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曹刿论战》一、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6.<牺牲>玉帛7.弗敢<加>也8.必以<信> 9.小大之<狱> 10.必以<情> 11.<忠>之属也12.忠之<属>也13.<可以>一战 14.神弗<福>也15.< 再>而衰二、一词多义1.公问其故.:故.逐之:2.民弗从.:战则请从.:3.其.乡人曰:吾视其.辙乱:4.何以.战;必以.信;5.曹刿请.见;战则请.从;6.小大之.狱;公与之.乘;7.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8.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牺牲玉帛,弗敢加.也;9. 又间.(jiàn)令吴广;颓然乎其间.(jīan)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安得广厦千万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虽与外人间.隔;奉命于危难之间.;时时而间.进;三、通假字小惠未徧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公将鼓之:3.忠之属也:4.公与之乘:5.下视其辙:6.齐师败绩:鱼我所欲也一、一词多义1.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4.得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故不为苟得也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6.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皆有之得之则生呼尔而与之代词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7.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8.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9.加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宫妇左右莫不私王11.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2.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得之则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13.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二、通假字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相为身死而不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4.故患有所不辟也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三、古今异义1.可以2.是3.豆4.钟5.加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鱼,我所欲也。

【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汇总

【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汇总

【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汇总第1篇岳阳楼记❶重点词语解释①谪.守(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②越.明年(及、到)③政通.人和.(顺利;和乐)④百废具..兴(荒废的事业;通“俱”,全、都)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就;规模)⑥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写文章)⑦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好景色)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接;吞纳;水流大而急)⑨横无际涯..(边际)⑩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光)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⑫前人之述备.矣(详尽)⑬南极.潇湘(尽)⑭迁客骚人....(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⑮连月不开.(放晴)⑯日星隐曜.(光辉)⑰浊浪排空..(冲向天空)⑱樯.倾楫.摧(桅杆;桨) ⑲薄.暮冥冥..(迫近;昏暗的样子)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谗言)○21至若春和景.明(日光)○22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23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24宠.辱偕.忘(荣耀;一起)○25静影沉璧.(圆形的玉)○26心旷.神怡.(开阔;愉快)○27把.酒临风(持,执)○28嗟夫..(唉)○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思想感情)○30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3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❷通假字①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❸一词多义①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②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③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④通⎩⎨⎧政通.人和(顺利)然则北通.巫峡(通向)⑤极⎩⎪⎨⎪⎧南极.潇湘(尽)此乐何极.(穷尽)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 ⑥开⎩⎨⎧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⑦一⎩⎨⎧而或长烟一.空(全)在洞庭一.湖(整个)⑧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⑨之⎩⎨⎧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结构助词,的)❹古今异义①气象..万千 气象⎩⎨⎧古义:景象,景致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②微.斯人 微⎩⎨⎧古义:没有今义:微小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古义:景象今义:看 ④越明年..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⑤浊浪排空..排空⎩⎨⎧古义:冲向天空今义:全部去除掉 ⑥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今义:丈夫,夫人⑦至若春和景.明 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⑧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文章今义:学生习作 ⑨增其旧制.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⑩前人之述备.矣 备⎩⎨⎧古义:详尽今义:准备 ⑪去国.怀乡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❺词类活用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③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郡守) 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作状语,北、南,向北、向南)第2篇 醉翁亭记❶重点词语解释①林壑.尤美(山谷)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④饮少辄.醉(就)⑤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散)⑧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⑨野芳发..而幽香(香花;开放)⑩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绿荫)⑪伛偻提携....(文中指老人、小孩)⑫泉香而酒洌.(清澈)⑬山肴野蔌.(菜蔬)⑭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开)⑮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⑯弈.者胜(下棋)⑰觥筹..交错(酒杯;酒筹)⑱已而..夕阳在山(不久)⑲树林阴翳.(遮盖)❷一词多义①而⎩⎪⎨⎪⎧而.年又最高(表并列,并且)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朝而.往(表修饰,不译)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②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茂盛)③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④谓⎩⎨⎧太守自谓.也(称)太守谓.谁(是)⑤乐⎩⎪⎨⎪⎧山水之乐.(名词,乐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动词,以……为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形容词,欢乐)⑥临⎩⎨⎧临.溪而渔(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⑦名⎩⎨⎧名.之者谁(给……命名)卷卷有爷名.(名字)⑧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⑨高⎩⎨⎧而年又最高.(大)风霜高.洁(高爽)⑩开⎩⎪⎨⎪⎧连月不开.(放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消散)开.我东阁门(打开) ⑪其⎩⎪⎨⎪⎧其.西南诸峰(那)太守之乐其.乐也(他们的)醉能同其.乐(人们) ❸古今异义①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精神不振的样子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③射.者中 射⎩⎨⎧古义:投壶今义:用推力送出或受到压力挤出❹词类活用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②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③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④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第3篇 湖心亭看雪❶重点词语解释①是.日更定..矣(这;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②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撑;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③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 ⑤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酒杯) ⑥上下一白..(全白) ⑦及.下船(等到) ⑧与余舟一芥.(小草) ⑨客.此(客居) ⑩舟子..喃喃曰(船夫) ❷一词多义①是⎩⎨⎧是.日更定矣(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②更⎩⎪⎨⎪⎧是日更.定矣(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③一⎩⎨⎧余拏一.小舟(一只)上下一.白(全)④白⎩⎨⎧上下一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⑤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疑问代词,哪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助词,“啊”)⑥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明月别.枝惊鹊(另外的)❸古今异义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余⎩⎨⎧古义:我今义:剩下的 强⎩⎨⎧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勉强 白⎩⎨⎧古义:古人罚酒用的酒杯,文中指酒杯今义:颜色,与“黑”相对❹词类活用①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②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 ③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④上下一.白(数词作副词,全,都)第4篇 鱼我所欲也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②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③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⑤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 ⑥贤者能勿丧.耳(丢掉) ⑦蹴.尔而与.之(用脚踢;给予) ⑧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⑨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⑩妻妾之奉.(侍奉) ⑪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⑫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❷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❸一词多义①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接受)②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③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代他)今为宫室之.美(助词,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代这件事)④而⎩⎨⎧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⑤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陈述的对象,对)⑥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呼尔而与.之(给予)❹古今异义①一豆.羹 豆⎩⎨⎧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类的名称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古义:指带来好处今义:增加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可以⎩⎨⎧古义:“可”和“以”两词连用,可以用来今义:能够④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古义:假使,如果今义:让,派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❺词类活用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感激)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名词作动词,合乎礼义) 第5篇 唐雎不辱使命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 ③大王加.惠(给予) ④以大易.小(交换) ⑤故不错意..也(置意) ⑥请广.于君(扩充) ⑦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⑧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⑨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⑩布衣..之怒(平民) ⑪以头抢.地耳(撞) ⑫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 ⑬非士.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⑭休祲..降于天(吉祥;不祥) ⑮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⑯秦王色挠.(屈服) ⑰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⑱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❷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 ②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④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❸一词多义①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及翻译积累【部编版九下】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及翻译积累【部编版九下】

九年级下语文11.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及翻译积累一、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二、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3.手自笔录(手:名词作状语,动手。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4.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5.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东西。

)6.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

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7.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再:这里作数词,两次。

)8.不必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9.寓逆旅(寓:名词作动词,寄住。

)三、古今异义1.走送之。

(走:古义为跑。

今义为行走,走路)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此。

今义:判断动词,是。

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虚伪的,不真实的。

)3.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

今义:又一次。

)4.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5.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气味,香气。

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6.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

今义为剩下,余下。

)7.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更加。

今义:好处。

)8.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

今义为趋势。

)9.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填充。

)10.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脸色。

今义:颜色。

)11.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12.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

于今义:小兵。

)13.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

今义为贫穷,穷尽。

)14.寓逆旅(逆:古义为迎。

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15.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16.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四、一词多义1.以(1)无从致书以观(以:连词,表目的,来。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在字典中的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
是识记。
考点分布
1.一词多义。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偏义复词。 5.词类活用。
附:2006~2013 年广东高考“文言实词”考查情况一览表
年份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பைடு நூலகம்1 年 2012 年 2013 年
•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外交使者。今:出门时带的包裹。) • ②颜色不少变
(古:容颜、脸色。今:色彩。) •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 古:秋日的天空。今:秋季。)
•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古:年岁、年龄。今:春天和秋天。)
• 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于是写作。今:因果连词,表原因)
5.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露出。
6.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7.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
二、古今异义
(一)词义使用范围的差异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1. 词义扩大。
“江”“河” “好”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古:女子相貌好看,今: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考查情况 质、善、玩、录 振、收、造、悦服 奇、起、诛、弛 语、委、识、恙 苦、纵、官、抵 擢、豁、举、卒 第、推、绳、知
考点透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高中生应重点掌握的 120
个文言实词,它们是: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 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 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 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 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 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 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 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 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推荐学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0 文言文 九下《公输》(讲练)(含解析)

[推荐学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0 文言文 九下《公输》(讲练)(含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下—《公输》一、文学常识《墨子•公输》,作者是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起:出发,动身。

说:解释。

胡:为什么。

已:停止。

牒:木片。

所以:用来……方法。

请:请允许我。

知类:明白事理。

寇:入侵。

说通悦解释为高兴、愉快距通拒解释为对抗圉通御解释为抵挡诎通屈解释为理屈【一词多义】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替夫子何命焉为?表示疑问语气。

必为有窃疾矣。

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制造。

以牒为械。

当作见: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入见。

类:不知可谓知类动词,类推为与此同类。

名词,种类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重点问题】1、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班和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的?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圈套: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

(2)逻辑性强。

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

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

4、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的方法?比喻说理(类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请君入瓮”,让楚王钻入设好的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目录一、一字多义 (4)1、虚词 (4)而 (4)尔 (4)盖 (4)夫 (5)以 (6)故 (7)乎 (8)何 (9)或 (10)者 (10)之 (11)哉 (12)已 (12)因 (13)于 (13)则 (14)为 (15)惟 (16)焉 (17)也 (17)且 (18)然 (19)若 (19)虽 (20)所 (20)即 (21)既 (21)莫 (22)乃 (22)其 (23)2、实词 (24)安 (24)卑 (24)备 (24)被 (24)鄙 (24)毕 (24)薄 (24)策 (24)长 (24)称 ....................................................................... 24 惩 (25)驰 (25)出 (25)辞 (25)次 (25)箪 (25)当 (25)道 (25)得 (25)等 (25)敌 (25)度 (25)端 (25)恶 (25)发 (26)凡 (26)方 (26)分 (26)奉 (26)扶 (26)拂 (26)福 (26)富 (26)更 (26)苟 (26)固 (26)故 (26)顾 (27)观 (27)冠 (27)光 (27)归 (27)过 (27)好 (27)号 (27)患 (27)惠 (27)或 (27)极 (27)寂 (27)加 (27)间 (27)见 (28)将 (28)1借 (28)尽 (28)就 (28)居 (28)举 (28)具 (28)决 (28)绝 (28)开 (28)可 (28)苦 (28)乐 (28)类 (28)利 (28)隶 (29)良 (29)临 (29)鳞 (29)令 (29)名 (29)谋 (29)奇 (29)骑 (29)强 (29)且 (29)清 (29)情 (29)请 (29)穷 (29)屈 (29)去 (30)阙 (30)容 (30)乳 (30)善 (30)少 (30)舍 (30)甚 (30)胜 (30)食 (30)使 (30)始 (30)市 (30)是 ....................................................................... 30 适 (30)书 (30)数 (31)所以 (31)通 (31)图 (31)徒 (31)屯 (31)望 (31)为 (31)谓 (31)文 (31)闻 (31)下 (31)鲜 (31)贤 (31)相 (31)效 (31)屑 (32)谢 (32)信 (32)行 (32)许 (32)寻 (32)焉 (32)艳 (32)夷 (32)遗 (32)已 (32)义 (32)异 (32)易 (32)诣 (32)益 (32)意 (33)因 (33)引 (33)盈 (33)用 (33)友 (33)余 (33)与 (33)欲 (33)援 (33)2缘 (33)杂然 (33)再 (33)曾 (33)争 (33)指 (33)至 (33)志 (34)质 (34)致 (34)诸 (34)属 (34)缀 (34)资 (34)子 (34)自 (34)足 (34)卒 (34)作 (34)坐 (34)二、初中通假字 (35)三、所有通假字 (37)四、初中成语 (41)五、词类活用 (45)六、古今异义 (48)3一、一字多义1、虚词而⑪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九下《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九下《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下—《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

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

《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3、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欲:想要、需要。

舍:放弃。

生:生命。

义:大义,正义。

甚:超过、胜过。

于:比。

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有苟且偷生的意思。

苟,苟且。

恶(wù):讨厌,憎恨。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用这样(的手段)。

由,用。

是故:因此。

独:仅。

心:指思想认识。

丧:丧失,丢掉。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呼尔:轻蔑地、呵斥地,形容没有礼貌地吆喝。

与:给。

蹴(cù):用脚践踏。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通“辨”,辨别,礼义:这里指道德规范。

加:这里指好处。

奉:侍奉。

穷乏:穷困。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放弃。

本心:本性,天良。

而:呼尔而与之:表承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某种办法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表目的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

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2、序: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赠序。

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4、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散文的一种写法。

二、语音嗜学(shì) 怠(daì) 叩问(koù) 绮秀(qì)三、通假字1、(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2、与之论辨:辩论。

辨,通辩3、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坚硬不能动弹。

四、古今异义词①走:跑,录毕,走送了;今:表行走。

②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④趋:奔,快走,尝趋白里外从乡之迭达;今:表趋向,执经叩问。

五、词类活用1患:动词,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

2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若之。

3、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4、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8、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9、县官日癝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

10、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11、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12、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选择题带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选择题带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选择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题目类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等;【选择题】——字词用法辨识、课文内容理解。

一、文言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和”的用法,并解释。

久而乃和.:暖和。

言和.而色夷:谦和。

②、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并解释。

弗之.怠:代词,代“抄书”。

宾语前置。

走送之.:代词,指“书。

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构助词,的。

③、解释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并解释。

无从致书以.观:来。

计日以.还:相当于“而”,修饰,不译。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把。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以.衾拥覆:用。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左佩刀,右备容臭:古今异义,古义是指气味,文中指香气。

②、主人日再食:古今异义,古义是指两次。

③、媵人持汤沃灌:古今异义,古义是指热水。

④、走送之:古今异义,古义是指跑。

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今异义,古义是指跑到。

⑥、或遇其叱咄:古今异义,古义是指有时。

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今异义,古义是指借。

⑧、四支僵劲不能动:通假字,“支”通“肢”,肢体。

⑨、同舍生皆被绮绣:通假字,“被”通“披”,穿着。

⑩、手自笔录: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⑪、手自笔录: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用笔。

⑫、腰白玉之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⑬、无鲜肥滋味之享: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⑭、主人日再食: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每天。

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弗之怠:倒装句,宾语前置。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状语后置。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省略句。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省略句。

⑤、撰长书以(之)为挚:省略句。

七、赏析辨识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C)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为学之难C.走送之D.益慕圣贤之道【解析】A的。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实词一词多义(九)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实词一词多义(九)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一轮复习九下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1、标题:邹忌讽(古今异义,委婉劝说)齐王纳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2、《战国策》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是一部国别体(体裁)史学著作,是先秦历史散文,又称《国策》。

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西汉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3、原文以及重点字词注疏邹忌修(长,此处指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光艳美丽)丽。

朝(名作状,在早上)服(名作动,穿戴)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谁更……)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宾前,“信自”),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通“熟”,仔细)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形意动,认为……美)我者,私(形作动,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实在,的确)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古今异义,土地方圆)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意念被动句,受蒙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名作状,当面)刺(古今异义,指责、议论)寡人之过者(定语后置句),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于市朝,闻(动词使动,使……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满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今:土地古: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今:方位古: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今:讽刺古: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今:诽谤古:公开指出5) 明日徐公来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古:次日,第二天6)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今:自私;个人的。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翻译及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翻译及实词释义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课文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送还。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不曾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10、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有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1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详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详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详解一.翻译。

第一段:余幼时即嗜学。

(即:就。

嗜:爱好,喜欢。

)我年幼时就喜欢学习。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无从:没办法。

致:得到。

以:介词,来。

每:常。

假:借。

于:介词,向、从。

之:结构助词,的。

笔:用笔。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买)书来看,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约定的)日期归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大:很,非常。

坚:坚硬。

弗之怠:“弗怠之”,之:代指抄书这件事。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弯)屈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毕:完。

走:跑。

之:他,指藏书人。

逾:超过。

)抄写完后,跑着送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以是:因此。

以,因。

是,此,这。

以:把。

因:于是。

得:能够。

)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博览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既:表示已经。

加冠:指成年。

益:更加。

慕:仰慕。

之:的。

道:学说。

患:担心。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名人:有名望的人。

游:交往,结交。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同(我)交往。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曾经。

趋:快步走。

从:向。

乡:同乡。

先达:有道德学问的前辈。

执:拿,捧。

叩:询问,请教。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即德高望众。

填:挤满。

未尝:不曾。

稍降辞色:把言辞、脸色略变得温和些。

)前辈德高望重,学生、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和表情略变得温和些。

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侍:陪侍。

左右:身边。

第三单元复习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三单元复习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皲裂( )
媵人( ) 日再食( )
被绮绣( )( )
容臭( ) 缊袍敝衣( )( )
耄老( )馁
( ) 谒( ) 千嶂( ) 燕然未勒( )( )
锦帽貂裘( ) 分麾下炙( )( ) 的卢( )秋
容如拭( ) 胸襟( )
一、给红色字体注音(易错读音)
俟( sì ) 负箧曳屣(qiè)( xǐ )
皲裂(jūn )
shì
jīn
二、根据读音写汉字(易错字形)
cù( )尔而与之 huì( )星稍降cí( )

援疑zhì( )理pī lī( )
二、根据读音写汉字(易错字形)
cù( 蹴 )尔而与之 huì( 彗 )星稍降cí( )

援疑zhì( )理辞Βιβλιοθήκη 质pī lī(霹雳)
三、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2)万钟
今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四、古今异义。
(9)录毕,走送之 古义: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10)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_______今 义:______
(11)卒获有所闻 古义:__________今义: _______(12)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_________今义: ________
四、古今异义。
(1)古义:能够用来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2)古义:代词,
这种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3)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今义:豆类植物(4)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5)古义:益处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精讲精练 一、精讲邹忌讽1齐王纳谏21、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的规劝。

2、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

纳谏:接受规劝。

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作者刘向。

刘向:字子政,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家。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原文精讲】邹忌1修2八尺3有余,而形貌昳y ì丽4。

朝服衣冠5,窥镜6,谓其妻曰:“我孰与7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8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9,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0,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11,徐公来,孰12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3。

暮寝14而思之,曰:“吾妻之美15我者,私16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威王的时候曾任齐相。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大约23.3厘米。

4、昳丽:光艳美丽。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6、窥镜:照镜子。

7、孰与:和……比(那一个更)。

表示比较。

8、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10、旦日:明日,第二天。

11、明日:第二天。

12、孰:同“熟”,仔细。

13、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弗:不。

14、寝:躺,卧。

15、美: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6、私:偏爱。

归纳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字词的特殊用法(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归纳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字词的特殊用法(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归纳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字词的特殊用法。

(二)通假字(三)词类活用(四)多义词所以故虽有名马命名名之者谁人称代词必先苦其心志旧的温故而知新出名虽有名马指示代词其一狼坐于前故名其原因公问其故名字自为其名难道其真无马邪?特意故使人问之说出名其一处恐怕其真不知马也一会儿立有间出名不以千里称也表并列黑质而白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号称诈自称公子扶苏表转接攻之而不胜间中间骈死于槽枥之间称而隔开与外人间隔符合不能称前时之闻表顺接望桓公而还走参与又何间焉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表修饰恂恂而起发动举大计亦死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表疑问安求其能千里也被举用胶鬲举于版筑之间顽固汝心之固表感叹其真不知马也举固本来固已怪之矣也推荐众议举宠为督坚固长城之固表停顿是马也成就死则举大名矣必定而戍死者十六七表陈述不以千里称也观赏予观夫巴陵胜状灭亡亡,百姓苦坐着众宾团坐观景观岳阳楼之大观也亡逃跑今亡亦死坐同“座”满坐寂然看着但坐观罗敷同“无”没有亡以应因为但坐观罗敷在战于长勺当作武陵人捕鱼为业于是见渔人乃大惊于比苛政猛于虎对不足为外人道也乃竟然乃不知有汉由于生于忧患为是项燕为楚将你家祭不忘告乃翁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担任为屯长王道得道者多助建造为坛而盟道极点以为妙绝疾病君之病在肌肤正道伐无道绝隔绝来此绝境病说起不足为外人道也消失群响毕绝困苦不堪则久已病矣奇异明有奇巧人上下、光景高可二黍许丢下便舍船,从口入奇生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

许舍零数约八分有奇赞同杂然相许房屋房舍俨然标记处处志之寻找寻向所志鞭子执策而临之志寻策意志必先苦其心志不久寻病终驱使策之不以其道同“饲”,喂养谨食之况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哪里且焉置土石食且焉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将近年且九十语气词始一反焉代词,它肉食者谋之取消独立性虽我之死你若毒之乎之助词,的大小之狱之动词,去辍耕之垄上若句尾助词久之,目似瞑倒装标志何陋之有如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现象带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现象带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现象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题目类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等。

文言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使”的用法,并解释。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②、解释下列句中“说”的用法,并解释。

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解释。

③、解释下列句中“许”的用法,并解释。

高可二黍许.:多一点。

安陵君其许.寡人:听从。

④、解释下列句中“徒”的用法,并解释。

免冠徒.跣:动词,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仅仅、只。

⑤、解释下列句中“夫”的用法,并解释。

此庸夫.之怒也:名词,……的人。

夫.专诸之刺王僚:发语词无实义。

⑥、解释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并解释。

以.大易小:用徒以.有先生也:因为以.君为长者:把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靠⑦、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解释。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示转折,可是、但是。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示承接。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秦王不悦.:通假字,“说”通“悦”,高兴。

②、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通假字,“错”通“措”,置。

③、仓.鹰击于殿上:通假字,“仓”通“苍”。

④、休.祲降于天:古今异义,古义:吉祥。

⑤、长跪而谢.:古今异义,古义:道歉。

⑥、易.安陵:古今异义,古义:交换。

⑦、挺.剑而起:古今异义,古义:拔出。

⑧、大王加.惠:古今异义,古义:给予。

⑨、岂直.五百里:古今异义,古义:只,仅仅。

⑩、以头抢.地:古今异义,古义:撞。

⑪、请广.于君: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扩充。

⑫、轻.寡人与: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⑬、且秦灭.韩亡魏: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灭亡。

⑭、伏.尸百万: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倒下。

⑮、天下缟素..: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倒装句。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22出师表》课件公开课(12)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22出师表》课件公开课(12)
有,通“又”,表余数。
二、一词多义
效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完成
道 ①中道崩殂。 路。 ②咨诹善道。 道理。
遗:① “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②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为:① “俱为一体”:是 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行 ③ “众议举宠为督”: 担任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 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也。 •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 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 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 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 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 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 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人。
亲贤臣。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形容词用为名词,怠慢、疏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一、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6.<牺牲>玉帛7.弗敢<加>也8.必以<信> 9.小大之<狱> 10.必以<情> 11.<忠>之属也12.忠之<属>也13.<可以>一战 14.神弗<福>也15.< 再>而衰二、一词多义1.公问其故.:故.逐之:2.民弗从.:战则请从.:3.其.乡人曰:吾视其.辙乱:4.何以.战;必以.信;5.曹刿请.见;战则请.从;6.小大之.狱;公与之.乘;7.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8.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牺牲玉帛,弗敢加.也;9. 又间.(jiàn)令吴广;颓然乎其间.(jīan)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安得广厦千万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虽与外人间.隔;奉命于危难之间.;时时而间.进;三、通假字小惠未徧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公将鼓之:3.忠之属也:4.公与之乘:5.下视其辙:6.齐师败绩:鱼我所欲也一、一词多义1.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4.得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故不为苟得也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6.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皆有之得之则生呼尔而与之代词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7.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8.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9.加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宫妇左右莫不私王11.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2.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得之则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13.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二、通假字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相为身死而不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4.故患有所不辟也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三、古今异义1.可以2.是3.豆4.钟5.加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

省略主语“我”。

五、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入则无法家拂士(4)空乏其身行二、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闾左谪戍渔阳野芳发而幽香。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黄发垂髫(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困于心(3)拂: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4)恒:国恒亡人恒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举:举大计亦死。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往来种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亭者谁。

冻风时作。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8)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项燕为楚将(9)士:管夷吾举于士士卒多为用者。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10)安:死于安乐衣食所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四、古今异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3)所以动心忍性【所以】(4)征于色【征】(5)而后喻【喻】(6)入则无法家拂士(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8)曾益其所不能【不能】五、词类活用1.生于忧患(生)2.死于安乐(死)3.苦其心志(苦)4.劳其筋骨(劳)5.饿其体肤(饿)6.空乏其身行(空乏)7.拂乱其身(乱)8.动心忍性(动)(忍)《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类活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面〕刺∶〔闻〕寡人之耳者∶朝〔服〕衣冠∶二、特殊句式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皆朝〔于齐〕(皆〔于齐〕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

式标志(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式标志省略句(忌)与(之)坐谈皆以(我)美于徐公(忌)问之客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蔽,意含被动。

三、通假字徐公来,孰视之四、一词多义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 b.问之 c.吾妻之美我者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e.孰视之 f.暮寝而思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h.由此观之i.臣之妻私臣 j.王之蔽甚矣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l.数月之后 m.燕,赵,韩,魏闻之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b.于是入朝见威王c.朝服衣冠孰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于 :a.欲有求于我也 b.能谤讥于市朝C.皆以美于徐公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到上a.受上赏(第一等的)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修: a.乃重修岳阳楼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雨村便急忙修书 d.邹忌修八尺有余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帝感其诚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e.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方 a.今齐地方千里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方欲行,转世纪新后,若 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 2、门庭若市五、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2.窥镜3.明日,徐公来4.今齐地方千里5.能面刺寡人之过6.谤讥于市朝7.臣之妻私臣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9.邹忌修八尺有余 10.虽欲言,无可进者《愚公移山》一、古今异义:1指 2曾 3毛 4阳 5阴 6诸7荷 8息 9虽 10已 11方 12惩二、词性活用:1险: 2箕畚: 3面: 4聚:三、一词多义:1方方七百里方其远出海门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3固汝心之固吾义固不杀人4亡今亡亦死河曲智叟亡以应5其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其妻献疑6之以君之力虽我之死告之于帝7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8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9而面山而居聚室而谋四、通假字: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无陇断焉《出师表》一、通假字①必能裨补阙漏: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二、古今异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诚宜开张圣听引喻失义陟罚臧否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庶竭驽钝晓畅军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不宜偏私,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先帝知臣谨慎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或不效则治臣之罪不宜异同当奖率三军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臣不胜恩感激三、一词多义1.中而中道崩殂宫中府中2.道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3.分今天下三分而忠陛下之职分也4.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后施行5.遗以光先帝遗德以遗陛下6.有若有作奸犯科尔来二十有一年矣7.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8.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9.行然后施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10.能必能裨补阙漏先帝称之曰能11.所有所广益优劣得所12.当咨臣以当世之事当奖率三军13.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则攸之、祎、允之任14.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表涕泣15.效恐付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6.言进尽忠言不知所言17.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受命以来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咨臣以当世之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8.为俱为一体众议举宠为督19.臣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先帝知臣谨慎20.良此皆良实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1.于还于旧都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苟全性命于乱世22.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23.益有所广益至于斟酌损益四、词类活用1.亲贤臣,远小人。

2.苟全性命于乱世。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4.此皆良实。

5.优劣得所。

6.攘除奸凶。

7.陟罚臧否。

8.以光先帝遗德。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0.恢弘志士之气。

11。

北定中原。

12。

恐托付不效13。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4。

志虑忠纯参考答案《曹刿论战》一、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今义:砍)。

2.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4.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

5.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6.<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利益) 。

7.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今义:增加) 。

8.必以<信>(古义:实情今义:诚信)。

9.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 。

10.必以<情>(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

11.<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12.忠之<属>也 (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3.<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

15.< 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二、一词多义1.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

2.民弗从:听战则请从:跟随3.其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4.何以战;以:凭借必以信;按照5.曹刿请见;请: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6.小大之狱;之: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7.衣食所安;安:养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8.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加:戴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9.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暗地,私自颓(tui)然乎其间(jīan)者;中间,当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参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示房屋的量词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顷刻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与外人间隔;间断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时时而间进;偶尔三、通假字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