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院关于毒品犯罪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毒品犯罪案件审判疑难问题的调研及建议
关于毒品犯罪案件审判疑难问题的调研及建议“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这十二个字是毒品危害的高度概括。
我国历来对打击毒品犯罪持高压态势,然而毒品犯罪属于高智能犯罪,嫌疑人总是千方百计掩盖、毁灭罪证,除现场抓获外,不少案件往往由于毒资不存在或被告人矢口否认,审查认定证据困难。
下面笔者就结合所在的基层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实际,对司法实践中处理该类案件存在的问题浅谈一二,并提出一点建议。
一、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所在基层法院近五年的毒品犯罪案件受理及审结情况表)从以上统计情况可以得出,虽慑于较为严厉的刑罚制裁,毒品犯罪案件的数量有所下降,但由于新情况的出现及法律规定的模糊,导致司法实务中存在对量刑具有重大影响的毒品归属难以确定和定罪等法律适用不一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1、对毒品归属的认定上,证据较为单一贩毒分子为逃避打击往往采取“人货分离”的方式藏匿毒品。
实践中对于一些贩毒人员在公安机关查获毒品后,都能如实承认其归属,然而对于一些毒品再犯,即使查获了毒品,因其矢口否认,很难认定其归属。
笔者曾经接触过这样的案例,公安机关在贩毒者登记的旅馆住处查获毒品后,该贩毒者在侦查阶段的九次供述很稳定,均说明毒品归其所有,公安机关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收集相关证据来佐证,导致案件在审理阶段,被告人当庭否认毒品系其所有,因不能排除他人所有的可能,导致承办人在认定毒品归属上陷入两难境地,最终依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对查获毒品的归属未做认定。
2、对持有毒品人“主观上明知”的尺度较难把握。
鉴于毒品犯罪是故意犯罪,根据犯罪构成理论,毒品犯罪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必须是主观上明知其行为违反我国《刑法》规定的禁止性行为,才能构成相关的毒品犯罪。
然而,我国法律对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明知没有具体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对“主观上明知”的把握尺度不一致,给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明知留下了较大的争议空间,也给一些贩毒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关于毒品犯罪调研报告
关于毒品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毒品犯罪是一种严重犯罪行为,对社会治安和个人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毒品犯罪的现状以及相关因素,本报告对毒品犯罪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旨在提供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有关毒品犯罪应对措施的参考。
二、调研方法为了准确了解毒品犯罪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调研方法:1.数据收集:从相关政府部门、警方和研究机构获取相关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
2.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并以匿名的方式发放给受访者,获取受访者对毒品犯罪的认知和意见。
3.参观实地:前往警方机构和戒毒所,亲身了解毒品犯罪的处理和预防工作。
三、毒品犯罪的定义与分类毒品犯罪是指涉及毒品的非法行为,包括贩毒、吸毒、制造毒品等。
根据涉及的毒品类型和行为特点,我们将毒品犯罪分为以下几类:1.贩毒犯罪:指非法贩卖毒品的行为,包括原料药物、成品毒品以及相关器具等。
2.吸毒犯罪:指非法使用毒品的行为,包括吸食、注射、吸烟等各种方式。
3.制造毒品犯罪:指非法制造毒品的行为,包括合成、提炼及加工毒品的过程。
4.走私犯罪:指跨国或跨区域非法运输毒品的行为。
5.涉众犯罪:指毒品犯罪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包括盗窃、抢劫、伤害等。
四、毒品犯罪的现状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和资料,以下是毒品犯罪的现状:1.毒品贩卖活动普遍存在,涉及范围广泛。
贩毒分子利用各种渠道将毒品销售给吸毒人员。
2.吸毒人员数量增加。
各种毒品的滥用导致吸毒人员不断增加,特别是年轻人群体中的吸毒问题日益严重。
3.毒品制造技术不断更新。
毒品制造者利用新的化学合成技术和工艺,制造出更加隐蔽和致命的毒品。
4.走私犯罪活动频发。
毒品走私在跨国和跨区域之间进行,使得毒品犯罪的打击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5.涉众犯罪与毒品犯罪紧密相关。
由于吸毒人员的犯罪率较高,毒品犯罪与其他犯罪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五、毒品犯罪的原因分析为了更好地应对毒品犯罪,我们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根据调研和分析,以下是毒品犯罪的主要原因:1.社会经济因素:贫困、失业和社会不稳定等经济因素是毒品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毒品犯罪调研报告
关于毒品犯罪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毒品犯罪调研报告实习报告2013年1月23日至2013年2月20日,我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到榆树市公安局刑警队实习,在刑警队实习期间曾多次接触毒品犯罪,在备勤以及休息时间,我着重关注了一下关于毒品犯罪的一些相关知识,根据自身了解与感受,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其中,传统毒品是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已在全球滥用几十年的毒品;新型毒品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使用后会使人体产生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后人体会对之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如冰毒、摇头丸、氯胺酮(K粉)等。
《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毒品的危害一方面,吸食毒品后能使人产生依赖性,难以戒掉;同时吸毒还是严重传染病特别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渠道,吸毒者常共用针头注射引起交叉感染,或是卖淫、嫖娼而传播艾滋病毒。
从某种意义上说,吸毒比战争、地震、水灾、瘟疫等灾害更可怕、更残酷、更具毁灭性。
另一方面,毒品犯罪耗费大量资财,诱发其它违法犯罪的产生。
另外,吸毒人员为维持吸毒需要,许多吸毒人员走上以贩养吸、抢劫、盗窃、卖淫等违法犯罪道路,导致因毒品犯罪滋生了许多新的犯罪,给社会管理和安全稳定带来了更大的隐患和新的挑战。
(一)吸毒对身心的危害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
缉毒案件调研报告
缉毒案件调研报告缉毒案件调研报告一、引言毒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严重威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
为了深入了解毒品问题的现状,本次调研报告对缉毒案件进行了调研分析,旨在为制定打击毒品犯罪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等。
三、毒品问题现状我国毒品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严重情况:1.毒品种类繁多。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流行的毒品主要有海洛因、冰毒、鸦片和大麻等。
其中,冰毒的使用和传播最为严重,且有向城市蔓延的趋势。
2.毒品市场影响巨大。
毒品市场规模庞大,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负面影响。
其对经济、社会和健康造成的损害令人震惊。
3.毒品犯罪活动频发。
缉毒案件多发、多样化,贩毒人员智谋高、反侦查手段狡猾。
犯罪分子通常采取组织化、跨境追逃等手段,使得打击工作颇具挑战性。
四、缉毒案件特点通过对缉毒案件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特点:1.案件类型多样化。
缉毒案件不仅包括贩毒、制毒、运毒等常见类型,还涵盖了毒资洗钱、枪支走私等多种形式。
2.犯罪主体复杂多样。
犯罪嫌疑人涉及的群体非常广泛,既有个体贩毒者,也有跨国犯罪集团,还有与公职人员和警察等有关的案件。
3.犯罪手段灵活多变。
犯罪分子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使用暗网、虚拟货币进行交易等,使得案件侦破难度大大增加。
五、案件分析本次调研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缉毒案件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1.案件数量和地域分布据统计,我国各省市的缉毒案件数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
其中,福建、云南、广东、江苏等沿海和边境省份的案件数量最多。
2.案件类型和特点在缉毒案件中,贩毒和制毒案件居多,其次是运毒、毒资洗钱等。
这些案件在作案手段、犯罪动机和后续行为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3.办案困难和挑战缉毒案件的侦破和打击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犯罪分子常常利用技术手段和惯用手法,且与国内外犯罪组织联合作案,给打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近五年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情况调研报告论文
近五年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近年来,毒品犯罪已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走老路的局限性日益彰显,已难以适应目前及未来禁毒工作的需要。
为此,应勇于开拓进取,创新治理毒品犯罪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毒品犯罪成因分析禁毒对策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一、近五年毒品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1、毒品案件数量有所增长,呈现零星贩毒突出与涉毒总量增多并存的双向增长趋势。
一方面,由于毒品市场需求的增大和毒品贩卖的暴利驱动,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的案件数量和涉毒总量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零星贩毒目标小且便于携带,不易引起注意和怀疑,迅速交易后容易逃避罪责,这种贩毒方式越来越猖獗。
2、犯罪主体以青壮年为主,呈现年轻化、无业化、流动性、低学历特征。
毒品犯罪的犯罪主体绝大多数为18-45岁的青壮年,18岁以下和45岁以上的较少,具有年轻化特点。
人员构成多为农民、无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社会闲散人员,均无固定收入。
其中无业人员占绝大多数,具有无业化特征。
省内贩售毒品的犯罪分子多在省内几个城市间流动作案,人员流动性强。
此外,犯罪主体多为初中以下学历,普遍受教育程度低。
3、犯罪手法上更为隐蔽,网络化、组织化倾向明显。
一是毒贩身份隐蔽。
毒品犯罪骨干成员均有两部以上移动电话,往往使用多个、多种卡号交替使用,且不定期更换号码。
上游毒贩大多行踪诡秘,居无定所。
二是交易方法隐蔽。
近年来,毒品犯罪的主犯多利用现代通讯工具遥控指挥,作案时多以手机单线联系,相互间多以绰号相称,采取人货分离、临时改变交易地点等多种反侦查手段。
三是交易地点隐蔽。
由于公安机关加大了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整治力度,贩、吸毒人员开始将交易场所向茶社、私人会所、棋牌室、高档宾馆转移,并由主城区向郊区、郊县的偏僻地区转移,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四是毒品犯罪案件呈现从个人犯罪向多人团伙犯罪方向发展的趋势。
毒品犯罪分子开始组建集购买、运输、保管、销售于一体的毒品网络,经过多个层面的发包,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固定的毒品组织,相互之间分工明确。
涉毒品案件调研报告怎么写
涉毒品案件调研报告怎么写涉毒品案件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本次涉毒品案件调研报告以向您汇报我所观察到的情况。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涉毒品案件的发展趋势、犯罪嫌疑人的特点,以及相关警务部门的反制措施。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毒品问题,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一、涉毒品案件发展趋势分析根据调研得知,涉毒品案件在过去的几年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中,毒品交易逐渐提升至网络平台,加大了打击的难度。
此外,涉毒品案件中的犯罪团伙越来越复杂,涉案人员年龄层次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这种变化给打击毒品犯罪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犯罪嫌疑人特点分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犯罪嫌疑人的共同特点。
首先,他们大多来自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由于生活压力大而选择了犯罪行为。
其次,犯罪嫌疑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毒品成瘾者,不法分子利用其受控制的状态进行协助贩卖。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年轻人涉毒案件的增加,他们对毒品的认知和危害意识普遍较低,容易被贩卖者进行利用。
三、相关警务部门反制措施为应对涉毒品案件的威胁,相关警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首先,加强警务力量的建设,提升打击毒品犯罪的能力和效果。
其次,警方与社会各界加强协作,共同打击毒品犯罪。
同时,在教育领域加强对学生群体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毒品意识和预防意识。
最后,通过加强毒品走私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全。
四、建议和对策1. 增加警务力量:加强对警务人员的培训和装备,提高他们面对涉毒品案件时的应对能力。
2. 加强教育宣传:从小学阶段开始,加强对学生的毒品教育,提高他们的反抗诱惑和预防知识。
3. 增强社会关怀: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关怀和帮助,降低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4. 提高刑罚力度:对于涉毒品犯罪者,加大刑罚力度,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5.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毒品犯罪。
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涉毒品案件的发展趋势、犯罪嫌疑人的特点,以及相关警务部门的反制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
办理涉毒案件的调研报告
办理涉毒案件的调研报告涉毒案件调研报告引言涉毒案件是社会治安的严重威胁,严重影响着社会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涉毒案件的特点、现状和应对策略,本次调研对涉毒案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涉毒案件的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覆盖了涉毒案件受害者、犯罪嫌疑人、执法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结合实地考察,对涉毒案件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
二、涉毒案件的特点1.案件多发地区集中调研显示,涉毒案件多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农村和一些社会底层。
这些地区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形成相对封闭的小圈子,形成毒品的传播网络;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社区管理和教育机制,在预防涉毒犯罪中相对薄弱。
2.传播手段多样化涉毒案件的传播手段表现为多样化的交易方式和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
大多数案件通过联系人介绍进行毒品交易,部分案件通过互联网平台交流、下单购买毒品。
这对执法机关的监控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治理难度大涉毒案件的治理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犯罪模式隐蔽,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和打击;二是公众对毒品知识缺乏,缺乏主动预防的意识;三是涉毒案件的违法收益高,诱惑力大,使一些人心存侥幸心理。
三、现状分析1.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近年来涉毒案件的发案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一些社会底层和边缘地区。
这一趋势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犯罪手段变异多样涉毒案件的犯罪手段在不断变化,呈现出迅速适应治安环境改变的特点。
从最初的传统贩毒,到近年来的网络贩毒、快递贩毒等形式,犯罪手段多样化给执法机关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3.社会影响较大涉毒案件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也给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毒品成瘾性强,涉毒人员往往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参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治安问题。
打击涉毒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打击涉毒违法犯罪调研报告打击涉毒违法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涉毒违法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犯罪活动。
为了了解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的效果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全面分析国内涉毒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应对策略。
二、涉毒违法犯罪的现状1. 涉毒违法犯罪形势严峻,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涉毒违法犯罪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涉毒犯罪手段和组织方式越来越复杂。
2. 涉毒违法犯罪对社会的危害严重。
毒品的流通和滥用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风险。
同时,毒品滥用还导致家庭破裂、社会失调等问题。
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的策略和措施1. 综合治理,打击源头。
加强边境管控,严厉打击毒品的生产和走私行为。
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毒品犯罪团伙。
2. 加大打击力度,加强执法和司法合作。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对涉毒罪犯依法追究刑责。
增加刑事处罚力度,严惩毒品犯罪分子,对毒贩实施重刑。
3. 综合治疗,帮助吸毒者戒毒。
加大戒毒力度,提供戒毒辅导和康复服务,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犯罪手段复杂,打击困难。
毒品犯罪分子不断创新手段,如网络走私、暗网交易等,这给打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 社会关注度不够,缺乏宣传教育。
毒品问题关乎全社会的安全稳定,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毒品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仍然不够,缺乏宣传和教育。
3. 戒毒康复工作亟待加强。
虽然有一些戒毒康复机构和项目,但整体上,戒毒康复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结论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是维护社会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任务。
在打击涉毒违法犯罪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国际合作和执法司法合作,加大对涉毒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毒品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以及加强戒毒康复工作,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
只有全面加强打击涉毒违法犯罪工作,才能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关于毒品犯罪案件证据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毒品犯罪案件证据问题的调研报告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办理一切刑事案件的基本要求。
但是,由于毒品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取证存在极大困难,给法院审查判断证据、认定毒品犯罪事实带来困惑。
我们着重对我院XX-XX年审理的一审毒品案件进行分析,从收集、固定、运用证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一、达川区法院毒品犯罪案件主要特点毒品案件数量上升趋势加快从我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的背景来看,从XX年至XX年,毒品案件直线上升势态有所加快。
XX-XX年,达川区法院审结一审毒品案件94件,XX年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4件同比XX年上升25.37%;判决被告人46人,同比XX年上升17.23%。
今年1至5月,我院共审结毒品案件12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5.84%;判决被告人19人,同比上升24.2%。
达川区法院毒品犯罪案件与全国法院审理毒品案件大趋势基本一致,毒品犯罪案件数、生效判决人数增幅不大,在25至30件左右波动,毒品犯罪在多年的严厉打击之下,已基本得到控制。
毒品案件在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的比例有逐年递增的趋势,XX年是12%,XX年已占全年刑事案件的19%,毒品犯罪仍然是我院打击的重点。
一、XX-XX年审理毒品案件概况我院在XX-XX年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中,一审收案审结94件128人,涉及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窝藏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罪名,审结率100%。
一审案件呈现如下特点:1、共同犯罪案件增加。
XX年判决认定系毒品共同犯罪的案件16件45人,与XX年12件35人相比较持续增加。
2、年龄低龄化加剧、文化程度偏低的成年男性涉毒居多。
经统计,被告人在18-25岁之间的39人,25-35岁以上的19人,35-45岁以上的14人;中专文化程度有4人,高中文化程度有5人,无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余为初小文化水平;农民及无业人员48人,工人4人;毒品再犯有9人,累犯有8人,前科犯罪有7人。
毒品犯罪调研报告
毒品犯罪调研报告毒品犯罪调研报告当前,毒品犯罪已经成为我国刑事犯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毒品犯罪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主要对毒品犯罪的成因、特点及治理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毒品犯罪的成因1.社会经济因素:毒品犯罪与人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一些经济困难的人在追求高额利润的驱使下,选择成为毒品犯罪的从业者,以此来改善生活。
2.传统文化因素:部分地区存在传统的封建文化和习俗,对毒品犯罪的发生形成了一定的容忍态度,以及与毒品相关的谚语和歌曲,间接影响着人们对毒品的认知和态度。
3.国际因素:我国正处于全球毒品贸易的交汇地带,国际贸易的发展与犯罪因素相互交织,使得毒品走私交易更加普遍和便捷。
二、毒品犯罪的特点1.严重危害社会稳定:毒品的流动和滥用导致犯罪率上升,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威胁,尤其是在一些薄弱环节和边疆地区,毒品犯罪问题更加突出。
2.年龄低龄化:毒品犯罪的滋生和发展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很多涉毒犯罪分子已经蔓延至中小学生群体,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3.跨境走私问题:毒品犯罪不受地域限制,各地区流动着大量的毒品,涉及范围广泛,尤其是跨境走私,增加了打击犯罪的难度。
三、治理措施建议1.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更严厉地处罚毒品犯罪分子,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对毒品的监管和管制。
2.宣传教育防控:加强对毒品危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毒品防范意识,通过教育引导,使广大群众自觉远离毒品。
3.加强国际协作: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毒品走私的打击力度,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构建起多边、全方位的毒品犯罪打击体系。
4.综合治理:建立一个多部门协作、多措并举的工作机制,加强社区、家庭、学校等基层组织的管理和防控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合力。
结语:毒品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通过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宣传教育防控、加强国际合作以及综合治理等措施的有效实施,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面有效地治理毒品犯罪问题,建设一个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
毒品犯罪 调研报告
毒品犯罪调研报告毒品犯罪调研报告引言毒品犯罪是指涉及非法生产、加工、购买、运输、贩卖、储藏、使用毒品的违法行为,并对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等方面造成危害的一类犯罪行为。
我分别从相关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并对毒品犯罪的现象、原因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毒品犯罪的现象毒品犯罪在我国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的现象:1.增加的使用人数:近年来,我国毒品使用人数逐年增加。
不仅一些大中城市,而且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也不断出现了毒品使用人员。
2.多元化的毒品类型:目前,以冰毒、海洛因为主的毒品在我国同样存在用于吸食的新型合成毒品。
这些新型合成毒品在制备、贩卖和传播上更加隐秘,使打击和预防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3.犯罪手段的变化:毒品犯罪分子通常会利用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贩卖,使得警方难以迅速发现和打击。
二、毒品犯罪的原因毒品犯罪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因素: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发展滞后、经济困难,使得一部分年轻人面临着就业困难和生活压力,容易被毒品贩卖者利用。
2.文化因素:一些音乐、电影等文化作品中渲染毒品使用的潮流和个人英雄主义,给年轻人灌输了错误的价值观,以及对毒品的神秘和迷幻感兴趣。
3.法律空白:一些地区对毒品的打击力度不够,使得毒品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三、毒品犯罪的对策针对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遏制: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毒品犯罪的打击机制,加大对毒品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
2.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毒品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减少毒品使用人数。
3.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毒品犯罪活动,尤其加强与亚洲地区国家的合作,打击毒品的源头和贩卖渠道。
结论毒品犯罪是对社会治安和公共卫生产生巨大威胁的犯罪行为。
我们需要认清毒品犯罪的严重性,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遏制和打击。
涉毒案件调研报告
涉毒案件调研报告涉毒案件调研报告引言:涉毒案件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不仅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安宁,还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涉毒案件的情况,本次调研针对涉毒案件的类型、原因、挽救措施等方面展开调查,旨在为进一步预防和打击涉毒犯罪提供参考。
一、涉毒案件类型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涉毒案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毒品走私、贩卖毒品、利用毒品散布恐怖主义思想等。
毒品走私占据了涉毒案件的主要比例,其中尤以冰毒、海洛因等重要毒品的走私最为严重。
二、涉毒案件的原因回顾涉毒案件的起因,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二是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是诱使人们涉足毒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走私贩毒所获利润巨大,吸引了一些无业者或者失业者投身其中;另一方面,一些贫困地区缺乏合法收入途径,只能选择参与毒品交易来获得生存资金。
社会因素也是涉毒案件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包括社会道德观念的淡化、家庭教育不善、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等。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环境的影响更为深远。
三、涉毒案件的预防和挽救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涉毒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毒品意识。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毒品危害,提高人们对毒品的警惕性,并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2.加大监管力度,打击毒品走私和贩卖行为。
加强边境与海关的合作,加强毒品走私的打击力度,对涉毒案件的犯罪分子严惩不贷,并加大对毒品生产基地的打击和销毁力度。
3.加强社区康复和帮助。
对于已经涉毒的人员,应提供有效的康复和戒毒机构,加强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4.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往往跨越国界,因此,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各国之间应加强情报交流和合作,共同打击毒品犯罪的源头。
结论:涉毒案件的危害不容忽视,给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陕西高级人民法院调研报告
陕西高级人民法院调研报告陕西高级人民法院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陕西高级人民法院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当地司法实践的状况,探索符合陕西省实际情况的司法改革和发展路径,为提高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二、调研内容1. 司法公正调研中发现,在陕西省的司法实践中,司法公正得到了加强和保障。
陕西高级人民法院积极推动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公开审判、听证会等方式,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可和信任。
同时,法院通过建立诉讼服务中心、促进事实证明、严格遵守规定程序等措施,改进了司法流程,确保了司法公正的实现。
2. 合法权益保障调研中,陕西高级人民法院关注并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法院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针对涉及民生的案件,加强了审判力度,确保了对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案件及时审理和解决。
此外,法院设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3. 司法效率调研中发现,陕西高级人民法院在提高司法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优化审判流程、加强对案件的管理和调度,陕西高级人民法院有效提高了司法办案的速度和质量。
此外,法院还加强了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司法效率。
三、调研结论1. 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核心价值,陕西高级人民法院在提高司法公正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应继续加强司法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可和信任。
2. 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司法工作的重要任务,陕西高级人民法院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体系,确保经济困难当事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3. 司法效率是司法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陕西高级人民法院应继续优化审判流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司法效率。
四、调研建议1. 加强司法人才培养,提高司法人员专业素质,为司法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 深入推进司法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司法工作效率和质量。
陕西省高院关于毒品犯罪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延伸审判职能加强综合治理——陕西省高院关于毒品犯罪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一: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审理毒品犯罪案件情况统计表表二:毒品犯罪罪名对比当国际毒潮撞击国门,毒品问题侵袭大西南和东南沿海之时,西北地区也逐渐沦为毒品犯罪的重灾区。
近年来,陕西省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毒品犯罪案件的审判工作,依法审结了一大批毒品犯罪,并以审判工作为依托,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为禁毒工作的开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西北地区控制毒品犯罪的发展,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不仅对全国禁毒工作是有力支持和巨大贡献,而且为经济落后地区打击毒品犯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为此,陕西高院通过统计分析、走访座谈、案卷调阅等方式对近三年来各级法院审理的毒品案件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毒品案件的特征和成因,提出了遏制毒品犯罪的思路和对策。
审理情况概述及毒品犯罪基本特征2008年度,陕西省各级法院共审结刑事案件13860件、判处案犯22261人,其中毒品案件770件、案犯1122人,占刑事案件总数的5.56%,占判处案犯总数的5.04%;2009年度,审结刑事案件14793件、判处案犯23609人,其中毒品案件1105件、案犯1641人,占刑事案件总数的7.47%,占判处案犯总数的6.95%;2010年上半年,审结刑事案件6145件、判处案犯9494人,其中毒品案件542件、案犯750人,占刑事案总数的8.82%,占判处案犯总数的7.9%。
(见表一)陕西高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主要呈以下特点:◎零星贩毒突出,大案要案增多,呈现双向增长之势毒品犯罪分子将购得的大宗毒品分成小包后再进行转手交易牟利的零星贩毒案件非常突出,特别是以贩养吸,坐地贩毒较多,占据毒品案件的绝大多数。
法院毒品犯罪调研报告
法院毒品犯罪调研报告标题:法院毒品犯罪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法院毒品犯罪进行调研分析,以了解我国毒品犯罪的形势、特点和趋势。
通过对多个法院的案件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一些关于毒品犯罪的重要发现。
一、形势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毒品犯罪也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各级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毒品种类逐渐多样化,形势令人担忧。
二、毒品犯罪特点1. 毒品交易链条日益完善。
毒品犯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条,从生产、加工、走私到贩卖,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形成了庞大的黑市。
2. 涉案人员多样化。
毒品犯罪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各方面特征多样,包括吸毒者、贩毒者、制毒者等。
3. 毒品种类日益多样。
传统的海洛因、冰毒等仍然存在,同时新型合成毒品如摇头丸、K粉等也不断涌现。
4. 毒品犯罪手段多样。
犯罪手段包括偷运、藏匿、贩卖、传销等,手段不断变异,应对难度加大。
三、与国际毒品犯罪的对比与国际毒品犯罪相比,我国毒品犯罪存在以下特点:1. 毒品种类方面,国际上新型合成毒品流行较多,而我国仍以传统毒品为主。
2. 毒品价格方面,我国毒品价格较国际上普遍较低,这也是我国毒品犯罪活跃的一个原因。
3. 在毒品贩卖活动中,国内贩毒团伙数量庞大,组织结构更加严密。
四、应对策略1. 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预防毒品滥用。
2.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警察和法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坚决维护社会安全。
3. 强化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毒品犯罪,遏制毒品的流通。
结论:毒品犯罪是一个严重威胁社会稳定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防范和打击。
必须加大对毒品犯罪的调查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这一问题。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综合努力,才能实现对毒品犯罪形势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法院禁毒工作调研报告
法院禁毒工作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我从事的是法律工作,在职期间向你们递交了关于法院禁毒工作的调研报告,以下是报告的内容:一、调研背景我们的国家一直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对待毒品犯罪。
毒品无异于一种生命危险的物质,以它为代价换来的快感终究都是短暂的。
而且,毒品不仅会破坏人体健康,更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因此,加强禁毒工作至关重要。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法院禁毒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其优秀经验,进而提高我国的禁毒工作水平。
三、调研方法通过利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个方法,采集了禁毒工作方面的信息。
同时,对于接受访问的法院进行了实地考察。
四、调研结果4.1 各级法院的禁毒意识普遍存在,但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发现,各级法院普遍认为禁毒工作显得重要。
但是,在贯彻实施方面,一些政策可能缺乏具体措施或难以有效实行。
4.2 调研结果显示一些法院存在领导不足或配套物资不足的情况对部分法院的实地考察表明,尽管他们意识到禁毒工作非常重要,但由于缺乏指导,这些法院的实施禁毒计划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基层法院的资源配备相对较少,这意味着他们在推进禁毒工作方面受到了限制。
4.3 一些法院需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在有些地方,法院与当地执法机构之间的禁毒沟通和协作受到了限制。
这导致了执法机构和法院之间信息的不畅通,进而导致调查的冗余和不必要的工作重复。
五、结论和建议本次调研的结果表明,我们的禁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要有更有力的行动。
出于这个原因,我将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5.1 加强领导力量,提高禁毒工作的实施5.2 增加资源配备,提升基层法院的禁毒能力5.3 增强相互协作和沟通,加强法院与其他执法机构的合作最后,我相信这份报告会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禁毒现状,并更好地推进禁毒工作。
黄赌毒审理调研报告
黄赌毒审理调研报告黄赌毒是指社会上存在的违法违禁行为,其中包括黄色内容、赌博活动和吸毒行为。
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如何有效地审理和打击黄赌毒行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本报告对黄赌毒审理调研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调研首先从对黄赌毒问题的认知入手。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案例的研究,发现黄赌毒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安定和谐,危害公共利益和个人身心健康。
审理黄赌毒行为在法律上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并且是保障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其次,调研对黄赌毒审理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与相关执法部门的访谈和观察,发现黄赌毒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存在审理流程不顺畅、调查取证不完备的情况,阻碍了案件进展和证据收集。
其次,法官和检察官的专业素养和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容易导致案件审理不公正。
最后,缺乏综合性的治理手段和协同机制,导致黄赌毒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本报告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执法部门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调查取证和案件审理的专业水平。
其次,建立健全黄赌毒案件协同机制,形成公安、检察院和法院之间的有机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打击。
此外,加大对黄赌毒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和组织的打击力度。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对黄赌毒的认识和抵制意识。
在推进黄赌毒审理工作中,本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加强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明确黄赌毒行为的定性和定罪标准。
其次,完善司法制度,提高审判机关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同时,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到黄赌毒防控工作中来,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最后,本报告总结了调研的主要收获和成果。
通过对黄赌毒审理问题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黄赌毒审理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政府、执法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在总结报告时,我们要强调的是:黄赌毒问题的防范和打击是长期的复杂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
毒品犯罪研判报告范文
毒品犯罪研判报告范文毒品犯罪研判报告一、概述毒品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和人民福祉的犯罪行为。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毒品犯罪仍然屡禁不止。
本报告主要对近期毒品犯罪情况进行研判,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依据与指导。
二、情况分析1. 涉毒人员增加近年来,毒品犯罪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涉毒人员的逐年增加。
尤其是青少年人群中出现了涉毒现象,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涉毒人员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的恶化、贫困和失业等社会问题,还有毒品供应渠道的不断扩大等。
2. 毒品种类繁多传统的毒品种类如海洛因、冰毒等依然存在,而且数量不减反增。
近年来,一些新型毒品如合成大麻烟草、摇头丸等在一些地区开始流行,这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和预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3. 贩毒手段变异毒品贩卖的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和隐蔽化。
网络贩毒是近年来的新兴形式,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建立虚拟交易平台进行毒品交易,难以被发现和打击。
有些贩毒人员还借助快递、邮政等渠道进行毒品的物流运输,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4. 毒品犯罪与其他犯罪勾结毒品犯罪与其他犯罪勾结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毒品经营者常常与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等勾结,形成一条庞大的犯罪链条,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应对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法律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法律的严密性和权威性。
同时,加强对涉案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 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要加强横向协作和纵向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毒品犯罪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毒品犯罪的最新动态,提高打击效果。
3. 增加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毒品犯罪的危害性和防范知识,增强公众的抵制毒品犯罪的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打击毒品犯罪的合力。
4. 防范青少年涉毒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毒品犯罪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伸审判职能加强综合治理——陕西省高院关于毒品犯罪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一: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审理毒品犯罪案件情况统计表表二:毒品犯罪罪名对比当国际毒潮撞击国门,毒品问题侵袭大西南和东南沿海之时,西北地区也逐渐沦为毒品犯罪的重灾区。
近年来,陕西省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毒品犯罪案件的审判工作,依法审结了一大批毒品犯罪,并以审判工作为依托,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为禁毒工作的开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西北地区控制毒品犯罪的发展,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不仅对全国禁毒工作是有力支持和巨大贡献,而且为经济落后地区打击毒品犯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为此,陕西高院通过统计分析、走访座谈、案卷调阅等方式对近三年来各级法院审理的毒品案件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毒品案件的特征和成因,提出了遏制毒品犯罪的思路和对策。
审理情况概述及毒品犯罪基本特征2008年度,陕西省各级法院共审结刑事案件13860件、判处案犯22261人,其中毒品案件770件、案犯1122人,占刑事案件总数的5.56%,占判处案犯总数的5.04%;2009年度,审结刑事案件14793件、判处案犯23609人,其中毒品案件1105件、案犯1641人,占刑事案件总数的7.47%,占判处案犯总数的6.95%;2010年上半年,审结刑事案件6145件、判处案犯9494人,其中毒品案件542件、案犯750人,占刑事案总数的8.82%,占判处案犯总数的7.9%。
(见表一)陕西高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主要呈以下特点:◎零星贩毒突出,大案要案增多,呈现双向增长之势毒品犯罪分子将购得的大宗毒品分成小包后再进行转手交易牟利的零星贩毒案件非常突出,特别是以贩养吸,坐地贩毒较多,占据毒品案件的绝大多数。
由于毒品交易小包微量,目标小,便于携带,交易不易引起注意和怀疑,迅速交易后容易逃避罪责,这种方式的贩毒越来越猖獗。
2008年审结的毒品案件中,贩卖10克以下毒品的案件占全部毒品案件的45%,2009年,这个数字上升到49%;另外,受毒品贩卖的高额利润诱惑,毒品违法犯罪呈现出“家族化”趋势,犯罪分子以家族成员为主,既有夫妻搭档,也有兄弟配合,还有叔侄结伙,其内部人员相对固定,分工明确,既有专门负责联系毒品货源和送货者,又有专门负责分送、收缴、回笼毒资的成员。
例如,咸阳市杨爱荣等23人贩毒集团案,咸阳市东风织布厂内退职工杨爱荣与同居男友梁伟杰组织手下马仔20余人对从河南等地贩入的毒品在咸阳市向多名吸贩毒人员贩卖。
其中,杨爱荣掌控贩卖毒品犯罪的所有环节,以提供吃、住,免费吸食毒品为报酬管理其他成员贩毒,还安排家庭成员为贩卖毒品管理毒资。
在6年时间里,杨爱荣共计贩卖海洛因2638克,梁伟杰共计贩卖毒品海洛因2348.8克,其他案犯贩卖毒品海洛因从几百克到上千克不等。
◎涉案罪名集中,涉案的毒品以海洛因为主,新型毒品不断增多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及由前四种犯罪组合而成的毒品犯罪共2182件,占毒品犯罪案件总数的90.28%;非法持有毒品罪共177件,占毒品犯罪案件总数的7.32%;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1件,占毒品犯罪案件总数的0.04%;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5件,占毒品犯罪案件总数的0.21%;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45件,占毒品犯罪案件总数的1.86%;容留他人吸毒罪6件,占毒品犯罪案件总数的0.25%。
2008年以来,陕西省查获的毒品主要以海洛因为主,但冰毒、K粉、摇头丸、麻古等苯丙胺类衍生的新型毒品逐年增多。
如2008年全省审结的770宗毒品案件中,有586宗是海洛因毒品案件,只有63宗新型毒品案件,所占比例为8.18%;2009年全省审结的1105宗毒品案件中,有762宗是海洛因毒品案件,新型毒品案件117宗,所占比例为10.59%。
2009年以后,全省的涉案毒品已由过去鸦片、海洛因等常见毒品,演变为以海洛因为主,冰毒、K粉、摇头丸、麻古等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的局面。
2007年,陕西省出现了首例制造新型毒品案,韩城毒贩郑建峰等3人在韩城市试制毒品失败后,乘飞机从云南省出境到达缅甸果敢县聘请制毒技师。
3人回国后,前往珠海、西安等地购买了香精、色素等制毒原料返回韩城,在韩城所住宾馆内配置了麻古,侦查人员抓获郑建峰时,当场查获加工好的麻古3000余粒,尚未加工好的麻古粉250克,咖啡因5912克。
(见表二)◎毒品贩运主要线路明晰,贩毒重点区域集中,同时向周边蔓延陕西地区毒品案件贩运的主要路线有:一是省内以西安、咸阳、宝鸡等大中城市为依托的毒品集散地,构成了与省内其他地市之间毒品贩、运、销的内循环网络。
如西安市的户县、周至、新城、莲湖、碑林,咸阳市的秦都、渭城、兴平、武功,宝鸡市的凤翔、金台、渭滨、宝鸡等县、区。
既有专事营销毒品的中转站,将省内外进入的毒品转销、扩散,又有兼容毒品买卖交易的消费市场,以及为数不少的吸毒窝点;二是以铁路公路沿线大中城市为轴心,辐射甘肃、河南、安徽、山东、新疆、云南、内蒙古等省际之间毒品贩、运、销的外循环网络。
省内外毒品贩子通过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线,有的采取单路单向长途贩运,有的采取多路多向贩出贩入。
西安、咸阳、宝鸡3个大中城市,既是单路单向贩运毒品的起止点,又是多路多向贩运毒品互为利用的中转站,这种格局的形成,使陕西成为境外毒品渗透内地、迂回贩运西北并通往华东、华北网点的重要集散地。
2008年至2009年,西安、咸阳、宝鸡、汉中四市的毒品犯罪案件占全省毒品案件总数的78%,毒品犯罪活动具有中心城区多,周边城区少的特点。
但随着陕西省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毒品犯罪活动近年呈现出以老城区为中心,向新城区特别是外来人口聚集地、城乡结合地带辐射的发展状态。
省内毒品案件出现最早、数量最多的是西安市,西安地区吸贩毒现象很快辐射到其他大中城市,向全省各地市蔓延。
目前,陕西境内的10个地市都不同程度存在毒品违法犯罪问题。
◎犯罪人员以男青年为主,成分趋向多元,毒贩之中前科再犯、以贩养吸者占据很高比例贩毒者以中青年居多,26至35岁的人占50%以上,贩毒人员中以小学文化、初中文化比例较高,且大部分为无业人员;性别结构以男性为主,在2753名涉毒犯罪被告中,男性被告有2492名,所占比例为90.52%,但近几年女性毒品犯罪数量增长较快,已由2008年的101人上升至2009年的139人;职业结构上,农民占47.73%、个体劳动者占1.38%、工人占2.83%,无业人员占44.13。
2008年,有毒品犯罪前科的人员占55%,以贩养吸人员占50%以上;2009年,以上两种人员的比例分别为56%和52%,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以上两种人员比例提高到60%和56%,同比分别各增加4个百分点。
陕西地区毒品犯罪成因分析◎地理和经济成因陕西是西北地区工农业和交通较发达的省区,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陕西省经济快速发展,海、陆、空交通设施不断更新,对外交流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旅游业兴旺发达,这为不法分子实施毒品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从地理上看,陕西处于甘肃、河南、宁夏、四川等“重灾区”的包围之中,甘肃、宁夏的农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外流贩毒,人数多,范围广,危害大,四川与云南相连一直是境内外向西北贩毒的大通道。
陕西地区的贩毒线路除从云南经广东中转至西安的通道外,还有来自云南的海洛因经北京、安徽等地进入西安市场以及河南、甘肃等地直接从新疆引进毒品,再将毒品转至西安的通道。
◎破获的毒品案件大多系中间环节,延伸破案、堵源截流工作不到位,刑罚的威慑作用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目前我国刑法将毒品数量多少作为毒品犯罪量刑轻重的基本依据,从审结的案件看,全省查获的毒品案件大多数属零星贩毒,个案涉及的毒品数量相对少,因而判处的量刑自然较轻。
2008年以来,全省判处的毒品犯罪人员中,被处以3年以下的占41.527%,且刑期为1年以下的占大多数,这样的处罚还不及劳动教养或强制戒毒等行政措施的力度大,刑法的威慑作用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从审结的毒品案件可以看出,大多数案件的被告人为贩卖毒品的中间环节,除极少部分案件外,在案的被告均非贩卖毒品网络的最上线。
据公安机关反映,贩毒案件幕后真正的老板往往非常隐蔽,追查困难,幕后组织者大都采用遥控指挥,不与毒品直接接触,不与携毒者直接接触,不告知真实的身份,有的甚至没见过面,因此被查获的贩毒人员,对毒品上线知情较少,公安机关查清案情难度大,延伸破案困难。
另外,少数侦查单位对毒品案件满足于就案办案,在发现毒品上线犯罪分子的线索后不进行深挖彻查,对毒品案件的处理简单粗糙,没有尽全力摧毁贩毒销售网络、从源头上堵截毒品来源。
◎综合治理措施不到位,戒毒禁吸工作、社会帮教措施还需要加强刑罚只是遏制毒品犯罪手段的一种,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解决毒品犯罪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理,只有将打击和预防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使毒品犯罪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毒品的成瘾性使人一旦接触毒品,往往难以摆脱,吸毒者为了使自己在较长时间内能吸食毒品,遂将自己买得的毒品一部分加价贩卖,换取毒资,从而走上以贩养吸的犯罪道路。
贩毒人员因为有了犯罪前科,通常不易被社会接纳,不具备稳定的生活来源,一些人从监狱出来,极易融入原来毒品犯罪的圈子,重操旧业。
因此,禁吸戒毒是遏制贩卖毒品犯罪的重要举措。
但是,因为地方财政紧张,陕西省的戒毒所能容纳的戒毒人员数量远远少于全省在册的吸毒人员,一些区县戒毒所人员不足、设备房屋等各项条件简陋的问题突出。
党委、政府、检法等相关部门对刑释、缓刑涉毒人员帮教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吸毒人员的关爱、感化和挽救,缺乏给重返社会的毒品犯罪释放犯、缓刑犯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没有建立起吸毒人员排查、登记、戒治、康复、帮教、回归等监控环节一体化的平台。
另外,政法部门在打击、严惩毒品犯罪活动方面工作突出,但在参与禁毒综合治理方面还不够积极;禁毒的宣传工作往往只重视“6.26”等特殊日期的集中宣传,忽视平时的经常性宣传,难以保持有力的舆论声势,没有做到使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的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基层组织最贴近群众,最了解群众的动态,但在禁毒工作中,社区、居委会及村委会的作用却没有很好地发挥,无毒社区的创建也因此受到影响。
◎司法机关没有充分适用、发挥好财产刑的作用一些侦查机关对毒品犯罪分子的毒资来源没有深挖查找,犯罪分子在经济上没有受到应有惩罚,其再犯的能力和条件仍然具备;有的案件对毒品犯罪分子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没有依法及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导致犯罪分子及其亲属转移、隐匿、变卖或者逃避追缴财产,削弱了判决的可执行力;一些法院因为被告人没有财产,或者其财产难以查清、难以分割或者难以执行,就不依法判处财产刑,导致刑罚对犯罪的一般预防作用无法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