212- F f·s1=(m+m)v- m v022解得 s1= 12.5 m已知 L= 1 m,可推知物块与右侧槽壁共发生 6 次碰撞.(3)设凹槽与物块碰前的速度分别为 v1、 v2,碰后的速度分别为 v 1′、 v2′.有m v1+ m v2=m v1′+ m v2′121m v22121m v2′2m v1+=m v1′+2222得 v 1′= v2, v2′= v 1即每碰撞一次凹槽与物块发生一次速度交换,在同一坐标系上两者的速度图线如图所示,根据碰撞次数可分为 13 段,凹槽、物块的v —t图象在两条连续的匀变速运动图线间转换,故可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时间.则v= v 0+ata =- μg解得 t = 5 s凹槽的 v —t 图象所包围的阴影部分面积即为凹槽的位移大小 s 2.(等腰三角形面积共分13 份,第一份面积为 0.5 L ,其余每两份面积和均为 L.)1 v 0)t + 6.5L ,解得 s 2= 12.75 m.s 2=(221.如图 2 所示,倾角 45°高 h 的固定斜面.右边有一高3h的平台,平台顶部左边水平,上面有一质量为1圆弧.质量为2m 的小球 A 从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M 的静止小球 B ,右边有一半径为 h 的 4从斜面最高点飞出后恰好沿水平方向滑上平台,与 B 发生弹性碰撞, 碰后 B 从圆弧上的某点离开圆弧. 所有接触面均光滑, A 、 B 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 g.图 2(1) 求斜面与平台间的水平距离s 和 A 的初速度 v 0;(2) 若 M = 2m ,求碰后 B 的速度;(3) 若 B 的质量 M 可以从小到大取不同值,碰后B 从圆弧上不同位置脱离圆弧,该位置与圆心的连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α.求 cos α的取值范围.答案(1) h 2gh (2) 2gh(3)2≤ cos α≤ 133解析(1) 设小球 A 飞上平台的速度为 v 1,小球由斜面顶端飞上平台,可看成以速度v 1 反向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得:1h = 1gt 2, s =v 1t , tan 45 =°gt2 2v 1解得: v 1= gh , s = h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m v 0 2= 3mgh + 1m v 1 222 2解得: v 0= 2 gh.(2) 设碰后 A 、 B 的速度分别为 v A 、 v B ,由动量、能量守恒得m v 1= m v A + M v B1 2 1 21 2m v 1 =m v A + M v B2222m2v B = m + M v 1= 3gh.(3) 由 (2) 可知,当 M ? m 时 v B ≈ 2 gh > gh 从顶端飞离则 cos α= 1 当 M ? m 时, v B = 0,设 B 球与圆弧面在 C 处分离,则:1 2 Mgh (1- cos α)=2M v Cv C 2 , cos α= 2,故 2≤ cos α≤ 1Mg cos α= M h331.弄清有几个物体参与运动,并划分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2.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各过程的运动特点.3.光滑的平面或曲面,还有不计阻力的抛体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碰撞过程、子弹打击木块、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两物体相互作用问题,一般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4.如含摩擦生热问题,则考虑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考题 2应用动力学、能量、动量解决综合问题例 2如图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 kg 的足够长的木板C,在 C 上放置有A、 B 两物体, A 的质量 m A= 1 kg,B 的质量为 m B= 2 kg.A、B 之间锁定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 E p= 3 J,现突然给A、B 一瞬时冲量作用,使A、B同时获得v 0=2 m/s的初速度,速度方向水平向右,且同时弹簧由于受到扰动而解除锁定,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原长,之后与 A、B 分离.已知 A 和的摩擦因数为μ= 0.2,B、 C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1,且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求:1 2C 之间图3(1)弹簧与 A、 B 分离的瞬间, A、 B 的速度分别是多大?(2) 已知在 C 第一次碰到右边的固定挡板之前,A、B 和 C 已经达到了共同速度,求在到达共同速度之前B、 C 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及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多少?(3) 已知 C 与挡板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求在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 A 在 C 上滑行的距离?审题突破(1) 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方程组求A、B 分离时的速度;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三者的加速A、度,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只需求出三者达到的共同速度便可以由能量守恒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联立求解.答案(1)0 3 m/s(2)4.5 J 1.5 m/s (3)0.75 m解析(1) 在弹簧弹开两物体的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对A、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 A+m B)v0= m A v A+ m B v B121212E p+ (m A+ m B)v0=m A v A+ m B v B222联立解得: v A=0, v B=3 m/s.2(2) 对物体 B 有: a =μg= 1 m/s ,方向水平向左B2对 A、 C 有:μ+ m)a2m B g=(m A又因为: m A a<μ1m A g故物体 A、 C 的共同加速度为a= 1 m/s 2,方向水平向右对 A、 B、 C 整个系统来说,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 B v B= ( m A+ m B+ m)v 121(m A+ m B+ m)v2Q= m B v B-22解得: Q= 4.5 J,v= 1.5 m/s.(3)C 和挡板碰撞后,先向左匀减速运动,速度减至0 后向右匀加速运动,分析可知,在向右加速过程中先和 A 达到共同速度v1,之后 A、C 再以共同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 B 一直向右匀减速,最后三者达共同速度 v 2后做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负功,故 C 向右不能一直匀加速至挡板处,所以和挡板再次碰撞前三者已经达共同速度.a A=μ1g= 2 m/s2, a B=μ2g= 1 m/s2μ,解得: a = 4 m/s 21m A g + μ2m B g = ma C C v 1= v - a A t =- v + a C t解得: v 1= 0.5 m/st = 0.5 s- v + v 1 x A1=v + v 12 t = 0.5 m , x C1= 2 t =- 0.25 m故 A 、 C 间的相对运动距离为x AC = x A1+ |x C1|= 0.75 m.2. (2014 广·东 ·35)如图 4 所示,的水平轨道中, AC 段的中点 B 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 C 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 P 1 沿光滑轨道向右以速度v 1 与静止在 A 点的物体 P 2 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 ,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 t 1= 2 s 至 t 2= 4 s 内工作.已知 P 1、 P 2 的质量都为 m = 1 kg , P 与 AC 间的动摩擦因数2为 μ= 0.1, AB 段长 L = 4 m , g 取 10 m/s , P 1、 P 2 和 P 均视为质点, P 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图 4(1) 若 v 1= 6 m/s ,求 P 1、 P 2 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v 和碰撞损失的动能E ;(2) 若 P 与挡板碰后, 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 B 点,求 v 1 的取值范围和 P 向左经过 A 点时的最大动能 E .答案 (1)3 m/s 9 J (2)10 m/s ≤ v 1≤ 14 m/s 17 J解析(1) 设 P 1 和 P 2 发生弹性碰撞后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1= 2m v 2①解得: v 2=v 1= 3 m/s2E = 1m v 11× 2m v 2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2- 2②2 2解得E =9 J.(2) P 滑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知2ma =- 2μ mg③可以把 P 从 A 点运动到 C 点再返回 B 点的全过程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1 2 3L = v 2t + at2④26L - at由 ①③④ 式得 v 1=t① 若 2 s 时通过 B 点,解得: v 1= 14 m/s ② 若 4 s 时通过 B 点,解得: v 1= 10 m/s 故 v 1 的取值范围为: 10 m/s ≤ v 1≤ 14 m/s设向左经过 A 点的速度为 v A ,由动能定理知1× 2m v A 2- 1× 2m v 2 2=- μ·2mg ·4L22 当 v = 1v 1 = 7 m/s 时,复合体向左通过 A 点时的动能最大, E =17 J.22根据题中涉及的问题特点选择上述观点联合应用求解.一般地,要列出物体量间瞬时表达式,可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即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如果是碰撞并涉及时间的问题,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力做功和位移的情况时,优先考虑动能定理;若研究对象是互相作用的物体系统,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知识专题练训练 6题组 1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1.如图 1 所示,在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 m 的物块 B , B 的下端连接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接, B 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O 点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在斜面顶端另有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 A ,距物块 B 为 3x 0,现让 A 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 A 与 B 相碰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恰好回到 O 点(A 、 B 均视为质点 ).试求:图 1(1) A 、 B 相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2) A 、 B 相碰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3) 若在斜面顶端再连接一光滑的半径 R = x 0 的半圆轨道 PQ ,圆轨道与斜面相切于最高点 P ,现让物块 A以初速度 v 从 P 点沿斜面下滑,与 B 碰后返回到 P 点还具有向上的速度,试问:v 为多大时物块 A 恰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答案 (1) 1 3gx 0 120+ 4 3 gx 02(2) mgx 0 (3)4解析(1) 设 A 与 B 相碰前 A 的速度为 v 1, A 与 B 相碰后共同速度为 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3mgx 0 sin 30 1 2=°m v 1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1= 2m v 21解以上二式得 v 2= 2 3gx 0.(2) 设 A 、B 相碰前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E p ,从 A 、 B 相碰后一起压缩弹簧到它们恰好到达O 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E p + 1·2m v 2 2= 2mgx 0 sin 30 °2解得 E p = 1mgx 0.4(3) 设物块 A 与 B 相碰前的速度为 v 3,碰后 A 、 B 的共同速度为 v 41 21 2m v + 3mgx 0 sin 30 =°m v 322m v 3= 2m v 4A 、B 一起压缩弹簧后再回到O 点时二者分离,设此时共同速度为v 5,则1·2m v 4 2+ E p = 1·2m v 5 2+ 2mgx 0sin 30 °2 211此后 A 继续上滑到半圆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 6,则2 2+ 2mgx 0 sin 30 +°mgR(1+ sin 60 ) °2m v 5= m v 62在最高点有 mg =m v 6 R 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20+ 4 3 gx 0.2.如图 2 所示,质量为 m 1 的滑块 (可视为质点 )自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 A 处无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于左传导轮顶端的B 点, A 、 B 的高度差为 h 1= 1.25 m .传导轮半径很小,两个轮之间的距离为 L = 4.00 m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20.右端的轮子上沿距离地面高度h 2= 1.80 m ,g取 10 m/s 2.(1) 若槽的底端没有滑块图m 2,传送带静止不运转,求滑块2m 1 滑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v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在m 1 下滑前将质量为 m 2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停放在槽的底端.m 1 下滑后与 m 2 发生弹性碰撞,且碰撞后 m 1 速度方向不变,则m 1、 m 2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3) 满足 (2) 的条件前提下, 传送带顺时针运转, 速度为 v = 5.0 m/s.求出滑块 m 1、m 2 落地点间的最大距离 (结果可带根号 ).答案(1)3.0 m/s (2)m 1> m 2 (3)(621 - 3) m5 解析(1) 滑块 m 11 2滑到 B 点有 m 1gh 1= m 1v 02解得 v 0= 5 m/s滑块 m 由 B 滑到 C 点有- μm1 2-1211gL = m 1 vm 1v 022解得 v = 3.0 m/s.(2) 滑块 m 2 停放在槽的底端, m 1 下滑并与滑块 m 2 弹性碰撞,则有m 1v 0=m 1v 1+ m 2v 211 v 0 2= 11v 1 2 + 1 2v 2 22m2m2mm 1 速度方向不变即v 1= m 1- m 2+ m v 0> 0m 12 则 m 1> m 2.(3) 滑块经过传送带作用后做平抛运动12h 2=2gt当两滑块速度相差最大时,它们的水平射程相差最大,当 m 1? m 2 时,滑块 m 1、 m 2 碰撞后的速度相差最大,经过传送带后速度相差也最大m 2m 1- m 2 1- m 1 v 0≈ v 0= 5.0 m/s v 1= + m v 0=2m 1+m 1v 2= 2m 1v 0= 2v 0≈ 2v 0= 10.0 m/s+ m 2m2m1+m 1滑块 m 1 与传送带同速度,没有摩擦,落地点射程为x 1= v 1t = 3.0 m滑块 m 2 与传送带发生摩擦,有 - μm1′ 2- 122gL =2m 2v 2 2m 2v 2解得 v 2′= 2 21 m/s落地点射程为 x 2= v 2′ t =621 m5m 2、m 1 的水平射程相差最大值为x = (6 21- 3) m.5题组 2应用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解决综合问题3.如图 3 所示,质量 M = 4 kg 的平板小车停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表面高 h 1= 1.6 m .水平面右边的台阶高 h 2= 0.8 m ,台阶宽l = 0.7 m ,台阶右端B 恰好与半径r = 5 m的光滑圆弧轨道连接,B 和圆心O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 53°,在平板小车的A 处有质量m 1= 2 kg 的甲物体和质量m 2= 1 kg 的乙物体紧靠在一起,中间放有少量炸药(甲、乙两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小车上 A 点左侧表面光滑,右侧粗糙且动摩擦因数为 μ= 0.2.现点燃炸药,炸药爆炸后两物体瞬间分开,甲物体获得5 m/s 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离开平板车后恰能从光滑圆弧轨道的左端B 点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已知车与台阶相碰后不再运动(g 取 10 m/s 2,sin 53=°0.8, cos 53 =°0.6).求:图 3(1) 炸药爆炸使两物体增加的机械能E ;(2) 物体在圆弧轨道最低点 C 处对轨道的压力 F ;(3) 平板车上表面的长度 L 和平板车运动位移 s 的大小.答案 (1)75 J (2)46 N ,方向竖直向下(3)1 m解析(1) 甲、乙物体在爆炸瞬间动量守恒:m 1v 1-m 2v 2= 01 2 1 m 2v 22=75 J.E = m 1v 1 +22(2) 设甲物体平抛到 B 点时,水平方向速度为 v x ,竖直分速度为 v yv y = 2g h 1- h 2 = 4 m/s v x =v y= 3 m/stan θ合速度为: v B = 5 m/s物体从 B 到 C 过程中:m 1gr(1- cos θ)= 1m 1v C 2- 1m 1v B222v C 2F N - m 1 g = m 1 rF N =46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 F N = 46 N ,方向竖直向下.v y(3) 甲物体平抛运动时间: t = g = 0.4 s 平抛水平位移: x = v x t = 1.2 m > 0.7 m甲物体在车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a 1= μg = 2 m/s2甲物体在车上运动时间为:t 1= v 0- v x = 1 sa 1甲物体的对地位移: x =1+ v = 4 m12 (v 0 x )t 1a 2= μm 1g = 1 m/s 2甲物体在车上运动时,车的加速度为:1M甲离开车时,车对地的位移:2= 0.5 mx 2= a 2t 12车长为: L = 2(x 1- x 2)= 7 m车的位移为: s = x 2+ (x - l)= 1 m.4.如图 4 所示,光滑的水平面 AB(足够长 )与半径为 R = 0.8 m 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 BCD 在 B 点相切, D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 点的右侧等高地放置着一个长为 L = 20 m 、逆时针转动且速度为v = 10 m/s 的传送带.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拴接.甲的质量为m 1= 3 kg ,乙的质量为 m 2= 1 kg ,甲、乙均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固定乙球,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并可以通过 D 点,且过 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等于甲的重力.传送带与乙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6,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 2,甲、乙两物体可看做质点.图 4(1) 求甲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2) 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细线烧断后乙可以离开弹簧滑上传送带,求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3) 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求甲和乙能否再次在 AB 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时甲、乙的速度;若不会再次碰撞,请说明原因.答案(1)4 3 m/s (2)12 m (3)甲、乙会再次碰撞,碰撞时甲的速度为23 m/s ,方向水平向右,乙的速度为 6 3m/s ,方向水平向左解析(1) 甲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v 0,运动至 D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 1 2m 1 v 0 = m 1g ·2R +m 1v D ,22 在最高点 D ,由牛顿第二定律,v D 2 有 2m 1g = m 1 R联立解得: v 0= 4 3 m/s.(2) 甲固定,烧断细线后乙的速度大小为 v 乙 ,由能量守恒:E p =1m 1v 0 2=1m 2v 乙 2,2 2得 v 乙 = 12 m/s之后乙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μm 2g = m 2a得 a = 6 m/s 2乙的速度为零时,在传送带滑行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2v 乙s=2a= 12 m < 20 m即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12 m. (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后,设甲、乙速度大小分别为 v1、 v 2,甲、乙分离瞬间动量守恒: m1v1= m2v2甲、乙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121212E p= m1v0= m1v1+m2v2222解得: v1=2 3 m/s,v2= 6 3 m/s之后甲沿轨道上滑,设上滑最高点高度为h,12则2m1v1=m1gh得 h= 0.6 m< 0.8 m则甲上滑不到同圆心等高位置就会返回,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是v2=2 3 m/s乙滑上传送带,因v 2=6 3 m/s< 12 m/s,则乙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后向左匀加速.由对称性可知乙返回 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为v2=6 3 m/s故甲、乙会再次相撞,碰撞时甲的速度为 2 3 m/s,方向水平向右,乙的速度为 6 3 m/s,方向水平向左.。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座六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座六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干涉现象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 一点叠加时,其振幅相加而产生 的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干涉 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衍射现象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 孔时,会偏离直线传播路径而绕 到障碍物后面继续传播的现象。 衍射现象也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 。
偏振现象
光波是横波,其振动方向垂直于 传播方向。当光通过某些物质或 经过反射、折射后,其振动方向 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偏振 。偏振现象在光学仪器、光学通 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
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将粒子的运动分解为沿电场方向和垂直于电场方向的两个分运 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
分析粒子的受力情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如速度 、位移等。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动量守恒,并给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03
能量转化与损失
讨论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损失情况,包括动能、势能以及内能的变
化,解释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能损失最大的原因。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的特点和规律
阐述弹性碰撞中物体间无机械能损失,遵守动量守恒和机 械能守恒定律,给出弹性碰撞中两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式 。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 合力方向相同。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

第六章 动量 第三讲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第六章 动量 第三讲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s2 mv1=2mv2 Ff s1 = Ff s2 =
联立解得s1= 则s=s1 +s2 = ,s2 =
R.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拓展1】如图所示,固定有光滑圆弧轨道的小车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轨 拓展1 如图所示,
道足够长,其下端部分水平, 以某一水平初速度滑上小车, 道足够长,其下端部分水平,有一小滑块B以某一水平初速度滑上小车,滑块
第三讲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力的观点能量的观点动量的观点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e1e2e1ekep0eaeb0一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个观点对比公式fmaw合ek2ek1e2i合p2p1m1v1m2v2m1v1m2v2标矢量式矢量式标量式标量式矢量式矢量式关系瞬时关系始末二状态间的关系始末二状态间的关系始末二状态间的关系始末二状态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单个物体质点单个物体质点系统单个物体质点系统受力分析的着重点各力的大小和方向各力的做功情况各力的做功情况各力的冲量各力的大小和方向条件或适用范围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只有重力弹簧的弹力做功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不受外力或合力为零惯性参考系计算前要求求选定正方向采用表达式e1e2时要先确定参要先确定参考平面选定正方向选定正方向选用原则研究某一物体受力的瞬时作用时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如果涉及位移一般用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为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研究某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如果涉及时间一般用动量定理研究的对象为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用途求力加速度或有关其他的量求功力位移动能速率质量等求速率位移动能势能等求冲量力时间动量速度质量等求动量速度等二动量和能量综合应用常见模型二动量和能量综合应用常见模型1相互作用时间短系统动量守恒动能转化为内能

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强化五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强化五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2.模型特点 (1)在能量方面,由于弹簧的形变会具有弹性势能,系统的总动能将 发生变化,若系统所受的外力和除弹簧弹力以外的内力不做功,系统
机械能守恒. (2)在动量方面,系统动量守恒. (3)弹簧处于最长(最短)状态时两物体速度相等,弹性势能最大. (4)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例1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 kg、3 kg的滑块A、B位于光滑水平面上, 现使滑块A以4 m/s的速度向右运动,与左侧连有轻弹簧的滑块B发生
碰撞.求二者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滑块B的最大速度.
模型2 “滑块—木板”模型 模型特点 (1)当滑块和木板的速度相等时木板的速度最大,两者的相对位移也 最大. (2)系统的动量守恒,但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摩擦力与两者相对位 移的乘积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系统机械 能损失最大.
求: (1)小球从A点进入圆管轨道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沿圆弧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
例2 如图所示,两块相同平板P1、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 m.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物体P置 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2m且可看作质点.P1与P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 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与P2粘连在一 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与P2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专题强化五 动力学、动量和 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力学的三个基本观点:①动力学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 律);②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 定律);③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熟练应用三大观点分
析和解决综合问题是本专题要达到的目的.

物理模型: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物理模型: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模型/题型: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一.题型基础1.解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1)力的观点:运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题,可处理匀变速运动问题。

(2)能量观点: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3)动量观点:用动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Related to:模型/题型: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2.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3、动量和能量综合问题分析注意事项①.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矢量表达式,还可写出分量表达式;而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是标量表达式,绝无分量表达式。

②. 动量守恒及机械能守恒都有条件。

注意某些过程动量守恒,但机械能不守恒;某些过程机械能守恒,但动量不守恒;某些过程动量和机械能都守恒。

但机械能不守恒的过程,能量仍守恒。

③. 当两物体相互作用后具有相同速度时,相互作用过程损失的机械能最多。

4、利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解题的技巧①、若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应优先考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且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③、因为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都只考查一个物理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有关物理量间的关系,对过程的细节不予细究,这正是它们的方便之处。

特别对于变力做功问题,就更显示出它们的优越性。

三、典型例题1.(传送带模型-能量与动量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导轨MN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平齐,传送带两端长度L=4.0 m,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皮带以恒定速率v=3.0 m/s匀速转动,三个质量均为m=1.0 kg 的滑块A、B、C置于水平导轨上,开始时滑块B、C之间用细绳相连,其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滑块A以初速度v0=2.0 m/s向B运动,A与B正碰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因碰撞,连接B、C的细绳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滑块C脱离弹簧后以速度v C=2.0 m/s滑上传送带,并从右端滑出落至地面上的P点,已知滑块C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重力加速度取10 m/s2.(1)求滑块C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大小;(2)求滑块B、C用细绳相连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3)只要滑块A与滑块B碰撞前的速度v0不超过某一最大值,滑块C都能落至P点.当滑块A的初速度为该最大值时,滑块C滑上传送带时速度v′C多大?滑块C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多大?解析(1)滑块C滑上传送带后做加速运动,设发生的位移为x时,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根据动能定理:μmgx=12m(v2-v2C)解得:x=1.25 m<L即滑块C在传送带上先加速,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后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并从右端滑出,则滑块C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为v=3.0 m/s(2)设A、B碰撞后的速度为v1,A、B与C分离时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mv0=2mv12mv1=2mv2+mv C由动量守恒得E p+12×2mv21=12×2mv22+12mv2C解得E p=1.0 J(3)在题设条件下,滑块C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减速运动到传送带右端时,速度应当恰好等于传送带的速度v,据动能定理:-μmgL=12m(v2-v′2C) 解得v′C=5 m/s设滑块C在传送带上运动时间为t,因L=12(v+t′C)t 得t=1 s所以滑块C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为Q=μmg(L-vt)=2 J2. [2016·全国甲卷·35(2)]如图,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

高中物理-专题六第2课时 电学中的动量和能量问题

高中物理-专题六第2课时 电学中的动量和能量问题

第2课时电学中的动量和能量问题专题复习定位解决问题本专题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与解决电学综合问题。

高考重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在电学中的理解及应用;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决电场和磁场问题;电磁感应中的动量和能量问题。

题型难度本专题针对综合性计算题的考查,一般过程复杂,要综合利用电学知识、动量和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高考题型1电磁感应中的动量和能量问题类型1动量定理和能量观点的应用【例1】(2021·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如图1所示,CD、EF是两条水平放置的阻值可忽略的平行金属导轨,其左右端都与接有阻值为R的倾斜光滑轨道平滑连接,导轨间距都为d,在水平导轨的右侧存在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磁场区域的宽度为L1。

现将一阻值为r、质量为m的导体棒从右侧倾斜轨道上高h处由静止释放,导体棒最终停在距离磁场的左边界为L2处。

已知右侧倾斜轨道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且导体棒与水平导轨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1(1)通过导体棒的最大电流;(2)左侧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3)导体棒在水平导轨上运动的时间。

答案 (1)2Bd 2gh R +2r (2)R 2(R +2r )mg (h -μL 1-μL 2) (3)1μ2h g -2B 2d 2L 1μmg (R +2r )解析 (1)质量为m 的导体棒从倾斜轨道上h 高处由静止释放,刚进入磁场时速度最大,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12m v 2解得最大速度v =2gh产生的最大感应电动势E m =Bd v =Bd 2gh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通过导体棒的最大电流I m =E m R 2+r =2Bd 2gh R +2r 。

(2)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整个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Q =mgh -μmg (L 1+L 2)电阻R 中产生的焦耳热 Q R =R 2(R +2r )mg (h -μL 1-μL 2)。

高考物理专题——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专题——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第2讲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专题复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 高考命题方向 1.本讲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守恒的思想,领悟从守恒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从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物理观念:能量观念。

2.科学推理和论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和推理。

高考以创设较为复杂的运动情景为依托,强调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以及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进行分析和推理。

主要题型: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运动过程问题。

一、动力学方法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 速度公式:v =v 0+at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速度位移公式:v 2-v 20=2ax ,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表达式:F 合=ma ,加速度是联系受力和运动的桥梁。

二、能量观点1.动能定理(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表达式:W =12m v 22-12m v 21。

(3)应用技巧:如果一个物体有多个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的时候,可以对全过程和分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列式。

2.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者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3.功率表达式P=F v的应用(1)求v:由F牵-F阻=ma,P=F牵v,可求v=PF阻+ma。

(2)求v m:由P=F阻v m,可求v m=PF阻。

题型一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应用1.规律方法运动学的基本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知识和动能定理。

2.解题技巧如果涉及加速度、时间和受力的分析和计算,一般应用动力学方法解决;如果只涉及位移、功和能量的转化问题,通常采用动能定理分析。

核心素养微专题4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核心素养微专题4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二轮 ·物理
科学思维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1
二轮 ·物理
本专题为力学综合问题,涉及动力学、功能关系,解此类题目关键要做 好“五选择”: (1)当物体受到恒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且又涉及时间时,一般选择用 动力学方法解题。 (2)当涉及功、能和位移时,一般选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 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解题,题目中出现相对位移时,应优先选择能量守 恒定律。
不改变 A 的速度大小,所以无论此碰撞是否发生,A 在时间 t 内的路程
sA 都可表示为
sA=vAt-12at2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sA=1.75 m,sB=0.25 m

7
二轮 ·物理
这表明在时间 t 内 A 已与墙壁发生碰撞,但没有与 B 发生碰撞,此时 A
位于出发点右边 0.25 m 处,B 位于出发点左边 0.25 m 处,两物块之间的
12
二轮 ·物理
(3)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动,或沿光滑的曲面下滑,还有不计阻力的抛 体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碰撞过程、子弹打击木块、不受其他外力作 用的两物体相互作用问题,一般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 (4)含摩擦生热的问题,一般考虑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13
二轮 ·物理
[应用提升练] 1.如图所示,一质量m1=0.45 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 车顶右端放一质量m2=0.5 kg的小物块,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小物块与 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有一质量m0=0.05 kg的子弹以v0=100 m/s的水平速度射中小车左端,并留在车中,子弹与车相互作用时间很 短。g取10 m/s2,求: (1)子弹刚刚射入小车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1; (2)要使小物块不脱离小车,小车的最小长度。

专题5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专题5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一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kg的小车,小车右端固定一水平轻质弹簧,弹簧左端连接一质量为m0=1kg的物块,物块与上表面光滑的小车一起以v0=5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4kg的小球发生弹性碰撞,若碰撞时间极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求:(1)碰撞结束时,小车与小球的速度;(2)从碰后瞬间到弹簧被压至最短的过程,弹簧弹力对小车的冲量大小。

2.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二动量和动能观点的综合应用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4.0kg的平板车,车的上表面是一段长L=1.5m的粗糙水平轨道,水平轨道左侧连一半径R=0.25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在O’处相切。

现将一质量m=1.0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平板车的右端以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滑上平板车,小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物块恰能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A。

求:(1)小物块滑上平板车的初速度v0的大小;(2)小物块与车最终相对静止时,它距O’点的距离。

2.如图所示,小球A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

物块B和C的质量分别为5m和3m,B与C用轻弹簧栓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B物块位于O点正下方。

现拉动小球使细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物块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上升到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ℎ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题一 动量定理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1.动量定理公式:Ft =p ′-p 说明:(1)F 为合外力 ①恒力,求Δp 时,用Δp =Ft②b.变力,求I 时,用I =Δp =m v 2-m v 1③牛顿第二定律的第二种形式:合外力等于动量变化率 ④当Δp 一定时,Ft 为确定值:F =Δptt 小F 大——如碰撞;t 大F 小——缓冲(2)等式左边是过程量Ft ,右边是两个状态量之差,是矢量式.v 1、v 2是以同一惯性参照物为参照的.Δp 的方向可与m v 1一致、相反或成某一角度,但是Δp 的方向一定与Ft 一致. 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若其中涉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的问题,应选用动能定理;若涉及加速度的问题,只能选用牛顿第二定律.例1 据统计人在运动过程中,脚底在接触地面瞬间受到的冲击力是人体自身重力的数倍.为探究这个问题,实验小组同学利用落锤冲击的方式进行了实验,即通过一定质量的重物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地面来模拟人体落地时的情况.重物与地面的形变很小,可忽略不计.g 取10 m/s 2.下表为一次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1)请你选择所需数据,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重物受到地面的最大冲击力时的加速度大小;②在重物与地面接触过程中,重物受到的地面施加的平均作用力是重物所受重力的多少倍. (2)如果人从某一确定高度由静止竖直跳下,为减小脚底在与地面接触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可采取什么具体措施,请你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 (1)①重物受到最大冲击力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a =F m -mg m解得a =90 m/s 2②重物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mgh =12m v 2重物与地面接触前瞬时的速度大小v 1=2gH 重物离开地面瞬时的速度大小v 2=2gh重物与地面接触过程,重物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 ,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由动量定理:(F -mg )t =m v 2-m (-v 1) 解得F =510 N ,故Fmg=6因此重物受到的地面施加的平均作用力是重物所受重力的6倍.(2)可以通过增加人与地面接触时间来减小冲击力(如落地后双腿弯曲),由动量定理Ft =Δm v 可知,接触时间增加了,冲击力F 会减小. 答案 (1)①90 m/s 2 ②6倍 (2)见解析 变式训练1.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 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 (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 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量,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A.m 2gh t +mgB.m 2ght -mgC.m gh t +mgD.m gh t-mg答案 A解析 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得人下降h 距离时的速度为v =2gh ,在t 时间内对人由动量定理得(F -mg )t =m v ,解得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为F =m 2ght+mg ,A 项正确.2.一质量为0.5 kg 的小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 点,距离A 点5 m 的位置B 处是一面墙,如图1所示.物块以v 0=9 m/s 的初速度从A 点沿AB 方向运动,在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7 m/s ,碰后以6 m/s 的速度反向运动直至静止.g 取10 m/s 2.图1(1)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碰撞时间为0.05 s ,求碰撞过程中墙面对物块平均作用力的大小F ; (3)求物块在反向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 答案 (1)0.32 (2)130 N (3)9 J解析 (1)对小物块从A 运动到B 处的过程中 应用动能定理-μmgs =12m v 2-12m v 2代入数值解得μ=0.32(2)取向右为正方向,碰后滑块速度v ′=-6 m/s 由动量定理得:F Δt =m v ′-m v 解得F =-130 N其中“-”表示墙面对物块的平均作用力方向向左. (3)对物块反向运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得 -W =0-12m v ′2解得W =9 J.考题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1.动量守恒定律(1)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或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动量守恒条件:①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②近似守恒: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外力的冲量近似为零,或外力的冲量比内力冲量小得多.③单方向守恒:合外力在某方向上的分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应用要注意的三性(1)矢量性:在一维运动中要选取正方向,未知速度方向的一律假设为正方向,带入求解.(2)同时性:m1v1和m2v2——作用前的同一时刻的动量m1v1′和m2v2′——作用后的同一时刻的动量(3)同系性:各个速度都必须相对于同一个惯性参考系.定律的使用条件:在惯性参考系中普遍适用(宏观、微观、高速、低速)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时,应选用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能量关系分析解决.例2如图2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0.5 m,物块A以v0=6 m/s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上P处静止的物块B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0.1 m,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A、B的质量均为m=1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A、B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图2(1)求A 滑过Q 点时的速度大小v 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 (2)若碰后AB 最终停止在第k 个粗糙段上,求k 的数值; (3)求碰后AB 滑至第n 个(n <k )光滑段上的速度v n 与n 的关系式. 解析 (1)从A →Q 由动能定理得 -mg ·2R =12m v 2-12m v 2解得v =4 m/s >gR = 5 m/s在Q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 v 2R解得F =22 N.(2)A 撞B ,由动量守恒得m v 0=2m v ′ 解得v ′=v 02=3 m/s设摩擦距离为x ,则-2μmgx =0-12·2m v ′2解得x =4.5 m 所以k =xL=45.(3)AB 滑至第n 个光滑段上,由动能定理得 -μ·2mgnL =12·2m v 2n -12·2m v ′2所以v n =9-0.2n m/s (n <45). 答案 (1)4 m/s 22 N (2)45 (3)v n =9-0.2n m/s (n <45) 变式训练3.如图3,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B 、C 位于同一直线上,A 位于B 、C 之间.A 的质量为m ,B 、C 的质量都为M ,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 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 和M 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 只与B 、C 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图3答案 (5-2)M ≤m <M解析 设A 运动的初速度为v 0,A 向右运动与C 发生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v 1+M 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20=12m v 21+12M v 22 可得v 1=m -M m +M v 0,v 2=2m m +M v 0要使得A 与B 能发生碰撞,需要满足v 1<0,即m <M A 反向向左运动与B 发生碰撞过程,有 m v 1=m v 3+M v 4 12m v 21=12m v 23+12M v 24 整理可得v 3=m -M m +M v 1,v 4=2m m +M v 1由于m <M ,所以A 还会向右运动,根据要求不发生第二次碰撞,需要满足v 3≤v 2 即2mm +M v 0≥m -M m +M v 1=(m -M m +M )2v 0整理可得m 2+4Mm ≥M 2 解方程可得m ≥(5-2)M 另一解m ≤-(5+2)M 舍去所以使A 只与B 、C 各发生一次碰撞,须满足 (5-2)M ≤m <M .考题三 电学中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系统化思维方法,就是根据众多的已知要素、事实,按照一定的联系方式,将其各部分连接成整体的方法.(1)对多个物理过程进行整体思维,即把几个过程合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如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比较复杂的运动.(2)对多个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思维,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物体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如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就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或系统).例3 如图4所示,直角坐标系xOy 位于竖直平面内,x 轴与绝缘的水平面重合,在y 轴右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和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 2=8×10-3 kg 的不带电小物块静止在原点O ,A 点距O 点l =0.045 m ,质量m 1=1×10-3 kg 的带电小物块以初速度v 0=0.5m/s 从A 点水平向右运动,在O 点与m 2发生正碰并把部分电量转移到m 2上,碰撞后m 2的速度为0.1 m/s ,此后不再考虑m 1、m 2间的库仑力.已知电场强度E =40 N/C ,小物块m 1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取g =10 m/s 2,求:图4(1)碰后m 1的速度;(2)若碰后m 2做匀速圆周运动且恰好通过P 点,OP 与x 轴的夹角θ=30°,OP 长为l OP =0.4 m ,求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3)其他条件不变,若改变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使m 2能与m 1再次相碰,求B ′的大小. 解析 (1)设m 1与m 2碰前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 -μm 1gl =12m 1v 21-12m 1v 20代入数据解得:v 1=0.4 m/sv 2=0.1 m/s ,m 1、m 2正碰,由动量守恒有: m 1v 1=m 1v 1′+m 2v 2代入数据得:v 1′=-0.4 m/s ,方向水平向左 (2)m 2恰好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qE =m 2g 得:q =2×10-3 C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设物块m 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q v 2B =m 2v 22R轨迹如图,由几何关系有:R =l OP 解得:B =1 T(3)当m 2经过y 轴时速度水平向左,离开电场后做平抛运动,m 1碰后做匀减速运动. m 1匀减速运动至停止,其平均速度大小为: v =12|v 1′|=0.2 m/s>v 2=0.1 m/s ,所以m 2在m 1停止后与其相碰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μm 1g =m 1a m 1停止后离O 点距离:s =v 1′22a则m 2平抛的时间:t =sv 2平抛的高度:h =12gt 2设m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有: R ′=12h由q v 2B ′=m 2v 22R ′,联立得:B ′=0.25 T答案 (1)-0.4 m/s ,方向水平向左 (2)1 T (3)0.25 T 变式训练4.如图5所示,C 1D 1E 1F 1和C 2D 2E 2F 2是距离为L 的相同光滑导轨,C 1D 1和E 1F 1为两段四分之一的圆弧,半径分别为r 1=8r 和r 2=r .在水平矩形D 1E 1E 2D 2内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导体棒P 、Q 的长度均为L ,质量均为m ,电阻均为R ,其余电阻不计,Q 停在图中位置,现将P 从轨道最高点无初速度释放,则:图5(1)求导体棒P 进入磁场瞬间,回路中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2)若P 、Q 不会在轨道上发生碰撞,棒Q 到达E 1E 2瞬间,恰能脱离轨道飞出,求导体棒P 离开轨道瞬间的速度;(3)若P 、Q 不会在轨道上发生碰撞,且两者到达E 1E 2瞬间,均能脱离轨道飞出,求回路中产生热量的范围.答案 (1)2BL grR ,方向逆时针 (2)3gr(3)3mgr ≤Q ≤4mgr解析 (1)导体棒P 由C 1C 2下滑到D 1D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mgr 1=12m v 2D ,v D =4gr 导体棒P 到达D 1D 2瞬间:E =BL v D 回路中的电流I =E 2R =2BL gr R方向逆时针(2)棒Q 到达E 1E 2瞬间,恰能脱离轨道飞出,此时对Q :mg =m v 2Qr 2,v Q =gr设导体棒P 离开轨道瞬间的速度为v P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 v D =m v P +m v Q 代入数据得,v P =3gr(3)由(2)知,若导体棒Q 恰能在到达E 1E 2瞬间飞离轨道,P 也必能在该处飞离轨道.根据能量守恒,回路中产生的热量:Q 1=12m v 2D -12m v 2P -12m v 2Q =3mgr 若导体棒Q 与P 能达到共速v ,回路中产生的热量最多,则根据动量守恒: m v D =(m +m )v ,v =2gr回路中产生的热量:Q 2=12m v 2D -12(m +m )v 2=4mgr 综上所述,回路中产生热量的范围是3mgr ≤Q ≤4mgr .专题规范练1.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左端有一顶端高为h 的光滑圆弧形轨道,圆弧的底端与桌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圆轨道MNP ,其形状为半径R =0.8 m 的圆环剪去了左上角135°后剩余的部分,MN 为其竖直直径,P 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也为R .一质量m =0.4 kg 的物块A 自圆弧形轨道的顶端静止释放,到达圆弧形轨道底端恰与一停在圆弧底端水平桌面上质量也为m 的物块B 发生弹性正碰(碰撞过程没有机械能的损失),碰后物块B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6t -2t 2(关系式中所有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物块B 飞离桌面后恰由P 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图1(1)BP 间的水平距离x BP ;(2)判断物块B 能否沿圆轨道到达M 点; (3)物块A 由静止释放的高度h . 答案 (1)4.1 m (2)不能 (3)1.8 m解析 (1)设碰撞后物块B 由D 点以初速度v D 做平抛运动,落到P 点时其竖直速度为v y =2gR 同时v yv D=tan 45°,解得v D =4 m/s设平抛用时为t ,水平位移为x ,则有R =12gt 2x =v D t解得x =1.6 m物块B 碰后以初速度v 0=6 m/s ,加速度大小 a =-4 m/s 2减速到v D ,则BD 间的位移为x 1=v 2D -v 202a=2.5 m故BP 之间的水平距离x BP =x +x 1=4.1 m(2)若物块B 能沿轨道到达M 点,在M 点时其速度为v M ,则有12m v 2M -12m v 2D =-22mgR设轨道对物块的压力为F N ,则F N +mg =m v 2MR解得F N =(1-2)mg <0,即物块不能到达M 点. (3)对物块A 、B 的碰撞过程,有: m A v A =m A v A ′+m B v 0 12m A v 2A =12m A v A ′2+12m B v 20 解得:v A =6 m/s设物块A 释放的高度为h ,则 mgh =12m v 2A , 解得h =1.8 m2.如图2所示为过山车简易模型,它由光滑水平轨道和竖直面内的光滑圆形轨道组成,Q 点为圆形轨道最低点,M 点为最高点,圆形轨道半径R =0.32 m.水平轨道PN 右侧的水平地面上,并排放置两块长木板c 、d ,两木板间相互接触但不粘连,长木板上表面与水平轨道PN 平齐,木板c 质量m 3=2.2 kg ,长L =4 m ,木板d 质量m 4=4.4 kg.质量m 2=3.3 kg 的小滑块b 放置在轨道QN 上,另一质量m 1=1.3 kg 的小滑块a 从P 点以水平速度v 0向右运动,沿圆形轨道运动一周后进入水平轨道与小滑块b 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碰后a 沿原路返回到M 点时,对轨道压力恰好为0.已知小滑块b 与两块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0=0.16,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图2(1)求小滑块a 与小滑块b 碰撞后,a 和b 的速度大小v 1和v 2;(2)若碰后滑块b 在木板c 、d 上滑动时,木板c 、d 均静止不动,c 、d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至少多大?(木板c 、d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3)若不计木板c 、d 与地面间的摩擦,碰后滑块b 最终恰好没有离开木板d ,求滑块b 在木板c 上滑行的时间及木板d 的长度.答案 (1)4 m/s 5.2 m/s (2)0.069 (3)1 s 1.4 m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小滑块a 碰后返回到M 点时:m 1v 2M R=m 1g 小滑块a 碰后返回到M 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m 1v 21=12m 1v 2M +m 1g (2R ) 代入数据,解得:v 1=4 m/s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小滑块a 、b 碰撞前后:动量守恒:m 1v 0=-m 1v 1+m 2v 2机械能守恒:12m 1v 20=12m 1v 21+12m 2v 22 代入数据,解得:v 0=9.2 m/s ,v 2=5.2 m/s(2)若b 在d 上滑动时d 能静止,则b 在c 上滑动时c 和d 一定能静止μ(m 2+m 4)g >μ0m 2g解得μ>m 2m 2+m 4μ0≈0.069 (3)小滑块b 滑上长木板c 时的加速度大小:a 1=μ0g =1.6 m/s 2此时两块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 2=μ0m 2m 3+m 4g =0.8 m/s 2 令小滑块b 在长木板c 上的滑行时间为t ,则:时间t 内小滑块b 的位移x 1=v 2t -12a 1t 2 两块长木板的位移x 2=12a 2t 2 且x 1-x 2=L解得:t 1=1 s 或t 2=103s(舍去) b 刚离开长木板c 时b 的速度v 2′=v 2-a 1t 1=3.6 m/sb 刚离开长木板c 时d 的速度v 3=a 2t 1=0.8 m/sd 的长度至少为x :由动量守恒可知:m 2v 2′+m 4v 3=(m 2+m 4)v解得:v =2 m/sμ0m 2gx =12m 2v 2′2+12m 4v 23-12(m 2+m 4)v 2解得:x =1.4 m3.如图3所示,两个圆形光滑细管在竖直平面内交叠,组成“8”字形通道,在“8”字形通道底端B 处连接一内径相同的粗糙水平直管AB .已知E 处距地面的高度h =3.2 m ,一质量m =1 kg 的小球a 从A 点以速度v 0=12 m/s 的速度向右进入直管道,到达B 点后沿“8”字形轨道向上运动,到达D 点时恰好与轨道无作用力,直接进入DE 管(DE 管光滑),并与原来静止于E 处的质量为M =4 kg 的小球b 发生正碰(a 、b 均可视为质点).已知碰撞后a 球沿原路返回,速度大小为碰撞前速度大小的13,而b 球从E 点水平抛出,其水平射程s =0.8 m.(g =10 m/s 2)图3(1)求碰后b 球的速度大小;(2)求“8”字形管道上下两圆的半径r 和R ;(3)若小球a 在管道AB 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为定值,请判断a 球返回到BA 管道时,能否从A 端穿出?答案 (1)1 m/s (2)0.9 m 0.7 m (3)不能解析 (1)b 球离开E 点后做平抛运动h =12gt 2,s =v b t ,解得v b =1 m/s (2)a 、b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有:m v a =-m ×13v a +M v b 解得v a =3 m/s碰前a 在D 处恰好与轨道无作用力,则有:mg =m v 2a rr =0.9 mR =h -2r 2=0.7 m (3)小球从B 到D ,机械能守恒:12m v 2B =12m v 2a+mgh 解得:12m v 2B=36.5 J 从A 到B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f =12m v 2B -12m v 20解得:W f =35.5 J从D 到B ,机械能守恒:12m (v a 3)2+mgh =12m v B ′2 解得:12m v B ′2=32.5 J<W f 所以,a 球返回到BA 管道中时,不能从A 端穿出.4.如图4所示,整个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经过桌边的虚线PQ 与桌面成45°角,其上方有足够大的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绝缘小球,A 球对桌面的压力为零,其质量为m ,电量为q ;B 球不带电且质量为km (k >7).A 、B 间夹着质量可忽略的火药.现点燃火药(此时间极短且不会影响小球的质量、电量和各表面的光滑程度).火药炸完瞬间A 的速度为v 0.求:图4(1)火药爆炸过程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2)A 球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3)若一段时间后A 、B 在桌上相遇,求爆炸前A 球与桌边P 的距离.答案 (1)k +12k m v 20 (2)3πm 2qB (3)2k -2-3π2(k +1)·m v 0qB解析 (1)设爆炸之后B 的速度大小为v B ,选向左为正方向,在爆炸前后由动量守恒可得:0=m v 0-km v BE =12m v 20+12km v 2B =k +12km v 20 (2)由A 球对桌面的压力为零可知重力和电场力等大反向,故A 球进入电场中将会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T =2πm qB有几何知识可得: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了34个圆周 则t 2=3πm 2qB(3)由0=m v 0-km v B 可得:v B =v 0k由q v 0B =m v 20R 知,R =m v 0qB设爆炸前A 球与桌边P 的距离为x A ,爆炸后B 运动的位移为x B ,时间为t B则t B =x A v 0+t 2+R v 0,x B =v B t B 由图可得:R =x A +x B联立上述各式解得:x A =2k -2-3π2(k +1)·m v 0q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