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一、总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德育工作指南。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放在首位,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德育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坚持家校社协同。
加强家校合作,发挥社会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
5. 坚持分层分类指导。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规律,分层分类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自觉的法治意识,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成为具有以下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3)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4)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5)具备基本的法治素养,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6)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 学段目标(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工作计划小学6篇
德育工作计划小学6篇德育工作计划小学 1一、德育工作内容以德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及《小学德育纲要》“三规”教育为主要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责任意识为重点;以教会学生做人为根本归宿;以班主任工作评价,争创优秀班集体、特色班集体,争当优秀小学生为主要措施。
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德育目标主体化;德育形式多样化;德育内容具体化;德育方法高效化。
二、德育工作的思路:1、建设一支队伍:加强师德教育,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德育队伍。
2、贯穿一个主旋律: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强化一项工作:加强对学生日常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4、建立一片基地:充分挖掘本地的德育资源,建好德育基地,开展社区活动。
5、开展一系列活动:即班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6、营造一个环境: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7、树立一批典型: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班队干部和学生。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拓宽德育思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1、定期研究德育工作,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检查、督查、评估;审核德育工作计划及总结。
2、规范德育工作档案材料,迎接校内外各项工作检查。
3、继续实行班主任例会制度,总结工作、组织学习、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4、继续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做到科学评价,公正公开。
5、开展班主任工作计划及班主任论文、案例交流活动。
6、期末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
(二)狠抓班风建设,争创优秀班集体。
1、建立、完善德育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班风、校风的形成。
2、每日对各班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比。
根据检查、评比,确定评价等级。
3、争创特色班集体。
每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于学期初制定计划,班集体在某一方面成绩突出者,学校在学期末进行表彰。
4、每月底检查班队会质量,做到专时专用,单周上班会,双周上队会。
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德育的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德育内容则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
德育任务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德育内容则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一)小学德育的任务学校德育的任务应当是努力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造个体的幸福生活。
这一品德素养包括道德、思想和政治品质等等。
在现阶段的中国,适应社会发展,当然首先是要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但是德育任务中对教育对象个体生活幸福目标的关心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当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辩证理解。
关于小学德育的任务,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所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是这样表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小学德育纲要》也规定我国小学德育的任务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德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
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
依据这一层次划分,我国小学德育内容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
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德育理念与目标(一)德育理念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道德品质、行为规范、责任意识的小学生为宗旨。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风貌。
4. 培养学生具备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
二、德育内容(一)道德教育1. 家庭美德: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关爱兄弟姐妹。
2. 学校美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
3. 社会美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二)行为教育1. 生活习惯:养成健康作息、讲究卫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 学习习惯:养成勤奋好学、专心致志、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社交礼仪:学会礼貌待人、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
(三)心理健康教育1. 自我认识: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2. 情绪管理: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 人际交往:学会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德育途径与措施(一)课堂教学1.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
2. 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校园活动1. 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2. 举办德育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养成。
(三)家庭教育与社会实践1. 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德育评价与反馈(一)德育评价1. 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2. 定期开展德育评价,关注学生德育发展的过程与成果。
(二)反馈与改进1. 及时反馈德育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不足,提高德育水平。
2. 根据德育评价结果,调整德育工作策略,提高德育效果。
四、德育队伍建设(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德育工作的意义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
德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人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智力、体魄、美育等方面,并以德育为主导,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品质,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格力量和社会责任感。
二、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课程素养培养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公民、法治、国防、文化、生态环保、健康等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实施德育核心内容的重要途径。
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应当有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素养培养计划。
中小学教育要注重教育学生知道,养成道德、法治乃至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在于养成个人良好品德和全面素质的习惯。
要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善待他人、热爱祖国、有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好习惯和品质。
(二)教师德育和管理教师作为中小学校的重要管理者和传播者,要先行德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除学科课程培养外,还包括教师生涯发展与教学指导。
教育管理者要及时对教师的德育反应与行为进行评估,以便确定应采取什么策略来加强德育工作。
(三)家校合作与社会互动家长在子女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注重加强教育信息共享,提供更多的育人知识和指导,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协作与合作。
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与和谐建设,为学生活动提供更开放和公平的环境。
三、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一)德育活动德育活动可以是义务考察、演讲比赛、文艺比赛、运动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德育教育要注重学生制定目标、培养习惯、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教育。
(二)专业培训德育中的专业培训是指通过学习培训班,在总体上掌握德育工作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并了解现代教育管理手段而获得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德育基础、德育管理、德育教材等方面。
(三)请人讲座请人讲座既可以是教育精英,也可以邀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人士。
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内容
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德育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它是相对于政治课、语文课而言的。
德育是指在中小学教育中,以思想品德课和与思想品德课相关的科目为主的教育,它涵盖了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
德育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既包括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政治课教学、班主任工作,也包括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又有自身的特点,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通过这种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系统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念。
因此,可以说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所以说德育有两大主要内容: 1、智育2、体育。
思想品德是德育的灵魂。
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社会阅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缺乏持久性,甚至在某些时候出现反复的情况。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适当地采用变化方式的原则进行“矫枉过正”。
但“矫枉过正”也要把握好尺度。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沿着健康的轨迹前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过程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
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和校风是一种无声的德育力量,校园精神是一种隐性的德育力量,班级舆论是一种集体性的德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何况还有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呢!因此,只有全社会都重视德育,德育才能收到实效。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所以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3、德育过程是在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
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其具体的实施,应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来设计和开展。
4、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其目的性表现为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层次上的目的性。
它应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目标制定具体的目标和内容,确定适宜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包括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包括一、总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包括,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指南明确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德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 坚持实践育人。
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德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坚持协同育人。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注重德育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坚持依法治教。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德育工作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德育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工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2)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3)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具备自我调节和抗挫折能力;(4)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追求真善美,培养高雅情趣,充实精神生活;(5)具有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是什么意思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
在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习惯。
德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时期,德育内容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人格品质,如诚实守信、宽容礼貌、勤奋好学、友爱互助等。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活动和榜样引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培养社会责任感
德育内容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阶段,德育内容还应注重培养学
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时间管理能力和情绪管理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要求。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德育内容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品质。
总的来说,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
品德和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主要是
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主要是在小学阶段,德育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往往在这个阶段形成和巩固。
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培养基本道德素养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道德教育的时期,学校和家庭都要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
包括尊敬长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准则,以及要有责任感和爱心等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学校和家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守时、讲卫生、尊敬师长等。
通过长期的培养和引导,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社会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大舞台,小学阶段德育也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互相帮助,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独立自主和创新意识在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创新意识。
学校和家庭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和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激发其创新潜力和独立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拥有坚强的内心和积极的进取心。
结语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学校和家庭都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长期的耕耘和教育,才能让学生在德育领域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和健康人格的有益社会成员。
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添砖加瓦,铸就他们美好的未来。
小学德育工作常规
小学德育工作常规
小学德育工作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
2. 开展品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品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责任、勇气等品质,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
德判断和行为方向。
3. 加强班级管理和交流: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单位,要加强班级管理,定
期开展班级会议,引导学生展开意见交流和合作共建活动,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4.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冲突: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冲突管理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理性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处
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
5.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
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开展家长会议
和家访活动,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情况,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
习惯。
以上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些常规,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和落实。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内容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中小学德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措施。
首先,中小学德育内容应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校应当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和公德心,使他们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
其次,中小学德育内容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心理抵抗力,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另外,中小学德育内容应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学校应当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中小学德育内容还应涵盖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懂得自我保护、预防意外,同时也要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最后,中小学德育内容还应包括身体素质和健康教育。
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让他们养成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习惯,从小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总之,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设计应当全面、系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希望学校和教育部门能够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内容的制定和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学习内容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学习内容一、德育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学习内容的第一个方面是了解德育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德育的基本理念包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
而德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初级道德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健全的人格结构和全面发展的人格特点。
二、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学习内容的第二个方面是了解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
这包括德育工作的领导机构、德育工作的组织方式、德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等。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通过班级德育委员会、班主任、德育工作会议等途径开展德育工作,并学习如何组织德育活动,如读书分享、社区服务等。
三、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学习内容的第三个方面是了解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
这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尊重他人、守信用、互帮互助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如自律、勤奋、独立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精神风貌,如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主动学习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结构和全面发展的人格特点,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等。
四、德育工作的评价方法和途径学习内容的第四个方面是了解德育工作的评价方法和途径。
德育工作的评价方法包括考查测验、心理测试等途径,适用于对学生成果的评估。
德育工作的评价途径包括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途径,通过多方参与来评价学生的德育成果。
五、德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理论知识学习内容的第五个方面是了解德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理论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法律法规,了解学生权益保护、校园安全等相关政策,同时也需要学习有关德育工作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等。
六、德育工作的最佳实践案例学习内容的第六个方面是了解德育工作的最佳实践案例。
学生可以学习一些成功的德育工作经验,并从中汲取启示和借鉴。
这些案例包括学校德育工作的典型经验、优秀班集体的德育实践等。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并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在什么中得以体现
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在什么中得以体现
在小学阶段,德育内容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教育教学工
作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1. 课堂教育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德育内容在课堂教育中得以充分体现。
教师通过
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和课程,教导学生尊重师长、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道德规范。
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2. 学校文化
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其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学校的校训、校风、校规等,都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合作共赢、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
3. 社会实践
小学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社会中,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德育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小学德育的成功至关重要。
家长在孩
子成长过程中要做好榜样,教导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
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才能培养品德高尚的小学生。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主要在课堂教育、学校文化、社会实践和家庭
教育中得以全面展现。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少年。
小学各年级具体德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具体德育内容1、道德教育①关爱父母,不惹父母生气,学会感恩。
②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
③友爱同学,同学有困难能关心帮助。
④爱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⑤不浪费粮食,节约水电。
⑥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文明用语和体态语言。
⑦讲卫生、爱清洁。
⑧喜欢读科技书,爱观察周围事物,经常提问题。
爱动手做简单的小制作。
2、法纪教育内容①知道交通规则的主要内容,遵守交通规则。
②关心自己,关爱生命。
遇到坏人和危险,会打报警电话。
③遵守学校常规。
上课遵守纪律,课间休息不追跑,右行礼让,游戏活动守秩序,站队快、静、齐。
3、心理教育内容①喜欢各学科的学习内容,乐于动脑,能欣赏自己的学习成绩。
②按时上学,上课注意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敢于提问。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认真检查,写完作业再玩。
③诚实,不说谎,有错误能承认,并及时改正。
④做事认真,有始有终。
⑤鼓励学生要活泼,大方,不胆怯。
⑥健康、愉快的生活。
注意饮食卫生,不挑食。
坐立走姿势正确。
4、思想教育内容①热爱集体,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能为集体做事。
②爱惜粮食,爱惜学习和生活用品,不乱扔、不损坏。
③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
5、政治教育内容①认识国旗、国徽和祖国的版图。
知道国旗、国徽代表国家,应当尊重国旗、国徽,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②尊敬国旗、国徽。
升国旗肃立,敬礼,会唱国歌,态度严肃,有感情。
③热爱家乡,愿意为美化家乡做些事。
④了解队的知识。
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爱护红领巾,会唱队歌、会敬队礼,愿意参加小队活动。
①体贴父母,记住父母生日,能分担部分家务。
知道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懂得父母、教师劳动的艰辛和伟大。
②尊重老师的劳动,主动接受他们的正确教导。
③尊重长辈,乐于帮助老年人。
④有爱心,乐于帮助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
⑤友爱同学,团结合作,宽容。
⑥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助做。
⑦学习认真努力,遇到困难尽力克服,有好的方法和态度。
⑧热爱科学,积极参加科技活动。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小学德育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2、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第二节 小学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2007年5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国家教育事 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主要任务第一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一条即是‚切实加强德育工作‛。要求‚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多种形式地开 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 成教育,继续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 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不同年龄阶段德育侧重点不同, 小学阶段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 惯为主; 初中阶段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主;
高中阶段侧重进行政治观点和人生观、世 界观的教育。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学德育的任务
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 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 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这 是小学阶段德育的中心任务。 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 能力。
2004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若干意见》(中央8号文),5月10日中 央又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 就新形势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 了重大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作了 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坚持把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
德育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政 治、思想、品德等方面素养的教育目标; 德育内容则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 与规范,是用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经 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 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 德育任务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 现;德育内容则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 的具体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德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
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
依据这一层次划分,我国小学德育内容的重点具体说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
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
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
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
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
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
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
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
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
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
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
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
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小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
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