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道德教育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新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它的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德育教育。

2.《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

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的工作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的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各学科教师的艺术挖掘,融会贯通渗透,才能在新道德教育下,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德育教育是个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阐述德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要领、基本思想内容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且需要诸多知识点的支撑。目前,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无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育工作者的知识含量低,教师不善于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艺术性渗透,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实际上,德育工作并不是德育学科包打天下的领域,其他教学科目也包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应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教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德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呈现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的良好局面。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具有鲜明,突出的行为与实践特色,即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寻找学科中德育因素及具体问题。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途径,方法,积极开发课堂教学中,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开展德育在新道德教育下艺术性渗透活动,初步获取课堂教学的德育艺术渗

透方式、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虽然本课题在国内开展研究较早,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的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进行艺术性渗透,以致流于形式,错过了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其次,把德育教育的过程看成单纯的说教过程,使德育过程与品质的形成过程相分离,各学科之间各行其是,没有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德育,教育教学渗透不经常,不艺术,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有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课题组觉得本课题的再研究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的界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科教学就是改变国务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强调了学科教学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提高学科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人生价值观,从重知识结论到重过程体验,从中智力到重感情的转变,因此,新课程目标告诉我们说: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经常地艺术地渗透到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把加强德育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德育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要求学科教学过程中强化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目标要求:传统的学科课程改革着眼于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较少顾及个体的情感因素。这个课程被称之为非人性的教育,它妨碍完整健全的人格的实现。新课程理论强调个体的情感发展与智力发展同等重要。新课程是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课程。旨在唤起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探求,唤起学生对世界观的探求,它与德育教学的核心极其一致。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术,而且要为学生人格的发展提供经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从他律走向自律。

2.道德与知识有着特殊的关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艺术性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有真正的道德,而知识又是建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材料。没有德育因素的知识,就不是真知识,道德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道德有深刻的认识,

道德水平也受到限制。所以,道德绝对不能建立在愚昧无知的基础上。虽然知识不等于道德,但有道德一定要有知识,知识中又蕴含着深厚丰富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全面提高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做到智力和道德的同步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艺术性渗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任何把德育和教学质量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二者统一于新的质量观。一方面,教育质量问题首先是德育,离开德育的教学质量不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的过程中把知识和德育进行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德育渗透并非从外面把德育因素强加到知识中去,而是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养料,而且它是知识的精髓,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德育的营养。

3.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要强调运用四种渗透原则

第一是整体学科艺术性渗透原则:牢固树立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艺术渗透德育教育这一原则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教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科目标,具体明确;课时目标,落实到位。

第二是某一学科有序艺术性渗透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三是某一节课来说是有机艺术性渗透原则: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德育,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要讲究渗透的方法,做到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避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第四是某一活动随机渗透原则:对某一件事,某一活动,某一则新闻,某一个新闻人物,只要有教育意义,必须抓住时机,随机渗透。切莫失德育良机,造成失误。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途径,寻找学科与德育教育教学结合的完美方法,构建艺术性渗透或课堂德育教育模式。使教师树立科学的新德育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