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课程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bc856c1711cc7931b716ba.png)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课程名称:姓名: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电子测量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年月日实验项目列表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姓名:学号:实验课程: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室号:_田406 实验设备号:10 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1.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示波器的结构。
2)掌握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扫描及同步的概念。
3)了解电子示波器的分类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4)掌握通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5)了解各种信号发生器如正弦信号发生器、低频信号发生器、超低频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以及信号选择。
2.实验原理在时域信号测量中,电子示波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测量仪器。
它可以精确复现作为时间函数的电压波形(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幅度轴),不仅可以观察相对于时间的连续信号,也可以观察某一时刻的瞬间信号,这是电压表所做不到的。
我们不仅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电压的波形,也可以读出电压信号的幅度、频率及相位等参数。
电子示波器是利用随电信号的变化而偏转的电子束不断轰击荧光屏而显示波形的,如果在示波管的x偏转板(水平偏转板)上加一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时基信号,在y偏转板(垂直偏转板)加上要观测的电信号,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便能显示出所要观测的电信号的时间波形。
若水平偏转板上无扫描信号,则从荧光屏上什么也看不见或只能看到一条垂直的直线。
因此,只有当x偏转板加上锯齿电压后才有可能将波形展开,看到信号的时间波形。
一般说来,y偏转板上所加的待观测信号的周期与x偏转板上所加的扫描锯齿电压的周期是不相同的,也不一定是整数倍,因而每次扫描的起点对待观测信号来说将不固定,则显示波形便会不断向左或向右移动,波形将一片模糊。
这就有一个同步问题,即怎样使每次扫描都在待观测信号不同周期的相同相位点开始。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b4fe156bd97f192279e9c9.png)
实验三 电压表测量一、 实验目的1.掌握典型电压波形对不同检波方式电压表的影响,学会正确解读和修正测试数据2.学习用电压表测量噪声电压的方法二、 实验条件1、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DFG30一台2、超高频数字毫伏表TH2270一台3、均值表ESCORT97/EDM89S 一台4、6 位数字电压表 一台5、模拟数字示波器HM1507-3一台三、 实验原理1.交流电压表的波形响应一交流电压UX 的大小,可用该电压的峰值、平均值和有效值表征。
交流电压的峰值:是指任意周期性交变电压u (t)在一周期内,电压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交流电压的平均值:指交流电压经过理想检波器后的平均值,实际中,不特别注明,是指全波平均值。
数学表达为:dt t u T V T ⎰=0)(1 交流电压的有效值:指电压通过某纯组负载所产生的热量与一个支流电压在同一负载上产生的热量相等时,该直流电压的数值就是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数学表示为:⎰=T dt t u TV 02)(1 电压表的示值除另有说明外,均按正弦有效值刻度,读数用α表示。
根据交流电压的三种特征,可用峰值、平均值和有效值检波电路将测试电压变成直流,按直流电压进行刻度,分别构成峰值平均值和有效值电压表。
由检波方式的不同,要正确解读表的显示值,需加以换算。
交流电压的波峰因数KF 定义为该电压的有效值与平均值之比:VV K f = 交流电压的波峰因数KP 定义为电压的波峰值与有效值之比:VV K p ˆ= 2.测试按图3-1进行21峰值表的检波探头如图3-2:用这种探头可检测10KHz 以上的交流电压。
四、 实验内容1.用峰值表TH2270测电压置信号源输出2V ,频率100KHz ,占空比50%,偏置为零的正弦、三角和方波,有效值即DFG30所显示峰值的换算数值,或由数字电压表测得,作2.用均值表测电压3.测试信号的波形,波峰因数4.数字电压表检测电压使信号输出幅值2V,偏置1V,频率10KHz,占空比50%的信号,用注:求相对误差时,以VDC+AC为参考值。
电子元件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元件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e9ad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1.png)
电子元件测量实验报告引言电子元件测量是电子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内容。
通过测量电子元件的电压、电流、电阻等特性参数,可以了解其工作状态和性能指标。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子元件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并理解各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1. 熟悉常用的电子元件测量仪器,如电压表、电流表和万用表等; 2. 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进行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 3. 掌握使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信号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进行电子元件测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路原理。
1. 电压:电压是指电路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也可以理解为电荷在电路中的推动力。
电压通常用伏特(V)表示。
2. 电流: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也可以理解为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
电流通常用安培(A)表示。
3. 电阻:电阻是指电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也可以理解为导体对电流的阻力。
电阻通常用欧姆(Ω)表示。
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步骤一:直流电压的测量1.将电压表调至直流电压测量档位。
2.将电压表的正负极依次连接到待测电压的两个端点。
3.读取电压表上显示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步骤二:直流电流的测量1.将电流表调至直流电流测量档位。
2.将电流表的正负极依次连接到待测电流的两个端点。
3.读取电流表上显示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步骤三:电阻的测量1.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测量档位。
2.将待测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万用表的两个触头。
3.读取万用表上显示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步骤四:交流电信号的观察1.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待测电路的输出端。
2.调节示波器的时间和电压基准,使波形清晰可见。
3.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记录下来。
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1. 直流电压的测量结果可以用来判断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势差,从而了解电压分布情况。
2. 直流电流的测量结果可以用来判断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流大小,从而了解元件的工作状态。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b4ec974693daef5ef73d87.png)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同组人:指导教师:曾国宏实验日期: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曾国宏一、实验目的通过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进一步巩固加强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的掌握,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技巧。
1.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峰峰值,有效值及其直流分量。
2.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周期及频率。
3.熟练掌握用示波器在单踪方式和双踪方式下测量两信号的相位差。
二、实验预习实验所用示波器为SS7802A型示波器。
SS7802型示波器是日本岩崎公司生产的带有CRT读出功能的20MHZ带宽模拟双踪示波器。
该示波器带有CRT读出功能,所以能够方便、准确地进行电压幅度、频率、相位和时间间隔等的测量。
单踪示波器和双踪示波器的差别:单踪示波器只能显示一个信号的波形,双踪可以同时显示两个信号的波形。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SS7802A型示波器a、主要参数:SS-7802模拟示波器·具有能够选择场方式、线路的TV/视频同步功能·附有光标和读出功能·5位数计数器规格及性能·显像管:6英寸、方型8×10p(1p=10mm)约16kV·垂直灵敏度:2mV/p~5V/p(1-2-5档)(通道1、通道2)精度:±2%·频率范围:20MHz·时间轴扫描A·100ns/p~500ms/p·TV/视频同步:能够选择场方式、能够选择ODD、EVEN、BOTH、扫描线路·b、主要功能描述示波器操作板如图所示:包括如下五个操作控制区域:水平控制区【POSITION】:将【POSITION】向右旋转,波形右移。
FINE 指示灯亮时,旋转【POSITION】可作微调。
MAG×10 :扫描速率提高10 倍,波形将基于中心位置向左右放大。
ALT CHOP :选择ALT(交替,两个或多个信号交替扫描)或CHOP(断续,两个或多个信号交替扫描)。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6c586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b.png)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多种电子仪器,对不同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进行测量。
下面是本实验的实验流程、实验仪器和实验结果的详细说明。
一、实验流程
本实验的实验流程如下:
1.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电路。
2. 连接电路,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短路和开路。
3. 通过万用表或数字万能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4. 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出电阻、电功率等参数。
5. 分析数据,检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仪器
本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如下:
1. 万用表/数字万用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量参数,如电压、电流等。
2. 示波器:用于显示电路中的变化趋势,如电流、电信号等。
3. 电源:提供电路所需的电能。
4. 电阻箱:用于产生不同的电阻值以调整电路。
三、实验结果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量参数,得出以下结果:
1. 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2. 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容等参数。
3. 测量滤波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容等参数。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每个电路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的比较,从而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使用多种电子仪器,对不同电路的电量参数进行测量,加深了对电子学原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电路的连接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注意力。
最终,我们得到了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为我们的学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_电阻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_电阻](https://img.taocdn.com/s3/m/ac346d5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5.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2. 掌握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方法;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阻是电路中的一种基本元件,用于限制电流的流动。
电阻的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本实验采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伏安法是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U=IR)计算电阻值。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指针式万用表2. 可调直流电源3. 电阻箱4. 电阻5. 滑动变阻器6. 开关7. 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 将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按照电路图连接好;2. 将万用表选择到电压挡,调整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在合适的范围内;3. 闭合开关,读取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4. 将万用表选择到电流挡,调整滑动变阻器,使通过电阻的电流在合适的范围内;5. 读取通过电阻的电流值I;6. 重复步骤3和4,至少测量3次,记录数据;7.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电压U(V):1.23、1.25、1.272. 电流I(A):0.25、0.26、0.273. 电阻R(Ω)=U/I- 第一次测量:R1 = 1.23V / 0.25A = 4.92Ω- 第二次测量:R2 = 1.25V / 0.26A = 4.81Ω- 第三次测量:R3 = 1.27V / 0.27A = 4.71Ω4. 电阻平均值:R = (R1 + R2 + R3) / 3 = 4.83Ω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电阻的平均值为4.83Ω。
实验结果表明,伏安法可以有效地测量电阻值。
在实验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是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实验操作的不准确性所导致的。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高精度的万用表和直流电源;2. 仔细操作,确保电路连接正确;3.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伏安法测量电阻,掌握了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测量电子元件实验报告
![测量电子元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2a6d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b.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元件的测量方法,熟悉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提高学生在电子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子元件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指使用仪器直接测量元件的物理量,如电阻、电容、电感等;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电路中的其他物理量,间接推算出元件的参数,如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数字万用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阻箱、电容箱、电感箱等。
2. 材料: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常用电子元件。
四、实验步骤1. 电阻的测量(1)使用数字万用表设置在电阻测量挡,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连接到电阻两端。
(2)观察万用表显示的电阻值,即为所测电阻的阻值。
2. 电容的测量(1)使用数字万用表设置在电容测量挡,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连接到电容两端。
(2)观察万用表显示的电容值,即为所测电容的电容值。
3. 电感的测量(1)使用数字万用表设置在电感测量挡,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连接到电感两端。
(2)观察万用表显示的电感值,即为所测电感的电感值。
4. 二极管的测量(1)使用数字万用表设置在二极管测量挡,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连接到二极管的两端。
(2)观察万用表显示的电压值,正值表示二极管导通,负值表示二极管截止。
5. 三极管的测量(1)使用数字万用表设置在二极管测量挡,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连接到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
(2)观察万用表显示的电压值,正值表示三极管导通,负值表示三极管截止。
6. 集成电路的测量(1)使用数字万用表设置在二极管测量挡,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连接到集成电路的相应引脚。
(2)观察万用表显示的电压值,根据集成电路的规格书,判断集成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的测量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测量了不同阻值的电阻,测量值与标称值基本一致,说明测量方法正确。
2. 电容的测量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测量了不同电容值的电容,测量值与标称值基本一致,说明测量方法正确。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fac8b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a.png)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电子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数字电压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
实验仪器:数字电压表(DMM)、示波器(OSC)和信号发生器(SG)。
实验原理:1. 数字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值,采用数码显示,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电路中需要将表针式电压表或模拟电压表替换为数字电压表,以便更准确地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2. 示波器:用于显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具有测量信号幅度、频率、相位等特性的功能。
示波器内置了扫描信号发生器和偏移电压源,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出电压随时间的波形图。
3.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稳定的信号源,包括正弦波、方波、脉冲等。
可以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来产生所需的信号。
实验步骤:1. 将数字电压表连接到待测电路的电压接线点,将测量量程调整到合适的范围,读取并记录测量结果。
2. 将示波器连接到待测电路的电压接线点,调整示波器的时间和电压量程,观察并记录电压随时间的波形图。
3.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待测电路的输入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实验结果:1. 使用数字电压表测量待测电路的电压,记录并比较了不同量程下的测量结果。
2. 使用示波器观察了待测电路在不同时间段内电压的波形变化,分析并记录了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
3.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了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并观察了待测电路对信号的响应情况,记录并分析了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基本的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数字电压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能够准确地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并通过示波器显示电压随时间的波形图,以及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各种信号源,验证待测电路对信号的响应情况。
电子测量 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eab7f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c.png)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子测量引言:电子测量是电子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电子测量,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电感、电容和功率等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子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1. 了解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例如数字万用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
2. 掌握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使用示波器测量电压、频率和相位差等信号参数。
实验步骤和结果:1. 实验一:测量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a. 将数字万用表的选择旋钮拨到直流电流测量档位,并连接正确的电路。
b. 通过电源控制直流电流的大小,观察数字万用表的读数并记录。
c. 将数字万用表的选择旋钮拨到直流电压测量档位,连接正确的电路并测量直流电压。
2. 实验二:测量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a. 使用示波器测量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
b. 设置示波器的时间和幅度尺度,观察波形,并测量其峰值和有效值。
3. 实验三:测量电阻、电容和电感a.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并计算真值和误差。
b.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容,并记录相应的读数。
c. 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测量电感的感抗和品质因数。
讨论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和分析:1. 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例如数字万用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这些仪器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为电子工程师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 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的测量:通过实验一,我们学会了使用数字万用表来测量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电源的电压和连接正确的电路来测量不同的电流和电压值。
3. 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测量:实验二中,我们使用示波器来测量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
通过观察波形,并测量其峰值和有效值,我们可以了解信号的振幅和频率等特性。
4.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测量:实验三中,我们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和电容,并计算出真值和误差。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3fae2ca5e9856a56126009.png)
黄淮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基础性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实验时间 年 月 日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同组人员专业班级电技1101班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用石英晶体和CMOS 反相器构成多谐振荡器的电路。
2. 熟悉用分频器获得秒信号的方法。
二、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1. 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1、双踪示波器×1、万用电表×1、IC3 16脚插座×1、IC2 14脚插座×1、BX05模块(含有1C 、2C 、R 和石英晶体)。
2. 实验器件 CD4060、CD4013三、实验内容图4-1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电路图4-2图4-1所示为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电路,石英晶体的固有频率为32.768kHz ,4060为十四级二进制计数/分频/振荡器,其内部有1G 、2G 二个反相器和14级二进制计数器,电阻R 连在1G 两端,用来确定1G 静态为电压传输特性中点Q ,使1G 有较大放大倍数,如图4-2所示。
当接上电源后,石英晶体与电容1C 、2C 组成振荡回路,从噪声中选出32.768kHz 正弦信号,通过2C 输入到1G 门的I u ,经1G 放大后得到O u 获得很大削顶信号。
经2G 反相器整形,从O Φ得到32.768kHz 方波,再经14级二进制分频获得频率为32.768×1432/10=32.768×310/16384=2Hz 信号再由D 触发器组成T '触发器为二分频电路,即在Q 端获得频率为1Hz 的方波信号,这即为周期为1S 的秒信号。
为防止小电容连线受分布电影响,故将1C 、2C 、R 、石英晶体等制作于BX05模块内,使连线缩短。
四、实验步骤1. 在不接电源情况下,按图4-1所示电路进行连接、要求BX05模块与4060器件连线,尽可能短。
或用屏蔽线(如图4-1所示)。
2. 将直流稳压电源调节到+5V ,关闭电源后,将各器件电源端与稳压电源相连。
实验报告电子测量
![实验报告电子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cc4755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6.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技巧。
3. 提高电子测量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电子测量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和电子仪器对各种物理量进行测量。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测量原理:1. 电压测量:利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值。
2. 电流测量:利用电流表直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
3. 电阻测量:利用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阻值。
4. 频率测量:利用频率计测量信号源的频率值。
5. 信号发生器:产生各种频率、幅度和波形的标准信号。
三、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数字万用表3. 欧姆表4. 频率计5. 信号发生器6. 滑动变阻器7. 电容8. 电感9. 电源四、实验内容1. 示波器使用方法(1)观察正弦波(2)观察矩形波(3)观察三角波(4)观察李萨如图形2. 电压测量(1)测量直流电压(2)测量交流电压3. 电流测量(1)测量直流电流(2)测量交流电流4. 电阻测量(1)测量固定电阻(2)测量可变电阻5. 频率测量(1)测量正弦波频率(2)测量矩形波频率6. 信号发生器使用(1)产生正弦波(2)产生矩形波(3)产生三角波五、实验步骤1. 示波器使用方法(1)打开示波器电源,调整亮度、对比度等参数。
(2)将示波器探头连接到待测电路,调整探头衰减倍数。
(3)观察波形,调整示波器参数,使波形清晰可见。
2. 电压测量(1)将电压表的正极探头连接到电路中待测电压点,负极探头接地。
(2)选择合适的量程,读取电压值。
3. 电流测量(1)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待测电流点。
(2)选择合适的量程,读取电流值。
4. 电阻测量(1)将待测电阻接入电路。
(2)选择合适的量程,读取电阻值。
5. 频率测量(1)将频率计探头连接到待测信号源。
(2)选择合适的量程,读取频率值。
6. 信号发生器使用(1)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端连接到待测电路。
(2)调整信号发生器参数,产生所需波形。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82b0e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a.png)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本实验主要涉及到电阻、电位差、电流等电学知识。
通过使用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等实验仪器,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实验内容1.测量电路中电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势差成比例,电流与电压之比为电阻。
2.闭合电路中各点电势差和为0。
3.串联电路中电阻之和为总电阻,并联电路中电阻之倒数之和为总电阻的倒数。
三、实验步骤(2)保持电流表的接线不变,改变电路的元件,比较不同元件的电流大小。
(3)测量串、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大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1)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差。
四、实验数据电路1(串联电路):R1=100Ω,R2=200Ω,R3=300Ω,U=12V。
| R | 电流 | 理论值 || 100Ω | 0.06A | 0.06A |总电流为0.11A,理论值为0.11A。
电路1(单个电源):U1=1.5V,U2=3.0V,U3=4.5V。
| U1 | 1.47V | 1.5V |电路1(测量单个电阻):R=100Ω。
测量值为99.9Ω。
测量值为600.1Ω,理论值为600Ω。
等效电路的电阻值为599.9Ω,实验值为600.1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随电阻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电路总电流等于各元件电流之和。
而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与电阻大小呈反比例关系,总电流等于各元件电流之和。
由数据对比可得,实验值与理论值较接近,误差较小,说明实验结果比较准确。
六、实验结论。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4d4e0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c.png)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电子测量实验报告引言:电子测量是电子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各种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应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电子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这些理论。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的参数,加深对电子测量原理的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电源:提供电流和电压源。
2. 万用表:用于测量电阻、电压和电流等参数。
3. 电阻箱:用于调节不同阻值的电阻。
4. 电容箱:用于调节不同容值的电容。
5. 电感箱:用于调节不同感值的电感。
6. 示波器:用于观察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三、实验步骤1. 电阻测量:a. 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节到一个已知值,例如100欧姆。
b. 将电阻箱与万用表相连,选择电阻测量档位,记录测量结果。
c.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阻值的电阻。
2. 电容测量:a. 将电容箱的容值调节到一个已知值,例如10微法。
b. 将电容箱与万用表相连,选择电容测量档位,记录测量结果。
c.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容值的电容。
3. 电感测量:a. 将电感箱的感值调节到一个已知值,例如100毫亨。
b. 将电感箱与万用表相连,选择电感测量档位,记录测量结果。
c.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感值的电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测量:我们测量了不同阻值的电阻,结果如下:- 100欧姆:测量值为99.8欧姆- 200欧姆:测量值为200.1欧姆- 500欧姆:测量值为500.2欧姆通过对比测量值和已知值,我们可以发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2. 电容测量:我们测量了不同容值的电容,结果如下:- 10微法:测量值为10.1微法- 20微法:测量值为19.9微法- 50微法:测量值为50.3微法测量结果与已知值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可能是由于电容箱的精度限制或测量方法的不完善导致的。
3. 电感测量:我们测量了不同感值的电感,结果如下:- 100毫亨:测量值为99.9毫亨- 200毫亨:测量值为200.2毫亨- 500毫亨:测量值为500.1毫亨测量结果与已知值相比,误差较小,说明测量方法的准确性较高。
电子测量实验4 信号频率与相位分析 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4 信号频率与相位分析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b0963783c4bb4cf7ecd126.png)
实验四 信号频率与相位分析一、实验目的1 理解李沙育图形显示的原理;2 掌握用李沙育图形测量信号频率的方法;3 掌握用李沙育图形测量信号相位差的方法;4 用示波器研究放大电路的相频特性。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 李沙育图形扫描速度旋钮置”X-Y ”位置时,Y1通道变成x 通道,在示波器的y 通道(Y2)和x 通道(Y1,与Y2通道对称)分别加上频率为f y 和f x 的正弦信号,则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图形称为李沙育(或李萨如)图形。
李沙育图形的形状主要取决于f y 、f x 的频率比和相位差。
例如,当f y /f x =1,且相位差为0时,屏幕上显示一条对角线;当f y /f x =2,且相位差为0时,屏幕上显示“∞”;当f y /f x =1,但相位差不为0时,屏幕上显示一个椭圆。
图4-1所示为f y /f x =2且相位差为0时的李沙育图形。
2 李沙育图形法测量未知信号的频率扫描速度旋钮置”X-Y ”位置,被测信号加到Y2通道,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信号加到X 通道(Y1),Y1、Y2的偏转灵敏度置相同位置,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当屏幕上显示一个稳定的椭圆时,信号发生器指示的频率即为被测未知信号的频率。
3 李沙育图形法测量信号相位差 设u x = U xm sin (ωt+θ),u y = U ym sin ωt ,分别加到x 通道(Y1通道)和Y2通道,扫描速度旋钮置”X-Y ”位置,荧光屏上显示的李沙育(或李萨如)图形如图5-2所示。
则mx x 01sin-=θ (4-1) 4 放大电路的相频特性研究放大电路的相频特性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采用李沙育图形法可以测量相位差。
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频率,逐点测量各频率对应的相位差,采用描点法作出相频特性曲线。
三、实验器材1、信号发生器 1台2、示波器 1台3、实验箱 1台图4-1 f y /f x =2且相位差为0时的李沙育图形 U x t tU y图4-2李沙育图形法测相位差 x 0x m4、单管、多级、负反馈电路实验板 1块四、实验步骤1 观察李沙育图形(1)f x与f y同频同相时的李沙育图形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1kHz、10mV p-p的正弦波,加到一个射极输出器,同时加到示波器的Y1通道。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a33cf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9.png)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示波器的一般应用一、实验目的:了解通用电子示波工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学会正确使用示波器测量各种电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1、函数信号发生器,SG1646,1台;2、双踪示波器,型号CA8000系列,数量1台。
三、实验原理在时域信号测量中,电子示波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测量仪器。
它可以精确复现作为时间函数的电压波形(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幅度轴),不仅可以观察相对于时间的连续信号,也可以观察某一时刻的瞬间信号,这是电压表所做不到的。
我们不仅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电压的波形,也可以读出电压信号的幅度、频率及相位等参数。
电子示波器是利用随电信号的变化而偏转的电子束不断轰击荧光屏而显示波形的,如果在示波管的_偏转板(水平偏转板)上加一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时基信号,在Y偏转板(垂直偏转板)加上要观测的电信号,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便能显示出所要观测的电信号的时间波形。
若水平偏转板上无扫描信号,则从荧光屏上什么也看不见或只能看到一条垂直的直线。
因此,只有当_偏转板加上锯齿电压后才有可能将波形展开,看到信号的时间波形。
一般说来,Y偏转板上所加的待观测信号的周期与_偏转板上所加的扫描锯齿电压的周期是不相同的,也不一定是整数倍,因而每次扫描的起点对待观测信号来说将不固定,则显示波形便会不断向左或向右移动,波形将一片模糊。
这就有一个同步问题,即怎样使每次扫描都在待观测信号不同周期的相同相位点开始。
近代电子示波器通常是采用等待触发扫描的工作方式来实现同步的。
只要选择不同的触发电平和极性,扫描便可稳定在待观测信号的某一相应相位点开始,从而使显示波形稳定、清晰。
在现代电子示波器中,为了便于同时观测两个信号(如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关系),采用了双踪显示的办法,即在荧光屏上可以同时有两条光迹出现,这样,两个待测的信号便可同时显示在荧光屏上,双踪显示时,有交替、断续两种工作方式。
交替、断续工作时,扫描电压均为一种,只是把显示时间进行了相应的划分而已。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4bd04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a.png)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子测量技术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基本的电子测量技术,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测量。
3. 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电子测量技术是利用电子仪器对电子电路中的电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
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包括示波器、万用表、频率计等。
本实验主要通过这些仪器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进行测量,以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及性能指标。
实验设备:1. 示波器2. 万用表3. 频率计4. 信号发生器5. 待测电路板及相关连接线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所有仪器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待测电路,并连接相应的测量仪器。
3. 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波形,记录波形的幅度和频率。
4.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记录测量值。
5. 使用频率计测量信号的频率,记录频率值。
6. 分析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计算误差。
7. 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电路参数,优化电路性能。
实验结果:1. 示波器测量结果显示,波形幅度为X伏特,频率为Y赫兹。
2. 万用表测量结果显示,电路中的电压为Z伏特,电流为A安培。
3. 频率计测量结果显示,信号频率为B赫兹。
误差分析:1. 示波器测量误差可能来源于仪器的校准精度以及操作者读数的准确性。
2. 万用表测量误差可能来源于仪器的内部误差以及接触不良。
3. 频率计测量误差可能来源于信号源的稳定性以及测量环境的干扰。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操作,并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进行了准确的测量。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电路设计基本正确,性能指标符合预期。
通过误差分析,我们了解到了测量误差的来源,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实验心得:在本次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电子测量技术在电子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电子测量仪器,还学会了如何分析测量结果,评估电路性能。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脉搏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脉搏](https://img.taocdn.com/s3/m/4aec84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3.png)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脉搏实验目的:通过电子测量仪器测量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并分析脉搏信号的特征。
实验仪器和材料:电子测量仪、电极贴片、导线、计算机。
实验原理:1. 脉搏信号是心脏每搏一次所产生的,脉搏信号在人体各部位都可以测得,但最常见的是手腕上的脉搏。
2. 脉搏信号是由心脏收缩产生的,它经过血管传导到各个部位,使得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起伏,形成脉搏波形。
3. 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状况,如心率、血压、心肌功能等。
实验步骤:1. 将电极贴片正确地贴在手腕上,保持良好的接触。
2. 将接地线连接到电子测量仪上的接地端口。
3. 将正极线连接到电子测量仪上的正极端口。
4. 打开电子测量仪的电源,并进行相应的设置。
5. 通过电子测量仪测量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值。
6.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电子测量仪测量脉搏信号,我们得到了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值。
实验结果显示,脉搏信号的频率为X次/分钟,幅值为X伏。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脉搏信号的频率可以反映心率。
心率是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一般以“次/分钟”为单位。
正常成人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高于100次/分钟,则可能存在心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2. 脉搏信号的幅值可以反映血流量和血压。
脉搏信号的幅值越大,说明血流量越大,血压越高;反之,脉搏信号的幅值越小,说明血流量越小,血压越低。
通过测量脉搏信号的幅值,可以初步判断血压水平是否正常。
3. 脉搏信号的形态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正常情况下,脉搏信号应该是周期稳定、波形规则、上升较快、下降较慢的波形。
若脉搏信号的波形异常,如存在剧烈的波动、波形不规则等,可能存在心脏病或其他疾病。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测量了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初步了解了脉搏信号的特征。
脉搏信号的频率、幅值和形态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状况,如心率、血压、心肌功能等。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a7fe4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8.png)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子测量技术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学会利用电子测量技术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实验设备:1. 多用电表2. 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元件5. 电路板及相关连接线实验原理:电子测量技术是利用电子仪器对电子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频率、时间等参数进行测量的技术。
本实验通过使用多用电表、示波器等仪器,对电路中的参数进行测量,以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指标。
实验内容及步骤:1. 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值。
- 校准多用电表,选择合适的量程。
- 将待测元件接入多用电表,记录测量结果。
2. 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
- 观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记录波形参数。
3. 测量电路的频率响应。
- 搭建待测电路,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 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记录不同频率下的波形参数。
4. 分析测量结果。
- 对比理论值和测量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 根据测量结果,评估电路的性能。
实验结果:1.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2. 信号波形清晰,幅度和频率与设置值相符。
3. 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平滑,符合设计预期。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和仪器的使用,能够对电路中的参数进行准确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电路性能良好,与设计预期相符。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注意事项:1. 在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仪器的量程选择,避免超量程测量。
3.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实验器材,确保仪器和元件完好无损。
本次实验报告到此结束,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协助。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382f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2.png)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学习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通过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我深刻认识到电子测量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实验经验以及对电子测量的一些认识。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1. 实验目的:(1)掌握电子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2)了解电子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3)学会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基本电子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
2. 原理电子测量是一种使用电子仪器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频率、电阻、电容等参数进行测量的方法。
电子测量系统由各种电子仪器组成,其中更加常用的是示波器和万用表。
示波器是一种能够显示波形的电子仪器,它可以显示信号的振幅、频率、相位等参数。
示波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并通过电子管进行放大,最终在显像管上形成图象。
波形的形状可以反映电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幅值、频率、相位、波形失真等。
万用表是一种通用测量仪器,它能够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不同类型的参数。
万用表的原理是通过电阻进行测量,通过电阻计算出被测量的参数。
由于万用表能够自动调整量程,因此它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电子仪器。
二、实验操作及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首先使用万用表对电路进行初步测试,测量各节点的电压和电阻值。
接下来,我们使用示波器对电路中的信号进行测量,如测量不同频率下的信号波形、测量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
最终,我们还使用示波器进行信号发生器的调整和测量,以学习如何生成各种信号和测量示波器的性能。
通过实验,我对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电子仪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精度、量程、滞后等。
电子测量需要精密的仪器和高超的技能,因此在日常的实践中需要谨慎、细致地进行。
三、实验结论及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电子测量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测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应用,如通讯、电力、航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子测量技术姓名: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日实验项目列表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姓名:学号:实验课程: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室号:_田406 实验设备号: 10 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1.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示波器的结构。
2)掌握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扫描及同步的概念。
3)了解电子示波器的分类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4)掌握通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5)了解各种信号发生器如正弦信号发生器、低频信号发生器、超低频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以及信号选择。
2.实验原理在时域信号测量中,电子示波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测量仪器。
它可以精确复现作为时间函数的电压波形(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幅度轴),不仅可以观察相对于时间的连续信号,也可以观察某一时刻的瞬间信号,这是电压表所做不到的。
我们不仅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电压的波形,也可以读出电压信号的幅度、频率及相位等参数。
电子示波器是利用随电信号的变化而偏转的电子束不断轰击荧光屏而显示波形的,如果在示波管的X偏转板(水平偏转板)上加一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时基信号,在Y偏转板(垂直偏转板)加上要观测的电信号,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便能显示出所要观测的电信号的时间波形。
若水平偏转板上无扫描信号,则从荧光屏上什么也看不见或只能看到一条垂直的直线。
因此,只有当X偏转板加上锯齿电压后才有可能将波形展开,看到信号的时间波形。
一般说来,Y偏转板上所加的待观测信号的周期与X偏转板上所加的扫描锯齿电压的周期是不相同的,也不一定是整数倍,因而每次扫描的起点对待观测信号来说将不固定,则显示波形便会不断向左或向右移动,波形将一片模糊。
这就有一个同步问题,即怎样使每次扫描都在待观测信号不同周期的相同相位点开始。
近代电子示波器通常是采用等待触发扫描的工作方式来实现同步的。
只要选择不同的触发电平和极性,扫描便可稳定在待观测信号的某一相应相位点开始,从而使显示波形稳定、清晰。
在现代电子示波器中,为了便于同时观测两个信号(如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关系),采用了双踪显示的办法,即在荧光屏上可以同时有两条光迹出现,这样,两个待测的信号便可同时显示在荧光屏上,双踪显示时,有交替、断续两种工作方式。
交替、断续工作时,扫描电压均为一种,只是把显示时间进行了相应的划分而已。
由于双踪显示时两个通道都有信号输入,因此还可以工作于叠加方式,这时是将两个信号逐点相加起来后送到Y偏转板的。
这种工作方式可模拟谐波叠加,波形失真等问题。
同时,如果改变其中一个的极性,也可以实现相减的显示功能。
这相当于两个函数的相加减。
示波器除了用于观测信号的时间波形外,还可将两个相同或不同的信号x 平面上正交叠加所组成的图分别加于垂直和水平系统,以观测两信号在y形,如李沙育图形,它可用于观测两个信号之间的幅度、相位和频率关系。
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1)函数信号发生器,型号YB1634,指标:0.2Hz-2MHz,数量2台;2)双踪示波器,型号YB4320A,指标:20MHz,数量1台。
3)其它实验室常用工具。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4.1操作方法1)作好使用示波器前的调亮、聚焦、校正等准备工作。
2)用示波器测量方波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3)用示波器显示、测量正弦波的重复周期及电压峰—峰值。
4)用示波器显示、测量三角波的波形对称度。
4.2实验步骤1)作好使用示波器前的调亮、聚焦和校正等准备工作(1) 打开示波器的电源开关后,先将示波器的两个通道的耦合方式置为地,然后分别通过调节示波器的辉度按钮“1RW ”来改变荧光屏亮点的辉度即荧光屏的亮度,调节聚焦按钮“2RW ”和辅助聚焦按钮“3RW ”来使得电子束具有较细的截面,射到荧光屏上,以便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清晰的聚焦很好的波形曲线。
(2)分别对示波器的两个通道进行调零,然后调节示波器的CH1的“位移”旋钮及CH2的“位移”旋钮,分别将通道1的扫描线及通道2的扫描线调至中心位置,以便更好的观察波形。
(3)调节“扫描微调”旋钮至校准位,将校准信号接入通道1,观测显示是否正确(其中示波器提供的是标准的1KHZ )。
(4)按下“CH2”按钮,显示通道2的扫描线,调节“触发电平”旋钮至锁定位置。
2)各种波形参数测量 (1) 方波①上升时间t r 测量对示波器进行调零完之后,再用同轴电缆将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连接 起来,在波形选择档选择方波的波形,当得到所要的方波波形之后,调节示波器的时基旋钮将波形展开,使波形放大,接着按下扫描因数×5的扩展键,调节水平旋钮,并调出两条水平引线,以便对波形的高度即上升时间进行读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上升时间r t = 上升沿格数×扫描时基刻度÷5②下降时间t f 测量在上述测量上升时间的基础上,调节水平旋转钮,观察并读取其波形的下 降时间,参考公式如下:下降时间ft = 下降沿格数×扫描时基刻度÷5③直流偏置电压V 0测量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接着按下信号源的直流偏置按钮,并读出波形峰值的格数即高度1g ,然后将CH1置为交流耦合并读波形峰值的格数2g ,最后按以下公式计算直流偏置电压0V :直流偏置电压0V = (1g -2g )×垂直幅度刻度(2) 正弦波测量重复周期0T 及电压峰—峰值P P U -。
在信号发生器的选择波形档选择正弦波,使信号源输出正弦波波形,调节CH1的垂直幅度旋钮并读数,即正弦波波峰到波谷的格数,按照一下公式计算重复周期0T 及电压峰—峰值P P U -。
电压峰—峰值P P U -= 波峰到波谷的格数×垂直幅度刻度 重复周期0T = 单周期的格数×扫描时基刻度(3) 三角波波形对称度baT T 测量在信号发生器的选择波形档选择三角,使其输出三角波的波形图,同样按照对方波和正弦波的测量方法先调节CH1的垂直幅度旋钮,然后读数,最后参照下列公式计算波形对称度:上升时间a T =上升沿格数×扫描时基刻度 下降时间b T =下降沿格数×扫描时基刻度波形对称度=baT T 3)显示波形的观测 (1)选择不同的触发极性按下“极性”按钮并观察波形显示, (2)选择不同的扫描速度选切换信号源的频率档位,选择不同的扫描速度,调节扫描时基选钮并观察不同扫描速度下的波形显示,所观察到的波形如下所示: 方波图形如下:上升时间t r 测量图形如下:下降时间t f测量图形如下:正弦波图形如下:三角波图形如下:(3) 观察交替扫描两个信号源分别输出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信号,按下CH2按钮同时显示这两个信号,按下“交替触发”按钮并观察波形显示。
(4)观察波形叠加两个信号源分别输出相同频率、不同波形的信号,按下CH2按钮同时显示这两个信号。
按下“叠加”按钮并观察波形显示,所观察到的波形如下所示:(5)观察任意两种波形的y x -合成图形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并通过示波器分别观察输出的方波和正弦波的y x -合成图形、同频正弦波的y x -合成图形,并且调节其中一个正弦波的幅度并观察其图形的变化。
从示波器上可以看出输出的为李沙如图形。
方波和正弦波的y x -合成图形 两个同频正弦波的y x -合成图形6.质疑、建议、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本实验体现了电子示波器的功能,可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也可以测量瞬时信号,有直观性,电子示波器还可以精确复现作为时间函数的电压波形(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幅度轴),这是电压表所做不到的。
可以观察到高速变化的波形的细节,也可描绘出任意二个电压或电流的函数关系,我们不仅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电压的波形,也可以读出电压信号的幅度、频率及相位等参数。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一些实际的操作,在课本上,我们只是没到了理论的知道,并没有实际的经验,这次的实验充分体现了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特点,从而也知道了它的用途,基本上掌握了怎么用电子示波器,为后面的实验打下基础。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姓名:学号:实验课程: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室号:_田406 实验设备号: 10 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二:电子计数器的使用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电子计数器测频、测周期和时间间隔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误差种类。
(2)了解闸门时间、时标的基本概念及频率标准与校频的方法。
5.3.2实习内容(1)利用电子计数器测频、测时间与周期,并进行基本误差分析。
(2)频率标准与校频。
2.实验原理测频原理计数器的测频原理如下图所示。
f x为输入待测信号频率,f0为时钟脉冲的频率。
闸门信号GATE控制计数时间,F x和F0两个计数器在同一时间T内分别对f x和f0进行计数,f0已知,时间T可由计数器F0的计数值算出。
计数器F x的计数值N x=f x×T,计数器F0的计数值N0=f0×T。
由于N x/f x=N0/f0=T,则被测频率f x为:f x=(N x/N0)×f0显示测频原理框图3.主要仪器设备EE1641B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通用示波器SS-7821/11;其它实验室常用工具。
4.实验步骤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方波信号,由通用示波器器对其进行测频,选择不同的闸门时间,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记录测量的频率值,并填写下表:5.1实习内容(1)利用电子计数器测频、测时间与周期,并进行基本误差分析。
(2)频率标准与校频5.2实验数据记录6.质疑、建议、问题讨论(1)分析以上测量数据,在用电子计数器对频率进行测量中,闸门时间对测量精度有何影响?答:匣门时间与脉冲计数的相对误差成反比,在Fx不变的情况下,匣门时间越长,脉冲计数的相对误差就越大,测量精度就变小。
(2)对于本实验系统而言,闸门时间的选择有何限制?答:在不使计数器产生溢出现象的前提下,应取匣门时间尽量大一些,以减少量化误差的影响,使测量的准确度最高。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 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 姓名: 学号: 实验课程: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室号:______田406 实验设备号: 10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实验三:交流电压测量1.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交流电压的表示方法。
(2)掌握交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2.实验原理一个交流电压的大小,可以用峰值Uˆ,平均值U ,有效值U ,以及波形因数K F ,波峰因数K P 等表征,若被测电压的瞬时值为)(t u ,则全波平均值为 ⎰=Tdtt u TU 0)(1有效值为⎰=T dt t u T U 02)(1波形因数为_UU K F =波峰因数为UUK p ∧=用来测量电压的指针式电压表中的检波器有多种形式,一般来说,具有不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都是以正弦电压的有效值来定度的,但是,除有效值电压表外,电压表的示值本身并不直接代表任意波形被测电压的有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