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共69页文档
伤寒论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共71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伤寒论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桂枝汤的研究和应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7
(5)妊娠恶阻。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 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 汤主之。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8
2.古代医家运用:
古代医家对桂枝汤无不推崇备至,尤 其是唐宋以来,各医派逐渐形成较系统的 理论,各派医家都宗以本方理法结合自己 的临床经验进行化裁,丰富与发展了本方 的理法及应用。
18
还有“白饮和服”之服法,总观仲景
对“和”的原则性论点有二:一是《金匮》 “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二是《伤 寒论》中提出:“凡病,若发汗、若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 自愈”。由此可见,“和”的关键是恢复 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使阴阳、气血、 脏腑的系统功能平衡协调而维持正常的生 理活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0
桂枝汤类方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基于
营卫不和这特定病机前提及桂枝汤三对 药物配伍的科学性。通过调和营卫、畅 通血脉、调理脾胃、复建中气的途径, 实现五个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1
1.营卫不和所致体温升高和降低的 病理状态;
2.既能发汗又能止汗; 3.对心阳虚所致心率异常调节; 4.对心脾阳虚致血压异常; 5.对大肠功能失调所致久和与便秘。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2
2.桂枝汤基本功用 ——调和营卫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3
四、桂枝汤运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4
1.仲景本身的应用 (1)中风证(原文1、2、12、13条); (2)53、54条自汗证; (3)阳明表证(原文234、235条);
张仲景《伤寒论》中桂枝汤运用规律探计
代表 。以麻黄 、桂 枝相配 ,调和 营卫 ,发 汗解表 ,以麻 黄
汤 、大青龙汤 、小 青龙汤 、麻 黄桂枝各 半汤 和葛根 汤为代 表 。以麻黄开 泄腠 理 ,如 6 3条麻 杏 石甘 汤 以麻 黄泄 营分 之热 ;2 6 2条麻黄连 翘赤 小豆 汤 ,麻 黄发表 之外 ,尚有针 对无 汗热不得越 必 发黄 ;3 0 1 条 麻 黄附子 细辛 汤 ,麻 黄 附 子汤 均 以麻黄配 温经助 阳之品为表里兼 施 。以桂枝温 通卫 阳发 汗 ,如第 7 1 、7 4条 之五 苓散 和 1 6 3条 桂枝 人 参 汤 中 通过桂 枝 的温 通 卫 阳 的作 用 起 到发 汗 解 表 ,调 和 营卫 的
学 术 探 讨
Ac a d e mi c s t u d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 5 9・
作用 。
1 . 1 . 1 营卫 失 调— —津液 失 调 分 为表 虚 有 汗和 表 实无
汗 。表虚有 汗 见于 大汗伤 营阴 、津液 ,病 传 阳明以第 2 6
条 白虎加人参 汤 为清热 益气生 津法 ;大汗伤卫 、伤 阳多传 少 阴病 以第 2 O条桂枝加 附子汤为益气扶 阳法。表实无汗见
桂枝汤临床应用颇为广泛 , 疗效卓著 。对医圣 《 伤寒论》 中名方桂枝汤运用规律进行探讨具有较 大意义 。 【 关键词】 张仲景 ;桂枝汤 ;运用规律
【 中图分 类号】R 2 2 2 . 1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7— 8 5 1 7( 2 0 1 3 )0 7— 0 0 5 9 — 0 2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5
(3)仲景对“和”的阐述:一是作症 状描述:“身和”、“腹中和”、“口中 和”、“卫气不和”、“胃中不和”。二 是作具体治法,有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 胡汤和解少阳、调胃承气汤的调和胃气,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等。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6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
加 加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 补阳敛汗
桂 枝 配 白
姜 枣 草
加葛根 加黄芪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黄芪汤
加麻黄→葛根汤,治中风兼经输证, 下利证。
变解表为宣通阳气,排泄水湿,治
芍↓
黄汗病,汗出不透,腰以上必汗出,
:桂
下无法。
一 收 一 散 ;
枝 汤
加龙牡 加乌头
桂枝加龙牡汤 乌头桂枝汤
甘温摄精,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 治虚劳失精,心神浮越。
双解表里寒邪,治表里皆寒,寒疝 兼表以里为主。
和 加厚朴 桂枝加厚朴杏 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营 杏仁 子汤
卫 , 调
加 麻 黄 桂麻各半汤 小发其汗
杏仁
阴 阳
加麻黄 石膏
2020/4/23
辛 加茯苓白术 —苓桂术甘汤 补脾利水降冲。
甘 助
加茯苓生姜
—茯甘汤
温胃利水。
阳 加茯苓大枣 —苓桂甘枣汤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加茯苓五味子 —茯苓五味甘草 敛气平冲。 汤
加人参地黄阿 —炙甘草汤 胶麦冬火麻仁
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2020/4/2加3 白术附子
—甘桂枝草汤的附研究子与汤运用 温经散寒祛湿
?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
大枣(擘)4枚
【用法】水煎服。
服后啜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温覆,令遍身漐漐微有汗出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
禁食生冷,粘滑、酒肉臭恶等物。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症见头疼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方解】本方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
方用桂枝为君,发散风寒以解肌表之邪;臣以白芍,敛阴和营,使桂枝辛散而不致太过,二者合用,一散一收,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助桂枝以散表邪,大枣助白芍以和营,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且协桂枝以助辛甘发散。
【按语】本方与麻黄汤同为解表方剂,均用桂枝、甘草,但后者麻、桂相合,有增强发汗解表之功;本方则桂、芍同用,重点在于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故本方适用于风寒表虚证以及病后、产后营卫不和之证。
从《伤寒论》看桂枝汤
从《伤寒论》看桂枝汤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因配伍精妙、疗效确切、应用广泛,被后世誉为“群方之祖”,亦称“经方第一方”。
方剂解析桂枝汤仅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药组成。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通调营卫;芍药味酸微寒,敛阴和营,活血通脉;桂枝与芍药相配,一辛一酸,一散一收,向外发散,向内收敛。
炙甘草味甘,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桂枝、芍药与炙甘草配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外可调和营卫、祛风除邪,内可调和阴阳。
生姜味辛性温,开腠解表,和降胃气,温中止呕;大枣甘温,益气补中,养血润液;生姜味辛入胃,大枣、炙甘草味甘入脾,辛甘化阳可和营卫、调脾胃;生姜、大枣、炙甘草三药合用,调脾胃、治中州。
本方虽小,却包含另外两个经方:桂枝、炙甘草相合,组成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能温通心阳,生阳化气,治疗心阳不足之心悸;芍药、甘草相配,组成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疏络益阴,补阴不滋腻,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
经方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灵活加减,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已有明确垂范:①药量比例变化。
如条文第117条增加桂枝的用量而成治疗奔豚气之桂枝加桂汤;第279条增加芍药的用量而成治疗太阴腹痛之桂枝加芍药汤。
②药味、药量增减。
如条文第21条去芍药变成桂枝去芍药汤,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增加芍药用量,并加大黄而成表里双解之桂枝加大黄汤;以及增加生姜、芍药用量,再加人参而成治疗血虚外感之桂枝新加汤等。
原方应用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1.主治太阳中风证。
原文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两条原文说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桂枝汤证的常症、常脉。
而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可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为桂枝汤证的主症、主脉,对比前两条原文可知临床上患者的证与候常有不齐,故临床只要见桂枝汤主证即可使用桂枝汤,不必要求症候齐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概述69页PPT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应用和辩证药点
桂枝汤/(桂甘+姜芍枣)【方剂组成】桂枝9 克,芍药9 克,甘草(炙)6 克,生姜(切)9 克,大枣(擘)4 枚,【用法】水煎温服。
服已须臾,食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盖以棉被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解】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
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
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
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
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是胃气不振,津血有伤所致之热。
有关汗出身热的机理,《内经》有类似的论述。
如《素问·评热病论》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
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
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
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
不能食者。
精无俾也”。
这里主要是说:汗出身热是邪气盛,精气虚。
汗出为精液外溢,此时邪乘虚入于肌表。
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肌表故称阴阳交。
此时精气流于外,邪气入于里,故病死。
桂枝汤证虽不全同于《内经》所说的阴阳交之证,但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热的病机是相同的。
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
也即甘温除热的道理。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2 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看《伤寒论》名方---桂枝汤
看《伤寒论》名方---桂枝汤《医宗金鉴》中说:“先自张机书起,盖以前之书,皆有法无方,《伤寒论》、《金匮要略杂病论》创立方法格式,始有法有方。
诚医宗之正派,启万世之法程,实医门之圣书也。
”可知,一部《伤寒杂病论》为医家之宝典,病家之福音。
而《伤寒论》中的第一方桂枝汤,其药简理深,临床运用广泛,为常用之方。
桂枝汤,组方为: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覆令微汗,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服一升,汗出病痊,不必尽剂。
服已,更啜稀粥一盏,以助药力。
本方为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功,为治疗太阳中风证之主方。
后世用本方治疗低热,自汗盗汗,恶寒,皮肤瘙痒症、荨麻疹、鼻炎以及沉寒痼冷,肢体疼痛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案例较为多见。
马有度老师用本方治疗除表虚之人患外感外,还用于病后、产后身体虚弱,虽未外感,却有时而微寒,时而微热,气短多汗,食少眠差者,以及溃疡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症、小儿遗尿等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黄煌先生说:“桂枝汤是治疗自汗的经方。
这种自汗,大多见于瘦弱之人,经过极度疲劳、饥饿、寒冷、创伤等刺激,精神不振,烘热汗出,心悸,食欲不振。
为何会出汗?传统的解释是营卫不和,是表虚,也就是机体的自我稳定自我和谐能力下降的缘故。
桂枝汤就是调和方,是强壮方,是抗疲劳方。
我那位朋友经过一场大的手术,是一次较大的创伤,自汗就是体质虚弱的表现之一。
桂枝汤不仅仅单纯的收敛汗液,而是调整体质,是通阳气,药后,果然胃气来复,汗也收了。
桂枝汤帮助她较快地恢复了健康。
桂枝汤方很小,药仅仅五味,价极廉,但效果却极显著。
几千年来,屡用屡效,是千古良方。
我真希望大家多多使用桂枝汤!”而用本方治疗泄泻,临床医家较为报道,从仲景仙师的小建中汤的证治,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小建中汤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本方治疗胃痛有较为满意的疗效。
如《柳选四家医案·王旭高医案》中载:脉双弦,有寒饮在胃也;胃痛吐酸,木克土也,得食则痛缓,病属中虚,当和中泄木祛寒,小建中汤加减主之。
《伤寒论》中桂枝汤应用范围
Ac a d e mi c s t u d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 5 3・
4 4:“ 太阳病外证未解 ,不可下也 ,下之为逆 。欲 解外者 宜 桂枝汤 。 ”原 文 4 5:“ 太阳病先 发汗不 解 ,而 复下之 ,脉 浮 者不愈 。浮为在外 ,而反 下 之 ,故令 不 愈。今 脉 浮 ,故 在 外 ,当须解外则愈 ,宜桂枝汤 。 ” 1 . 2 用于营卫不和 的 自汗证 由某种原 因而使 营卫失和 的 自汗症 或发热 自汗症 ,可 以使 用桂 枝汤 。 自汗 主要是 由于 卫气失去卫外 固守 之职 ,不 能与 营气相 互协 调 ,致使 毛 窍 开泄 ,营阴外越所致 。如原文 5 3条 : “ 病 常 自汗 出者 ,此
文5 7条 :“ 伤 寒发汗 已解 。半 日许复烦 ,脉浮数 者 ,可更
1 桂 枝汤之仲景本身运用范 围
《 伤 寒论 》 … 中见有本方 的条文共有 1 9处 ,主要 论述 了 桂枝汤 的应 用。运用 包括 中 风证 、 自汗 证/ 时发 热 自汗证 、 阳明表证 、热痞兼表 证 、厥阴表证 、太 阴表证 、霍 乱病 等。
在 《 伤寒论》 1 1 3首方 中,应用桂枝汤 随证加减共 7 0方 ,约 占6 3 %。桂枝汤临床应用 颇为广泛 , 疗效 卓著。柯琴云 :“ 群方之冠 ,乃滋 阴
和 阳,调 和营卫 ,解肌发汗之 总方也 。 ”鉴于其调和营卫 、气血 、阴 阳的作用 ,被 仲景及后 世医家广 泛应用 ,不 仅用于外感 疾病 ,而且 加 减应用于 内伤杂病 ,并在其主治范 围上不断扩充 。本文主要从伤寒论原文探讨张仲景 《 伤寒论》 中桂枝 汤的应用范 围。
浅析《伤寒论》对桂枝的应用
浅析《伤寒论》对桂枝的应用桂枝,辛、甘、温,归肺、心、肾、肝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脉,助阳气的功效。
《本草证疏》言:“(桂枝)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
”现代研究表明,桂枝中主要含有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类、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利尿、扩血管、促进发汗、降压、解热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
桂枝在《伤寒论》中应用非常广泛,《伤寒论》所载113方中使用桂枝的方剂达43首之多。
除去丸、散及药后加减法,笔者对其中38首方剂进行了分析,发现桂枝在《伤寒论》方中所发挥的功效与用药剂量及配伍以及比例有着密切关系。
然仲景所著,组方严谨,用药精当,余虽勤勤恳恳,仅撮其一毛,究未得其全牛。
笔者试从剂量及配伍比例两个层次梳理桂枝在《伤寒论》中的应用规律。
1桂枝功效与剂量层次的关系中药在使用中发挥功效与剂量存在一定关系,古人已有认识,如明代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对柴胡的论述提到:“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若多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
”说明中药的使用剂量与功效发挥关系密切。
笔者统计了《伤寒论》中出现桂枝的38方,此38方中出现了11种不同剂量,分别统计其方名及剂量(见表1),根据不同功用将其分为四个层次的使用剂量,为轻量、中量、中重量、重量(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桂枝在中等剂量应用最广,重剂量应用最少,结合各方的功效,可探讨桂枝在各方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1.1轻量重在通阳、助气化桂枝轻用主要代表方为麻黄升麻汤、五苓散,两方均体现桂枝通阳化气的核心功能。
《伤寒论》第71条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此说明太阳蓄水之证,膀胱气化不利,故津液不能上乘而口渴欲饮,小便不利。
五苓散中重用茯苓、猪苓、泽泻利水,而用利水药仅在于治标,以少量桂枝取其辛温通阳之性,以利膀胱之蒸腾气化。
伤寒论中的桂枝汤及其运用
伤寒论中的桂枝汤及其运用导语使用经方要灵活运用,加减变化要从临床实践出发,既要记住经方的加减法,又要一隅三反而灵活变通。
《伤寒》与《金匮》的方剂,人们习惯叫做经方。
经方的历史沿革很久,用于今天是否还能有效?有人说“古方不能治今病”。
但是,清代的陈修园先生却认为“经方效如桴鼓”,治病功效要胜于它方一筹。
使用经方,必须辨证无误,方证结合严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然而今人之病,与古人之方有时相合,有时也不尽相同。
所以,使用经方就必须掌握两种情况:第一、对经方不能随意改动药味及其剂量,以保持古人制方之原意;第二、在特定情况下,也必须对经方进行加减变通,以求适应疾病的变化要求。
首先谈谈经方制剂的原则性。
请看《伤寒论》的第一张方子桂枝汤。
在桂枝汤中,桂枝、芍药及其剂量比例是很严格的,仲最不允许人们随意改动而破坏其方义。
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是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如果将此方剂量加以改变,把桂枝增至五两,则叫桂枝加桂汤;把芍药增至六两,则叫桂枝加芍药汤。
可见,尽管本方的药味不变,由于剂量变了,也不能叫做桂枝汤。
如果不从剂量而从药味的加减来讲:如将本方减去了芍药,则叫桂枝去芍药汤,如减去桂枝,则叫桂枝去桂汤,也都不能叫桂枝汤,也不能治疗桂枝汤范围的各种病证,就是经方不能擅自改变的一个实例。
有相当一部分人,只知强调经方的严格,而不知经方变通的意义,反把富于生命力的经方框得过死,在临床也就失去了经方用武之地,这是教条主义的残余,我们必须加以反驳。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有一天带硕士研究生实习。
病人张某因患“早期肝硬化”来诊。
患者面色黧黑,左右两胁肝脾痛如锥刺,日轻夜重,小便色黄,大便尚可,惟饮食不馨,食后每见腹中夯胀为甚。
切其脉弦而责责,舌质紫暗,苔则白润。
余辨此证为肝脾血络瘀滞。
肝不疏泄,脾不运化,而气血凝滞,则三焦为之不利。
疏方:柴胡12g,黄芩6g,半夏10g生姜10g,党参6g,炙甘草6g大枣7枚,桂枝10g,赤芍10g鳖甲30g,生牡蛎30g,红花10g茜草10g,蛰虫10g,蜣螂10g射干10g,紫薇10g,石苇12g,瞿麦12g患者问余服药见效的时间,余曰:服此方15剂为一疗程,而汝之病症已入血分,大约在服六十剂后(为四个疗程),可望病减而肝脾之痛得瘳。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研究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研究【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文献综述桂枝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被誉为“群方之冠”,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及营卫不和证。
方中以桂枝解肌发表,透达营卫,为君药;芍药敛阴和营,为臣药。
君臣相合,共调营卫。
生姜辛温止呕,佐桂枝发散风寒以解肌;大枣甘平补中,助芍药益阴以和营;姜枣合用以升腾脾胃之气津;炙甘草调和诸药,且配桂姜辛甘化阳以助卫气,和芍枣酸甘化阴以滋营阴,为佐使之用。
五药相合,共奏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敛阴和阳之效。
在临床应用中,通过随证加减,该方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为了方便临床用药,现将近几年桂枝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感冒以桂枝汤加减治疗空调病52例,疗效满意。
空调病的本质是人为手段影响了人体营卫的调节,导致人体对突变的环境不适应。
“虚邪贼风”是一种致病因素,而空调的时间模拟也是一种“虚邪贼风”,非其时而有其气,人长期处于这种反常的室内小环境中,与自然界的大环境不协调,导致营卫之气渐虚,所以会引发诸多疑难病症。
组方:桂枝、白芍各6~12 g,炙甘草6~3 g,生姜3片,大枣3枚。
根据病情轻重及患者体质临证加减。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服后饮白米热粥,令其出微汗。
其中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1]。
杨福龙[2]以桂枝汤加减治疗阴暑证135例,取得良好疗效。
阴暑证临床表现为精神衰惫,肢体困倦,头昏嗜睡,胸闷不畅,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恶心呕吐,渴不欲饮,舌淡、苔薄腻,脉濡细。
按门诊顺序随机分为桂枝汤组和对照组。
其中桂枝汤组(治疗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10~69岁。
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0~70岁。
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以桂枝汤原方化裁:桂枝10 g,炒白芍10 g,生姜10 g,红枣10 g,蜜甘草10 g。
加减法:汗出过多者取桂枝加附汤意,加黑附片10 g;畏寒症状明显者取香薷饮意加香薷10 g;呕吐、腹泻者加白扁豆10 g,砂仁6 g或白豆蔻6 g(后入)。
《伤寒论》:桂枝汤
《伤寒论》:桂枝汤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别名阳旦汤(《伤寒论》)。
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6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
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哎咀三味。
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
适寒温,服100毫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
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
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注意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备注:
本方证属腠理不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
治宜辛温解肌,调和营卫。
方中桂枝散寒解肌为君;芍药敛阴和营为臣;生姜助桂枝解肌祛邪,大枣助芍药和里营,并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配合成方,共奏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功。
摘录《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